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里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6:06
1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 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60万秦军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这是复活的军团里的一段,淮海战役一般认为解放军投入兵力是60万人,包括了一些地方部队(江淮军区,渤海军区等)三野正规部队是36万,二野最多12万,(二野征战纪实上的)
按国防部编战史在这段时,采访众多老兵,根据其回忆推算当时各单位兵力,由於2.13.7.12A整补较足,每师约8-9000人,16A与其他单位则较少,约6-7000人,最少者为148.238D,其中148D按计录只2营耳,故每师兵力
以8000人计,则为53.6万人,加上各军.军团特别任务团,约60万人,再加□总直辖军40000.交警.盐警.238.148D.保安团.暂编旅.警备团等亦估计约略超过700000.另共军号称60万胜80万者,盖苏中---即淮安与长江北岸淮河南岸间的江苏---有1PA,共有4C9D,与若干保安团,约9-10万人,算入大约相等.(另类军史)
a兵团
c军
d师


辽沈战役解放军十二个纵队,15个独立师,三个骑兵师,一个特纵,一个铁道兵纵队,一个坦克团共70万。还有三十万地方部队
国军被分隔在锦州,长春,沈阳三个地区,其中锦州一带由范汉杰任指挥所主任。指挥第6兵团共四个军十四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十五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防守锦州、锦西、葫芦岛,保障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卫立煌亲自指挥第8兵团、第9兵团共八个军二十四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三十万人,防守沈阳及其周围的抚顺、本溪、辽阳等地,作为防御中心。由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指挥第1兵团两个军六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十万人守长春,牵制解放军主力,一共55万。



平津战役四野主力入关有80万。华北地区解放军也在两年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8年9月,已拥有野战军三个兵团,十一个步兵纵队,共三十一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约二十五万人。除野战军外华北军区还下辖七个二级军区,军区部队二十一万人,全区兵力合计四十六万人。徐向前兵团在围攻太原。参战兵力就算31万(算地方部队),16万(不算)
傅作义以一个军三个师,约四万人守归绥;以一个师万余人守大同;主力十二个军四十二个师(旅),连同地方部队,共约五十万人分布在山海关、唐山、塘沽、天津、北平、张家口、承德、保定等铁路干线及大城市。就算50万吧。


这样总兵力淮海80+60=140万
辽沈70+55=125或103+55=158(算地方部队)
平津80+55+31=169万或80+55+16=151万(不算地方部队)
这里最搞不清的是地方部队怎么算,民兵不能算吧,最起码要象四野的独立师或者三野的军区独立旅(比如陕南军区十二旅,江淮军区两个旅等)
淮海的140万肯定包括了地方部队(鲁中南,两广,渤海纵队其实和独立师差不多,关键时刻根本不能上)


所以我觉得淮海战役不能算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但应该是最激烈和最艰难的战役,这点毫无疑问。平津战役只要不让傅作义集团逃跑就行了,国方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不能算决战。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电影淮海战役中巴大维将军的发言,什么是战略决战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1948年的冬天,淮海战役爆发,这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在宽阔的战场上,紧随在解放军身后的是一支支由农民组成的运输队,他们用自家的小车、耕牛连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食和弹药。在整个战役中,解放军投入了60万的兵力,这个数量与长平之战中的秦军大致相当。但是,在60万解放军身后,为他们提供后勤支持的有整整543万农民。平均9个农民供应一个战士! 2000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500万而已,60万秦军的后勤保障是怎样实现的呢?


这是复活的军团里的一段,淮海战役一般认为解放军投入兵力是60万人,包括了一些地方部队(江淮军区,渤海军区等)三野正规部队是36万,二野最多12万,(二野征战纪实上的)
按国防部编战史在这段时,采访众多老兵,根据其回忆推算当时各单位兵力,由於2.13.7.12A整补较足,每师约8-9000人,16A与其他单位则较少,约6-7000人,最少者为148.238D,其中148D按计录只2营耳,故每师兵力
以8000人计,则为53.6万人,加上各军.军团特别任务团,约60万人,再加□总直辖军40000.交警.盐警.238.148D.保安团.暂编旅.警备团等亦估计约略超过700000.另共军号称60万胜80万者,盖苏中---即淮安与长江北岸淮河南岸间的江苏---有1PA,共有4C9D,与若干保安团,约9-10万人,算入大约相等.(另类军史)
a兵团
c军
d师


辽沈战役解放军十二个纵队,15个独立师,三个骑兵师,一个特纵,一个铁道兵纵队,一个坦克团共70万。还有三十万地方部队
国军被分隔在锦州,长春,沈阳三个地区,其中锦州一带由范汉杰任指挥所主任。指挥第6兵团共四个军十四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十五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防守锦州、锦西、葫芦岛,保障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卫立煌亲自指挥第8兵团、第9兵团共八个军二十四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三十万人,防守沈阳及其周围的抚顺、本溪、辽阳等地,作为防御中心。由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指挥第1兵团两个军六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十万人守长春,牵制解放军主力,一共55万。



平津战役四野主力入关有80万。华北地区解放军也在两年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8年9月,已拥有野战军三个兵团,十一个步兵纵队,共三十一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约二十五万人。除野战军外华北军区还下辖七个二级军区,军区部队二十一万人,全区兵力合计四十六万人。徐向前兵团在围攻太原。参战兵力就算31万(算地方部队),16万(不算)
傅作义以一个军三个师,约四万人守归绥;以一个师万余人守大同;主力十二个军四十二个师(旅),连同地方部队,共约五十万人分布在山海关、唐山、塘沽、天津、北平、张家口、承德、保定等铁路干线及大城市。就算50万吧。


这样总兵力淮海80+60=140万
辽沈70+55=125或103+55=158(算地方部队)
平津80+55+31=169万或80+55+16=151万(不算地方部队)
这里最搞不清的是地方部队怎么算,民兵不能算吧,最起码要象四野的独立师或者三野的军区独立旅(比如陕南军区十二旅,江淮军区两个旅等)
淮海的140万肯定包括了地方部队(鲁中南,两广,渤海纵队其实和独立师差不多,关键时刻根本不能上)


所以我觉得淮海战役不能算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但应该是最激烈和最艰难的战役,这点毫无疑问。平津战役只要不让傅作义集团逃跑就行了,国方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不能算决战。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电影淮海战役中巴大维将军的发言,什么是战略决战


不知道大家看法如何
淮海歼敌最多,自身伤亡也最大,且是有邓小平参与指挥,没有了林彪这个阴影,自然在宣传上是最突出的。
古代差不多每两三口人家就得有个去当兵。
古代打仗,弹药、粮食等物资消耗和现代战争肯定差几个数量级。另外所谓60万秦军,应该已经包括后情辎重部队了。除了PLA,好像很少有大量动员民工的军队。
二楼说的有点道理.这规模应该是投入人数多的算大.
至于民工嘛,辽沈,平津战役肯定也大量投入.
不过我想东北地区铁路网发达,民工数量少些.



   10月5日,廖耀湘下达西进命令。10月8日,西进兵团共十三个师又三个旅,在新民、巨流河地区集结。10月9日,分三路向彰武攻击前进。10月11日,占领彰武。并于13日炸断彰武铁路大桥。切断了东北野战军的主要补给线.
    东北野战军对此早有准备,于10月初就组织了一次特殊运输,编组第3005次列车,由齐齐哈尔发往锦州,运送一千七百吨弹药(主要为炮弹和炸药)。这次运输几乎决定了攻锦作战的成败,所以中共东北局特别重视,这列列车上的铁路员工80%是中共党员,这在当时几乎集中了铁路员工中的所有党员业务骨干。一路上成功避开国民党空军的轰炸,抢在彰武被占领前安全到达锦州。尽管东北野战军进行了一些物资储备,但激烈的战斗使弹药消耗极大,彰武的失守确实给解放军的后勤补给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手榴弹储备消耗将尽,不得不紧急将辽西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手榴弹集中起来送上前线,以解燃眉之急。其他如炮弹、油料的供应也发生了困难。加上连接哈尔滨到锦州的交通枢纽通辽又流行鼠疫,局势极为严峻,中共东北局立即指派辽北省委书记陶铸、省政府主席阎宝航连夜赶到通辽,协同野战军后勤部门设法开通从通辽到开鲁,赤峰到北票的两条运输线,还动员民工开辟了由通辽经八仙筒到北票的长350公里的公路,以及由辽北的甘旗卡经库伦旗到北票的长150公里的马车与骆驼路,以汽车、马车、骆驼组成运输队,向前线赶运弹药、油料,解决了部队的后勤补给。----------------周明战史专栏

1700吨得用不少民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