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现天下第一行书 元代兰亭碑刻于绝壁上(2楼附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07:14
]]

     杨林指认石刻

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手迹《兰亭序》竟出现在岳池境内的石壁上,这实在是难以置信,但现实似乎又让人不得不信。2月22日,笔者在该县文史专家杨林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传说为王羲之真迹的《兰亭序》石刻。

现场寻访:石刻没于崖 台 荆棘中

岳池藏存《兰亭序》石刻已有千年,对此笔者早有耳闻,但不知其详,更未曾见实物。一次偶然机会,笔者获悉现于县人大工作的杨林老师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了石刻所藏之处,便真诚向杨林老师求助。

杨林老师曾任岳池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副主任多年,并亲自撰写发表文史研究文章数十篇,是该县文史界的权威。杨老师告诉笔者,石刻位于灵泉山右军祠遗址处,即北城乡和尚岩村1组境内。由于石刻所处位置偏僻险峻,几无人往,即便当地百姓现也不知其所,杨老师决定与笔者一道前往。

在杨林老师的带领下,笔者来到右军祠遗址,其祠早已不在,但现仍存长约30米、高约1.2米的石栏杆,另有石缸、柱础基石等隐于草丛中,杨林老师告诉笔者,石刻就在距地面约10米高的崖台上,可通过一条又险又窄的小道攀爬上去。

在杨林老师的引领下,笔者抓着石壁上的茅草和荆棘,提心吊胆地沿着小道攀上崖台,只见一块长约4米、高约1.3米的碑刻镶嵌于石壁上,这就是传为王羲之真迹的《兰亭序》石刻,但石刻风化严重,相当一部分的石刻表层已脱落,仅有“映带左右”、“终期于尽”等少量字迹可认。杨林老师介绍,此碑中的《兰亭序》前后都有跋文,其中前跋中还有宋徽、钦二宗的玉玺。笔者仔细观察,前跋几无可认,后跋中也仅“右军” 二 字可认。由于落款处早已脱落,此碑为何人何代所刻,笔者实在不知。



残存的《兰亭序》石刻字迹,左上为“右军”二字

历史追踪:碑刻初现轰动川东北

为了确认杨林老师指认的石刻为《兰亭序》,笔者特别查阅《岳池县志》获悉,清咸丰三年三月,十余日连绵春雨,灵泉山因泥土崩塌,现出《兰亭序》石刻,内有宗徽、钦二宗跋文及玉玺,但字迹模糊难辨,唯《兰亭序》内容未损。此石刻现出,当即在川东北引起轰动,时任岳池县令的武尚仁多次亲往查勘,并约集县内文人共赴鉴赏。与此同时,武尚仁还在石刻岩下修成右军祠,以纪念王羲之。后又令训导毛徙南就原碑进行双钩,另上石于县城内的和溪公园(今凤山公园)。自此后,前往公园观赏、临摹、拓印者络绎不绝。至文革时,公园内的兰亭石刻被当作“四旧”之物毁坏,今人无不痛惜。

史料寻证:岳池版“兰亭”多为王羲之真迹

就在石刻显现之前,岳池境内便有王羲之留迹岳池的传说,清道光版《岳池县志》记载:“传王羲之尝寓岳池,灵泉山石壁间有遗笔,今无存。”

尽管老县志有所记载,但仍归类为传说,不可作凭。好在杨林老师借给笔者一本《岳池文史资料·第九辑》,上载有杨林老师亲撰的《岳池兰亭序碑再发现》一文,文末附有凤山公园《王羲之兰亭序》碑跋文。该跋文由清代儒学、岳池训导毛徙南所题,跋中还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前人跋语。根据跋文内容显示,灵泉山《兰亭序》石刻为元至元时期在广安(府)任职的折叔宝所刻,折叔宝上石前原本为木刻,寻于“西蜀散乱图籍中”。跋文中还粗略交待了王羲之《兰亭序》传承顺序:唐太宗传长生公主 (唐逸史载,长生公主以伪换真,而伪本被太宗入葬昭陵) ,至后唐时,传于陶谷,陶献与后主李煜,后落入宋代帝王之手,并被宋徽、钦二宗收藏题跋,后又传至蔡挺(北宋绍圣年间枢密副使),被蔡“更为卧轴”,“以便观阅”。至南宋淳[礻右]年间,被一书法收藏爱好者所持并题跋(毛徙南跋文中有记载,但由于毛双钩时原碑便已有一些字迹模糊莫认,便原文照录“淳[礻右]甲辰”四字,时题跋者未知,笔者疑为时为右丞相的岳池籍人游似,岳池现有游似曾祖墓和游氏宗谱可查,游似所持《兰亭序》今藏于上海博物馆。)收藏者因“始纸劣久”而刻木,宋末元初,战乱致使刻本残落于民间,而后被折叔宝所获,折便依本刻石于岳池灵泉山。

毛徙南还在跋文中如此说道:“据上各跋,前后彼此相符合,则其为右军真迹无疑。”

对于岳池境内的《兰亭序》石刻,笔者也认为,由于该石刻并非只刻录《兰亭序》内容,而同时还遗承了各代前人跋语,显然与现存《兰亭序》其他版本不同,又特别是岳池石刻原贴本承有宋徽、钦二宗玉玺,这更能说明,岳池《兰亭序》石刻原贴本应为王羲之真迹。(完)(肖勇  胡佐斌)
幸亏WG前没被发现;funk
保存得不大好啊,我本来进来收图的.....
我本来进来收图的.....:handshake
幸亏能找到。
不会哦...我们老家耶...小时侯经常去那些地方玩的
要是真的就好了,但是身处这个时代,还是持怀疑态度为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