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印边界爆发冲突可能性极小 谈判获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7:24
专家称中印边界爆发冲突可能性极小 谈判获进展  

--------------------------------------------------------------------------------

2008年01月19日




      (中印边界问题)具体存在的困难,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主要是麦克马洪线,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麦线以南大概9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几十年以来实际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我们过去从来没承认过麦线,现在要承认的话,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面积,一下子就少了近十万啊,恐怕是有些难度的。但要印度做调整也有一定的难度。双方领导层也在进一步探索解决之道。———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原中国驻印度大使程瑞声


    本期嘉宾



●程瑞声: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南亚学会顾问,亚非发展研究所顾问,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驻缅甸大使,驻印度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



●郑瑞祥: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顾问。1995-1998年任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



●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印名人论坛”中方成员、中印俄二轨对话中方成员。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协会理事、中印友好协会理事。著有《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当代印度教育概览》、《东南亚国家市场经济》、《一应俱全印度人》等专著。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携夫人在山东曲阜拜谒孔庙时,喜马拉雅山另一端的印度,辛格总理正在为他即将到来的访华行程做准备。在“亚洲世纪”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中、印和日本三个有过历史积怨的亚洲强国,正进行越来越频繁的首脑互访。在日本曾试图构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中,印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被认为有明显的制约中国的企图;而印度在争取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中,一直没有放弃寻求中国的支持。历史的恩怨,现实的利害。



1月15日,辛格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表示,中印有义务超越过去曾干扰两国关系的争端和问题。他说中国的成功是促进印度变化的一种动力,并强调与中国的互利关系:世界足够大,可以让印度和中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是5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在3天的行程中,有“印度改革之父”之称的辛格在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上有所斩获。他重申反对“台独”的立场,并在印度入常问题上,获得了中国的进一步支持。双方还确定了进一步的首脑访问及军事交流计划。边界问题是导致这两个人口大国不友好的主要根由,但它不是辛格这次访华的主要议题,因为显然,它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中印在地缘上如此接近,但两国间的分歧曾是那样的深。领土争议,政治体制和价值观的歧异,经济领域的竞争,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挡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间的合作。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我们可以选择对邻居的理性态度。中国龙和印度象,历经数十年的相互对抗和猜忌之后,正认真地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经贸发展两次超出预期



中印某些具体领域存在竞争确实是可能的,但总体上合作性大于竞争性



南都:此次辛格总理访华,经贸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郑瑞祥:经贸方面如你所说是个亮点。新加坡媒体有一个提法,说经贸关系是辛格这次访华的主轴。2005年两国政府达成到2010年经贸额增加到400亿美元的协议,这个数字其实在2007年就差不多完成了。这次双方又把贸易额修改成600亿美元。中印经贸发展的速度比两国政府制定的计划要快,我在印度工作过,它也超出了我本人的预期。这已是第二次超出两国签订的目标了。



目前两国经贸交流势头很好,但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双方贸易失衡。印度方面对逆差问题一直很担心。但从两国把指标定到600亿的事实看,逆差问题没有成为阻挡两国进一步发展贸易的很大障碍。但这毕竟是一个问题,需要双方共同来解决。此外,虽然中印两国的商品贸易额和工程承包项目都增长很快,但是FDI(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还是很小。



南都:辛格总理说“亚洲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同时发展”,温家宝总理也说,中印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但我们知道,印度国内仍有不少人视中国为其最大的竞争者,这种观点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市场。如何看待两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程瑞声:两国出口的领域实际上有一些重叠的东西,比如中国出口纺织品,印度也出口纺织品,在某些具体领域存在竞争确实是可能的。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会成为两国关系中大的问题,因为两国地理位置、历史条件,还有目前的发展水平都还不尽相同。比如印度处在印度洋地区,跟海湾国家和欧洲的贸易可能要近一点。竞争不是主流,合作的方面才是主流。比方说在能源方面,中印已经达成了好几个协议,共同在第三国开发或者采购,使油价不至于过分上涨。



马加力:现在两国对能源的需求都非常大,而国际市场的能源供应是有限的,有可能造成竞争的局面,但总体上,从双边经贸关系来看,我觉得还是合作性大于竞争性的。从贸易增长的速度来看,大概不到3年的时间就可以翻一番,这是相当惊人的。我们现在讲应该加强合作,减少摩擦,避免竞争,特别是避免恶性竞争。中印两国之间在民用核能源领域也有可喜的合作先例。



单纯比较优劣意义不大



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勇于向印度学习



南都: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是国际比较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发展模式普遍被看好,但也有人认为印度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可能将超过中国。



程瑞声:中国是更加外向型的经济,比方说我们的外贸额,比印度多好多倍。但我们这个模式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从内需驱动力来看差了一些,我们政府也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印度现在也在迅速地发展,它国内的市场比我们要成熟很多。我们主要还是靠外贸,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比印度要大一些。



双方在发展方面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比方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印度要先进一些。但是印度在电子、软件方面比中国要强很多。



马加力:印度的模式未来能否成功是有待证明的。50年以后的情况我们不敢说,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这个模式还是成功的,而且将持续成功。



国际上中印竞争论比较多,单纯地比较谁优谁劣,谁超过谁,这个意义不大。主要还是加强合作,这个是最重要的。虽然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比我们差很多,但是印度已经觉醒了,正在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应该引起正视的。印度在第三产业、技术等方面有很多优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勇于向印度学习,取长补短。



爆发冲突可能性极小



中印边界问题已经取得进展,但是还没有突破



南都:中印两国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对抗,1962年还发生过边界冲突。此次在中印两国签署的《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文件中称,双方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遗留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边界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从长远看,两国是不是还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程瑞声:当然不可能打保票,但应该说冲突可能性是极小的。边界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双方在1993年和1996年签订了两个协定,中心思想就是边界问题没解决并不影响两国发展友好关系,这是重要的共识。



另外,现存的实际控制线双方都严格遵守,不用武力来改变,边界上还是很平静的,这次辛格总理也谈到了这一点。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的时候,双方签订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过把具体框架确定下来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具体存在的困难,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主要是麦克马洪线,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麦线以南大概9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几十年以来实际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我们过去从来没承认过麦线,现在要承认的话,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面积,一下子就少了近十万啊,恐怕是有些难度的。但要印度做调整也有一定的难度。双方领导层也在进一步探索解决之道。



郑瑞祥:边界问题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从1980年开始,两国就一直在谈,从2003年起开始升格为正部长级谈判。2007年一年就进行了3轮谈判。我们要看到进展,没有解决不等于没有进展,我们取得的进展主要是谈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国和外国解决边界问题历来是先有指导原则。现在我们跟陆地上接壤的国家基本上都解决了边界问题,包括和俄罗斯。没有解决陆地边界的国家主要就是印度和不丹,而不丹主要是受印度的影响。



这一次会谈,中方领导人讲了八个字: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中印边界问题现在已经取得进展,但是还没有突破。也就是说,在指导原则上达成一致,但具体领土调整的框架还没有达成共识,只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出来了,才算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了。



也应该指出,2007年有一段时间印度媒体炒作中印边界冲突问题,说中国入侵印度领土达100多次等等,印度国防部长对此予以否认,表示中印边界是一条和平的边界,没有发生报纸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幸亏现在两国关系比较成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媒体的干扰。



马加力:现在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虽然双方领导人都表示双方互不构成威胁,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政治、军事互信,这是需要改善的。专家称中印边界爆发冲突可能性极小 谈判获进展  

--------------------------------------------------------------------------------

2008年01月19日




      (中印边界问题)具体存在的困难,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主要是麦克马洪线,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麦线以南大概9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几十年以来实际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我们过去从来没承认过麦线,现在要承认的话,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面积,一下子就少了近十万啊,恐怕是有些难度的。但要印度做调整也有一定的难度。双方领导层也在进一步探索解决之道。———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原中国驻印度大使程瑞声


    本期嘉宾



●程瑞声: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南亚学会顾问,亚非发展研究所顾问,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曾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驻印度使馆参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驻缅甸大使,驻印度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



●郑瑞祥: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顾问。1995-1998年任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



●马加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印名人论坛”中方成员、中印俄二轨对话中方成员。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协会理事、中印友好协会理事。著有《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当代印度教育概览》、《东南亚国家市场经济》、《一应俱全印度人》等专著。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携夫人在山东曲阜拜谒孔庙时,喜马拉雅山另一端的印度,辛格总理正在为他即将到来的访华行程做准备。在“亚洲世纪”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中、印和日本三个有过历史积怨的亚洲强国,正进行越来越频繁的首脑互访。在日本曾试图构建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中,印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被认为有明显的制约中国的企图;而印度在争取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中,一直没有放弃寻求中国的支持。历史的恩怨,现实的利害。



1月15日,辛格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表示,中印有义务超越过去曾干扰两国关系的争端和问题。他说中国的成功是促进印度变化的一种动力,并强调与中国的互利关系:世界足够大,可以让印度和中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是5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在3天的行程中,有“印度改革之父”之称的辛格在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上有所斩获。他重申反对“台独”的立场,并在印度入常问题上,获得了中国的进一步支持。双方还确定了进一步的首脑访问及军事交流计划。边界问题是导致这两个人口大国不友好的主要根由,但它不是辛格这次访华的主要议题,因为显然,它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解决。



中印在地缘上如此接近,但两国间的分歧曾是那样的深。领土争议,政治体制和价值观的歧异,经济领域的竞争,所有这些,都无法阻挡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间的合作。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我们可以选择对邻居的理性态度。中国龙和印度象,历经数十年的相互对抗和猜忌之后,正认真地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经贸发展两次超出预期



中印某些具体领域存在竞争确实是可能的,但总体上合作性大于竞争性



南都:此次辛格总理访华,经贸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郑瑞祥:经贸方面如你所说是个亮点。新加坡媒体有一个提法,说经贸关系是辛格这次访华的主轴。2005年两国政府达成到2010年经贸额增加到400亿美元的协议,这个数字其实在2007年就差不多完成了。这次双方又把贸易额修改成600亿美元。中印经贸发展的速度比两国政府制定的计划要快,我在印度工作过,它也超出了我本人的预期。这已是第二次超出两国签订的目标了。



目前两国经贸交流势头很好,但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双方贸易失衡。印度方面对逆差问题一直很担心。但从两国把指标定到600亿的事实看,逆差问题没有成为阻挡两国进一步发展贸易的很大障碍。但这毕竟是一个问题,需要双方共同来解决。此外,虽然中印两国的商品贸易额和工程承包项目都增长很快,但是FDI(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还是很小。



南都:辛格总理说“亚洲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同时发展”,温家宝总理也说,中印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但我们知道,印度国内仍有不少人视中国为其最大的竞争者,这种观点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市场。如何看待两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程瑞声:两国出口的领域实际上有一些重叠的东西,比如中国出口纺织品,印度也出口纺织品,在某些具体领域存在竞争确实是可能的。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会成为两国关系中大的问题,因为两国地理位置、历史条件,还有目前的发展水平都还不尽相同。比如印度处在印度洋地区,跟海湾国家和欧洲的贸易可能要近一点。竞争不是主流,合作的方面才是主流。比方说在能源方面,中印已经达成了好几个协议,共同在第三国开发或者采购,使油价不至于过分上涨。



马加力:现在两国对能源的需求都非常大,而国际市场的能源供应是有限的,有可能造成竞争的局面,但总体上,从双边经贸关系来看,我觉得还是合作性大于竞争性的。从贸易增长的速度来看,大概不到3年的时间就可以翻一番,这是相当惊人的。我们现在讲应该加强合作,减少摩擦,避免竞争,特别是避免恶性竞争。中印两国之间在民用核能源领域也有可喜的合作先例。



单纯比较优劣意义不大



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勇于向印度学习



南都:中印发展模式比较,是国际比较经济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发展模式普遍被看好,但也有人认为印度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可能将超过中国。



程瑞声:中国是更加外向型的经济,比方说我们的外贸额,比印度多好多倍。但我们这个模式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从内需驱动力来看差了一些,我们政府也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印度现在也在迅速地发展,它国内的市场比我们要成熟很多。我们主要还是靠外贸,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比印度要大一些。



双方在发展方面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比方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印度要先进一些。但是印度在电子、软件方面比中国要强很多。



马加力:印度的模式未来能否成功是有待证明的。50年以后的情况我们不敢说,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这个模式还是成功的,而且将持续成功。



国际上中印竞争论比较多,单纯地比较谁优谁劣,谁超过谁,这个意义不大。主要还是加强合作,这个是最重要的。虽然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比我们差很多,但是印度已经觉醒了,正在迎头赶上,这是我们应该引起正视的。印度在第三产业、技术等方面有很多优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要沾沾自喜,一定要勇于向印度学习,取长补短。



爆发冲突可能性极小



中印边界问题已经取得进展,但是还没有突破



南都:中印两国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对抗,1962年还发生过边界冲突。此次在中印两国签署的《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文件中称,双方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遗留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边界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从长远看,两国是不是还存在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程瑞声:当然不可能打保票,但应该说冲突可能性是极小的。边界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是双方在1993年和1996年签订了两个协定,中心思想就是边界问题没解决并不影响两国发展友好关系,这是重要的共识。



另外,现存的实际控制线双方都严格遵守,不用武力来改变,边界上还是很平静的,这次辛格总理也谈到了这一点。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的时候,双方签订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过把具体框架确定下来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具体存在的困难,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主要是麦克马洪线,这是最关键的问题。麦线以南大概9万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几十年以来实际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我们过去从来没承认过麦线,现在要承认的话,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面积,一下子就少了近十万啊,恐怕是有些难度的。但要印度做调整也有一定的难度。双方领导层也在进一步探索解决之道。



郑瑞祥:边界问题是长期的历史形成的。从1980年开始,两国就一直在谈,从2003年起开始升格为正部长级谈判。2007年一年就进行了3轮谈判。我们要看到进展,没有解决不等于没有进展,我们取得的进展主要是谈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中国和外国解决边界问题历来是先有指导原则。现在我们跟陆地上接壤的国家基本上都解决了边界问题,包括和俄罗斯。没有解决陆地边界的国家主要就是印度和不丹,而不丹主要是受印度的影响。



这一次会谈,中方领导人讲了八个字: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中印边界问题现在已经取得进展,但是还没有突破。也就是说,在指导原则上达成一致,但具体领土调整的框架还没有达成共识,只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出来了,才算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了。



也应该指出,2007年有一段时间印度媒体炒作中印边界冲突问题,说中国入侵印度领土达100多次等等,印度国防部长对此予以否认,表示中印边界是一条和平的边界,没有发生报纸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幸亏现在两国关系比较成熟,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媒体的干扰。



马加力:现在中印边界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虽然双方领导人都表示双方互不构成威胁,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政治、军事互信,这是需要改善的。
印度外交独立性很强



会充分利用和美国的关系,但同时也不会忽视改善对华关系



南都:中印两国缺乏互信,好像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1998年的时候,印度进行核试验,并以“中国威胁”为名对中国进行攻击。也有人认为,和美国关系密切的印度,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规划。



程瑞声:美国是有这个意图的,但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呢,它的目的跟美国是不一样的。它主要是想和美国拉关系,因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可以帮它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印度的外交战略还是全方位的,跟俄罗斯的关系要继续,跟中国也要继续。



马加力:美国的因素影响着中印关系。但我认为印度是一个有很强战略制度性的国家,有很强的外交独立性。印度肯定会充分利用和美国的关系,但同时也不会忽视改善对华关系。



南都:辛格总理特意提到,“我们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包括那些批着宗教外衣的或借口清算历史的。最近在我们周边发生的事情再次说明我们有必要一起行动,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在去年中印进行首次联合军事反恐演习之前,两国的反恐合作好像不多,如何看待两国的合作反恐?



程瑞声:从最近这两年来看,南亚安全形势有恶化的趋势。比如说,中印两国的共同邻国巴基斯坦,现在严重的政治危机还没有摆脱,贝?布托都被暗杀了,恐怖主义还是很猖獗。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活动当然还在继续。所以中印两国的友好合作对于地区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稳定的因素。这么两大块领土,二十几亿人口,互相之间和平友好地相处,这个地区整个来看就比较安宁了。印度国内还有一些恐怖主义,所以两国在这方面还是有合作余地的。



马加力:虽然印度定义的恐怖主义和我们定义的不尽一致,但是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大敌,在反恐这个大问题上,双方立场还是相近的,所以双方合作反恐的前景还是有的,比如说交流情报、交流反恐部队的训练经验、还有反恐联合演习。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支持印度入常程度增加



我们从来没有像外电所说的那样,对印度入常持拒绝态度



南都:中印两国签署的《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中表示,印方重申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中方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认为,这可能是文件中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内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中国一直不鼓励印度实现这一愿望。导致中国这次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郑瑞祥:我们从来没有像外电所说的那样,对印度入常持拒绝态度。只是由于此前印度和日本、德国和巴西结成“四国战略联盟”,进行捆绑式的入常申请,这样中国就很为难了,中国不支持“四国争常”的方案。



中国支持印度入常的程度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我们外交上的用词都是很细腻的,原来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安理会增加常任理事国的话,应优先给予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提印度的名字,但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我们隐含了对印度的支持。当然我们不只支持印度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包括非洲、拉美的国家。



程瑞声:印度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还是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但这不是中印两国的双边问题,牵涉到整个安理会怎么改组。国际上对怎么解决安理会的扩大问题还存在着多种方案,我们始终对任何国家都没有表示过完全的支持,留有余地。考虑到印度的国际地位跟它起的作用,我国也始终采取积极态度,这一次进一步明确了,不仅理解并支持它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也包括在安理会里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印崛起堪比工业革命?



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南都:辛格在中国社科院的演讲中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全球经济曾经以西方国家为重心,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个重心变成亚洲。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亚洲很可能占有超过一半的全球贸易、收入、储蓄、投资和金融交易。”你如何看待亚洲崛起带给中印两国的前景?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中印两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包括政治话事权将有哪些改变?



程瑞声:中印两国现在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里面专门提到,美国正面临着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把中印两国突出出来。美国看到了中印两国崛起这个重大事件。一些西方的评论讲,中印两国的崛起,作为地缘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其意义可能超过英国的工业革命。我觉得这些说法还是有些远见的。



中印两个大国的人口那么多,经济发展速度又比较快,而且可能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从GDP总量来看,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印度也将紧随其后。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以前,中印两国的GDP在世界上都是很大的。总的来看,中印两国将来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恢复到比历史更高的水平上,对世界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了。他们认为中印两国将来很可怕,属于过分紧张了。按人均GDP来说中印两国都很低,还要做长期努力才行,但这个前景是确实存在的。



马加力:辛格乐观的估计还是有依据的,他是一个很严谨的经济学家出身的政治家,不作政客式的渲染和鼓动。他的判断很扎实实际,我是赞同的。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加,中印两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政治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这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www.ce.cn/xwzx/gnsz/gdxw/ ... 19_14287133_1.shtml
有可能拿A3入常交换藏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