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日本侵略耽误中国多少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7:49
http://gjls0799.blog.163.com/blog/
1937年的早些时候,正在中国旅行的美国人拉铁摩尔对英国记者勃脱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了。”
      果然,卢沟桥畔的那一声枪响,发出了这一年最惊天动地的声音。
      但这一声枪响之外,还有很多声音作为背景,被淹没在历史的惊涛骇浪深处。或许,在隆隆的枪炮声中更仔细地聆听,那些细微而嘈杂的声响,更能演绎出历史的主调,更能描摹出1937年的中国。
      1937年7月7日之前,是怎样一个中国?
      在这一年,中国拥有了3935家现代工厂,1万余公里铁路,11万6千多公里公路,12条民航空运线路。
追溯此前十年间,工业经济成长率平均达到9.3%,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11%以上,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同样在这个时段,中国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
      到这一年,法币已成功运行了近两年。全国币制渐渐统一起来,中国经济初步形成统一的格局。《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评价,假如中国一直停留在银本位时代,中日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因为战费筹措困难,抗日战争恐怕无法支撑半年以上。
      4月1日,国民政府设立了盐务总局,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主权。在此7年前,中国海关实行海关新税率,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行使关税主权。
      至这一年的6月底,国家税收总额达到法币8.7亿元,是8年前的2.6倍。而贸易逆差为1.5亿元,不足两年前的一半。
      至1937年,中国棉稻麦也基本实现了自给,经济学家何廉说:“农业经济发展已步入‘起飞’之路”。
      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作底子,忙碌的中国陆军整理处处长陈诚,正致力于将拥有170余万人,超过180个师却隶属不同派系的中国军队整训为一支现代化武装。按照他们的计划,到1938年底,中国将拥有60个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陆军师。在湖南或是南京等地兵工厂,已经制造出德式1924式步枪,仿捷克式轻机枪,金陵兵工厂出品的重机枪已经与德国制造的一样好。到1937年5月,中国空军已有600多架飞机及262个机场。
      到这个时候,1936年12月首批征集的新兵约5万人已经入伍,这得益于当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兵役法》,推行征募并行制,“凡我国民须知服行兵役为人人应尽之义务”。这也使得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半年内,中国能够迅速征募约70余万壮丁,作为士兵投入到战场。
      1937年上半年,从西安事变中脱身不久的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多次进行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并最终原则上承认国共合作抗日,并同意红军改编为三个师4.5万余人。
      全国大体上实现了政治和军事的统一,大约两年前,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向美国国务院报告说:“川黔已入蒋委员长统治的范围,在另23个行省中,他的力量已扩展至11省。云南不久也将划入他的统治。”
      蒋介石还在致力于推动他的“新生活运动”,以使国民的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他说,“我们要打倒日本侵略的武力,先得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要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先要完成自己应该具备的革命精神——固有的民族精神。”
      这一切的种种努力,成败得失均有之,但多少给了百年积弱的中国的人民以一些信心。或许是出于鼓励国人信心,胡适在较早前说:“平心说来,最近二十年是中国进步最速的时代。无论在知识上、道德上、国民精神上、国民人格上、社会风俗上、政治组织上、民族自信力上,这二十年的进步都可以说是超过以前的任何时代。这时期中自然也有不少的怪现状的暴露、劣根性的表现;然而种种缺陷都不能灭损这二十年总进步的净赢余。”
      至1937年的那十年,在学界亦有“黄金十年”之称,虽然仍旧内忧外患不断,仍旧是百弊丛生,但于内,中国步入了近代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于外,至少在当时的领导人看来,则有屈以求伸,蓄力备战的战略谋划。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果能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
1936年月12月1日,军政部次长陈诚讲道:“假如现在就发动对日本作战,一定会处于被动地位;再迟一年,最低可以争取到半主动地位;再迟两年,可以争取到完全主动的地位。”
      而战争打响两年后,一位外国学者著文说:“中日战争在中国来说是早了五年,在日本来说却是迟了五年。”
      但是,日本没打算给中国从容备战的时间。他们已查觉到中国的种种变化,如一位中国历史学家所写,“如让中国有更进一步的自强机会,日本就会等于自杀。”
      这一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向外交部报告:日本朝野觉得中国日渐中央集权、充实军备和修筑国防工事,将会从抗日走向侮日的道路,日本将不惜用一切手段,甚至直接在中国夺取政权。
      而紧随而来的卢沟桥枪响,使日本也陷入了长期苦战的泥沼,也使中国耽误了和平建国的机会。
      常常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再给中国五年时间,又会怎样?
      历史不能假设,但70年后却给了我们回望与反思的视角——1937年7月7日前,尚未被硝烟笼罩的中国。http://gjls0799.blog.163.com/blog/
1937年的早些时候,正在中国旅行的美国人拉铁摩尔对英国记者勃脱兰说:“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静了,太平静了,平静得不能让我们放心。我们怕又要见到一个‘九一八’了。”
      果然,卢沟桥畔的那一声枪响,发出了这一年最惊天动地的声音。
      但这一声枪响之外,还有很多声音作为背景,被淹没在历史的惊涛骇浪深处。或许,在隆隆的枪炮声中更仔细地聆听,那些细微而嘈杂的声响,更能演绎出历史的主调,更能描摹出1937年的中国。
      1937年7月7日之前,是怎样一个中国?
      在这一年,中国拥有了3935家现代工厂,1万余公里铁路,11万6千多公里公路,12条民航空运线路。
追溯此前十年间,工业经济成长率平均达到9.3%,经济增长率估计达到11%以上,为当时中国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同样在这个时段,中国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
      到这一年,法币已成功运行了近两年。全国币制渐渐统一起来,中国经济初步形成统一的格局。《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评价,假如中国一直停留在银本位时代,中日战争一旦爆发,就会因为战费筹措困难,抗日战争恐怕无法支撑半年以上。
      4月1日,国民政府设立了盐务总局,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主权。在此7年前,中国海关实行海关新税率,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行使关税主权。
      至这一年的6月底,国家税收总额达到法币8.7亿元,是8年前的2.6倍。而贸易逆差为1.5亿元,不足两年前的一半。
      至1937年,中国棉稻麦也基本实现了自给,经济学家何廉说:“农业经济发展已步入‘起飞’之路”。
      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作底子,忙碌的中国陆军整理处处长陈诚,正致力于将拥有170余万人,超过180个师却隶属不同派系的中国军队整训为一支现代化武装。按照他们的计划,到1938年底,中国将拥有60个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陆军师。在湖南或是南京等地兵工厂,已经制造出德式1924式步枪,仿捷克式轻机枪,金陵兵工厂出品的重机枪已经与德国制造的一样好。到1937年5月,中国空军已有600多架飞机及262个机场。
      到这个时候,1936年12月首批征集的新兵约5万人已经入伍,这得益于当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兵役法》,推行征募并行制,“凡我国民须知服行兵役为人人应尽之义务”。这也使得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半年内,中国能够迅速征募约70余万壮丁,作为士兵投入到战场。
      1937年上半年,从西安事变中脱身不久的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多次进行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并最终原则上承认国共合作抗日,并同意红军改编为三个师4.5万余人。
      全国大体上实现了政治和军事的统一,大约两年前,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向美国国务院报告说:“川黔已入蒋委员长统治的范围,在另23个行省中,他的力量已扩展至11省。云南不久也将划入他的统治。”
      蒋介石还在致力于推动他的“新生活运动”,以使国民的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他说,“我们要打倒日本侵略的武力,先得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要打倒日本侵略的精神,先要完成自己应该具备的革命精神——固有的民族精神。”
      这一切的种种努力,成败得失均有之,但多少给了百年积弱的中国的人民以一些信心。或许是出于鼓励国人信心,胡适在较早前说:“平心说来,最近二十年是中国进步最速的时代。无论在知识上、道德上、国民精神上、国民人格上、社会风俗上、政治组织上、民族自信力上,这二十年的进步都可以说是超过以前的任何时代。这时期中自然也有不少的怪现状的暴露、劣根性的表现;然而种种缺陷都不能灭损这二十年总进步的净赢余。”
      至1937年的那十年,在学界亦有“黄金十年”之称,虽然仍旧内忧外患不断,仍旧是百弊丛生,但于内,中国步入了近代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于外,至少在当时的领导人看来,则有屈以求伸,蓄力备战的战略谋划。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果能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
1936年月12月1日,军政部次长陈诚讲道:“假如现在就发动对日本作战,一定会处于被动地位;再迟一年,最低可以争取到半主动地位;再迟两年,可以争取到完全主动的地位。”
      而战争打响两年后,一位外国学者著文说:“中日战争在中国来说是早了五年,在日本来说却是迟了五年。”
      但是,日本没打算给中国从容备战的时间。他们已查觉到中国的种种变化,如一位中国历史学家所写,“如让中国有更进一步的自强机会,日本就会等于自杀。”
      这一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向外交部报告:日本朝野觉得中国日渐中央集权、充实军备和修筑国防工事,将会从抗日走向侮日的道路,日本将不惜用一切手段,甚至直接在中国夺取政权。
      而紧随而来的卢沟桥枪响,使日本也陷入了长期苦战的泥沼,也使中国耽误了和平建国的机会。
      常常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再给中国五年时间,又会怎样?
      历史不能假设,但70年后却给了我们回望与反思的视角——1937年7月7日前,尚未被硝烟笼罩的中国。
1931年九一八在干吗?
还嫌日本来早了!
弱弱地以为一下下哦
比起日本人,之前的军阀混战可能耽误得更多些
日本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所以918侵占东北.之后又搞华北自治.很可恶
某种意义上说GMD退守TW归根到底是日本侵华造成的,没有日本侵华GCD不可能做大,就象纳粹侵苏造就二战后的冷战格局,所以说那些国粉应该把GMD成功转进TW的功劳记在痿大的倭寇上,可惜偶还没看这样有见识的国粉:D :L
国仇家恨 ! 永世不忘!
]]
这个帖不要再提国共之争了,只会让小日本偷笑。
思想不要比中央都落后。
哈哈,某人还号称当时我国连子弹都不能造。俺问他二四式重机枪难道也是进口的,居然会提到刘湘哈哈。:D
按石原莞尔的想法,七七是不应该扩大的.
反过来想,小日本既然觊觎中国,还会给你从容发展的机会吗?
核心还是老蒋没把自己当国家的当家人,日本鬼子都打到头了还在集重兵内战
原帖由 caixishan520 于 2007-10-19 21:47 发表
某种意义上说GMD退守TW归根到底是日本侵华造成的,没有日本侵华GCD不可能做大,就象纳粹侵苏造就二战后的冷战格局,所以说那些国粉应该把GMD成功转进TW的功劳记在痿大的倭寇上,可惜偶还没看这样有见识的国粉:D :L  

事实确实如此~
原帖由 f22 于 2007-10-20 09:12 发表
按石原莞尔的想法,七七是不应该扩大的.
:L 貌似这小子也没被当成战犯清算:L
:L审判的是干什么吃的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10-20 13:00 发表
:L 貌似这小子也没被当成战犯清算:L
:L审判的是干什么吃的

他运气比较好,老早就推出现役了。
东京审判其实是英美对日本的清算,跟中国人关系不大,最多只是英美顺便安抚了一下中国。如果中国能有主导权,小日本怎么可能还可以保留元气再次崛起?日本战后一批所谓的政治家早就全被毙掉了。估计最后能上台的就只有日共了:D
原帖由 oo7yjg 于 2007-10-20 13:09 发表

他运气比较好,老早就推出现役了。
东京审判其实是英美对日本的清算,跟中国人关系不大,最多只是英美顺便安抚了一下中国。如果中国能有主导权,小日本怎么可能还可以保留元气再次崛起?日本战后一批所谓的政治家 ...
:hug: 他是被东条踢走的。
:Q 如果中国代表能够有所坚持,要定他的罪相信也什么问题:hug:
中日战争在中国来说是早了五年,在日本来说却是迟了五年。”
]]
]]
31到37虽然可能日本的发展速度也很高,但日本是锦上添花的过程,中国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单看速度是错的。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0-20 19:36 发表
31到37虽然可能日本的发展速度也很高,但日本是锦上添花的过程,中国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单看速度是错的。


关键是这个从无到有,到底有什么了。

支撑现代国防军事的重工业几乎毫无发展,甚至更差。作为工业的粮食--钢铁产量惨不忍睹,到了37年连迫击炮炮弹弹坯都要进口的国家,到底干了什么?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0-20 19:07 发表
这个是以前我在SC上发的:

        首先说一句,好象总是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建立在日本入侵的基础上的,并不断的提出无数的假设来虚构未来。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日本最终大规模侵华的根源是什么?是在共 ...

看着深奥,实际逻辑关系推理不清。
第一句话就和后面相矛盾,前面否认,后面又承认。不知所云。
不好意思啊
而且马上德国的大规模扩军备战就将进行,对维持本国军火的供应都还难说。

还有什么能力来支撑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在50年代,苏联的空前援助下,中国的军事工业才勉强算自给。在30年代怎么可能。所谓的即使在靠几年,也是白搭。对于之后抗战的走向没有大的影响,结果更可能是中日的差距更大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0-20 19:40 发表


关键是这个从无到有,到底有什么了。

支撑现代国防军事的重工业几乎毫无发展,甚至更差。作为工业的粮食--钢铁产量惨不忍睹,到了37年连迫击炮炮弹弹坯都要进口的国家,到底干了什么?

惨不忍睹怎么啦,咱家就是这个穷底子。怎么会比以前差呢,瞎讲。懒得举例,看LZ首帖吧。

说白了我们就是一穷人,非要跟人家比阔,自找罪受。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0-20 19:45 发表

惨不忍睹怎么啦,咱家就是这个穷底子。怎么会比以前差呢,瞎讲。懒得举例,看LZ首帖吧。

说白了我们就是一穷人,非要跟人家比阔,自找罪受。


请问所谓黄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重工业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发展?
]]
黄金十年?SC上不少讨论,顺手举一个LUDA说过的:
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江南造船厂在黄金前的1905年到1926年共建造各种船舶505艘,总吨位165133吨,平均每年建造23艘,近8000吨,其中令不少人津津乐道的揭穿了某党惊天谎言的四艘14750吨运输船即完成于这一期间的1918年。不算1918年交付美方的四艘万吨级运输船,最高产量出现在1924年,共36艘,12634吨。
在黄金期间,建造总数为230艘、60842吨,折合每年不到6100吨,其最高产量出现在1928年,10646吨。此后,尽管军方订单较前有很大增加,但是年产量仍无起色,直至1937年也未达到1928年的水平。
土地清查和整顿
土地的清查和整顿,是农村任何政策性调整的基础。农业社会的历代王朝,出于保证国家税收的需要,都十分重视土地和田赋的清查工作,历史上的“黄册”、“鱼鳞册”就是明证。南京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把土地整理看作“国计民生的一个生死关键”,在20年代末展开了土地整理工作,要求各地“先行办理调查测量登记事宜”。从193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陈报。但是,实际效果同样不理想。浙江省从1928年起进行土地陈报,历时一年多,耗资300万,动员122800人,但统计结果并不准确,“杭、鄞及海宁三县,陈报亩数且多于实测总面积”。陈报不准,只得改为土地测量。结果直到战前,10年仅测量了全省土地的17%。江苏也因陈报不准,随后改为土地查报。在土地清查过程中,遇到了地主的软抗硬磨,不得已,当局只得采取强制措施,“各专员带同木壳枪队下乡催办”,“公安局派警催告”。这样做的结果,使地方的对抗情绪逾烈。最后,土地清查也不了了之。
减租
民国初期,南京政府决定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进行试点(仅从这些试点区域处于南京政府的中心区域来看,其减租愿望是真诚的),推行二五减租。1929年、1930年、1932年,南京政府分别颁发过减租的法律法令,但是,真正推行了减租政策的,仅有浙江一省。到30年代中期,减租政策最终失败。由于南京政府没有得力的推行减租方案的基层机构,那些实际把持者基层政权的地主几乎一致反对和抵抗减租。他们以“业农”或“乡农民代表”的名义,联合上百人签名,不断向上“请愿”。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浙江各县呈请取消施行二五减租以免纠纷》(1931年11月至1934年6月),就详细记载了这种请愿。他们的请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并不否定减租本身,而是借口“劣佃”破坏了减租。在这些地主看来,所谓的“劣佃恶农”趁减租之机,被“痞子”所操纵,或者更直接指摘被南京政府建立的村长、村委员会、农会和国民党部所操纵,往往要求超过25%的减租额,甚至干脆不交地租。为了推行减租而成立的佃业仲裁会,也被请愿书指摘为故意偏袒佃农的组织,甚至认为佃业仲裁会以暴力威胁地主,煽动佃农对抗交租。更进一步,地主还威胁道,二五减租政策必须对地主和佃农的关系恶化负责,地主将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向政府照章纳税。有个别地方的地主,买通基层官员,运用政府力量反对减租。如天台县的地主就与区长、警察串通起来,“伪造省府训令,谓实行二五减租即以共党治罪,并派军警多名逮捕农民”。尽管地方上的国民党部和省政府一一驳回了这些请愿,但是,省县的税收压倒了一切,维持农村安定的需要压倒了一切,南京政府不可能为了农民而得罪地主,因此,对减租的抵制取得了成功,浙江的减租试点不了了之。
“五年计划”的总投资为27120万元,从1936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建立冶金、燃料、机械、电器、化工等30余家工厂,使国防必需的战略物资基本做到自给。。。。。。从1936年7月到1939年3月,国库只投资了2820万元,原计划的30余个工厂,实际动工的有21个,真正完成的只有3个,
像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国,在发展动员上,怎么可能和日本这样一个近代化的工业化国家相比呢。尤其是日本获得了东北的资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对比会更加悬殊。

而且继续的退让也会打击国内抗战的意志和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信心,而这些才是中国所能够真正依靠的。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0-20 19:52 发表
在SC上的讨论中的数据:
中国1931年至1934年中国外贸收入从3.6亿降到2.5亿元,丢失了占全国关税1/3的东北海关是最直接的原因
日本发动战争的资源中有将近2/3来自于东北,如石油、煤、铁等等

日本大陆作战的步枪 ...

所以就说你们永远都绕不清,就是陷进这些单纯的数字里面了。
其实前面我都说了,日本发展是锦上添草,中国则是无中生有。

你的意思是三一年就全面开战?
日本1930年的国民收入大约是106亿,1937年205亿,计入通胀后均以1940年价格计算分别为178亿和305亿
1931年日本普通钢材产量165万吨,特种钢1.4万吨
1937年普通钢材产量541.8万吨,特种21.2万吨
1930年轻重工业比是61.8比38.2,1937年是42.2比57.8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0-20 20:02 发表
像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国,在发展动员上,怎么可能和日本这样一个近代化的工业化国家相比呢。尤其是日本获得了东北的资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对比会更加悬殊。

而且继续的退让也会打击国内抗战的意志和西方国 ...

前面一句明白就好。

实际上三一年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政令统一,国家经济能够被中央控制的一个国家,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到三七年时,我国能够在当时政府的组织下,基本做到全国上下合力与日本对抗。这才是日本后悔打晚了的原因。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0-20 20:04 发表

所以就说你们永远都绕不清,就是陷进这些单纯的数字里面了。
其实前面我都说了,日本发展是锦上添草,中国则是无中生有。

你的意思是三一年就全面开战?

九一八不抵抗才是最让人无法忍受的。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0-20 20:04 发表

所以就说你们永远都绕不清,就是陷进这些单纯的数字里面了。
其实前面我都说了,日本发展是锦上添草,中国则是无中生有。

你的意思是三一年就全面开战?


所谓的无中生有,有什么了,对于近代化独立的军工产业有了什么样发展?

东北工业资源在日本人手里,马上就可以使自己的军工能力增加一倍。

而中国的发展的是什么?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7-10-20 20:07 发表

前面一句明白就好。

实际上三一年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政令统一,国家经济能够被中央控制的一个国家,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到三七年时,我国能够在当时政府的组织下,基本做到全国上下合力与日本对抗。这才是日本 ...

我读过的日方资料只是后悔不该扩大化,没听说有应该提前全面开战的。
中国能够基本团结起来比一盘散沙地单纯地累加经济数字要强得多。

不要熬浆糊了,很早以前就和别人论过了。
原帖由 jiner 于 2007-10-20 20:09 发表

我读过的日方资料只是后悔不该扩大化,没听说有应该提前全面开战的。

你不代表世界,我也懒得证明。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0-20 20:08 发表


所谓的无中生有,有什么了,对于近代化独立的军工产业有了什么样发展?

东北工业资源在日本人手里,马上就可以使自己的军工能力增加一倍。

而中国的发展的是什么?

说了半天都是白说,我都说不要再熬这些浆糊了,虽然你很觉得很新鲜激动,但对我早已是陈辞滥调。
想想“一盘散沙”和“团结一心”是啥意思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