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运动员鄂洁 退役后做奥组委联络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1:15
鄂洁回中国参加一个活动,有人看到她在现场很活跃并受到尊重,就问“这鄂洁是什么级别?”

  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回答:“比我还大三级。”

  鄂洁担任国际剑联赛事总监,是亚洲人在国际剑联的最高级别官员。同时她还是国际剑联与北京奥组委的联络官,这也是唯一的中国籍联络官。

  一手持剑,一手拿书

  中国运动员退役后所走的道路大致相同,他们中更多的是从领奖台上走下,就开始了沉寂的人生,甚至有的人连生活都很困顿。像邓亚萍、李宁那样,几乎是凤毛麟角。

  或许是因为自幼丧母,鄂洁自小就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母亲去世时她6岁,姥姥、舅舅告诉她妈妈到很远的地方疗养去了。但她说,她当时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憋着不和姥姥舅舅说。

  7岁开始在学校田径队训练,13岁被选入北京击剑队———鄂洁成绩优秀,训练不到一年,她被破格挑选到北京击剑队当专业队选手,每月有工资并开始算工龄。

  与一般的小运动员不同的是,鄂洁向教练提出一个要求:我要读书。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你已经是一个领工资的专业运动员,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要投入到训练上,没有可能,也没有条件让你读书。

  但是鄂洁的坚持让教练最后做出了让步:读书可以,但训练的时间、强度一样都不能少。

  鄂洁是顶着压力去读书的。为此,她不得不在晚上和周末练剑。但谁给她当对手做陪练?于是弟弟就被拉来当靶子,由于出剑的速度很快,弟弟身上常常被刺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的时候,鄂洁几乎要穿过整个北京城去学习,非常累,但上学的想法,谁都阻挡不了。甚至出国比赛的时候,她也带着书,读书这根弦从来没有放松过。

  如果说以前的读书是朦胧而强烈的愿望,但读大学并学习法语却是鄂洁一种清晰的选择。1992年巴塞罗不公正的判决让鄂洁决定挂剑,同时命运为她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她决定去当一名击剑裁判!

  因为国际剑联的工作语言是法语,鄂洁扔下坚持学习了多年的英语,改学法语。

  改学法语,弃剑回炉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并不会因为你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就会受到特殊关照,鄂洁的同学都是全国各地的尖子生,年龄也比鄂洁小六七岁,与这些同学在一起,鄂洁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四年苦读。

  剑气如虹,剑因人而精灵,人仗剑而飒爽。穿上白色的击剑服,手持长剑时,鄂洁的目光灼灼,头发向后高高挽起,全身透着英气和智慧。

  但大学里不需要剑,没有人会在她交出一份不理想的答卷时,宽容她、理解她。更重要的是,以鄂洁的性格,她不能宽容自己。

  鄂洁是一个要强而性急的女人,这在她初入击剑行当时表现最明显,她的出剑总是又快又狠,恨不得将对手一剑挑落马下。虽然在击剑中她学会了耐心,但在学习上又是另一番情景。

  一柄剑,一柄倾注了血与泪水、汗水的剑,被送回到熊熊烈火中重新铸造。对于鄂洁来说,弃剑学习,无异于重回熔炉,重新煅造人生。

  大学毕业后,鄂洁又获得了另一个机会:赴法留学。

  这是国家挑选有运动员经历、外语好的人员到国外留学,意在为将来中国体育储备管理人才,鄂洁被挑中,同时被挑中的还有邓亚萍,邓去了剑桥大学,鄂洁去了法国。

  到法国的第一年,有国家的项目资助,但第二年,就得自谋学费和生活费。鄂洁为了养活自己,只得重新站上剑道。通过了考试,鄂洁获得了法国击剑教练一级证书和国际剑联花剑、重剑B级裁判证书。

  她在一家击剑俱乐部竞聘到一个职位,从此她在巴黎过着用剑挣钱交学费求学的留学生生活。

  异国他乡、孤身女子。有一次她打电话给父亲,抱怨留学生活很苦,父亲说,“受不了就回来吧,没有谁一定要你这样做。没有谁逼你,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鄂洁的选择是难度最高的,她选了法国体育学院。这是法国体育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法国国家体育训练中心,这块牌子在世界体育院校范围内也是响当当的,更重要的是,这里从来没有招收过亚洲籍学生。她成功了,这个中国女子击败许多竞争者考入了这所大学,并最终获得体育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仗剑扬威,扬名剑坛

  1990年里昂击剑世锦赛,鄂洁走向了她运动生涯的辉煌时刻。

  在与东道主法国队争夺铜牌的关键比赛中,法国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裁判的因素,中国队最后三场比赛连输两场,最后一场比赛鄂洁上场,她只有一个选择:以5比2的大比分取胜,中国队才会赢得胜利。

  剑道上,对手虎视眈眈;看台上,法国拉拉队的喊声刺耳,站在剑道上的鄂洁不再紧张,连连得手的她一下把比分打到3比1。看台上的观众开始起哄、吹口哨,给鄂洁喝倒彩;鄂洁调整好情绪,把对手逼到警告线,连续打了两剑假进攻接防守还击,以5比1拿下这场比赛———中国女花第一次在击剑世锦赛中实现了团体奖牌零的突破。

  8年之后,鄂洁到法国国家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的导师奥班戴克一眼就认出了她:“你就是击败了法国人的那个中国剑手!”

  “你当着那么多疯狂的法国观众,难道就不紧张吗?”她的导师问。

  “说不紧张那是假话,但是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必须要打下去,我知道在比赛中能帮我的只有自己。”

  鄂洁的导师多次到过中国,他说鄂洁非常有勇气,孤胆闯法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的志向、志愿和学习的劲头,以及超强的管理才能是来自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力量,她的聪明,是这种文化精髓的体现。

  鄂洁在国际剑联实习期间,罗克主席决定录用这个来自亚洲的雇员,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击剑出身的女子,可以同时用法语、英语、中文交流与写作。他认为她的背景已经具备了沟通东方和西方的素质。

  鄂洁从此走上了世界剑坛的大舞台。鄂洁回中国参加一个活动,有人看到她在现场很活跃并受到尊重,就问“这鄂洁是什么级别?”

  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回答:“比我还大三级。”

  鄂洁担任国际剑联赛事总监,是亚洲人在国际剑联的最高级别官员。同时她还是国际剑联与北京奥组委的联络官,这也是唯一的中国籍联络官。

  一手持剑,一手拿书

  中国运动员退役后所走的道路大致相同,他们中更多的是从领奖台上走下,就开始了沉寂的人生,甚至有的人连生活都很困顿。像邓亚萍、李宁那样,几乎是凤毛麟角。

  或许是因为自幼丧母,鄂洁自小就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母亲去世时她6岁,姥姥、舅舅告诉她妈妈到很远的地方疗养去了。但她说,她当时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憋着不和姥姥舅舅说。

  7岁开始在学校田径队训练,13岁被选入北京击剑队———鄂洁成绩优秀,训练不到一年,她被破格挑选到北京击剑队当专业队选手,每月有工资并开始算工龄。

  与一般的小运动员不同的是,鄂洁向教练提出一个要求:我要读书。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你已经是一个领工资的专业运动员,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要投入到训练上,没有可能,也没有条件让你读书。

  但是鄂洁的坚持让教练最后做出了让步:读书可以,但训练的时间、强度一样都不能少。

  鄂洁是顶着压力去读书的。为此,她不得不在晚上和周末练剑。但谁给她当对手做陪练?于是弟弟就被拉来当靶子,由于出剑的速度很快,弟弟身上常常被刺得青一块、紫一块。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的时候,鄂洁几乎要穿过整个北京城去学习,非常累,但上学的想法,谁都阻挡不了。甚至出国比赛的时候,她也带着书,读书这根弦从来没有放松过。

  如果说以前的读书是朦胧而强烈的愿望,但读大学并学习法语却是鄂洁一种清晰的选择。1992年巴塞罗不公正的判决让鄂洁决定挂剑,同时命运为她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她决定去当一名击剑裁判!

  因为国际剑联的工作语言是法语,鄂洁扔下坚持学习了多年的英语,改学法语。

  改学法语,弃剑回炉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并不会因为你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就会受到特殊关照,鄂洁的同学都是全国各地的尖子生,年龄也比鄂洁小六七岁,与这些同学在一起,鄂洁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四年苦读。

  剑气如虹,剑因人而精灵,人仗剑而飒爽。穿上白色的击剑服,手持长剑时,鄂洁的目光灼灼,头发向后高高挽起,全身透着英气和智慧。

  但大学里不需要剑,没有人会在她交出一份不理想的答卷时,宽容她、理解她。更重要的是,以鄂洁的性格,她不能宽容自己。

  鄂洁是一个要强而性急的女人,这在她初入击剑行当时表现最明显,她的出剑总是又快又狠,恨不得将对手一剑挑落马下。虽然在击剑中她学会了耐心,但在学习上又是另一番情景。

  一柄剑,一柄倾注了血与泪水、汗水的剑,被送回到熊熊烈火中重新铸造。对于鄂洁来说,弃剑学习,无异于重回熔炉,重新煅造人生。

  大学毕业后,鄂洁又获得了另一个机会:赴法留学。

  这是国家挑选有运动员经历、外语好的人员到国外留学,意在为将来中国体育储备管理人才,鄂洁被挑中,同时被挑中的还有邓亚萍,邓去了剑桥大学,鄂洁去了法国。

  到法国的第一年,有国家的项目资助,但第二年,就得自谋学费和生活费。鄂洁为了养活自己,只得重新站上剑道。通过了考试,鄂洁获得了法国击剑教练一级证书和国际剑联花剑、重剑B级裁判证书。

  她在一家击剑俱乐部竞聘到一个职位,从此她在巴黎过着用剑挣钱交学费求学的留学生生活。

  异国他乡、孤身女子。有一次她打电话给父亲,抱怨留学生活很苦,父亲说,“受不了就回来吧,没有谁一定要你这样做。没有谁逼你,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鄂洁的选择是难度最高的,她选了法国体育学院。这是法国体育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法国国家体育训练中心,这块牌子在世界体育院校范围内也是响当当的,更重要的是,这里从来没有招收过亚洲籍学生。她成功了,这个中国女子击败许多竞争者考入了这所大学,并最终获得体育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仗剑扬威,扬名剑坛

  1990年里昂击剑世锦赛,鄂洁走向了她运动生涯的辉煌时刻。

  在与东道主法国队争夺铜牌的关键比赛中,法国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裁判的因素,中国队最后三场比赛连输两场,最后一场比赛鄂洁上场,她只有一个选择:以5比2的大比分取胜,中国队才会赢得胜利。

  剑道上,对手虎视眈眈;看台上,法国拉拉队的喊声刺耳,站在剑道上的鄂洁不再紧张,连连得手的她一下把比分打到3比1。看台上的观众开始起哄、吹口哨,给鄂洁喝倒彩;鄂洁调整好情绪,把对手逼到警告线,连续打了两剑假进攻接防守还击,以5比1拿下这场比赛———中国女花第一次在击剑世锦赛中实现了团体奖牌零的突破。

  8年之后,鄂洁到法国国家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她的导师奥班戴克一眼就认出了她:“你就是击败了法国人的那个中国剑手!”

  “你当着那么多疯狂的法国观众,难道就不紧张吗?”她的导师问。

  “说不紧张那是假话,但是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必须要打下去,我知道在比赛中能帮我的只有自己。”

  鄂洁的导师多次到过中国,他说鄂洁非常有勇气,孤胆闯法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她的志向、志愿和学习的劲头,以及超强的管理才能是来自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力量,她的聪明,是这种文化精髓的体现。

  鄂洁在国际剑联实习期间,罗克主席决定录用这个来自亚洲的雇员,他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击剑出身的女子,可以同时用法语、英语、中文交流与写作。他认为她的背景已经具备了沟通东方和西方的素质。

  鄂洁从此走上了世界剑坛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