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以外的朝鲜是个什么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15:47
想问问各位平壤以外的朝鲜是个什么样子的?看到网上很多人写的各种各样去朝鲜的见闻和拍的照片发现一个共同点:如果是乘坐飞机就直接到平壤,如果是坐火车就是由丹东入朝后经各种检查再到平壤。但是到平壤后就基本相同了。住羊角岛国际酒店,看阿里郎的大型团体操表演,看看宏伟壮丽的地铁系统,参观平壤的少年宫看里面的朝鲜小朋友表演各种节目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参观太阳宫向金日成铜像献花。当然也有些人去参观了平壤的图书馆。我感觉在不同的游记里在朝鲜的旅行基本是在平壤或周边很近的地区。
我知道中国只有北京有故宫人民大会堂同理朝鲜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宏伟的主体思想纪念塔和庞大的地铁系统和太阳宫。那么平壤以外的地区比如朝鲜第二大或第三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子?朝鲜的二线城市又是个什么样子?
还有在平壤市里面居住的民众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他们会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不同所带来的在入学就业上的各种烦劳吗?会有家在农村的家属想进城拿城市户口所遭遇的各种麻烦吗?还有平壤外地区的朝鲜民众他们的生活又怎样?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生活里又会有怎样的烦劳?他们某些时候要办事需要向单位的领导送礼或其他什么?他们是否清楚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们是否有想出国去看看的冲动?他们的梦想是什么?(说明下是普通朝鲜民众的梦想不是金正恩的梦想)
还有朝鲜的年青人如何约会谈恋爱的?朝鲜中学生发生早恋其他人如何看?
有没有朝鲜作家自己写关于朝鲜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或者描写青春期冲动或年青人之间恋爱的情感小说?
大家可以讲讲,我在网上找的东西有限,而且也不是很全面的。
想问问各位平壤以外的朝鲜是个什么样子的?看到网上很多人写的各种各样去朝鲜的见闻和拍的照片发现一个共同点:如果是乘坐飞机就直接到平壤,如果是坐火车就是由丹东入朝后经各种检查再到平壤。但是到平壤后就基本相同了。住羊角岛国际酒店,看阿里郎的大型团体操表演,看看宏伟壮丽的地铁系统,参观平壤的少年宫看里面的朝鲜小朋友表演各种节目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参观太阳宫向金日成铜像献花。当然也有些人去参观了平壤的图书馆。我感觉在不同的游记里在朝鲜的旅行基本是在平壤或周边很近的地区。
我知道中国只有北京有故宫人民大会堂同理朝鲜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宏伟的主体思想纪念塔和庞大的地铁系统和太阳宫。那么平壤以外的地区比如朝鲜第二大或第三大城市是个什么样子?朝鲜的二线城市又是个什么样子?
还有在平壤市里面居住的民众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怎样的?他们会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不同所带来的在入学就业上的各种烦劳吗?会有家在农村的家属想进城拿城市户口所遭遇的各种麻烦吗?还有平壤外地区的朝鲜民众他们的生活又怎样?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生活里又会有怎样的烦劳?他们某些时候要办事需要向单位的领导送礼或其他什么?他们是否清楚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们是否有想出国去看看的冲动?他们的梦想是什么?(说明下是普通朝鲜民众的梦想不是金正恩的梦想)
还有朝鲜的年青人如何约会谈恋爱的?朝鲜中学生发生早恋其他人如何看?
有没有朝鲜作家自己写关于朝鲜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或者描写青春期冲动或年青人之间恋爱的情感小说?
大家可以讲讲,我在网上找的东西有限,而且也不是很全面的。
一定是孔老师喜闻乐见的样子
二楼和孔老师的恩怨很深的。
两种极端的言论就免了吧,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地狱但也没有什么天堂。朝鲜普普通通民众如何过日子他们的烦心事开心事如此等等,这才是真正看一个国家的东西。
穷山恶水和顺民
红色水银 发表于 2012-4-26 14:00
两种极端的言论就免了吧,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地狱但也没有什么天堂。朝鲜普普通通民众如何过日子他们的 ...
说的正确,政治表象下面的老百姓生活一样是吃喝拉撒婚丧嫁娶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什么耸人听闻的超出人类行为思维的东西存在,只要它还是个群体社会.
应该和中国70年代差不多!
估计也就是其八十年代的中国吧,计划经济体制下应该死都差不多,不知道朝鲜有粮票吗?不过看介绍朝鲜就一个电视台,这点我觉得还是我们幸福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0124d90100n146.html
可以看看此老先生的博客 里面有70 80年代的朝鲜 也有比较近的
看三本书:
《这就是天堂》
《我们最幸福》
《逃出14号劳改营》
网上都有。
llfxj 发表于 2012-4-26 14:22
估计也就是其八十年代的中国吧,计划经济体制下应该死都差不多,不知道朝鲜有粮票吗?不过看介绍朝鲜就一个 ...
八十年代中国可繁荣起来了,七十年代都高抬他了
f22 发表于 2012-4-26 16:01
八十年代中国可繁荣起来了,七十年代都高抬他了
七十年代的时候,朝鲜老百姓过得比中国强,八十年代就拉开差距了。
朝鲜的萌妹纸赶紧逃离火坑,来到哥的怀抱里吧,朝鲜的男人集体搞基就好了,几十年后美国也就不用再为朝鲜的事情烦恼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4-26 16:23
七十年代的时候,朝鲜老百姓过得比中国强,八十年代就拉开差距了。

楼主问的是现在的朝鲜嘛
七十年代那是靠坑中苏摆起的架子,一戳就露出原形了
f22 发表于 2012-4-26 16:01
八十年代中国可繁荣起来了,七十年代都高抬他了
70年代,吃了一年的棒子面,现在闻窝窝头都反胃。
后来我问过北京同学,人家连棒子面都没见过。唉~~


出了平壤,很多民居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只能用塑料布挡风。
两百斤玉米就卖女儿的地方能好到哪儿去?


出了平壤,很多民居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只能用塑料布挡风。
两百斤玉米就卖女儿的地方能好到哪儿去?
应该不会有饿死人的情况,有温饱,也就是小康水平
f22 发表于 2012-4-26 13:50
一定是孔老师喜闻乐见的样子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74/1204/693854.html
请兄台鉴定一下这篇文章这个马甲是不是孔老师?
中国只有北京有故宫人民大会堂-----------------------------------------
------------------
请允许俺灌个水,这故宫至少沈阳也有,尽管就是个大宅门的品相。
人民大会堂,好像重庆也有。~~~~别的地方没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4-26 16:23
七十年代的时候,朝鲜老百姓过得比中国强,八十年代就拉开差距了。
不知有没有敏gan词——天保佑~~~

百闻不如一见,眼前的现实与我心目中的朝鲜,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强烈的碰撞,使我心中那座瑰丽的楼阁瞬间崩塌,并消失的不留一丝痕迹。
现实太残酷了,残酷的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亲眼见到了朝鲜装卸工,饥饿迫使他们拣拾我们扔进垃圾桶的包子。
  记得首次去朝鲜是80年的1月,目的港是朝鲜的南浦市,南浦位于大同江的入海口。大家都是第一次来朝鲜。这之前,大伙对朝鲜美女早有耳闻,有那年轻的同事还信誓旦旦,说要娶个朝鲜女孩回家过年。
记得那天的傍晚到的南浦港,小伙们迫不及待的拥上了甲板,想一睹朝鲜靓女的芳颜。可惜天色已黑,码头上人迹全无,只好再等明天了。
  第二天早餐罢,小年轻的又窜去甲板。见码头上一群朝鲜丫头,正在卸载着货车上的水泥袋子。
眼前的一切让大伙全楞住了——这就是金姬?这就是摘苹果的姑娘?怎么全是些饼子脸(扁平)?她们黑红的肤色像极了藏族人。这还不算,这群“美女”还净些罗圈腿,走路活似卓别林。中国小伙失望至极,再也打不起精神了。
当时我已成家,家有悍妻,自然不敢再做娶媳妇的美梦,只在心里可怜这帮丫头们。
三九严寒,北风呼啸,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几度,我房间的中央空调吹着阵阵暖风,人在屋里只需穿一件羊毛衫。
我透过窗玻璃,往下注视着她们。那些丫头们十七八岁,来来往往的扛着水泥袋子,这种力气活怎能让女人来做呢?巨冷的天气,也没个手套,手冻得像个红薯。她们每扛完一趟水泥,都要将手插入腋下取暖,众丫头佝偻着身子,哧哧哈哈的实在可怜。
我当过知青,经历过冬天深翻地,深知天冷没手套的滋味。我柜子里有几十副皮手套、线手套,真想给她们扔下去两捆。可船旁边有个站岗的士兵,胸挎AK冲锋枪,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一切。我随即打消了念头——别给人家惹麻烦了,就是扔下去也到不了她们手中。
  在船上劳作的都是男装卸工,棉工作服破破烂烂的露着棉花。他们倒是有手套,就是都露着手指头。看他们可怜,有时候我们就塞两副手套给他们。他们一般都是先四处张望一番,确认没有自己同伙时,他们才敢接受。
  我很佩服他们这一点,他们人穷但是很守纪律,他们可以拣拾我们的剩饭,但绝不偷我们的东西。不像印度、埃及和那些非洲人,见什么偷什么。你如果将鞋脱在室外,转眼就被他们拎走,甚至连我们餐厅的纸巾也给偷光。罗马尼亚人就更出格了,连我们餐厅的筷子也不给留下,你说你偷双筷子干什么?你会用筷子吗?

  朝鲜的港口机械还说得过去,比非洲一些国家要好,尤其是南浦港还有一条传送带。但那条传送带从来不用,都是人拉肩扛的用起重机吊水泥。
记得有一天突然启动了传送带,水泥袋子从几百米外,顺着传送带滑进了船上的货仓。大伙感到莫名其妙,这是怎么回事?观察了一会儿才弄明白,原来他们正在拍电影呢。只见一群演员装卸工,个个工装干净整齐,脖子上缠着雪白的毛巾,被导演调来调去。不一会又来了一帮子女演员,身着靓丽的衣裙,个个美若天仙。我真是服了这些演员了,大冷的天里却穿着夏季的衣衫,在凛冽的寒风中愣是能装出春风满面。不一会,有位女演员沿着大同江边缓缓踱来,依立在江边的栏杆处,女演员手捧鲜花亭亭玉立,明眸凝视着远方,幸福的目光深邃而又陶醉....
  电影拍摄了一上午,随后导演、演员们钻进了一辆大巴绝尘而去。镜头拍完了,传送带也完成了使命嘎然而止。真正的装卸工重新登场,大家该干嘛还干嘛,港口又恢复了人拉肩扛。
  人是很容易被蒙骗的。我被朝鲜电影忽悠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见到了真实的一面,原来朝鲜的美好都是摄影机的功劳,幸福生活均是演员的创作,美女也只会在电影里出现。
  世人的脾性都差不多,一旦从被蒙骗中醒来,会对其产生强烈的蔑视和厌恶。但这种情绪往往会矫枉过正,使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里和下面的叙述中,我会极力避免这类情绪出现,会客观的、真实的讲述我所见到的朝鲜
东城二混子 发表于 2012-4-26 17:09
70年代,吃了一年的棒子面,现在闻窝窝头都反胃。
后来我问过北京同学,人家连棒子面都没见过。唉~~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这话不全对,我老婆78年,北京人,普通家庭,就没怎么吃。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4-26 18:11
这话不全对,我老婆78年,北京人,普通家庭,就没怎么吃。


没怎么吃和没吃过难道是一个意思?粮帐上供应的粗细粮就那么些,光吃大米那就看本事了,不过食堂啦后勤啦到也有这个力度,就是连续性保证不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4-26 18:11
这话不全对,我老婆78年,北京人,普通家庭,就没怎么吃。


没怎么吃和没吃过难道是一个意思?粮帐上供应的粗细粮就那么些,光吃大米那就看本事了,不过食堂啦后勤啦到也有这个力度,就是连续性保证不了。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没这么夸张,我们这西部城市就没人吃过吧。八十年代的粗粮就是指的面粉。
zhouxin888 发表于 2012-4-26 18:20
没这么夸张,我们这西部城市就没人吃过吧。八十年代的粗粮就是指的面粉。
七十年代
ppl 发表于 2012-4-26 17:59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上海没有这个东西吃。。。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4-26 18:11
这话不全对,我老婆78年,北京人,普通家庭,就没怎么吃。
并不是整个70年代都那么艰苦,我依稀记得76~77年(?)左右,大概有那么1年左右粮店没有细浪。
ppl 发表于 2012-4-26 17:59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我问过2个同班同学,一个是小官(北京经委主任)的女儿,另一个是55年中将(姓刘,92年去世)的孙子。
ppl 发表于 2012-4-26 17:59
七十年代没吃过苞米面的就三种人,1衙内,2军队家属,3吹牛B。
77年生人表示确实没吃过苞米面
T-54坦克 发表于 2012-4-26 18:32
上海没有这个东西吃。。。
七十年代上海粮帐就全部供应细粮?这个你确定?
swsky 发表于 2012-4-26 18:49
77年生人表示确实没吃过苞米面
二代啊

ppl 发表于 2012-4-26 19:09
二代啊


穷二代

话说76年后没那么困难,我妈生我那年,我外婆去照顾我妈的时候还带了3只鸡

另外四川那边不吃什么苞米面之类的东西。
ppl 发表于 2012-4-26 19:09
二代啊


穷二代

话说76年后没那么困难,我妈生我那年,我外婆去照顾我妈的时候还带了3只鸡

另外四川那边不吃什么苞米面之类的东西。
船长顿时有了底气,便在接待室里用酒菜招待“安全部”,用以拖延时间。
" 南浦距离平壤70多公里,驾车不用一个时辰就到了南浦。使馆来人是位“一秘”,这人瘦高个,戴了副眼镜,显得书生气十足。
两个朝鲜“安全部”一看惊动了大使馆,顿时矮了半截。“一秘”不温不火,对2个“安全部”说:马上叫你们南浦的市Z和市WSJ来见我。
不到半个小时,两位南浦市最高长官来到了船上。我们的“一秘”立时大怒,吼声震天,像是训斥三孙子,没用半点外交辞令: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你们提出强烈抗议...他们是来向你们运送救援物资的...你们必须归还敲诈去的物品...你们必须向我的公民道歉,直到我的公民满意为止.... “一秘”横眉竖目,将桌子拍得震天响,身上的书卷气全消。
我们那次算是开了眼,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强国,什么是国威,什么是国力,什么是强国之怒,在这间小小的接待室里展露的一览无遗。
反观两位朝鲜南浦市的最高长官,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答应一律照办,态度谦恭至极。"
看着解气。
ppl 发表于 2012-4-26 19:09
七十年代上海粮帐就全部供应细粮?这个你确定?
版主,这个估计是你了解的不全面了。其他我不知道,我是71年的,杭州人,普通职工家庭,在我记忆里,从没吃过粗粮,哦,准确地说应该是没有被迫吃过粗粮,主动地换换口味吃粗粮应该是有的
红色水银 发表于 2012-4-26 14:00
两种极端的言论就免了吧,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地狱但也没有什么天堂。朝鲜普普通通民众如何过日子他们的 ...
不错,捧杀和丑化都太偏颇!
"朝鲜中学生发生早恋其他人如何看?
有没有朝鲜作家自己写关于朝鲜民众日常生活的小说?或者描写青春期冲动或年青人之间恋爱的情感小说?"

根据唯物论,爱的产生有赖于物质基础,什么多巴胺之类。饭都吃不饱,就没有多余的东西去支持“爱”这种高等精神活动啦。

本国人的青春期慢慢提前,除了饮食外,据说还有个光照因素,在日光灯下照多了,相当于白天延长了,因此早熟了。
我每次来南浦港,朝鲜都是拿这小艇做拖轮使用。可怜的小艇顶着4万多吨的船舶靠码头,就像一只蚂蚱在抵着一座山。我没见过蚍蜉撼树什么样,估计就和眼前这一幕差不多。
他们有时还用这小艇拍电影,艇的前甲板上立着一位漂亮女士,女士亭亭玉立手捧鲜花,传统长裙迎风摆动...游艇与美女,这画面倒是满和谐的,比抵着我们4万吨的巨无霸好看多了。
除了当拖轮和拍电影之外,这小艇还有另一妙用--- 演戏给外国人看。
前面说了,1980年我连着3次来南浦。第一次到南浦没几天,就看见这小艇像是在帮人搬家,前甲板上摆放着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还摆了两只大卧柜,柜子上摞了许多被褥,被褥上面横放了一根电视天线。艇上还站着一男一女俩青年,像是小俩口,男的西装革履,女的传统服饰。
小艇自东向西,贴着我们船边顺流而下。我们这帮哥们靠着船舷,居高临下将他们看了个仔细,边看边议论:朝鲜也挺富裕的嘛,家电、家具、衣服被褥样样齐全,人家不次于我们啊....
我第二次来南浦不久,他们又来了一出搬家的戏。这时候大伙就有点怀疑了,这俩人怎么老是搬家啊?
等我第三次来南浦时候,他们的乔迁戏又开演了。待他们驶到我们船下时,我等开始鼓噪了:怎么还是你们俩?你们就不能换个人?你们怎么老是自东往西搬家?
他们本想以搬家的方式,显示朝鲜家庭的富有,没成想戏演砸了。
自从太阳教第一代教主提出“大米+牛肉汤”的终极目标以来,已经过了将近20年了,可结果呢? 哎~~
七十年代,杭州也没啥棒子面..。我爹在农场部队,我的记忆就是大食堂弄刀切馒头吃......棒子面还真没见过。
红色信念 发表于 2012-4-26 20:38
版主,这个估计是你了解的不全面了。其他我不知道,我是71年的,杭州人,普通职工家庭,在我记忆里,从没 ...
全国人民当年只要是吃商品粮的都是粗细粮搭配供应,七十年代普通百姓家就纯吃细粮?粗粮换口味?
这等好事也就八十年代才开始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