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宫廷画家郎世宁与黄金贵族-爱新觉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45:29
]]
标题中的“黄金贵族”还是去掉吧,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在中国皇族都是天选,近乎神的角色,用与芝麻小官的“黄金”来形容太掉价了。;P ;P
在清朝的宫廷纪实绘画中,帝后的肖像画数量相当多,自入关起的顺治皇帝至末代宣统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几乎都有穿戴整齐的朝服像存世,其中尤其以乾隆一朝为最盛。乾隆皇帝及他的若干后妃都留下众多的肖像画。
在古代中国,为帝王画像是相当严肃的事情,许多画家因为画得不合皇帝心意而掉了脑袋。郎世宁是在欧洲接受的绘画基本功训练,既有西画写实技艺之精妙,又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写真绘像之长,他的逼真的肖像画与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的兴趣两相吻合,便产生了如此众多的宫廷肖像画作品。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对郎世宁肖像画的赏识,所以乾隆前期皇帝的御容和后妃的肖像,绝大多数都出自画家郎世宁之手。 乾隆朝服像图轴  绢本,设色,纵:271cm,横:142cm,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為清朝第四个皇帝,雍正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六十年,做四年太上皇,於嘉庆四年(公元1799)去世,終年八十九岁。
此幅乾隆皇帝身穿盛典礼服,表情庄重肃穆。画幅施色华丽,气派非凡。人物比例合度,面部以西洋画法涂色,有立体感。袍服质感性強,且隐约显出丝绸光泽,其他陈列亦有西洋绘制特点,应出自郎世宁之手。

孝贤純皇后像图轴 绢本,设色,纵:194.8cm,横:116.2cm,现藏故宫博物院
孝贤純皇后,姓富察氏,满族鑲黃旗人。乾隆二年(公元1737)以嫡妃冊立为皇后,生二子二女,为人贞淑、勤俭,深得皇帝喜爱。乾隆十三年随乾隆东巡,返回京师途中卒于德州,终年三十七岁。此幅画像人物面部以西洋画法绘製,颜色柔和,不見笔触。服饰设色明丽,富於质感。宝座、地毯画法符合焦点透视原理,具有西洋绘画风格,表明了中西合璧的人物画艺术已日臻成熟。



惠贤皇贵妃朝服像 横:绢本,设色,纵:196cm,横:123cm,现藏故宫博物院




谈《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轴

聂崇正

在清朝的宫廷纪实绘画中,帝后的肖像画数量相当多,自入关后的第一代顺治皇帝始至末代宣统皇帝止,以及他们的后妃,几乎都有穿戴整齐的朝服像存世,为我们了解这些帝后的相貌提供了十分准确的形象资料。这其中尤以乾隆一朝为最盛。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退位后还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这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他经常不断地请画家为其画像,从年轻尚为皇子时的宝亲王,一直到老态龙钟的耄耋之年,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画家为其画像。不仅乾隆皇帝自身留下有众多的肖像画外,他的若干后妃的容貌,也通过这些宫廷画家之手保留了下来。

  乾隆当政的前半期,为他和他的后妃们画像的艺术家中,有一位欧洲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公元1688——1766年)。这位御用画家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来到中国后,就始终没有离开过他宫廷画师的岗位,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其遗体也埋葬在了远离他家乡的中国北京,至今墓碑尚存。郎世宁在宫中非常主要的工作就是为皇帝和后妃们绘制肖像画,从留存下来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工作的成果,並且在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也有许多有关的记载。

  郎世宁是在欧洲接受的绘画基本功训练,写实技艺十分扎实,他的逼真的肖像画与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的兴趣两相吻合,便产生了如此众多的宫廷肖像画作品。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对郎世宁肖像画的赏识,所以乾隆前期皇帝的御容和后妃的肖像,绝大多数都出自画家郎世宁之手。

  但是,由于大部分这类肖像画上均不署画家的姓名,至使对这部分肖像画作者的判断与辨认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宫廷中为皇帝或后妃画像,供奉画家虽然感到十分荣耀,但事实上,这又是一件非常卑恭的差事,为了表示对于皇帝和后妃们的尊敬,画家一般是不能在这些御容画上署名的,这在现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帝后肖像画,尤其是朝服像上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实例。虽然在判断与辨认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供奉内廷的中国画家和欧洲画家在画风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常接触这部份作品的研究者来说,这並不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

  香港苏富比今年春季拍卖即将上拍的一件《纯惠皇贵妃像》轴,就是一件乾隆皇帝妃子的肖像画。该图为绢本设色,纵198厘米、横123厘米,画幅上既无作者款印,亦无清宫收藏印章,只是在人物头部的右侧,有竖写墨书一行“纯惠皇贵妃”,从墨迹看无疑是乾隆皇帝的手笔。从史籍上可以知道这位“纯惠皇贵妃”,满族人,姓苏佳氏,是苏召南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比乾隆皇帝小两岁,雍正时是弘历的侧福晋,弘历即位后不久即被册封为纯嫔,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册封为纯妃,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又被册封为纯贵妃,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70年)晋封为纯皇贵妃,同年去世,享年仅四十八岁,追谥号为“纯惠皇贵妃”。这幅肖像画是目前所见纯惠皇贵妃唯一的朝服像。画像上乾隆皇帝的手书,应当是纯惠皇贵妃去世以后所写的,表达他对逝去宠妃的追思。

  从这幅《纯惠皇贵妃像》轴看,作者谙熟解剖结构,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面颊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现出立体的效果,又很精确地描绘了肌肉和皮肤的结构;画中的宝座、地毯颇具前后的透视效果,描绘得很准确。这位皇贵妃的肖像在另外的一卷画幅中也可以见到,那就是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乾隆及后妃像》卷(又称《心写治平图》卷)。在始画于乾隆元年的这卷作品中,起首为乾隆皇帝,纯妃则排在第四位。将画卷中的纯妃与这幅画轴中的纯惠皇贵妃两相比较,相貌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只是画轴中所画的贵妃比画卷中所画的年纪稍长一些;两幅作品绘画的手法亦相同。而《乾隆及后妃像》卷已被大家公认是郎世宁的作品,虽然画幅上並没有画家的款印,但是从画幅上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以及其他鉴定因素,可以确认是出自郎世宁之手。同样,表现在《纯惠皇贵妃像》轴上,尤其是对人物的脸部的刻画,亦能发现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二者又极为相似,所以,有同样的理由可以确定这幅画也是郎世宁的亲笔。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纯惠皇贵妃像》轴的衣纹、宝座和地毯部份,用线条勾勒,具有传统中国绘画的特点,应当是郎世宁的中国助手根据郎世宁的稿本着色补绘的。

  这幅《纯惠皇贵妃像》的装裱还仍然保持着清宫原来的样式,仅仅失去了天杆和地杆。

  类似的后妃朝服像,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孝贤纯皇后像》轴和《慧贤皇贵妃像》轴等。这些画幅构图格式相同,绘画风格亦近似,人物面部刻画细腻,具有明显欧洲绘画技法的痕迹,它们应当都是出自画家郎世宁之手。当然,郎世宁作于乾隆初期的作品,因为画家年富力强,人物面部的描绘更为细致,而且画幅的全部都是由郎世宁独自完成。到了乾隆的中期,郎世宁年事已高,他就只是绘制人物的面部,而由他的中国学生以线条补画衣饰和背景,在绘画风格上自然会存在一些差异。

纯惠皇贵妃像朝服像 绢本设色,纵198厘米、横123厘米 私人藏



300年前的帝后油画肖像  
来自:中国收藏  作者:聂崇正  发布时间:2006-10-10

  在拍卖市场上,郎世宁的作品一向是重中之重的拍品。这一方面与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卓越的艺术成就有关;另一方面,尽管市场上常有他的作品现身,但能经得住考验的郎氏作品却寥寥无几,诸多身世不明的作品只好被打入另册。

    近两年来市场上也偶有郎氏作品亮相,但大多是中国画。2005年,一幅只有54.5厘米×42厘米的郎世宁《纯惠贵妃像》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场上。看惯了郎世宁绘就的射猎题材作品的各路藏家,似乎并没有被这件十分少见的油画作品所打动。

     当这件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的帝后肖像付拍时,来自北京的藏家朱先生将其一举收入囊中,成交价为236万港元。谁料,看似平常的帝后肖像刚被朱先生拿下,就有海外人士开始与朱先生“讨价还价”,而价钱一下子就涨了五六倍。很多人都很惊异:就说中国书画市场好,但也不能这么个涨法呀?

      其实涨的原因很简单——拍卖时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

      随着不断研究和考证,人们了解到很多有关这件作品的来龙去脉。毫无疑问,这件极其稀少的帝后肖像绝对是值得一书的。

      1.《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此图为纸本油彩画,纵54.5厘米、横42厘米。乾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代皇帝,在位60年。现为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

      2.《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此图为纸本油彩画,纵53.5厘米、横40.4厘米。慧贤皇贵妃,为大学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间选入弘历藩邸为侧福晋;乾隆二年被册封为贵妃;乾隆十年去世,追封为皇贵妃,谥号“慧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3.《纯惠贵妃半身朝服像》。此图为纸本油彩画,纵54.5厘米、横42厘米。纯妃,生年不详,满族,姓苏佳氏,为苏召南之女。雍正年间入侍弘历藩邸,生皇三子。弘历继位,赐号纯嫔。乾隆二年(1737年)晋封为纯妃,又生一子一女。乾隆十年(1745年)晋为纯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再晋为纯皇贵妃,于当年4月去世。现为私人收藏。

      4.《婉嫔半身朝服像》。此图为纸本油彩画,纵54.2厘米、横41厘米。图屏背后贴有黄签条,上写“婉嫔”二字。与史料对照,可以确定她是乾隆皇帝的嫔妃之一。婉嫔为陈廷章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雍正时赐弘历藩邸。弘历即位后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十四年册封为婉嫔,乾隆五十九年晋封为婉妃。嘉庆十二年去世,终年92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油画是出现于欧洲的一种绘画品类及形制,与传统的中国画在风格和形式上迥然有别。按照绘画史的叙述,油画在欧洲也只有约500年的历史。它是公元15世纪时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和胡伯特·凡·艾克兄弟在改进前代画家绘画技艺及材料、工具的基础上发明的,以后又经过几代艺术家们不断努力与实践,而趋于完善和成熟的。
      就在欧洲油画出现后约100年左右,它便从西方传到了中国,其传播者是欧洲基督教属下的宗教组织耶稣会的传教士。在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的这段时间里,耶稣会不断派遣人员到东方来传教。为了传播宗教,这些欧洲人来华时,携带了不少宗教宣传物,其中包括了天主像、圣母像这样一些美术作品。据清初姜绍书所著《无声诗史》一书记载:“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文中虽然没有写明作画使用了何种材料,但从“明镜涵影,踽踽欲动”的形容来看,这幅画很可能是油画作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应当是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欧洲油画。十分可惜的是,当时的那些油画作品没能传下来。
      稍后,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在位期间,由于有若干擅长绘画的欧洲传教士奉命进入宫廷供职,这样就把欧洲的油画技艺带进了中国的皇宫里。从目前存留下来的实物和文字资料得知,在清朝宫廷内,油画主要用于绘制人物肖像或宫殿室内的装饰,极少用来创作主题性的绘画作品,是宫廷内除去传统中国绘画之外,另一个大宗画种。不过,这些画与数百年前的油画作品,由于保存条件较差,保存方法不当,宫廷中又没有专门的油画修复师,后来的皇室收藏者对此也不加重视,所以能够保存至今的已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在谈及清宫后妃油画肖像作品之前,首先还想说明的是“油画”这两个字,其是由中国人根据以油调色作画这一特点命名的,而不是如有的美术名词,是从东邻日本的汉字中借用来的。因为在清内务府造办处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油画”这一名词屡见不鲜。在宫廷油画的作者中,既有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也有跟欧洲画家学过西洋画的中国画家。油画的颜料大多是从欧洲进口的。在宫廷画家中,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的绘画水平最高,也最受乾隆皇帝荣宠,几乎所有帝后肖像特别是油画肖像,都由郎世宁亲手绘制,以上都见于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
      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中还有一些乾隆朝宫廷皇帝、后妃油画的作品,可为我们了解当时油画创作的情况提供一些可视的资料。
      笔者见到图像数据及实物的清乾隆朝皇帝及后妃油画肖像,可确定为郎世宁所绘油画共有5幅,分别为《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孝贤皇后半身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纯惠贵妃半身像》(私人收藏)、《嘉妃半身朝服像》(法国多勒美术馆收藏,是否为郎世宁作品待考)、《婉嫔半身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几幅油画肖像均为挂屏式样,用油色画于多层粘贴加厚的高丽纸上。这几幅作品到目前保存的状况良好,但是因为高丽纸未经专门处理,它已经将画面上的油分吸走,作品完全失去了油润的光泽,所以有的鉴赏者还以为图画是由水粉材料绘就的。
      这几幅流传到欧洲并由法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油画半身肖像,几乎都出自法国弗雷将军捐赠及后裔的手中,并先后现身于近些年的拍卖场。
      弗雷将军是1900年“八国联军”中法国军队的将领,其驻扎地是紫禁城北面的景山,而景山中寿皇殿是专门存放帝后肖像的场所。弗雷近水楼台,就此将许多珍贵的中国艺术品作为“战利品”掠往欧洲,他家族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应当就是这样来的。
      这几幅油画肖像,从绘画风格上来看,欧洲的味道甚重,尤其是背景部分完全用色彩覆盖,不留纸或绢的底色,和传统中国“写真”画大相径庭。但是在描绘人物的面部时,注重于解剖结构准确的同时,完全采用正面的光照,又减弱光线的强度,避免出现侧面光照形成的强烈明暗对比,使五官清晰,以符合东方民族的欣赏习惯。画幅上虽然没有署款,但从绘画的水平及所画人物的年龄来判断,它们应当是出自供职宫廷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之手。
      下面还要再加以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幅油画肖像与《心写治平图》卷(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收藏)的关系。郎世宁所画的《心写治平图》卷为绢本设色画,纵53厘米、横688.3厘米。该图又称《乾隆及后妃像》卷,因为图中所画的是乾隆皇帝与其若干后妃的肖像,画面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署款和印章,但是从绘画风格来判断,被公认是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领衔主画的,不过郎世宁只是画了皇帝、皇后和前面几个妃子的肖像,后面几个妃子当为郎氏的学生所补绘。一般认为这幅作品最初是画于乾隆元年。画上有乾隆皇帝自己题写的“乾隆元年八月吉日”数字可证。而这几幅油画挂屏内所画的人物,也都是乾隆初年时的模样。故笔者以为这些油画肖像中有几幅是为创作《心写治平图》卷搜集素材而作的稿本。
      创作正图前绘制稿本,在宫廷画家中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现时流传下来的一些白描画卷就是证明。另外,现存德国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内的若干幅油画半身肖像,就是为绘制巨幅的《马术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所作的素材性的图稿。由于画幅稿本的稀少及珍贵,以及对创作过程所提供的信息,其价值应当毫不逊于绘画的正图。
      近300年前的油画,即便是在欧洲也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更何况它是中国早期的油画,犹如凤毛麟角,对于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外艺术交流史而言,都是最有价值的文物。


乾隆及后妃油画像
一坨S贵族
纠正楼主一点,爱新觉罗是满清王室,但是自辛亥以来就不是王室,更谈不上贵族.
本朝以来,这个姓氏和普通姓氏一样,更谈不上什么贵族,如果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询问下爱新觉罗家族的嫡系,书法家启功的家属,
如果楼主还一口一个贵族称呼他们,他们家的人必定把你当怪物看.
顺带说下,如果这个姓氏有什么"贵"的话,汉族中的九成都成"贵"族了.
因为悠久的历史背景下,随便一个汉族姓氏拿出来查阅下都是帝王将相后裔
中国早期的油画,犹如凤毛麟角:handshake
[:a13:]
拉倒吧,后妃都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神碼貴族,三流畫匠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08-2-17 14:21
标题中的“黄金贵族”还是去掉吧,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 ...
“爱新”意为“金”,这个黄金贵族恐怕是指这个……

额……,竟然是个古坟……
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08-2-17 14:21
标题中的“黄金贵族”还是去掉吧,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 ...
:handshake同意,不过在下的意思是: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呵;P
还是有些平面感
貌似他的技法没这么传承下来
早就有人说过CD的历史坛子上有一批满清遗老遗少,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