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相当冷静分析台湾的文章——从深绿到紫色:台湾七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7:37:43
从深绿到紫色:台湾七色政治光谱分析
作者: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学者
  
  自1998年到2006年,我曾经三次到台湾从事学术访问,作为一个关注两岸统一大业的知识分子,我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台湾各界人士的恳谈,注意到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可以根据从急独到急统的分类,大体上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色七种类型。下面对他们分别作一些介绍。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 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这是一批有“台独使命感”的人,有“传教士”一样的执着态度,李登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深绿派要求建立台湾独立国家,凡是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在他们摒弃排斥之列。他们的人数大概占全台湾人口的3-5%。为了实现他们台独的目标,他们甚至盼望流血冲突,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冲突是越早越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台湾人迄今为止,对大陆的共产党只有“不满”,或者说是“不喜欢”,而从“不喜欢”到“仇恨”,需要经过流血这一阶段。只有在与大陆的对抗中流血,才能制造两岸之间的族群仇恨,完成台湾独立的使命,他们还认为,民族国家建立需要悲情。流血的效果深刻而强烈,极易上升为仇恨。而这正是台独事业所需要的。他们说,所有的国家的民族独立都要经过这一流血过程,“二二八”流血事件最终造成了国民党的下台,美国脱离英国也是如此。 “台湾独立什么都不缺,就缺仇恨。有了仇恨,就有了独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两岸之间流血不会导致大陆对台湾最终以武力统一,而是分裂成独立的国家?深蓝派会回答,只要台湾流血了,美国人按其保护自由人权的理想主义的天性,就会来帮助台湾人打抱不平,从而卷入战争。如果你对他们说,由于美国卷入两岸战争,就会像在伊拉克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出兵卷入两岸战争。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完全可以在不出兵的情况下,通过远距离的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与威慑,来迫使中国让步,每天定点精确轰炸大陆的几个军事与工业重点目标,迟早会使中国让步,中国炸美国的核弹只有二十颗,而美国炸中国的核弹则有二万颗,两者力量不成比例,中国决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决战的实力。这种看法在台南一些深绿派人士中尤其普遍。他们甚至认为,布什即使不喜欢陈水扁也关系不大,因为决定战争的权力在国会,而不是在总统。美国人天性上决不会让共产军队侵占自由台湾而不管,当年日本打中国,美国都不会不管,何况是受台湾关系法保护的台湾。深绿派甚至希望让台湾“菲律宾化”,成为美国的附庸,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桥头堡。他们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来煽动民间对大陆的不满。
  二,中绿派 是那些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人们,几年以前,在台湾人看来,陈水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台湾人一般认为,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初期,还并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由于处于“总统”的既得利益地位,必须承担起对台湾全岛的“安全责任”,因此,他与基本教义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基本教义派需要陈水扁,而陈水扁又在选战中需要得到基本教义派的票源支持,两者之间在选战时期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但选战结束以后,陈水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激进台独派保持距离。陈水扁可以说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台独倾向性,另一方面,他的“总统”地位与角色,又决定了他必须是一个“务实”政客,否则会威胁台湾地区的利益以及他本人的地位稳定,使两个特性之间统一起来的因素就是机会主义。我在台湾听到对陈水扁最多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以对陈水扁作如下估计:一方面,当美国亮出底线后,他不会碰这个底线。陈水扁不会在任内去宣布台独,另一方面,他的台独倾向,以及他需要激进台独派的支持,这又会在“不碰国号”的框架下,去做“制宪”的事。他也决不会从此“安分”。当政的民进党人士中的多数人属于这一派。 (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陈水扁正在走向急独,这也是机会主义者在一定情况下的表现。)
  三,浅绿派 是那些价值心态上倾向于台湾独立,但有更强的现实感,意识到台独的现实的可能性太少,台独风险太大,成本太高的人士。他们对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其中不少人与大陆已经有了相当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更为务实,更少“理想主义”,他们与中绿派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绿派决不会主动去寻求与大陆之间建立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而浅绿派则在发展两岸建设性关系方面更为积极,但其前提是,台湾在两岸关系的未来格局中,必须享有独立共同体的权力。根据我的观察,来大陆投资办厂的本省籍台商中的大部分人士,尤其是来自台湾南部地区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虽然表面上他们并不这样表示。另一类浅绿人士是对大陆“打压”台湾不满而产生亲民进党倾向的人士,他们对大中国并不反对,甚至自己承认是中国人,我在苗栗一家茶馆见到的一位具有浅绿观点的顾客,他在交谈中对我说,如果你们把飞弹对准美国与日本,我没有意见,你们把飞弹对准我们,我们台湾老百姓又没有犯你们,我们台湾人每天生活在大陆飞弹的阴影里,这叫我们怎么不反感大陆? 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从中间派向浅绿派转化的一个因素。根据我在花莲东华大学的了解,台湾持浅绿与浅蓝的观点人占全部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从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变的趋势已经出现。
  四,浅蓝派 如果说,浅绿派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比较亲近民进党。那么,浅蓝派则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比较同情国民党,而对于民进党抱有更强的批评态度。他们尤其对民进党不择手段的选战行动抱有反感。他们认为台湾民主已经走进了不正常状态。浅蓝派的中坚力量是国民党籍官员的下一代,其中又以外省籍的留学回台专业人士为其中坚力量。台湾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外省籍第二代,他们大多有留学美国的经历,他们中持浅蓝观点居多,这与他们的阶层构成有关。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包括认同“国民党中国”而形成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国家(中华民国)自尊心”,他们不愿意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独立特区的安排,(即使这种制度安排要比香港宽松得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现实感,由于台独可能导致的“牺牲太重,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前景叵测”。他们也决不愿意冒险支持台湾独立。一方面,他们对民进党投机主义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民党在两次选战中的表现象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而深感焦虑。一方面,他们既不愿意回归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自治区的体制中来,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台湾独立”后的变成受人歧视的“准犹太人”待遇,他们处于深重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外省籍的专业人士与中产阶级是浅蓝的主要构成部分,
  他们与浅绿派共同构成台湾的中间派,此类中间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受某种程度的模糊的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支持不统不独的局面。这种中间派在台北市、台湾中部、北部占有大多数。台湾的中间派以中产阶段为主体,比较温和务实。
  中间派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如果未来大陆经济与台湾差不多,并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两岸归为同一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如果数十年后,大陆前景不好,台湾独立并不会有太高的风险与成本,他们也会支持台独的前景,但这些均不是现实中的事。三,在目前的条件下,他们也并不希望现在就与大陆统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在他们看来,台湾不妨保持不统不独的局面。四,如果要在中期建立与大陆统一的关系,他们所能接受的可能模式,则只能是一种松散独联体模式的邦联制模式,或者是比欧盟模式更加紧密一些的类欧盟模式。而主张维持现状几十年不变,以后有机会看情况而定,则是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
  目前,台湾大多数人可以归入此种中间派。如果以他们作为争取对象,则有可能与台湾当局达成协议,因为他们最具选票优势,然而,如果两岸矛盾日益尖锐,形成强硬对激进的格局,如果两岸关系进入准战争边缘,那么,中间派的影响力将在两岸发生冲突中不断被边缘化。因为一旦出现流血,他们就会两极分化,中间派将出现失语状态。
  


 
  
  五,中蓝派 国民党的忠实党员、亲国民党的知识分子人士,追随连战、宋楚瑜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他们是政治上最不得志的一群,数年以来台湾民主化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与失落感,族群分裂,民主失败,政客们机会主义的表演,出尔反尔的行为,两岸关系恶化的险情日益接近,这些都使他们十分痛苦,他们中有好些人对我说,他们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因为只要一看电视,他们就会很痛苦而又无能为力。一方面,他们十分不满民进党,另一方面又对大陆不能在前些年放宽条件与国民党谈判深感不满,W教授是中蓝派人士,长期以来是国民党的支持者,他对我们五一七声明所表达的“共享一个中国的尊荣”的平等态度很为感慨,他说,当年国民党发表的《国统纲领》的建议几乎与此完全相同,为什么那时中共不能谈,一定要搞“矮化”台湾的“一国两制”?即使现在你们大陆想以此为基础与民进党谈,陈水扁还不干。我们当年国民党要求大陆的,也不过就是平起平坐而己。他表示了十分感慨。不过近年以来,随着马英九在政治上的崛起,给国民党带来了一些生机,他们在政治上已经比过去更为积极乐观。
  
    六,深蓝派,国民党时代的老官员,退休公务员,外省籍老人,他们一般出生于大陆,但他们已经在台湾政治生活中完全被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力。虽然,他们常常受邀来大陆访问,其实,他们在台湾生活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七,紫派 所谓紫派,指的是深蓝中夹杂了若干“红色”。一些退役老军人属于此类。这里泛指那些来自大陆、政治认同于国民党,对民进党台独倾向抱有极其强烈的反感、由强烈的对家乡的依恋感,而产生对“一国两制”完全认同的人士。他们常常以作为中国政府与国台办的坐上客为荣,他们时常会从口中说出一句“一国两制好”,大陆人以为他们代表了台湾的大多数的民意,并由于他们的强烈反台独情绪,而产生对台湾社会民情心态的误判。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位典型的紫派人士。这是一位可敬的八十余岁的老人,他强烈地抨击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他说台湾总有一天要回归大陆,但可能他看不到了,但希望能快些回归,使他能看到这一天。他还说,回大陆老家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他觉得共产党伟大,虽然自己是地主家出身,父亲在大陆受到镇压,全家都吃了许多苦,但他说他回大陆亲眼看到共产党治国的成绩,他也服了,他说,“当年参军报国,不也为的是国家富强吗?”他说,“解放军赶快过来,三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要快动手,让美国没有还手的时间。”“当年中国解放军先解放台湾,再打四川,就不会有现在的台湾问题了。”“把台独分子抓起来,送去劳改!”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对中国大陆强烈的民族情感依恋,使这位在内战时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的台湾老人,此刻却把统一看作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即使是共产党统一台湾,也比分裂为台独要好一万倍。在他看来,祖国统一是神圣的,不可讨论的,不能通融的,为了统一,党派政治界线早就该“一笑泯恩仇”了。听他们的谈话,不少大陆人来的人会有一种温暖感,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对知遇者的谢意。但问题在于,这些老人早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被彻底边缘化,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影响力。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值得尊重钦佩,但解决问题,已经不能按他们的思路。必须正视台湾总体的、占优势的思潮。
    
    对两岸关系的若干思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当局与一般民众难以接受我们所预想的以台湾作为一个省的“一国两制”安排,另一方面,台湾浅绿与浅蓝共同构成的中间派,占选民大多数的事实,在非危机的常态情况下,他们对选情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统派不统,独派不独”在台湾各阶层中已经成为基本趋势,
  
    另一方面,又在美国有效压力下,(也即在我们间接压力下)台湾当局也不太可能直接去宣布法理上的台独;而深绿派人士急独派由于年岁己高,将渐渐淡出台湾政局,而民进党中的温和势力将会在近年持续内上升,(民进党的新生代,例如谢长廷等人,即使一旦掌权,有可能采取不但与李登辉,而且与陈水扁拉开距离的政策倾向。)两岸紧张的险情,在近几年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鉴于我们以往采取的“远距离威慑政策”(即用我的话来说“隔岸扔石头”政策)不但收效不大,而且容易被台独派利用来激发台湾人的悲情与对大陆的逆反心理,并以此为基础来为台独造势,强化对大陆的疏离感(以往两次选战,他们这样做屡屡得手。);鉴于以上种种因素,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吸引中间派的支持与合作,以此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路径选择,应该是更理性的选择。由于台湾温和的理性的中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两岸关系最终能和平解决抱有足够的信心。
  
    我们应该让台湾方面保留对中国概念有各自解释的空间,并在这一前提下,先展开非政治事务性谈判,可以在一中各表或暂时隔置主权争议的条件下,直接诉之于两岸事务性谈判。这种加强两岸接触的举措可以加强两岸的联系,通过这种加强了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反达来再影响社会大众,对未来统一会更有利。
  
    由于浅绿蓝在台湾选民中占有绝大多数,因此,争取中间派人心,通过与中间派合作,避免最坏的可能,促成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应该是我们两岸关系大政的基本着眼点。事实表明,在非战争条件下,远距离飞弹威慑战略,效果虽然有,但并不大。加大强硬刺激往往会加深两岸紧张,在双方强硬的互动的过程中,坚持中间派立场的人将被迫迅速边缘化。其结果对两岸关系并无好处。
  
     台湾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走向务实,这是近年来我所观察到的重要社会心态变化, 因为这些人是将来台湾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不同于那些台南的出身于农民的企业家,只以做生意为本位,并不问政治。对两岸关系政治影响并不大。相反,现的这些青年大学生知识分子会在台湾未来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活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台湾政治的未来属于他们,与若干年前受激进理想主义台独思潮影响的台湾青年人相比,新一代青年学生更为世俗化,更为务实,对两岸关系更少情感上的投入,更少偏激情绪,他们对于大陆并无过多的成见,因此,如果他们有机会来祖国大陆生活学习一段时间,亲身感受一下祖国大陆的实际生活,他们对祖国大陆有更亲切的印象,并构成他们更为正面的生活经验。其实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大陆是相当有兴趣的。
  
    当旧外省籍人士由于年岁而退出历史,他们可以是保持两岸亲和关系的有生力量,而且,加上他们对自己的亲属朋友的影响,其影响就更广泛。台湾青年也会从中感觉到大陆与自己联在一起。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作为结语
    
    要从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利益来考量两岸关系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处于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一百四十年中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要特别珍惜这个机遇期。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在所有的国际与国内因素中,台湾问题是唯一有可能破坏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崛起的因素。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充满希望,然而又是最困难的时期。我曾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两岸、日、美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大陆,如同一个怀胎七个月的孕妇。再过三个月就可以生产了,而在此时,如果这个孕妇为了让离家出走的兄弟返回家中,而单独一个,拿起棍棒与村子里两个村里的强势大户人家(美国与日本)去恶斗一场,无论对腹中的胎儿,还是对孕妇自己,这无疑都是极为不利的选择。更何况,两个大户人家中又有不少人并不希望这个家庭人丁兴旺。更何况,中国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问题多多,我们这个孕妇确实又有胎位不正之忧。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稳健、理性、温和、务实、适可而止的方针,让腹中的儿子顺利降生下来,让未来的儿子与母亲一起来争取离家的亲人回归,才是最有利于家庭长远幸福的事。当然,这个未来的儿子还要受到很好的教育,要长得既健壮又知书识理,善解人意,他才会对离家出走的亲人回归具有吸引力。
  
  从深绿到紫色:台湾七色政治光谱分析
作者: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学者
  
  自1998年到2006年,我曾经三次到台湾从事学术访问,作为一个关注两岸统一大业的知识分子,我根据自己在台湾的亲身观察,以及与台湾各界人士的恳谈,注意到台湾人在两岸关系上可以根据从急独到急统的分类,大体上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浅蓝、中蓝、深蓝、紫色七种类型。下面对他们分别作一些介绍。
  一,深绿派,即台独的基本教义派 他们中的中坚分子是一些年纪已经七八十岁的“皇民”,这是一批有“台独使命感”的人,有“传教士”一样的执着态度,李登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深绿派要求建立台湾独立国家,凡是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一切事物,均在他们摒弃排斥之列。他们的人数大概占全台湾人口的3-5%。为了实现他们台独的目标,他们甚至盼望流血冲突,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冲突是越早越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台湾人迄今为止,对大陆的共产党只有“不满”,或者说是“不喜欢”,而从“不喜欢”到“仇恨”,需要经过流血这一阶段。只有在与大陆的对抗中流血,才能制造两岸之间的族群仇恨,完成台湾独立的使命,他们还认为,民族国家建立需要悲情。流血的效果深刻而强烈,极易上升为仇恨。而这正是台独事业所需要的。他们说,所有的国家的民族独立都要经过这一流血过程,“二二八”流血事件最终造成了国民党的下台,美国脱离英国也是如此。 “台湾独立什么都不缺,就缺仇恨。有了仇恨,就有了独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两岸之间流血不会导致大陆对台湾最终以武力统一,而是分裂成独立的国家?深蓝派会回答,只要台湾流血了,美国人按其保护自由人权的理想主义的天性,就会来帮助台湾人打抱不平,从而卷入战争。如果你对他们说,由于美国卷入两岸战争,就会像在伊拉克那样,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因此,美国不会轻易出兵卷入两岸战争。他们的回答是,美国完全可以在不出兵的情况下,通过远距离的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与威慑,来迫使中国让步,每天定点精确轰炸大陆的几个军事与工业重点目标,迟早会使中国让步,中国炸美国的核弹只有二十颗,而美国炸中国的核弹则有二万颗,两者力量不成比例,中国决不具备与美国全面决战的实力。这种看法在台南一些深绿派人士中尤其普遍。他们甚至认为,布什即使不喜欢陈水扁也关系不大,因为决定战争的权力在国会,而不是在总统。美国人天性上决不会让共产军队侵占自由台湾而不管,当年日本打中国,美国都不会不管,何况是受台湾关系法保护的台湾。深绿派甚至希望让台湾“菲律宾化”,成为美国的附庸,成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桥头堡。他们非常善于把握机会来煽动民间对大陆的不满。
  二,中绿派 是那些具有台独理念但又具有机会主义性格的人们,几年以前,在台湾人看来,陈水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台湾人一般认为,陈水扁当选为“总统”初期,还并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他由于处于“总统”的既得利益地位,必须承担起对台湾全岛的“安全责任”,因此,他与基本教义派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基本教义派需要陈水扁,而陈水扁又在选战中需要得到基本教义派的票源支持,两者之间在选战时期会建立起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但选战结束以后,陈水扁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激进台独派保持距离。陈水扁可以说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具有台独倾向性,另一方面,他的“总统”地位与角色,又决定了他必须是一个“务实”政客,否则会威胁台湾地区的利益以及他本人的地位稳定,使两个特性之间统一起来的因素就是机会主义。我在台湾听到对陈水扁最多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以对陈水扁作如下估计:一方面,当美国亮出底线后,他不会碰这个底线。陈水扁不会在任内去宣布台独,另一方面,他的台独倾向,以及他需要激进台独派的支持,这又会在“不碰国号”的框架下,去做“制宪”的事。他也决不会从此“安分”。当政的民进党人士中的多数人属于这一派。 (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陈水扁正在走向急独,这也是机会主义者在一定情况下的表现。)
  三,浅绿派 是那些价值心态上倾向于台湾独立,但有更强的现实感,意识到台独的现实的可能性太少,台独风险太大,成本太高的人士。他们对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认知,其中不少人与大陆已经有了相当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实际生活使他们更为务实,更少“理想主义”,他们与中绿派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绿派决不会主动去寻求与大陆之间建立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而浅绿派则在发展两岸建设性关系方面更为积极,但其前提是,台湾在两岸关系的未来格局中,必须享有独立共同体的权力。根据我的观察,来大陆投资办厂的本省籍台商中的大部分人士,尤其是来自台湾南部地区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虽然表面上他们并不这样表示。另一类浅绿人士是对大陆“打压”台湾不满而产生亲民进党倾向的人士,他们对大中国并不反对,甚至自己承认是中国人,我在苗栗一家茶馆见到的一位具有浅绿观点的顾客,他在交谈中对我说,如果你们把飞弹对准美国与日本,我没有意见,你们把飞弹对准我们,我们台湾老百姓又没有犯你们,我们台湾人每天生活在大陆飞弹的阴影里,这叫我们怎么不反感大陆? 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从中间派向浅绿派转化的一个因素。根据我在花莲东华大学的了解,台湾持浅绿与浅蓝的观点人占全部选民的大多数,但近年来从浅蓝向浅绿的观点转变的趋势已经出现。
  四,浅蓝派 如果说,浅绿派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比较亲近民进党。那么,浅蓝派则在坚持中间立场的情况下,在政治上比较同情国民党,而对于民进党抱有更强的批评态度。他们尤其对民进党不择手段的选战行动抱有反感。他们认为台湾民主已经走进了不正常状态。浅蓝派的中坚力量是国民党籍官员的下一代,其中又以外省籍的留学回台专业人士为其中坚力量。台湾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外省籍第二代,他们大多有留学美国的经历,他们中持浅蓝观点居多,这与他们的阶层构成有关。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甚至包括认同“国民党中国”而形成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国家(中华民国)自尊心”,他们不愿意接受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独立特区的安排,(即使这种制度安排要比香港宽松得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现实感,由于台独可能导致的“牺牲太重,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前景叵测”。他们也决不愿意冒险支持台湾独立。一方面,他们对民进党投机主义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民党在两次选战中的表现象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而深感焦虑。一方面,他们既不愿意回归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的自治区的体制中来,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台湾独立”后的变成受人歧视的“准犹太人”待遇,他们处于深重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外省籍的专业人士与中产阶级是浅蓝的主要构成部分,
  他们与浅绿派共同构成台湾的中间派,此类中间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受某种程度的模糊的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支持不统不独的局面。这种中间派在台北市、台湾中部、北部占有大多数。台湾的中间派以中产阶段为主体,比较温和务实。
  中间派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一,如果未来大陆经济与台湾差不多,并完成了他们所说的政治现代化,即民主化,两岸归为同一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二,如果数十年后,大陆前景不好,台湾独立并不会有太高的风险与成本,他们也会支持台独的前景,但这些均不是现实中的事。三,在目前的条件下,他们也并不希望现在就与大陆统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在他们看来,台湾不妨保持不统不独的局面。四,如果要在中期建立与大陆统一的关系,他们所能接受的可能模式,则只能是一种松散独联体模式的邦联制模式,或者是比欧盟模式更加紧密一些的类欧盟模式。而主张维持现状几十年不变,以后有机会看情况而定,则是他们心里最想说的话。
  目前,台湾大多数人可以归入此种中间派。如果以他们作为争取对象,则有可能与台湾当局达成协议,因为他们最具选票优势,然而,如果两岸矛盾日益尖锐,形成强硬对激进的格局,如果两岸关系进入准战争边缘,那么,中间派的影响力将在两岸发生冲突中不断被边缘化。因为一旦出现流血,他们就会两极分化,中间派将出现失语状态。
  


 
  
  五,中蓝派 国民党的忠实党员、亲国民党的知识分子人士,追随连战、宋楚瑜的人士,均属于这一派,他们是政治上最不得志的一群,数年以来台湾民主化的实际情况,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与失落感,族群分裂,民主失败,政客们机会主义的表演,出尔反尔的行为,两岸关系恶化的险情日益接近,这些都使他们十分痛苦,他们中有好些人对我说,他们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因为只要一看电视,他们就会很痛苦而又无能为力。一方面,他们十分不满民进党,另一方面又对大陆不能在前些年放宽条件与国民党谈判深感不满,W教授是中蓝派人士,长期以来是国民党的支持者,他对我们五一七声明所表达的“共享一个中国的尊荣”的平等态度很为感慨,他说,当年国民党发表的《国统纲领》的建议几乎与此完全相同,为什么那时中共不能谈,一定要搞“矮化”台湾的“一国两制”?即使现在你们大陆想以此为基础与民进党谈,陈水扁还不干。我们当年国民党要求大陆的,也不过就是平起平坐而己。他表示了十分感慨。不过近年以来,随着马英九在政治上的崛起,给国民党带来了一些生机,他们在政治上已经比过去更为积极乐观。
  
    六,深蓝派,国民党时代的老官员,退休公务员,外省籍老人,他们一般出生于大陆,但他们已经在台湾政治生活中完全被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力。虽然,他们常常受邀来大陆访问,其实,他们在台湾生活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
  
    七,紫派 所谓紫派,指的是深蓝中夹杂了若干“红色”。一些退役老军人属于此类。这里泛指那些来自大陆、政治认同于国民党,对民进党台独倾向抱有极其强烈的反感、由强烈的对家乡的依恋感,而产生对“一国两制”完全认同的人士。他们常常以作为中国政府与国台办的坐上客为荣,他们时常会从口中说出一句“一国两制好”,大陆人以为他们代表了台湾的大多数的民意,并由于他们的强烈反台独情绪,而产生对台湾社会民情心态的误判。我曾见到过这样一位典型的紫派人士。这是一位可敬的八十余岁的老人,他强烈地抨击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他说台湾总有一天要回归大陆,但可能他看不到了,但希望能快些回归,使他能看到这一天。他还说,回大陆老家看到家乡变化如此之大,他觉得共产党伟大,虽然自己是地主家出身,父亲在大陆受到镇压,全家都吃了许多苦,但他说他回大陆亲眼看到共产党治国的成绩,他也服了,他说,“当年参军报国,不也为的是国家富强吗?”他说,“解放军赶快过来,三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要快动手,让美国没有还手的时间。”“当年中国解放军先解放台湾,再打四川,就不会有现在的台湾问题了。”“把台独分子抓起来,送去劳改!”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对中国大陆强烈的民族情感依恋,使这位在内战时与共产党不共戴天的台湾老人,此刻却把统一看作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即使是共产党统一台湾,也比分裂为台独要好一万倍。在他看来,祖国统一是神圣的,不可讨论的,不能通融的,为了统一,党派政治界线早就该“一笑泯恩仇”了。听他们的谈话,不少大陆人来的人会有一种温暖感,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对知遇者的谢意。但问题在于,这些老人早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已经被彻底边缘化,几乎没有任何现实影响力。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值得尊重钦佩,但解决问题,已经不能按他们的思路。必须正视台湾总体的、占优势的思潮。
    
    对两岸关系的若干思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当局与一般民众难以接受我们所预想的以台湾作为一个省的“一国两制”安排,另一方面,台湾浅绿与浅蓝共同构成的中间派,占选民大多数的事实,在非危机的常态情况下,他们对选情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统派不统,独派不独”在台湾各阶层中已经成为基本趋势,
  
    另一方面,又在美国有效压力下,(也即在我们间接压力下)台湾当局也不太可能直接去宣布法理上的台独;而深绿派人士急独派由于年岁己高,将渐渐淡出台湾政局,而民进党中的温和势力将会在近年持续内上升,(民进党的新生代,例如谢长廷等人,即使一旦掌权,有可能采取不但与李登辉,而且与陈水扁拉开距离的政策倾向。)两岸紧张的险情,在近几年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鉴于我们以往采取的“远距离威慑政策”(即用我的话来说“隔岸扔石头”政策)不但收效不大,而且容易被台独派利用来激发台湾人的悲情与对大陆的逆反心理,并以此为基础来为台独造势,强化对大陆的疏离感(以往两次选战,他们这样做屡屡得手。);鉴于以上种种因素,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吸引中间派的支持与合作,以此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路径选择,应该是更理性的选择。由于台湾温和的理性的中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两岸关系最终能和平解决抱有足够的信心。
  
    我们应该让台湾方面保留对中国概念有各自解释的空间,并在这一前提下,先展开非政治事务性谈判,可以在一中各表或暂时隔置主权争议的条件下,直接诉之于两岸事务性谈判。这种加强两岸接触的举措可以加强两岸的联系,通过这种加强了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反达来再影响社会大众,对未来统一会更有利。
  
    由于浅绿蓝在台湾选民中占有绝大多数,因此,争取中间派人心,通过与中间派合作,避免最坏的可能,促成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应该是我们两岸关系大政的基本着眼点。事实表明,在非战争条件下,远距离飞弹威慑战略,效果虽然有,但并不大。加大强硬刺激往往会加深两岸紧张,在双方强硬的互动的过程中,坚持中间派立场的人将被迫迅速边缘化。其结果对两岸关系并无好处。
  
     台湾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走向务实,这是近年来我所观察到的重要社会心态变化, 因为这些人是将来台湾的知识精英阶层,他们不同于那些台南的出身于农民的企业家,只以做生意为本位,并不问政治。对两岸关系政治影响并不大。相反,现的这些青年大学生知识分子会在台湾未来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活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台湾政治的未来属于他们,与若干年前受激进理想主义台独思潮影响的台湾青年人相比,新一代青年学生更为世俗化,更为务实,对两岸关系更少情感上的投入,更少偏激情绪,他们对于大陆并无过多的成见,因此,如果他们有机会来祖国大陆生活学习一段时间,亲身感受一下祖国大陆的实际生活,他们对祖国大陆有更亲切的印象,并构成他们更为正面的生活经验。其实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大陆是相当有兴趣的。
  
    当旧外省籍人士由于年岁而退出历史,他们可以是保持两岸亲和关系的有生力量,而且,加上他们对自己的亲属朋友的影响,其影响就更广泛。台湾青年也会从中感觉到大陆与自己联在一起。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作为结语
    
    要从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利益来考量两岸关系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处于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一百四十年中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要特别珍惜这个机遇期。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在所有的国际与国内因素中,台湾问题是唯一有可能破坏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崛起的因素。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充满希望,然而又是最困难的时期。我曾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两岸、日、美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大陆,如同一个怀胎七个月的孕妇。再过三个月就可以生产了,而在此时,如果这个孕妇为了让离家出走的兄弟返回家中,而单独一个,拿起棍棒与村子里两个村里的强势大户人家(美国与日本)去恶斗一场,无论对腹中的胎儿,还是对孕妇自己,这无疑都是极为不利的选择。更何况,两个大户人家中又有不少人并不希望这个家庭人丁兴旺。更何况,中国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问题多多,我们这个孕妇确实又有胎位不正之忧。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稳健、理性、温和、务实、适可而止的方针,让腹中的儿子顺利降生下来,让未来的儿子与母亲一起来争取离家的亲人回归,才是最有利于家庭长远幸福的事。当然,这个未来的儿子还要受到很好的教育,要长得既健壮又知书识理,善解人意,他才会对离家出走的亲人回归具有吸引力。
  
民进党的新生代,例如谢长廷
==========:L :L :L
从历史看,没有哪个小朝廷会自觉接受统一的.
统派不统,独派不独:handshake
太祖曰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我基本上把岛内那些人当趁倭寇种了,这样动起手来就不必拘束
从历史看,没有哪个小朝廷会自觉接受统一的


:handshake :handshake 显然!!!!: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