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国为何纷纷向右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10:32
2008年04月20日 08:06新京报
作者:储昭根

此轮欧洲整体右转,根源于欧洲面对中印俄崛起的持续挑战,国际恐怖主义对欧洲现实威胁以及解决欧洲经济发展自身问题的现实需要。

4月14日结束的意大利议会大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以明显优势击败中左联盟,意大利再次向右转。而环顾左右,德国社会民主党2005年下半年大选中败于默克尔领导的右翼联盟党,右翼代言人萨科齐则在2007年5月法国总统选举中胜出,延续了右翼人民运动联盟的执政地位。

政治钟摆的欧洲

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欧洲的政治地图几经戏剧性的变化,欧洲左右政党轮替可谓潮起潮落。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为其政治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右翼政治在欧洲乃至西方世界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左翼政党普遍失去政权。

可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政治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左翼政治复兴之势,一度出现欧盟15国中有13国是由中左翼政党执政或参与执政的局面,只有西班牙、爱尔兰是右翼政党执政。

新世纪以来的短短数几年间,欧洲政治地图又频频刮起“右边风”,欧盟15国中已有10多国右翼政党相继执政。欧洲政治地图再次向右倾斜了,这背后到底有何背景?

潮流由美“创造”

二战以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在西方世界独树一帜。因此,这是在审视欧洲政治变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优先考虑的因素。

1980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在共和党把持白宫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完全被保守思想所垄断。由此开始了一场“保守主义革命”,并因此带动了欧洲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向右转。

1992年随着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在大选中获得胜利,美国保守派势力把持白宫长达12年的历史也宣告结束。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宣布了经济与文化自由化纲领以取代保守派以往的政策,标榜“新中间路线”而著称。与此遥相呼应,在西欧,布莱尔成为“第三条道路”的代言人。而后在欧洲各国的大选中,右翼执政党纷纷落马,而中左政党竞相登上权力之巅。

而在2000年的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夺回总统宝座。共和党得势为右倾保守主义主导政府决策铺平了道路。9·11后,右翼强硬派更在政府的安全和对外决策中占据支配地位,美国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并在全球推行新保守主义。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极右翼得势和抬头,欧洲政坛整体向右转。正是由于美欧不断深交和融合,让欧美在政治上也彼此呼应。

一体化动了钟摆

当然,美国的影响只不过是欧洲政治的钟摆的一个重大外因。1980年,为了挽救因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应付美国的竞争,欧共体提出创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议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赞成。但当欧洲1992年一体化进程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域之时,欧盟各国政府把它们的选民也拖进了欧洲未来的争论中去。这种争论也反映了西欧自1992年陷人经济衰退之后公众对欧盟沮丧和不信任感。就在一体化过程中,支持者与反对者、得利者与失利者反复博弈及争夺,这一过程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党派的轮换与摆动。

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格局和社会结构,它们所导致的社会流动性的加快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稳定状态,社会结构变动不定的趋势更为显著。这也影响到欧洲政局的左右摇摆。

困惑中的无奈选择

应该看到的是,此轮欧洲整体右转,则是根源于欧洲面对中印俄崛起的持续挑战。在全球化竞争中,欧盟切身感觉到了新兴国家崛起的压力,如贸易纠纷、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等。而欧美昔日的对手俄罗斯则在经济复兴的同时唤醒了往日帝国雄心,欧俄关系迅速冷却,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互不信任。昔日对手的复兴和新兴潜在对手的出现均加速了传统世界强权英、法、德等欧盟国家与美国接近和右转的步伐。

更进一步,欧洲向右转也是自身的需要。亦即解决欧洲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及其他崛起性大国的冲击下,调整现有的劳动和社会福利制度对欧洲来说不可避免,但对于被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带来的丰厚利润“养坏”了的欧洲民众来说,这却是他们最大的梦魇。德法新领导人上台后积极消化和改革高税收、高工资、高福利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力图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却引起罢工潮不断,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英国工党的危机也是不断,即便布莱尔下台,布朗仍不能扭转执政党的颓势。

同时,欧洲的前途在于一体化,若美国继续分裂新老欧洲,欧洲一体化则根本没有可能。在恐怖主义对欧洲仍威胁严重以及次贷危机连续打击下,一个陷入困惑、彷徨、恐惧的欧洲维持自身稳定与安全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向右转。

在欧洲没有探索出最明确解决自身困境的路径时,在左右两派意见纷呈,让选民无所适从时,在面对全球化加速、也是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时,欧洲民众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保守”,选择了“大树底下好乘凉”。

□储昭根(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学者)2008年04月20日 08:06新京报
作者:储昭根

此轮欧洲整体右转,根源于欧洲面对中印俄崛起的持续挑战,国际恐怖主义对欧洲现实威胁以及解决欧洲经济发展自身问题的现实需要。

4月14日结束的意大利议会大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联盟以明显优势击败中左联盟,意大利再次向右转。而环顾左右,德国社会民主党2005年下半年大选中败于默克尔领导的右翼联盟党,右翼代言人萨科齐则在2007年5月法国总统选举中胜出,延续了右翼人民运动联盟的执政地位。

政治钟摆的欧洲

19世纪70年代末以来,欧洲的政治地图几经戏剧性的变化,欧洲左右政党轮替可谓潮起潮落。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为其政治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右翼政治在欧洲乃至西方世界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左翼政党普遍失去政权。

可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政治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左翼政治复兴之势,一度出现欧盟15国中有13国是由中左翼政党执政或参与执政的局面,只有西班牙、爱尔兰是右翼政党执政。

新世纪以来的短短数几年间,欧洲政治地图又频频刮起“右边风”,欧盟15国中已有10多国右翼政党相继执政。欧洲政治地图再次向右倾斜了,这背后到底有何背景?

潮流由美“创造”

二战以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在西方世界独树一帜。因此,这是在审视欧洲政治变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优先考虑的因素。

1980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在共和党把持白宫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完全被保守思想所垄断。由此开始了一场“保守主义革命”,并因此带动了欧洲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向右转。

1992年随着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在大选中获得胜利,美国保守派势力把持白宫长达12年的历史也宣告结束。克林顿入主白宫之后,宣布了经济与文化自由化纲领以取代保守派以往的政策,标榜“新中间路线”而著称。与此遥相呼应,在西欧,布莱尔成为“第三条道路”的代言人。而后在欧洲各国的大选中,右翼执政党纷纷落马,而中左政党竞相登上权力之巅。

而在2000年的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夺回总统宝座。共和党得势为右倾保守主义主导政府决策铺平了道路。9·11后,右翼强硬派更在政府的安全和对外决策中占据支配地位,美国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并在全球推行新保守主义。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极右翼得势和抬头,欧洲政坛整体向右转。正是由于美欧不断深交和融合,让欧美在政治上也彼此呼应。

一体化动了钟摆

当然,美国的影响只不过是欧洲政治的钟摆的一个重大外因。1980年,为了挽救因石油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应付美国的竞争,欧共体提出创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议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赞成。但当欧洲1992年一体化进程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域之时,欧盟各国政府把它们的选民也拖进了欧洲未来的争论中去。这种争论也反映了西欧自1992年陷人经济衰退之后公众对欧盟沮丧和不信任感。就在一体化过程中,支持者与反对者、得利者与失利者反复博弈及争夺,这一过程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党派的轮换与摆动。

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格局和社会结构,它们所导致的社会流动性的加快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稳定状态,社会结构变动不定的趋势更为显著。这也影响到欧洲政局的左右摇摆。

困惑中的无奈选择

应该看到的是,此轮欧洲整体右转,则是根源于欧洲面对中印俄崛起的持续挑战。在全球化竞争中,欧盟切身感觉到了新兴国家崛起的压力,如贸易纠纷、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等。而欧美昔日的对手俄罗斯则在经济复兴的同时唤醒了往日帝国雄心,欧俄关系迅速冷却,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互不信任。昔日对手的复兴和新兴潜在对手的出现均加速了传统世界强权英、法、德等欧盟国家与美国接近和右转的步伐。

更进一步,欧洲向右转也是自身的需要。亦即解决欧洲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及其他崛起性大国的冲击下,调整现有的劳动和社会福利制度对欧洲来说不可避免,但对于被第三世界廉价原材料带来的丰厚利润“养坏”了的欧洲民众来说,这却是他们最大的梦魇。德法新领导人上台后积极消化和改革高税收、高工资、高福利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力图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却引起罢工潮不断,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英国工党的危机也是不断,即便布莱尔下台,布朗仍不能扭转执政党的颓势。

同时,欧洲的前途在于一体化,若美国继续分裂新老欧洲,欧洲一体化则根本没有可能。在恐怖主义对欧洲仍威胁严重以及次贷危机连续打击下,一个陷入困惑、彷徨、恐惧的欧洲维持自身稳定与安全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向右转。

在欧洲没有探索出最明确解决自身困境的路径时,在左右两派意见纷呈,让选民无所适从时,在面对全球化加速、也是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时,欧洲民众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保守”,选择了“大树底下好乘凉”。

□储昭根(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学者)
【而欧美昔日的对手俄罗斯则在经济复兴的同时唤醒了往日帝国雄心,欧俄关系迅速冷却,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互不信任。】

昔日的帝国还做着帝国的美梦,还不甘心其地位失去,面对任何一个新兴强国的崛起和挑战感到恐惧的同时,也不甘心自己的衰退,还要继续挣扎,企图挽回往日的旧梦。
世界资源吃紧啊        !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