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国的两大稀缺与未来的发展道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8:48
中国有两大稀缺现象,一是思想稀缺,二是消费稀缺,由于思想稀缺,中国患上了精神软骨症,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精神萎缩现象,令人心痛不已,因为,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和无限的精神力量相抗衡。第二个消费稀缺,说白了就是大家缺钱花,没有能力消费,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你喜爱的商品的时候,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暗自心动,但就是买不起。思想上的稀缺导致的是中国智慧的严重退化,比如说被美国人称之为的"系统思考",其实在我国早就存在了,这就是"易经"的程序逻辑思维法,但当经验成为中国处理一切矛盾、一切问题的依据时,中国就无可避免的陷入了智慧的障碍。这种智慧的障碍,形成了巨大的智慧的盲点,所以,面对动态的复杂,我们只能看到"静态"的对错,也就是说,在动态的复杂面前,我们只会做出"对"与"错"的简单的判断,而不知道"对"与"错"也是相互依存、对错互含的。

  或许,正是我们思想的稀缺,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消费稀缺。

  记得消费稀缺的概念,是卢映西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率先提出来的,直击中国经济的致命内伤。有人谈中国经济,可以数出很多危机现象,我则以为中国经济的危机不在别处,而在思想的稀缺导致的消费稀缺。消费稀缺的直接危害是无法建构起本国强大的消费市场,而这就是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原因。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为民众创造幸福作为终极目标,但是,中国却是个例外,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策划下,中国走了一条迫使国人消费稀缺的发展道路。坦率的说,如果这个策划不是低智之举,那就无法避免别有用心之嫌,因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由本国消费市场拉动的,也就是说,国内消费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离开这个动力之源,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中国要发展,就必须破除智慧的盲点

  影响中国发展的有很多东西,但最主要的东西我以是智慧的盲点,因为,由于我们的思想单一,智慧能看到的空间太过狭小,更多的问题总是在我们缺少容量的智慧下被排斥在智慧之光的照射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看到的问题没看到,应该发现的矛盾没发现,更不用说隐藏在矛盾背后的动态未来图景了,因为,我们的智力抵达之处往往是静态的,单极的,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总结一下我们的思维方法,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我们怎么总结,其结果都很难逃脱思维方法为我们的未来所设的陷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作者曾引用了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句话说得其实就是人类智慧的悖论和盲点问题,因为盲点多,思索总是难逃悖论的噩运。

  二、破除智慧的盲点在于改造思维方法

  其实,走出悖论噩运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造我们的思维方法,减少智慧的盲点。人类智慧的盲点其实是欲望制造的,所以,我以为破除智慧的盲点问题就是个改造人类的思维方法问题,再进一步说,人类自我改造思维方法的过程,就是个破除个人欲望的过程。消除欲望,还人类智慧以纯净之眼,这是改造人类思维的必要过程,但还人类以纯净的智慧之眼并不是目的,通过开发人类的智慧,洞悉事物的本质规律,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并造福人类社会才是开发智慧的目的。当然,人类的智慧也是柄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创造幸福,也可以为社会制造罪恶,许多年来有的人一直否认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真实的原因大概是为了悄悄的用智慧为恶的目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智慧的两面性,所以,"大学"中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所要释述的,其实就是个还智慧以纯净的眼的问题,也就是说,用无欲之眼,认识问题,发现矛盾,并以无欲之智,解决问题,创造未来。

  三、中国应该确立自己的主体思想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春秋"以降,几乎全部是一个思想创建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创建过程中,演进与改造同步,继承与发展共存,否定与重建并兴,但不论怎么变,其思想文化之根没变,那就是学以致用,匡扶社会,旨在大道流行。自清以降,在中国思想文化衰落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欲努力打破之,但打破有余,重建严重不足,一直到了今天,我国也没有逃脱光有打破没有重建的噩运。我个人以为,毛泽东思想的建立,应该是中国创建新的思想文化的契机,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放弃这个契机的同时,把毛泽东思想也打破了。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上帝,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有中国人的上帝(毛泽东思想)呢?有人说西方的上帝是无私的,但真的如此么?如果上帝是无私的,他为什么要说"你的一切是我给的,你应该把你的粮食、妻子全献给我"呢?如果这也叫无私,我怎么也看不到把自己的老婆献给上帝的中国人。更为可怕的是,在人们拼命打破的过程中,却搬来了丛林法则作为重建中国文化的基础,殊不知,这个丛林法则只会培育中国人的狼性,或者叫兽性,如果兽性成了中国文化的唯一选择,岂止是中国的重大灾难,也是人类的重大灾难。面对兽性盛行的今天,中国如何创建中国的主体思想文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应该首先回答中国今天最缺少的是什么和以后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如何创建中国主体思想文化的正确答案。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最缺少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诚信、道义和制度规则。

  中国最缺少的,恰恰是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发展最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诚信、道义和制度规则就是我们建立思想文化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个根本,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终会有一天我们会培育出中国的主体思想、主体精神。

  四、主体思想的基础是多元并列式发散思维

  主体思想也既民主思想的基础,是多元并列式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美国人称其为"系统思考",中国古代称为图式哲学。所谓图式哲学,是发散式程序逻辑的一种思维方法。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以独立并列的多个系统闭环元为基础的,其表现形式有一种内在的天然平等的模式,最具有民主思维的特点。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是"易经",这是杨先生的一种误解,再进一步说,杨先生读的"易经"是文字易,或许他根本没有真正读过程序易,也就是卦画易,若是如此,那就不用奢望杨先生读懂"易经"了。影响中国现代科学的原因不是"易经",而是中国人想象的勇气,如果一个民族连想象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呢?宇宙是由不同物质闭环场构成的场。人类良好的思维方式就应该是一个不同物质闭环场构成的场,而不是非彼既此,非东既西,非对既错,或非错既对。因此我们说,思维的场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而单极思维只会使简单弄得更复杂,"易"云,简则易从,易从则行。

  五、强健的主体精神是学习的基本前提

  一个民族的伟大是从不羁的思想开始的,一个不羁的思想是从强健的主体精神起步的,因为,没有强健的主体精神,便不可能有无私和博大的襟怀,没有无私和博大的襟怀,也是不可能有不羁的思想的。当然,孕育思想的是知识,但知识永远是思想起飞的支点而不是目的,如果一个人把学习知识作为目的,知识便成了淹没主体意识的海洋。今天在媒体上看到,有人主张要向西方既美国学习,岂止是要向美国学习,我以为,凡是好的东西,不论它是哪个国家的,也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我们都要学习、都应该学习、都必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当知识成为人类思想飞翔的支点时,知识就成了人类思想不熄的动力,但如果知识成了人类智慧的经验之谈,知识便成了人类智慧的最大智障。

  结束语

  简单的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于今天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使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民主而又平等的制度规则,在动态矛盾中求取最佳的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我称之为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现代智慧的盲点之外。

  走进民众,你才会发现中国的发展之路到底有多宽,放眼世界,你才会发现中国发展的路有多远,纯净而又无私的智慧之眼探向宇宙的深空,你才会看到唯有智慧可以抵达的世界是多么美丽而又迷人!

  田忠国

《联合早报网》中国有两大稀缺现象,一是思想稀缺,二是消费稀缺,由于思想稀缺,中国患上了精神软骨症,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精神萎缩现象,令人心痛不已,因为,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和无限的精神力量相抗衡。第二个消费稀缺,说白了就是大家缺钱花,没有能力消费,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你喜爱的商品的时候,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暗自心动,但就是买不起。思想上的稀缺导致的是中国智慧的严重退化,比如说被美国人称之为的"系统思考",其实在我国早就存在了,这就是"易经"的程序逻辑思维法,但当经验成为中国处理一切矛盾、一切问题的依据时,中国就无可避免的陷入了智慧的障碍。这种智慧的障碍,形成了巨大的智慧的盲点,所以,面对动态的复杂,我们只能看到"静态"的对错,也就是说,在动态的复杂面前,我们只会做出"对"与"错"的简单的判断,而不知道"对"与"错"也是相互依存、对错互含的。

  或许,正是我们思想的稀缺,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消费稀缺。

  记得消费稀缺的概念,是卢映西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率先提出来的,直击中国经济的致命内伤。有人谈中国经济,可以数出很多危机现象,我则以为中国经济的危机不在别处,而在思想的稀缺导致的消费稀缺。消费稀缺的直接危害是无法建构起本国强大的消费市场,而这就是中国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原因。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为民众创造幸福作为终极目标,但是,中国却是个例外,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策划下,中国走了一条迫使国人消费稀缺的发展道路。坦率的说,如果这个策划不是低智之举,那就无法避免别有用心之嫌,因为,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由本国消费市场拉动的,也就是说,国内消费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离开这个动力之源,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中国要发展,就必须破除智慧的盲点

  影响中国发展的有很多东西,但最主要的东西我以是智慧的盲点,因为,由于我们的思想单一,智慧能看到的空间太过狭小,更多的问题总是在我们缺少容量的智慧下被排斥在智慧之光的照射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看到的问题没看到,应该发现的矛盾没发现,更不用说隐藏在矛盾背后的动态未来图景了,因为,我们的智力抵达之处往往是静态的,单极的,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以为,在总结改革开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总结一下我们的思维方法,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我们怎么总结,其结果都很难逃脱思维方法为我们的未来所设的陷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作者曾引用了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这句话说得其实就是人类智慧的悖论和盲点问题,因为盲点多,思索总是难逃悖论的噩运。

  二、破除智慧的盲点在于改造思维方法

  其实,走出悖论噩运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造我们的思维方法,减少智慧的盲点。人类智慧的盲点其实是欲望制造的,所以,我以为破除智慧的盲点问题就是个改造人类的思维方法问题,再进一步说,人类自我改造思维方法的过程,就是个破除个人欲望的过程。消除欲望,还人类智慧以纯净之眼,这是改造人类思维的必要过程,但还人类以纯净的智慧之眼并不是目的,通过开发人类的智慧,洞悉事物的本质规律,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并造福人类社会才是开发智慧的目的。当然,人类的智慧也是柄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创造幸福,也可以为社会制造罪恶,许多年来有的人一直否认这一客观事实的存在,真实的原因大概是为了悄悄的用智慧为恶的目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智慧的两面性,所以,"大学"中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所要释述的,其实就是个还智慧以纯净的眼的问题,也就是说,用无欲之眼,认识问题,发现矛盾,并以无欲之智,解决问题,创造未来。

  三、中国应该确立自己的主体思想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自"春秋"以降,几乎全部是一个思想创建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创建过程中,演进与改造同步,继承与发展共存,否定与重建并兴,但不论怎么变,其思想文化之根没变,那就是学以致用,匡扶社会,旨在大道流行。自清以降,在中国思想文化衰落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化存在的问题,欲努力打破之,但打破有余,重建严重不足,一直到了今天,我国也没有逃脱光有打破没有重建的噩运。我个人以为,毛泽东思想的建立,应该是中国创建新的思想文化的契机,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放弃这个契机的同时,把毛泽东思想也打破了。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上帝,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有中国人的上帝(毛泽东思想)呢?有人说西方的上帝是无私的,但真的如此么?如果上帝是无私的,他为什么要说"你的一切是我给的,你应该把你的粮食、妻子全献给我"呢?如果这也叫无私,我怎么也看不到把自己的老婆献给上帝的中国人。更为可怕的是,在人们拼命打破的过程中,却搬来了丛林法则作为重建中国文化的基础,殊不知,这个丛林法则只会培育中国人的狼性,或者叫兽性,如果兽性成了中国文化的唯一选择,岂止是中国的重大灾难,也是人类的重大灾难。面对兽性盛行的今天,中国如何创建中国的主体思想文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应该首先回答中国今天最缺少的是什么和以后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如何创建中国主体思想文化的正确答案。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最缺少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诚信、道义和制度规则。

  中国最缺少的,恰恰是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发展最需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诚信、道义和制度规则就是我们建立思想文化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个根本,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终会有一天我们会培育出中国的主体思想、主体精神。

  四、主体思想的基础是多元并列式发散思维

  主体思想也既民主思想的基础,是多元并列式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美国人称其为"系统思考",中国古代称为图式哲学。所谓图式哲学,是发散式程序逻辑的一种思维方法。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以独立并列的多个系统闭环元为基础的,其表现形式有一种内在的天然平等的模式,最具有民主思维的特点。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是"易经",这是杨先生的一种误解,再进一步说,杨先生读的"易经"是文字易,或许他根本没有真正读过程序易,也就是卦画易,若是如此,那就不用奢望杨先生读懂"易经"了。影响中国现代科学的原因不是"易经",而是中国人想象的勇气,如果一个民族连想象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呢?宇宙是由不同物质闭环场构成的场。人类良好的思维方式就应该是一个不同物质闭环场构成的场,而不是非彼既此,非东既西,非对既错,或非错既对。因此我们说,思维的场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而单极思维只会使简单弄得更复杂,"易"云,简则易从,易从则行。

  五、强健的主体精神是学习的基本前提

  一个民族的伟大是从不羁的思想开始的,一个不羁的思想是从强健的主体精神起步的,因为,没有强健的主体精神,便不可能有无私和博大的襟怀,没有无私和博大的襟怀,也是不可能有不羁的思想的。当然,孕育思想的是知识,但知识永远是思想起飞的支点而不是目的,如果一个人把学习知识作为目的,知识便成了淹没主体意识的海洋。今天在媒体上看到,有人主张要向西方既美国学习,岂止是要向美国学习,我以为,凡是好的东西,不论它是哪个国家的,也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我们都要学习、都应该学习、都必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当知识成为人类思想飞翔的支点时,知识就成了人类思想不熄的动力,但如果知识成了人类智慧的经验之谈,知识便成了人类智慧的最大智障。

  结束语

  简单的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于今天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并使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民主而又平等的制度规则,在动态矛盾中求取最佳的发展之路。

  这条发展之路,我称之为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中国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现代智慧的盲点之外。

  走进民众,你才会发现中国的发展之路到底有多宽,放眼世界,你才会发现中国发展的路有多远,纯净而又无私的智慧之眼探向宇宙的深空,你才会看到唯有智慧可以抵达的世界是多么美丽而又迷人!

  田忠国

《联合早报网》
因为,世界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和无限的精神力量相抗衡。
========================
看到这句就看不下去了,脑残也得有点限度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