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国际关注显着提升(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41:28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南京将围绕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举行系列活动。该馆馆长朱成山12日在南京表示,70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30多万人的暴行,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认定的法定事实,不容任何人置疑。
 
  文汇报报道,多年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的朱成山介绍,1946年1月19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 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专案审理的判决书认定:“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人计算在内。……在日军占领南京的最初的一个月内,市内就发生了2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1946年2月15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根据大量罪证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

  朱成山说:“两大法院的判决,日本当年都接受了,判决绝不可以推翻。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任何人篡改!”“日本有些人对这个数字提出置疑,这是别有用心的。”

  此外,当年曾参与东京审判工作的高文彬老人及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也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30万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数十日本记者到宁采访

  在南京大屠杀70年祭之日,在当年大屠杀万人坑的遗址上,一艘“和平之舟”造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三处遇难同胞遗骨残骸、3000多件文物的无声史证、万份个性化档案资料等,向公众免费开放,为历史立证存言。

  而对于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以及系列活动,日本媒体相当关注,已有数十名记者来到南京,并就日本国内关心的问题展开采访。

  有日本记者问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的建设费用是多少﹖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告诉说:扩建工程的费用是2.48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布展费用是8,000万元人民币。加起来是3.28亿元人民币。

  另外,环球时报刊文说,12月13日,我们不应忘记。七十年前的今天,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南京同胞正经历的那场人类悲剧。七十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随着纪录片《南京》入围明年奥斯卡而开始受到世界关注,然而,国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关注度远不及二战时期的其它惨剧。《环球时报》记者在谷歌上输入“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词条后,搜索结果为99300条相关网页。而 “犹太人大屠杀”的英文词条,却有471000条相关网页,这几乎是“南京大屠杀”的5倍。

  在国际上渐渐为人所知

  “南京大屠杀”究竟有多少国际关注度?《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外国友人。旅居美国的《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把一个办公室的美国人问了一遍,得到的回答却都是“I have never heard that(我从未听说过)”;来自法国的弗朗索瓦,现居住在上海,是一名法国企业的职员,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到是否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时,他说 “是”,那是“去年和几个法国朋友去南京旅游时”的意外发现,“我们都很惊奇竟然还有这么一件事”,“在法国的时候从未听说过”,最后还问《环球时报》记者:“真的有这回事儿吗?”;悉尼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澳大利亚学生米歇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听说过南京大屠杀,那是因为她在中国曾度过一个暑假,但她同时表示,“这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吧,至少我身边的朋友都没人说起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外国人都是因为有了中国之行,或者是听中国朋友讲起,才了解了这一惨剧。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来中国,国际上对这一惨剧的关注度近年来已经有了显着提升,外电对每年的纪念活动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多。英国路透社在12日以《南京大屠杀伤害了让中国人心痛了70年》为题,以事例报道了中国人在那段历史中受到的伤害,幷指出“日本导演否认历史的《南京的真实》正受到中国政府的指责”;法新社12日也以《南京大屠杀70年,伤痛更加深》为题,援引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北冈伸一教授的话说,“历史应该从政治家的手中交给历史学家”,“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在影视圈,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关注也日益增加,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等国的电影工作者集中拍摄了一些相关题材的故事片、纪录片。国际上也开始有一些学者参加到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行列中来。

导演“小心谨慎”,作品“难以走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击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叙事,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不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有更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仍然透露着“欧洲中心论”的消息,整个二战的历史更多的是从“欧洲文明发展变化的角度其叙述的”,许多欧洲人至今仍然认为,亚洲战场只是二战的“局部战役”。

  对于中国导演为什么拍不出像《辛德勒名单》那样具有影响力的影片的问题,杨击认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让中国导演“进退两难”。他认为,西方导演在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时也不可能不考虑“市场因素”,但由于不存在文化沟通问题,西方导演比较容易“从惨剧中提炼出感动观众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控诉”。“而在中国,国内导演在拍摄此类敏感题材时的顾虑会比较多,”杨击说,“一方面他们会受到西方思维的影响,一方面又担心国内民众的可接受度。”他认为,这导致了国内导演在触及此类题材时不得不“小心谨慎”,而这也是国内文化传播界有关“南京大屠杀”事件作品“走不远”的问题之一。

  从“全人类的悲剧”的角度讲述南京大屠杀

  “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取证和资料收集,不能只是学者个人的行为”,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犹太人在二战结束后对纳粹暴行的控诉从未停止,甚至超越了国际法对纳粹头目进行过激进的捕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遗迹的发现更引发了世界的关注。而中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立刻进入了国共内战,美、日两国出于政治利益的交好,以及东西方长期冷战,影响了国际上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责的追究和赔偿,导致了对其审判中定性定案的不彻底性,为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否定历史留下了隐患。

  周永生教授认为,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重视,不应仅仅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这不应是中日两国的口水战”,而是“全人类的悲剧”,周永生教授介绍说,由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教授主编、全国七十多位专家参与编纂的27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后,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史学家相继提出要参与研究,《纽约时报》、英国BBC等西方媒体多次来南京采访。

  “对于这段历史的争论有必要也有意义”,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参与研究有助于让全世界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周永生教授说,“历史就是历史,谁也不能扭曲,我们不是去鼓动民族矛盾,也不是去揭日本人的伤疤,也不是反日”,周永生教授同时表示,“争论不是目的,我们要澄清这段历史,就是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这应该是中日两国学者的共识,中日两国学者都要抛弃民族仇恨,踏踏实实地考寻历史的真实。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的悲剧,人类不能重蹈覆辙,还原历史是对在那段历史中经历苦难的先人们的交代”。今天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祭,南京将围绕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举行系列活动。该馆馆长朱成山12日在南京表示,70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30多万人的暴行,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认定的法定事实,不容任何人置疑。
 
  文汇报报道,多年从事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的朱成山介绍,1946年1月19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 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专案审理的判决书认定:“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人计算在内。……在日军占领南京的最初的一个月内,市内就发生了2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1946年2月15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根据大量罪证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

  朱成山说:“两大法院的判决,日本当年都接受了,判决绝不可以推翻。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任何人篡改!”“日本有些人对这个数字提出置疑,这是别有用心的。”

  此外,当年曾参与东京审判工作的高文彬老人及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也都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30万这个数字只少不多。

  数十日本记者到宁采访

  在南京大屠杀70年祭之日,在当年大屠杀万人坑的遗址上,一艘“和平之舟”造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三处遇难同胞遗骨残骸、3000多件文物的无声史证、万份个性化档案资料等,向公众免费开放,为历史立证存言。

  而对于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落成以及系列活动,日本媒体相当关注,已有数十名记者来到南京,并就日本国内关心的问题展开采访。

  有日本记者问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的建设费用是多少﹖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告诉说:扩建工程的费用是2.48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布展费用是8,000万元人民币。加起来是3.28亿元人民币。

  另外,环球时报刊文说,12月13日,我们不应忘记。七十年前的今天,饱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的南京同胞正经历的那场人类悲剧。七十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随着纪录片《南京》入围明年奥斯卡而开始受到世界关注,然而,国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关注度远不及二战时期的其它惨剧。《环球时报》记者在谷歌上输入“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词条后,搜索结果为99300条相关网页。而 “犹太人大屠杀”的英文词条,却有471000条相关网页,这几乎是“南京大屠杀”的5倍。

  在国际上渐渐为人所知

  “南京大屠杀”究竟有多少国际关注度?《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外国友人。旅居美国的《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把一个办公室的美国人问了一遍,得到的回答却都是“I have never heard that(我从未听说过)”;来自法国的弗朗索瓦,现居住在上海,是一名法国企业的职员,当《环球时报》记者问到是否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时,他说 “是”,那是“去年和几个法国朋友去南京旅游时”的意外发现,“我们都很惊奇竟然还有这么一件事”,“在法国的时候从未听说过”,最后还问《环球时报》记者:“真的有这回事儿吗?”;悉尼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澳大利亚学生米歇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听说过南京大屠杀,那是因为她在中国曾度过一个暑假,但她同时表示,“这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吧,至少我身边的朋友都没人说起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外国人都是因为有了中国之行,或者是听中国朋友讲起,才了解了这一惨剧。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来中国,国际上对这一惨剧的关注度近年来已经有了显着提升,外电对每年的纪念活动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多。英国路透社在12日以《南京大屠杀伤害了让中国人心痛了70年》为题,以事例报道了中国人在那段历史中受到的伤害,幷指出“日本导演否认历史的《南京的真实》正受到中国政府的指责”;法新社12日也以《南京大屠杀70年,伤痛更加深》为题,援引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北冈伸一教授的话说,“历史应该从政治家的手中交给历史学家”,“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在影视圈,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关注也日益增加,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等国的电影工作者集中拍摄了一些相关题材的故事片、纪录片。国际上也开始有一些学者参加到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行列中来。

导演“小心谨慎”,作品“难以走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击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叙事,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不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有更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仍然透露着“欧洲中心论”的消息,整个二战的历史更多的是从“欧洲文明发展变化的角度其叙述的”,许多欧洲人至今仍然认为,亚洲战场只是二战的“局部战役”。

  对于中国导演为什么拍不出像《辛德勒名单》那样具有影响力的影片的问题,杨击认为,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让中国导演“进退两难”。他认为,西方导演在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时也不可能不考虑“市场因素”,但由于不存在文化沟通问题,西方导演比较容易“从惨剧中提炼出感动观众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控诉”。“而在中国,国内导演在拍摄此类敏感题材时的顾虑会比较多,”杨击说,“一方面他们会受到西方思维的影响,一方面又担心国内民众的可接受度。”他认为,这导致了国内导演在触及此类题材时不得不“小心谨慎”,而这也是国内文化传播界有关“南京大屠杀”事件作品“走不远”的问题之一。

  从“全人类的悲剧”的角度讲述南京大屠杀

  “对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的取证和资料收集,不能只是学者个人的行为”,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犹太人在二战结束后对纳粹暴行的控诉从未停止,甚至超越了国际法对纳粹头目进行过激进的捕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遗迹的发现更引发了世界的关注。而中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立刻进入了国共内战,美、日两国出于政治利益的交好,以及东西方长期冷战,影响了国际上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责的追究和赔偿,导致了对其审判中定性定案的不彻底性,为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否定历史留下了隐患。

  周永生教授认为,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重视,不应仅仅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这不应是中日两国的口水战”,而是“全人类的悲剧”,周永生教授介绍说,由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教授主编、全国七十多位专家参与编纂的27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出版后,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史学家相继提出要参与研究,《纽约时报》、英国BBC等西方媒体多次来南京采访。

  “对于这段历史的争论有必要也有意义”,让更多的国际学者参与研究有助于让全世界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周永生教授说,“历史就是历史,谁也不能扭曲,我们不是去鼓动民族矛盾,也不是去揭日本人的伤疤,也不是反日”,周永生教授同时表示,“争论不是目的,我们要澄清这段历史,就是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这应该是中日两国学者的共识,中日两国学者都要抛弃民族仇恨,踏踏实实地考寻历史的真实。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的悲剧,人类不能重蹈覆辙,还原历史是对在那段历史中经历苦难的先人们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