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正传·这机器实在不靠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3:35
]]
或许,ATM吐假钞本身就如同幽灵,见过的人深信不疑,没见过的无权发言,而银行偏偏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百元真钞漫游ATM记

南都周刊见习记者 华璐

那光亮一涌而进,不是一丝一缕,而是一片。此刻,我再次重见天日,银行金库的灯光贴在我的身上。IB66702640,我的名字很长,但人们习惯于将我和众多样貌相同的兄弟统称为“百元大钞”。

“新来的吧?”身下面压着的兄弟发话。左上角那条很深的折痕,暗红的颜色和略带腥味的气息,我猜他是个老江湖。“待会我们要接受‘审查’,幸运的话我们就能从ATM放出去,命好的话指不定被哪个守财奴藏个一辈子,再也不用回这里。”

“是的,你怎么知道?”但我已经是被挑选过的,太老的或是身体有残缺的,早就在进金库之前就被银行拿去销毁了。

忽然,一股强大的气流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随之前翻后仰。我看见ATM现金管理员和ATM轧账员将钱砖放进电子点钞机,然后人手正反两面两次清点。或许是因为全程有摄像头录影的缘故,两人神色严肃,一如身上的黑色西装制服。

又有一些兄弟没有通过“审查”,他们多数年事已高。剩下的五官端正者,包括我,被分别安置到四个黑黝黝的铁盒里,每个盒子2500张。长期的幽闭生活令我条件反射式害怕起来,刚才的兄弟看出我的紧张,“没事,我们现在在钞箱里。待会钞箱就会在录像监控下被放入ATM现钞保险柜。刚才那两个人,一个知道保险柜密码,一个保管钥匙,谁也钻不了空子。”渐渐地,我重新适应黑暗,过去听过的关于ATM的种种传闻涌上心头。

“这里面有鱼目混珠的吗?”我压低声音。

“你是说假钞?还是牛皮纸?我进出ATM好几趟,没见过,但听别的哥们说过。在银行看来,你在ATM上取到假钞,等于你见鬼了。从来没听说哪个银行承认自己的机子吐假钱。”

“不是有聪明人取到假钱后马上在ATM摄像头前展示吗?”

“只要你稍微背向镜头,或是离开了ATM机,银行会说无法取证你的假钱是否取自ATM。事实上,的确有些贪婪的人使了调包计。”亲历过刚才的审查过程,我不敢确定,在大量的清点工作中,验钞机加上人工点算是否等于“不可能”漏眼。

由于有人工成分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会提高ATM出假钞的概率。前辈解释,如果过分追求无差错,对银行来说,将会导致运营成本无法控制。或许,ATM吐假钞本身就如同幽灵,见过的人深信不疑,没见过的无权发言,而银行偏偏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钞箱猛地剧烈震动起来,一下清脆的金属摩擦声后,钞箱插入ATM机里相应的钞盒架。在接下来的一连串金属声中,我分辨出保险箱关门和上锁的声音。机内的空气温暖而又略带湿气,但一阵凛冽的金属感还是不期而至,时间仿佛陷入真空状态。但这一次,我不再害怕,因为这将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保险箱由防爆特种钢板做成,最薄的地方也有11厘米。别的兄弟也在闲聊,他们取笑一个妄想炸开ATM抢钱的人类。“ATM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无论是遭到高温烧割还是被强力撞击,传感器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你把银行炸飞了,ATM保险箱也只是灼伤表皮而已。”比这更可笑的是,人类制造了我们,却为我们疯狂。

我听见机器发出指令的电流声,细微却清晰。读卡器接受网络的确认命令后,钞箱前端的弹簧门打开。我违背地心引力腾空而起,经过24对,48个感应器的检验, 通过真空吸附转入叠钞器。我们在这里被叠放整齐,整装待发。如果中间发生意外状况,如有些纸币在传送的过程中被卡住,ATM会立即停止对外服务。

实际上,“审查”仍在继续,如果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一次吸钞两张或钞票身高体重(长度厚度)不达标的情况,他们将被弃入废钞箱。对我们而言,那里是ATM机中的黑洞,落入其中的钞票必须等待人手的重新确认。

“ATM验钞模块具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吗?”经过多重“审查”,我认为自己身价倍增,不愿意为“李鬼们”遭人诟骂。

“大部分的ATM取款机本身不具备出钞验钞的功能,它只提供关于我们长宽和厚度的基本检测,不对钞票特征点进行验证。因为验钞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密设备,而且对钞票的平整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假钞的身高体重不达标,很容易被验钞模块发现;但万一他跟我们长得非常相似,仿真度高,不通过人工触摸,单凭ATM是很难把他们鉴别出来的。而存款机或者存取款一体机一般都是有存款验钞功能,但基本要求钞票一张一张存入同时验钞,或者放在信封中存入事后人工验钞。你可以这样理解,宽出严进。”前辈回答的时候显得有点心不在焉,我估计他的心早就飞向即将重逢的花花世界。

客户下达了取款1000元的指令,送钞机械手将我们钳起,送入出钞口中。一路上,我借着红绿信号灯的微弱光线,看见一台小型打印机在不停记录交易流水账。只要主人将我们抽出,ATM流水账便会自动记录“本次交易完成”,记录着卡号、交易金额、ATM机号等信息的交易凭条也会因应主人的需要吐出。接近一点,再接近一点,我的半个身子已经暴露在自由的世界里。

我从来没看到一个人类的脸上出现这样复杂的神情:狂喜,怀疑,难以置信,目瞪口呆。后来,我听到他得意洋洋地告诉自己的同伴,错按了1000元,ATM真的出款了,账上只扣了一块钱。再后来,我跟着他逃亡天涯。最后,我成为了法庭上的证物。

至今,仍没有人说得清当天的ATM究竟出了什么故障。软件?硬件?还是贪念?反正银行总是没有错的。



--------------------------------------------------------------------------------


ATM使用参考教材

南都周刊记者 石磊

权威部门说,ATM机的广泛使用是个趋势,我们作为老百姓当然要尽力去适应ATM机这个高科技产品,最大限度地方便自己。给ATM机改进功能技术更新的事情归生产制造商们,当前用ATM机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是我们的事。根据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的建议,本报拟了一份有关现阶段使用ATM机的参考教材,详情如下。本教材纯属建议采用内容,不强制执行。

1.1 排队

以我们过往的经验,建议你排队的时候也别大意。要看看周围环境,身后跟着几个人,看上去他们是真正像你一样提钱的,还是神色可疑鬼鬼祟祟。

如果银行柜台也在营业,留意保安或者银行工作人员的位置,以便有问题可以立刻求助。要是不巧没有这些人在,或者时间很晚了的话,就要加倍注意周围环境,了解银行摄像头的位置。

1.2 放卡

先不急着把卡推进去。注意一下该ATM机是不是正在维护。据说,要是卡不小心掉在ATM机狭长的底部,得用好久时间才能弄出来。接下来,回头看看后面排队的人,要提防无来由在你准备提钱时突然杀出来的“热心人”,或者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你的“纯朴人”,礼貌地提醒他或她站开一些。

现在观察一下ATM机的密码键盘有没有问题,有人在密码键盘上铺一层指纹膜来盗取密码,还要留心一下入卡口有没有多出来的装置,那可能是装上去的“吞卡”装置。此外,有一种情况最近开始大量出现,即在24小时自助银行门口的刷卡器上也有犯罪嫌疑人加装了一个装置,以复制客户的卡信息。

还有你一个人来到空ATM机前,留意下有没有贴什么公告,告诉你机器正在调试的公告内容一般可信度高,但凡让你把钱转到其它地方的都没安好心。记得任何国有银行的客服电话都是955系列,如果看到有提醒留的是手机或者疑似小灵通号码的,就不要理睬,就算纸上盖着公章也别轻信。

1.3 密码

好了,ATM机开始读你的卡了。这里要提防有人在机器附近安装了小型无线摄像头,偷拍你的密码。现在要输密码,把两只手都用上,一个拿来遮挡,另一只轻描淡写地按数字键。

2.1 取款

这是ATM机最主要的功能。取款时机器卡住钱的几率很小,但也有人这么干过,在出钞口粘个薄铁片,愣是把你要提的钱粘住,你走了,贼就来拿钱了。如果ATM机提示你可以取钱但你又拿不出来,先别急着离开,对着摄像头出示一下你取款单据上的内容,然后打银行的客服电话求助。

其实取款大家最担心的是碰着假钞,你说练功券也好、白纸也罢,就算是牛皮纸,被你拿到的机会还是微小的,而且那些东西跟人民币的样子长得很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假钞可不一样。

我只能说,当你拿不准ATM机吐出的是真钱还是假钞时,就把钱有号码的一面冲着摄像头照一照,就算取的钱比较多,也不要嫌麻烦地这么做。

2.2 存款

由于存款发生的纠纷很多,现在很多认知ATM机的人还是不太敢用它存款。不光储户,连银行员工也经常为存款机账实不符头痛。

存款前先在摄影头可视范围下把钱数一遍,关键是留下证据。再次确认自己要存多少,顺便整理一下要存的钱,如果有存款被退出,整理一下再放一次,一般都能过,除非你的钱破到连ATM机都歧视了。

据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出现存款失败一般是线路问题,通俗说就是这台ATM机“痴了线”(傻了),搞不清你的钱到底到账没,但又不客气地把你的钱“笑纳”进肚子里,还有,它还临危不乱地把识别不出的钞票吐出来,这个钱千万记得拿走,还有拔走自己的卡,就算这个傻ATM机打出的凭条是错的“白条”,也别乱扔,它是证明这笔交易发生的有效证据。

再看一遍ATM机的提示,确信你该做的步骤都完成了,就去找网点的营业人员,如果当时银行网点没营业就等它营业的第一时间去,填一张投诉单,金额栏一定要准确。银行也容易查明白。银行动辄上亿的资金都流失了,还会克扣你那点小钱么?

2.3 转账

一般出现问题也是因为通信故障,如果少了你的钱,银行查清楚之后会由系统自己存回到你卡上,记得保管好相关单据。如果银行多给你钱,参照宁波唐氏兄弟的前车之鉴。

2.4 吞卡

卡只是单纯被ATM机吞了,凭单据和证件是可以拿回的。ATM机吞卡,界面一般会提示“您的卡被银行保留”之类的信息。如果没有此类信息,而卡没有出来,就要小心了。处理办法仍然是第一时间和银行服务热线联系。如果是异行卡就要对卡后面的签名,所以一定要记住自个的卡后面要签自己的名字。如果碰巧你不喜欢签名,就只好麻烦点儿找发卡行打印证明了。

另外如果被吞卡后你不放心可以打发卡行的客服电话口头挂失,拿回卡后再打个电话解挂就行。
储蓄史:从寺院到北极

南都周刊见习记者 华璐

一个汉朝人将钱存进泥塑扑满,却被贼整个抱走了;一个唐朝人将钱存进寺庙,却一不小心成了高利贷的帮凶;

一个宋朝人将钱埋进院子,却便宜了下任业主;一个清朝人将钱存进票号,却赶上了票号的倒闭风潮;

一个现代人将钱存进银行,终于碰上了好事:ATM光吐钱不扣账。但最后等待他的,却可能是漫长的牢狱之灾。

寺院存款稳妥放心

在还没有出现语言之前,人类的老祖宗就有了“储蓄”的概念。据说,火的最初使用源于将天雷劈中的燃木保存为火种。紧跟着,海贝、牛羊等等价交换物也成为储蓄的热门对象。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尉子·治本篇》:“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意思是说,百姓不耕作纺织,那就应有充腹体之物的储备。虽然储蓄在当时依然指向积存谷物、牲畜之类的实物。但随着商周青铜货币的出现,储蓄逐渐由实物转为金银和钱币。

最原始的贮存货币方式莫过于“亲力亲为”。在西汉时期,民间最流行的储蓄手段有二:一是将钱投入粘土烧成的封闭式“扑满”,零钱蓄满后需要打破才能取出;二是“窖藏”,就是将金银或钱币放入坛缸内,封好后埋藏在地下、墙沿等隐蔽之处。

由于扑满存钱数目有限而且容易被盗,“窖藏”逐渐成为储蓄主流方式。唐宋年间,“窖藏”甚至一度影响了房价。当时,买卖房产经常要另加“掘钱”若干,作为买主可能找到窖藏货币的代价。据载,北宋幸运儿张观买下洛阳一座大宅,在宅中掘出一个装有黄金数百两的石匣。

因商品交换或生活消费的便利之需,托人保管的寄存机构在魏晋南北朝渐露苗头,并于唐朝初显规模。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最早的储蓄机构竟然是号称“超脱尘缘”的寺院。在佛教盛行的年代,寺院数目多、分散广,财资与权威兼有。套用今天的广告词,就是“存款在寺院,稳妥又放心”。

不过,众多虔诚的储户并不知道,当时的寺庙,大多设置了“长生库”,将寺中资本高息贷出,利钱高于本金的情况时有耳闻。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针对寺院取利过高的现象,曾专门下诏,借贷累计利息总额与原本相等,就停止计息。

凭顶帽子可取现金

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在1580年出现在意大利威尼斯,但在较之早近千年的中国唐朝,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金融机构——柜坊。

随着业务的增加和交易金额的扩大,保管和放贷业务从寺庙延伸至商铺和一些信用较好的富豪之家,并最终在唐代长安西市产生了名为“柜坊”的店铺。柜坊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财物,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收取柜租。从目前资料看,其所营仍属保管性质,不但没有利息,还收取保管费用。

唐人所著的《太平广记》里有许多与存取款项有关的故事。玄宗天宝(742-756年)时,李氏碰到学道的老友张公。张公看到他经济困难,要资助他300贯钱,给他一顶旧席帽并嘱其往王家柜坊取钱。李氏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来到柜坊,店主验明帽子确属张公所有,如数付钱。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古代的取款多少带点传奇色彩。一顶草帽,一根铁拐都可以成为取款的凭证,这种信物式取款要求柜坊掌柜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最好每个都是物证专家。

另外,唐代已经有了支票的雏形——飞钱。飞钱亦名便换,是中国最早的汇兑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唐宪宗时期,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某道进奏院,或交给某军府、某使节,凭文券或信物到指定地方取钱。据说,长安的飞钱甚至可以在波斯地区(今日伊朗一带)兑换,免却客商长途旅行中大量搬运贵重金属之不便。

北宋初年,四川民间产生了“交子”,此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钞。随后,“交引铺”(钱庄)产生,并很快形成“金融一条街”。“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东京梦华录》所描述宋朝的首都开封,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当时存取的兴旺。

钱庄不仅经营储蓄、兑换、放贷业务,一些规模较大的钱铺还开出具有信用票据功能的凭证,也就是银票。由于钱铺的信用度较高,签发的银票往往可以与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从北宋直至清代,钱庄业务不断扩展,于雍正年间成为主要金融机构,并在中国近代史上稳坐金融业之制高点。

永不关门的银行

如果你对《乔家大院》还有印象,那对“票号”一词应该不感陌生。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由晋商所创办,诞生于1823年,前后延续百年。

由于为道光皇帝筹措了《南京条约》的2100万银元赔款,日升昌得到了“汇通天下”的名声。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清廷内开设官办银行的呼声渐多。1897年,中国首间私营银行——通商银行建立;1905年,中国第一家国有银行——户部银行建立,并在1908年改名大清银行。银行业的发展使票号业务日渐式微。与此同时,清政府加大对票号剥削压迫,使票号举步维艰。1911年清王朝垮台后,票号业随之衰落,银行从此牢牢占据着国人储蓄历史的主角地位。

虽然在管理制度上得到了革新,但从银行窗口排队的人龙看来,近代史上的银行并没有给国人带来更多的便利。20年前,经历过“参加储蓄,支持国家建设”年代的人或许还记得,存折必须手写,每项金额确认后面都盖有“银行同志”的姓名章。去银行存个钱,必须正儿八经地向单位告半天假,然后揣上私章,怀着庄重的心情朝银行奔去。

1969年,美国人拉开了储蓄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序幕:纽约汉华银行打出广告——“我行将在9月2日早晨九点开门后永不关门!”从那天起,凡持带磁条塑料卡的客户可以选择不必排队等候。没错,这就是ATM的功劳。

如今,ATM机随处可见。青藏高原有几台,北极圈里有好几台,在南极的一座科研站里也有一台。难怪联邦储备银行克利夫兰分行董事长罗伯特·马奥尼曾说:“好像连企鹅也在用ATM机。”曾于70年代担任花旗银行董事长的李世同(Walter Wriston)这样解释ATM的流行:“当时许多竞争对手的广告说,我们的柜台营业员是笑容可掬的年轻女士,她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您的姓名。为什么还要用冰冷无情的ATM机呢?答案是,如果晚上七点半你准备去看电影,口袋里却一分钱没有,此时你便会喜欢上冰冷无情的ATM机了。”

1987年2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在国内首推ATM服务。由于当时没有联网的技术,所以在ATM上存钱,机器会吐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注意不是牛皮纸),顾客将钱封入信封后放回ATM,自然有工作人员核对到你的账上。当然,这已经是两三天以后的事情了。

虽然,现在有了电话转账、网络支付,部分涉外人群也开始使用支票,不过ATM仍然是百姓取现金的主要手段。人类为金钱的存取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方便之门,同时却也走入了一个又一个困境。
原子化的消费者弱不禁风

南都周刊记者 彭晓芸

受访嘉宾:杨凤春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

银行的不宽容让客户有顾忌

南都周刊:最近发生的“许霆案”,除了从法律角度引发广泛的争议,也引起人们诸多方面的思考。您在听说此案时,第一时间做出什么判断?

杨凤春:我当时了解了之后挺明显的感觉就是,这种判决是迫使人把坏事做得越绝越好的一种处理方法,而不是鼓励人,让人一旦发现什么事情做得不好,做错了或者不对的时候,及时终止及时回头的一种处理方法。

南都周刊: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

杨凤春:我想原因很多,但对一个金融机构,对这一个银行来说,我想主要还是他们与消费者,与客户的这种不平等的相互关系造成的。就是说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认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而消费者不能做错。金融机构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消费者平等的甲方、乙方的位置上,而是一个超然强势位置来看待来观察来处理与消费者,与客户的关系问题,所以才会对自己的服务改进不在乎,对消费者,对客户的冒犯采取极其严厉、极其不宽容的态度。

南都周刊:ATM机作为银行的一个延伸服务机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多数人仍然不敢完全依赖机器提供的服务,这是由于人与机器的沟通存在局限,还是机器背后的服务机构仍然无法让人们消除顾虑的原因?

杨凤春:这个跟高科技没有关系,ATM机并不是中国首创使用,其他国家都有,这一类问题各个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出现过,关键是出现这些纰漏、失误之后救济机制怎么做,一旦事情发现了,如何分清责任,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才是关键的问题。好多人不敢用它或者对它存在顾忌是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之后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是一个救济机制的问题。

救济机制的欠缺,在“许霆案”表现得很明显,司法机构无条件而且是毫不讲道理地站在银行一边,这哪里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说保护客户利益。司法机构这么做的话实际上是鼓励银行你出多大问题都没有关系,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别人也不敢损害你的利益,因为司法机构会用强力来保护。所以人们对机器的不信任,关键的问题是救济机制的缺乏,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了,要让利益受损的人有地方去说理,而且能够把理说得清楚。

赤裸裸的人性对抗企业的贪婪

南都周刊:您说到这个我们会联想起在本世纪初,美英等国家银行曾以经营费用上涨为由,提高服务费用,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欧美国家很多金融专家站出来,指导人们在被收取了高额无理费用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情况则是,偶尔在ATM机上取到假币或者遭遇其它数额不大的损失时,往往选择放弃追讨,欠缺合适的渠道来保障个体的权益。

杨凤春:对,是这样的,国外哪怕百年老店,数一数二的跨国公司在与消费者打交道时也极其谨慎细致。事实上,有些时候他们都下意识地把自己看成消费者的公敌,消费者总是把他们当成敌意对象来对待,所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很低调或者说做事儿有所顾忌。中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商家,尤其是垄断企业,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所顾忌,为所欲为。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是原子化的个人,哪个人遇到问题了你活该倒霉,就是和街头一个小摊小贩发生问题的话,消费者单个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弱势的,别说和有政府保护的垄断企业了。

我们国家缺乏消费者保护的环境、组织,缺乏消费者保护这样一系列的机制。消费者在孤军奋战,都是在人性的层面上相互同情,就是消费者以自己赤裸裸的人性来对抗企业贪婪的商业性,这时候会看到上演很多让人们感觉到世风日下的、很恶劣的事情,呈现出人性当中很卑劣的东西。实际上不光是银行问题,我们国家的垄断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

南都周刊:不光是银行,垄断企业都有这一类问题,这样说来,这里面还有体制的原因,就是这一种长期垄断地位造成的。

杨凤春:肯定是体制的,但这个体制不是抽象和空洞的。在垄断企业具有自己巨大的垄断利益、独特利益的时候,也应当让消费者成为利益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让个体成为有能力维护自己利益的主体才可以,这就牵扯到如何让个体的能力放大的问题。你应当鼓励或者说允许消费者进行利益保护,这是一方面。另外政府在处理有关争议问题的时候不能不公正,公正不公正也不是司法机构一家说了算的,不是说你终审判了就判了,天理人心还是在的,应该考虑这一个东西。现在讲这个体制的话我想主要还是个体要有组织的力量。没有组织的力量我想谁也帮不了个体的忙。

机构不说谎,情况会好转

南都周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一定要打破垄断?

杨凤春:我觉得打破垄断其实不是主要的,实际上这是个体和机构,甲乙方关系双方的权利平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垄断倒是其次,事实上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一些机构,现在逐渐也有一些其它成分的主体加入,但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官商一体化比较明显,如果消费者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的话,再多的主体也会干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房地产市场就很简单,房地产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一个领域,现在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怎么样呢?

南都周刊:政府在这当中是不是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杨凤春:我觉得政府是指望不上的或者说政府只是第二步的,主要的就是要让个体有能力保护自己。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就是他能够成为一个有群体的力量和组织。第二个就是社会的救济机制,就是社会得有一个比较好的讲理和评理的地方,这一个说理的地方应该是具有公信力的,应当是符合天地良心的。

南都周刊:近段时间关于ATM的新闻不少,最为离奇的还是ATM机吐出牛皮纸。我们生活在这样充满机器和机构的年代。那么,扩展开来而言,现代科技如何成为众多公共机构的福音呢?

杨凤春:技术和工具永远都是手段,是工具,它不具有主体性。我们看到的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内部的管理问题,实际上是他的主体的问题。如何让这些东西变成造福大家的好工具,我想首先要这些机构是切切实实对个体负责任,它和个体之间处于一个平权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先决的条件。技术问题永远会有,航天飞机上天还会有技术问题呢。

南都周刊:可以说,恰恰是这种不对等导致了个体对公共机构包括公权力的不信任。解决这种不信任危机,要靠什么?

杨凤春:不说谎。我想这些公共机构无论是政府还是这些垄断机构,要争取做到,花十年的时间做到不说谎。很难。我想如果他们不说谎了,我们国家新的环境就出现了。
不要用取钞机取钱,要取去找存取款机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