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阴影未除 北京市民先不要探视来京伤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27:48
孩子心理阴影未除 北京市民先不要探视来京伤者

--------------------------------------------------------------------------------

2008年05月22日 来源:京华时报

--------------------------------------------------------------------------------


  蒲虹学、朱春燕、李荣荣3名小伤者来京治疗的消息牵动了很多人,大批热心的市民很想到医院探视孩子们。对此,嫣然天使基金医疗总监李斌建议市民不要前往探视。李斌介绍,在安排医护人员对她们进行24小时守护的同时,还在医院内招募了一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在日常治疗中抚慰她们的情绪。

  考虑到会有一些热心市民到医院探视孩子,医院已准备加派保安及医护人员维持院内秩序。李斌表示,地震灾害在孩子们心中已经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过多的询问或探望势必会加深她们对那段经历的印象。为了使孩子们有个安静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建议市民不要前往探视。

  与本报合作赈灾的中国红基会表示,市民若想对3名伤者进行捐助可通过多种方式捐款捐物。捐赠时一定要对捐赠对象进行注明,红基会将尽快把款物交给伤者。孩子心理阴影未除 北京市民先不要探视来京伤者

--------------------------------------------------------------------------------

2008年05月22日 来源:京华时报

--------------------------------------------------------------------------------


  蒲虹学、朱春燕、李荣荣3名小伤者来京治疗的消息牵动了很多人,大批热心的市民很想到医院探视孩子们。对此,嫣然天使基金医疗总监李斌建议市民不要前往探视。李斌介绍,在安排医护人员对她们进行24小时守护的同时,还在医院内招募了一些有经验的志愿者在日常治疗中抚慰她们的情绪。

  考虑到会有一些热心市民到医院探视孩子,医院已准备加派保安及医护人员维持院内秩序。李斌表示,地震灾害在孩子们心中已经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过多的询问或探望势必会加深她们对那段经历的印象。为了使孩子们有个安静的治疗和休养环境,建议市民不要前往探视。

  与本报合作赈灾的中国红基会表示,市民若想对3名伤者进行捐助可通过多种方式捐款捐物。捐赠时一定要对捐赠对象进行注明,红基会将尽快把款物交给伤者。
专家提醒:灾后负性情绪可持续一个月或者几年

--------------------------------------------------------------------------------

2008年05月22日 来源:北京日报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林春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就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进行了一次介绍。

  地震易造成破坏性心理效应:

  恐惧、悲伤、焦虑、自责等

  林春副研究员说,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测,一般人也缺乏相关的经历和应对经验,这类事件会造成破坏性压力或者极端压力,比如战争、空难、大地震等。这次汶川地震,对所有灾区的受害者或救助者,都属于巨大的灾难性事件,造成的压力也是破坏性压力,导致许多负性情绪,如恐惧、震惊、愤怒、悲伤、焦虑、自责、不真实感等等。

  大部分受灾群众都是心理正常的

  有严重心理障碍的需系统治疗

  林春说,震后的景象,当然会引起人的强烈情绪反应,但是远没有达到异常的状态。所谓异常,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了。破坏性压力会引起应激反应,出现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体温升高等等;其次是心理上的改变;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亲人、朋友特别多,他应对压力的能力就更强。看到那种惨烈景象,有些人感到恐惧、焦虑,这是正常的。所以一定要给大家传播这样一个观念:大部分受灾群众都是心理正常的,不是异常的,可能有些正常人暂时有点不健康。

  也有些人心理已经出现严重障碍了,不能自行缓解,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人就需要进行心理干预,这些人是专业心理服务的主要对象,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长时间的心理辅导,这个比例不会超过20%。

  负性情绪可持续一个月至几年

  社会支持强大,负性情绪时间短

  有人问,负性情绪会持续多久?林春回答,因人而异,有的人负性情绪持续几周,有的人可能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数十年。这与不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系统有关,还极大的与灾后是否得到过及时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有关。

  正如人得过一种病,体内就有抗体一样。以前经历过地震,或者家里出现过重大事件的人,往往承受能力、适应压力的能力比较强,不需要特别进行心理干预,能够自我平复。这些人不但不用对他进行心理干预,他还能给别人以支持,虽然他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员。

  而身体情况不好的人、疲劳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可能和正常人的反应有些不同。社会支持系统强大、朋友多、掌握的物质和通讯条件比较有优势的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就强一些;得到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有些心理学知识的人,受负性情绪影响的时间要短些,强度要小些。

  一般的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快的可能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恢复到大致正常。唐山大地震,有的地震亲历者过了20多年,还有心理上的沉重创伤。

  你也痛苦,我也痛苦,

  交流不会产生双倍痛苦

  林春说,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怎样做好心理调试呢?

  第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悲伤、痛苦、内疚,都属于正常的范围,不要去否定它,这些情绪都很正常,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二、多跟周围人进行交流。我们都学过物理学,一个系统如果是封闭的,跟外界其它系统不能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很快就会失去结构,而功能又是建立在结构的基础上,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了。人在灾后,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自责、自疚……有的孩子获救后,出现回避行为,不愿意跟别人说话,这对他们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心理功能是不利的。

  如果大家都有负性情绪,交流之后会不会更加严重?你也痛苦,我也痛苦,两个人一交流不是双倍痛苦吗?其实不是这样,交流本身就是宣泄的过程,通过交流,悲伤的情绪不再憋在心里,表达出来心理压力会减少,比如皮肤上长了个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它盖起来,不看它,但是看不见就会好吗?视而不见,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你不妨把它打开,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当时会疼痛一点,治好以后就正常了,各种功能又重新具备了。

  有的父母自责自己无能

  孩子的死不是个人能避免的

  林春说,针对不同人、不同阶段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有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有的父母失去了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我为什么没死,那天如果我不着急上班,我多陪孩子几个小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他认为孩子的死跟自己有关系,实际上,这是天灾不是人祸,大地震的预测在全世界都没有解决,地震的时候你再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心理医生这时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让这些人认识到,事情的结果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他觉得自己无能才造成孩子的死亡,但是其他的家庭也正在经历丧子之痛。这是自然灾难,不是个人的行为能够避免的。他如果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这个心结就解开了,他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慢慢地恢复到正常平衡的心理状态。

  不要说:别哭了,伤心也没用

  陪伴他分享对亲人的回忆

  有的人的亲人在地震中去世了,我们该怎么安慰他呢?林春说,安慰和同情要讲究方法,这样可以使帮助更有效。不一定要直接提他的亲人,但是也不要故意回避或漠视,比如在他怀念去世的爸爸妈妈的时候,你说:别说了,都过去了。这种安慰的出发点是好意的,但实际效果不一定理想,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特别冷漠。你可以陪着他、抱抱他、握着他的手,跟他分享对爸爸妈妈的回忆,然后说,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活着,会希望他好好地生活。这是天灾,不是人能够控制和左右的。慢慢的,他会对事情有正确的认识,重建生活的信心。

  心理辅导要兼顾大局

  灾后有组织的跟进

  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有人说,最佳时间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到72小时。林春认为,灾难发生后要先救人,没有生命一切都别谈了。这时候去心理危机干预,反而可能添乱。心理工作者可以先摸底,做好准备,大规模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还是应该放在随后,有组织的跟进。心理辅导很重要,但要兼顾大局。

  心理服务是针对人的心理方面的剧烈改变进行的非常细致的工作,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有的人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治疗。一般来说,人在面对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头几天,包括头一周都可能处于一个比较麻木和反应迟钝的状态。两周甚至一个月以后,有的人才会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反应,这时候进行心理干预也不晚。

  心理志愿者至少经过专业培训

  只凭热情可能加重心理创伤

  有的网上正在招募心理志愿者,到灾区进行志愿心理危机干预。林春认为,原则上,进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应该是受过训练的,至少大学里是学习过心理学或受过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的培训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还是要更专业的人来做。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具备专门的技能,在危机来临的时候能帮助别人,却很少受到别人负面情绪的影响及残酷现实的刺激,而且他们有专门的知识技能来调整自己。而一些志愿者从没有从事过心理危机干预的经验,去了可能不但帮不上忙,还会加重被帮助对象的心理创伤,甚至连自己都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对于没有心理学学科背景的志愿者,只凭热情去做危机干预,其实是不合适的。 (卫明)
中新网5月22日电 今天上午,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针对地震孤儿心理援助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六点建议。

  第一,援助孤儿的时候,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他原来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你无法去替代他们,最好是亲友来领养是最好的。很多很有善心的网友要去领养他,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让他去找到新的平衡,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来替代他的父母。

  第二,要告诉他,所观察到的情况未必都是真的。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比如自己在情急情况下,当时情况来不及观察。要让他正视,有些情况未必是真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办法。

  第三,要重建这个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恐慌?一个是这件事情他感到不熟悉,另一个就是他感到他不能控制或者保护人不能替他进行控制,现在恢复他的这种控制感。比如说在四川绵阳,建了新的学校之后,现在编班,做一些活动,首先是握拳头,然后是拥抱,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集体。

  第四,要了解和讨论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他说的语言系统可能更加明朗一些,但他会稍稍有一点儿歇斯底里,比如哭或者叫出来。

  第五,你要真正领养这个孩子,他会在短时间里出现行为的退化和混乱。这个时候一定要容忍。

  第六,孩子们会去归因。什么事情发生了,它的原因是什么,像现在小孩考试考差了,他就说老师把题压偏了,考试考好了就说自己是个天才。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对做错,更好的让孩子归因。(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
也许会吓着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