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确立了现代空中力量的军事主导地位(修改错误命题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57:19
]]
这文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喷了:L :L :L
贴的这整篇文章天马行空又言之无物,实在不知道在说什么。
从日本飞机的设计思想,产量和驾驶员的培养方式来看,能打赢才是怪事。
如果日本的空中力量可以说强大,那还真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德、美了。
日本陆军现代,强大?是不是太能扯了
8错的文采,独到的视角!:victory:
:L 二战时日本有空军?
]]
日本空军强大........
整个二战,苏联空军共消灭德机57180架,其中空战击落的就达44000架.....这段....德国空军那些王牌在:L .....想当年东线骑士勋章的标准..........
至于与英美相比,苏联空军在二战中实施的战略轰炸规模要小得多,次数也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片面接受西班牙内战和苏日局部战争的经验影响,过于注重前线制空权的争夺,忽略了空军的战略运用。
.......貌似毛子就没那能力造重轰....:L
这文章随手就是错......
原帖由 984343 于 2007-10-19 23:35 发表
日本空军强大........
整个二战,苏联空军共消灭德机57180架,其中空战击落的就达44000架.....这段....德国空军那些王牌在:L .....想当年东线骑士勋章的标准..........
至于与英美相比,苏联空军在二战中实施的战略 ...


TB3是什么
这只是原因之一,虽然重要,但是不是根本原因!
原帖由 adjust 于 2007-10-19 23:39 发表


TB3是什么

苏联轰炸机!
想想东亚和东南亚的战局以及太平洋上漫长的补给线还没给消化就已经让它撑破胃了
]]
看来转一转空军的作战思想就是万金油啊:D

不知道参战的日本人同不同意你的观点啊
]]
]]
把杜黑补全点:据说作者对空军的了解超过CD任何一个大大,不知道PUPU 菜王能认同么???
   杜黑的理论充满着真知灼见,但和一切伟大理论一样,并不是完美的。他创立的学说,宛如悬挂在历史天空上的月亮,时而圆美透亮,时而残缺不全,但它始终高悬着,很多的时候,它差不多已经使全世界都确信不疑,但似乎又有许多的问号无法拉直。直到今天,在全球军界,杜黑的《制空权》仍是一个争论不息的话题。也许这正是杜黑不朽的原因。
让我们以杜黑的一句名言,不,一个诅咒结束本章:“胜利只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才去适应的人微笑。”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10-19 23:12 发表
:L 二战时日本有空军?



二战时日本的空中力量分属海陆两军,由于海陆两军长期不和,所以两支空中力量也长期对立,平时争夺发展资源,作战时互相扯皮,互不配合,使得本以大大落后美国的空中力量更加初于劣势.日本在1944年马里亚纳海战后才想起来有效协调,整合两支空中力量,但为时已晚,在美国压倒性的海空力量面前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
原帖由 隼鹰 于 2007-10-20 00:27 发表



二战时日本的空中力量分属海陆两军,由于海陆两军长期不和,所以两支空中力量也长期对立,平时争夺发展资源,作战时互相扯皮,互不配合,使得本以大大落后美国的空中力量更加初于劣势.日本在1944年马里亚纳海战后才想 ...


  日本有现代空权思想么???
看来空版的许多人对空中力量理论还需要补课啊
请LZ再补充一些John Warden的思想吧
原帖由 lxblxb01 于 2007-10-20 00:45 发表
看来空版的许多人对空中力量理论还需要补课啊
请LZ再补充一些John Warden的思想吧


  偶是粉菜的菜鸟,偶什么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只知道是不CD老大们要老大不知道多少的老大写的,偶求不来的
文章相当不错,很深刻,偶尔有点小错无伤大雅,支持楼主。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希望楼主转完。

另外发现CD最近多了很多浮躁的气息,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阵诋毁,很瞧不起这样的人。
制空权和行使制空权貌似不是一个概念
原帖由 hunter097 于 2007-10-20 01:22 发表
文章相当不错,很深刻,偶尔有点小错无伤大雅,支持楼主。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希望楼主转完。

另外发现CD最近多了很多浮躁的气息,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阵诋毁,很瞧不起这样的人。



  太长,偶们是菜鸟,要漫漫的读,而且有些不能发,不过这段可以发:
   第四章 永恒的流星

堑壕中的屠杀比在泥泞的战场上空进行的战争要残酷得多,但传奇式的荣誉往往属于后者。就好像地上的石头叫石头,天上的石头却叫星星。是人类共有的敬仰之心,为英雄罩上神圣的光环。

翻开战争史,能够在刀光剑影的篇章中留下姓名的多是各个年代的军事统帅和著名将领,恺撒、汉尼拔、拿破仑、朱可夫、巴顿等等。但是,当空中战争出现,普通军人第一次有了步入神圣的机会。
浩瀚的蓝天,给每一个弄潮儿都预备了足以永垂不朽的光荣与梦想。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进行到第二个星期时,便意外地取得了第一个空中战果,但是谁也没有把它和胜利、荣誉联系在一起。1914年8月25日,由凯利中尉率领的英国皇家飞行队的3架侦察机,发现德国一架鸽式侦察机正在对法国的防线进行侦察,便立即包抄过去。虽然各自的飞机上都没有任何武器,德国飞行员还是感到惊慌失措,最后不得不匆匆着陆,弃机而逃,而3架英机也紧跟着降落,经过搜索没有发现德国飞行员,便一把火点了德机,然后又升上天空,得意洋洋地飞走了。

这个戏剧性的小开端,预示着天空将成为和陆地、海洋一样诞生英雄和传说的战场。

不同的是,这是个更加寥廓和高远的战场,由于日月的陪伴,它让最普通的英雄也披满光芒。

俄国飞行员涅斯捷罗夫是第一个从空中夺走敌人性命的飞行员,虽然他自己也因此付出了生命。在他的座机尾部,装着一把锋利的刀子和一把带重锤的钢索。如果他遇见的是飞艇,他就用刀子剖开其脆弱的蒙皮,让它泄气坠毁;如果碰到的是飞机,他便使用铁锤绞住敌机的螺旋桨,然后将敌机撞下天空。

1914年9月8日,涅斯捷罗夫与一架奥地利机相遇。不巧的是,当他的座机撞上敌机的同时也被对方死死挂住,结果双双同归于尽。1947年,在他战死的加里西亚,俄国人郑重其事地为年仅27岁的空中斗士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著名的俄国飞行员、特技飞行创始人波得•尼古拉耶维奇•涅斯捷罗夫上尉在此英勇献身,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空中斤斗和空战中采用撞击技术的人。”

摔跤式的空中撞击是一种危险的战术,并没有在格外珍视飞行员生命的世界各国中得到普及。但作为一种勇敢精神,却被苏联空军继承下来。在苏联航空队援华的抗日作战中,古边科就曾以撞击战术打掉日军一架飞机。卫国战争时,虽然飞机性能已相当先进,战术也相当完善,还是有500名苏联飞行员采用了空中撞击。1942年,斯大林格勒空战中,歼击291团的皮亚托夫中尉,在一次空战中曾两次撞击一架敌机,把敌机撞得凌空爆炸。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空战尤其需要勇敢精神,但苏联飞行员的勇敢中,常常包含着一种复仇式的残忍。一次空战中,一架德国Me—109战斗机被击落,大难不死的飞行员从残骸中钻出,企图徒步逃回自己的联队。突然,那架打落德机的苏机也一个猛子扎下来,迫降在野草地上。一位大个子飞行员跳下座舱,直奔那个德国飞行员藏身的地方而去。过了一会又见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飞机,升空飞走。后来人们发现了那个被活活掐死的德国飞行员。

那个苏联飞行员叫拉夫里年科夫,是苏联近卫飞行团的上尉,已有击落敌机35架的纪录。

同样是勇敢,同样是撞击,但在陈天民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民族宁死不屈的意志。

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天长节”——即天皇生日,日军调来第二海军航空队的48架飞机,想以一次对武汉的空袭庆祝他们的“国庆”。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苏联志愿航空队的配合下起飞迎战。这一天,有21架日机在武汉上空被炸成了“礼花”。
曾在南京大空战中毁伤敌机五架,最后迫降长江的空军少尉陈天民,此战首开纪录,先干掉日机一架,但随即被另一架敌机击中。4月4日在侦察台儿庄返航途中遭遇日机,他将敌机撞落后跳伞。现在,他不想跳伞了。他也想在这一天,给日本天皇送去中国空军的“礼物”。受伤的飞机吼叫着扑向一架日本战斗机,天空中响起一声巨大的爆炸。
被陈天民撞死的日本人叫高宪一。不久,陈天民的妹妹在中国报纸上写文章悼念哥哥,谴责日军。碰巧的是,高宪一的妻子也在日本写文章哀悼亡夫。当时的香港《读者文摘》将她们的文章同时刊载,并介绍她们通信联系,一时轰动世界。

    勇敢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法西斯的狂热。
1944年的秋天实际上已是德国和日本的初冬,日本皇宫和希特勒的地下室同时感到寒意阵阵。大日本帝国红日西沉,太平洋战场大局已定。然而,就在这时,却突然鬼魅一样的出现了一个古今罕见、闻所未闻的空中怪物——神风特攻队。

1944年10月19日,美军在菲律宾莱特湾口岛屿登陆,就在这一天,日本海军中将大西陇次郎从第一航空队201飞行中队中抽出一些无限忠于天皇、但飞行成绩却不令人满意的航校学员,穿上礼服,别上特制的荣誉微章,按照1281年中国元朝忽必烈远洋舰队入侵日本时,曾被一阵台风摧垮的典故,用日本人人敬畏的“神风”命名他们为“神风特攻队”。特攻队的零式歼击机,载上超过正常载弹量4倍的250公斤炸药,实施俯冲撞击。

22日,第一架“神风”攻击机撞上美军护航的航母“普林斯顿”号,大火引起弹药舱爆炸,不久沉没。25日,5架“神风”攻击机又撞沉轻型航母“圣路易丝”号。开战三天,日军既已进行168次“神风”攻击,干掉美军航母两艘,驱逐舰三艘。这使大出意外的美军感到可怕和不可理解。

日军初尝甜头,竟将这种非驴非马的玩艺改进成一种专门的武器即载人炸弹,由经过1—2周强化训练的人驾驶,突击目标扩大到所有水面舰只。

这是世界上迄今独一无二的活人制导巡航导弹,只有发了疯的日本人才能发明这么个灭绝人性的东西。

1945年4月12日,美军打到日本的大门口冲绳。日军首次亮出“杀手锏”——樱花弹。这是一种由轰炸机携带的有人驾驶的飞航式炸弹,装1吨烈性炸药,安装3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现目标后,轰炸机从800米高度投放,滑翔80公里左右,由驾驶者启动发动机,操纵飞弹以805公里的时速冲向美舰,美军称之“八格弹”。受过正统海空战训练的美军怎么都没想到日本会来这一手,这是他们西方式的头脑永远永远也想象不出来的:那飞行着的是炸弹,可驾驶炸弹的却是人啊,人!人怎么能开炸弹?!
开始,美国军舰防不胜防,纷纷中弹。后来,美军看准门道,用它的战斗机对付空中的飞弹,用轰炸机消灭机场上还没有上天的“笨蛋”。樱花弹不是凌空“开花”,就是“遍地怒放”,日本黔驴技穷了。

事实证明,这最后的疯狂只不过是日本死亡前的回光返照而已。一个罪恶帝国的覆灭岂是一群狂热的空中武士所能够挽救的!
欧洲人把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幽默地称之为“尖子”——扑克中最大的那张牌,美国人则根据自己的习惯称之为“王牌”。

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尖子”美称的是一个法国人罗朗•加罗斯,他在一战开始不久的1915年4月,即取得了5:0的战果。
击落5架从此成为世界公认的王牌标准。
从这时开始,一颗接一颗的空战明星从大地上升起。
一部空前绝后、史诗般的英雄交响乐从天上拉开了大幕。

奥斯瓦尔德•伯尔克和马克思•殷麦曼是世界上第一对长机和僚机,是将乱糟糟的单机空战带入有目的集群空战的先驱。靠着先进的战术和“福克”歼击机的优越性能,伯尔克取得击落40架敌机的战果,殷麦曼击落了15架敌机。但这些记录都不是一战中出类拔萃的。殷麦曼1916年6月28日不明不白地战死,而伯尔克却在四个月后的一次战斗中,被自己的同伴撞落,死不瞑目地交出空战纪录的接力棒。于是,冯•里希特霍芬登场。这个德国飞行员一出场,就将一战中的空战推向梦幻般的艺术境界。

俄国的尖子飞行员是击落了17架敌机的卡扎科夫大尉。美国的“王牌”是埃迪•里肯巴克上尉,他的战绩是击落了26架敌机。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第一号“种子”选手,但他们的战果加起来也只有冯•里希特霍芬这位后来的德国一号选手的一半。

那是一个弥漫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年代。战争召唤着无数极具天赋的热血男儿建功疆场。
冯•里希特霍芬出生在普鲁土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绝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德国空军的“一号选手”,所以,直到成为骑兵上尉,才漫不经心地参加了空军。他摆弄自己的飞机就像摆弄战马和马刀一样得心应手,在还没有显示出成为“尖子”的希望时,就先击落了英军一名曾有不凡纪录的“尖子”飞行员拉诺•霍克。

在冯•里希特霍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战大多数王牌身上共有的品质:技术精湛、勇敢和富于创造性。1917年初,他换装了新式座机,冯•里希特霍芬如虎添翼。从此,上尉的航空机枪威震1917年索姆河春天的天空。在“浴血的四月”,身为中队指挥官的冯•里希特霍芬带领他的中队击落协约国89架飞机,他一人就击落了20架。

他的座机机翼上涂有与众不同的红色,对手敬畏地送他“红色男爵”的尊称。倘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不与他过招。即便如此,冯•里希特霍芬依然将击落敌机的数量迅速提到80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高纪录。

   冯•里希特霍芬的战绩的确令人敬仰,但是,他并不是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

英国的阿伯特•鲍尔,是空中作战自由行动的倡导者。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空中勇敢得像个亡命徒,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偷袭敌机的能手。”和冯•里希特霍芬不一样,他不迷恋最新型的战斗机,而宁可使用已经用得顺手的老式飞机在黄昏和黎明时的云层里悄悄地寻歼没有防备的“德国佬”。他总是十分耐心地从敌机腹下的盲区偷偷逼近,直到很近的距离,才像猎豹一样突然跃起,扣动扳机。这是一项折磨人神经的工作,只有阿伯特•鲍尔这种性格孤独的人才受得了。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看,阿伯特•鲍尔独特的偷袭战术,使他的成绩单上落满了40架敌机的残骸。在1917年5月7日的一次追歼中,这位偷袭能手冲入云层再没有出来——他这一回撞到了一只老虎——德国说,是冯•里希特霍芬把他击落的。

乔治•居内梅与其说是一位传奇的法国“尖子”,不如说是一个偶像。他也是个生性孤僻的人,身体孱弱,最初报名参军曾被拒之门外,是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使他如愿以偿。

他的成名与阿伯特•鲍尔完全不同。他一直是在光明正大的战场上,像一个斗士一样和对手搏杀。不管是在数量上居于劣势,还是孤军奋战,居内梅从来没有退缩过。居内梅的一生像他出生入死的天空一样风云激荡,曾7次被击落,却又7次重返天空,直到战死。

居内梅共击落了54架敌机。法国报界把居内梅捧为英雄,当局意识到其作为一面鼓舞士气的旗帜不能殒落,曾要求他放弃前线飞行。然而,他感激地拒绝了。仍然一如既往、一言不发地跳进座舱,奔赴战场。即使不是敌人的子弹,激烈的战斗也足以拖垮他伤病累累的身体,但他还是选择硝烟而不是泥土作为自己的归宿。
1917年9月11日,这位整个法兰西都引以为自豪的雄鹰在波尔卡佩尔上空永远地消失了。

抗战时期的中国也有这样一面旗帜,飘扬在那时中国的天空上。
1937年10月,日军对南京的持续空袭达到高潮。迭遭重创的中国空军已无力遏制日机的行动。嚣张的日本飞行员,投完炸弹竟然在南京上空玩起飞行特技,炫耀武力。中国空军第4大队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目睹此景,怒发冲冠,驾驶单机杀入敌阵。日机大惧,时而闪避,继而围堵。在数万市民翘首瞩望中,刘粹刚左冲右突,双枪响处,一架日机应声落地,余皆溃逃。

10月12日午后,日机15架再犯南京,中国空军7机迎敌。刘粹刚一马当先,上来就截住了一架日机。正要开火,一架日机从侧翼直冲而来。刘粹刚一个反转,把机头对向偷袭的日机,双枪怒射,又是一个凌空开花。这个动作是如此的萧洒、利落,以致于报章齐声喝彩:“中国红武士”勇不可挡!

开战二个月,刘粹刚已击落日机11架。日本航空队号称“四大天王”之一的加藤建夫上尉被击毙后,在他的遗物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回忆在太湖上空与刘粹刚2401号机遭遇战时,他驾驶术特别熟练而狡猾,射击也准确,他是赵云式的勇士。”

刘粹刚是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的“四大金刚”之一,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极大地鼓舞了血战中的人民。当他和他的战友相继战死,中国国民政府曾经在武汉举行公祭大会。
在“公祭空军烈士”时,蒋介石亲自主祭,他与夫人的挽联是:
“武汉踞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
滂沱飞同袍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
中共中央和第18集团军代表周恩来、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董必武、叶剑英等人为此次空战的死难英雄也送了一幅挽联:
“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辛勤奋斗,胜利可期。”

在天空英雄的这部史诗中,隆隆的炮声、经久不息的轰鸣,是它唯一高亢不衰的背景乐。激烈的搏杀,是男子汉的舞蹈。洁白的硝烟,从一开始,就烘托出让人热血骤冷的悲壮。

美国也有个和阿伯特•鲍尔一样的独行侠,但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不是个人,而是鲜明的美国性格。

卢克是作为替补队员参加空中巡逻的。第一次赴战他就置空战纪律于不顾,擅自飞往他认为应该打击德机的地方。连续三次,次次如此。有一次他连德机的数量也没看清就杀了过去。等他打掉两架德机后招呼僚机返航时,才发现自己唯一的僚机已在地面上熊熊燃烧。

卢克的战果迅速超过十架,成为第一个被授予“荣誉勋章”的王牌飞行员。这使他更加蔑视从欧洲照搬来的空战教条,甚至放肆地违抗军令。他为了实施自己的作战计划,有时竟驾机夜宿荒野,不归军营。

卢克的坏名声开始传遍航空队,其它飞行员再也不愿与他编队飞行,以免在空战中因为他的独来独往给自己带来麻烦。卢克成了一只孤雁。9月29日,新任中队长格兰特不得不下令停止这位曾经获得十五次空战胜利的王牌飞行员的飞行。

可是卢克根本不理会格兰特的命令,仍旧跳上飞机。格兰特盛怒之下,电话请求前线野战指挥官逮捕卢克,进行军法审判。恰于此时,他的已经荣升大队长的老上级哈尼少校驾机归来。卢克立即请求哈尼批准他去打德军的气球。毫不知情的哈尼点头了,并且亲自驾机同往。

到达战地已近黄昏。卢克让哈尼远远地停在天空上掩护他,自己一如既往冲向目标。
不一会,暮色苍茫的远方传来三声隆隆的爆响。

格兰特也听到了这三声气球的爆炸。他焦急地等待着卢克的归来。上级已批准逮捕卢克进行审判。然后再根据他的战绩,推荐他为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哈尼在空中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也没有等到归航的卢克。他意识到,卢克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详情是战后得知的:卢克陷入德机包围中。一身是胆的卢克又一次连续击落德机两架。但同时他的座机也被击中,被迫落向德国人阵地。在接地的瞬间,卢克利用飞机的俯冲姿势,扣动机枪,横扫地面的德军士兵。卢克最后死于以左轮手枪和德国步兵的对射中。

美国被这个顽劣而忠诚的“空中最伟大的斗士”感动。在确信已不可能再对卢克进行审判和授勋之后,美国空军命名亚利桑那州一个空军基地为卢克空军基地。
  
后来美国陆军航空队弗朗西斯.加布里斯基中校差一点成为第二个卢克。他特别喜欢空中肉搏,射击距离短得经常被敌机爆炸的碎片击伤。他最后在突击德军的地面工事时,由于距离地面太近,飞机螺旋桨打在德军的掩体上而迫降,成为战俘。

卢克恰成对照,英国的曼诺克宽厚和蔼得像一个兄长。在偷袭能手鲍尔死前一个月的4月7日,曼诺克才开始首次飞行。这个视力不好但却胸襟博大的英国人很快扬名天下,他不但自己亲手击落敌机,还常常将立功的机会让给新手。他后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遇难的。1918年7月26日,曼诺克带领一位新飞行员咬住了一架德机,曼诺克还像以往老鹰教导小鹰那样掩护新飞行员消灭德机,这时一发从地面射来的子弹击穿了曼诺克的油箱。熊熊的大火一下子吞没了曼诺克。

这一发子弹,保住了德国人的冠军。冯•里希特霍芬后来居上。而曼诺克的纪录则永远固定在突然停止的73架上。

不管多么惨不忍睹的战争,一旦成了历史,便会被人类以宽容的目光欣赏成不带偏见的艺术。如此,当我们徜徉于战争的博物馆而不是徘徊于政治教科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整个人类的精英和奇迹赞叹不已。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空战记录的创造者,冯•里希特霍芬真正让世界铭记的是他的死。

1918年,德国败局已定,大战即将结束。4月21日,冯•里希特霍芬低空飞行时与英国的“骆驼”式飞机突然遭遇,“红色男爵”还没有拉开阵势,加拿大人驾驶员布朗上尉的机枪和澳大利亚的地面射手巴伦便同时开火。随着一声巨响,欧洲天空上最亮的一颗星瞬间消失了光芒。

具有骑士风度的英国人为他们的敌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这是战争史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六名英军上尉抬着26岁的德国空军上尉的棺木,由飞机护送着走向鲜花簇拥的墓地。地面军人鸣枪致意。
这是一种超越国界和仇恨的尊敬。它同时也超越了时空。

  
  这种敬重英雄的风尚后来被日本人拿去模仿用来训练军人的武士道精神。
中国空军一名叫阎海文的飞行员,在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被地面炮火击中,跳伞落入敌阵。日军步兵喊着:“支那飞行士投降”,端着“三八”枪步步逼近。阎海文立即拔出佩枪连毙日军数人,当左轮手枪还剩一颗子弹时,大呼“中国无被俘空军”,饮弹自尽。
日军白川大将后来召集全体海军陆战队训话时说:“过去日俄战争时,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安在?现在已被阎海文夺去了,这值得我们敬佩!”遂厚葬阎海文,并在上海大场为他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1937年9月13日,大阪《每日新闻》还刊载了阎海文壮烈成仁的长篇报道。

但是,中国即没有英国人那么浪漫,也没有日本人那么虚伪。
日本航空队中有个“射击之王”、“攻击能手”之称的三轮宽,是集成飞行团的战斗机大队长。“七七”事变后,三轮宽多次率队攻击、轰炸南苑、北京西郊、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大同等地,血债累累。9月21日,三轮宽率“九三”式重轰炸机及战斗机21架,从大同东边的阳高机场起飞轰炸太原时被击落。他中弹后迫降在太原附近的一块麦田里。当他离开座舱正准备修理受损的飞机,被闻讯赶来的当地农民团团围住,一阵乱棒将其打死。后来,在清理日飞行员的遗物时才发现,原来死者就是被日军视为“军宝”的三轮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陷入阵地战的持久对峙之后,地面战场成了血腥、肮脏的泥沼。战壕越挖越深,堡垒越筑越高,冲锋号渐远渐逝最后成了沉闷的叹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天空上的轰鸣声愈演愈烈。一个又一个空战明星,象节日的礼花一样此起彼伏地绽放。相当程度上,由于王牌们的英雄主义壮举,促成了空军作为一个军种的出现。一战尚未结束,崇尚英雄的英国就率先成立了空军。

一战王牌的大规模涌现,象征着飞机已从侦察、通信、地面校验短时间内完成向战斗的职能转换。与此同时,空战英雄们的超级记录也让1915年的王牌标准感到尴尬。随着活塞式歼击机的战术性能发展到高峰,机载设备和航空武器的迅速发展;以及强击机、轰炸机显示出的强大威力,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空中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也达到颠峰。在单一空战时制定的歼击机的王牌标准,已盛不下体现在飞行员身上的英雄主义的真正含义。


先是歼击机的世界记录被大面积疯狂地逼近和突破。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也是空战的大舞台,空前绝后的故事,在这里演绎成英雄的传说。

苏联空军近卫飞行团被德国人尊敬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德军的空中英雄都知道这个全苏联尖子飞行团的许多人名,尤其一个叫波克雷什金的。能成为王牌的都是一些了不起和难对付的人,但他一人就干掉德国20个“王牌”。
每次空战碰到“近卫”,德军飞行员的无线电里便会响起一个令人恐惧的声音:“德国飞行员们,你们应当当心,歼击能手波克雷什金现在正在空中……”

被称为“斯大林之鹰”的苏联飞行员的头号“尖子”是伊万•阔日杜布,他在柏林上空创下最后的战果:62架。其次是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波克雷什金,59架。依次是葛利高里•列奇卡夫58架;尼古拉•拉耶夫57架;基里尔52架。除去这些战绩超过50架的尖子飞行员外,苏联还有7个人超过了美国尖子飞行员理查德•邦少校在太平洋战区创造的击落40架飞机的最高纪录。
但是,和对手比起来,这个成绩还是逊色得多。

德国空军有个号称无敌的第52歼击机联队,人人都是王牌,个个身经百战。这里的首批歼击机尖子飞行员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产生的,最优秀的维尔纳•默尔德斯曾在西班牙上空击落了14架。他发明了盛行一时的“四机指尖”疏散战斗队形。默尔德斯是第一个超过一战“冠军”“红色男爵”冯•里希特霍芬的80架纪录的飞行员,1941年1月,默尔德斯在苏联前线第一个突破百架大关。他荣获德国的最高勋章——由希特勒亲自授予的带有柏叶、宝剑和钻石的铁十字骑士勋章。
他以歼击司令的身份战死在苏联前线,最后纪录是115架。默尔德斯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但他取得的成就很快便黯然失色了。

1942年8月,戈登•戈洛布少校成为第一个击落150架飞机的飞行员,仅仅一个月以后,他的纪录便被赫尔曼•格拉夫上尉击落200架的成绩所打破。

德军飞行员的成绩已经在所有战场上空遥遥领先,但是那根横在云端上的“跳杆”还在不断移动。不久,巴尔•海因茨跃过200架的“高度”,接着,巴茨•威廉创下237架的纪录。仅距格拉夫上尉突破200架大关不到1年,瓦尔特•诺沃提尼少校就将“横杆”移到258架的位置上。

这个成绩已经非常非常高了,就是原来那些创纪录的德国飞行员也感到望尘莫及。然而,不要命的德国竟然还有人冲刺。“横杆”又无可奈何地上升了。基特尔•奥托267架;拉尔•京特275架。突然,巴尔克霍恩•格尔德一鸣惊人——
他越过了300架大关!

可是,他的301架的成绩只不过能保证他拿到第二名。最后一个出场的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中“冠军”——埃里希•哈特曼,他的成绩是:352架!!

这些都不是最令人惊叹的。

在著名的不列颠大空战中,出现了一个道格拉斯•巴德。他在1931年一次卤莽的特技飞行中失去了双腿。但是,靠着顽强的意志,他又重新回到了歼击机部队。在这次国家和民族的生死之战中,他靠着一双假腿,成为英国王牌。

日本的尖子飞行员是海军航空队的荣井三郎,他1938年5月到达中国战场,之后又到台湾、菲律宾,在瓜岛之战中,他的右眼被击瞎,从此成了“独眼斗士”。靠着一只眼睛,荣井三郎和美国最新型的战斗机格杀在太平洋上空。
他是第一个反对驾驶“神风”攻击机撞击美舰的日本飞行员,他宁可驾驶满载炸药的飞机和美机格斗也不愿往舰上撞。1944荣井在服役十一年后由准尉升到少尉,也正是这一年,他创造了击落飞机101架的罕见纪录;也还是这一年,荣井三郎战死在美国人的机枪下。
   
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有个飞行队长南乡茂章要比荣井三郎更得山本五十六的赏识。他于1938年7月18日被一架受伤的中国战斗机撞落在鄱阳湖中。日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参加追悼会。至今,日本的靖国神社里有山本五十六写在两个螺旋桨叶上的对子:“不自惜身命,龙鲛跃四溟”。山本没有想到,他后来也死于飞机的炮火,并跟他的已成炮灰的部下在黄泉下又并肩站在了一起。这是个可悲的元帅与飞行员的故事,但并不是唯一的。

非洲战场上有个与隆美尔齐名的德国飞行员。和隆美尔一样,他也是靠机智、不拘一格的灵活战术、手刃群敌的快速果敢一举成名的。他被战史专家称为偏差修正大师,经常在一次抗战中击落多架敌机。
   
这是1942年6月3日发生在北非加扎拉空战中的一个镜头。地面上,“非洲之狐”隆美尔正和“非洲之鼠”蒙哥马利杀得难解难分。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前来助阵,英军战斗机立刻来截,这时候,一架被称作“黄色14号”的德国战斗机出现了。

“一架、又一架!……干掉6架!”僚机派德根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机枪和职责,当成了长机“黄色14号”的录像机。当第一架英机起火时,他看了下表是12点22分,现在他又看了下表:12点33分。11分钟,6架,棒极了!
驾驶这架飞机的是德国非洲军团赫赫有名的飞行员马塞勒。

1941年春,21岁的准尉马塞勒随27战斗航空团第1大队转战到非洲,效命隆美尔麾下。这个柏林出生的小伙子到非洲干的头一件事,就显露出他日后一定非常了不起。

飞行大队从的黎波里飞往临近前线的加扎拉机场。途中,马塞勒驾驶的Me-109飞机的发动机出了故障,只好迫降在距离目的地还有800公里的沙漠上。征途漫漫。遥望长天,马塞勒急如星火。一开始,他截下意大利的军车。可是感受惯了风驰电掣的飞翔,他觉得颠簸的军车其实无异于爬行。于是他又跑到意国的机场,询问有无去往加扎拉附近机场的飞机,回答是“不清楚”。小伙子一转身走向意军指挥所,直奔一位将军而去,大声说道:“我是一名四机组的指挥官,无论如何必须在明天赶到前线,恳求您派车送我。”

    将军一下子被他的直率所吸引,立即喊来了自己的“奥佩尔海军上将”牌高速轿车。就在马塞勒一侧身就要上车的时候,将军笑着拉住他:“那么,你用击落50架飞机的成绩来答谢我吧。怎么样,小伙子?”
“遵命,阁下。”马塞勒一个立正,敬了个德国军礼。将军也许是戏言,但他却当真了。

汽车以最高挡跑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当准尉从挂着将军旗的高级轿车里钻出时,整个加扎拉机场都感到惊奇:这个机灵的冒失鬼!

在马塞勒短短的履历中,几乎都是诸如此类事迹记载。他自称:“空军最老的准尉”,凭他的飞行技术和在英法海峡空战中的战功,他早该晋升少尉了,可是,他的几个上司在鉴定栏里总是写下一个评语:“品行不佳。”这是因为他经常和别人争吵,而且总是不按飞行规则来。

他是一个除了胜利什么都不顾忌,在理性的约束下,把野性释放到最高限度的人。他总想拣一大把勋章,但却总是遍体鳞伤回到机场。有一次他只偶尔一低头,“飓风”式飞机的一颗机枪子弹便从他的飞行帽顶横穿而过。真正的枪林弹雨!可他就是命大,这次没打死,下次照闯不误。又有一次,他的发动机被打穿,油雾喷在前风挡上,什么也看不见,可他还是晃晃悠悠地飞了回来。

大队长诺曼上尉严厉地警告他“不要过分指望命运和飞机”。他很喜欢这个年轻的飞行员身上蕴藏着的一种不可估量的战斗精神和力量,但是他必须让他这个勇敢的部下明白,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还需要其它的素质。

马塞勒承认了他的莽撞,但却不肯改变自己的攻击方法。他早就讨厌航校里学来的那一套呆板的后上方占位攻击法。他一直在想如何把自己的飞机摆弄得得心应手,做到能从任何位置,甚至在做盘旋、爬升和横滚等特技动作中,也能准确地射击敌机。每次编队训练返航时,马塞勒总是要求允许他单独飞行,获准后,马塞勒就驾驶着他的座机在同伴周围纵横驰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各种状态下,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射击的方法。

    整整一个夏天过去,一个身怀绝技的马塞勒诞生了。9月24日,他首建奇功,一战击落5架敌机,这时,他已晋升少尉,能够领导一个机组闯入英机的编队了。

1942年6月,北非战况趋烈。隆美尔调集1030架飞机支援他的装甲部队,蒙哥马利针锋相对把“西部沙漠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相继调来对付德军。4日,德国空军元帅凯塞林才把二级骑士铁十字勋章挂在马塞勒胸前,10日,这个战功累累的飞行员便开始创造新纪录了。这一天,是英国最新型的“喷火”式战斗机首次出现在非洲上空,尽管对手的飞机性能先进,马塞勒还是毫不客气地“没收”了对方4架。他依旧驾驶自己的“黄色14号”,这时他已经击落了81架敌机。在非洲军团中,他的“黄色14号”飞机几乎和隆美尔的装甲指挥车享有同等的声誉。

随着1942年秋天的降临,德军的形势越来越不妙,步步败退的隆美尔决定再发起最后一次反攻,以夺回非洲战场的主动权。渐趋冷落的天空又骤然热闹起来。9月1日这一天,是马塞勒最辉煌的一天。从8点打到18点,一天之内战斗机三场空战,在三个10分钟里,马塞勒总共打掉英军12架。

但这只不过是整个德军的回光返照在他身上的折射。一个空中英雄的辉煌毕竟不能力挽整个德军地面溃败的狂澜。

在158架的纪录上,他离开了心爱的“黄色14号”,改飞Me-109。这是一种性能更加优异的战斗机,驾驶它也许会为马塞勒赢得更高的战绩,但是幸运之神却不愿再陪伴他了。随着隆美尔的仓皇逃离,马塞勒的最后时刻也突然逼近。 9月30日,在为一队轰炸机护航途中,他的座机突然发生故障。马塞勒只好跳伞——多么可怕——降落伞竟没有张开!

在隆美尔曾经叱咤风云、在他的黄色14号曾经光芒四射的阿拉曼,他小小的身影在空中只一闪,就不见了。
在亚洲,一支奇特的飞行队风靡了全世界。
  
1941年,对于全世界是一个悲惨的年头,对于中国则是格外残酷。苏联人走了,中国的天空完全坦露在日本魔爪之下。就在这时,一位传奇式的美国英雄走进了普通中国人的敬仰,他就是陈纳德。这位1937年就担任中国空军顾问的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亲自高薪招聘了90位美国飞行员及150名地勤人员,接收了美国以租借法案的形式援助中国的100架P—40歼击机。

1941年的中国已不能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训练场所。他受命来到缅甸的东瓜机场。陈纳德穿着短裤和衬衣,头戴钢盔,爬上用随手砍下的竹子搭成的摇晃不定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对空指挥塔;一手握着望眼镜,一手拿着麦克风,指挥着那些没有军籍的勇士们展开训练。

12月20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第12天,陈纳德率第一和第二中队移驻昆明,终于得到一次大显身手的良机:10架日本轰炸机来袭!他一气放飞了30架战斗机,一举击落6架,击伤3架,而自己无一伤亡。

美国志愿队这小小的一次空战,在美国不会有一个人为之激动,但对于屡受日本欺凌,血泪即将流干的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它象一个火球落上涸裂的草原——昆明市长亲率数百市民敲锣打鼓来感谢“中国人民的大恩人”。花朵一样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把象征祝福和敬仰的红布条,系在队员们的脖子上,而美丽多情的姑娘们则将鲜花王国最珍贵的花束送到受宠若惊的队员们手上。

在金钱、个人荣誉感、冒险天性和正直良心驱使下的胜利,霎时有了远远超越个人的政治意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些志愿者都被看作是中美合作的象征。

中国报纸第一次把美国志愿队称为“飞虎队”,而美国报纸也对这一称呼赞叹不已,于是,这项“中国专利”的特制桂冠,就这样赠送给美国志愿队。而美国人眼里“那个激进的陈纳德”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一跃而成为世界各地的头号新闻人物,被誉为“飞虎将军”的美称。美国的卡通大王迪斯尼还设计了著名的头带星条帽,腾空而起的飞虎愤怒地抓破日本太阳旗的图案,作为“飞虎队”的非正式标志。

据中国空军司令部1945年2月16日统计,陈纳德指挥下的飞机打死日军33450名,摧毁494架飞机,击沉640900吨船只。

在世界空战史上,这一战绩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对这一战绩创造者的感激无与伦比。

1945年7月31日,陈德纳接到回国的命令。
陈纳德要离开的消息象在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从全中国的各个角落飞出的信件雪片一样落向昆明。云南省政府告诉陈纳德,从昆明到机场的路被正式改名为“陈纳德路。”
他的老朋友中国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将军来电不胜惋惜;而昆明警备司令杜聿明将军,则称对这一消息震惊,远非笔墨所能表达。
蒋介石在重庆设宴款待并授予陈纳德中国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大蓝绶带。

陈纳德向陪都重庆市民的告别,让所有的目睹者感慨万分。蒋介石将他自己的座车和司机让给陈纳德使用,让他驶过这座曾被日军轰炸又被他保护过的城市。从四面八方赶了几天山路来到这里的人们,拉长了声音喊着他的中国名字:“陈——纳——德——”成千上万的人不让司机发动那辆车子。最后司机没法,只好关掉发动机,让激动的人群推着走。人们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狭窄街道,在山城陡峭的坡路上将汽车推了好几个小时。

从早晨到下午,欢送的人群自发地把队伍排到一个用木头搭成的台前。台上用鲜花及飞虎队和第十四航空队的队徽装饰起来,上空是一个用松针和枝条搭成的彩棚。他们带来宝石、碧玉、漆器、古董、国画和一切他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和数不清的条幅、锦旗,送给这位白皮肤、蓝眼睛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就列队通过陈纳德的面前,和他握手。陈纳德,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面对死亡和艰难险阻毫无惧色的战士,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从他那饱经战火与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

    陈纳德的一位中国朋友告诉他,自从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一个外国人如此博得中国人的心。

    据说,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麦克阿瑟在受降仪式后签署有关文件时,曾环顾周围的每一张面孔,问副官:“陈纳德在哪里?”
    亚洲战区最荣耀的将军也记着亚洲战区最传奇的将军。
   
正象马塞勒和飞虎队的出现所证明的那样,从一战就已经开始的英雄主义的空中交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便迅速地接近这场人类历史大剧的高潮。

埃里希•哈特曼是著名的52歼击机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哈特曼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是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和钦佩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称赞哈特曼是创造史无前例的世界记录的、善于与“旧战术方法决裂”的伟大飞行员。
埃里希•哈特曼是著名的52歼击机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空中王牌之王的诀窍是:仔细判明目标的情况,而后发起闪电般的攻击,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开火。和所有年轻的歼击机飞行员一样,哈特曼在掌握这一看似并不深奥的要领之前,也出尽了洋相。
1942年10月14日,哈特曼和长机勒斯曼初次合作,驾驶Me-109飞机在格罗兹尼一带作警戒飞行。忽然听到准备战斗的命令。可是哈特曼怎么也找不到目标。折腾了好大一会,他猛然看到2000米远处有2架深绿色的苏军飞机。哈特曼的心狂跳起来。他加大速度,越过勒斯曼,抢占攻击位置。在距敌机300米时,他开了火,但所有炮弹都未击中,为了避免与苏机相撞,他拉杆规避。然而却一头扎入了对方机群中,周围都是深绿色的苏军飞机。哈特曼觉得他快完了,于是急转弯飞进一片小云块中,穿出云后发现周围已没有飞机,这才松了口气。
  突然,哈特曼看到1500米处有一架飞机直奔而来,他惊慌地向西飞行,一边下降,想摆脱那架飞机。此时,那架飞机截住了哈特曼的去路。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时,哈特曼加大油门,再次下降到超低空,向西飞去。哈特曼缩着脖子,躲在防弹钢板后面,等待苏机的炮弹射来,几分钟后,哈特曼发现自己飞到了厄尔布鲁士山,燃料却只够飞5分钟了。飞机迫降在一条狭小的公路上,两分钟后,德国步兵围了过来,用军车送哈特曼回机场,迫降地离机场有30公里远。原来这架飞机正是一直在保护他的长机。
反思这次经历,哈特曼从长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其他身经百战、诡计多端的老飞行员也向20岁的哈特曼传授他们的经验。慢慢的,哈特曼克服了新飞行员的盲目性和不善观察的毛病。
空战史上最伟大的高峰开始崛起了。
  1944年1月至2月,哈特曼已击落飞机130架,平均每个飞行日击落大约2架飞机。哈特曼在攻击中创造了一套战术,那就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但是,在东线的空战中,德国空军在数量上已居劣势,哈特曼必须经常应付苏联飞行员的攻击。于是,他又创造了一套防御战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守中寓攻攻守兼备的厉害战法。
苏联飞行员给他起了个“南方黑色魔鬼”的绰号。因为他的飞机已经密密麻麻地涂满了标志战果的黑桃标记。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哈特曼从捷克起飞,执行这次战争的最后一次任务,侦察一支苏军的位置,他没打算再进行空战,可是却撞上了8架雅克-11飞机,他们围着起火的布尔诺城绕圈。一架位于哈特曼下方的雅克-11无忧无虑地翻了一个斤斗,向地面的红军队伍表示祝贺。哈特曼示意僚机跟上,飞到距苏机65米处,打下了这架轻敌大意的飞机。这是哈特曼击落的第352架飞机。
哈特曼另一个让人称道的地方是他从来不是只顾自己。在800次战斗中,由于他的掩护,他的僚机只被击落了一次。
哈特曼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就连最后的结局也是。他没有战死,而是从23岁起成了苏联战俘,10年之后被释放。
  哈特曼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是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和钦佩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称赞哈特曼是创造史无前例的世界记录的任务,并对哈特曼的独创战术尤为欣赏,称他是善于与“旧战术方法决裂”的伟大飞行员。
20世纪所有的英雄都是以对手的血迹铸就自己的勋章的。中国有个人曾经试图改写这一页没有从空中活捉俘虏的历史。他叫高志航,原名高铭久,为立志成为“空军英雄”,改名志航,投军张学良,谋职于南京航委会。在一次外国飞机来华表演中,因不堪忍受洋人的嘲笑,遂驾机腾空,一鸣惊人,技压群雄,受到蒋介石的极力称赞:“你的技术高超、超过世界水平!”遂以座机“窗天”号相赠。1935年9月,高志航去意大利考察空军时,受到墨索里尼的接见。高志航的空中特技让墨氏也连竖大拇指:“像高这样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也不过一、二个”。

1937年8月15日,34架日军轰炸机在大批舰载驱逐机护航下飞临笕桥。高志航率21架“霍克Ⅲ”起飞接敌。

双方一交手,艺高胆大的高志航便给了日机一个下马威,一顿机枪,先敲掉了日军的带队长机。日机群立时炸营。4大队的“霍克Ⅲ”象冲进怒涛的鲸鲨,凶猛地扑向各自的猎物。
在这白热化的混战中,高志航紧紧地咬上了一架轰炸机,迅速地追击到一枪就可以把它击落的距离。可是,高志航突然松开了扣着板机的食指,看着那黄乎乎、圆滚滚、矮小而丑陋的日本飞行员,性高气傲的高志航从心底升出一种极大的厌恶和蔑视。他把飞机飞到与日机平行的位置,向日本飞行员打了个手势,命令他落地投降。他想生擒这个大日本的小空中武士,再狠狠抽他几个耳光。

日本飞行员显然看懂了高声航的手势,可他不知道这个大个子的中国飞行员就是高志航,否则他就不敢把手伸向身后了。他拨出随身携带的王八盒子,对着高志航就是一枪。
这一枪打在高志航的右臂上。
高志航威严的双眼立即喷出怒火。一晃驾驶杆跳出手枪射程,双枪齐发。日本飞行员和他的轰炸机立即成了一朵最响亮的云团。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空战史上绝无仅有的飞行员空中抓俘虏的一个故事。可惜,由于日本飞行员的“拒不配合”,使这个独一无二的纪录没能完整地写在1937年中国的天空上。
50 年过去了。历经岁月的风霜,总有一些难以磨灭的回忆让人们感动和怀想。和任何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交响乐一样,20世纪空战史有高亢激越也有凄婉哀徊的一章——女人走上战场。
女人走上战场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女人成为英雄也不鲜见。但女人走上空中战场、并且成为英雄的故事就不多见了,事实上直至今天,这样的故事仍是绝无仅有。
在二次大战中,只有美国的陆军航空兵和苏联空军中有女飞行员。其中美国陆军航空兵从1942年底开始召募“有一定飞行经验”的女性公民,但她们并没有被投入战场,她们的任务是把出厂的飞机送到美军在全球的各个基地,充其量也只是到达了战场边缘。
即使在战争后期山穷水尽的时候,德国也没有把它们的女性公民投入战场。
唯一把女飞行员们投入战场的是苏联空军。
第588夜间轰炸机团是唯一一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团,装备的是过时的波-2轻型木制轰炸机。它几乎没有防护装甲,时速只有100公里,没有任何无线电装置,在1944年前,乘员甚至没有配备降落伞!它唯一的自卫武器只有一挺安放在后座的机枪。就是驾着这样的飞机,女飞行员们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近卫”称号。
  在战争中,该团共有30人战死,23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第587轰炸机团,装备着Pe-2俯冲轰炸机——即今天人们所说的强击机。这也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俯冲轰炸机,它的速度,载弹量和防护装甲都要超过德国的斯图卡。该团经历了整个战争,也获得“近卫”称号。在战争中,该团有15名女兵战死,5人获“苏联英雄”称号。
只有第586战斗机团属于防空军,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后方目标,这使它未能取得像另两个团那样显赫的集体战功。但是,这个团却出了一名响当当的女子王牌——莉利雅莉特凡科,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莉利雅莉特凡科的最后战绩是单独击落敌机11架,炮兵观测气球一个,并和他人合力击落敌机4架。1990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签署命令,追授莉利雅莉特凡科上尉苏联英雄称号。
不管歼击机的英雄们创造了怎样令人惊叹的奇迹,他们都不能独占空中战场的全部光荣。在歼击机的伟大英雄诞生的同时,其他机种的明星们也相继出世。

德国空军还有一个专打舰艇的第26“狮子”轰炸机联队,曾在1942年7月初给盟军的运输队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苏联前线,一个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乌尔里希•鲁德尔,仅一个人就击沉苏联一艘战列舰和515辆坦克!

英国轰炸航空兵司令哈里斯一直想把德国炸个“稀巴烂”,但直到1943年5月16日,他的愿望才在一位科学家韦尔期爵士和一位叫盖乐伊•吉布森的轰炸机中队长的手里得到部分的满足。

这是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盖伊•吉布森少校率领18架重型轰炸机,将麦乃水库、埃德尔水库和佐鲁帕水库全部炸开。仅麦乃水库被豁开一个三十米的大缺口,1亿3千多万吨的大水,咆哮着冲向鲁尔工业区……

大水冲毁了二十五座桥梁,使125座军需工厂被迫停产。德国军民的心理受到沉重的一击。

    吉布森挣到了一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整个二次大战,英国空军只有32个人获得此殊荣,而生前看到勋章的也只有7个人,其它都是死后追赠。这年吉布森少校才25岁。
这是一次无论惊险程度还是政治影响都堪与杜立特轰炸东京相媲美的行动,不同的是,吉布森少校没有杜立特那么幸运。那个美国中校后来成了将军,领导轰炸机部队;而他,盖尔伊.吉布森,却在为他的祖国完成了另一项重大使命——击沉4万5千吨的“梯尔比兹”号——之后,在荷兰上空阵亡。

轰炸机飞行员的殊勋,远非歼击机飞行员的个人战果能比,但却无法获得为歼击机飞行员设计的王牌称号。1942年,美国的杜利特率领 16  架轰炸机轰炸东京,使丢在日本首都的每一枚炸弹都成了鼓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礼炮。但是,除了杜利特,同行的 80  名飞行员都没有被世界记住。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还有那些在喜马拉雅大峡谷中粉身碎骨的运输机飞行员们。历时3年的驼峰空运,美国有468架飞机损失、1000人殉难。他们的牺牲,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不少人至今还长眠在那与世隔绝的冰天雪地里。

   但谁能说他们不是这空中英雄史诗的交响乐中高亢的音符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王牌飞行员个人的勇敢、智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场空战的胜利,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制空权。这种情形,就像冷兵器时代,武士们个人技术对战斗胜利的影响很大一样。苏联战术研究家曾经王牌飞行员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空战,主要以单机格斗的形式进行,战斗情况受王牌飞行员的影响很大。法国在1918年共有歼击机飞行员1500名,在空战中共击落敌机2049架,其中908架即45%是被52名王牌飞行员击落的;协约国参战的飞行员有几千名,在空战中击落的3138架德国飞机中,有2023架即65%是被105名王牌飞行员击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更多地表现为战役行动,虽然歼击机英雄们作为个人的战绩要远远地超过一战的记录,但王牌飞行员的个人战绩对于整个战役或战斗的影响已大大下降。德国的一个52联队就击落了1万多架飞机。德国的王牌不仅数量最多,个人战绩也最高。德国有8个人击落了200架以上,第八名的战绩是220架;而英国击落200架以上的只有一个,成绩是212架,击落30架以上的只有3人;苏联的最高记录是62架,击落50架以上的只有5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只有一个叫理查德的击落了40架。

但产生王牌最少的国家取得了最辉煌的空中和战争胜利。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空战更加强调空中力量对于战役的整体作用,而不仅仅是空中战场。苏军就曾经对迷恋空中格斗,而有时置敌轰炸机于不顾的现象,作为一种战略失误加以纠正。

   到了朝鲜战争,王牌飞行员的个人战绩进一步下降。美国王牌的最高战绩是击落16架;中国王牌的最高战绩是击落8架。美国击落5架以上的有40人,苏联方面有51人。和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起来,这时的王牌飞行员的作用更多的是表现在精神方面。张积慧击落美国费希尔之后,美国曾经悲叹“这是远东空军的一大损失。”而李汉第一次击落美国飞机后,整个朝鲜战场的志愿军都是一片欢腾。

   随着空军由幼年走向成熟,王牌越来越深深地隐入历史。
   
   到了越南战争,王牌已成为难得一见的景观。美国空军在参加越战7年以后,才于1972年8月28日产生了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的第一个王牌,一名叫史蒂夫•里奇的飞行员在这一天击落了第五架米格飞机。

1972年10月13日,杰弗雷.S.范斯坦上尉成为这次战争的第三个王牌,也是越战最后一个王牌。他同时也成为世界空战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后一个知名王牌。


时代如风驰电掣般日新月异。武装了当代最尖端技术的空军将以国家代表队的整体面貌出现在未来的战争中。在天空这个大赛场上,如果说以往是注重个人金牌的争夺,现在则是团体金牌的较量。

与挂在自己胸前的勋章比起来,飞行员越来越作为空军胜利的勋章,挂在祖国的胸前。

王牌精神是一笔永远的历史财富。王牌消失了,但曾经铸就王牌的英雄主义精神不会消失。 英雄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王牌时代,要求飞行员个人要有优异的智慧、勇敢、技术素养和战术头脑;后王牌时代,则要求飞行员有宽阔的胸怀,广博的知识,协同的意识,甘于牺牲自我、自觉奉献的团队精神。和前者比起来,后者的要求显然更高。和成为有勋章的王牌比起来,成为没有勋章的王牌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王牌作为一种现象留在了20世纪,留在人类永远的历史中。但正像最漆黑的夜晚,星辰才显得最明亮一样;这些英雄的故事过去得越久,它留给人们的怀念就越深。在空军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100年中,这些在自然的天空上如流星一样闪过的空中骄子,也在人类精神的天空上凝固成永不陨落的恒星,光耀千秋。
德国基本上接受了杜黑的空中进攻思想。战争实践证明,突击对方的空军基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某一作战方向的敌我空军力量对比,甚至直接获得制空权。德军在实施闪电战中,都是一举将对方的飞机全部或大部消灭在机场上,波兰、法国、荷兰无不如此。袭击苏联时又如法炮制,第一天就将苏军800架飞机击毁在机场上,掌握了战争初期的制空权。……(略去若干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除苏联和德国外,多数国家都基本上接受了杜黑的空中战争思想。

以上这段在下愚钝,看不出作者的逻辑

暂且拜读到这里,后面文章晚些时候再研习
原帖由 canond 于 2007-10-20 01:55 发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各国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的全面、彻底的检验。失败是一切失误的必然结果和应有惩罚,胜利则是正确决策的验证和奖赏。事实无声地明摆着: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军民伤亡达1亿人以上。其中苏联2000万, ...



  mei  没看懂就接着多看看,要美国的伤亡自己找,文章据说是比CD任何大大都流比的某军方大大写的,偶自己只能拜读,没水平解答你们学问人的问题,偶是菜鸟别问偶!要不,你问菜鸟王PUPU,他知道作者的底细,他是GUOAN的背景!
我没说美国伤亡30万是假的,我只是说美国的伤亡基本没有平民,而别国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平民,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战场不在美国,如此而已,和美国又多么先进的空军及其空军思想没有直接必然联系,没有看懂的是你

如果这是军方某大大写的,那么我想我开始能够理解偷渡客的初衷鸟
]]
]]
]]
  又找到一点,据说是M斑斑那里传出来 的:我很菜不知道真伪

第六章  大国的佩剑

一场战争可以摧毁一个民族的精神, 一支军队可以锻造一个大国的荣耀。如果说20世纪的100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一古老命题得到诠释和证明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因为战神插上了翅膀,战争可以以飞行的速度,突然逼近或跌下一个国家、民族命运的顶端:胜利。
如果我们就某一种现象做某一种类比,我们会发现某一种相似。
20世纪一直屹立不倒,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军事强国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另一个是以色列,有人称它是“世界最小的超级大国”。
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特点是:爱好和擅长空中作战。
这样的事实让人不能不联想到它们“国家品牌”的取得和它们各自空军的关系。
就象好莱坞的影片打造美国文化帝国的品牌、华尔街的股票打造美国金融帝国的品牌一样,为美国打造世界帝国品牌的是他的军队——确切地说,是他的空军、空中力量。
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说:昔日,英国皇家海军是不列颠王国全盛时期的缩影,今天,美国空军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美国的实力。
美国是在本世纪初才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确切地讲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碰巧的是,这一进程的开始,正好和美国空中力量的发展壮大同步。以致于无法断定,到底是富有的国力带动了空中力量的强大呢,还是空中力量的强大,为国家赢得巨大的国际利益,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力的富有;或者是二者互相推动,相得益彰。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力的富有和空中力量的强大,没有自然而然的连带关系。
文莱是世界首富。
沙特阿拉伯仅次于文莱。
芬兰;日本;德国;还有很多的富有的国家。
他们国家的空军都不是最强大的。
这里面有着国家的战略企图和对空军战略作用的认识问题。
一战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国力和欧洲相比已经相当强大,但是,它的空中力量和欧洲相比却小得不成比例。1916年,飞机在欧洲已到了能够遂行大规模军事任务,美国的航空技术还停留在试制阶段。如果不是对墨西哥的战争使他们猛然省悟到这一点,那么,一年以后,当他们想要到战争快要结束的欧洲去分一杯羹时,恐怕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不会答应。而如果没有一战的巨额红利奠定基础,也就不会有今日超级大国的美国。
1916年3月,墨西哥士兵同美国边防军发生了冲突。美国威尔逊政府借口“哥伦布事件”立即命令潘兴将军组织1.5万人的部队,对墨西哥采取军事行动。隶属通信兵的第一航空中队的8架飞机也奉命随军抵达哥伦布。
这是美国飞机首次参战。
到了墨西哥边界,陆军才发现为了替代侦察骑兵而配备的几架飞机其实比骑兵侦察强不了多少。飞机越不过3千米以上的高山,因此也无从发现山那边的敌人。 3 月19日,第一航空中队从哥伦布转场到墨西哥卡萨斯•格兰迪兹的一次最简单不过的飞行,8架飞机中一架中途返航,一架迫降时坠毁,其余6架都没有落在指定地点。
后来更糟,一位飞行员在执行通信任务时被一位骑马的墨西哥农民用步枪击中,抓了俘虏。寸功未立的航空队不得不渐渐中止了在墨西哥上空的活动。
这次悲惨的战斗使美国国会和公众如梦方醒。慷慨激昂的国会议员立即通过了一笔当时最大数额的1328万美元来发展军用航空,陆军部也批准建立7个航空中队,每个中队配12架飞机。 1917年初,这 7个中队终于归美国陆军建制时,距离美国参战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了。
当美国远征军带着他们自以为不错的飞机来到欧洲参战时,他们看到1917 年4月的世界一流战机已经按其不同用途形成了系列,且家家都有几千架的库存。美国飞机不仅性能上无法相比,数量上更是相形见绌。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欧洲的天空就几乎是美国的了。美国人蕴藏着的能量和付出的努力令人惊讶。开始,他们为自己的远征军航空兵生产根据英、法飞机仿制的作战飞机,但几乎是同时,他们自己设计的非常出色的飞机也将要大批投产。美国雄厚的工业实力都在两只大翅膀的扇动下启动起来,不到1年就造出了13800架,足够他的士兵和不止一个敌人的对手作战。
美国的确不是个事事都有远见的国家,但它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落后,并以只争朝夕的苦干,迅速甩掉落后的国家品质,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靠着巨大的空中优势,美国人打赢了一战最后一战的圣米耶尔战役。这一仗对于美国远比对于世界的影响大得多。从来奉行现实主义的美国对这一仗的“投入”“产出”比感到着迷。这是一战中唯一一场产生“纯利润”的战役,而它是由素无军事传统和战争经验的美国打的,是美国以超越传统的勇气创造的奇迹。
美国人也许很快便忘记了胜利带来的的荣誉,但他们怎么也不会忘记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得到如此巨大而轻而易举的胜利。不仅军方,普通民众也都惊喜地把那些凯旋的美国飞机,看成美国的翅膀。美国重视空中力量的意识,由此扎根。
一战以后,美利坚的羽毛渐渐丰满。区别于大英帝国以它的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它要凭藉自己的翅膀,稳稳地落上世界盟主的霸坛。
悠悠八十年过去了。美国军人的身影不断地在世界的面前晃来晃去,但每一次留给历史的纪录,都是在空中。
美国全面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在欧洲人们看到的是美国航空队的大机群,日复一日地轰炸着德国的城市;在亚洲,人们看到的是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歼灭日本联合舰队,远程轰炸机荡平东京。
朝鲜和越南是美国使用地面部队最多和最久的战场,但也是美军历史上失败最惨的两次战争。在美军的教科书上,这两次战争是作为教训被反复提及的。
越南战争之后,整个美国都笼罩在一种失败的阴影之下,精神颓废,意志沦丧。著名诗人金斯伯格这样写道:假如一千年后还有历史,它将这样记载:美国是个讨厌的小国,充满了狗鸡巴!
越战之后,美国重整旗鼓,再度四面出击。这一回它的运气出奇的好,战争一场比一场精彩,几乎创造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神话。
就在这真实的神话中,人们看到,昔日美国大兵的钢盔和皮靴,换成了一双钢铁的翅膀。
令人吃惊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变化。那是一双美军的翅膀,它同时也成了美国的翅膀。从格林纳达、利比亚、巴拿马,到伊拉克,再到南联盟和阿富汗;20年的一路高飞猛进中,空中力量在实现美国国家意志的过程中,性质发生了变化。
美国原来只不过是把空中进攻当作一种高效费比的作战方式,用以替代血腥而成本高昂的地面作战,但是,实际上它发现,它的收获远不止在军事上。
1989年,美国动用空中力量和特种部队,像警察抓捕犯人一样,把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抓到美国的监狱里。
1991年,美国一顿拳打脚踢之后,迫使伊拉克接受联合国关于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的决议;
1995年波黑塞族接受联合国的有关决议;
原帖由 潜水三年 于 2007-10-20 02:46 发表
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争夺制空权上亮一次剑呀?难道要把靠陆军打下的辉煌全葬送了不成?:')

这个问PUPU大大的
]]
德国前期很多王牌都雪藏了,比如Adolf Galland。只是后期航空力量不断受损才不得不保持王牌在第一线,因为找不到足够的接替人手。
不好意思,美国空军成立于1947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