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 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7:47
2008年03月03日 08:51

张娥
    2亿吨"兵临城下"

    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亿吨远远不是尽头。

    中国的石油进口步伐,正以"超速度"向第一大国冲刺。

    海关总署1月11日公布,中国2007年全年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2007年全年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较上年下降7.1%。

    这样,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这个十分接近2亿吨的数字,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如此快速度的石油进口,可能还远不是尽头。

    三年破亿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2003年递增量达到2000万吨。

    近几年,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07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

    "2003年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后,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但2007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几乎突破两亿吨了。现在看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又增加1亿吨只须用3年的时间,比专家预计的年限提前了3年。很明显,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正以加速度前进。"专家表示。

    据统计,中国2007年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

    专家表示,2007年原油产量增长率低于此前机构预期的2%,反映了东部油田维持稳产的困难程度。在国内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开发更多的海外石油资源、加大石油进口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远非终点

    以亚洲地区为中心的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亚洲地区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持续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甚至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该地区进口石油的比重将会超过八成。这其中,中国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国的进口量是偏高的。之前我们预测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石油进口量会高达2亿吨,这还是保守预测,国际预测的数字比我们更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会继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的胃口会越来越大,进口量会相应提高,这已是必然的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

    "我们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比例将达到10%以上,成品油的进口量增长比例在8%左右(可能增长也可能下降),总的石油进口量增长比例将达到年均6%。"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龚金双预测。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的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不到2%的增幅。

    此前,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

    专家预言,由于中国国内自产的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进口的石油不仅会超过3亿吨、4亿吨,甚至会更多。

    来自何处

    那么,这么多的进口石油,来源于哪些国家呢?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国家中,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阿曼。这五国对华原油供应国的进口总量增长区间在3.7%到22.4%之间。

    当前,中东仍然是我国石油进口最多的一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东还将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沙特是其中翘楚。2007年,我国从沙特进口了2633.2万吨原油,同比增长10.3%。伊朗在中国进口原油市场中排位第三,2007年我国从该国进口原油2053.7万吨,同比增长22.4%。目前我国与沙特、阿曼、也门、卡塔尔、阿联酋等国签订了长期进口原油合同,总量占进口原油的40%。据悉,沙特时下正在追赶一个在2010年底前每天向中国出口100万桶原油的目标,这个数字相当于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安哥拉每天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自从1992年开始,非洲原油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扩大,从安哥拉、苏丹和刚果的原油进口量成倍上升。尤其是近一两年,非洲是我国原油进口增幅最大的地区。2007年,我国从安哥拉进口2499.6万吨原油,使安哥拉成为我国原油的第二大供应国。苏丹是中国苦心经营多年、比较成气候的海外阵地,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覆盖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各领域。2007年中国从苏丹进口原油1030.6万吨,同比增长112.6%。

    中亚是我国进口石油的又一重要地区。2005年12月16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通过这条管道,目前已累计进口原油653.74万吨。2007年,中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进口量大增,增幅为123.5%。中国还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进口石油。

    在众多的对华进口来源国中,供应量增幅最快的是加拿大,平均增幅达到了973.5%。但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的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俄罗斯是中国进口原油的第四大供应商,2007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452.6万吨。对此,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认为:"进口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石油,是中国对外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继续稳定并扩大该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因为,这个地区的石油来源,对中国来说,安全系数最高。"

    中国进口石油的目光还投向了美洲大陆。中国与委内瑞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都有石油合作项目。2007年,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411.5万吨,从巴西进口了231.5万吨。

    就上述所有进口石油来源地而言,中国的进口原油中,约45%来自中东,32.5%来自非洲,3.5%来自亚太。对此,能源研究战略专家认为,这种来源结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中国目前的一些合作伙伴诸如伊朗、苏丹、尼日利亚、利比亚等都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这给中国的能源供给带来了变数。

    专家认为,为了预防上述地区不可预料的政治风险,在已有来源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风险系数小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因此,中国需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寻找更多新的石油来源。推行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策略,应成为中国新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思路。

    去向何方

    在有关能源安全的思考中,需求的抑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此前,我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部门,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其中,工业石油消费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交通运输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占25%左右;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10%以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

    最近几年,各领域消耗的石油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除了工业消费石油外,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建筑建材等行业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猛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林跃勤认为,从海外进入中国的石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二是工业石化产品,包括航空汽油、发电厂、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品等等,这方面每年都有新产品出来,产品结构有变化,消耗掉的石油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也有变化。

    这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就是交通运输。"光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就迅速提高,占到整个市场的40%。未来5年还会上升到50%。"林跃勤表示。

    近年来,机动车迅速普及。环球能源网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8亿辆,与2006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0.02%。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车辆类型看,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共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90.61%。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也保持高增长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机动车驾驶人达1.64亿人,比2006年增长9.17%。

    "我国的石油消耗,在汽车用油上增幅很大。目前中国的机动车、轿车大幅增长,导致汽油用量大幅增长,随着机动车驾驶人的高增长趋势,以后汽车用油还会继续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牛犁表示。

    全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索沪生近日介绍,不包括私人汽车出行的能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消耗能源将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在工业石化产品方面,中国石油石化产品产业链需求持续旺盛,消费高速增长造成众多石油石化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巨大的供应缺口。例如,烯烃和部分中间体价格持续高涨,两碱毛利扩大,TDI、黏胶纤维、染料及印染助剂、PVC、草甘膦等农药价格上升成为亮点,上述化工品的需求都推动了对石油原料的消耗。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03月03日 08:51

张娥
    2亿吨"兵临城下"

    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亿吨远远不是尽头。

    中国的石油进口步伐,正以"超速度"向第一大国冲刺。

    海关总署1月11日公布,中国2007年全年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2007年全年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较上年下降7.1%。

    这样,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这个十分接近2亿吨的数字,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消费绝对水平上的二号大国,增量水平上的头号大国。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如此快速度的石油进口,可能还远不是尽头。

    三年破亿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2003年递增量达到2000万吨。

    近几年,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07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

    "2003年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后,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但2007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几乎突破两亿吨了。现在看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又增加1亿吨只须用3年的时间,比专家预计的年限提前了3年。很明显,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正以加速度前进。"专家表示。

    据统计,中国2007年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

    专家表示,2007年原油产量增长率低于此前机构预期的2%,反映了东部油田维持稳产的困难程度。在国内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开发更多的海外石油资源、加大石油进口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远非终点

    以亚洲地区为中心的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亚洲地区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持续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甚至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该地区进口石油的比重将会超过八成。这其中,中国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国的进口量是偏高的。之前我们预测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石油进口量会高达2亿吨,这还是保守预测,国际预测的数字比我们更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会继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的胃口会越来越大,进口量会相应提高,这已是必然的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认为。

    "我们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比例将达到10%以上,成品油的进口量增长比例在8%左右(可能增长也可能下降),总的石油进口量增长比例将达到年均6%。"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龚金双预测。

    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保持6%左右的增幅,而自产原油产量只有不到2%的增幅。

    此前,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

    专家预言,由于中国国内自产的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进口的石油不仅会超过3亿吨、4亿吨,甚至会更多。

    来自何处

    那么,这么多的进口石油,来源于哪些国家呢?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国家中,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阿曼。这五国对华原油供应国的进口总量增长区间在3.7%到22.4%之间。

    当前,中东仍然是我国石油进口最多的一个地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东还将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沙特是其中翘楚。2007年,我国从沙特进口了2633.2万吨原油,同比增长10.3%。伊朗在中国进口原油市场中排位第三,2007年我国从该国进口原油2053.7万吨,同比增长22.4%。目前我国与沙特、阿曼、也门、卡塔尔、阿联酋等国签订了长期进口原油合同,总量占进口原油的40%。据悉,沙特时下正在追赶一个在2010年底前每天向中国出口100万桶原油的目标,这个数字相当于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安哥拉每天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自从1992年开始,非洲原油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扩大,从安哥拉、苏丹和刚果的原油进口量成倍上升。尤其是近一两年,非洲是我国原油进口增幅最大的地区。2007年,我国从安哥拉进口2499.6万吨原油,使安哥拉成为我国原油的第二大供应国。苏丹是中国苦心经营多年、比较成气候的海外阵地,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覆盖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各领域。2007年中国从苏丹进口原油1030.6万吨,同比增长112.6%。

    中亚是我国进口石油的又一重要地区。2005年12月16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通过这条管道,目前已累计进口原油653.74万吨。2007年,中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进口量大增,增幅为123.5%。中国还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进口石油。

    在众多的对华进口来源国中,供应量增幅最快的是加拿大,平均增幅达到了973.5%。但出乎意料的是,俄罗斯的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俄罗斯是中国进口原油的第四大供应商,2007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452.6万吨。对此,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认为:"进口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石油,是中国对外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继续稳定并扩大该地区的石油进口量。因为,这个地区的石油来源,对中国来说,安全系数最高。"

    中国进口石油的目光还投向了美洲大陆。中国与委内瑞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都有石油合作项目。2007年,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411.5万吨,从巴西进口了231.5万吨。

    就上述所有进口石油来源地而言,中国的进口原油中,约45%来自中东,32.5%来自非洲,3.5%来自亚太。对此,能源研究战略专家认为,这种来源结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中国目前的一些合作伙伴诸如伊朗、苏丹、尼日利亚、利比亚等都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这给中国的能源供给带来了变数。

    专家认为,为了预防上述地区不可预料的政治风险,在已有来源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风险系数小的石油进口来源地。因此,中国需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寻找更多新的石油来源。推行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策略,应成为中国新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思路。

    去向何方

    在有关能源安全的思考中,需求的抑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此前,我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部门,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其中,工业石油消费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交通运输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占25%左右;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10%以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

    最近几年,各领域消耗的石油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除了工业消费石油外,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建筑建材等行业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猛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研究室林跃勤认为,从海外进入中国的石油,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二是工业石化产品,包括航空汽油、发电厂、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品等等,这方面每年都有新产品出来,产品结构有变化,消耗掉的石油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也有变化。

    这其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部门就是交通运输。"光交通运输业的汽车耗油就迅速提高,占到整个市场的40%。未来5年还会上升到50%。"林跃勤表示。

    近年来,机动车迅速普及。环球能源网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98亿辆,与2006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0.02%。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车辆类型看,汽车、摩托车保有量共占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90.61%。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也保持高增长态势,截至2007年年底,机动车驾驶人达1.64亿人,比2006年增长9.17%。

    "我国的石油消耗,在汽车用油上增幅很大。目前中国的机动车、轿车大幅增长,导致汽油用量大幅增长,随着机动车驾驶人的高增长趋势,以后汽车用油还会继续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牛犁表示。

    全国交通运输协会副秘书长索沪生近日介绍,不包括私人汽车出行的能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消耗能源将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在工业石化产品方面,中国石油石化产品产业链需求持续旺盛,消费高速增长造成众多石油石化产品供不应求,出现了巨大的供应缺口。例如,烯烃和部分中间体价格持续高涨,两碱毛利扩大,TDI、黏胶纤维、染料及印染助剂、PVC、草甘膦等农药价格上升成为亮点,上述化工品的需求都推动了对石油原料的消耗。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石油进口突破2亿吨 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2008年03月03日 08:57

张娥
    能否承受2亿吨之重?

    近2亿吨的进口量,已经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它对我国经济运行、石油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逼迫人们再次思考能源安全的话题。

    从2007年初50美元一桶攀升到2008年初100美元一桶,国际油价高企为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考验。

    在石油进口量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的原油进口非但没有利用自己的重要地位引导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形成对己有利的局面,反而呈现出"越贵越买"的尴尬情景,中国在石油进口上承担了巨大的不必要成本。海关总署1月11日披露,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花费797.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花费16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0%以上和约6%。全年进口石油共计支出962亿美元。

    中国作为国际石油市场上新兴的消费大国,相较而言缺乏经验,花钱买一些教训,在原油进口成本上高一些,这是十分必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人们不禁要追问,进口量持续攀升,2亿吨、3亿吨甚至更多的石油进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突破2亿吨的进口量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增加?进口量到底有没有封顶点或者警戒线?

    本刊有幸请来了数位专家,就上述问题做出了讨论和交流。

    影响经济

    记者:2007年,原油价格一度疯涨,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桶大关。为此,去年我们不得不花掉近千亿美元进口石油,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如此巨大的支出,对外汇储备是否造成不利的影响?

    牛犁:石油进口每多一点,我国向外就要多拿钱。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支出了962亿美元的外汇,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赵建平: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多,只要我们能保证其他产品的正常出口,外汇的储备还会增加。因此,进口2亿吨石油,基本上不会影响外汇的储备。

    记者:2007年,我国共进口近2亿吨石油。在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的同时,这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林跃勤:进口依存度的持续攀升,对中国经济冲击会比较大。一是对生产、消费的冲击大。企业使用高价的进口石油,造成工厂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大,产品的物流成本也是必定增加,企业或多或少地增加了用油成本。如果这部分成本转嫁不出去,企业的赢利空间就被挤压;如果这部分成本转嫁出去,毫无疑问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二是对国际收支平衡有冲击。由于进口石油的价格高,导致其他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物流增加,对外出口产品的价格却不能与石油价格一样成比例增加,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三是造成国内财政收支不平衡。比如国家为了控制成品油市场价格,2005年和2006年分别给予中国石化100亿元和50亿元的财政补贴。

    牛犁:去年近2亿吨的进口量,都是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时进口的,这首先会造成我国通胀压力增大。通胀已经持续多年(约五六年)大幅上涨,2007年的CPI已处高位运行。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业原料,油价上涨将通过一系列的价格传导机制传导至下游产业,最终对消费领域产生较大影响。这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加大通胀压力,这对政府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就企业来说,一方面,上游企业原油开采,受惠于油价,卖的多,挣得多;另一方面,下游企业亏损难以避免,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炼油、化工、冶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如果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不转嫁出去,企业的赢利水平就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二是以能源为燃料的用户,开支增加;三是交通运输、民航、出租、渔业、农业(以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塑料、化肥农药影响都比较大。

    周凤起:正如上述专家所言,当前进口量猛增已经造成了严峻的形势,不管怎样,我们千万不要惊慌失措。首先,我国的石油需求预测也还在掌控范围内;其次,目前中国还有经济实力应对高油价,还有一定实力消耗当前的高油价。

    曹晓日希:我也同意各位所言。进口高价石油,肯定会大大提高炼油企业的的生产成本。成品油价不到位,加工进口油,进口越多,亏损越多。

    而油价倒挂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最明显的一个后果:高价进口大量原油,会严重影响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安全。中国原油消费近一半靠进口,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按每桶80美元计,炼油企业每生产1吨成品油亏损1000元,如按每桶100美元计算,亏损数额会更大,这对石化、炼油企业影响很大,因为我国一些炼油企业主要靠进口原油炼油。由于炼油企业亏损,造成部分炼厂特别是地方炼厂停产或半停产,严重影响成品油市场供应。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进口2亿吨的石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若不进口这么多的石油,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只要进口的石油确实满足了国内各行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就不能绝对地说它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国内石化产品的价格高涨,不光是进口高价原油的因素,还因为国内石油化工市场在不断开放,促使国内化工产品价格更国际化。受国际高油价影响,国际石化产品价格已经很高,随着我国从国外进口更多的石化产品,出口到中国的石化产品的高价格会推高中国国产化工产品的价格。

    姜鑫民:就我个人观点来看,目前的进口量对中国经济没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一些潜在的因素都已经被消化了。至于企业利润,它可以通过一些生产要素的重组和重新分配,提倡替代能源,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甚至进行技术投入改造落后耗能的设备等等,企业利润还是增加了。

    能源安全

    记者:如此巨大、今后仍将增大的石油进口量,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怎样的威胁?

    单卫国: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对石油需求必定增加,目前来看,对石油的消费是难以降低的。这是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石油具有很强的刚性需求。

    世界石油市场的出口要依靠中国石油稳定的进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对石油的消耗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量,主要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无可回避。日本经济发展时期,石油需求的增长也很快,甚至超过中国目前消耗的石油量,只不过日本赶上的是低油价时代,中国却赶上了高油价时代。

    当然,进口量不断攀升,也会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带来较大风险。但这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只能尽量弱化其影响。

    周凤起:我认为,解决我国的进口安全,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海军、空军实力的增强,海运安全方面也会得到好转,只要能够拿到油源,我们都会过去。另外,石油储备要尽快付诸行动,不能中断。只是,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赵建平: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造成中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增强,也涉及国内石油供应的安全。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石油市场也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不仅仅是石油,还包括其他方面,诸如矿石、矿物等的进口一旦被掐断,国内供应安全将会受到极大威胁,这对中国经济将造成较大的伤害。

    邓郁松:一旦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将会对国内经济会产生影响。油价高企,进口量持续增加,外汇支出也会增加。虽然我国的外债风险并不一定会发生,但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国际油价变化、来源地石油供应中断等等,虽然不一定会发生,但其发生的可能性,谁都无法预测。这种可能性,对我国经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会增强。

    此外,另有权威专家这样表示,美国原油进口的3/4来自西半球的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这对美国来说是安全的;余下的1/4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一旦中东爆发战争,美国不会面临石油危机,而中国则首当其冲,我们绝大多数进口原油来自中东,这是不得不面临的严峻形势。造成我国石油进口风险指数居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通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海上油轮运输,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轮运输,而且8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马六甲海峡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但也受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军布防。因此,如果美国向伊朗开战,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将封锁,要不了多少天,中国大街上的汽车便会寂静无声,这不是耸人听闻,更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我们基本上没有石油储备。

    记者: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突破2亿吨大关,到底增加到多大的进口量,会殃及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是不是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就是警戒线呢?

    邓郁松: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是否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这要看国家的需求情况。至于追问是否有一个警戒线,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像日本完全依靠进口的国家,就无所谓警戒线。关键是进口的石油能否保证国内的供应。

    而进口能否保证供应,还取决于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程度。至于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这还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配套方案应对。

    姜鑫民:只要经济需要如此多的石油,只要经济能够承受如此大的进口,进口量继续增长都是可以的。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非常高了,在当今高油价的背景下,还是根据经济需要和资源条件进口大量石油,尽管如此,其产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日本不会畏惧什么警戒线之说。

    解决之道

    记者:大家都知道:美国、日本等国的石油进口量也很大,但他们却能从容应对高进口量,他们的防控体系或降低多外依存度的行为,对中国有何参照意义?

    林跃勤:日本为了减少石油的依赖程度,在技术创新、生态能源开发方面进步很快,诸如混合动力车,所有措施促使日本现在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降低。中国由于技术结构差,替代技术落后,经济才起步。日本经济每增长100个点,石油消耗才增长10个点,而中国经济增长100个点,石油消耗就增长80个点。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这种发展状况都很难改变。中国只能一步步地来:通过能源法约束石油浪费,靠政府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未来5年还需要努力降低能耗,强化政府管理,减少浪费:大力开展节油运动,节能灯的推广,汽车耗油大改造,推广混合动力车;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单卫国:要降低我国石油进口量,解决的途径有几个:一是增加国内产品,目前这个很难上去;二是抑制消费,一时半会也不能解决;三是替代能源做补充,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周凤起:我先要补充说一下,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进口、内产石油各占一半天下,很难说进口石油是国内自产石油的补充了,如果进口在10%、20%还可以说是补充,但50%的权重就很难说了。

    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未来需要采取一切行动来争取少用一点油,使能源需求偏低:一是开展节油行动,改变当前的消费习惯,目前我国小汽车增长过快,追求大排量的消费方式不可提倡,在这方面中国还需要向日本、欧洲学习,争取在排量上实现低排量;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进行非常规石油的提炼,这是相当有潜力的,例如非粮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液体燃料,此外还包括天然气替代,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国内天然气、进口天然气两条途径来有力推进。

    姜鑫民:从国外进口的石油量,这是一个外生变量,不是人为控制的。只要经济需要如此多的石油,就要进口石油以保证供应。目前我国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就是一个短期的防控体系,不过还需要一段时间发生作用。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再过十至十五年,咱们也得派兵保护航线了
  2007年进口石油超过2亿吨,一旦我们进口被掐断,我们如何生存?
  替代能源生物柴油还会造成严重的粮食价格上涨和恐慌,如何实用?
  国产轿车还在增长,我们如何创造出一个节约型社会?
走自己的路 烧别人的油 让傻逼帝国主义 受冻去吧!
能源问题:L :L
  我对中国目前的汽车发展趋势非常忧虑……我们有必要拥有这么多汽车么?中国十三亿人民如普遍实现轿车进万家,那么汽油从哪里来?污染向哪里排?停车到哪里去?
  走大公交,辅助摩托、自行车,可能更加符合中国的未来实际。
重载货运列车是王道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8-3-4 20:05 发表
  我对中国目前的汽车发展趋势非常忧虑……我们有必要拥有这么多汽车么?中国十三亿人民如普遍实现轿车进万家,那么汽油从哪里来?污染向哪里排?停车到哪里去?
  走大公交,辅助摩托、自行车,可能更加符合中 ...

现在到处在禁摩、禁电动自行车,连小排量的汽车也有歧视性政策,地方政府千方百计的用这些地方政策来提高自己的城市形象,怎么会不出现汽车爆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