美国外交为什么存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8:51
转载自凤凰博报

美国总统选举之旅正在推行中。贝拉克·奥巴马已经战胜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民主党竞选人,11月时将与共和党竞选人麦肯竞争。奥巴马和希拉里在5日晚举行秘密会谈,为接下来的政治议程谋求“团结民主党”。

对于一个国际关系、外交爱好者的我来说,美国是最感兴趣,也最有必要观察的对象。无论从日本对外政策还是东亚地区的形势,甚至中日关系的健康前景来看,美国动态极为重要,必须谨慎跟踪、分析。在预测、探讨美国下一届总统的对外政策,并为此做出准备之前,我想趁机思考一下本人一直以来感到好奇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外交政策中通常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我认为,观察时政问题的时候,必须带有历史感。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思考。

首先,我们简单整理一下什么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这两大派别是真正开始引起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理论框架。虽然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论战的变迁,其“原石”状态已经发生了某种调整,即自由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已经出现。不过,无论如何,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至今仍然是人类对现实社会的思维与判断最有影响力与渗透力的理论。两者也一向主导着美国对外政策争论的两大理论派别。了解它内涵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

理想主义者相信,从普遍有效的抽象原则获得的理性和道义的政治秩序此时此地就能够实现。它假定人类本性善良,并具有无限的适应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从理性观点看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它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要改善世界,人们必须利用这些力量,而不是排斥这些力量。在这样一个存在着利益冲突的世界上,道德原则从来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

其实,围绕美国对外政策思潮问题上,除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争论,还存在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争论。其他两种争论也确实对美国外交决策者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孤立主义是在美国“门户开放”之前就存在的传统理念,他对今天的外交理念留下的影响也很深远,今后将还会存在下去。国际主义有时也跟理想主义或自由主义挂钩在一起,反抗美国国内的孤立主张派,他也促进着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满足作为大国的责任需求。保守主义就更可想而知,支撑布什总统政策的理念通常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他的渊源无疑是保守主义,她特点体现在军事上的强硬,对外经济上的保护等。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也从今天国际格局来看是重要的标准。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把集中点放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何通常存在。

为什么美国外交政策中通常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我认为;

一、美国具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外交传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第一个论战,随后的论战都或多或少受第一轮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还是最近引人注目的建构主义,都离不开这两派之间争论的影响。此外,美国在世界史上真正飞速发展并发挥影响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之前的国际社会还是由欧洲均势格局占主导,美国则在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这事实从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方式能够容易看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与战后的处理方式明确表明美国的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世纪30、40、50年代恰恰也是国际关系界,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在美国迅速发展的时段,这历史过程比较足于形成外交上的传统。

二、美国是文明历史相对短暂的多民族、移民国家。与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相比,美国文明的建立相对晚一些。而且,美国是从全世界积极吸收移民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在社会上各种“关系”的产生、建立、维持、更换的速度、频度、宽度、深度跟他国不同。在这样相对宽松,流动性强的社会框架内,对于国内外政策的“弹性”比他国强一些。这是“推动争论”的必然现象。

三、美国通常把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理念当作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世界上哪有像美国这么对这些理念坚持,甚至固执的国家?在我看来,之所以固执的坚持变得可能,是因为跟历史的短暂与在本国各种文明的交叉性的存在有关。这“独特的国情”促进着思想和决策环境的多元化,并且任何思想都有可能跨时空地更换,流通,甚至交替出现。

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术环境。它从全世界、全民族能够吸收并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才,这些人才不断给决策者提供许多知识性营养,他们也经常直接或间接参与决策过程。比如,我们看看基辛格博士,他作为犹太人生于德国,后来15岁时为了逃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来到美国纽约。它作为学者,其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但更深刻的是,他也作为总统的安全顾问直接参与了包括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各种外交场合,并取得了巨大的政绩。从移民、学者、外交家到政治家,基辛格的生涯充满着流动性。只有美国才有可能产生基辛格。

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今天的美国与当年坚持孤立主义的情况截然不同,是高度重视外界的国家。今天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国际形势有时让美国人感到现实视角的紧迫性,有时也让美国人感到理想盼望的重要性。形势与主义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当时威尔逊提出的“14点原则”也好,基辛格的“秘密外交”也好,布什的伊拉克战争也好,都是观察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克服各种国内的阻碍因素所实行的产物。

六、在美国,能够影响决策过程的行为体比任何国家还多,包括总统、国会、最高法院、行政部门、情报机构、军队、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公众舆论、思想库、跨国公司、商会、宗教团体、NGO、劳工组织等等。美国对决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事实也使得对外政策的实行过程更加复杂化。行为体一般都根据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措施,并给与自己能分享利益的“对象”交换信息,保持沟通,共谋结果。


从上面六点能够看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通常存在争论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人为因素、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国家建设理念、独特的国情、国内决策过程、学术环境、国际形势的影响、行为体的复杂构成等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不言而喻,系统地分析美国的决策机制是最难的一件事。下一次,我会本着今天框架,回顾一下布什总统的对外外政策,作为今后观察XXX总统对外政策的战略基础。(加藤加一)转载自凤凰博报

美国总统选举之旅正在推行中。贝拉克·奥巴马已经战胜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民主党竞选人,11月时将与共和党竞选人麦肯竞争。奥巴马和希拉里在5日晚举行秘密会谈,为接下来的政治议程谋求“团结民主党”。

对于一个国际关系、外交爱好者的我来说,美国是最感兴趣,也最有必要观察的对象。无论从日本对外政策还是东亚地区的形势,甚至中日关系的健康前景来看,美国动态极为重要,必须谨慎跟踪、分析。在预测、探讨美国下一届总统的对外政策,并为此做出准备之前,我想趁机思考一下本人一直以来感到好奇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外交政策中通常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我认为,观察时政问题的时候,必须带有历史感。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思考。

首先,我们简单整理一下什么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这两大派别是真正开始引起国际关系理论论战的理论框架。虽然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论战的变迁,其“原石”状态已经发生了某种调整,即自由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已经出现。不过,无论如何,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至今仍然是人类对现实社会的思维与判断最有影响力与渗透力的理论。两者也一向主导着美国对外政策争论的两大理论派别。了解它内涵有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

理想主义者相信,从普遍有效的抽象原则获得的理性和道义的政治秩序此时此地就能够实现。它假定人类本性善良,并具有无限的适应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从理性观点看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它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要改善世界,人们必须利用这些力量,而不是排斥这些力量。在这样一个存在着利益冲突的世界上,道德原则从来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

其实,围绕美国对外政策思潮问题上,除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争论,还存在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争论。其他两种争论也确实对美国外交决策者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孤立主义是在美国“门户开放”之前就存在的传统理念,他对今天的外交理念留下的影响也很深远,今后将还会存在下去。国际主义有时也跟理想主义或自由主义挂钩在一起,反抗美国国内的孤立主张派,他也促进着美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满足作为大国的责任需求。保守主义就更可想而知,支撑布什总统政策的理念通常被称为“新保守主义”,他的渊源无疑是保守主义,她特点体现在军事上的强硬,对外经济上的保护等。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也从今天国际格局来看是重要的标准。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把集中点放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何通常存在。

为什么美国外交政策中通常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我认为;

一、美国具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外交传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第一个论战,随后的论战都或多或少受第一轮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还是最近引人注目的建构主义,都离不开这两派之间争论的影响。此外,美国在世界史上真正飞速发展并发挥影响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之前的国际社会还是由欧洲均势格局占主导,美国则在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摇摆不定。这事实从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方式能够容易看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胜利与战后的处理方式明确表明美国的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上世纪30、40、50年代恰恰也是国际关系界,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在美国迅速发展的时段,这历史过程比较足于形成外交上的传统。

二、美国是文明历史相对短暂的多民族、移民国家。与中国、印度、埃及等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相比,美国文明的建立相对晚一些。而且,美国是从全世界积极吸收移民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在社会上各种“关系”的产生、建立、维持、更换的速度、频度、宽度、深度跟他国不同。在这样相对宽松,流动性强的社会框架内,对于国内外政策的“弹性”比他国强一些。这是“推动争论”的必然现象。

三、美国通常把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理念当作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世界上哪有像美国这么对这些理念坚持,甚至固执的国家?在我看来,之所以固执的坚持变得可能,是因为跟历史的短暂与在本国各种文明的交叉性的存在有关。这“独特的国情”促进着思想和决策环境的多元化,并且任何思想都有可能跨时空地更换,流通,甚至交替出现。

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术环境。它从全世界、全民族能够吸收并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才,这些人才不断给决策者提供许多知识性营养,他们也经常直接或间接参与决策过程。比如,我们看看基辛格博士,他作为犹太人生于德国,后来15岁时为了逃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来到美国纽约。它作为学者,其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但更深刻的是,他也作为总统的安全顾问直接参与了包括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各种外交场合,并取得了巨大的政绩。从移民、学者、外交家到政治家,基辛格的生涯充满着流动性。只有美国才有可能产生基辛格。

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今天的美国与当年坚持孤立主义的情况截然不同,是高度重视外界的国家。今天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国际形势有时让美国人感到现实视角的紧迫性,有时也让美国人感到理想盼望的重要性。形势与主义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当时威尔逊提出的“14点原则”也好,基辛格的“秘密外交”也好,布什的伊拉克战争也好,都是观察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克服各种国内的阻碍因素所实行的产物。

六、在美国,能够影响决策过程的行为体比任何国家还多,包括总统、国会、最高法院、行政部门、情报机构、军队、地方政府、利益集团、新闻媒体、公众舆论、思想库、跨国公司、商会、宗教团体、NGO、劳工组织等等。美国对决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无疑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事实也使得对外政策的实行过程更加复杂化。行为体一般都根据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措施,并给与自己能分享利益的“对象”交换信息,保持沟通,共谋结果。


从上面六点能够看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通常存在争论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人为因素、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国家建设理念、独特的国情、国内决策过程、学术环境、国际形势的影响、行为体的复杂构成等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有可能产生影响。不言而喻,系统地分析美国的决策机制是最难的一件事。下一次,我会本着今天框架,回顾一下布什总统的对外外政策,作为今后观察XXX总统对外政策的战略基础。(加藤加一)
美国人只是争论,最终理想主义会向现实利益低头,一切为了利益,而不象某些傻了八几的小国: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