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经改革还需3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2:04:13
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中共智库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时间表。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编写的《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一书,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至少需要60年,到2040年才能完全转型成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从1979年改革开放算起,仍需30多年的奋斗。

  《攻坚》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等学者主编,共收录《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10篇,在去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但一直到最近才开始公开售卖。据本报向北京的大书店了解,该书要多等几天才上架,但网上书店已经接受订购。

政经改革三阶段

  据网络书店对该书的介绍,主编之一的周天勇把完成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2001年,主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阶段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到2020年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三阶段从2021年到2040年,进一步完善第二阶段形成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形成一个“中等发达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周天勇也反驳了一些外国学者有关中国应当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认为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而不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笼统地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成本高、风险大,效果并不理想。

  为报告写序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年初曾公开指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于“是否能解放思想,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内容敏感的《攻坚》面世,显然属于当局落实“解放思想”的举措之一。

  民间学者曹思源对本报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需要回应关于跛脚改革的批评,因此当局才公布改革研究的内容。

  《攻坚》提出政治改革时间表,呼应了中共十七大报告有关政治体制改革说法的改变。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一改过去“积极稳妥推进”的提法,改用“深化”,似乎透露了当局的改革意向。

  但民间学者张祖桦认为,报告在中共党内代表性不大,他对本报说:“中共高层对政改一直停留在只说不做的状态,现在也看不到改弦更张的迹象,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含义。”他指出,现有领导层只想维持一党专政,做些局部改良和修正,把危机的总爆发往后推,而不会去关心30年以后的事情。
曹思源则表示,《攻坚》的观点代表官方立场。他说:“这是一个渐进时间表,有比没有要好。其潜在风险是慢速计划赶不上实际政治生活的发展进程而陷于被动。”
  路透社日前的报道着重指出,《攻坚》认为如果中国不进行民主改革,限制共产党的权力,鼓励竞争性选举,以及放宽审查制度,将面临危险的不稳定局面。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被拖延,就可能导致经济混乱、腐败现象加剧,以及公众不满等问题。

  据介绍,《攻坚》计划开始于2006年7月,历时一年多完成,李君如在评价《攻坚》时说:“民主政治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面对这样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完善无缺的方案。恰恰相反,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主张,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网络书店在介绍《攻坚》的敏感性时说,该书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然会触及部门、机构、单位、阶层等各方面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更是权力、资源和相关利益的一次大调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次革命。”

  路透社报道说,这份366页的报告提出的政治改革具体路线包括限制中共的权力、扩大公民、记者、宗教信徒和人大代表的权利等。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中共智库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时间表。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编写的《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一书,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至少需要60年,到2040年才能完全转型成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从1979年改革开放算起,仍需30多年的奋斗。

  《攻坚》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等学者主编,共收录《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10篇,在去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但一直到最近才开始公开售卖。据本报向北京的大书店了解,该书要多等几天才上架,但网上书店已经接受订购。

政经改革三阶段

  据网络书店对该书的介绍,主编之一的周天勇把完成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2001年,主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阶段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到2020年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三阶段从2021年到2040年,进一步完善第二阶段形成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形成一个“中等发达的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

  周天勇也反驳了一些外国学者有关中国应当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认为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转型,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而不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笼统地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成本高、风险大,效果并不理想。

  为报告写序的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年初曾公开指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于“是否能解放思想,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内容敏感的《攻坚》面世,显然属于当局落实“解放思想”的举措之一。

  民间学者曹思源对本报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需要回应关于跛脚改革的批评,因此当局才公布改革研究的内容。

  《攻坚》提出政治改革时间表,呼应了中共十七大报告有关政治体制改革说法的改变。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一改过去“积极稳妥推进”的提法,改用“深化”,似乎透露了当局的改革意向。

  但民间学者张祖桦认为,报告在中共党内代表性不大,他对本报说:“中共高层对政改一直停留在只说不做的状态,现在也看不到改弦更张的迹象,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含义。”他指出,现有领导层只想维持一党专政,做些局部改良和修正,把危机的总爆发往后推,而不会去关心30年以后的事情。
曹思源则表示,《攻坚》的观点代表官方立场。他说:“这是一个渐进时间表,有比没有要好。其潜在风险是慢速计划赶不上实际政治生活的发展进程而陷于被动。”
  路透社日前的报道着重指出,《攻坚》认为如果中国不进行民主改革,限制共产党的权力,鼓励竞争性选举,以及放宽审查制度,将面临危险的不稳定局面。如果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被拖延,就可能导致经济混乱、腐败现象加剧,以及公众不满等问题。

  据介绍,《攻坚》计划开始于2006年7月,历时一年多完成,李君如在评价《攻坚》时说:“民主政治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面对这样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完善无缺的方案。恰恰相反,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主张,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网络书店在介绍《攻坚》的敏感性时说,该书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然会触及部门、机构、单位、阶层等各方面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更是权力、资源和相关利益的一次大调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次革命。”

  路透社报道说,这份366页的报告提出的政治改革具体路线包括限制中共的权力、扩大公民、记者、宗教信徒和人大代表的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