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皇帝嘉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0:01
嘉庆25年的帝王生涯,是碰到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危机,除了和珅的事情之外,南方的白莲教,北方的天理教,东南海上的骚动,八旗的生计,采矿的封矿,国库的枯竭,财政的枯竭,鸦片的流入,漕运的难题等等,都作为个案处理,没有把这些社会矛盾社会危机联系起来看,是个什么问题,怎么进行改革,没有从制度上去进行处理和改革,所以我说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就事论事,所以他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改革家,而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但是嘉庆做一个皇帝来说,他是有仁的一面。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大理寺卿叫杨怿会,受嘉庆召见,夏天很热,他呢,挑帘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一看。“上”嘉庆是汗流满面,摇着扇子挥汗,他先跪下请安,完了嘉庆跟他问询很多的问题,谈的时间比较长,他就看他说嘉庆汗流满面,始终没有挥扇,始终没有扇扇子,这个问题说明什么问题呢,当然说明嘉庆他皇帝的自尊,也说明他尊重臣下,这么热你没用扇子我也不用扇子,所以嘉庆做一个人来说,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嘉庆蠲免天下的钱粮,安徽有个巡抚,安徽巡抚就上报三百万两银子,他一看各地报的银子三百万两,他就说数太多,里头有水分,他吩咐各府州县,一律砍40%,重新造册上报。下面就反映时间太急,时间太紧来不及,这个事情嘉庆知道了,嘉庆就说,嘉庆说了八个字,嘉庆说:“损上益下,朕之愿也”。我蠲免就是上面有点损失,下面老百姓得到点利益,这是我的本意,我的意愿,你干吗要砍40%?这个巡抚,叫姚祖同赶紧就把三百万造册上报了,就蠲免了三百万两银子。 从这两件小事情乐意看出来,嘉庆还是有儒家仁爱为君的这个思想,所以我说,清朝皇帝里面,没有昏君,没有顽君,顽皮的顽,没有顽君,也没有暴君。但是有庸君,平庸的庸,嘉庆是庸君。


举一个例子,白莲教的事情,嘉庆思考,他写了首诗,他是这样说的: “内外朝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时慢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中间的这四句,玉杯饮尽千家血,官员豪富,用酒杯饮的不是琼江玉液,是千家百姓的鲜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夜间歌舞辉煌,烧得不是蜡烛,是百姓的民脂民膏。他还说呢,说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你是官员在那儿歌舞,高歌欢唱,拥着歌妓在那儿欢唱,哭声高,歌声高处哭声高,从这四句诗来看,嘉庆还是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他那四句就不是,那四句就说,平时慢说君恩重,你们都是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都是你们辜负君恩,所以老百姓生活才不好,我觉得这首诗还是有一点意思,做一个帝王里头,能说那四句就不错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首诗一方面说明嘉庆皇帝有一种仁爱的思想,他看到了民间的疾苦,看到了官员的贪污腐败,但是,做一个皇帝来说,这还不够,看到还不够,嘉庆光看到和珅问题,看到贪官腐败,没有进一步的想,这些贪官腐败,这些和珅现象,从自己皇帝身上找原因,从社会制度找原因,所以嘉庆杀了和珅,甚至于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并没有解决清朝社会的危机。嘉庆一件一件地处理社会危机,同时又一时一地的升华社会危机,到了他儿子道光的时候,社会危机更加深重,内外交困,四面楚歌,英国的大炮寇打了大清帝国的国门。嘉庆25年的帝王生涯,是碰到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危机,除了和珅的事情之外,南方的白莲教,北方的天理教,东南海上的骚动,八旗的生计,采矿的封矿,国库的枯竭,财政的枯竭,鸦片的流入,漕运的难题等等,都作为个案处理,没有把这些社会矛盾社会危机联系起来看,是个什么问题,怎么进行改革,没有从制度上去进行处理和改革,所以我说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就事论事,所以他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改革家,而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但是嘉庆做一个皇帝来说,他是有仁的一面。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大理寺卿叫杨怿会,受嘉庆召见,夏天很热,他呢,挑帘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一看。“上”嘉庆是汗流满面,摇着扇子挥汗,他先跪下请安,完了嘉庆跟他问询很多的问题,谈的时间比较长,他就看他说嘉庆汗流满面,始终没有挥扇,始终没有扇扇子,这个问题说明什么问题呢,当然说明嘉庆他皇帝的自尊,也说明他尊重臣下,这么热你没用扇子我也不用扇子,所以嘉庆做一个人来说,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嘉庆蠲免天下的钱粮,安徽有个巡抚,安徽巡抚就上报三百万两银子,他一看各地报的银子三百万两,他就说数太多,里头有水分,他吩咐各府州县,一律砍40%,重新造册上报。下面就反映时间太急,时间太紧来不及,这个事情嘉庆知道了,嘉庆就说,嘉庆说了八个字,嘉庆说:“损上益下,朕之愿也”。我蠲免就是上面有点损失,下面老百姓得到点利益,这是我的本意,我的意愿,你干吗要砍40%?这个巡抚,叫姚祖同赶紧就把三百万造册上报了,就蠲免了三百万两银子。 从这两件小事情乐意看出来,嘉庆还是有儒家仁爱为君的这个思想,所以我说,清朝皇帝里面,没有昏君,没有顽君,顽皮的顽,没有顽君,也没有暴君。但是有庸君,平庸的庸,嘉庆是庸君。


举一个例子,白莲教的事情,嘉庆思考,他写了首诗,他是这样说的: “内外朝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平时慢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中间的这四句,玉杯饮尽千家血,官员豪富,用酒杯饮的不是琼江玉液,是千家百姓的鲜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夜间歌舞辉煌,烧得不是蜡烛,是百姓的民脂民膏。他还说呢,说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你是官员在那儿歌舞,高歌欢唱,拥着歌妓在那儿欢唱,哭声高,歌声高处哭声高,从这四句诗来看,嘉庆还是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他那四句就不是,那四句就说,平时慢说君恩重,你们都是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都是你们辜负君恩,所以老百姓生活才不好,我觉得这首诗还是有一点意思,做一个帝王里头,能说那四句就不错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首诗一方面说明嘉庆皇帝有一种仁爱的思想,他看到了民间的疾苦,看到了官员的贪污腐败,但是,做一个皇帝来说,这还不够,看到还不够,嘉庆光看到和珅问题,看到贪官腐败,没有进一步的想,这些贪官腐败,这些和珅现象,从自己皇帝身上找原因,从社会制度找原因,所以嘉庆杀了和珅,甚至于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并没有解决清朝社会的危机。嘉庆一件一件地处理社会危机,同时又一时一地的升华社会危机,到了他儿子道光的时候,社会危机更加深重,内外交困,四面楚歌,英国的大炮寇打了大清帝国的国门。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
确实,这四句确实不像皇帝写的,即便是那些文人墨客那不定有这等感怀、、、唉、、、人说嘉庆是个守成之人、、、他爹的可是潇洒够了、、、
皇帝是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

那首诗和崇祯把亡国归罪大臣何其相似。
其实如果嘉庆直接接班雍正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不至于写出“千古未有事,竟出大清朝”的诗句了

古往今来的名君
乾隆最名不副实
乾隆是我最不喜欢的皇帝之一,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说雍正刻薄的人很多,但是我觉得雍正比乾隆要真诚得多了。
乾隆为人虚伪 大好喜功

实在难言一个好字
嘉庆为人性格还是可以的,和宋仁宗有些像,既不像其祖父那刻薄,也不像其父那刚愎。一直有种说法雍正和嘉庆要换一下,大清命数又长不少。
乾隆好大喜功!!!!嘉庆则是守成之主,中才之人啊!

所以嘉庆朝老人当政,还出了曹振墉这样大混混!
自嘉庆后,是连守成都守护不了了
原帖由 lich_jin 于 2007-12-7 10:24 发表
嘉庆为人性格还是可以的,和宋仁宗有些像,既不像其祖父那刻薄,也不像其父那刚愎。一直有种说法雍正和嘉庆要换一下,大清命数又长不少。

是和乾隆换吧
要是换了雍正
清朝只怕熬不到1840
入关以后清朝治国水平最高其实是雍正,既要替老爸擦屁股又要替儿子挣奶粉钱更无辜的还被了一身黑锅你说他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