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初步规划增加一条新科考船、“十一五”要在冰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51:58
一条新考察船有望加盟南极科考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透露  根据初步规划——

    2005年12月下旬,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团长的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对南极中山站及附近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记者在南极中山站采访了陈连增。

    ■大规模改造“两站一船”

    陈连增表示,目前,我国的极地事业正处于“十五”时期能力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以及“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建设许多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已经开始,如对长城站、中山站、“雪龙”船进行大规模改造,同时要在国内建设码头、建立国内考察基地等。对“两站一船”进行改造,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会满足当前我国南极研究的需要,而且还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的能力,以满足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初步规划增加一条新科考船

    陈连增说,目前,在站区建设方面,初步规划包括,在对“雪龙”船改造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新的科学考察船,主要目的是增强科学考察的能力,尤其是要增强对资源、环境等方面调查的能力。

    ■“十一五”要在冰盖上建机场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在实现南极考察有直升机的基础上,添增固定翼飞机,在冰盖上建设一个小型机场,以利于今后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站的需要和实现多种方法运送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以及利用飞机的手段进行科学调查等。

    ■在南极内陆建考察站完全可行

    谈到在南极内陆建立考察站工作的进展情况时,陈连增说,从南极大陆边缘建站到内陆建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就目前我国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我们所具有的20多年的极地考察经验来说,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在南极内陆建立我国第一个考察站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准备。

    ■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

    陈连增说,在南极,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它与国家利益密切相连。20多年来,我国开展的极地考察工作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争取和维护国家的权益,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

    南极科考动态

    格罗夫山考察队发现第一块陨石

    格罗夫山考察队队员当地时间1日晚9时(北京时间12时)左右,发现一块陨石,这是格罗夫山考察队在此次考察行动中发现的第一块陨石。

    此次格罗夫山考察是我国南极考察队对格罗夫山进行的第四次综合性考察。在前三次考察中,考察队员共发现4480块陨石。目前,我国的陨石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于世界第三。一条新考察船有望加盟南极科考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透露  根据初步规划——

    2005年12月下旬,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团长的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对南极中山站及附近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记者在南极中山站采访了陈连增。

    ■大规模改造“两站一船”

    陈连增表示,目前,我国的极地事业正处于“十五”时期能力建设的具体实施阶段以及“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建设许多具体项目的实施都已经开始,如对长城站、中山站、“雪龙”船进行大规模改造,同时要在国内建设码头、建立国内考察基地等。对“两站一船”进行改造,形成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会满足当前我国南极研究的需要,而且还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的能力,以满足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初步规划增加一条新科考船

    陈连增说,目前,在站区建设方面,初步规划包括,在对“雪龙”船改造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新的科学考察船,主要目的是增强科学考察的能力,尤其是要增强对资源、环境等方面调查的能力。

    ■“十一五”要在冰盖上建机场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在实现南极考察有直升机的基础上,添增固定翼飞机,在冰盖上建设一个小型机场,以利于今后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站的需要和实现多种方法运送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以及利用飞机的手段进行科学调查等。

    ■在南极内陆建考察站完全可行

    谈到在南极内陆建立考察站工作的进展情况时,陈连增说,从南极大陆边缘建站到内陆建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就目前我国的技术保障能力和我们所具有的20多年的极地考察经验来说,只要我们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在南极内陆建立我国第一个考察站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准备。

    ■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

    陈连增说,在南极,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它与国家利益密切相连。20多年来,我国开展的极地考察工作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争取和维护国家的权益,增强我国在南极的实质性存在。

    南极科考动态

    格罗夫山考察队发现第一块陨石

    格罗夫山考察队队员当地时间1日晚9时(北京时间12时)左右,发现一块陨石,这是格罗夫山考察队在此次考察行动中发现的第一块陨石。

    此次格罗夫山考察是我国南极考察队对格罗夫山进行的第四次综合性考察。在前三次考察中,考察队员共发现4480块陨石。目前,我国的陨石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于世界第三。
实质存在~这个词很和谐世界~
内陆站如没有机场,实在是个大问题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够在南极起降的飞机,一个机场没什么用至少要两个啊!飞机通过哪个国家与南极大陆联系?新船一定要大至少2万以上的,否则一次补给3个站雪龙都吃不消了!
好啊,“实质存在”这个词和邪恶啊:D :D :D
原帖由 风神浪子 于 2007-12-1 01:39 发表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够在南极起降的飞机,一个机场没什么用至少要两个啊!飞机通过哪个国家与南极大陆联系?新船一定要大至少2万以上的,否则一次补给3个站雪龙都吃不消了!

目前我们的补给基地是阿根廷,估计以后飞机的检修什么的也会在阿根廷。
建机场还是有必要的.
有了飞机就快了,空投也不错哦
冰盖上建机场啊?你用啥飞机飞呢?新舟60吗?还是Y5?:D
中文太有艺术性了~~~:lol :lol
增加一条新科考船钱不是问题~~我们能造得出来吗??不行的话买哪个国家的呢~~:)
破冰船就那么难造?强烈要求国舰国造!
破冰船不难造呀,赶紧上吧:D
破冰船真不好造
技术好的就几个国家
全世界破冰船造得最好的也就是北欧的那几个国家还有老美,毛子的太邪恶了咱们也用不着!鬼子,棒子的都不上档次!
强烈支持,多造几条
破冰船说难不难,但是搞国产破冰船,但产量才1艘实在不划算
看人家日本,为了让日本钢管那帮破冰船设计团队不解散,花了多少精力?船基本都是10年一换,这对至少30年寿命的船真是极大的侮辱
我们造,就再找乌克兰好了,人家赫尔松厂闲着也是闲着,要是拖进度,那光让他们造船壳也不错,拖回来装一下简单的
备用方案可以选芬兰人的,毕竟这个不涉及禁运,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飞机,俄国当年an-24,an-12都能在南极飞,为啥我们的Y-7、Y-8就不能飞?种族歧视么?
所以说,这个计划很实在,没什么技术壁垒,关键问题是领导给不给签字批钱。
就目前情况看,似乎领导没批钱,这次改装了雪龙就算了事了。
只造一艘经济上实在划不来,还是外购好了。
飞机么,IL76就可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8:05 新京报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今天中午,“奇骏-南极探秘之旅”将出发奔赴南极,报道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考,本报记者全程参与此次报道。

  本报记者届时将在南极大陆与科考队员一起欢度牛年春节,采访考察队员,拜访智利站、俄罗斯站,参观企鹅岛,并将考察纳尔逊冰帽,感受极地科研工作者恶劣的工作环境现状。

  此外,还将前往考察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区的冰原冻土景观。据介绍,目前长城站已经开通了上海的市话,也就是说从南极打到上海只收市话费,打到北京是国内长途。

  另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介绍,由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担任团长,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政府代表团将在1月26日或27日登顶冰穹A。“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去慰问考察队员。”

  魏文良还介绍,距昆仑站建站的7公里处放了一个铜铸的鼎,这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4093米。“这个鼎已经放在那里了,但没有打开,等我们政府代表团去打开,到那个时候才能亮相。”魏文良没有透露该鼎的大小与形状。

  - 对话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

  中国拟自建万吨级破冰科考船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昨天,在启程前往南极大陆之前,本报记者对话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据他透露,昆仑站将在本月底建成,下一步将在环境和资源领域展开研究。

  新京报:昆仑站什么时候建好?好像有消息说1月19日建成。

  魏文良:我们官方没有说这一天建成。现在昆仑站钢结构全部拉起来了,计划在这个月底建成,也只是一期工程,面积不到300平米。

  新京报:中国开展南极考察25年了,而别的国家开展的更久,并都在一些比较关键的位置建站,像俄罗斯站在“最寒点”,有文章说,“最高点”冰穹A可能测到比那个“最寒点”更低的温度,有这种可能吗?

  魏文良:俄国首先测到的那个点,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而当时冰穹A还没有人活动。中国第一次登上冰穹A,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最寒点”是相对于俄罗斯站测到的最低温而言,南极有没有比这个还冷的?从气象和气候学分析,冰穹A可能是最寒点,是不是最终结论还有待科学家下一步考察。

  新京报:你曾是雪龙号的船长,什么时候有中国自己生产的科考船?

  魏文良:我想会有的,我现在就在抓这个项目,计划造一个具有破冰能力的科考船,这个技术含量很高。已经开始在论证了,我任组长。

  新京报:做这样的船需要花费多少钱?

  魏文良:20个亿左右吧。雪龙号是乌克兰的,不到1900万美元。实际上雪龙号已经改造三次了,包括这次咱们国家花1.6亿改造。雪龙号是一个抗冰补给船,跟货船差不多,而我们要造的科考船就不一样了,这次要造一个万吨级的考察船,可以提高我国的造船水平、设计水平。不过,现在还在立项论证阶段。

  新京报:我国南极科考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魏文良:我们正在做十二五规划。我们十五搞了能力建设;十一五搞了极地计划;十二五重点是科学考察,对南极包括南大洋加大研究。必须有学术研究的成果,而不是建了几个站。我们十二五期间重点将在几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比如环境和资源方面。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highlight=%B1%F9%2B
我国的南极科考破冰船设计方案
买雪龙真是赚大方了!
抓紧立项,好东西啊……[:a2:]
竟然是先进的电力推进!!!
是该自己造一条科考破冰船了
我们造破冰船应该问题不太大,但极地用的飞机,可能我们的运八、运七还有点玄。
话说我们的 柴油机 和 燃气轮机都不行
还是 直接上 核动力吧。5万吨,还不错。
听某人讲,这个南极中心区域的科考是有很多意义的吧。。好象叫什么,,,,,记不起了。
这次冰盖队在南极内陆要建两个机场,800公里营地的中转机场已经建好了。







昆仑站机场的跑道长600米、宽50米,今天正式动工。1月26或2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将乘飞机降落在这个机场。
南极建机场,连水泥都省了,很划算。。:D ;P
抢到了高点真的不错,后发先至.
南极打到上海只收市话费,这个强,什么时候全球打到上海都收市话就好了
原帖由 lotus2151 于 2009-1-15 22:34 发表
南极打到上海只收市话费,这个强,什么时候全球打到上海都收市话就好了

难道南极也被和谐到长三角了?[:a2:] 或者作为上海的一个区,南极区[:a2:] [:a2:]
原帖由 oxygenyzh 于 2009-1-16 14:12 发表

难道南极也被和谐到长三角了?[:a2:] 或者作为上海的一个区,南极区[:a2:] [:a2:]


地铁18号线?下一站 南极
原帖由 教主真身 于 2009-1-15 17:02 发表
竟然是先进的电力推进!!!


就那点破动力,先进什么啊。这个设计挨的砖头可不少,这个FC推进也是其中之一。
考察船加个弹射器,用舰载预警机改型当运输机:victory: :victory:
www.sh.xinhuanet.com  2009-01-29 09:16:34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张建松1月29日报道:南极内陆昆仑站的成功建立,使我国形成了“一船四站”的极地考察新格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张侠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雪龙”号的“单兵作战”已成为我国极地考察最薄弱的环节。

    “雪龙”号是我国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自1994年首航南极以来,已先后12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2007年,“雪龙”号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提高了船上自动化程度、装备了多套科学调查设备、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更新了通信导航设备、改造了生活设施。但与国外先进的极地考察破冰船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这首先表现在“雪龙”号的破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极地冰区关键海域科学考察的实际需求。雪龙船破冰能力1.2米(含20厘米雪层),而南极接岸海冰春季厚度已达1.5米以上,威德尔海、罗斯海的冰情更重;北冰洋中央区域夏季海冰厚度达到2米以上,雪龙船无法到达上述区域,极大地限制了“雪龙”号冰区航行和考察能力。

    随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拓展,“雪龙”号运输任务繁重,科考时间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雪龙”号承担了南北极考察的后勤物资运输、人员输运和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在恶劣的极地自然环境中和有限的工作时段内,一艘船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无奈之举致使海洋科考时间被迫大量压缩和挤占。据统计,我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25年来,在南大洋进行海洋调查的总共时间,还不及美国1条考察船1年的调查时间。

    张侠认为,目前我国亟待建立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两艘船宜合理分工,新建的破冰船主要承担科学考察任务,“雪龙”号则主要承担南、北极考察站的物资和人员输送任务。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53220&extra=page%3D1

昆仑站是我国即将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位于Dome A地区(精确位置: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即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附近。站址高程为4087米,空气含氧量只相当于西藏5000多米海拔高度地区的环境状况,年平均温度接近-60℃,极端最低气温约-90℃,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
1. 中山站附近的拉斯曼丘陵地区正在建设中山站的扩展部分——“中山二站”。其附近还将建设一处固定翼飞机场,保证飞机起飞、降落安全及燃料供应。
2. 在Dome A与格罗夫山之间的冰盖3500米海拔处(距离中山站约800公里),还将建立简易的航空中继站,提供沿途车辆和飞机燃油补给,并储备食物和人员装备。这不仅是Dome A航空支援的中继加油站,也是格罗夫山将来经常性夏季考察的野外基地。
3.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投入运行一架能运送15-20名人员、航程1500公里左右的(国产)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建成我国在东南极地区的极地考察航空网络。这架飞机可进行我国东南极考察站与南极大陆其他国家考察站间的飞行,同时满足我国内陆考察和增加极地考察科学手段的需要。
现在西方国家在附近地区所使用这一类型的飞机主要是DHC-6"双水獭"(Twin Otter)飞机(曾在Dome A地区起降,救援过我国科考队员)。
放鼎,tg也太邪恶了吧
用什么飞机啊?短途飞机做站间飞行呢还是其他的什么?
原帖由 lotus2151 于 2009-1-15 22:34 发表
南极打到上海只收市话费,这个强,什么时候全球打到上海都收市话就好了

在法国打国内的固定电话,只收市话费。
Y12F不行吗,小飞机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