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在京开会讨论"广场鸽"真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16:21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在京开会讨论"广场鸽"真假

--------------------------------------------------------------------------------

2008年03月30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


  陕西老虎还僵着,又来了一只东北鸽子。

  去年4月,曾获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大赛(简称“华赛”)金奖的照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曝涉嫌造假,网友和媒体认为,该图片多处有电脑后期合成痕迹,尤其是空中飞着的两只鸽子,几近一模一样。

  3月23日,首届“华赛”评委、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蒋铎宣布退会,理由是学会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令他失望痛心。

  

  这只鸽子是多出来的吗?

  它究竟有多重要?

  判定真假,需要多久

  蒋铎退会,不是因为照片涉嫌造假,而是出于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这一事件上的表现不满。

  “《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2005年‘华赛’的金奖照片,我是评委之一。当时我挺喜欢这幅照片,它反映了禽流感这个重大新闻,画面也有新鲜感。”蒋铎对《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说,“今年3月中旬,我听说‘广场鸽’正为广大网友热议,就去网上看。原图看不仔细,不敢确定,后来把两只鸽子的部位放大,情绪就来了。天底下哪有两只一模一样的鸽子,还是飞着的?”

  随后,他又仔细看了学会同仁、学术部副主任许林博客上的一篇造假技术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图文并茂,综合了各大摄影论坛中专业网友的分析和疑问,尤其是其中的逻辑要点仍然颇具信服力。

  “出现两只鸽子一模一样的几率趋于零。

  出现两只飞行姿势一模一样的鸽子的几率趋于零。

  姿态一样且在镜头中成像也一样的几率趋于零。”

  此外,这份民间分析还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禽流感风险时期,给满天飞的可能致病的鸽子打针,这是非常愚蠢和不正常的做法,注射疫苗能够离开鸽笼吗?”

  蒋铎觉得,就他自己的判断和这份分析,“广场鸽”一图必造假无疑,如果学会不采取有诚意的应对,将严重损害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2月24日,蒋铎在许林博联社的博客上发贴道歉,“我参加了那次评选……评选时间非常之紧,没有时间也不可能仔细看。因此我有一份责任……现在我代表我个人郑重致歉。”他也是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公开认定“广场鸽”经PS的评委。

  那么时隔一月,蒋铎退会的导火索又是什么呢?

  因为一句话。

  蒋铎告诉记者,3月23日,他在网上看到《新京报》记者对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华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胡颖的采访。胡颖表示,这件事已经炒了很久,但现在证据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查证。

  这个“炒”字激怒了蒋铎。“这是什么话?在这件事情上,一开始我的态度是温和的,是为了维护学会的公信力,维护新闻摄影的名誉,希望华赛组委会能妥善处理,而现在却被说成‘炒’,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先驱者蒋齐生创立,蒋铎是参与者之一。他说:“1983年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新闻摄影界也开始批判文革时期盛行的假大空,举拳头,贴着政治标签的报道方法。学会为纪实摄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过良好的风气。现在,一只鸽子严重伤害了学会的公信力,我感到十分痛心。”

  胡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确接受过《新京报》的采访,但误用了“炒”这个字眼。“去年四月,我知道这个事情后,就让秘书去了解情况。秘书告诉我,‘广场鸽’的作者、某报摄影记者张亮说,照片没有经过PS。我和其他人也看过照片,觉得非常相似,但不能肯定完全一样。2月下旬,学会在九寨沟开会,大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还是不太确定。有人觉得,其中一只的嘴好像长了一些。况且,不少人也提出,作者的动机是什么呢?只是多了一只鸽子,这对照片本身的质量,对能不能得奖,起不了实质性的影响。”

  时间是这场争议的另一焦点。胡颖解释道:“‘广场鸽’真假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定论,并非是故意拖延,而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学会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先是抗冰雪灾的图片报道,紧接着又是‘华赛’。学会一直是很重视这件事的,一直在研究。”

  蒋铎、许林和众多网友则认为,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却仍然没有给出结论,这样的应对是消极的。

  “新闻摄影图片造假防不胜防,国外也经常出现,区别在于出了问题后,评委会怎么看待?怎么处理?是否承担责任?新闻摄影造假调查不能援引司法上的‘无罪推定’,而是应该尽快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被质疑方回避制,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调查,尽快公布鉴定结果,回答公众疑问。”许林说,“‘证据不充分’、‘不完全一样’并不能解释为何至今没有给出正式结论。为什么一边说专家难找,一边又不去看看网上大量具有专业性的分析?我认为,有些人的态度是消极的,是不负责任的。”

  胡颖回应说,因为自己很少上网,不知道网上有份造假技术分析报告,周围人也没有拿给他看过,但是在打假问题上,学会的态度一直是鲜明的,“如果图片证实有假,我们一定按照规定处理,绝不护短姑息。”

  “华赛”评选规则明确规定,“比赛不接受合成照片、多次曝光照片和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片”,“获奖作品一旦发现并证实违背参赛要求,组委会将立即取消其获奖资格,并在媒体上公布,相关作品也将从华赛官方网站和展览中取掉”。

  据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于4月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届时将邀请不同看法的人士参加,专门讨论“广场鸽”的真假问题。

  胡颖表示,目前学会正在寻找专家,进行技术检测,争取在4月3日的会议上有个说法。

  记者紧接着询问,哪些人合适担当专家的工作?何时能正式成立鉴定小组?何时能公布鉴定结果?胡颖表示,这些还没有具体答案。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在京开会讨论"广场鸽"真假

--------------------------------------------------------------------------------

2008年03月30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


  陕西老虎还僵着,又来了一只东北鸽子。

  去年4月,曾获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大赛(简称“华赛”)金奖的照片《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被曝涉嫌造假,网友和媒体认为,该图片多处有电脑后期合成痕迹,尤其是空中飞着的两只鸽子,几近一模一样。

  3月23日,首届“华赛”评委、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蒋铎宣布退会,理由是学会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令他失望痛心。

  

  这只鸽子是多出来的吗?

  它究竟有多重要?

  判定真假,需要多久

  蒋铎退会,不是因为照片涉嫌造假,而是出于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这一事件上的表现不满。

  “《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2005年‘华赛’的金奖照片,我是评委之一。当时我挺喜欢这幅照片,它反映了禽流感这个重大新闻,画面也有新鲜感。”蒋铎对《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说,“今年3月中旬,我听说‘广场鸽’正为广大网友热议,就去网上看。原图看不仔细,不敢确定,后来把两只鸽子的部位放大,情绪就来了。天底下哪有两只一模一样的鸽子,还是飞着的?”

  随后,他又仔细看了学会同仁、学术部副主任许林博客上的一篇造假技术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图文并茂,综合了各大摄影论坛中专业网友的分析和疑问,尤其是其中的逻辑要点仍然颇具信服力。

  “出现两只鸽子一模一样的几率趋于零。

  出现两只飞行姿势一模一样的鸽子的几率趋于零。

  姿态一样且在镜头中成像也一样的几率趋于零。”

  此外,这份民间分析还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禽流感风险时期,给满天飞的可能致病的鸽子打针,这是非常愚蠢和不正常的做法,注射疫苗能够离开鸽笼吗?”

  蒋铎觉得,就他自己的判断和这份分析,“广场鸽”一图必造假无疑,如果学会不采取有诚意的应对,将严重损害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2月24日,蒋铎在许林博联社的博客上发贴道歉,“我参加了那次评选……评选时间非常之紧,没有时间也不可能仔细看。因此我有一份责任……现在我代表我个人郑重致歉。”他也是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公开认定“广场鸽”经PS的评委。

  那么时隔一月,蒋铎退会的导火索又是什么呢?

  因为一句话。

  蒋铎告诉记者,3月23日,他在网上看到《新京报》记者对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华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胡颖的采访。胡颖表示,这件事已经炒了很久,但现在证据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查证。

  这个“炒”字激怒了蒋铎。“这是什么话?在这件事情上,一开始我的态度是温和的,是为了维护学会的公信力,维护新闻摄影的名誉,希望华赛组委会能妥善处理,而现在却被说成‘炒’,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新闻摄影理论先驱者蒋齐生创立,蒋铎是参与者之一。他说:“1983年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新闻摄影界也开始批判文革时期盛行的假大空,举拳头,贴着政治标签的报道方法。学会为纪实摄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过良好的风气。现在,一只鸽子严重伤害了学会的公信力,我感到十分痛心。”

  胡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确接受过《新京报》的采访,但误用了“炒”这个字眼。“去年四月,我知道这个事情后,就让秘书去了解情况。秘书告诉我,‘广场鸽’的作者、某报摄影记者张亮说,照片没有经过PS。我和其他人也看过照片,觉得非常相似,但不能肯定完全一样。2月下旬,学会在九寨沟开会,大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还是不太确定。有人觉得,其中一只的嘴好像长了一些。况且,不少人也提出,作者的动机是什么呢?只是多了一只鸽子,这对照片本身的质量,对能不能得奖,起不了实质性的影响。”

  时间是这场争议的另一焦点。胡颖解释道:“‘广场鸽’真假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定论,并非是故意拖延,而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学会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先是抗冰雪灾的图片报道,紧接着又是‘华赛’。学会一直是很重视这件事的,一直在研究。”

  蒋铎、许林和众多网友则认为,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却仍然没有给出结论,这样的应对是消极的。

  “新闻摄影图片造假防不胜防,国外也经常出现,区别在于出了问题后,评委会怎么看待?怎么处理?是否承担责任?新闻摄影造假调查不能援引司法上的‘无罪推定’,而是应该尽快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被质疑方回避制,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调查,尽快公布鉴定结果,回答公众疑问。”许林说,“‘证据不充分’、‘不完全一样’并不能解释为何至今没有给出正式结论。为什么一边说专家难找,一边又不去看看网上大量具有专业性的分析?我认为,有些人的态度是消极的,是不负责任的。”

  胡颖回应说,因为自己很少上网,不知道网上有份造假技术分析报告,周围人也没有拿给他看过,但是在打假问题上,学会的态度一直是鲜明的,“如果图片证实有假,我们一定按照规定处理,绝不护短姑息。”

  “华赛”评选规则明确规定,“比赛不接受合成照片、多次曝光照片和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片”,“获奖作品一旦发现并证实违背参赛要求,组委会将立即取消其获奖资格,并在媒体上公布,相关作品也将从华赛官方网站和展览中取掉”。

  据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于4月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届时将邀请不同看法的人士参加,专门讨论“广场鸽”的真假问题。

  胡颖表示,目前学会正在寻找专家,进行技术检测,争取在4月3日的会议上有个说法。

  记者紧接着询问,哪些人合适担当专家的工作?何时能正式成立鉴定小组?何时能公布鉴定结果?胡颖表示,这些还没有具体答案。
 多一只鸽子,得到了什么

  近年来,得奖新闻摄影作品屡爆造假丑闻。

  

  2004年,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的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国际顶级新闻摄影大赛———“荷赛”的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孰料获奖不久后,照片中的男主角就向媒体投诉,说图片是记者找他和另一个女模特摆拍的,当时并没有告诉他会取这样的标题。事实上他尚未成婚,照片刊登后,影响了他和女友的感情。

  2005年,第二届“华赛”得奖照片《深圳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被证实做假,作者不仅在图片上重新排列组合了倒塌的高楼,还增加了莫须有的柏油公路;

  2006年,《大庆晚报》一张题为《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照片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图片铜奖。照片上,火车快速经过的瞬间,大群藏羚羊从铁轨桥下奔驰而过。不久,该图作者承认做假。事实上,根据藏羚羊的习性,它们听到火车声只会四处奔逃,不可能悠闲通过,火车是作者事后PS上去的。

  许林说,现在PS一张照片变得非常容易,造假成本比过去低得多,一些摄影师,尤其是一些都市报的摄影记者,工作压力很大,每天要跑街,争取多上版面。有些照片拍得不够理想的话,有人就要PS,效果更好一点,容易上版面,这是一种利益驱动。

  另据一些业内人士说,照片得奖后,利益也很大,意味着有名利、升级,单位也有机会得到集体荣誉。而另外一些人以评委身份参加各种评选活动,个中好处不言而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为什么近一年还拿不出清楚的结论?还是一个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老问题。“广场鸽”的作者是某报摄影记者张亮,而该报领导碰巧是本届“华赛”的评委。“对于承认错误的造假者,我当然持宽容态度,重新给人机会,但这是在承认错误之后的事情。据我所知,《大庆晚报》造假记者和总编的引咎辞职是新闻界第一次,其他造假者并未得到严肃处理。这样一来,造假成本就很低,约束惩治机制不健全,风险不大,有空子可钻,效尤者自然就多了。”许林说。

  多一只鸽子,丢掉了什么

  “是不是还应该再问一个问题:这些假照片为什么会获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旦说,“从历史角度看,这不是什么新现象。”

  许林之所以是积极的打假派,和他自己摄影生涯中一段造假经历有关。在这场真假鸽子的争议中,他写下了《40年新闻摄影回眸和自我批判》的系列文章,回忆自己在文革时期如何热衷摆拍。

  1971年,许林到浙江省绍兴一家茶场采访,怎么拍经济题材的新闻图片,心中没底。这时,他看到浙江省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的摄影师用箩筐排队、大摆特摆茶叶丰收的场面,以为照片就是这样拍的。

  许林迷上了摆拍,感觉良好,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许多“摆拍”窍门。

  1974年,许林去陕西省南泥湾拍五七干校,他像导演一样不断调整老农的羊角巾、人物背后的草帽、手中的笔记本、脖子上的毛巾、桌子上的水杯、水壶和人物高低错落的坐姿。1975年,许林在山东胜利油田拍摄了一张《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画面上“毛主席语录”的美术字都是他现写的,然后贴到墙上合适的位置。

  “那时,事件性新闻、文艺、体育新闻,我绝大多数是抓拍;配合报纸图解政策、宣传所谓‘大好形势’的照片,大多是摆拍的。”许林说,“现在PS造假,很多是一脉相承,甚至比过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误区,如果是宣传的需要,那么锦上添花,稍微弄点假的也没有关系,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合理想像’。只要动机是好的,为了突出宣传效果,多一只鸽子、少一只鸽子无伤大雅,而且认为只要传播目的是好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黄旦说,“这样的观念有种居高临下感,有权力的落差,没有把宣传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舆论是什么?是大家真实的所思,所想,不是报纸上、电视上说的就是舆论。舆论可以引导、调节,这我不反对,但这些都要在沟通的基础上,如果双方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又怎么说得上是沟通呢?”

  “宣传的效果,来自媒体的公信力,可惜这个常识还是没有建立起来,这些假照片最终伤害的还是政府的公信力。现在中央一再提倡继续解放思想,那么我们的一些宣传观念和作法,是不是也该继续解放一些呢?”(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