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明朝万历年间朝廷的“非君”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0:49:48
]]
  大臣非议皇帝在明朝的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海瑞上疏给嘉靖,其言辞连海瑞自己都估计到会难逃一死,没想到嘉靖看了之后先是震怒,后来冷静的想了想,就把海瑞关起来算了,司法官员为海瑞定了死刑罪,嘉靖居然没有同意.等到嘉靖不久病势之后,海瑞立即被放了出来加官晋爵.证明了当时的社会有这样一个心态,敢于指责皇帝缺点的官员往往会受人尊重.于是后来就愈演愈烈,大臣非议皇帝成为习惯,也不管说的对不对.不过这些皇帝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指责皇帝的具文后来被人作为了他们昏庸的历史证据,实在可怜~
  
  万历与大臣的消极对抗其实十分的有趣,在和大臣关系这一点上,他和他的老师张居正很相似.以前张居正执掌政府的时候,大臣们对张居正的批评不比后来对万历的批评少,什么说张居正好色,生活奢华,这些言辞和后来批评万历的言辞很相近.但是张居正有皇帝站在他这一边,并且有自己的一部分文官,而万历只有自己一个,没人为他辩护.从张居正时代开始,万历其实就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大臣有时候十分的无聊,他们对道德的要求几近变态.这些想法和张居正也很相似.从张居正对海瑞的态度上我们就知道,张对一些在道德上过于苛刻的大臣比较反感.正是这样的思想基础,并且在国本之争上与大臣的争议,万历开始了消极的与群臣对抗.
  
  皇帝的消极给大臣们有了更多非君的理由,如果以太祖皇帝为参照,这个懒惰的皇帝实在不适合一个明君的标准.于是在他们的奏折里,这样的非君现象出现的越来越多.但是万历这个人很聪明,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只会挑那些需要处理的事情来处理,比如与日本在朝鲜的战争,比如对后金的军事行动,也许他处理的不够好,但是这个人很明显知道哪些事情他该做哪些事情他不需要理睬.那么多的奏折,如果有哪个大臣又是对他的道德行为大加抨击,他根本就懒的看,连大臣的名字都不愿意记住,自然也就不会再去追究这个人了.明朝的言论自由本就比较宽松,皇帝的这种被动纵容更加加剧了社会对政治的讨论,可以说,除了民国时代,中国再没有比这个时代更能够直白的讨论政治,非议国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脑的时期.
  
  不过很可惜,这个时代因为魏忠贤的出现而有所遏止,但是崇祯时期又有抬头的趋势.比如上面有人举例子的,崇祯想议和却遭到舆论抨击,不得已只能找个替死鬼向群臣交代.皇帝需要找替死鬼向大臣交代,并且这个皇帝并不是傀儡皇帝,这种情况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很罕见,但是明朝是很常见的.再举了例子,明末三大案里廷击案,大臣指责皇帝偏袒郑贵妃,皇帝最后无法下台,只能找了郑贵妃身边宠幸的两个太监做替死鬼向大臣们交代.事实上,替死鬼并没有起到作用,最终还是太子出来打圆场稍微缓和了一下大臣们对皇帝的责难.
  
  这种非君现象的出现也来源于大臣们的思想追求.王守仁又当官又求道,这只是明代大臣里最著名的一个例子,事实上明朝大臣都很喜欢一边做官一般探讨哲学.这里就要提到李贽这个人,以前历史书上说他对儒家的思想深恶痛绝,并最终被封建朝廷害死,这种说法实在太马克思了.其实李贽的思想并没有那么激进,他的思维体系还是以儒家为基础的,只是李贽的想法比较偏激,而且没有形成系统.但是作为一个在思想上很有建树的人,他在那个社会是有很高的地位的,这和我们从一般的历史书上看到的他被迫害的情况正好相反.李贽退休之后就没有了收入,但生活富足,因为有大量的明朝官员和富商给他提供生活费用,他甚至开了个私人庙宇,维持这个庙宇的费用也来自于明朝的官员和富商.想与他结交的人遍及朝野,甚至包括亲王.为什么都要结交无权无势的他?可见当时的社会对思想的追求是多么的强烈.当然,当时的社会思想是多元化的,你提出一种理论,必然有人和你的理论冲突.和李贽思想对立的人也不少,甚至包括有些他的朋友.最终他被迫害也正是因为这些和他思想不容的人.有人将他的思想看成是洪水猛兽,这很正常,不过有些心理阴暗者借他的生活不检点对其进行迫害.明代对生活不检点似乎也不是要求太高,所以李贽虽然被定了罪,但是不重,然而思维偏激的李贽也许要为了证明什么,在监狱中毅然自尽.从李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那个社会上流人士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的状态~怎么的一种思想诉求,这恰恰是导致后来产生非君现象的最本质原因.
说实话,我这是第N次在超大看见这个帖子了:L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11-18 13:57 发表
说实话,我这是第N次在超大看见这个帖子了:L

不可能吧,如果是这样就让他沉了吧;P
拜托,超大可以不斷的重復發一個貼子來賺分的嗎?
原帖由 Manx 于 2007-11-18 14:52 发表
拜托,超大可以不斷的重復發一個貼子來賺分的嗎?


不知者不为过吧?

我是第一次在超大看见这个文章。

我认为很好,而且希望看到更深入的讨论。
人人都来这么一句,超大历史区可热闹了.一个月发一次,反正中国13亿人大部分都没看过;P
:hug: 臣子敢以道统对抗皇权,说明明朝的民主性和汉族士大夫的骨气.文章是这个意思吧;P
还能说明明朝是君主立宪制,内阁掌握国家主导权:D

在汉网上的说法更具有传奇色彩,他们认为英国学习了明朝内阁制度,才建立了民主制度:D :D :D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11-18 18:20 发表
还能说明明朝是君主立宪制,内阁掌握国家主导权:D

在汉网上的说法更具有传奇色彩,他们认为英国学习了明朝内阁制度,才建立了民主制度:D :D :D
,配上对清朝的描写才更有汉网特色,结尾一定是一句:清朝的建立就是历史的倒退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11-18 18:31 发表
,配上对清朝的描写才更有汉网特色,结尾一定是一句:清朝的建立就是历史的倒退

然后再加上一句自评"象汉网这样的精英论坛,肯定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D ;P
不知为什么好名分大义的东林党人后来大多投靠清廷帐下成了“贰臣”,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君弱自然臣悍,不然就无法解释黄帝的“君臣上下一日百战”了。
明的那个祖制确实要命,嘉靖为了称父母为父母,闹出了多大的风波

明的大臣对皇帝都没什么满意的,只是对维持明基本运作的制度有信心,很多人都愿意为了这个制度和皇帝去闹.
君弱自然臣悍
--------------------
这话在明基本不适用,明还没真正出现皇帝掌控不了皇权的时刻,几十年不怎么理朝政的几个皇帝仍然是国家政体的主宰,反而如崇祯这种却驾驭不了群臣.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18 18:56 发表
君弱自然臣悍
--------------------
这话在明基本不适用,明还没真正出现皇帝掌控不了皇权的时刻,几十年不怎么理朝政的几个皇帝仍然是国家政体的主宰,反而如崇祯这种却驾驭不了群臣.

张居正出任首辅时基本架空了皇帝,皇帝倒是担心稍有对张不恭而背上“不尊师”的恶名,以致张去世后,皇帝才敢把平时对张怨恨以“抄家”的形式发泄出来。朋党比周,皇帝当然会被架空。皇帝不但要有术而且要有法和势,只有法术势兼备才可以治人而不治于人。崇桢虽然想通过频繁更换首辅亲信而扭转晚明长期以来的尾大不掉之势,但东林党和阉党余孽仍然是根深蒂固,非意志坚定的君主施行强制措施仍不足铲除,而力度不够和反复无常只会助长朋党比周,有派无君之风。而崇桢的性情猜忌和反复无常反映了他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君主,故难以再造大明。
]]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18 19:41 发表
崇桢主要还是运气不好.
明从中叶开始自然条件就不好,天灾不段,一来就是数年,数十年的大区域性旱灾,还有民间造反潮此起彼伏,如果不是那位袁大将军还有江南富商们,他气数仍在.
早个30年崇祯可能还真有机会中兴一把.崇 ...

崇祯跟他爷爷万历相比能力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正德什么时候老打败仗了。平宁王反击小王子这可不是败仗。
正德自己打仗什么时候打胜过了

宁王被抓后,他让王阳明放了宁王,让他来抓
]]
20楼的太小看万历了~~~~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18 19:57 发表


你当然是可以这么说了,因为万历本就没做过几件事,和事必躬亲的很容易做出比较出来
万历基本上不理朝政,朝廷各部官员空虚,他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是想要钱,派大量太监到全国各地去圈钱,这种皇帝是所有皇帝里的罕见 ...

你老读过明实录吗,没有他辛辛苦苦去圈钱明朝那还能撑那么久。人家在大问题上可不糊涂。
]]
]]
这些人:L
都说是老帖子了还顶
我发的好帖子就不顶,真奇怪了哈:Q
谁叫你 “反清复明?” 来着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18 19:57 发表


你当然是可以这么说了,因为万历本就没做过几件事,和事必躬亲的很容易做出比较出来
万历基本上不理朝政,朝廷各部官员空虚,他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是想要钱,派大量太监到全国各地去圈钱,这种皇帝是所有皇帝里的罕见 ...

甚至连自己亲戚的祖坟也敢挖,怪不得自己的坟后来也被挖;P
万历收税估计不是什么严苛的,倒是抗税的是那些财主们(资本家工商业主),而不是真真的下层打工者。那个时候由于张居正改革,经济大发展,暴发户增多,但是城市工商税收不严,万历想收一收,结果就被骂了。另外那个年代没有社会保障,纯粹市场经济,底层工人估计生活很艰难的,所以一挑唆就闹起来。:D
原帖由 zhu250 于 2007-11-19 09:13 发表
谁叫你 “反清复明?” 来着

这帖子怎么能这么火呢??:Q :Q :Q :Q
万历就是一个玩主,把张居正辛苦搞的改革成果都玩掉了.如果他坚持张居正的改革政策不动摇.明朝后期中兴有望,本来老张刚把明朝的各种矛盾调节缓和了,财政也有了起色,朝廷里也有一定资金了.要是继续坚持下去.明朝即使在崇祯年间在发生大灾也可以挺过去.可惜啊,我们后人看历史感到惋惜.为明后期的中兴10年感到痛惜,如昙花一现,还是泯没了.
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清朝的皇权太集中了,文官集团基本丧失了自己的骨气和尊严。完全沦为皇权的附庸。清朝的所谓名臣实在太少。
原帖由 xcxy 于 2007-11-19 11:27 发表
万历收税估计不是什么严苛的,倒是抗税的是那些财主们(资本家工商业主),而不是真真的下层打工者。那个时候由于张居正改革,经济大发展,暴发户增多,但是城市工商税收不严,万历想收一收,结果就被骂了。另外那个 ...


拜托,谁说万历是在收税了,你见谁收税把钱收到内库去的。

万历只是叫太监去民间掠夺钱财而以,把钱全部收到内库,并不使用。

万历是绝对的一视同人,不偏颇的,不管是谁都要把钱拿来,可不管是地主,商人,农民,打工者,还是官员。这种皇帝实在是天下少有的,数十年里都能对亿万子民一视同人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
原帖由 mxyou 于 2007-11-19 15:13 发表


拜托,谁说万历是在收税了,你见谁收税把钱收到内库去的。

万历只是叫太监去民间掠夺钱财而以,把钱全部收到内库,并不使用。

万历是绝对的一视同人,不偏颇的,不管是谁都要把钱拿来,可不管是地主,商人 ...



你太低估既得利益者们了!

矿税事件,为什么要收?收到的钱真的是只进于内库么?谁的纪录?纪录很公正、准确么?万历收过多少种税?

地主商人以及地方官以及相关的朝臣这些矿业的既得利益者,是不吝惜笔墨抹黑一切损害他们利益的人的。

现在的黑煤窑,要关闭,多麻烦?要是中央没有强力在手,地方既得利益者早就演出和矿税事件一抹一样的“抗X”事件了!要是中央不掌握媒体,关闭黑煤窑一事不知道要被抹黑成什么样呢!

矿税事件总体上说明,明朝张居正改革之后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腐败丛生、两极分化,加上明朝军队系统日益家族化实际上已经和利益集团沆瀣一气了,地方利益集团已经可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他们可以挑动底层,但是强力部门又是利益集团所控制。

这个状态一直到明末,基本都没有变化了!吴三桂家族、姜镶家族等等已经控制了明君的大部分主力,明朝实际上就亡在他们手上!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90年代末江核不迫使军队弃商,山西黑煤窑事件、黑砖窑时间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呢!
原帖由 oo7yjg 于 2007-11-19 12:24 发表
无论如何,我都觉得清朝的皇权太集中了,文官集团基本丧失了自己的骨气和尊严。完全沦为皇权的附庸。清朝的所谓名臣实在太少。
:hug: 文人士大夫丧失锐气跟频繁的文字狱关系比较大.
这是我国民权思想的萌牙。
可惜时不我待,满清崛起,历史重新回到起点。
万历收过多少种税?
我说过了,万历让太监出去刮钱不是收税,这和外国的N种税是不同的,明朝的皇帝还有王几百年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基本上就没出几个好东西,
明朝这类说滥的事,真的没什么兴趣去提了,满清的天下与其说是李闯的运气不佳,不如说是明把天下实在是折腾的够惨的了.
民权思想的萌牙。
可惜时不我待,满清崛起,历史重新回到起点。

有无后金,有明一代,这种西式的东西就是不可能产生的,在各路朱姓王的盘剥下,民权的思想是产生不起来的

明的最大社会产物就是明的造反潮,白莲教之流的横行.

我以为,明要走上类西式道路,需要一个前提,把明的自然灾害减小到一个相对低的水平.明的自然气候实在太恶劣了,要不就是亩产翻个几番也可以
我一贯认为明能走到崇祯,金手指开的也实在是够大的了.
日本226事件当中,天皇就害怕军国主义者只是尊重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象征的天皇而把他给废逐掉另立天皇,而中国历史上虽然皇上名义上是最高的领袖,但也曾经无数次的被外戚、宦官和权臣给罢黜掉。因此皇权地位的崇高并非就说明具体代表皇权的皇帝也拥有绝对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