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何其多,袁崇焕也是汉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06:11
上起点看书,翻出一本《窃明》,发现很BH,书写得BH,书评更BH。

袁崇焕无德,无能,自大,擅杀,暴戾。。。。

然后书评区里挺袁和倒袁的大战,目前的结论是袁崇焕汉奸,挺袁者建奴。。。。

迷惑中。袁崇焕和满清议和应该是有的,但是这不能证明此人汉奸吧?

他杀毛文龙,毛文龙此人在抗清上究竟有多大功劳?有人说袁是和满清勾结所以杀毛文龙?

满清绕过关宁从遵化打到北京那次,也无法证明袁是卖国贼啊。

:Q :Q :Q上起点看书,翻出一本《窃明》,发现很BH,书写得BH,书评更BH。

袁崇焕无德,无能,自大,擅杀,暴戾。。。。

然后书评区里挺袁和倒袁的大战,目前的结论是袁崇焕汉奸,挺袁者建奴。。。。

迷惑中。袁崇焕和满清议和应该是有的,但是这不能证明此人汉奸吧?

他杀毛文龙,毛文龙此人在抗清上究竟有多大功劳?有人说袁是和满清勾结所以杀毛文龙?

满清绕过关宁从遵化打到北京那次,也无法证明袁是卖国贼啊。

:Q :Q :Q
当初杀袁的时候崇祯给他安的是汉奸罪名
原帖由 风中的铃叮 于 2007-12-7 08:44 发表
当初杀袁的时候崇祯给他安的是汉奸罪名


如今就引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袁是汉奸。。。。
无知者无畏呀!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2-7 08:51 发表


如今就引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袁是汉奸。。。。

那他们怎么不引用乾隆的批示呢:P
白痴写的白痴小说又不是第一次见到,火气小一点吧。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2-7 08:31 发表
上起点看书,翻出一本《窃明》,发现很BH,书写得BH,书评更BH。

袁崇焕无德,无能,自大,擅杀,暴戾。。。。

然后书评区里挺袁和倒袁的大战,目前的结论是袁崇焕汉奸,挺袁者建奴。。。。

迷惑中。袁崇焕 ...

没说他是汉奸吧,袁不够彪悍是真的,有点言过其实,而且看不起武将(这个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看不起军户,不是仅仅他一个人这样,就好像现在很多人都看不起农民工,包括包工头...)。
如果说战绩有岳飞那样彪悍,估计闲话就少了。
原帖由 TripleX 于 2007-12-7 09:38 发表

没说他是汉奸吧,袁不够彪悍是真的,有点言过其实,而且看不起武将(这个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看不起军户,不是仅仅他一个人这样,就好像现在很多人都看不起农民工,包括包工头...)。
如果说战绩有岳飞那样彪悍, ...


书里倒是没明确“汉奸”两个字,暂时只是反派大BOSS。

书评区的公论可是袁大汉奸了,已经把袁和汪精卫比了。
你们去和SM这个要BT去说这些

不是白搭么

SM是袁黑,你能怎么DI:D
有本事你去写个 偷清和他对抗呢
原帖由 zhser 于 2007-12-7 09:40 发表


书里倒是没明确“汉奸”两个字,暂时只是反派大BOSS。

书评区的公论可是袁大汉奸了,已经把袁和汪精卫比了。

诛心之论,不足为据。
心理描写,法庭都不采纳作为证据,何况历史考据几百年前的事情?
况且架空小说,主角回去的时候,历史就已经改变了,里边的人物,只是作者根据自己理解的历史人物,在他设定的改变后的环境下的演绎,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也很正常。
就象《新宋》里的蔡京,虽然一样的精明和狠辣,但是已经走不上“奸相”的道路了,一个人物的缺点,往往就是他的优点。一腔热血和好大喜功,也就差这么一点点。
袁确实不是汉奸,不过袁的作为可以超过中国史上最强的汉奸,可以说明之所以这么快的亡国,袁也算一个直接关系人。
袁对后金来说,可以说袁在明就等于给了后金百万雄兵。

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嘴皮子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2-7 10:09 发表
袁确实不是汉奸,不过袁的作为可以超过中国史上最强的汉奸,可以说明之所以这么快的亡国,袁也算一个直接关系人。
袁对后金来说,可以说袁在明就等于给了后金百万雄兵。

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嘴皮子

很多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不过他没做得太好,渎职和反叛还是有区别的。
比如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的策略让股东损失很大,但是只要帐务上没问题,就只能算不称职,不能控告我盗窃股东的资金阿。
最恨时下的汉奸翻案风和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打成汉奸或无能之辈的言论,这是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思想!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2-7 10:09 发表
袁确实不是汉奸,不过袁的作为可以超过中国史上最强的汉奸,可以说明之所以这么快的亡国,袁也算一个直接关系人。
袁对后金来说,可以说袁在明就等于给了后金百万雄兵。

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嘴皮子


救国无能和汉奸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很多有名人物,做的事情也不比袁高明多少,比如史可法
最恨时下的汉奸翻案风和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打成汉奸或无能之辈的言论,这是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思想!


甚是!!!!:Q

秦桧、汪精卫都摇着尾巴回来了!!!!:@

还美其名曰:展现人性!:@
原帖由 元始天魔 于 2007-12-7 11:03 发表


甚是!!!!:Q

秦桧、汪精卫都摇着尾巴回来了!!!!:@

还美其名曰:展现人性!:@

应该是体现人性吧;P
]]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
    欲知肝腑同生死,何需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友如相问? 愧我胡尘尚未收!
     —————袁崇焕
袁有什么好冤,五年平辽居然平到北京城下。明朝杀他的罪状又有那一条不实什么反间计纯属胡扯。
樓上的,有空去聽聽閻崇年對袁崇煥的點評,你就知道袁的存在對後金的威脅是多大了。要不是袁,皇太極早就攻克北京了,哪還輪得到李自成。
原帖由 TripleX 于 2007-12-7 09:38 发表

没说他是汉奸吧,袁不够彪悍是真的,有点言过其实,而且看不起武将(这个也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看不起军户,不是仅仅他一个人这样,就好像现在很多人都看不起农民工,包括包工头...)。
如果说战绩有岳飞那样彪悍, ...

不夠彪悍?寧遠大捷是怎麼來的?看不起武將,祖大壽,滿桂這些猛將是誰提拔上來的?
不污蔑袁督师怎么表现那作者YY的男主角的牛B?
靠,无耻的YY作者啊.
語不驚人誓不休啊,這幫無恥文人。:@
北京城下之战,满桂于清兵最正面的德胜门迎战皇太极主力,袁崇焕部祖大寿,王承胤合计超过15000人的部队,加上部分京师官兵于广渠门对阵清兵2000白旗军(一说为5000)牵制部队。很可惜的是在北京军民的众目睽睽之下,袁部的表现很让北京军民失望,一与清兵接阵,袁部王承胤部就全军溃散,反而杀敌1000,自伤数百的是很少打仗的京师官兵。
        而满桂与清兵20余战后,寡不敌众,退向袁营,袁部不仅没救,还乱箭射向了满桂部,就连将军满桂都被袁部射成了刺猬,身中8箭,士兵伤亡怠尽,满桂不得不只身逃进京城,带着累累箭伤在朝廷之上指责袁崇焕。
]]
]]
宁远战役后,袁崇焕“志渐骄”,与满桂不和《明史·袁崇焕传》,卷259。。原先他们“同心戮力,共保宁城”,袁对满桂的廉洁和奋勇敢战的精神极力称道。可是从天启六年四五月开始,两人因意见不合,不能和衷共事。他上奏指责满桂:“不喻臣意,而通镇(指宁远)之人无所适从,皇皇者两月。”《明熹宗实录》,卷67。两人的矛盾迅速发展到互不相容的地步。袁崇焕参劾满桂:“言其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以关外事权归率教。”《明史·满桂传》,卷271。朝廷为解决两人的矛盾,拟将满桂调离宁远回京。辽东督师王之臣闻讯,急上疏,极力陈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用之才不宜置之无用之地。”恳求把满桂留下,可调到山海关,回避同袁的矛盾《明熹宗实录》,卷67。。朝廷原则上批准了他的建议,但这引起了袁的强烈不满。第一,他不同意把满桂留下,亦反对调到山海关;第二,王在奏疏中揭了袁的短处,使袁很恼火。他计无所出,就以“体弱多病”为由,要求“乞休”,回家养病《明熹宗实录》,卷67。。接着,王之臣也“以满桂一事,意见各异”为由,不能与袁崇焕共事,申请“引退”,免致不和而坏边事《明熹宗实录》,卷68。。事情越闹越严重,弄得满城风雨。朝廷当然不会批准他们辞职,而是极力做和解的工作,批评他们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目的是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宁远战役结束一个多月,即三月间,熹宗就指出:“全辽尽陷”,“皆因文武不和,互为欺玩”,而“欺敝日甚,恢复何时?”《明熹宗实录》,卷64。他针对袁、王不和再次指出:“自辽东有事以来,皆因文武不和,致误封疆。”现在“极宜鉴不和之覆辙,破彼此之藩篱,降志相从,和衷共济”。《明熹宗实录》,卷68。还有很多大臣也都纷纷发表意见,批评督师与巡抚两臣互不相容。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熹宗把此事交由兵部讨论,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六月六日,兵部尚书王永光会同大小九卿科道百官面议王与袁的去留问题。数十人到会,共提出了八九个方案。最后,取其折中方案,即两人都得留任,但“著关内关外分任责成”,以中前所为分辖信地,关外防务属袁崇焕,关内防务属王之臣,两人各有分工,各负其责,互不相扰《明熹宗实录》,卷69。参见《明史·袁崇焕传》,卷259。。在皇帝的一再申饬下,加之重新分工,袁崇焕与王之臣都表示:“各捐去成心”,重归于好。袁又表态,同意将满桂留任,并愿与之和好。于是,朝廷正式下令,将满桂调到山海关,挂“征虏将军”印,镇关门,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赐尚方剑以重事权《明熹宗实录》,卷69。参见《明史·满桂传》,卷271。。七月,调总兵赵率教移驻宁远,总兵左辅先代居前屯卫,杨应乾调守中前所《明熹宗实录》,卷69。。
袁崇焕的事情在音速论坛吵了很多年了。

作为旁观者,觉得袁崇焕说不上汉奸,但是也捧的太高了,

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会带兵的文官,还比不上孙传庭,卢像生,估计能比何腾蛟强点
《明史·满桂传》,卷271。。七月,调总兵赵率教移驻宁远,总兵左辅先代居前屯卫,杨应乾调守中前所《明熹宗实录》,卷69。。
;P;P;P笑死我了.
袁崇焕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2164042
http://sonicbbs.eastday.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2192847

有兴趣的人到SC里华丽的去战吧~


关于袁大忽悠一家的事迹,为表公正,转挺袁人士碧血汗青的文章《袁崇焕和他的后裔们》为证,相信没有争议:
  ……
  袁督师妻无子,不等于妾无子。袁督师家属被流放的时候无子,不等于没有遗腹子。
  督师留下了一位庶出的遗腹子。
  其实袁督师死时,他的小妾当时已有身孕,遗腹子一般不在流放之列。且依明律,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的人被判流放,是可以用银子来赎的,《明史· 刑法》:“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以下,收赎。……大抵赎例有二:一罚役,一纳钞,而例复三变。罚役者,后多折工值纳钞,钞法既坏,变为纳银、纳米。”
  当时袁督师恶名满中原,如大大有名的南明督师史可法就曾在《史可法复多尔衮书》说过这样的话:“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僇,此殿下所知也。”这话中,“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大约是解释袁崇焕迫使皇太极去掉了帝号,向明朝求发印而不得一事。此事在清是极大之屈辱,因此后来清廷在修明、清史时全部予以删除,在官方文书中全无记载。但百密一疏,清宫秘档中却还留有皇太极写于天聪四年的一道上谕,其曰:“逮至朕躬,实欲罢兵戈,享太平,故屡屡差人讲说。无奈天启、崇祯二帝渺我益甚,逼令退地,且教削去帝(号),及禁用国宝。朕以为天与土地,何敢轻与?其帝号国宝,一一遵依,易汗请印,委曲至此,仍复不允。”史可法而后话中的的“先帝”,说的是崇祯,小人则当然是说袁督师了。盖因督师宁远一战,导致努尔哈赤发病身亡。在史可法看来,许是觉得此事与清仇怨甚大,故有“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僇”一说,希冀能就此揭过这段恩怨,两家联手剿闯耳。
  写至此,又不禁深为督师心酸,唏嘘不已。评曰:程本直布衣之士,尚知道督师之忠之冤,余大成说朝中之人十之七知其冤,史督师在此处大骂袁督师为小人也就算了,毕竟袁督师还没平反,勉强可以成理。但他颠倒黑白,诬指袁督师启肇了明、清两家的兵祸,却是其心可诛。清军犯边,历来是清军主动为之,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攻明,天下无人不知,史可法无非是要和清军联盟而已,即使这样,也不应如此颠倒是非嫁祸于袁督师。同是大明督师,相煎何急哉,相去何远乎。史督师此举与袁督师相较,岂止于陈元龙于许汜的上下床之差,更直欲追刘备所云之百尺楼上与地下之别矣。余颇以为耻。
  因此,袁督师的庶子无法于中原存身立命,要生活下去只能隐姓埋名。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中原人如此,辽东人却不是这样。在辽东,袁督师依然是人人景仰的大英雄,他的后人流落关外后,才得以谋生起家(2)。
  督师庶子名文弼,成年后因有军功,被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从此成为了旗人。有说其后袁督师后裔改称为袁佳氏的,此说似不太可信。查编纂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完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此书收罗了当时除爱新觉罗外,满、蒙、汉二十四旗的全部姓氏一千一百一十四个,但其中满族老姓只有袁氏,并无袁佳氏,另有姚佳氏、殷佳氏等,故或为其讹误。
  据民国时张江裁辑录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卷五《袁督师后裔考》所载,其传承顺序为:袁文弼——袁尔汉——袁贵——袁常在——袁赶,袁赶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宽、袁世福。
  袁世福及其两个儿子在《清史稿》均自有传记,这位袁世福,还有他的子孙,乃是晚清大大有名之人。
  咸丰九年,江北大营大战太平军,江北大营由和春节制,其搭档宁古塔副都统富明阿,就是袁督师的这位六世孙袁世福,《清史稿》: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洊升参领。

  富明阿幼年名世福,以马甲(清制,八旗男丁十六岁以上,通过考试可披甲,分入步甲、马甲)从军,始有旗名富明阿。清代旗人风俗,称呼人一般只呼名不称姓,而富明阿是他的旗人名字,所以一般称其为富将军,而黑龙江土著则干脆直接称之为“袁富将军”云云。
  富明阿的身世来由,绝不是孤证,也不是重复引证、互相转录。除张江裁编纂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外,在不同地区的地方志以及当时人笔记中,都有着差不多的记载。记载富明阿身世的地方志,至少有一北一南两种,如光绪年重修的《吉林通志》,康熙年间广东编修的《东挽(莞)县志》,其他笔记如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余集》,魏毓兰的《龙城旧闻》,还有黑龙江省至今尚在的《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缪荃荪《艺风堂文集外篇》中《吉林将军富明阿碑》、缪荃荪辑《续碑传集》中屠寄所撰的《袁富将军战略》、《齐齐哈尔市的《御赐富将军碑》等碑文、拓片中,均记有此事。而这些天南海北的记载中,都一致说富明阿是袁督师的六世孙,来由也都说是出自督师遗腹子袁文弼。
  另外,富明阿自己还曾亲口对在东莞为袁督师扫墓祭奠的同乡人陈国泰道:“余督师几世孙也,尔祀我祖,与兄弟何异?宜告乡人好为之!”并因此和他结拜兄弟(3)。
  因此可以说,袁崇焕——袁文弼——(世福)富明阿的这一传承,基本确凿无疑。督师有后。
  富明阿骁勇善战,颇具当年关宁铁骑之遗风,是清军中的一员悍将,《清史》载曰:
  咸丰三年,从钦差大臣琦善军扬州,战于洞清铺,受枪伤,裹创奋斗,斩馘数十,……五年,战虹桥,戒所部距贼二十步始发矢,射毙贼酋,分两翼搜伏贼,贼溃走,……江北军不署统帅,命归和春节制,别选谋勇可当一面者,和春以富明阿荐,诏帮办和春军务。时六合、浦口皆未复,富明阿督军进攻,迭战百龙庙、李家营及六合城外。既而贼数万扑营,分股绕袭后路,遂大挫。富明阿身被十二创,诏许开缺回旗医治,伤已成残,命以原品休致,食全俸。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富明阿以残废之身,授正红旗汉军都统,率领神机营和抗法名将冯子材一起剿捻,后来率精锐与僧格林沁联手进剿苗沛霖,苗沛霖被杀。
  三年春,富明阿被授江宁将军,统管八旗兵协助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也就是克复江宁之役),此战对清廷意义极为重大。授骑都尉世职,督所部水陆诸军留防江北。
  五年,授吉林将军,督剿吉林马贼,富明阿不顾残疾亲自进山挥军力战,数月之间肃清马贼。然后在当地开田达数万顷之多,此后不到十年,他所开垦的地方便开建郡县。富明阿最后以伤病归家,光绪八年卒,优恤,谥威勤。
  由于富明阿为政颇有佳绩,所以吉林、扬州两地百姓分别请为富明阿建祠,并立《去思碑》纪念。至今在黑龙江省尚保存有《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艺风堂文集外篇》则附录有《吉林将军富明阿碑》碑文,另在齐齐哈尔市一位私人收藏者手中,还藏有《御赐富将军碑》的拓片存留。
  而富明阿的两位儿子寿山和永山事迹,比之乃父则更有过之。这两兄弟分别在中日甲午战争和辽东抗击沙俄的战事中以身殉国,极具袁督师遗风。其人其事,令人无法不想起当年叱诧风云威震辽东的关宁铁骑之绝世雄风。
  寿山,字眉峰,袭骑都尉世职,迁郎中。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甲午战争起,日军自朝鲜越鸭绿江进犯奉天。当时在北京任官的寿山,闻讯投笔而起,自请抗敌,单骑奔赴辽东前线。
  在到达奉天后,他开始在当地招收义军,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就成功募集了两营兵力,寿山被命为步队统领,其弟永山任马队统领,率领两营士兵开赴抗日前线。
  两兄弟在与日军战斗中激战连场,连战连克,一路恢复草河岭,克连山关,进逼凤凰城。据《寿将军家传》曰,寿山于草河岭一役中“怒马当先,披坚执锐”、“绕山越涧,披荆力战”,“在南路山脊冲锋陷阵,戈什哈伤亡几尽,犹统率所部猛攻”,击毙日军步兵大尉斋腾正起,伤炮兵大尉泄田纲平、炮兵中尉关谷豁等。随后寿山,永山分别率马、步队“由崔家房、白水寺、谢家堡转战而前”,“在四颗树大获一胜”,日军抵敌不住,败退凤凰城。
  其后清军统帅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准备分兵两路,收复凤凰。其中一路由依克唐阿、夏青云率领,另一路则由寿山,永山两兄弟率领马步队各一队,进攻凤凰城东北。
  是役,寿山、永山率军“肉搏风城,恒玉(镇边军步队营官)率其所部攻入东门,已就得手。讵城内伏兵突起,城外援贼大至,将我军四十余名截断城中,悉殁于阵,统领三等侍卫永山身先士卒,率队策应,连受枪伤,洞胸阵亡,兵力不支,伤亡几半。幸经寿山等各营分投径援,贼始稍却,我军亦即收队”,《清史》则载此役道:“永山独为殿,遇伏,连受枪伤,洞胸踣,复强起督战,大呼杀贼而逝”,并将其与邓世昌等人并为一传,评曰:
  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及日兵入奉,永山独死凤城,敌遂长驱进矣。旅、大既失,威海势孤,步蟾、宗骞皆先后誓死。士气如此,岂遂不可一战?此主兵者之责。五人虽败,犹有荣焉!
  此后,中日双方在摩天岭地区展开了多次激战,根据依克唐阿的奏报,寿山每战“无不登山越洞,身先士卒。综计前后该员头冠戎服,迭经洞穿,迄未受伤,其身旁亲兵伤亡不下十余名”,并曰其“谋勇兼优,洵属不可多得。”
  次年,清军克复海城,寿山领七十骑外出侦察敌情,在汤冈子遭遇日军,遂与之搏战,《寿将军家传》道:“正酣战间,忽中飞弹,自右腹入,左臀出”,寿山“屹立不为动,战愈猛,敌即却。跨马三十里回营。衣袴淋漓,血厚盈指。一时江淮诸宿将,作壁上观者,皆舌挢不能下。”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寿山任镇边军统领,驻瑷珲。
  二十五年任瑷珲副都统,帮办黑龙江边防和军务。明年署黑龙江将军。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沙俄部队数千人扬言要去保护哈尔滨的铁轨,纷集海兰泡,前来向寿山借道。
  《清史》记载,当时寿山大怒道:“敌逼我都,我假敌道,如大义何!”,遂拒绝其要求。又传檄爱珲副都统凤翔道:“如俄兵过境,宜迎头痛击,勿令下驶!”同时以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守西路,通肯副都统庆祺守东路,警告俄军不要进兵,由清军负责护路。随即闻听俄军已经分道并进的消息,寿山遂下令: “保铁路,护难民,全睦谊,违者杀无赦!”
  但俄军不宣而战,突然炮击瑷珲卡伦山,之后又制造了屠杀我江东六十四屯百姓之大惨案,我百姓被驱赶赴水淹死者,遮蔽江面,而呼伦贝尔等地也纷纷告警,哈尔滨沦陷。
  寿山闻讯,“千绕室,夜愤恚垂绝”,他一面电告吉林将军长顺,要求其前来会攻哈尔滨,一面通告俄军,谓若罢兵,愿以全家为人质,勿得侵凌我国百姓。
  七月下旬,寿山所部清军和义军配合,向被沙俄占领的哈尔滨发动进攻,很快攻入城内,并将俄军压缩在新市街松花江车站一带。在瑷珲前线,清军与义军固守待援,和俄军对峙不下。但由于东路的吉林清军按兵不动,贻误战机,而沙俄则不断增兵,最后兵力达到了十几万之多,致使寿山孤军奋战,哈尔滨之战终于遭挫。
  面对十几万沙俄部队,清军寡不敌众,又无增援,八月十五日瑷珲也终于失守,固守此城的凤翔死战殉国。随后,齐齐哈尔门户北大岭被攻陷,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等人全部战死,俄军进逼齐齐哈尔省城。
  八月二十一日,俄军致函寿山,要求商议停战。
  寿山派程德全前往商谈和议,而自己却以为古有“军覆则死”之义,又“疆土不保,负罪甚深”,穿戴整齐后于棺材中吞金自杀,不死,呼其属下来枪击,属下不忍,手发抖第一发打偏,中寿山左肋,不死,又命其击小腹,仍不死,于是厉声命令再击,乃气绝。
  如此一位忠勇之士,可清廷对他,却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清廷先是下诏责备他挑起边境冲突,后又剥夺其世袭职位,最后还是因为总督徐世昌屡请复官,才在六年后年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准其附祀富明阿祠。
  寿山还有一位族孙也于此役战死沙场,他就是在黑河与统领崇玉一起战死的那个北路营官瑞昌。
  袁督师这一门,是真正的英雄。而读寿山、永山、瑞昌事迹,不能不使人想起袁督师,这位尽毕生之力保家卫国,最后反被他保护的那些人们摧至真正粉身碎骨的英雄,在临死前,在即将对他千刀万剐的刑场上口占的那首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果然袁督师死后,他的后代们或于乱世造福辽东百姓,或死于守卫辽东的边事,无愧于督师“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的遗言。关宁铁骑的后裔雄风不绝,在袁督师英灵的注视下,依然守卫着督师曾经浴血奋战过的辽东大地,他们是真正的好男儿。
  有后若此,袁督师可以含笑九泉矣。只是先贤如此,后来者又需要以怎样的姿态和作为,才能去面对督师以及他后裔们的忠魂?
袁除了亲子,亲信祖大寿是正皇旗总兵,八旗汉军的正黄旗,主要将领全是袁铁杆的关宁将领,其中由以祖家人为主.

吴三桂则是祖的侄子.

基本上是旗鼓相当,特别是从地位来说,汉王再怎么样,也比不过八旗,八旗里正黄最牛.

八旗虽一度在一线出没的少,但那是因为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不是上前线拼命,而是在后面督战指导,判断功过.


总的来说当牛辽镇和东江的叛军,祖家最牛,袁家次之,吴家再次之,三顺王要从四到六排
知道无敌的关宁铁骑为何屡战屡败吗?其实那都是佯败,关宁铁骑的真正战力是如马里亚纳大海沟般深不可测,一旦爆发,那贱奴肯定是抵挡不住,这贱奴要是顶不住了,肯定又会跑进大山当土匪,要想真正剿灭就很困难了,而袁督师5年灭辽也就很难完成了。所以督师大人想出条妙策,那就是诈败,督师不但脑子灵活,而且指挥水平也高,把关宁军的佯败搞的简直跟真败一样,把贱奴彻底骗倒了。于是贱奴嚣张了,跋扈了,不把关宁军放在眼里了,居然十万大军倾巢而出,直奔关内。这中督师下怀,督师于是从容放贱奴入关,然后领了9000铁骑在后面来了个关门宰猪。北京城下,贱奴被督师打的抱头鼠窜,十万精锐被9000千关宁军围的水泄不通,眼看覆灭在即。可惜这时候出来个大奸臣满桂,诬蔑说关宁军尽扯后退,胜仗都是他打的。这下北京的广大人民都愤怒了:你个袁崇焕,演技咋这么好,难怪北京下面打的这么激烈,结果都没死多少人,原来是给大家演大戏啊,你干脆去拿奥斯卡算了。其实他们误解督师了,督师大人统帅的那都是仁义之师,督师心中以为贱奴反正已在笼中,早晚被擒,何必多杀伤呢,可怜的督师,一念之仁,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患。所以啊,大家要是带兵作战就千万不能太崇焕了,慈不掌兵哦
=================================================================
              私下和谈,屡次违背皇帝旨意,是不忠
        只顾自己安全,拒绝援救锦州军民,是不仁
        为泄私愤而对同僚多年的满桂不断打击,乃至最后要暗杀他,是不义
        到北京城下坚请入城,被皇帝拒绝仍不死心,是不礼
        私售粮草,与敌方便,不派侦骑搜查情报,是不智;
        妄言五年平辽却平到北京城下,妄言不让敌越蓟西一步却遣散援军致防线崩溃,是不信
        为权利和党争杀害国家栋梁,是无耻

  =================================================================
  咱不拿袁崇焕跟秦侩比,没什么相似点,跟贾似道比一比如何:
      1、局面:一个宋末,一个明末。贾似道面临的局面更差,元比宋强得不是一星半点,野心也足够强大。袁所碰到的后金还是刚成气候,即使十几年后,后金的统治者连做梦都没梦见过取代明朝。
      2、对手:一个是忽必烈,一个是皇太极。两个都是强手,两个都分别肯定了贾似道和袁崇焕,但是比起来忽必烈更强。
      3、胜仗:一个有鄂州大捷、一个有宁远大捷。鄂州大捷被人非议很多,很多人都说忽必烈是要回家争老大才没打下去,不过贾似道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已经让忽必烈亲自称道了,也不算太差。知道鄂州怎么打的么?鄂州是被围后,贾似道从水路杀进城,然后召集城里的民兵硬抗了忽必烈一百多天。连文天祥临死的时候都还说:“鄂州何其勇也……”,相比袁崇焕宁远斩首二百多却被人吹得跟什么似的。这些战役都是弱势一方在一堆败仗里树出来的典型,就算水分很多,也不妨碍两个主将升官发财。这样,一个从宣抚使当上了丞相,一个从按察使当上了巡抚。
      4、求和。贾似道私自求和,通过赔款割地(都没有兑现)的承诺骗了忽必烈近十年的和平。袁崇焕也私自求和,还派人给努尔哈赤吊丧,结果热脸凑上冷屁股,他求和期间,后金从来没停止过进攻,先打东江、打朝鲜、再打锦州、没多久还打到北京了。贾似道奸猾,要承认他智商的确比袁崇焕高。
      5、防守:两个人专心负责的防区都没有被突破过。贾似道手下的人主要守在江淮一带,忽必烈从没想过从这片防区打到临安去,都是水网,叫蒙古骑兵怎么打啊。袁崇焕也守关宁,皇太极除了围点打援以外也从来没想过从这里进攻,都是碉堡,打完了还要面对山海关,胖子胖归胖,脑子没进水。
      6、陷害同僚。贾似道对付异己手段不少,逼了好几个名将下野,比如说王坚。不过袁崇焕也没闲着,开始跟上级斗,后来官大了,就开始收拾满桂。第一次吵架的时候,袁向上级打小报告,满桂被调离辽东。宁锦之前,袁又觉得没有替他送死的人,又把满桂拉回来当炮灰。自己拥重兵守城,让满桂带少量兵去跟皇太极野战。不巧,满桂打得很出彩,升官了,他自己郁闷了,被撵回老家去了,心理极度不平衡。后来托老乡在崇祯面前吹牛,骗到个督师的位置。于是公报私仇,直接要挟崇祯,把在前线跟他不和的满桂和王之臣的尚方宝剑都没收了,然后撵离前线(本来企图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毛文龙,崇祯没答应,这才出现了后来的斩帅毁东江)。可惜,满桂到大同之后又干得非常出彩,升了官,而且成为北京保卫战中的主力(满桂守德胜门跟皇太极打,袁崇焕守广渠门跟莽古尔泰打,谁是主战场一看就知道)。袁心理又不平衡了,趁着满桂路过想暗杀满桂,被人识破,这才下牢,8个月以后被发现罪太多,就被剐了。,等官再大了,就收拾毛文龙,收拾完了发现满桂又爬上来了,又收拾满桂,不过袁比贾狠,动不动就杀人,而且没有圣旨也敢杀!(主要还是权力没贾大,只能靠杀人来立威)。
      7、浪费良机。很多人说贾似道没有趁忽必烈北归的时候追击,这些人如果知道袁崇焕在后金饥荒的时候还出售粮草,就不会苛责贾似道了。
      8、扯谎。贾似道能把和议隐瞒十多年,蒙古包围襄樊能几年都不让皇帝知道,欺下瞒上的水平很高。袁崇焕也有一套,先是五年平辽,后来又不让敌越蓟西一步,也挺有水平的。
      9、对战局的破坏。贾似道对同僚的打击致使宋朝守军战斗力严重下降,还出现了一批投降蒙古的(忽必烈很蔑视这帮投降的),宋后来军力松弛,被蒙古灭,贾是有份的。袁崇焕先是送了朝鲜/蒙古,然后又破坏东江,解决后金的后患,给后金送去几个投降的(皇太极善待了这批降将),后金的发展壮大,袁是有功劳的。
      10、下场。贾似道东窗事发,被流放,不过恨他的也是只限于大臣,流放的路上也没见谁刺杀他,最后是被跟他有过节的护军军官杀了。袁比较倒霉,不但大臣打击他,后来还被老百姓吃了。

      比一比,看一看,不比不知道,袁到底比贾强在哪里?袁能强的也是传说中的清廉,不过不知道在宁远纳小妾和给魏忠贤修生祠的钱哪里来的?
  袁崇焕抗高第命使觉华岛数万居民被杀,私杀毛文龙使东江崩溃。又两次抗旨卖粮食给为后金带路的蒙古部落。袁崇焕修筑锦州,使明朝的财政不堪重负。仅仅1630年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而私杀毛文龙,又使后金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绕路入塞。最终导致了后金兵临北京城下的结局。
  明史一书也许是在于以后后世对“前朝”的评价上过于“污蔑”,但依然不得不承认崇祯,大内能卖的都卖了,自己的用度基本都是铜铁之类卖不了什么钱的东西,全部供应“辽饷”,就连他最宠爱的田贵妃(大概是四二年病故)其墓葬内全部陪葬都是铜铁,就连长明灯内也仅仅只有最上层的两层是真正的油。

  但无论怎么讲,这段历史基本都是此后清朝所述,对于自毁长城之袁崇焕之说基本来自清朝乾隆年间,此时反清复明的声音在民间仍然没有停止消亡过。乾隆的御用文人编造出明朝杀袁崇焕是中了反间计的谣言,影响极广。但真正的事实从来不怕辩论,这些年历史研究已经有了揭开真相的呼声。
楼主还是去sc那里华丽的战吧。不过和楼主想的不一样的是批袁最厉害的其实是明粉
当年毛文龙在起事的时候兵人不过百数。到后来招抚辽东被欺压的汉人,如尚可喜,耿中明这样父兄,家族多人被满清杀戮的孤儿,成了一支力量客观的队伍,在明朝统治几乎完蛋的辽东打出一片天地,还是值得同情的

但是就是这帮本来应该对满清最该仇恨的人却最后被迫投降,实在是明朝君臣都脱不了干系。

至于关宁兵,大凌河之战,吴襄关宁铁骑临阵脱逃,
锦州战役,秦军、关宁兵13万来援助,
王朴的宣大兵先跑,接着吴三桂的关宁兵又跑。 反倒是几个秦军将领最后死战。

这支军队也太能逃跑了。
最强守城骑兵”的荣称,在野战上没谁比关宁铁蹄逃的更快的了。
袁饭列举了许多罪证(大多为满清统治者为丑化民族英雄毛文龙所伪造),说毛文龙欺君冒饷,以此为袁崇焕杀害民族英雄毛文龙辩护。

可是毛文龙真的冒饷吗?崇祯二年中姜曰广登岛核查,报称十六万兵,姜曰广系东林名臣,清正廉洁世所共知,所以这个数字是可信的。毛文龙报饷最多一次不过20万人,不过因为当时欠饷成风,东江镇实际拿到的粮饷只有报饷的三分之一,平均一名士兵只有1两多银子。毛多报几万不过是为了让兵部少克扣一点,所以当袁崇焕奏称东江只有2万多人的时候,遭到了皇上的驳斥,皇上称任何人不得以糜饷作为借口去为难东江。

更荒唐的是,袁崇焕杀害毛文龙之后,东江之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如果袁饭认为毛文龙冒饷的话,那袁崇焕冒得更多,难怪他有钱在宁远城买妾取乐,呵呵。

请看这是袁崇焕自己写的东东,要注意哦,是袁某人自己写的。

“臣之所以用东江者如此,虽钱粮不无少增,而襄益通融合算四镇不过四百八十万。臣前言不敢不践也。得昔东江马步营兵分协统领,具见调度,兵减粮增,务将实用本折照数预措,并添设粮厅悉如议,所司知之。”

——————崇祯二年八月督师尚书袁崇焕疏。(《崇祯长编》第25卷)

这是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向朝廷要求增加东江粮饷的奏折,从奏折中可以看出,东江所用之粮饷,比毛文龙时代更多了哦,充分证明了袁崇焕欺君冒饷,罪在不赦。
以上大多为转载,我自己的发言一般都是有引的,请区别分开,要知道袁粉是非常恐怖的,我不可敢于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