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汉奸何其多,国军投降日军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51:13
发布日期: [2005-5-13 10:11:12]

注:以下所述部队皆为笔者目前所能查到之资料,按投敌时间顺序排列。如有知悉其他投敌部队的朋友,欢迎补充。个人投敌未拉起部队者本文不列入。

1、1933年春东北军骑兵第17旅旅长李守信于绥远林西率部投靠日军。李守信原为热河土匪,东北易帜时投靠东北军,被委任为骑兵第17旅34团团长。 1933年升任旅长不久后即投靠日军。被日方委任为经林留守司令。9月又改编为察东警备军,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司令官李守信。下辖两个师又一个炮兵队。
伪蒙疆政府成立后所部改编为伪蒙疆军第1军,李守信任伪蒙疆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伪蒙疆军总司令部下辖九个师又一个炮兵团、一个直属炮兵队、宪兵队。实际兵力约五、六千人。所部除炮兵外,全部为骑兵。该总司令部驻绥远。
1939年9月1日所辖之第1军第1、2、3师被改编为靖安警备军(武装警察),所辖部队缩减为六个师。1944年秋所改编的靖安警备军又恢复原建制。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0路军,总司令李守信。
李守信后与德王依靠旧部另组西蒙自治政府,任蒙古军副总司令。1949年潜逃蒙古人民共和国后被逮捕引渡回国。1964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70年病逝。
附:伪蒙疆军序列
总司令李守信
第1军 军长李守信(兼)
直属炮兵队 队长丁其昌
第1师 师长刘继广
第2师 师长尹宝山
第3师 师长王振华
第4师 师长宝贵廷
第2军 军长德王(兼)
第5师 师长依恒额
第6师 师长宝彦图/乌云飞
第7师 师长穆克登宝
第8师 师长包悦卿
警卫师(第9师) 师长雄诺敦都布/包海明
炮兵团 团长王云五
宪兵队 队长刘建华
注:以上所述各师实际兵力皆不到一千人。

2、1935年绥远义勇军司令王英投敌。王英为绥西土匪,长期盘踞绥远。后任东北军之师长、察北游击司令。
王英投敌后于张家口召集旧部,编成五个旅。日方授予大汉义军称号。1936年11月该部进攻绥远傅作义第35军,结果为傅作义大败,所部五个旅有四个旅反正。王英逃亡天津。
1937年日方又委王英为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又召集所余残部及地方反动武装。该部于1939年改编为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师,师长由陈秉义、乌青云/王万抚、常志义分任。驻包头。兵力约四千人。
1940年3月该部又在绥远五原遭受傅作义部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10月该部为傅作义收编为骑兵第1集团军,王英任总司令。旋又改编为骑兵第14纵队,王英任纵队长。
王英后任北平行营高参、剿共军总司令。于1950年被逮捕,1951年1月死于镇反。

3、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刘夷为黄埔二期生、刘峙之侄。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任命刘夷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之最。
1945年10月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
刘夷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4、1939年春第19军68师副师长蔡雄飞和团长汤家谟于山西离石被俘投敌。蔡雄飞为东北人,早年服务于东北军,长城抗战后随68师转入晋绥军。
日方将该部俘虏编组为兴亚皇军,蔡雄飞、汤家谟分任正副司令。下辖两个纵队。兵力500人。所部后改编为日伪河东道保安队,指挥官蔡雄飞、副指挥汤家谟。兵力约三千人。该部驻山西赵城。
1945年7月所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2师,师长汤家谟。
蔡雄飞因任伪职时未与阎锡山合作,于抗战胜利后被逮捕枪决。

5、1939年秋军统忠义救国军第8支队支队长丁锡山率部于淞沪地区投敌。
1940年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13师,师长丁锡山。1941年5月26日该师编入暂编第2军序列。1943年1月该师改编为浙江保安队。5月反正,继续抗日。
丁锡山下落不详。

6、1940年初第1战区豫北游击队总指挥刘昌义率部投敌。刘昌义出身西北军,曾任东北抗联第3师师长,后赴河南组织游击队抗日。
1941年5月第6集团军独立第3旅旅长谭松艇率部投敌。
1941年6月3日上述两部被日伪改编为豫北绥靖司令部,司令刘昌义。下辖暂编第21师,师长刘昌义(兼)。9月刘昌义反正,反正部队被国民政府扩编为暂编第15军,军长刘昌义。所留部队保留番号,以师参谋长陈玉瑄代理。1942年5月11日实任师长。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地方保安队。 1945年11月该部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刘昌义后任国民政府集团军副总司令、绥靖区司令官、淞沪警备副司令。1949年率领第51军残部起义。1981年被授予起义证书。

7、1940年春东北挺进军高参白凤翔于绥西率所部千余人投敌。白凤翔原为东北军骑兵第6师师长,西安事变后拟升任军长,因张学良南京被扣调任马占山东北挺进军高参。
所部被改编为伪骑兵第6师,师长白凤翔。到1938年白凤翔又相继收编傅作义所部投敌官兵千余,乃受命成立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部,白凤翔任总司令。所部扩编为骑兵第3、4、5、6师。兵力约二千人。驻绥远固阳。
1942年白凤翔又拟率部反正,事为日方知悉,乃将白毒杀。所部或解散、或分割使用。

8、1941年2月13日鲁苏皖边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兼第1路游击总指挥李长江于苏北率领所部8个支队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游击纵队。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该部下辖四个师两个旅又一个独立团。驻江苏泰州、江都、靖江地区。兵力约12000人。
1942年4月15日该部改编为五师一旅制。1943年12月24日被撤消番号,所部编入第5集团军序列。其中又有第24、25、26师三个师于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序列。
李长江被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寓居上海。1956年12月30日病逝。
附:第1集团军序列
总司令李长江
副总司令颜秀五(1941年7月21日任命)
参谋长郝鹏举(1941年8月1日任命)/朱郙(1942年2月13日接任)
暂编第24师 师长颜秀五(兼)
暂编第25师 师长秦庆霖
暂编第26师 师长陈才福
暂编第27师 师长何林春
暂编第37师 师长丁聚堂(该师为暂编第10旅扩编)
暂编第11旅 旅长孙瑞五

9、1941年春军统忠义救国军一部由蔡鑫元率领在江苏泰兴投敌。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和平建国军第7路,司令蔡鑫元。11月该部改称暂编第19师,师长蔡鑫元。1944年1月26日该部被改编为苏北屯垦警备队。

10、1941年4月第33师副师长兼团长潘干丞、鲁苏战区独立团团长刘湘图于苏北率部投敌。
所部分别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28师和暂编第22师,师长由潘干丞、刘湘图分任。这两个师分驻江苏高邮、宝应、兴化地区,直属苏北行营。其中暂编第28师于1943年9月改归伪淮海省节制。
所部下落不详。

11、1941年6月21日江苏省保安第8旅旅长杨仲华于苏北率部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保安旅。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苏皖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杨仲华。该部下辖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1942年2月18日改编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杨仲华,编制未变。该部驻江苏东台、盐城、如皋、南通地区。兵力约一万人。
1942年10月14日因日方怀疑杨仲华暗中通“敌”(重庆国民政府)被扣押,集团军番号撤消所属各师直属苏北行营,1943年12月22日又编入第5集团军。
附:第2集团军序列
总司令杨仲华
副总司令、参谋长不详
暂编第32师 师长徐绍南
暂编第33师 师长孙建炎
暂编第34师 师长陈同
独立旅 旅长田铁夫(后扩编为暂编第35师)

12、1941年8月第173师518团团长刘子清率部于皖北投敌。
所部被改编为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驻安徽无为。兵力约二千人。
其余情况不详。

13、1941年11月第69军军长毕泽宇于山东韩城率领所部文大可教导师投敌。毕泽宇原为第69军参议,后与高树勋联合将准备投日的军长石友三活埋,得以升任军长。
所部被日伪改编为暂编第31师,师长文大可。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山东保安队。1945年11月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毕泽宇投敌后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抗战胜利后曾任哈尔滨市市长。1949年逃台。1968年1月8日病逝。

14、1942年7月26日骑兵第1军代理军长兼骑兵第1师师长赵瑞、副师长段炳昌、骑兵第4师师长杨诚、副师长何焜于山西净化率领所部投敌(据赵瑞回忆,所部于1942年7月14日在山西净化遭日军围击,损失一部,后奉阎锡山命率领所部开赴太原受日军改编。7月26日改编为山西剿共军)。
所部被日方改编为山西剿共军,司令赵瑞。下辖第1师(师长赵瑞兼任,副师长段炳昌)、第2师(师长杨诚兼任,副师长何焜)。其中第1师师长后易为李宝森。该部司令部驻太原,第1师驻山西武乡,第2师驻山西崞县。兵力约五千人。
1945年7月该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1军(军长赵瑞)、新编第2军(军长杨诚)、新编第4师(师长段炳昌)、新编第5师(师长何焜)。10月所部皆改为省防军。后又并编为第8总队,赵瑞任总队长。太原解放前夕,该部起义。

15、1942年4月22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于山东定陶、荷泽地区率所部陈光然暂编第28师、赵云祥暂编第30 师、王清瀚独立第4旅、黄贞泰新编第13旅、郭俊峰特务旅、于飞第4游击纵队投敌(其中独立第4旅段海洲、孙兴斋两个团、于飞第4游击纵队在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部参谋长傅二虞的率领下继续抗日)。投敌兵力约3万人。其中暂编30师、独立第4旅、新编第13旅为69军2个团扩编,第4游击纵队为地方武装组建,暂编第28师为181师一部扩编。
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第2方面军番号,赵云祥暂编第30师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4军,王清瀚独立第4旅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5军。该部驻河南东明、考城。1944年11月该部调驻江苏扬州、泰州。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总司令孙良诚,下辖第2纵队(辖赵云祥第4总队、王清瀚第5总队)。11月该部第4总队由赵云祥率领参加新4军,余部遭受重创,被缩编为第5纵队。1948年初又为汤恩伯缩编为暂编第25师(师长孙玉田,副师长王清瀚),所辖第12、13旅由正副师长兼任。是年秋,该师又扩编为第107军,下辖王清瀚第260师、孙玉田第261师。该军最终在淮海战场向解放军投诚(其中第260师为起义部队)。
孙良诚于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逝于苏州监狱。
附:第2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孙良诚
副总司令张维玺(1943年2月任命,1944年8月张病逝,该职空缺)
参谋长甄纪印(1943年9月于濮阳被8路军俘虏)/谷大江
直属第37师 师长孙玉田
第4军 军长赵云祥
第38师 师长潘自明
第39师 师长戴心宽
第5军 军长王清瀚
第40师 师长王和民
第41师 师长宋荣馨
第9军
军长孙良诚(兼)(该部原为汪伪第1集团军,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详见李长江部)
第24师 师长颜秀五
第25师 师长秦庆霖
第26师 师长陈才福

16、1942年6月新编第5军副军长刘月亭于河南林县被俘,旋投靠日伪。
日方将新编第5军俘虏及地方散兵合编为暂编第7军,任命刘月亭为军长。
1944年9月16日被缩编为第9师,编入暂编第11军序列。
刘月亭下落不详。

17、1942年夏江苏保安第5旅旅长徐继泰率部投敌。
所部被改编为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3军,军长徐继泰。该部驻江苏灌云。兵力约3800人。
其余情况不详。

18、1943年1月18日新编第4师师长吴化文、新编第1师师长于怀安、鲁西保安司令宁春霖于山东临沂、莱芜率领所部投敌。投敌兵力12000人(1945年兵力约9000人)。其中新编第4师为原第3集团军手枪旅扩编,新编第1师前身不详,鲁西保安司令部为地方武装组建。
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山东方面军番号。新编第4师、新编第1师以及鲁西保安部队被改编为山东方面军第1军。7月又扩编为第6、7军两个军,山东方面军改称第3方面军。该部驻山东鲁村、南麻、悦庄地区。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5路军,吴化文任总司令。下辖于怀安第6梯队、杨友柏第7梯队。同年11月该部两个师被8路军歼灭,第6梯队梯队长于怀安被俘,第46师师长许树声阵亡。1946年2月该部被改编为暂编第7纵队,旋又改称山东保安第2纵队,司令吴化文。1947年5月该部被改编为整编第84师,吴化文任师长。下辖杨友柏整编第155旅、徐曰政整编第161旅。1948年7月该部整编161旅被歼,旅长徐曰政被俘。旋以山东保安第2 旅补充,旅长何志斌。9月19日济南战役期间该部起义,被解放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任军长。下辖杨友柏第103师、赵广兴第104师、何志斌第105师。该军第104师315团是率先攻占南京总统府,并在门楼上升起红旗的部队。
吴化文在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于1962年4月病逝。
附:第3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吴化文
副总司令宁春霖
参谋长郭受天
直属第50师 师长徐曰政
第6军 军长于怀安
第46师 师长许树声
第47师 师长贺钫
第7军 军长杨友柏
第48师 师长赵广兴
第49师 师长王同宇

19、1943年2月25日第128师师长王劲哉、副师长李德兴、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于湖北咸宁被俘投敌,所部第128师第381、382、383旅旅长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第5战区独立1、2、3、5旅旅长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亦随同投敌。
该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
暂编第6师于1944年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取消“暂编”字样。1945年9月为国民政府收编。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即为师长王劲哉率领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坚持到抗战胜利。
金亦吾于内战时曾任第15绥靖区高参、第14兵团参谋等职。1949年10月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1月13日死于镇反。王劲哉于建国后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

20、1943年4月23日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副军长杨汝贤、暂编第3师师长杨克友、副师长王瑞庆、暂编第4师师长王廷英、副师长王瑞亭于河南林县率所部投敌。投敌兵力约1万余。新编第5军为原冀北民军扩编。
所部仍以新编第5军番号称呼,隶属汪伪第24集团军,孙殿英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新编第5军军长。该军下辖孙殿英暂编第3师和王廷瑛暂编第4师。
1943年12月23日该军脱离第24集团军序列,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暂编第11军番号,隶书由孙殿英新组建豫北剿共军司令部。所辖两个师分别改番号为暂编第7、8师,师长未变。1944年9月16日又将暂编第7军缩编为暂编第9师、暂编第6军缩编为暂编独立第16旅,加入该部序列。10月7日该部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所属各师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6方面军,总司令孙殿英。该部驻河北新乡。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孙殿英任总司令。1946年初该部又缩编为暂编第3纵队,司令孙殿英。1947年5月2日该部于河南汤阴被歼,孙殿英被俘。
孙殿英被俘后于1947年夏病逝。
附:第6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孙殿英
副总司令康祥
参谋长王维诚
暂编第11军 军长孙殿英(兼)
第7师 师长康祥(兼)
第8师 师长王廷瑛
第9师 师长刘月亭
独立第16旅 旅长杜默庵

21、1943年5月10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太行山游击总司令庞炳勋、第106师师长李震汾于河南陵川被俘后通电投敌,所部第27 军、第40军未及撤往黄河南岸者皆随庞投敌。其中第27军为北伐时的鄂军第1师延续而来,第40军为原西北军暂编第14师延续而来。
所部仍以第24集团军番号称呼,总司令庞炳勋。下辖第27军、第40军、新编第5军。第27军和第40军两部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故两军最初都只是空番号而已,虽然又陆续收编国民党散兵,扩编为暂编第23、46师和暂编独立第14旅和两师一个旅,但两个军的番号最终还是没有继续使用。
1943年12月23日该部新编第5军脱离序列,另组豫北剿共军司令部(见上文)。1944年1月所辖之暂编第46师改番号为暂编第51师。10月7日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各师、旅皆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5方面军,总司令庞炳勋。该部驻河南新乡、汲县等地,后移防开封。兵力约2万人。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路军,总司令庞炳勋。1946年初所部被编并入国民党第40军,庞炳勋去职,寓居开封。
庞炳勋的寓公生活并没有长久,随着国民党的溃败,庞炳勋还是逃往到了台湾,与昔日的西北军旧友孙连仲合开餐馆度日,于1963年1月12日病逝。
附:第5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庞炳勋
副总司令孙殿英(孙殿英另组豫北剿共军司令部后,该职空缺)
参谋长王恒庆
第23师 师长路朝元(该部为冀察战区第2总队投敌后改编)
第51师 师长冯书堂
独立第14旅

22、1943年5月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齐子修、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邱吉胜被俘投敌。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8师,师长齐子修。

其余情况不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11:30:04编辑过]
发布日期: [2005-5-13 10:11:12]

注:以下所述部队皆为笔者目前所能查到之资料,按投敌时间顺序排列。如有知悉其他投敌部队的朋友,欢迎补充。个人投敌未拉起部队者本文不列入。

1、1933年春东北军骑兵第17旅旅长李守信于绥远林西率部投靠日军。李守信原为热河土匪,东北易帜时投靠东北军,被委任为骑兵第17旅34团团长。 1933年升任旅长不久后即投靠日军。被日方委任为经林留守司令。9月又改编为察东警备军,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作战,司令官李守信。下辖两个师又一个炮兵队。
伪蒙疆政府成立后所部改编为伪蒙疆军第1军,李守信任伪蒙疆军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伪蒙疆军总司令部下辖九个师又一个炮兵团、一个直属炮兵队、宪兵队。实际兵力约五、六千人。所部除炮兵外,全部为骑兵。该总司令部驻绥远。
1939年9月1日所辖之第1军第1、2、3师被改编为靖安警备军(武装警察),所辖部队缩减为六个师。1944年秋所改编的靖安警备军又恢复原建制。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0路军,总司令李守信。
李守信后与德王依靠旧部另组西蒙自治政府,任蒙古军副总司令。1949年潜逃蒙古人民共和国后被逮捕引渡回国。1964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70年病逝。
附:伪蒙疆军序列
总司令李守信
第1军 军长李守信(兼)
直属炮兵队 队长丁其昌
第1师 师长刘继广
第2师 师长尹宝山
第3师 师长王振华
第4师 师长宝贵廷
第2军 军长德王(兼)
第5师 师长依恒额
第6师 师长宝彦图/乌云飞
第7师 师长穆克登宝
第8师 师长包悦卿
警卫师(第9师) 师长雄诺敦都布/包海明
炮兵团 团长王云五
宪兵队 队长刘建华
注:以上所述各师实际兵力皆不到一千人。

2、1935年绥远义勇军司令王英投敌。王英为绥西土匪,长期盘踞绥远。后任东北军之师长、察北游击司令。
王英投敌后于张家口召集旧部,编成五个旅。日方授予大汉义军称号。1936年11月该部进攻绥远傅作义第35军,结果为傅作义大败,所部五个旅有四个旅反正。王英逃亡天津。
1937年日方又委王英为绥西自治委员会委员长,王又召集所余残部及地方反动武装。该部于1939年改编为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师,师长由陈秉义、乌青云/王万抚、常志义分任。驻包头。兵力约四千人。
1940年3月该部又在绥远五原遭受傅作义部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10月该部为傅作义收编为骑兵第1集团军,王英任总司令。旋又改编为骑兵第14纵队,王英任纵队长。
王英后任北平行营高参、剿共军总司令。于1950年被逮捕,1951年1月死于镇反。

3、1938年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刘夷被俘投敌。刘夷为黄埔二期生、刘峙之侄。投敌后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任命刘夷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装备为汪伪军之最。
1945年10月该旅被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
刘夷被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回江西定居。

4、1939年春第19军68师副师长蔡雄飞和团长汤家谟于山西离石被俘投敌。蔡雄飞为东北人,早年服务于东北军,长城抗战后随68师转入晋绥军。
日方将该部俘虏编组为兴亚皇军,蔡雄飞、汤家谟分任正副司令。下辖两个纵队。兵力500人。所部后改编为日伪河东道保安队,指挥官蔡雄飞、副指挥汤家谟。兵力约三千人。该部驻山西赵城。
1945年7月所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2师,师长汤家谟。
蔡雄飞因任伪职时未与阎锡山合作,于抗战胜利后被逮捕枪决。

5、1939年秋军统忠义救国军第8支队支队长丁锡山率部于淞沪地区投敌。
1940年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13师,师长丁锡山。1941年5月26日该师编入暂编第2军序列。1943年1月该师改编为浙江保安队。5月反正,继续抗日。
丁锡山下落不详。

6、1940年初第1战区豫北游击队总指挥刘昌义率部投敌。刘昌义出身西北军,曾任东北抗联第3师师长,后赴河南组织游击队抗日。
1941年5月第6集团军独立第3旅旅长谭松艇率部投敌。
1941年6月3日上述两部被日伪改编为豫北绥靖司令部,司令刘昌义。下辖暂编第21师,师长刘昌义(兼)。9月刘昌义反正,反正部队被国民政府扩编为暂编第15军,军长刘昌义。所留部队保留番号,以师参谋长陈玉瑄代理。1942年5月11日实任师长。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地方保安队。 1945年11月该部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刘昌义后任国民政府集团军副总司令、绥靖区司令官、淞沪警备副司令。1949年率领第51军残部起义。1981年被授予起义证书。

7、1940年春东北挺进军高参白凤翔于绥西率所部千余人投敌。白凤翔原为东北军骑兵第6师师长,西安事变后拟升任军长,因张学良南京被扣调任马占山东北挺进军高参。
所部被改编为伪骑兵第6师,师长白凤翔。到1938年白凤翔又相继收编傅作义所部投敌官兵千余,乃受命成立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部,白凤翔任总司令。所部扩编为骑兵第3、4、5、6师。兵力约二千人。驻绥远固阳。
1942年白凤翔又拟率部反正,事为日方知悉,乃将白毒杀。所部或解散、或分割使用。

8、1941年2月13日鲁苏皖边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兼第1路游击总指挥李长江于苏北率领所部8个支队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游击纵队。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该部下辖四个师两个旅又一个独立团。驻江苏泰州、江都、靖江地区。兵力约12000人。
1942年4月15日该部改编为五师一旅制。1943年12月24日被撤消番号,所部编入第5集团军序列。其中又有第24、25、26师三个师于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序列。
李长江被调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寓居上海。1956年12月30日病逝。
附:第1集团军序列
总司令李长江
副总司令颜秀五(1941年7月21日任命)
参谋长郝鹏举(1941年8月1日任命)/朱郙(1942年2月13日接任)
暂编第24师 师长颜秀五(兼)
暂编第25师 师长秦庆霖
暂编第26师 师长陈才福
暂编第27师 师长何林春
暂编第37师 师长丁聚堂(该师为暂编第10旅扩编)
暂编第11旅 旅长孙瑞五

9、1941年春军统忠义救国军一部由蔡鑫元率领在江苏泰兴投敌。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和平建国军第7路,司令蔡鑫元。11月该部改称暂编第19师,师长蔡鑫元。1944年1月26日该部被改编为苏北屯垦警备队。

10、1941年4月第33师副师长兼团长潘干丞、鲁苏战区独立团团长刘湘图于苏北率部投敌。
所部分别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28师和暂编第22师,师长由潘干丞、刘湘图分任。这两个师分驻江苏高邮、宝应、兴化地区,直属苏北行营。其中暂编第28师于1943年9月改归伪淮海省节制。
所部下落不详。

11、1941年6月21日江苏省保安第8旅旅长杨仲华于苏北率部投敌。该部原为地方武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保安旅。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苏皖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杨仲华。该部下辖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1942年2月18日改编为第2集团军,总司令杨仲华,编制未变。该部驻江苏东台、盐城、如皋、南通地区。兵力约一万人。
1942年10月14日因日方怀疑杨仲华暗中通“敌”(重庆国民政府)被扣押,集团军番号撤消所属各师直属苏北行营,1943年12月22日又编入第5集团军。
附:第2集团军序列
总司令杨仲华
副总司令、参谋长不详
暂编第32师 师长徐绍南
暂编第33师 师长孙建炎
暂编第34师 师长陈同
独立旅 旅长田铁夫(后扩编为暂编第35师)

12、1941年8月第173师518团团长刘子清率部于皖北投敌。
所部被改编为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驻安徽无为。兵力约二千人。
其余情况不详。

13、1941年11月第69军军长毕泽宇于山东韩城率领所部文大可教导师投敌。毕泽宇原为第69军参议,后与高树勋联合将准备投日的军长石友三活埋,得以升任军长。
所部被日伪改编为暂编第31师,师长文大可。1943年4月23日该师被改编为山东保安队。1945年11月为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收编。
毕泽宇投敌后任汪伪军事委员会参议。抗战胜利后曾任哈尔滨市市长。1949年逃台。1968年1月8日病逝。

14、1942年7月26日骑兵第1军代理军长兼骑兵第1师师长赵瑞、副师长段炳昌、骑兵第4师师长杨诚、副师长何焜于山西净化率领所部投敌(据赵瑞回忆,所部于1942年7月14日在山西净化遭日军围击,损失一部,后奉阎锡山命率领所部开赴太原受日军改编。7月26日改编为山西剿共军)。
所部被日方改编为山西剿共军,司令赵瑞。下辖第1师(师长赵瑞兼任,副师长段炳昌)、第2师(师长杨诚兼任,副师长何焜)。其中第1师师长后易为李宝森。该部司令部驻太原,第1师驻山西武乡,第2师驻山西崞县。兵力约五千人。
1945年7月该部为阎锡山收编为新编第1军(军长赵瑞)、新编第2军(军长杨诚)、新编第4师(师长段炳昌)、新编第5师(师长何焜)。10月所部皆改为省防军。后又并编为第8总队,赵瑞任总队长。太原解放前夕,该部起义。

15、1942年4月22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于山东定陶、荷泽地区率所部陈光然暂编第28师、赵云祥暂编第30 师、王清瀚独立第4旅、黄贞泰新编第13旅、郭俊峰特务旅、于飞第4游击纵队投敌(其中独立第4旅段海洲、孙兴斋两个团、于飞第4游击纵队在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部参谋长傅二虞的率领下继续抗日)。投敌兵力约3万人。其中暂编30师、独立第4旅、新编第13旅为69军2个团扩编,第4游击纵队为地方武装组建,暂编第28师为181师一部扩编。
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第2方面军番号,赵云祥暂编第30师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4军,王清瀚独立第4旅扩编为第2方面军第5军。该部驻河南东明、考城。1944年11月该部调驻江苏扬州、泰州。
1945年10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总司令孙良诚,下辖第2纵队(辖赵云祥第4总队、王清瀚第5总队)。11月该部第4总队由赵云祥率领参加新4军,余部遭受重创,被缩编为第5纵队。1948年初又为汤恩伯缩编为暂编第25师(师长孙玉田,副师长王清瀚),所辖第12、13旅由正副师长兼任。是年秋,该师又扩编为第107军,下辖王清瀚第260师、孙玉田第261师。该军最终在淮海战场向解放军投诚(其中第260师为起义部队)。
孙良诚于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逝于苏州监狱。
附:第2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孙良诚
副总司令张维玺(1943年2月任命,1944年8月张病逝,该职空缺)
参谋长甄纪印(1943年9月于濮阳被8路军俘虏)/谷大江
直属第37师 师长孙玉田
第4军 军长赵云祥
第38师 师长潘自明
第39师 师长戴心宽
第5军 军长王清瀚
第40师 师长王和民
第41师 师长宋荣馨
第9军
军长孙良诚(兼)(该部原为汪伪第1集团军,1944年11月调隶第2方面军,详见李长江部)
第24师 师长颜秀五
第25师 师长秦庆霖
第26师 师长陈才福

16、1942年6月新编第5军副军长刘月亭于河南林县被俘,旋投靠日伪。
日方将新编第5军俘虏及地方散兵合编为暂编第7军,任命刘月亭为军长。
1944年9月16日被缩编为第9师,编入暂编第11军序列。
刘月亭下落不详。

17、1942年夏江苏保安第5旅旅长徐继泰率部投敌。
所部被改编为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3军,军长徐继泰。该部驻江苏灌云。兵力约3800人。
其余情况不详。

18、1943年1月18日新编第4师师长吴化文、新编第1师师长于怀安、鲁西保安司令宁春霖于山东临沂、莱芜率领所部投敌。投敌兵力12000人(1945年兵力约9000人)。其中新编第4师为原第3集团军手枪旅扩编,新编第1师前身不详,鲁西保安司令部为地方武装组建。
所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山东方面军番号。新编第4师、新编第1师以及鲁西保安部队被改编为山东方面军第1军。7月又扩编为第6、7军两个军,山东方面军改称第3方面军。该部驻山东鲁村、南麻、悦庄地区。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5路军,吴化文任总司令。下辖于怀安第6梯队、杨友柏第7梯队。同年11月该部两个师被8路军歼灭,第6梯队梯队长于怀安被俘,第46师师长许树声阵亡。1946年2月该部被改编为暂编第7纵队,旋又改称山东保安第2纵队,司令吴化文。1947年5月该部被改编为整编第84师,吴化文任师长。下辖杨友柏整编第155旅、徐曰政整编第161旅。1948年7月该部整编161旅被歼,旅长徐曰政被俘。旋以山东保安第2 旅补充,旅长何志斌。9月19日济南战役期间该部起义,被解放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吴化文任军长。下辖杨友柏第103师、赵广兴第104师、何志斌第105师。该军第104师315团是率先攻占南京总统府,并在门楼上升起红旗的部队。
吴化文在建国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于1962年4月病逝。
附:第3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吴化文
副总司令宁春霖
参谋长郭受天
直属第50师 师长徐曰政
第6军 军长于怀安
第46师 师长许树声
第47师 师长贺钫
第7军 军长杨友柏
第48师 师长赵广兴
第49师 师长王同宇

19、1943年2月25日第128师师长王劲哉、副师长李德兴、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于湖北咸宁被俘投敌,所部第128师第381、382、383旅旅长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第5战区独立1、2、3、5旅旅长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亦随同投敌。
该部为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
暂编第6师于1944年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取消“暂编”字样。1945年9月为国民政府收编。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即为师长王劲哉率领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坚持到抗战胜利。
金亦吾于内战时曾任第15绥靖区高参、第14兵团参谋等职。1949年10月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1月13日死于镇反。王劲哉于建国后曾任山西省政协委员。

20、1943年4月23日新编第5军军长孙殿英、副军长杨汝贤、暂编第3师师长杨克友、副师长王瑞庆、暂编第4师师长王廷英、副师长王瑞亭于河南林县率所部投敌。投敌兵力约1万余。新编第5军为原冀北民军扩编。
所部仍以新编第5军番号称呼,隶属汪伪第24集团军,孙殿英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新编第5军军长。该军下辖孙殿英暂编第3师和王廷瑛暂编第4师。
1943年12月23日该军脱离第24集团军序列,为汪伪国民政府授予暂编第11军番号,隶书由孙殿英新组建豫北剿共军司令部。所辖两个师分别改番号为暂编第7、8师,师长未变。1944年9月16日又将暂编第7军缩编为暂编第9师、暂编第6军缩编为暂编独立第16旅,加入该部序列。10月7日该部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所属各师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6方面军,总司令孙殿英。该部驻河北新乡。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2路军,孙殿英任总司令。1946年初该部又缩编为暂编第3纵队,司令孙殿英。1947年5月2日该部于河南汤阴被歼,孙殿英被俘。
孙殿英被俘后于1947年夏病逝。
附:第6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孙殿英
副总司令康祥
参谋长王维诚
暂编第11军 军长孙殿英(兼)
第7师 师长康祥(兼)
第8师 师长王廷瑛
第9师 师长刘月亭
独立第16旅 旅长杜默庵

21、1943年5月10日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太行山游击总司令庞炳勋、第106师师长李震汾于河南陵川被俘后通电投敌,所部第27 军、第40军未及撤往黄河南岸者皆随庞投敌。其中第27军为北伐时的鄂军第1师延续而来,第40军为原西北军暂编第14师延续而来。
所部仍以第24集团军番号称呼,总司令庞炳勋。下辖第27军、第40军、新编第5军。第27军和第40军两部实际只有一个师的兵力,故两军最初都只是空番号而已,虽然又陆续收编国民党散兵,扩编为暂编第23、46师和暂编独立第14旅和两师一个旅,但两个军的番号最终还是没有继续使用。
1943年12月23日该部新编第5军脱离序列,另组豫北剿共军司令部(见上文)。1944年1月所辖之暂编第46师改番号为暂编第51师。10月7日经汪伪军事委员会点验,各师、旅皆取消“暂编”字样。10月10日改编为第5方面军,总司令庞炳勋。该部驻河南新乡、汲县等地,后移防开封。兵力约2万人。
1945年9月该部为国民政府收编为新编第1路军,总司令庞炳勋。1946年初所部被编并入国民党第40军,庞炳勋去职,寓居开封。
庞炳勋的寓公生活并没有长久,随着国民党的溃败,庞炳勋还是逃往到了台湾,与昔日的西北军旧友孙连仲合开餐馆度日,于1963年1月12日病逝。
附:第5方面军序列
总司令庞炳勋
副总司令孙殿英(孙殿英另组豫北剿共军司令部后,该职空缺)
参谋长王恒庆
第23师 师长路朝元(该部为冀察战区第2总队投敌后改编)
第51师 师长冯书堂
独立第14旅

22、1943年5月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齐子修、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邱吉胜被俘投敌。
所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第8师,师长齐子修。

其余情况不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11:30:04编辑过]
中国传统... 自古.. 就有..
有几个是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和精锐?不要只看数量,先看清楚是什么部队。各系军阀武装国内战争的时候担心自己老蒋吃掉,又怕和红军作战被消灭,后来担心被消耗在抗战的战场上,投降保存自己是实力是他们最经常的选择。“三姓家奴”而已,不值一提!
   庞炳勋是原西北军冯玉祥部下,蒋冯大战中原的时候他就投靠蒋,直接导致了西北军的失败;孙殿英是绿林出身,还挖了清朝的祖坟。这样的人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就此认为国民党军队抗战不力,全是投降的。毕竟抗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国民党军队。
杂牌军怎么了?抗战中阵亡的两个集团军总司令全是杂牌军;最早阵亡的高级将领佟麟阁、赵登禹也是杂牌军;最早阵亡的两个军长郝梦龄、吴克仁还是杂牌军;抗战中最早坚守城市、以身殉职的姜玉贞、王铭章还是杂牌军……统计战果时记得他们也是国民党军,叛国投敌时就不算了吗?尤其是庞炳勋,随便哪一本抗日战争史中都会提到他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临沂的战功,那个时候算他是国民党,以后投敌时就不算了?中原大战时投蒋的西北军多的是,台儿庄的第一号英雄孙连仲也是;宋哲元、张自忠也差不太多,因为他们不是蒋系将领所以就不算数了吗?同样,投敌的部队中也绝非没有中央系统的,黄埔2期生,刘峙的侄子刘夷算不算?军统局一手组建、指挥的忠救军算不算?
一句话,不会有谁因为有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叛国投敌就说国民党军都是“曲线救国”的,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但是既然有国民党副总裁一级的人物带头,下属部队会上行下效也在所难免,中国境内曾经有过数以百万计的伪军这也是历史事实。
人处在那个时代是很难选择的
要么抗日死要么苟且生
[B]以下是引用[I]fengjun01[/I]在2005-6-6 18:16:00的发言:[/B][BR]    有几个是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和精锐?不要只看数量,先看清楚是什么部队。各系军阀武装国内战争的时候担心自己老蒋吃掉,又怕和红军作战被消灭,后来担心被消耗在抗战的战场上,投降保存自己是实力是他们最经常的选择。“三姓家奴”而已,不值一提!
   庞炳勋是原西北军冯玉祥部下,蒋冯大战中原的时候他就投靠蒋,直接导致了西北军的失败;孙殿英是绿林出身,还挖了清朝的祖坟。这样的人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就此认为国民党军队抗战不力,全是投降的。毕竟抗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国民党军队。

叛国投敌的人不是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和精锐就不算在国民党的账上?那么为国捐躯的人不是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和精锐是不是也不算在国民党的账上?你说的“抗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国民党军队”里面是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和精锐多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杂牌多?
叛国投敌的主要力量就是国民党军队!抗战再打下去,国民党军队叛国投敌的更多!
国民党法西斯军队永久的光荣啊。
[B]以下是引用[I]瓦连京[/I]在2005-6-11 14:57:00的发言:[/B][BR]国民党法西斯军队永久的光荣啊。
你有能力做希特勒的后人
张自忠——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2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1908年,入临清中学堂读书。1911年,就读于天津法政学校,第二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张自忠目睹到中国处处被外国列强欺凌、国内陷入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于是弃学从戎、立志报国。1914年秋,张自忠投奔到奉天(今沈阳)新民屯陆军第20师第39旅第87团临清同乡车震部下当兵,历任司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3年,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继续向中国南部进犯。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抗击向长城各要塞进犯的日军,他率部队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与日军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自忠被任命为第59军军长,并对部官兵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9年5月,日军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企图围歼第33集团军。张自忠派正面部队进行死守,并火速调派2个师迂回到日军后方,对日军进行两面夹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并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132师等部阵地发起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击日军神经中枢,调第132师359团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部队临行前,张自忠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一举端掉日军的总指挥部。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陷入极度慌乱之中,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发起猛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1940年4月,日军再次集中30万兵力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中将军衔的张自忠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不顾一切与北之敌死拼。设若与38师和179师取不上联络,即带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张自忠率2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围攻。张自忠面对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毫不畏缩,多次指挥部队向日军冲杀,但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5月16日下午2时,张自忠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并留下遗言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激战中,张自忠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倒在血泊中。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日军展开了激战,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将其运往重庆。灵柩运到重庆时,蒋介石率全体军政委员前往码头迎接,并为之举行了国葬。冯玉祥亲自为张自忠题写了“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纪念抗日战争中的抗战名领——谢晋元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6:47 舰船知识网络版

谢晋元
  谢晋元(1905-1941)抗日将领。字中民,1905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蕉岭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12月,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1937年在凇沪抗战中,”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日军屡受重挫,不断增调援兵。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形势十分危急。谢晋元受命率第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谢恶元带领部队穿过敌人猛烈的炮火,于27日晨2时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曾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坚守4个月,击退日军6次进攻,毙敌数百人,被世人誉
为”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而谢晋元的英名也被人民广为传颂。
  谢晋元坚守四行仓库的消息传开,上海人民无不敬佩感泣,把他们誉为”八百壮士“。每天从早到晚,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不顾北岸日军的流弹四射,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表示对四行仓库孤军的尊敬和关心。10月28日黎明,上海市商会派出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携带慰劳品,渡过苏州河进入四行仓库,向孤军敬献新制国旗,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谢晋元命令将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隔河观望的群众无不拍手欢呼。不久,以《歌八百壮士》为题的歌曲也创作出来:”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激励着谢晋元和他的士兵。短短4天时间,他们在四行仓库这块弹丸之地,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伤者无数,自己仅阵亡9人,伤20余人。10月30日晚9时,谢晋元接到撤退命令。
  日伪特务机关为收买谢晋元,曾派人以50万元、师长之职诱降,被谢晋元严辞拒绝。敌人决定杀害谢晋元。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官兵出操,发现几名士兵缺席,亲往传询,已被汪伪特务机关收买的这几个民族败类,用匕首将谢晋元刺死。谢晋元时年37岁。
  全国,特别是上海的民众得知谢晋元遇害的噩耗后,极为悲愤,各界人士纷纷用各种方式悼念抗日英雄。4月25日前往送葬者达7万余众。同年5月,重庆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壮举,并抚恤其亲属。1982年,谢晋元的墓迁至上海虹桥宋庆龄陵园的右侧。
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2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佟麟阁(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 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佟麟阁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代察省主席,领导对日作战,保卫察省,收复失地。同盟军被迫撤销后,佟麟阁深感抗日之志未遂,退居北平香山,以待报国之机。
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后,任命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佟麟阁曾对部下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仰慕佟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纷纷赶来参加29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司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时人在《北平时报》赞佟麟阁说:“佟副军长善治军,第二十九军纪律严明,勇于作战,而于老百姓秋毫不犯,佟将军训练之力也。”“军士于烈日守城,各队前置水一桶,用开水以止渴,商民感激欲泣,敬献西瓜,坚决不受,对老百姓恭而有礼,杀敌则勇猛武伦,堪称模范军人”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中国第29军奋力抵抗,佟麟阁亲临前线英勇指挥。南苑是日军重兵进攻的主要方向,在敌密集炮火之下,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指挥部队英勇抗击,痛歼日寇,受伤仍不下火线,不幸头部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仅45岁,是我国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将军殉国的噩耗传出,平津市民无不泪下。佟麟阁骨骸寻获后,夫人及子女含悲收敛,隐姓埋名,寄厝于北平柏林寺,寺中方丈出于对将军抗日爱国的敬慕,即使时北平沦陷,也始终严守秘密,直到抗战胜利后国奠于香山。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佟麟阁陆军上将。1946年7月28日,国民政府又以隆重的国葬,将佟麟阁将军的灵柩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香山的兰涧沟的坡地上,并将西城区的一条街更名为佟麟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佟麟阁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抗日将领赵登禹
来源:民族魂网站  

  

    1898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山东荷泽人。家境贫寒,塑造了他的嫉恶如仇的性格。1914年,与兄长赵登尧等离家乡,投入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当兵。1916年,任冯玉祥卫士。1922年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凤翔剿匪,屡立战功。1929年,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1930年,改任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九旅旅长。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奉令率部作为先头部队,移军通县,继驻三河、蓟县,构筑工事备战。2月23日,奉命增援冷口守军。3月8日,改令接防喜峰口。10日,率部夜袭日军营地,砍死日军数以百计,夺机枪10余挺,烧毁日军辎重车10余辆。11日,奉令再次绕袭日军后方,毙敌百余人,毁敌炮18门。14日拂晓,督部乘敌不备,全线出击,杀伤大量日军,恢复原阵地。4月11日,日军突破冷口,继犯滦东,对二十九军形成前后夹击的形势。二十九军被迫放弃喜峰口阵地。长城抗战后,因功擢升为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率部回驻察哈尔。1935年底,率部移驻河北河间等地,担负后路增援任务。同年,被任命为河北省政府委员,叙级陆军中将。“七七”事变后,率部北上,与三十七师换防。7月27日,率先行团进抵南苑军部。28日晨,日军主力在飞机数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与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起指挥南苑驻军顽强抵抗。右臂中弹负伤,部属劝其退出战斗,执意不肯。未久,腿部等处亦受伤,仍督部力战。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红门集结,准备反击,不幸被日军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殉国后,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授其为陆军上将。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的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其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1947年3月13日,赵登禹生前在北京居住过的北河沿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路”。北京通州古运河西岸的东大街也更名为“赵登禹大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于1952年6月11日亲笔签署了革命烈士证书,颁发给其家属。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其墓修葺一新,并树碑,以志纪念。
抗日将领王铭章



2005年03月22日 15时45分56秒



    1893年出生在小商人家庭,四川新都人。1909年毕业于新都高小,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保路同志军的反清斗争。1912年,转入保定军官学校,后肄业离校。1914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川军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护国讨袁战役中负伤,升任连长、营长。后参加军阀的成都巷战,又负重伤。由于他勇敢善战,由中下级军官而逐渐升职。1920年,川军整编,任第七师团长。1924年,升任川军第三师第二十五旅旅长。1925年,晋升师长。1926年,改任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1935年,第二十九军改编为第四十一军,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1936年,晋升陆军中将。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请缨抗日。9月6日,在驻地召开抗日誓师大会。9月12日,率部徒步出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10月21日,开赴晋东娘子关地区阻截日军西进。10月24日,在娘子关西南的东回村、西回村中间地带,与日军展开遭遇战。26日,奉命保卫太原进驻榆次。日军在攻占华北及上海、南京后,妄图从南北同时进攻,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1938年初,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四十一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四十一军开赴滕县。3月14日,日军以大炮、坦克、飞机向我阵地展开全线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拼死奋战,保住了界河阵地。次日为了防止敌军的包围,他抽调在滕县担任城防的部队支援第一线的正面阵地,对滕县的西北进行了布防。敌人却以万余人的兵力直攻膝县城。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两千人,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困难很大。16日,日军开始用重炮向赤城轰击,并以飞机狂炸,城内百姓逃跑一空。他抱定“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信念,决心死战。东关被敌炮轰开缺口,敌军涌入,我军集中两三百手榴弹投去,敌人死50多人,如此反复多次进攻,敌死100多人,我军伤亡近百人。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敌人增涌三万多人,七十多门山炮、野炮、战车四、五辆,对滕县县城进行包围。17日敌人以大炮飞机狂轰滥炸,使县城变成一片焦土,然后以坦克掩护冲锋,他指挥部队同敌人展开了惊险的肉搏战。在局势危急之际,他亲自登城督战,决心与城共存亡。日军从西城攻入,便率余部与敌巷战,寸步不让。在游战中,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血流如注。为了不做俘虏,高呼“抗战到底”,举枪自戕,壮烈殉国。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全体官兵拼死战斗,奋力拼杀。滕县保卫战坚持了三昼夜,阻滞了南犯徐州的大量日军,使鲁南各部队赢得了部署时间,为台儿庄大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为国捐躯后,追赠为陆军上将。5月初,他的灵柩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时,万人空巷迎灵。中共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迎灵公祭。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1938年6月15日,成都八万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灵,8月30日将忠骨运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举行数万人公祭,数架飞机在空中散发宣传他事迹的传单。事后在成都少城公园铸造了将军骑马铜像,表达了四川人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1 20:26:23编辑过]
丁锡山下落不详。

于解放前一年,率队伍潜入青浦,在带队伍前往松江的时候,被出卖,被国民党军队包围.战死,头被砍下,挂在松江城墙上
国民党是有不少人叛国,但是爱国的也不少啊。
[B]以下是引用[I]great100[/I]在2005-6-11 22:14:00的发言:[/B][BR]国民党是有不少人叛国,但是爱国的也不少啊。

国民党爱国的当然有很多,但是叛国的所占比例实在不小。要是抗战再打下去,不知道国民党还要有多少叛国的。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明末,鬼子可以比作满清、国民党是明朝、共产党是农民起义军。所不同的是抗战这次农民起义军顶住了,朝廷投降的人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外来侵略者没有得逞。
[B]以下是引用[I]杨波[/I]在2005-6-12 20:05:00的发言:[/B][BR]。
国民党爱国的当然有很多,但是叛国的所占比例实在不小。要是抗战再打下去,不知道国民党还要有多少叛国的。抗战时期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明末,鬼子可以比作满清、国民党是明朝、共产党是农民起义军。所不同的是抗战这次农民起义军顶住了,朝廷投降的人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外来侵略者没有得逞。

这个比喻差太多了,共产党有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农民起义军则没有,所以农民起义军遇到满人一触即溃,而共军则能开辟敌后根据地。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5-6-12 21:37:00的发言:[/B][BR]。
这个比喻差太多了,共产党有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农民起义军则没有,所以农民起义军遇到满人一触即溃,而共军则能开辟敌后根据地。

所以我说:“所不同的是抗战这次农民起义军顶住了,朝廷投降的人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外来侵略者没有得逞。”
[B]以下是引用[I]杨波[/I]在2005-6-12 22:50:00的发言:[/B][BR]。
所以我说:“所不同的是抗战这次农民起义军顶住了,朝廷投降的人还没有这么多,所以外来侵略者没有得逞。”

所以说中流砥柱是不止一根的,事实上传说中的中流砥柱有三根呢,那些提起中流砥柱好像就是唯一一根的同志们,大概连这个成语的出处都不知道啊。
学术交流嘛莫动肝火
这些伪军都用来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了!这就是“曲线救国”吧!
[B]以下是引用[I]plumage[/I]在2005-6-12 22:55:00的发言:[/B][BR]”
所以说中流砥柱是不止一根的,事实上传说中的中流砥柱有三根呢,那些提起中流砥柱好像就是唯一一根的同志们,大概连这个成语的出处都不知道啊。

关键在于农民起义军这根中流砥柱顶住了,这才让朝廷没有投降,否则的话又是明末历史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