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车不应忽视的重要性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15:44
战场观察能力
    这里没有选择时髦的“态势感知能力”一词,目的是强调自主发现敌情和自主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步兵战车是一线战斗车辆,在战场信息系统中理应是自主发现敌情并输出敌情信息的节点,所以应当突出战场观察能力,而不能仅依靠信息网络获得战场态势。
    为什么说步兵战车的战场观察能力被忽视了?
    简单来说,坦克需要与步兵战车和步兵协同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坦克的观察死角多,然而现役步兵战车的战场观察能力并没有比坦克好多少,这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上世纪步兵战车刚诞生的时候,信息化时代尚未到来,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尚未普及,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交战距离通常只有几百米,步兵战车与坦克协同的主要方式是步兵下车与坦克协同,因此对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不高。如今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陆基直瞄反坦克武器的有效射程已提高到3km以上,步兵已不能有效打击敌反坦克力量,必须依靠车载观瞄设备和重火力打击敌人。现代火炮的反应速度、精度和杀伤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旷野之地如果步兵贸然下车将很容易遭敌炮火毁灭性打击。在城区作战时,对进攻一方的坦克部队来说敌暗我明,步兵常常需要坦克装甲车保护,又因坦克装甲车此时难以发挥集群优势,独立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战经验也证明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不应被忽视。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M2步兵战车由于装备了先进的热成像仪,经常能给主战坦克指示目标,因表现出色被誉为“发挥了与坦克相当的作用”。在长途奔袭中,M2步兵战车上搭载的步兵几乎很少下车战斗。在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巷战中,M2步兵战车频遭打击,暴露出观察死角多的缺点。在巷战中为及时发现敌踪,M2步兵战车的车长不得不经常打开顶舱门探身出来观察,后来有些M2步兵战车上安装了能保护车长的防弹玻璃塔。以色列有丰富的巷战经验,从其改装的奇怪的城区战斗车也可看出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步兵战车观察能力不足的缺陷已开始被重视。俄罗斯第三代步兵战车BMP-3采用了独特的总体布置,发动机后置,车首增加了2名士兵与驾驶员并列,大大提高了车体前半球的观察能力。俄罗斯BMD-4伞兵战车和车臣战争后研制的BMPT坦克支援车都采用了类似的总体布置。西方正在研制车辆观察电子系统,希望使乘员在车内获得周视观察能力,其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目前看来,提高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优化步兵战车的总体布置,合理安排各乘员的视野和观察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步兵分队行进中搜索有一条经验,每人负责的搜索范围不宜大于45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场信息仍只能由人而非机器来分析处理;受人的能力限制,唯有安排足够的人手才能保证足够的观察能力。
    按照上述思路,我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步兵战车总体布置图,特点是:
    1、发动机前置,偏置单人炮塔,既增加了可观察正面的乘员人数,又保证载员能从后门快速上下车。
    2、炮长(单人炮塔内)配有独立稳定热成像瞄准镜,车长(左前,驾驶员后面)配有独立稳定热成像周视瞄准镜,步兵班长(右前)配有微光周视瞄准镜,机枪手(后部顶置武器站内)配有微光瞄准镜;这四个瞄准镜之间都有瞄准线自动重合功能(受可用观察角限制),方便互相指示目标;每个瞄准镜都能显示另三个的视频图像。这样全车就有4个可周视和夜视的瞄准镜,比传统步兵战车多一倍。
    3、车尾装有倒车摄像头,方便驾驶员倒车时观察后面的路况,并可消除车尾观察死角。
    4、车内后部载员舱的前壁装有一个15寸左右的液晶显示屏,可多画面显示几个瞄准镜、车尾摄像头拍摄的视频画面以及其它信息,使载员也能协助监视战场情况。传统步兵战车的载员缺乏获得战场信息的有效手段。
    5、面向车内乘坐的士兵座位前上方车顶装有潜望镜,其目镜端有一定倾斜角,使士兵略为抬头就能看到身后车外的景象。传统步兵战车虽然也为载员设计了潜望镜,但不够人性化。
    6、全车几乎没有观察死角,乘载人员的位置安排合理,有利于合理分配观察任务。通常车长、炮长和步兵班长观察主要方向,其它人员观察次要方向和车辆近处。
    设想单人炮塔的武器是并列安装的一门30mm自动炮、一门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和一挺7.62mm机枪;后部顶置武器站的武器是一挺可拆卸的7.62mm通用机枪。
    我军的步兵战车似乎无需大改就能改成上述这样。若为降低成本,可选装简易热成像仪,或用微光夜视仪代替车长周视瞄准镜内的热成像仪,后部的顶置武器站也可不要。
    欢迎评论战场观察能力
    这里没有选择时髦的“态势感知能力”一词,目的是强调自主发现敌情和自主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步兵战车是一线战斗车辆,在战场信息系统中理应是自主发现敌情并输出敌情信息的节点,所以应当突出战场观察能力,而不能仅依靠信息网络获得战场态势。
    为什么说步兵战车的战场观察能力被忽视了?
    简单来说,坦克需要与步兵战车和步兵协同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坦克的观察死角多,然而现役步兵战车的战场观察能力并没有比坦克好多少,这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上世纪步兵战车刚诞生的时候,信息化时代尚未到来,精确制导反坦克武器尚未普及,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交战距离通常只有几百米,步兵战车与坦克协同的主要方式是步兵下车与坦克协同,因此对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不高。如今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陆基直瞄反坦克武器的有效射程已提高到3km以上,步兵已不能有效打击敌反坦克力量,必须依靠车载观瞄设备和重火力打击敌人。现代火炮的反应速度、精度和杀伤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旷野之地如果步兵贸然下车将很容易遭敌炮火毁灭性打击。在城区作战时,对进攻一方的坦克部队来说敌暗我明,步兵常常需要坦克装甲车保护,又因坦克装甲车此时难以发挥集群优势,独立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战经验也证明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不应被忽视。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M2步兵战车由于装备了先进的热成像仪,经常能给主战坦克指示目标,因表现出色被誉为“发挥了与坦克相当的作用”。在长途奔袭中,M2步兵战车上搭载的步兵几乎很少下车战斗。在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巷战中,M2步兵战车频遭打击,暴露出观察死角多的缺点。在巷战中为及时发现敌踪,M2步兵战车的车长不得不经常打开顶舱门探身出来观察,后来有些M2步兵战车上安装了能保护车长的防弹玻璃塔。以色列有丰富的巷战经验,从其改装的奇怪的城区战斗车也可看出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步兵战车观察能力不足的缺陷已开始被重视。俄罗斯第三代步兵战车BMP-3采用了独特的总体布置,发动机后置,车首增加了2名士兵与驾驶员并列,大大提高了车体前半球的观察能力。俄罗斯BMD-4伞兵战车和车臣战争后研制的BMPT坦克支援车都采用了类似的总体布置。西方正在研制车辆观察电子系统,希望使乘员在车内获得周视观察能力,其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目前看来,提高步兵战车的观察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优化步兵战车的总体布置,合理安排各乘员的视野和观察任务,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步兵分队行进中搜索有一条经验,每人负责的搜索范围不宜大于45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战场信息仍只能由人而非机器来分析处理;受人的能力限制,唯有安排足够的人手才能保证足够的观察能力。
    按照上述思路,我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步兵战车总体布置图,特点是:
    1、发动机前置,偏置单人炮塔,既增加了可观察正面的乘员人数,又保证载员能从后门快速上下车。
    2、炮长(单人炮塔内)配有独立稳定热成像瞄准镜,车长(左前,驾驶员后面)配有独立稳定热成像周视瞄准镜,步兵班长(右前)配有微光周视瞄准镜,机枪手(后部顶置武器站内)配有微光瞄准镜;这四个瞄准镜之间都有瞄准线自动重合功能(受可用观察角限制),方便互相指示目标;每个瞄准镜都能显示另三个的视频图像。这样全车就有4个可周视和夜视的瞄准镜,比传统步兵战车多一倍。
    3、车尾装有倒车摄像头,方便驾驶员倒车时观察后面的路况,并可消除车尾观察死角。
    4、车内后部载员舱的前壁装有一个15寸左右的液晶显示屏,可多画面显示几个瞄准镜、车尾摄像头拍摄的视频画面以及其它信息,使载员也能协助监视战场情况。传统步兵战车的载员缺乏获得战场信息的有效手段。
    5、面向车内乘坐的士兵座位前上方车顶装有潜望镜,其目镜端有一定倾斜角,使士兵略为抬头就能看到身后车外的景象。传统步兵战车虽然也为载员设计了潜望镜,但不够人性化。
    6、全车几乎没有观察死角,乘载人员的位置安排合理,有利于合理分配观察任务。通常车长、炮长和步兵班长观察主要方向,其它人员观察次要方向和车辆近处。
    设想单人炮塔的武器是并列安装的一门30mm自动炮、一门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和一挺7.62mm机枪;后部顶置武器站的武器是一挺可拆卸的7.62mm通用机枪。
    我军的步兵战车似乎无需大改就能改成上述这样。若为降低成本,可选装简易热成像仪,或用微光夜视仪代替车长周视瞄准镜内的热成像仪,后部的顶置武器站也可不要。
    欢迎评论
黄鼠狼逆袭了:D
介个不是步战,介个素占街利器:D
米帝未来更多的是通过信息实时共享与互联构建虚拟战场环境来提高战车乘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而不是单纯提高车辆周视贯通性能。以色列的移动大炮楼虽然是占街利器,但是当步战是不行滴;P
;funk ;funk ;funk ;funk
以色列的防盗网越来越细了,看来是领悟到了防盗网的真谛了。
全景观测仪.jpg
厉害,!!!
以色列的东西根本不能叫步兵战车,是个标准的装甲哨卡和移动碉堡,只适合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封锁。
其实只要有钱那 什么都行
原帖由 bigblu 于 2008-2-14 12:26 发表
米帝未来更多的是通过信息实时共享与互联构建虚拟战场环境来提高战车乘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而不是单纯提高车辆周视贯通性能。以色列的移动大炮楼虽然是占街利器,但是当步战是不行滴;P

信息实时共享,信息从哪来?步兵战车本就是一线战斗单位,短兵相接,有什么共享信息比光速更快呢?信息实时共享是很有用,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步战就不参加巷战吗?有几个国家有专门的巷战车?
绪论部分不错。。。

这个步兵战车的设计,个人评价就一个字:贵。。。

而且,这个设计主要提高了步兵战车的周视侦察能力,对于在巷战中单打独斗,这种特定战场环境是合适的,但并不适合大兵团野外作战。。。但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却仅得到了相当僵硬的任务弹性,这在经济学上是否划得来???用其他系统替代是否更加合适???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有一点我是赞同的,信息共享并不能解决步兵战车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步兵战车不但能够接受外部系统信息,还应该通过自身侦查为大系统提供信息。。。而且,个人认为信息实时共享对步兵战车的作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因为步兵战车没有远程曲射火力,即使知道了敌人在哪,步兵战车也不可能像自行火炮一样马上实施打击。。。而这种信息智能只能转化为决策支持,而这些决策却往往不受步兵战车系统的控制,而是排、连、甚至是营一级的指挥人员所控制。所以这种实时信息共享的作用对于基层步兵战车不大。。。而步兵战车近处的目标,显然不可能被外部系统发现,再来通知步兵战车,对于步兵战车近距离目标(PRG火箭筒,暗堡,隐藏火力点,雷区)还得步兵战车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还得呼叫其他系统(比如说坦克、火炮、航空兵、工兵)解决。。。所以步兵战车的为大系统提供信息。。。要远大于大系统为步兵战车提供信息。。。所以提高步兵战车周视感知能力是应该的,但是问题在于经济上是否划得来。。。
要说,巷战车。。。

我想到以前的争论了。。。
]]
乃那个后视潜望镜会产生左右颠倒的错觉考虑过没有;P
步战一贯都伴随步兵,别把自己关在里面.你设计的系统根本没有任何用途,别忘记城市都是有建筑的,除非用推土机把建筑推了,好象也学以色列哈哈哈
原帖由 bigblu 于 2008-2-14 22:33 发表
乃那个后视潜望镜会产生左右颠倒的错觉考虑过没有;P

那要看光路如何设计了.周视潜望镜已解决了同样的问题.
说实话

以我对目前土鳖军步兵战车的了解,楼主说的东西压根不是问题:D
未来步战可不可以考虑带机器人呢 机器人下车 士兵不下车在车内遥控 机器人传回的图像可增大观察范围 清处敌狙击手和RPG及反坦克导弹 发现敌步兵机器人机枪射之 发现机枪打不了的步战机炮射之 在有更猛的就叫坦克或火力支援 不知这样行么
步兵战车又不是一辆单独行动,一个机步连就是10辆以上,费什么劲去考虑左右和后边,关键还是信息共享,集中火力。
楼主就是把原来面朝外的乘员改成面朝里了,实际观通条件基本没有改善:D
与其让车上乘员通过潜望镜看背后的东西,还不如在车外多布置几个摄像头实在,实际野战情况下,车辆都是相互掩护配合作战的,一个好的车长周视观瞄+C4I就足以解决观通问题。
还有楼主在车体上同时布置炮塔和遥控枪塔会产生严重的火力干涉问题。
还有,楼主的设计的炮塔火炮不在车体中轴线上,存在射击动力学平衡问题
回19楼:机器人上战场是必然的

回20楼:一个机步连要拉开多长的战线?缩成一团的话一次子母弹覆盖就全灭了。
10辆车协同是很容易的事吗?理想状态下能发挥集体的最大效能,但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当受地形限制首尾难顾,当队形被打乱了,当损失近半了……要重视协同,但也不能过于依赖集体。
回21楼  92轮内人是面向车内坐的,偶想他们要朝外看还得转过身来,麻烦;86步战里倒是向外坐,但这种布置不多见,大概是太挤了活动不便吧。

回22楼  多布摄像头不是没想到,但是其分辨率还是比目视差远了,用高分辨率的成本太高了。
一个周视观瞄最多12度的视角,你说要多少个才够用?
C4I?自己能解决的目标就不用上报了吧?上报一个目标,至少要测定目标位置,注明目标类型吧,平均多少秒能完成一个?车长能忙得过来吗?
同时布置炮塔和遥控枪塔的问题,B版你也说了,是学了黄鼠狼1的,一前一后应该问题不大。

回23楼 30mm炮的后坐力应不至于产生问题。德国PUMA的30炮也不在车体中轴线上。还有法国VBCI也是
楼主有点纸上谈兵了,由于城市里建筑物在高度上的阻碍,步战的就是布置再多摄像头也难以使通观条件得到大的改善,除非真的设置大面积的玻璃窗。另外,即使通观解决了,火力发挥还是成问题,车载步兵的6支步枪很难得到好的射击角度,无法压制前方、前侧方的敌方火力。

从伊拉克战争看来,机械化步兵肯定最适合打巷战的兵种。但步兵战车和车载步兵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要解决下车步兵与战车的协调问题。下车步兵也需要压制敌方的战线,并引导战车摧毁敌方的坚固火力点,要做到很好地掩护和利用战车。
楼上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我并没有主张步兵不应下车战斗。改善观通使车上人员更及时的掌握战场态势,进而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是有意义的。以色列在雌虎步战上设有卫生间,是为长时间乘车战斗准备的。
大面积的玻璃窗只在巷战中有用,野战时意义不大。可借鉴美军在车顶门上临时装护罩的方法。
照我的设计,不算炮塔,前侧方至少有两支枪可发挥火力,已经很猛了。车体正面向敌稍偏不超过20度即可改善射击角度,同时不至于大幅增加危险。
rosopil1xp3.jpg
上图是波兰Rosomak轮式步兵战车,请注意上面安装的可昼夜使用的KDN-1侧视摄像机组件。
一些简单介绍:
The KDN-1 system comprises two cameras, one each for day and night observation. A built-in detector automatically switches modes of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light level. Both cameras have a field of view (FoV) of 57° (horizontal) and 43° (vertical), allowing them to observe terrain at ranges of up to 230 m by day and up to 150 m at night.

The video picture is brought out for each channel (day or night) separately in monochromatic CCIR (625 lines, 50 Hz) and displayed on WB Electronics DD-9620T-10 terminals installed on internal sides of the cargo area as well as on a similar terminal used by the vehicle's commander - also for battle management and navigation purposes - and is located 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Oto Melara HITFIST 30 mm turret.

The cameras, in hermetically sealed housings, have an automatic heating system to keep the lens windows free of condensation, which activate when the temperature goes down to approximately 10°C. The windows are kept at a temperature of between 25°C and 30°C. Both the cameras and heating systems are powered separately from the onboard 18V-32V DC net.

再上几张图:
p1192454.jpg
KDN-1摄像机组件
p1192455.jpg
Rosomak轮式步兵战车,注意上面装的KDN-1
p1192456.jpg
显示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