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后看 “庐山会议”[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8:07
44年后看 “庐山会议”

● 孟令伟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庐山会议”,距今已有44年了。透过44年的历史风云去重新梳理和思考这次会议,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再是这次会议的沉重,而是体现出的冷峻的历史必然性――庐山会议实际上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它的命运隐含了或者说决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庐山会议是历史上党内斗争消极因素发展的高峰,另方面标志着党内斗争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政治经验,而且打通了走向文革的道路。在庐山会议以前,以反左右倾机会主义为主线、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重大的党内斗争。从总体看,党内斗争为纠正错误路线,错误倾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内斗争并不总是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有时恰恰是消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比如王明路线对立三路线的斗争就是如此。而且在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消极的因素。比如在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中就酿成了西路军的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就发生了所谓的“抢救运动”。问题还在于,党内斗争的消极因素、阴暗因素不但始终没有完全消除过反而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有时是潜在地、有时是明显地发展着。从王明时期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延安整风时期“抢救运动”中的“逼、供、信”――五七年反右时期大批党员被“扩大化”处理,可以大致看出消极因素的发展轨迹。到庐山会议,消极因素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其标志是: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好恶、个人倾向成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个人权威完全凌驾于党的权威之上;将正常的不同意见表达上升到了不可再高的路线斗争的高度,另一方面将严肃的高层党内论争变成了无聊的、一边倒的人身攻击和批判。但庐山会议绝不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突破”的标志是:“机会主义者”开始变成“反党集团”;党内论争变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将对付敌人的方式搬到了党的高层内部,从而使党内斗争从方式到性质都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旦获得了全党的认可(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这种斗争“新经验”一旦为全党接受(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就必然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发展开来。“文化大革命”的“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正是庐山会议的逻辑发展、“庐山经验”在全党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如果说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从对所谓《海瑞罢官》的要害――为彭德怀反案的批判切入,那末,庐山会议的要害就是为文革在全党范围内打倒“走资派”提供了武器,为全国性的批判造反运动架起了祭坛。(www.yypl.net)
     
    庐山会议将个人崇拜推向了高峰――树立了毛泽东的绝对权威,也就同时授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权杖。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在全党逐渐树立起巨大的个人威信,这种威信的树立和他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分不开。但也必须看到,伴随个人威信的确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倾向也在滋长。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一系列建设成就取得,对毛泽东宣传的突出和加强,个人崇拜就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自己讲要有个人崇拜,有的高级领导人也有意识地推动这种崇拜。如刘少奇就曾坦言:“我这个人历来是提倡‘个人崇拜’的……,我在很长时期就搞这个事情。在‘七大’以前,我就宣传毛主席;‘七大’的修改党章报告我也宣传,现在我还要搞,还要搞林彪同志的、小平同志的‘个人崇拜’。你们不赞成我搞,我也要搞的,我也不一定要人家同意的。我就是这么搞”。对个人崇拜的提倡和推动逐渐在党内形成一种默契,惟毛泽东的态度是瞻。合作化的错误、大跃进恶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党上下惟毛泽东态度是瞻造成的。尽管如此,在庐山会议以前,还不能说毛泽东在党内树立了绝对权威,也才有彭德怀的意见书和张闻天的长篇发言,才有“彭黄张周”公开“反对派”的出现。但经过庐山会议较量以后,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权威就正式树立起来,后来又经过林彪等人的“大树特树”,毛泽东在全党、全军、全国的绝对权威地位就确立了,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换种说法,没有毛泽东的绝对权威,林彪、“四人帮”的能量即使再大,这场矛头针对多数老干部的文化大革命也难以发动起来,更难进行下去。(www.yypl.net)
     
    在庐山会议上,除林彪等别有用心者以外,党内其他高级干部对彭德怀等人一边倒的批判,也就同时为自己种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打倒的种子。庐山会议开始定的基调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但在分组讨论中不少与会者强调了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要求深入纠左;还有不少与会者则认为纠左已经过头,泄了群众的气。彭德怀当然属于前者。他在会议上发言以后,感到言犹未尽,也对不少同志的左倾情绪深表忧虑,希望和毛泽东本人深入透彻地交换一下意见,以利于会议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给这封信加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并批示印发参考。于是,围绕彭德怀的《意见书》,会议争论逐渐热烈,大致形成支持、反对和基本同意信的内容又不赞成信中某些提法等三种意见。张闻天在表示支持彭德怀观点的同时,还对大跃进以来发生的严重问题从理论上作了系统分析。但从毛泽东正式在会上发表尖锐讲话以示反击后,会议倾向就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出现了“一边倒”的批判趋势。毛泽东7月23日讲话,从24日起的小组会,就成了对彭德怀、张闻天的揭发批判会。连原先对彭信内容有同感或发表过类似观点的人,也纷纷收回自己的话,以示“划清界限”。“人们怀着保卫毛泽东威信便是保卫党的路线的信念,同时也是对自己立场的考验的心情,参加了这场斗争”。由于黄克诚、周小舟先是支持彭德怀,后来又没有顺风转向“反戈一击”,加上两人在毛泽东发表“反击”讲话后的当天晚上还有“非组织活动”的嫌疑,便被很快划为彭张联盟成员,成了批判对象。在一边倒的批判声讨声中,彭、黄、张、周被迫作了检讨,承认错误。毛泽东联系历史说彭德怀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批判斗争进一步加码。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将彭、黄、张、周的问题定性为“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路线的错误”、“反党集团”。后来在北京举行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揭发批判了彭德怀、黄克诚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追查了彭德怀“里通外国”的问题,追逼了以彭为首的“反党军事俱乐部”。大会通过的决议将彭、黄进一步说成“是十足的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篡军、篡党、篡国的阴谋由来已久的”。纵观庐山会议及不久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除林彪、康生等极少数人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错误的党内斗争以售其奸外,其他包括刘少奇在内绝大部分参加会议的党的高级领导人,或是违心被动地、或是自觉主动地、或是半被动半主动地但都是不约而同一边倒地参与了这场是非颠倒、无中生有的党内斗争,而且不少人前后立场的转变之快令人惊讶!竟没有一个人敢以“舍得一身剐”的精神对这场斗争包括通过的决议提出非议!这也就逻辑地注定了其中大多数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承受类似灾难的命运。因为既然庐山会议能莫名其妙地给彭德怀等人扣上“反党集团”的帽子而打入政治冷宫,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就不能以莫须有的“走资派”罪名将大批老干部都打倒呢?既然在庐山会议上许多党内老战友能对彭德怀等人穷追深挖,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小将”就不能大造“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并“踏上一只脚”呢?所谓纵容罪恶者到头必受罪恶所祸,何况推波助澜者。需要指出的是,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所以遭到如此冤枉的对待,也是1958年他在主持军内反教条主义“错误斗争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发展”。1958年在军内反教条主义中,由彭德怀主持对肖克等人所谓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了批判斗争,给肖克等做出了类如“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党的正确路线开展猖狂进攻”、一贯坚持“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反党反军委领导的宗派主义活动”等错误结论,伤害了军内一批同志,其中包括深受世人尊敬的刘伯承元帅。转年彭德怀就受到更为不公正的对待。所谓“…错误的逻辑方法和结论一旦形成,就必然地会扩而大之的起作用;”“斗争之火,烧错了别人,反过来也会烧到自己身上。”(www.yypl.net)
     
    庐山会议置党法于不顾,文化大革命当然就可以置国法于不顾;文化大革命践踏宪法是庐山会议践踏党章的必然发展。按照党章,党员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包括最高领导人提批评建议是其应有权利。但长期以来这个权利履行得不好。建国以后这种权利由于种种原因更难履行,特别是批评党的核心领导人更为犯忌之事。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就触犯了这一大忌。但彭德怀的做法毫无疑义是在党法范围内的合法行为,何况他还是政治局委员、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元帅。无论采取会议发言、书信表达或当面交换看法的形式,于情于理都应无可指责。但由于个人崇拜的发展,当时已接近神圣不容侵犯的毛泽东却容不得彭德怀那直爽的批评,更容不得彭德怀以上书形式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及相当一部分与会者把这看作是对领袖权威的公然挑战,是一种“犯上作乱”行为,于是加以批判斗争,结果保住了领袖神圣的面子,却践踏了神圣的党章。然而党章既能被党内高级干部随心所欲地践踏,那末国法也就理所当然应该遭到蔑视。果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践踏了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法律,冲击国家机关、武斗夺权、打砸抢、逼供信、大批大斗、抄家游街不受约束。直到这时,党内一些高级干部才深深尝到无法无天的恶果,才想到维护法律的尊严,但为时已晚。堂堂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1967年面对红卫兵侮辱义正辞严地诉诸宪法而后者却根本不屑一顾,其根源就在于宪法在此以前就早被亲手制定宪法的人亵渎了。
     
    庐山会议以后,随着林彪、康生、陈伯达等人地位的上升,主导文化大革命的党内格局逐步形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终于爆发,党的历史、共和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开始了。经过大迫害、大动乱和几次生死存亡的较量后,到1976年,当年参加庐山会议的风云人物先后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浑身伤痕、积弊重重、冤狱遍地的烂摊子。教训之深令人难以言表。(www.yypl.net)

来源:燕园评论首发(www.yypl.net)44年后看 “庐山会议”

● 孟令伟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庐山会议”,距今已有44年了。透过44年的历史风云去重新梳理和思考这次会议,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再是这次会议的沉重,而是体现出的冷峻的历史必然性――庐山会议实际上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它的命运隐含了或者说决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庐山会议是历史上党内斗争消极因素发展的高峰,另方面标志着党内斗争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为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政治经验,而且打通了走向文革的道路。在庐山会议以前,以反左右倾机会主义为主线、历史上曾有过多次重大的党内斗争。从总体看,党内斗争为纠正错误路线,错误倾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内斗争并不总是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有时恰恰是消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比如王明路线对立三路线的斗争就是如此。而且在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消极的因素。比如在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的斗争中就酿成了西路军的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就发生了所谓的“抢救运动”。问题还在于,党内斗争的消极因素、阴暗因素不但始终没有完全消除过反而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有时是潜在地、有时是明显地发展着。从王明时期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延安整风时期“抢救运动”中的“逼、供、信”――五七年反右时期大批党员被“扩大化”处理,可以大致看出消极因素的发展轨迹。到庐山会议,消极因素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其标志是: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好恶、个人倾向成了判断是非的标准,个人权威完全凌驾于党的权威之上;将正常的不同意见表达上升到了不可再高的路线斗争的高度,另一方面将严肃的高层党内论争变成了无聊的、一边倒的人身攻击和批判。但庐山会议绝不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突破”的标志是:“机会主义者”开始变成“反党集团”;党内论争变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将对付敌人的方式搬到了党的高层内部,从而使党内斗争从方式到性质都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旦获得了全党的认可(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这种斗争“新经验”一旦为全党接受(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就必然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发展开来。“文化大革命”的“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正是庐山会议的逻辑发展、“庐山经验”在全党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如果说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从对所谓《海瑞罢官》的要害――为彭德怀反案的批判切入,那末,庐山会议的要害就是为文革在全党范围内打倒“走资派”提供了武器,为全国性的批判造反运动架起了祭坛。(www.yypl.net)
     
    庐山会议将个人崇拜推向了高峰――树立了毛泽东的绝对权威,也就同时授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权杖。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在全党逐渐树立起巨大的个人威信,这种威信的树立和他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分不开。但也必须看到,伴随个人威信的确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倾向也在滋长。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一系列建设成就取得,对毛泽东宣传的突出和加强,个人崇拜就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自己讲要有个人崇拜,有的高级领导人也有意识地推动这种崇拜。如刘少奇就曾坦言:“我这个人历来是提倡‘个人崇拜’的……,我在很长时期就搞这个事情。在‘七大’以前,我就宣传毛主席;‘七大’的修改党章报告我也宣传,现在我还要搞,还要搞林彪同志的、小平同志的‘个人崇拜’。你们不赞成我搞,我也要搞的,我也不一定要人家同意的。我就是这么搞”。对个人崇拜的提倡和推动逐渐在党内形成一种默契,惟毛泽东的态度是瞻。合作化的错误、大跃进恶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党上下惟毛泽东态度是瞻造成的。尽管如此,在庐山会议以前,还不能说毛泽东在党内树立了绝对权威,也才有彭德怀的意见书和张闻天的长篇发言,才有“彭黄张周”公开“反对派”的出现。但经过庐山会议较量以后,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权威就正式树立起来,后来又经过林彪等人的“大树特树”,毛泽东在全党、全军、全国的绝对权威地位就确立了,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换种说法,没有毛泽东的绝对权威,林彪、“四人帮”的能量即使再大,这场矛头针对多数老干部的文化大革命也难以发动起来,更难进行下去。(www.yypl.net)
     
    在庐山会议上,除林彪等别有用心者以外,党内其他高级干部对彭德怀等人一边倒的批判,也就同时为自己种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打倒的种子。庐山会议开始定的基调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但在分组讨论中不少与会者强调了大跃进以来的严重问题,要求深入纠左;还有不少与会者则认为纠左已经过头,泄了群众的气。彭德怀当然属于前者。他在会议上发言以后,感到言犹未尽,也对不少同志的左倾情绪深表忧虑,希望和毛泽东本人深入透彻地交换一下意见,以利于会议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在这种情况下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给这封信加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并批示印发参考。于是,围绕彭德怀的《意见书》,会议争论逐渐热烈,大致形成支持、反对和基本同意信的内容又不赞成信中某些提法等三种意见。张闻天在表示支持彭德怀观点的同时,还对大跃进以来发生的严重问题从理论上作了系统分析。但从毛泽东正式在会上发表尖锐讲话以示反击后,会议倾向就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出现了“一边倒”的批判趋势。毛泽东7月23日讲话,从24日起的小组会,就成了对彭德怀、张闻天的揭发批判会。连原先对彭信内容有同感或发表过类似观点的人,也纷纷收回自己的话,以示“划清界限”。“人们怀着保卫毛泽东威信便是保卫党的路线的信念,同时也是对自己立场的考验的心情,参加了这场斗争”。由于黄克诚、周小舟先是支持彭德怀,后来又没有顺风转向“反戈一击”,加上两人在毛泽东发表“反击”讲话后的当天晚上还有“非组织活动”的嫌疑,便被很快划为彭张联盟成员,成了批判对象。在一边倒的批判声讨声中,彭、黄、张、周被迫作了检讨,承认错误。毛泽东联系历史说彭德怀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批判斗争进一步加码。会议最后通过的决议将彭、黄、张、周的问题定性为“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路线的错误”、“反党集团”。后来在北京举行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揭发批判了彭德怀、黄克诚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追查了彭德怀“里通外国”的问题,追逼了以彭为首的“反党军事俱乐部”。大会通过的决议将彭、黄进一步说成“是十足的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篡军、篡党、篡国的阴谋由来已久的”。纵观庐山会议及不久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除林彪、康生等极少数人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错误的党内斗争以售其奸外,其他包括刘少奇在内绝大部分参加会议的党的高级领导人,或是违心被动地、或是自觉主动地、或是半被动半主动地但都是不约而同一边倒地参与了这场是非颠倒、无中生有的党内斗争,而且不少人前后立场的转变之快令人惊讶!竟没有一个人敢以“舍得一身剐”的精神对这场斗争包括通过的决议提出非议!这也就逻辑地注定了其中大多数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要承受类似灾难的命运。因为既然庐山会议能莫名其妙地给彭德怀等人扣上“反党集团”的帽子而打入政治冷宫,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就不能以莫须有的“走资派”罪名将大批老干部都打倒呢?既然在庐山会议上许多党内老战友能对彭德怀等人穷追深挖,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小将”就不能大造“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并“踏上一只脚”呢?所谓纵容罪恶者到头必受罪恶所祸,何况推波助澜者。需要指出的是,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所以遭到如此冤枉的对待,也是1958年他在主持军内反教条主义“错误斗争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发展”。1958年在军内反教条主义中,由彭德怀主持对肖克等人所谓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了批判斗争,给肖克等做出了类如“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党的正确路线开展猖狂进攻”、一贯坚持“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反党反军委领导的宗派主义活动”等错误结论,伤害了军内一批同志,其中包括深受世人尊敬的刘伯承元帅。转年彭德怀就受到更为不公正的对待。所谓“…错误的逻辑方法和结论一旦形成,就必然地会扩而大之的起作用;”“斗争之火,烧错了别人,反过来也会烧到自己身上。”(www.yypl.net)
     
    庐山会议置党法于不顾,文化大革命当然就可以置国法于不顾;文化大革命践踏宪法是庐山会议践踏党章的必然发展。按照党章,党员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人包括最高领导人提批评建议是其应有权利。但长期以来这个权利履行得不好。建国以后这种权利由于种种原因更难履行,特别是批评党的核心领导人更为犯忌之事。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就触犯了这一大忌。但彭德怀的做法毫无疑义是在党法范围内的合法行为,何况他还是政治局委员、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元帅。无论采取会议发言、书信表达或当面交换看法的形式,于情于理都应无可指责。但由于个人崇拜的发展,当时已接近神圣不容侵犯的毛泽东却容不得彭德怀那直爽的批评,更容不得彭德怀以上书形式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及相当一部分与会者把这看作是对领袖权威的公然挑战,是一种“犯上作乱”行为,于是加以批判斗争,结果保住了领袖神圣的面子,却践踏了神圣的党章。然而党章既能被党内高级干部随心所欲地践踏,那末国法也就理所当然应该遭到蔑视。果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践踏了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法律,冲击国家机关、武斗夺权、打砸抢、逼供信、大批大斗、抄家游街不受约束。直到这时,党内一些高级干部才深深尝到无法无天的恶果,才想到维护法律的尊严,但为时已晚。堂堂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1967年面对红卫兵侮辱义正辞严地诉诸宪法而后者却根本不屑一顾,其根源就在于宪法在此以前就早被亲手制定宪法的人亵渎了。
     
    庐山会议以后,随着林彪、康生、陈伯达等人地位的上升,主导文化大革命的党内格局逐步形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终于爆发,党的历史、共和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开始了。经过大迫害、大动乱和几次生死存亡的较量后,到1976年,当年参加庐山会议的风云人物先后从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浑身伤痕、积弊重重、冤狱遍地的烂摊子。教训之深令人难以言表。(www.yypl.net)

来源:燕园评论首发(www.yypl.net)
政治是最最黑暗的!必须承认,许多受到打击的高级领导人自己也犯过错误,打击过别人。人人自危,都希望通过打击别人而将斗争的矛头引向他人。结果,“斗争之火,烧错了别人,反过来也会烧到自己身上。”

可悲!!!
彭德怀这个人与1959年庐山会议 (转贴)
ahn_b

本来按照历史上打天下拜相封侯的惯例,彭德怀应该是具备足够的
战功基础的在中央主持工作的。然而最终在党内政治与国家经济管理工作中,彭
德怀一直是靠边的,选择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等地方工作和党务工作经验丰
富的人,来主持新中国的建设历程,明显是毛泽东在鼎立支持的结果,这个选择
应该说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而彭德怀所具有的不满,以及他火暴的个性,或者说是直爽的个
性,特别是他依仗的自身威望认为自己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这个不满,应该说是
超越了刘周邓等人的容忍限度,1954年参与高岗的密谋,要刘少奇下台的人中就
有彭德怀。根据黄克诚的揭发,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是想要刘少奇等主持中央工
作的人士做公开检讨的。这才是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被迫明确作出选择,如果继
续支持刘周邓执政,必须同意刘等人的要求,排除彭德怀这个重大干扰因素。


而彭德怀的信件内容根本够不成反毛,毛泽东也确实没有对这封信
特别重视。最后彭德怀被打倒也与他的信件无关,罪名是“高饶反党集团的余孽
在莫斯科朋友的帮助下闹了一场风波。”实际上是因为彭德怀对高层政治权力分
配格局的长期表示不满,在1954年和1959年两次公开发作,才导致了自己受到政
治处分的后果。

一、 庐山会议的具体过程

根据黄克成在八届八中全会上的交代:“彭德怀同志写信时,估计
可能有百分之三十到二十的人同意他的观点,并且认为如果毛泽东同志7月23日
不讲话,同意的还会增多。信发出以后,彭有三个估计:一是毛泽东同志找他
谈;二是在中央常委会上谈谈;三是印发传单,并说那样也好,只是多伤一些
人。”“彭德怀同志跟张闻天同志早有交往,私下议论,说要中央检讨。”(因
为毛泽东当时已经退居二线,实际上是要刘周邓等人检讨)

李锐在《庐山会议实录》书中也有所透露:“(1959年)8月1
日,常委会上,毛对彭德怀说:‘我66岁,你61岁,我快死了,许多同志有
恐慌感,难对付你,许多同志有此顾虑。’”(193页)

下面是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回忆的庐山会议过程(引自权延赤《走
下神坛的毛泽东》):

“到了1959年夏,严峻的经济形势再也无法完全粉饰为光明。中央
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出现了分歧意见。6月底毛泽东由韶山上庐山,7月2日开始
主持召开形势座谈会,会上,两种意见争论很激烈。结果归纳为三句话:形势大
好。前途光明,问题不少。

七月底座谈会结束,毛泽东作总结发言。常委们坐台上,政治局委
员坐台下前排,后面是中央委员。毛泽东张望人到齐没有,我知道他主要是找彭
德怀。因为彭德怀写了那个现在人们都知道的意见书。对这份意见书,毛泽东开
始并没有当成太大的事,也就是个意见呗。形势座谈会上两种意见争论厉害,毛
泽东也只认为彭德怀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并没有更高的纲。毛泽东站台上
一看,嘟囔:‘彭总没来?’我在他身后指指,毛泽东才发现彭德怀坐在最后一
排。没有和其他政治局委员一道坐前排,而且头剃光了。很亮。毛泽东吮吮下
唇,没说什么,可以肯定心里不大高兴。他的总结发言主要还是反‘左’,严厉
批评了一些头脑发热,喜欢放大炮,放卫星的领导。有些批评话讲得相当重。但
是。从个人感情上讲,毛泽东仍然是亲近保护这些领导同志的。他随后转身望住
朱德同志说:‘大食堂不可不散,不可全散。你说食堂不好,总司令啊,在食堂
问题上我们略有分歧。’

……回到住处,毛泽东本是吩咐我们收拾东西,准备散会走人。可
是有些领导同志不干了,提议解决彭德怀的问题。当天晚上,我便正式得知不下
山了,召开中央全会,讨论形势变成了讨论彭德怀问题。于是,没有参加形势讨
论会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们,都被召上了山,林彪后来也上山了。

毛泽东没有参加中央全会。会议吵得很厉害,吵得声音很大。吵声
传来,毛泽东睡不着觉,他睡不着觉是要发脾气的,叫我去看看。我跑步去了,
见许多人同彭德怀吵。回来学一遍舌。毛泽东真发火了,写了批示。中央全会期
间。在毛泽东住的房子里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参加会的同志谈井冈山时期的问
题,林彪也发言说彭德怀一贯不听指挥不合作。于是我知道,对彭德怀是从红军
时期清算起了。一直清算到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听到批评他‘三分合
作,六分不合作’。政治局讨论决定:只免去彭德怀国防部长和军委副主席职
务,仍保留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职务。生活待遇不变。”

根据权延赤《红墙内外》一书的访问记录,毛泽东的卫士田永玉回
忆,中央一些人当时要把彭德怀彻底打倒,是毛泽东竭力主张“批判从严,处理
从宽”的,并为此还亲自去做了一些同志的工作,彭德怀才得以保住政治局委员
身份的。这些同志是些什么人,书中没有记载,可能是属于不便披露性质。

二、 庐山会议的争执内容分析与彭德怀下台的影响

毛泽东是上山之前就拟订了讨论大纲,归结为十八个问题,这些问
题所涉及到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彭德怀的意见书。

彭德怀在意见书中间提到“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被许多帮闲文人
渲染为大大得罪了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坚决要把彭德怀整下去,但是在毛泽东的
7-23讲话中,毛实际上承认了自己有这个狂热性,并做了些辩解。

根据毛泽东卫士们的回忆,本来在7月底毛泽东已经吩咐要收拾行李
下山的,结果有人却要求毛泽东改变行程,留下来主持召开八届八中全会,以解
决彭德怀的问题。本来庐山会议是形势分析会,最后变成对反党集团的斗争。毛
泽东后来说对八月份的会议是不满意的,能够让不满意的毛泽东留下来参加解决
彭德怀问题,显然只有党内高层的集体行为才足以达到。

庐山会议的后果,一些帮闲闻人是大大增加了毛泽东的个人权威,
破坏了党内民主,使毛泽东的个人专断有了发展。但是毛泽东显然是有不同的感
受,毛泽东不仅继续退居二线,而且到文革之前说到处都是“针插不进、水泼不
进”的独立王国。毛泽东1962年8月12日批评中央组织部说“中共中央组织部从
来不向中央作报告,以至中央同志对组织部同志的活动一无所知,全部封锁,成
了一个独立王国。”

毛泽东还说财经口各部委,上不联系中央,下不联系地方,四时八
节,强迫签字。毛泽东后来于1966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汇报会议上的讲
话》中还说“邓小平从来不找我,从1959年到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找我。五九年
八月庐山会议我是不满意的,尽是他们说了算,弄得我是没有办法的。”(邓小
平当时是总书记,这个总书记职务就是中共中央秘书长,当时党的总负责人是毛
泽东)

三、 彭德怀的为人处世点滴

根据文革时期群众组织的出版物,彭德怀在中央高层可是很没有人
缘的,不仅作风霸道和跋扈,而且说话非常不检点。很难说他身上具备一个合格
政治家的基本素质,更不用说后来的封神榜上的个人形象了。在一些帮闲文人的
笔下,好象彭德怀除了1959年7月14日写了一封信之外,就什么事情也没有干
过,要干也是干好事。实际上彭德怀的人生比较漫长,做过许多独具特色的事
情,特别是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个人的自我评价是极高的,实际
上颇有林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之高标。作为政治家,彭德怀个人是具有
非常严重的知识与性格方面缺陷的,他不是没有主持工作的机会,但是他恐怕始
终没有具备团结大家共同作好工作的素质。

这其实不奇怪,一代革命家多是粗人出身,都不是今天那种官场上
圆滑的政客,做人做事多有不足之处,这才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场景,毛泽东主张
从宽处理不必过分较真,当然是有道理的。可以看一看中央高层揭发和批判彭德
怀的发言记录,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一些内部文件,是文革期间群众组织的出版物
披露的,也许能够帮助人们参考一下,去认识一个真正的彭德怀。

周恩来揭发彭德怀的军阀主义作风时说:“1930年春夏之间,彭错
误地消灭了袁文才、王佐部队,杀了袁文才,王佐落水而死,而袁、王的残部被
国民党招降,丧失了井冈山根据地,这是彭在党内和革命军队内部斗争中使用了
军阀主义的手段。长征中主张以军阀主义的办法用武力解决四方面军前敌指挥
部,错误地主张以军治党。”

当时由于他打了败仗,枪支弹药少了一点,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
彭竟使用军阀吞并手段,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袁文才、王佐等革命部队实行火
并。袁、王当时均是共产党员,他们的部队也有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彭为了吞
并这个部队,给他们捏造了叛变的罪名,骗他们在永新集结,调遣了三个纵队将
他们解决,袁被打死,王佐跳水自杀,致使井冈山根据地完全丧失。

彭历史上流寇思想极为严重。平江起义后,东窜西窜,杀人放火,
把东固城全区房子烧光。夜袭万寨,烧了一条街。并曾说:“要使三十里路无人
烟,叫敌人不敢来围剿。”在他主持军委工作期间,由于彭的骄横跋扈军阀主义
作风,十个元帅九个对他有意见,十个大将九个对他不满,广大干部对彭则是敬
而远之。

他自己打了人,在武汉还恬不知耻地说:“打人不算军阀主义,要
看打人的条件而定,打人都算军阀主义的话,那我打人多了。”
彭一到井冈山就对陈毅讲:旧社会不提拔他,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报
复。由于他拿参军当入股,所以他给有些人讲:我在旧社会,不是杀头,就是当
总司令,当皇帝。

彭主持军委工作的时候,有的报告上写着“彭副主席并转呈中
央”,彭不转还说“我又不是你的通讯员。”
彭曾经对徐某说:一军团站在毛主席方面,林彪是毛主席的嫡系,
李富春是个大草包。

四、 彭德怀眼中的毛周林

对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3年2月8日在太行分局的会议
上,彭德怀的评价是:“新民主主义论,这个名字才怪呢,是用了日本的名字,
日本人搞新民会,他叫新民主主义,毛泽东就搞这么个东西。”

1935年红军过草地后,中央决定一、三军团合并,成立陕甘支队。
在彭的直接影响和指示之下,彭雪枫也散布“一军团杀了三军团的干部”“三军
团四师三个团的政治委员都要解职”等。在吴起镇时,彭曾当作钟赤兵的面,诽
谤毛主席呆在后方,不上前线,好睡觉,把文件压在枕头底下闹情绪等。

一些省份修了招待所,彭就到处造谣说:这都是给毛泽东同志修别
墅。

1954年6月彭到刘公岛,别人问及主席健康时,他对某校同志说:
“毛主席整天蹲在屋子里,除非房子塌了他是不会出来的。”

彭德怀议论林彪,到朝鲜在干部中讲:“我这个人和林彪相比,他
比我聪明,但我比他身体好,我命苦,在西北钻山沟,到朝鲜还是钻山沟。”
“林彪同志吃的开就是因为他会喊毛主席万岁。”“林彪过去是排长,是由老兵
指挥的。”“林彪同志在中央苏区反对博古时没骨头,不硬。”

韩先楚同志揭发:“在一次汇报工作谈到周总理在管军委工作很忙时”,
彭说:“他(指周总理)到哪里,象狗婆一样,后面跟了一大群。”据某同志揭
发,周总理答应缅甸派军事代表团来中国以后,彭颇为不满,大骂周总理:“操
他的娘,吃了饭没有事做,找些麻烦来。”“周恩来在党内没有什么了不起,不
过是个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已。”“做工作象春天的母狗一样。”“你这么事务
主义,象周恩来一样,你没有经验,象林伯渠一样---干了一辈子,一事无
成。”
周恩来揭发彭德怀的军阀主义作风时说:“1930年春夏之间,彭错
误地消灭了袁文才、王佐部队,杀了袁文才,王佐落水而死,而袁、王的残部被
国民党招降,丧失了井冈山根据地,这是彭在党内和革命军队内部斗争中使用了
军阀主义的手段。长征中主张以军阀主义的办法用武力解决四方面军前敌指挥
部,错误地主张以军治党。”

当时由于他打了败仗,枪支弹药少了一点,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
彭竟使用军阀吞并手段,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袁文才、王佐等革命部队实行火
并。袁、王当时均是共产党员,他们的部队也有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彭为了吞
并这个部队,给他们捏造了叛变的罪名,骗他们在永新集结,调遣了三个纵队将
他们解决,袁被打死,王佐跳水自杀,致使井冈山根据地完全丧失。

彭历史上流寇思想极为严重。平江起义后,东窜西窜,杀人放火,
把东固城全区房子烧光。夜袭万寨,烧了一条街。并曾说:“要使三十里路无人
烟,叫敌人不敢来围剿。”在他主持军委工作期间,由于彭的骄横跋扈军阀主义
作风,十个元帅九个对他有意见,十个大将九个对他不满,广大干部对彭则是敬
而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可以找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读读
黑暗的政治
不黑暗还叫政治么?
ai
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