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探月的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6:20
<br /><br />  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成功飞天。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将在年内实现发射。中日在发射背后有许多合作的故事。

  发射“月亮女神”当日,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邀请中国航天局的代表团去现场观摩。作为亲自参与了“月亮女神”研发工作的日本科学家,佐佐木见证了中日两国的首次探月合作。

  佐佐木披露,这次“月亮女神”随身搭载的14种探测仪器中,有一个测量月球重力的观测仪器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电波源(VRAD),主要追踪子卫星发射的电波,判断子卫星的确切轨道,并精密研究月球表面重力场的分布。这是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合作的项目。

  原来,“月亮女神”载有一大两小三颗卫星。其中两颗小卫星将在11月份到达绕月轨道后被分离出去,并分别在月球朝向和背对地球的一面,探测月球的重力场分布和表层结构。这时就需要使用电波望远镜对两颗小卫星的重量和移动变化进行观测、测定。佐佐木说:“我们会使用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台的电波望远镜合作观测,决定探测仪的运动轨道,然后细致研究月球的重力。”

  佐佐木还介绍,参与共同研究的中方科学家还可以及时共享“月亮女神”取得的月球重力的相关数据。“如果科学家是为了测量重力的需要想调取其他方面的数据的话,也可以向日方申请。”




   2月26日~3月1日期间,根据与日本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合作计划的安排,日本宇宙航空探测中心的Hiroshi Takeuchi、Mamoru Sekido和Yoshikawa Makoto三位专家和上海天文台的平劲松研究员前来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南山观测基地2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上安装了一套IP-VLBI系统。
    站长、基地首席科学家王娜、基地总工程师艾力•玉苏甫及基地工程师陪同日本专家在南山观测基地完成了IP-VLBI系统的全部安装任务。在此过程中,乌鲁木齐天文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日本专家一起进行了设备的安装与测试。经过三天的努力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已经熟悉与掌握了该系统的相关技术。
    系统安装完毕之后,经过日本专家与其国内协调,安排了一次约1小时的VLBI观测。观测数据通过网络传回日本进行数据相关处理,得到了相关干涉条纹。这表明该系统已经成功安装,设备可以正式投入观测使用。
    对于此次访问乌鲁木齐天文站,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日本专家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对乌鲁木齐天文站工作人员在系统安装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表示万分的感谢,并衷心祝愿今后合作成功。
    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等人一起参加了该项工作,他们即将在上海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上安装这套系统。<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  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成功飞天。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将在年内实现发射。中日在发射背后有许多合作的故事。

  发射“月亮女神”当日,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邀请中国航天局的代表团去现场观摩。作为亲自参与了“月亮女神”研发工作的日本科学家,佐佐木见证了中日两国的首次探月合作。

  佐佐木披露,这次“月亮女神”随身搭载的14种探测仪器中,有一个测量月球重力的观测仪器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电波源(VRAD),主要追踪子卫星发射的电波,判断子卫星的确切轨道,并精密研究月球表面重力场的分布。这是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合作的项目。

  原来,“月亮女神”载有一大两小三颗卫星。其中两颗小卫星将在11月份到达绕月轨道后被分离出去,并分别在月球朝向和背对地球的一面,探测月球的重力场分布和表层结构。这时就需要使用电波望远镜对两颗小卫星的重量和移动变化进行观测、测定。佐佐木说:“我们会使用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台的电波望远镜合作观测,决定探测仪的运动轨道,然后细致研究月球的重力。”

  佐佐木还介绍,参与共同研究的中方科学家还可以及时共享“月亮女神”取得的月球重力的相关数据。“如果科学家是为了测量重力的需要想调取其他方面的数据的话,也可以向日方申请。”




   2月26日~3月1日期间,根据与日本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合作计划的安排,日本宇宙航空探测中心的Hiroshi Takeuchi、Mamoru Sekido和Yoshikawa Makoto三位专家和上海天文台的平劲松研究员前来乌鲁木齐天文站,在南山观测基地2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上安装了一套IP-VLBI系统。
    站长、基地首席科学家王娜、基地总工程师艾力•玉苏甫及基地工程师陪同日本专家在南山观测基地完成了IP-VLBI系统的全部安装任务。在此过程中,乌鲁木齐天文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日本专家一起进行了设备的安装与测试。经过三天的努力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已经熟悉与掌握了该系统的相关技术。
    系统安装完毕之后,经过日本专家与其国内协调,安排了一次约1小时的VLBI观测。观测数据通过网络传回日本进行数据相关处理,得到了相关干涉条纹。这表明该系统已经成功安装,设备可以正式投入观测使用。
    对于此次访问乌鲁木齐天文站,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日本专家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对乌鲁木齐天文站工作人员在系统安装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表示万分的感谢,并衷心祝愿今后合作成功。
    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等人一起参加了该项工作,他们即将在上海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上安装这套系统。<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sd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hnw.cc">
<link href="http://sdw.cc/q.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hnw.cc/w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中日在“月亮女神”项目上进行了首次探月合作,日方专家还表示希望能再度携手“嫦娥一号”项目

  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搭乘H2A-13火箭升腾而起,成功飞天。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将在年内实现发射。“嫦娥”和“月亮女神”颇有一番你追我赶的气氛,不过,《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采访了日方参与发射的一线专家后,了解到了中日在发射背后许多合作的故事。

  中日望远镜对准“月亮女神”

  “那天没有和中国的科技人员交流,真的太遗憾了!”日本国立天文馆RISE推进室室长佐佐木胜博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发射“月亮女神”当日,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邀请中国航天局的代表团去现场观摩。佐佐木作为日本国立天文台RISE推进室的代表也到了现场。“看到中国的朋友时别忘了代我问候他们啊。”佐佐木同事事先就这么嘱托他。

  然而,到达发射现场的所有观摩人员都被分成了组,每组都有固定的观摩地点,不能随意走动。所以,虽然和中国朋友离得很近,佐佐木最终没能把同事的问候送达。但是,作为亲自参与了“月亮女神”研发工作的科学家,佐佐木见证了中日两国的首次探月合作。

  “这次‘月亮女神’随身搭载的14种探测仪器中,有一个测量月球重力的观测仪器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电波源(VRAD),主要追踪子卫星发射的电波,判断子卫星的确切轨道,并精密研究月球表面重力场的分布。这是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合作的项目。”佐佐木向《国际先驱导报》披露。

  原来,“月亮女神”载有一大两小三颗卫星。其中两颗小卫星将在11月份到达绕月轨道后被分离出去,并分别在月球朝向和背对地球的一面,探测月球的重力场分布和表层结构。这时就需要使用电波望远镜对两颗小卫星的重量和移动变化进行观测、测定。“我们会使用上海天文台和乌鲁木齐天文台的电波望远镜合作观测,决定探测仪的运动轨道,然后细致研究月球的重力。”

  参与共同研究的中方科学家还可以及时共享“月亮女神”取得的月球重力的相关数据。“如果科学家是为了测量重力的需要想调取其他方面的数据的话,也可以向日方申请。但前提是为了科研的需要。”佐佐木特别强调。据悉,一年后“月亮女神”的科研成果将向世界公开。

  天文观测合作已有十余年

  虽然探月合作尚数首次,但中日科学家在天文观测上的合作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的历史。

  “两国离得很近,同时用几架电波望远镜观测天体,往往能得到天体运动的比较详细的数据。这样的合作在以往的经验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JAXA)宇宙科学研究总部工作的岩田隆浩博士曾访问过北京天文馆,他本人也亲历了中日天文观测的合作。“这次的合作又可以说开拓了中日在航天领域共同研究的新起点。”

  JAXA广报部调查主任黑川怜树告诉本报,此次观测“月亮女神”的合作不只局限于中日之间,德国、澳大利亚也参与了共同观测。另外,在“月亮女神”的调查数据方面日本还与美国的科研小组开展了共同研究项目。


  期待共赏“嫦娥”之美

  日本的电波望远镜不仅能观测到“月亮女神”,等“嫦娥”上空后也能探到后者的踪迹。“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向中方提出合作建议,一同观测‘嫦娥一号’。”佐佐木说。

  据了解,如果这一合作得以实现,除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测定“嫦娥”的位置外,双方还可以共享“嫦娥”得到的关于月球重力的数据。“得到越多不同卫星观测到的月球重力的数据,就越有利于做出准确的月球重力的计算。”

  对于日方的望远镜来说,有两个空档期适合观测“嫦娥”。一个是在“月亮女神”绕到月球背面时,另一个是在完成观测“月亮女神”的任务后。“‘月亮女神’比‘嫦娥’先升天,但‘嫦娥’肯定比‘月亮女神’呆在月空的时间长。我们希望继续观测‘嫦娥’。”

  此外,佐佐木告诉本报,掌握和分析的卫星数据越多,得出的关于月球地形的判断精确度就会越高。“我想双方会在不久后会得到相关科研数据,将来有可能的话非常想进行合作,共享数据、共同研究。”

   “月亮女神”和“嫦娥”共舞

  “女神”和“嫦娥”是竞争还是合作?这些天来,岩田博士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没有竞争的必要,中日之间各有优势。”岩田的回答斩钉截铁。

  的确,中国已经拥有载人航天的成功经验,而日本在电波天文领域比较先进。“两国都有把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在探月方面,单靠日本一国的技术肯定无法有大的飞跃,所以要加强与中国等国的共同研发。”

  当然,“在使用照相机拍摄月球图片方面应该存在竞争。”佐佐木坦言。因为无论是“月亮女神”还是“嫦娥”,都有拍摄月球全貌的计划。但是两国照相机有可能在同一位置进行拍摄,在拍摄中难免会有拍不全的地方。“最好还是进行照片的共享,双方一起绘出月球完整地图。”

  如何让美丽的月光不仅照亮黑夜,更点亮人类共同寻找新能源的希望?“月亮女神”和“嫦娥”都在促使人们寻找答案。
  奔月  

  2004年,在中国宣布实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时,我们的近邻日本也不甘落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005年4月6日向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20年宇宙开发长期计划,内容包括日本宇航员在月面进行资源调查。

  日本早在1993年就实现了月球轨道飞行。“月亮女神”探月计划更是号称自“阿波罗”计划后规模最大的探月项目。那么,在探月竞赛中,日本是否会抢先中国一步呢?

  瞄准“嫦娥” 欲比中国早登月

  2006年4月1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宣布了日本10年内登月计划,具体内容包括,2007年度发射绕月卫星,对月球表面整体进行探测,把握物质分布和地貌特征,然后,以绕月卫星探测结果为基础,研究在月球什么地方着陆探测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计划和中国的“嫦娥工程”差不多。按照中国的计划,2007年,将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三维影像、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分布、月球土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等的多项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工程航天系统。2012年前,着陆器登月,对月貌和月质构造调查和综合研究。2017年前后,月球车再次登陆月球表面,采集月球样本并返回地面。日本的绕月卫星发射和“嫦娥一号”发射在同一年,日本10年之内发射搭载有机器人的探测器,比中国采集月球样本月球车登月还早一年。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神舟”五号2004年10月上天之前,由于H2、H2A火箭发射多次失败,日本的航天业一度低迷,自认为还处于获得基础技术的阶段,决定不搞载人航天飞行。在此背景下,日本航天业“重起炉灶”。日本的登月计划,在中国确立“嫦娥工程”之后宣布,而且在计划的时间上如此相近,对中国不无挑战的意味。

  日本起步早 中国跑得快

  日本“月亮女神”原定8月16日发射,但由于装配错误推迟到9月。而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告诉记者,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有固定的时间窗口,也就是月球经过发射场上空的时候,因此,这个时间窗口每月只有一个。

  而中国的“嫦娥一号”也曾计划在8月发射,后推迟至10月升空。此前,有人预测,中国会选择在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9月25日)送“嫦娥一号”奔向月球。焦维新教授解释说,“这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在发射时间的选择上不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好像我们在探月上落后日本一步,然而,日本的“月亮女神”计划始于1999年,而我国的“嫦娥工程”却启动于2004年,启动时间比日本晚了5年。就好像1万米长跑比赛,对手已经提前跑出去5000米,我们才出发,而仍然能与对手并驾齐驱,我们的研究进度远远超过了日本。

  “志同道合的伙伴”  

  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在几度推迟行程后,14日踏上了探月之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宇宙科学研究总部的岩田隆浩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射“月亮女神”探月卫星是为了探索宇宙科学,为将来着陆探月作准备。

  岩田隆浩说,新一轮探月热潮已经开始,“在一些民众看来,这其中似乎有竞争,但我们科学工作者不认为这是竞争”。他指出,获得有用的探测数据,在互信的基础上彼此交换这些数据,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科学工作者始终抱着研究月球和地球科学的心愿开展工作”。

  岩田隆浩说,“月亮女神”此行最大的目的是科学观测,考察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当然,它的另一个作用是获得大量观测数据,为将来着陆探月作准备。

  关于发射期为何选在9月中旬,岩田隆浩表示,日本航天发射的季节是固定的,因为种子岛是渔业发达的地方,发射必须选择对渔业尽可能没有影响的季节。所以,发射的机会大致集中在1月至2月和7月至9月。

  对于中国准备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岩田隆浩说:“‘嫦娥’是‘月亮女神’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对此满怀期待。”
]]
中日探月任务的比较:

解读:中国的探月工程更像是拉开了人类寻求月球资源的序幕,为以后开采月球上的高效清洁能源打下基础;日本“月亮女神”似乎更关注于对月球起源以及太阳系如何形成的研究,具有更高的科学探索意义。同时,双方又都将致力于绘制高精度月球三维图象以及月球环境的探索,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做准备。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助理研究员撰写的文章中说,今年下半年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这些设备在中国都属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创。

  -嫦娥一号将完成4项科学任务

  CCD立体相机载激光计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
  探月的第一项任务是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国外已有多个版本的平面月球地图,但立体的只有二幅,且做得不完整。嫦娥一号卫星将采取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思路,搭载1台CCD立体相机和1个激光高度计,两者结合绘制完整细致的立体月球地图。CCD立体相机同时对卫星飞行的前方、下方和后方进行拍照,形成三维影像。激光高度计由激光器、望远镜和接收电路三部分组成。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激光高度计首先向月面发射激光束,并立刻用望远镜把反射回来的光束变成电信号;接收信号的电路盒将迅速进行计算,得出该探测点的月球海拔高度。激光高度计完成绕月旅行,月面每个探测点(包括南北极的黑暗深坑)的海拔高度就一清二楚了。这些数值与CCD立体相机拍摄的高精度图像相叠加,就是一幅完整而精确的月球立体地形图。

  伽马/X射线谱仪首次探测14种元素
  第二项任务是探测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这件事情只有美国在2000年利用1998年发射的卫星,做了5种元素的月球分布图,包括铁、钛、铀、钍、钾。嫦娥一号卫星将用世界先进的伽马/X射线谱仪探测月球上14种元素的分布。这样,我们就知道月球上分布着哪些资源,将来建月球基地时可选择在资源富集的地区,通过开采月球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总量
  第三项任务是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了一台微波探测仪,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微波遥感装置,有很大的技术难度。这台微波探测仪能探测物体的微波辐射强度,能在所有气象状态下全天候工作,且具有穿透能力,可探测深埋的物体。科学家们通过月球微波辐射强度的科学解析,可以估算出月球土壤厚度和月球上氦-3的总量及分布。氦-3是地球上都极其稀少的替代石油的能源。微波探测仪还能测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温度图和月球两极地面的信息。

  首次探测40万km空间环境
  第四项任务是监测远至40万km范围内的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国内目前仅监测过7万km以内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上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将首次探测远至4万至40万km间的空间环境,这些关键科学数据,对今后深空探测器的环境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日本发射“月亮女神”探测器的目的是解开月球之谜。具体说来,它有三大科研目标。

  1.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变:地球表面总有火山在活动,地表以下也在发生“岩层对流”,所以,地球实际上一直在变化中,所以,也就无法理解地球最初时的样子。如果通过“月亮女神”的观测,对月球有了详细的了解,就可以解开月球形成的时间及过程之谜。通过研究月球的起源,科学家可以找到理解地球和太阳系早期如何形成的线索。

  2.获得月球表面环境信息:地球有大气,但月球上没有大气。这样,阳光可以直射月球表面。“月亮女神”将围绕月球运行大约一年,研究太阳对月球的影响。观测结果对在月球表面修建基地等人类未来登月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3.在月球轨道上进行电波学研究:“月亮女神”携带一些仪器,观测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月球。在太空观测电磁波是最合适的,因为那里没有电视和手机等发出的人造电磁波。另外,“月亮女神”还将通过同时从月球上观测极光,研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通过从月球上观测太空和地球,科学家可以获得从地球上难以获得的观测结果。
中日探月长远规划的比较:

解读:从规划的时间来看,日本将提前中国4年左右实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目标,同时仰仗其世界领先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更早实现月球基地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二○○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我国的登月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航天专家欧阳自远预测,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中国将会有在月球建设基地的打算。

  登月前先分三步走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将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登月过程结束。
  政府白皮书密码解密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二○○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示,在未来的时间内,探索外层空间将会成为中国航天计划的重要内容。报告上的信息显示,寻找资金或者技术方面的支持,将来中国在探月项目上寻求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铁板钉钉”。
  2024年,中国载人登月?
  “中国将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国媒体更是对中国的登月时间更是做出了非常肯定的报道,依据是香港《文汇报》的消息:2024年的“嫦娥四期”工程,中国航天员将可能执行登月任务。
  人类将在2020至2030年间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从而使月地旅行和月球实验成为可能。中国的整个月球探测大概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个叫探月阶段,或者说不载人阶段;第二个是载人登月阶段;第三个是驻月阶段,即建立月球基地,长期进驻的阶段。欧阳自远断言,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中国将会有在月球建设基地的打算。


***********************

日本航天部门计划于2030年在月球建立一个驻人基地。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本计划在月球表面建立的基地可同时容纳3人长期居住。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在东京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提出一项航天计划。按照计划,这个机构打算于明年向月球轨道发射一颗卫星。此后,日本将向月球发射一艘无人驾驶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将在月球着陆并采集样本。接下来,日本将于2020年左右派遣宇航员登月,并开始建设月球基地,预计于2030年完工。此前,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曾将2025年定为在月球建成基地的时间。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言人黑川里木(音译)说:“目前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还不明朗,这一计划还需要获得日本政府和民众的理解。但在技术上看,这一计划能够在数十年后实现。”美联社报道说,日本政府目前尚未给该项目划拨预算。
  分析人士认为,经历了2003年的发射窘迫后,日本连续几次成功发射卫星,太空项目水平开始回升。对于一直希望成为亚洲主要航天大国的日本来说,载人登月项目是其庞大航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日本面临的竞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不但已经成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而且还宣布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有合作还是好的
没睡醒
:L :L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昐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中欧合作进展分顺利
中欧目前在航天领域中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对这些合作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在科技等方面,中欧进行了很棒的合作。欧空局为太空事业的发展、探测地球磁场提供了必需的技术和设备。而且不断调整项目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之下向中国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地球观测和有关卫星的一些重要数据。同时欧空局也收到了来自中国科研人员在卫星、地球观测方面的数据。在探月方面,欧空局支持中国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项目,也希望中方支持欧空局的“斯马特”计划,这样我们所有的探月计划都能够获得国际支持,成为国际项目。让•雅克•多尔丹局长还很高兴地提到,今年6月,第一个俄、中和欧洲宇航员共同参与的火星500计划开始实施,这将是欧洲空间局、中国、俄罗斯宇航局共同参加的科研活动。这是合作第一步。他认为应该推进世界各国的合作,并且空间站的各个参与国也有必要与中国进行合作的探讨。最终的决定不能仅代表欧空局,而是要代表世界各国的立场。这样才能对国际空间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

面对世界上发射飞船、航天器的多次失败,欧空局却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成功率。对这一点让•雅克•多尔丹局长感到十分骄傲。他认为欧空局的确很成功。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发射了75颗卫星,过程中并未发生致命错误。小问题在所难免,但总是能够保证圆满解决。他说,这得益于多年来的国际合作的经验,五十年来,欧洲一体化的合作经验,体现出国际合作是我们每天所进行的工作。我们有十多个国家,每天都需要打交道,但是国际合作涉及到钱等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合作并不容易,大家可能都有切身的感受,它的难度很高,而且步伐缓慢。同时,我们的合作要具有活力,要取得成功的话,就需要满足各方的利益,我们也需要实现互利共赢,这才能使我们的合作具有活力和可持续性。由于十八个语言不同、文化各异的国家在一起合作或者共同做出决定,其难度可想而知。仅仅在欧空局内部进行合作就已经很难了,因为涉及到有关月球的意见,各个方面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我与十九个不同国籍的同事一起工作,所以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我们合作得很好,我甚至认为这些差异正是欧空局所拥有的财富。正确利用每一方的优势可以使欧空局取得成功。这很难,但我们毕竟取得了成功。
当记者问及,这种成功的国际合作有什么秘诀时,让•雅克•多尔丹局长说,我不认为有什么秘诀。但我们的确有着共同的目标。如果想使一个国际组织运行起来,共同的目标必不可少。我们按照计划行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我们有相关的条例规定,比方说地质勘查条例,来保护各方的正当利益,和我们的共同利益。我们还为各国提供复杂的活动,每个国家针对不同的主题,肩负不同的任务。我们还拥有优秀的工程师。我们从来不单独行事。我们开展的国际合作不仅限于成员国,像欧盟这样的非成员地区也与我们进行合作。欧空局从40年之前开始和美国合作,同俄国、日本、中国、印度、阿根廷等国家也进行合作。单独行动的项目只占很少的比重,并且多数涉及商业领域。但是科学、探测、研究、载人飞行技术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都由各方协力完成。
国际合作探月球
言必谈合作似乎已经成了让•雅克•多尔丹局长鲜明的特点,当记者问及有没有必要进行月球探测和开发时,他再次谈到了国际合作。地球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可以找到条件合适的星球,那么在一千年之内,也许部分人类将飞往其他星球生活。但很不幸的是目前为止我们并未发现此类星球,所以必须留在地球上,别无选择。无论是从月球、火星还是小行星上开采所需的物质,人类必须从太空获得地球上正在不断减少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属于美国、非洲或中国等局限的国家或地区,而是属于所有地球生命。正因为此项计划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所以开展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谈到对月球资源及太空环境的保护和再利用,让•雅克•多尔丹局长展现了欧洲人鲜明的环保思想和前瞻性的思考:现在人类向地球所要石油、煤炭和大气等资源,我们必须找到其他方式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需求。只有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才能保证宇航员在月球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进行循环利用。我们的人员在巴塞罗那大学正在实施一项叫做梅丽萨的项目。在这一项目中,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0%。我们仅仅使用人类排泄物来制造氧气、水,并且种植作物。在研究室里还生活着20只小白鼠,科研人员使用这些生物进行生命科学的先锋探索。我们不应该大肆开发月球资源。人类是地球历史的主宰者。在地球50亿年的历史中,人类历史只占极其渺小的一部分。但人类还有50亿年的路要走,所以从太空获得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一百年之前,贯穿法国南北需要三天时间,而当今从地球飞到月球仅仅需要三天。50到100年之后,我们也许需要将人类带往月球或者火星上。从地球运送补给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必定要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开采。我们不能将宇航员所需的每升水和空气从地球送往月球。所以要发展在月球维持生命的技术。我认为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很好地为未来而做准备。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可能性还是有的。
合作,还是合作!
大力提倡合作的让•雅克•多尔丹局长,对整个欧洲的科技发展及全球的航天合作也有一些深刻的思考。
他谈到,在登月不久,人类就开始进行太空探索的合作,可以说登月的竞赛开启了完全不同的进程,从竞争走向了合作。尽管进展非常缓慢,但并不是从零开始,我们建立了有利的伙伴关系,经历了困难,共同运作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伙伴关系强大有力,因为我们共同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因此,这检验了我们合作的效果。现在国际空间站正在正常运转,我们还可以用十多年的时间来运转。那么,我们缺少什么呢?在欧洲来说,我们的关注重点就是在欧洲内部我们缺少政治意愿,我们需要政治领导人领导太空探索,我们要用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才能向人们说明为什么要把每一个欧元投入我们的太空探索计划,在六十年代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说我们希望第一个登月,然后肯尼迪总统就投资了一千亿美元。现在如果我们说我们把五十面国旗送上月球,我们需要五万亿美元,我们也可以这么尝试一下,但是会很困难。因此,我们缺乏政治意愿和更多的资金,很明显我们不能让欧洲的科技进步受制于资金,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我们每年需要投资十亿来促进我们的工作,这也应该来自于欧盟的支持。
另外,我们应该利用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探索,利用国际空间站实现两个目标,第一,制定共同的探索政策,我们需要有共同的探索政策才能实现全球的目标。因为空间运输是我们太空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占50%的成本,如果没有共同的运输政策,我觉得在全球探索方面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欧洲的ATV如果只能与俄罗斯的空间站对接的话,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更多的机会,从而取得更多的进展。同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建立伙伴关系。在欧洲我们有一些世界级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制造能力,50%的国际空间站的组件是欧洲制造的,我们有机器人、技术、电力供应、推进等能力,从广义来说,我们可以为国际空间探索计划做出贡献,我们有技术能力、经验技术、科学计划。在太阳系探索、空间通信、国际空间站方面,欧洲是无所不在的。
当记者问及在美国星座计划破产之后,世界的航天事业是否会走入低谷时,让•雅克•多尔丹局长明确地回答:“不。我认为这也许会是一个机会,为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毕竟星座计划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开展、进行的。它的破产也许会带来积极的作用。”
采访最后,让•雅克•多尔丹局长再次表达了他对世界各国联合探月的热切希望:“我希望世界各国能共同进行月球探索,协力合作,尤其是在国际空间站这一领域。这会给更多国家提供机会,为月球探索事业做出努力与尝试。我们并不担心月球探索还会继续推进,我们只是担心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工作,我们这一代人是否能够进一步加速月球探索,我希望的是我们能够进行合作来确保我们能够加速探月。”
他最后提到法国作家安东尼写的《城堡》一书。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未来不可预测,但我们要竭尽所能为理想中的未来而奋斗。让•雅克•多尔丹局长认为,目前为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http://60.12.117.57/top81bbs/thr ... 6819&id=2346827
反对和11联合探月。TG被阴了不少次了。
orz 续三年前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