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边界谈判杂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0:54:45
按: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珍宝岛发生边界突後,中苏关恶化到了顶点,七八
月份,突从中苏边界东段发展到了西段,新疆有一个地区还发生了流血突。就
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中苏关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九月三日越南人民的伟
大领袖胡志明去世了……


中苏领导「机场会见」

 九月四日,周恩来赴河内唁,并於当日返回北京。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
金九月六日到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未能同中国领导人直接接触,只向中方传话,
希望回国途中能经北京同中国领导人会晤。九月十一日上午,柯西金乘坐的飞
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机场迎接,这就是後人所说的「机场
会见」。

 被临时「抓来」担任翻译的是已被造反派斗得疲惫不堪的方祖安。临走前他
要我协助他整理一个中俄文对照的中苏边界东西两段突地区的地名资料和示意
图,以备两国总理会谈提及时参考。然而两国总理并没有讨论界边突的细节,
会谈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是在「坦率和求实的气氛」中进行的。


周总理指挥筹备谈判

 虽然那时两国两党公开论战有增无减,边界上兵戎相见,武装突不断升级,
但一见面,周恩来同柯西金还是以同志相称。柯西金声明,前苏联领导人决不
愿意为领土问题打仗。周恩来总理也向柯西金说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通过和
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双方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避免
武装突,双方边民照常从事生产。对此,柯西金均表同。双方约定,一周後由
周恩来总理给柯西金一个照会,经柯西金确认後,双方以换文形式肯定两国总
理谅解的内容。但出人意料的是,柯西金回到莫斯科後对周恩来的照会未予确
认,只是笼统地表示同意在北京开始边界谈判,在谈判中苏方愿意讨论中方提
出的所有问题。

 周总理亲自领导和组织了此次边界谈判的技术准备,不定期地多次召集谈判
代表团成员开会。由於当时正处「文革」,外交部党委尚未恢复,这个代表团
又集中了许多高级外交和军事官员,所以它很快就变成了总理身边的一个重要
外交、军事参谋团。


变成马拉式谈判

 当时虽然还没有後来出现的那种明显的「中美苏三角关」和「玩牌游戏」,
但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除了谈判桌上面对面的对手外,还有不出席的对手,
那就是美国、日本等国。代表团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管存在着前苏联威胁和袭
击中国的现实危险,但更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边界局势取得一定程度缓和之後,
中苏边界谈判将变成一种旷日持久的战略性的谈判马拉。

 十月十九日,以副外长库涅佐夫为首的前苏联代表团抵达北京,乔冠华副外
长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机场迎接。边界谈判一开始双方就因两国总理谅解的内
容发生争执而陷入了僵局。中方坚持认为,双方代表应首先就维持边界现状的
临时措施达成协议,然後转入边界走向谈判。而苏方的立场则是先着手谈判边
界走向,拒绝讨论两国总理一致同意的维持边界现状的临时措施协议,谈判陷
入僵局。


毛泽东倡「好好谈判」

 一九七○年五月一日,同往年一样,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庆祝「五
一」劳动节晚会。苏方代表团副团长甘可夫斯基中将应邀参加了晚会并同毛泽东
主席进行了交谈。

 毛泽东主席问:「你们的团长呢?」甘可夫斯基答:「库涅佐夫团长奉命回国了,
一个星期以後就会回来参加谈判的。」

 毛泽东主席说:「干嘛要急急忙忙回来?回来还不是吵架?」

 甘可夫斯基说:「苏联代表团到北京不是为了吵架的,我们是来争论的。」

 毛泽东主席说:「争论还不就是吵架!回来也好,要好好谈判,谈出个友好
睦邻关来。要文斗,不要武斗。」


黑河航界谈判艰难

 一九七○年八月,我奉命一同去黑龙江黑河市参加第十六次中苏航行例会。
周总理十分重视这次例会,认为在北京中苏边界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的情况
下,必须把黑龙江航行例会也纳入中苏关的总体来加以指导,既不能简单地破
裂,也不能单方面让步,业务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於外交大局。周总理的指示
方针是,不主动破裂,不急於达成协议,坚持就是胜利。这不仅是为了与边界
谈判大局相衔接,更重要的是与中美苏大三角关有关。当时中美关缓和与接触
刚开始,中苏关不可能有进展,谈就行了。另一方面前苏联急於与中国搞点名
堂,以加强其在对美谈判中的地位。但到了黑河後我们发现,情况与我们估计
的并不一样,要实现总理的意图绝非易事。

 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谈判进程和结局,如僵局、进展、倒退、
破裂等。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定条件下的中苏谈判,除了上述情况外,还
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进行升级式吵架。
黑河航行例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召开航行例会本来是为了解决界河航行中
的业务问题,但由於「左」的扰,双方都不希望因立场软弱而遭到上级批评。
可想而知,争吵是很激烈的,而且争吵的内容有时远远超出了业务的围。因为
业务问题上的分歧而给对方扣「大国沙文主义」、「强盗逻辑」等帽子几乎成
了家常便饭。


航行例会拖而不决

 由於航行例会拖而不决,我们在黑河住了将近半年。到了十二月十四日双方
仍未就航行安全问题达成三点协议,但通过了工作报告并商定第十七次例会於
一九七一年在前苏联境内举行。这一结果说明双方没有从前一次例会後退,维
持了原来的状况,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的指示。

 一九七一年初,前苏联代表团来京谈判也已将近一年半,管没有什麽实质性
的进展,但无论如何,从礼遇上说应当给予适当的接待。一九七一年三月的一
个晚上,周总理接见前苏联新任大使托尔斯季科夫和苏边界代表团团长伊利切
夫。总理对一年以来的两国关作了一个回顾。关於在北京举行的边界谈判,总
理说,由於前苏联在我国北部集结重兵,对中国的威胁情况没有改变,苏方不
同意搞维持现状的临时措施协议,因此边界局势并没有真正缓和。


首允去莫斯科谈判

 中苏边界谈判从一九六九年开始,持续了将近十年。管谈判是秘密进行的,
但是双方官方通讯社或接近官方的新闻界偶尔也能向外透露一些谈判的内容和
进程。谈判虽然没有达成重大协议,也没有签订任何书面文件,但对缓和中苏
之间的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虽然在谈判的主题维持边界现状临时措施协议
和讨论边界线走向问题上毫无成果。但借助於边界谈判这一渠道却解决了一些
边境居民实际生活中迫切而带有隐患性的问题。

 一九七九年一月,邓小平顺利访美之後,中央明显感到,在改善中美关的同
时有必要调整「大三角」中的中苏关,以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在一种更为有利
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另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即将到期。出於这些
考虑,一九七九年中苏两国决定举行两国国家关谈判。

 邓小平、叶剑英作出指示:「要坚持原则,不要示弱」,「不要骂娘,要讲
道理」,「谈而不骂,僵而不打」,总的精神是「绵藏针」。与前面的谈判不
同的是,这是谈判十年来第一次破了毛泽东关於谈判只能在北京举行的框框,
同意去莫斯科谈判。

十五年来首次赴苏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以原驻苏大使王幼平为团长的中苏国家关系谈判
代表团一行十三人从北京飞往莫斯科。这是长达十五年以来中国派往苏联的第
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虽然双方许多人都是老相识,但还是为这一历史性的时
刻感到激动。在机场,一位前苏联电视台记者为了拍好这一历史时刻,一面摄
像,一面一步一步倒退著走,竟未发现后面的台阶没有护栏,一脚踩了个空,
从两米多高的石台阶上连人带机摔了下去。这一事故惊动了许多在场的苏方安
全人员。幸好苏方还有另一名后备摄像记者,补拍了几段供电视台「晚间新闻」
节目用的录像。

 中苏国家关系谈判从十月十七日开始,至十二月三日结束,会谈是在前苏联
外交部别墅举行的。双方在预备会议上很快商定了工作程序,包括全体会议的
形式、轮流当主席、各自负责翻译记录等技术性问题。

第二轮谈判被推迟

 但当会谈涉及谈判主题时又陷入了僵局。苏方提出了苏中两国《相互关系原
则宣言草案》,重申了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不谋求霸权等原则。
中方提出了《关於改善中苏两国关系的建议》,重申和平共处、苏方减少边境
驻军、从蒙古撤军、停止援越反华等要求。双方在发言中重复了各自在关系正
常化、反霸、边界问题和其他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由於双方立场尖锐对立,谈
判没有取得结果,双方只就下一轮国家关系谈判在北京举行达成了原则协议。

 十二月三日,第一轮中苏国家关系谈判结束。我回到北京后不久就应联合国
秘书处的招聘前往纽约工作了。一九八○年一月苏军入侵阿富汗,此举激起了
世界各国一片抗议。中苏第二轮国家关系谈判也因此而被推迟。按: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珍宝岛发生边界突後,中苏关恶化到了顶点,七八
月份,突从中苏边界东段发展到了西段,新疆有一个地区还发生了流血突。就
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中苏关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九月三日越南人民的伟
大领袖胡志明去世了……


中苏领导「机场会见」

 九月四日,周恩来赴河内唁,并於当日返回北京。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
金九月六日到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未能同中国领导人直接接触,只向中方传话,
希望回国途中能经北京同中国领导人会晤。九月十一日上午,柯西金乘坐的飞
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机场迎接,这就是後人所说的「机场
会见」。

 被临时「抓来」担任翻译的是已被造反派斗得疲惫不堪的方祖安。临走前他
要我协助他整理一个中俄文对照的中苏边界东西两段突地区的地名资料和示意
图,以备两国总理会谈提及时参考。然而两国总理并没有讨论界边突的细节,
会谈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是在「坦率和求实的气氛」中进行的。


周总理指挥筹备谈判

 虽然那时两国两党公开论战有增无减,边界上兵戎相见,武装突不断升级,
但一见面,周恩来同柯西金还是以同志相称。柯西金声明,前苏联领导人决不
愿意为领土问题打仗。周恩来总理也向柯西金说明了中方的原则立场:通过和
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双方在争议地区脱离接触,避免
武装突,双方边民照常从事生产。对此,柯西金均表同。双方约定,一周後由
周恩来总理给柯西金一个照会,经柯西金确认後,双方以换文形式肯定两国总
理谅解的内容。但出人意料的是,柯西金回到莫斯科後对周恩来的照会未予确
认,只是笼统地表示同意在北京开始边界谈判,在谈判中苏方愿意讨论中方提
出的所有问题。

 周总理亲自领导和组织了此次边界谈判的技术准备,不定期地多次召集谈判
代表团成员开会。由於当时正处「文革」,外交部党委尚未恢复,这个代表团
又集中了许多高级外交和军事官员,所以它很快就变成了总理身边的一个重要
外交、军事参谋团。


变成马拉式谈判

 当时虽然还没有後来出现的那种明显的「中美苏三角关」和「玩牌游戏」,
但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除了谈判桌上面对面的对手外,还有不出席的对手,
那就是美国、日本等国。代表团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管存在着前苏联威胁和袭
击中国的现实危险,但更可能出现的局面是,边界局势取得一定程度缓和之後,
中苏边界谈判将变成一种旷日持久的战略性的谈判马拉。

 十月十九日,以副外长库涅佐夫为首的前苏联代表团抵达北京,乔冠华副外
长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机场迎接。边界谈判一开始双方就因两国总理谅解的内
容发生争执而陷入了僵局。中方坚持认为,双方代表应首先就维持边界现状的
临时措施达成协议,然後转入边界走向谈判。而苏方的立场则是先着手谈判边
界走向,拒绝讨论两国总理一致同意的维持边界现状的临时措施协议,谈判陷
入僵局。


毛泽东倡「好好谈判」

 一九七○年五月一日,同往年一样,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庆祝「五
一」劳动节晚会。苏方代表团副团长甘可夫斯基中将应邀参加了晚会并同毛泽东
主席进行了交谈。

 毛泽东主席问:「你们的团长呢?」甘可夫斯基答:「库涅佐夫团长奉命回国了,
一个星期以後就会回来参加谈判的。」

 毛泽东主席说:「干嘛要急急忙忙回来?回来还不是吵架?」

 甘可夫斯基说:「苏联代表团到北京不是为了吵架的,我们是来争论的。」

 毛泽东主席说:「争论还不就是吵架!回来也好,要好好谈判,谈出个友好
睦邻关来。要文斗,不要武斗。」


黑河航界谈判艰难

 一九七○年八月,我奉命一同去黑龙江黑河市参加第十六次中苏航行例会。
周总理十分重视这次例会,认为在北京中苏边界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的情况
下,必须把黑龙江航行例会也纳入中苏关的总体来加以指导,既不能简单地破
裂,也不能单方面让步,业务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於外交大局。周总理的指示
方针是,不主动破裂,不急於达成协议,坚持就是胜利。这不仅是为了与边界
谈判大局相衔接,更重要的是与中美苏大三角关有关。当时中美关缓和与接触
刚开始,中苏关不可能有进展,谈就行了。另一方面前苏联急於与中国搞点名
堂,以加强其在对美谈判中的地位。但到了黑河後我们发现,情况与我们估计
的并不一样,要实现总理的意图绝非易事。

 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谈判进程和结局,如僵局、进展、倒退、
破裂等。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定条件下的中苏谈判,除了上述情况外,还
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进行升级式吵架。
黑河航行例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召开航行例会本来是为了解决界河航行中
的业务问题,但由於「左」的扰,双方都不希望因立场软弱而遭到上级批评。
可想而知,争吵是很激烈的,而且争吵的内容有时远远超出了业务的围。因为
业务问题上的分歧而给对方扣「大国沙文主义」、「强盗逻辑」等帽子几乎成
了家常便饭。


航行例会拖而不决

 由於航行例会拖而不决,我们在黑河住了将近半年。到了十二月十四日双方
仍未就航行安全问题达成三点协议,但通过了工作报告并商定第十七次例会於
一九七一年在前苏联境内举行。这一结果说明双方没有从前一次例会後退,维
持了原来的状况,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的指示。

 一九七一年初,前苏联代表团来京谈判也已将近一年半,管没有什麽实质性
的进展,但无论如何,从礼遇上说应当给予适当的接待。一九七一年三月的一
个晚上,周总理接见前苏联新任大使托尔斯季科夫和苏边界代表团团长伊利切
夫。总理对一年以来的两国关作了一个回顾。关於在北京举行的边界谈判,总
理说,由於前苏联在我国北部集结重兵,对中国的威胁情况没有改变,苏方不
同意搞维持现状的临时措施协议,因此边界局势并没有真正缓和。


首允去莫斯科谈判

 中苏边界谈判从一九六九年开始,持续了将近十年。管谈判是秘密进行的,
但是双方官方通讯社或接近官方的新闻界偶尔也能向外透露一些谈判的内容和
进程。谈判虽然没有达成重大协议,也没有签订任何书面文件,但对缓和中苏
之间的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虽然在谈判的主题维持边界现状临时措施协议
和讨论边界线走向问题上毫无成果。但借助於边界谈判这一渠道却解决了一些
边境居民实际生活中迫切而带有隐患性的问题。

 一九七九年一月,邓小平顺利访美之後,中央明显感到,在改善中美关的同
时有必要调整「大三角」中的中苏关,以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在一种更为有利
的国际环境中进行。另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即将到期。出於这些
考虑,一九七九年中苏两国决定举行两国国家关谈判。

 邓小平、叶剑英作出指示:「要坚持原则,不要示弱」,「不要骂娘,要讲
道理」,「谈而不骂,僵而不打」,总的精神是「绵藏针」。与前面的谈判不
同的是,这是谈判十年来第一次破了毛泽东关於谈判只能在北京举行的框框,
同意去莫斯科谈判。

十五年来首次赴苏

 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以原驻苏大使王幼平为团长的中苏国家关系谈判
代表团一行十三人从北京飞往莫斯科。这是长达十五年以来中国派往苏联的第
一个高级政府代表团。虽然双方许多人都是老相识,但还是为这一历史性的时
刻感到激动。在机场,一位前苏联电视台记者为了拍好这一历史时刻,一面摄
像,一面一步一步倒退著走,竟未发现后面的台阶没有护栏,一脚踩了个空,
从两米多高的石台阶上连人带机摔了下去。这一事故惊动了许多在场的苏方安
全人员。幸好苏方还有另一名后备摄像记者,补拍了几段供电视台「晚间新闻」
节目用的录像。

 中苏国家关系谈判从十月十七日开始,至十二月三日结束,会谈是在前苏联
外交部别墅举行的。双方在预备会议上很快商定了工作程序,包括全体会议的
形式、轮流当主席、各自负责翻译记录等技术性问题。

第二轮谈判被推迟

 但当会谈涉及谈判主题时又陷入了僵局。苏方提出了苏中两国《相互关系原
则宣言草案》,重申了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不谋求霸权等原则。
中方提出了《关於改善中苏两国关系的建议》,重申和平共处、苏方减少边境
驻军、从蒙古撤军、停止援越反华等要求。双方在发言中重复了各自在关系正
常化、反霸、边界问题和其他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由於双方立场尖锐对立,谈
判没有取得结果,双方只就下一轮国家关系谈判在北京举行达成了原则协议。

 十二月三日,第一轮中苏国家关系谈判结束。我回到北京后不久就应联合国
秘书处的招聘前往纽约工作了。一九八○年一月苏军入侵阿富汗,此举激起了
世界各国一片抗议。中苏第二轮国家关系谈判也因此而被推迟。
唉,我更想知道江core签订得那个。
me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