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指挥大厅 13.7万大军如何部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36:02
2008年06月04日14:03 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在约2分钟的地动山摇里,成都军区作战部的参谋们从十楼的办公室冲到一楼的指挥室。1 4时32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中将口授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

  地震后第12分钟,中国地震局速通报至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田义祥大校。2分钟后,他们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发出第一道预先号令;5分钟后,要求成都军区机关核实灾情;10分钟后,预告空军准备动用运输机;20分钟后,向各总部发出通报……

  一个网状的三级指挥机构于13日成立。半个月内,四总部、七大军区、所有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共约13.7万人投入救灾。

  ★本刊记者/杨中旭 周华蕾 陶社兰 吴晨光

  本刊特约撰稿/董强(发自四川成都、汶川、北京)

  这是一个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的大厅。大厅正面是约3米高、几乎整面墙大小的电子显示屏。屏幕左侧部分显示着震区的兵力部署;右侧是电视台24小时对灾情的滚动信息直播。

  电子显示屏前,是一个硕大的震区地形沙盘。面向沙盘和沙盘后面的电子显示屏,坐着以几位少将为首的值班军官。他们两侧的大厅墙壁上,7幅巨大的卫星影像图依次排开,分别是汶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的卫星照片。长长的办公桌上,还放着航空器拍摄的震区照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倒塌的房屋、山体滑坡和被滑坡封死的道路。

  值班将校的背后,是卡座式的分组办公区。这是各组参谋们的办公地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依次看过去,分别是综合、地面行动组、空中行动组、材料、情况与保障组5个小组。情况紧迫时,十几部电话会同时响起。整个指挥大厅充满着严肃、紧张、干练的气氛。

  震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应急指挥大厅

  所有重大突发事件都会纳入这个机构的视野——包括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和胶济线火车撞车。现在,则是汶川地震

  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指挥大厅,在汶川震后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着。5月13日起,这里成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办公室所在地。

  中央军委对10多万大军的调动,均经此处发出。

  5月12日14点40分,确认汶川地震的消息后,田义祥隐约感觉到:国家——包括自己生活的平静将被打破。此后的48小时,他没睡1分钟。这位拥有31年军龄的大校,是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2006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下发全军和武警部队。在此前的2005 年3月,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已经成立。所有重大突发事件都会纳入这个机构的视野——包括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和胶济线火车撞车。现在,则是汶川地震。

  不幸的消息是中国地震局通过“短信速报”发到田义祥手机上的。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军地自然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此后,总参和国家20多个部委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中国地震局、民政部、水利部和林业局等。

  向中国地震局一位副局长核实灾情后,田义祥立即把信息上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徐经年少将。随即,徐经年向总参和军委首长进行了汇报。

  14点42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第一道预先号令——令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做好紧急出动和救援准备,他们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主体。

  14点45分,徐经年要求成都军区机关进一步核实灾情;5分钟后,预告空军准备动用运输机。

  成都军区:“报告,部队已在行动”

  尽管指挥协调行动迅速,但救援的目标并不明确——截至15点34分,地震局还只发布了震中汶川的消息,未提及其他重灾区

  此时的成都军区已在战备状态。“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作战部参谋沈文贵少校对《中国新闻周刊》称——在大约 2分钟的地动山摇里,他和战友一起,从十楼的办公室冲到一楼的指挥室。

  随着副司令员吕登明等人的到来,军区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战员就位。

  地震时,距离起床号吹响还有22分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吕登明还在睡梦中。突然间,“像是有人重重地跳到床上 ”。这位63岁的中将猛地睁开眼,连人带床都在摇晃。他习惯地抓起手表,滴答的秒针仿佛凝固了一般。

  14时32~36分,3000余名成都军区官兵完成了紧急集结。“部队的房屋也有倒塌,但出动并未受到影响。 ”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曾冉少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14时32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中将口授了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随后,该军区向中央军委发出只有8个字的首份报告:报告,军队已经行动。

  首支救援部队地震发生42分钟后从成都军区出发。这支队伍急行军12公里,赶到距成都16公里的崇州。

  事后,曾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向军委总部的报告,本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震情汇总后方能做出,但“我们必须先下达命令,部队行动了,我们再报告。按照规定,可以边行动边报告。以救人为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不管知道不知道,部队先把人救下来再说;等有准确消息再救,黄花菜都凉了。”

  从这一刻起,成都军区作战部的电话便响个不停。“到傍晚的4个小时之内,军区已经通过电话发出了190多个命令。”军区副参谋长曾冉少将回忆。

  15时20分,司令员李世明发出了成都军区第二道通令:部队继续做好向重灾区进军的准备。所有部队,尽一切所有,全力以赴。但在这一刻,救援的目标并不明确——截至15点34分,地震局还只发布了震中汶川的消息,未提及其他重灾区。6分钟后,都江堰受灾的消息才被确认。

  “尽管军队的指挥协调行动非常迅速,可在震后一两个小时内没能全面摸清灾情。作为总部的参谋人员,我觉得内疚。”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田义祥说。

  在都江堰确认受灾的同时,李世明司令员第三道军区通令:通知部队立即做好准备,随时进入重灾区。“我们考虑到灾害已经很大了,决定动用机动部队。”曾冉说。

  距离都江堰约100公里的汶川,是军队的第一目标。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作成少将率领的工作组,赶赴都江堰— —这座城市距离汶川约100公里。

  16点28分,应四川省地震局要求,成都军区向灾区派出的第一架直升机起飞,目的是侦查灾情。此前的15时1 7分,总参的田义祥已要求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不要坐等情况,紧急赶往都江堰了解灾情。

  50公里的路途,向怀树用了3.5个小时。一路上余震频发,塌方、泥石流接二连三,在颠簸的越野车中,向怀树用手机不断向田义祥发送各种信息,但此时的田义祥已经顾不上回复,正按照总参作战部首长的指示,调配兵力、调动飞机、协调指挥、统计数据。

  “我们要求打破层级,哪怕是县武装部有情况,也可以直接上报总部。”田义祥说。这些零碎但重要的信息,通过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直报到了军队最高层。2008年06月04日14:03 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在约2分钟的地动山摇里,成都军区作战部的参谋们从十楼的办公室冲到一楼的指挥室。1 4时32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中将口授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

  地震后第12分钟,中国地震局速通报至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田义祥大校。2分钟后,他们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发出第一道预先号令;5分钟后,要求成都军区机关核实灾情;10分钟后,预告空军准备动用运输机;20分钟后,向各总部发出通报……

  一个网状的三级指挥机构于13日成立。半个月内,四总部、七大军区、所有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共约13.7万人投入救灾。

  ★本刊记者/杨中旭 周华蕾 陶社兰 吴晨光

  本刊特约撰稿/董强(发自四川成都、汶川、北京)

  这是一个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的大厅。大厅正面是约3米高、几乎整面墙大小的电子显示屏。屏幕左侧部分显示着震区的兵力部署;右侧是电视台24小时对灾情的滚动信息直播。

  电子显示屏前,是一个硕大的震区地形沙盘。面向沙盘和沙盘后面的电子显示屏,坐着以几位少将为首的值班军官。他们两侧的大厅墙壁上,7幅巨大的卫星影像图依次排开,分别是汶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的卫星照片。长长的办公桌上,还放着航空器拍摄的震区照片——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倒塌的房屋、山体滑坡和被滑坡封死的道路。

  值班将校的背后,是卡座式的分组办公区。这是各组参谋们的办公地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依次看过去,分别是综合、地面行动组、空中行动组、材料、情况与保障组5个小组。情况紧迫时,十几部电话会同时响起。整个指挥大厅充满着严肃、紧张、干练的气氛。

  震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应急指挥大厅

  所有重大突发事件都会纳入这个机构的视野——包括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和胶济线火车撞车。现在,则是汶川地震

  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应急指挥大厅,在汶川震后24小时不间断地运转着。5月13日起,这里成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办公室所在地。

  中央军委对10多万大军的调动,均经此处发出。

  5月12日14点40分,确认汶川地震的消息后,田义祥隐约感觉到:国家——包括自己生活的平静将被打破。此后的48小时,他没睡1分钟。这位拥有31年军龄的大校,是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2006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下发全军和武警部队。在此前的2005 年3月,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已经成立。所有重大突发事件都会纳入这个机构的视野——包括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和胶济线火车撞车。现在,则是汶川地震。

  不幸的消息是中国地震局通过“短信速报”发到田义祥手机上的。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军地自然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此后,总参和国家20多个部委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中国地震局、民政部、水利部和林业局等。

  向中国地震局一位副局长核实灾情后,田义祥立即把信息上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徐经年少将。随即,徐经年向总参和军委首长进行了汇报。

  14点42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第一道预先号令——令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做好紧急出动和救援准备,他们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主体。

  14点45分,徐经年要求成都军区机关进一步核实灾情;5分钟后,预告空军准备动用运输机。

  成都军区:“报告,部队已在行动”

  尽管指挥协调行动迅速,但救援的目标并不明确——截至15点34分,地震局还只发布了震中汶川的消息,未提及其他重灾区

  此时的成都军区已在战备状态。“这是军人的本能反应。”作战部参谋沈文贵少校对《中国新闻周刊》称——在大约 2分钟的地动山摇里,他和战友一起,从十楼的办公室冲到一楼的指挥室。

  随着副司令员吕登明等人的到来,军区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战员就位。

  地震时,距离起床号吹响还有22分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吕登明还在睡梦中。突然间,“像是有人重重地跳到床上 ”。这位63岁的中将猛地睁开眼,连人带床都在摇晃。他习惯地抓起手表,滴答的秒针仿佛凝固了一般。

  14时32~36分,3000余名成都军区官兵完成了紧急集结。“部队的房屋也有倒塌,但出动并未受到影响。 ”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曾冉少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14时32分,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中将口授了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随后,该军区向中央军委发出只有8个字的首份报告:报告,军队已经行动。

  首支救援部队地震发生42分钟后从成都军区出发。这支队伍急行军12公里,赶到距成都16公里的崇州。

  事后,曾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向军委总部的报告,本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震情汇总后方能做出,但“我们必须先下达命令,部队行动了,我们再报告。按照规定,可以边行动边报告。以救人为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不管知道不知道,部队先把人救下来再说;等有准确消息再救,黄花菜都凉了。”

  从这一刻起,成都军区作战部的电话便响个不停。“到傍晚的4个小时之内,军区已经通过电话发出了190多个命令。”军区副参谋长曾冉少将回忆。

  15时20分,司令员李世明发出了成都军区第二道通令:部队继续做好向重灾区进军的准备。所有部队,尽一切所有,全力以赴。但在这一刻,救援的目标并不明确——截至15点34分,地震局还只发布了震中汶川的消息,未提及其他重灾区。6分钟后,都江堰受灾的消息才被确认。

  “尽管军队的指挥协调行动非常迅速,可在震后一两个小时内没能全面摸清灾情。作为总部的参谋人员,我觉得内疚。”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田义祥说。

  在都江堰确认受灾的同时,李世明司令员第三道军区通令:通知部队立即做好准备,随时进入重灾区。“我们考虑到灾害已经很大了,决定动用机动部队。”曾冉说。

  距离都江堰约100公里的汶川,是军队的第一目标。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作成少将率领的工作组,赶赴都江堰— —这座城市距离汶川约100公里。

  16点28分,应四川省地震局要求,成都军区向灾区派出的第一架直升机起飞,目的是侦查灾情。此前的15时1 7分,总参的田义祥已要求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向怀树不要坐等情况,紧急赶往都江堰了解灾情。

  50公里的路途,向怀树用了3.5个小时。一路上余震频发,塌方、泥石流接二连三,在颠簸的越野车中,向怀树用手机不断向田义祥发送各种信息,但此时的田义祥已经顾不上回复,正按照总参作战部首长的指示,调配兵力、调动飞机、协调指挥、统计数据。

  “我们要求打破层级,哪怕是县武装部有情况,也可以直接上报总部。”田义祥说。这些零碎但重要的信息,通过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直报到了军队最高层。
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这是啥邪恶的东东?: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