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傅平山参谋之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18:49
[纪事]我所知道的傅平山参谋之死作者:萨苏 )昨天出差,到宾馆后发现可以上网,倒是很方便。到我常去的西西河网站浏览一下,看到下面这样一篇文章: 壮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是38军步兵114师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其岳父为当时的114师副师长于承海。1986年12月,12侦察大队在敌情不明,计划不周的情况下,贸然出击(据说最后有个副大队长受了处分),傅平山作为参谋随队参加行动,与敌遭遇,部队始终没有摆脱敌人,此时敌人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傅平山仅仅携带一只杀伤力极弱的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和7发子弹,毅然暴露自己,将敌人吸引向自己,掩护部队突围,之后与上百敌军周旋6天5夜,击毙击伤敌军各一名,最终于1987年元旦节那天被包围,越军并不敢靠近他,最后用集体投掷手榴弹的方式,将其杀害,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其后我军通过内线了解到越军将傅平山筑在水泥里,置于越军烈士陵园门口(一说掩埋),我方遂收买越方边民试图将烈士遗体盗回,但时间太久,最后只将头颅盗出送归,烈士也算魂归故里。 (通过网上资料编辑而成,战斗具体经过始终是个迷)
备注:一个老兵谈67式微声手枪 我的老天,67式微声手枪如此臭名昭著,11 侦察大队有的老兵回忆说当时他对一越南特工在仅仅2米的距离上连放5枪,虽然枪枪命中可就是打不死人,这样的破枪老傅还能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他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还用多说吗?
我知道傅参谋的事情很早,是九十年代采访38军334团的时候听说的,不过当时并不知道他姓傅,只知道他是38军侦察大队参战部队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回忆,我觉得这篇文章还颇有些细节值得补充,于是打了几个电话给熟悉的朋友,确认我的记忆没有问题,同时,也得他们给予一些补充。大致有这样几点值得讲一下。 1。傅参谋牺牲的那次战斗,是越境作战,而且深入越南境内达十几公里(看一下当时越军最大的火炮射程,大体可以猜出他们的侦察目标),这是此后傅参谋坚持数日始终不能摆脱越军追击,也难以得到己方接应的原因。因为傅参谋的牺牲,部队(估计是侦察大队的作战总结报告中)提出希望建立类似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直升机救援部队。同样,作战的地点使这次战斗由于政治顾虑不能广泛宣传,实际上当时中国方面针对越军的特工战曾屡次深入越南境内进行侦察,破坏,袭扰,报复的反制作战 -- 如果只等越军打过来才就地围歼我们太被动了,所以后来我们的打法是你敢过来我就会过去,你不过来我也未必不过去,有效地遏制了越军的渗透作战。对这种越境的政治问题,双方心照不宣。 2。这次行动的失败原因,敌情不明是真的,准备不周却要两说,有人认为恰恰是准备得太细致了,才导致部队撤离的时候受到较大损失。负责制定计划的参谋担任过丛林战教官,却没有实战经验。“恨不得连迈哪条腿都计划好。”实际战斗中,各种突发事件造成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细小的偏差,越到后段偏差越大,结果在撤离的时间没有掌握好,遭到了快速赶来的越军增援部队的截击。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完成任务和保全人员两者之间选择哪一个,这次战斗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的影响,此后越境作战的原则都是保全人员为第一,战斗打响后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不得恋战,按时撤出就可以评功
3。傅参谋到底击毙了几名越军,说法不一。死一伤一是根据越军的资料提出的保守数字。三十八军内部人员认为远超这个数字(傅平山在战斗中使用了缴获的越军武器,并非只有一支手枪)。撤离时傅参谋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布置阻击越军的诡雷 -- 傅平山是战斗中我方最高军官,留在最后,体现了中国军队下级军官战在前退在后的传统。而此后战友听到了诡雷的爆炸,越军不可能没有伤亡。有越军投诚人员讲越军内部会议上,一个师长曾申斥部队丧失抗美时期的精神,这样说 -- “死了五个人还抓不住一个断腿的。。。”傅参谋在战斗中右腿中弹,不能快速转移,是他牺牲的重要原因,所以,这很可能说的是他。4。傅参谋在战斗中体现了极为优秀的军事素质。他在部队期间,曾是多年训练标兵,虽然后来担任参谋工作,依然以枪法过人著称,所以后来说他牺牲只毙伤越军各一人,军中颇为不信,认为以傅参谋的枪法,只要有子弹肯定弹不虚发。越军后来展览傅参谋的遗物,有两块压缩饼干。傅平山出发时身上只有一天的作战口粮,经过六天转战,居然还留下了两块饼干,说明他在使用这份口粮时非常节省而有计划性,考虑到了长期作战的准备。5。傅牺牲后,其家庭的确处境艰难。部队曾有意撮合傅的妻子与他的一位战友,但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二人性格不合,还是傅的妻子为了照顾孩子不愿再婚就不清楚了。 顺便说一句,从战后我军不惜代价取得傅平山遗骨,可以看出解放军部队的一个优良传统。解放军非常重视烈士遗体的收敛,这最初是红军和蒋军作战中形成的传统,因为蒋军对此不重视很影响士气(参见胡宗南部在追击红军中,包座指挥所街上遍布死亡的伍志诚部蒋军士兵伤兵不得收敛的纪录)实行这一政策,是红军士气普遍高于蒋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后历次战争,“不放弃战友遗体”遂成为一个重要原则。  
深受中国军队影响的越军也有这样的传统,因此中越战场上经常出现双方为了争夺一具遗尸付出十倍代价的场面。曾经有文章煽情地“揭露”志愿军尸骨在朝鲜不得还乡的内容,(实际起因应是南朝鲜某车站施工挖出十几具遗骨,从腰带判断当为志愿军)显然是不了解解放军军队的内部传统。所谓攻击人应该扬长避短,写这文章的人我只能说到文革中的中宣部作宣传都不够格。 关于傅平山参谋牺牲的经过,我所了解的内容大体如此,也希望有知情的朋友给予更多补充。[纪事]我所知道的傅平山参谋之死作者:萨苏 )昨天出差,到宾馆后发现可以上网,倒是很方便。到我常去的西西河网站浏览一下,看到下面这样一篇文章: 壮哉!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一等功臣傅平山烈士是38军步兵114师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其岳父为当时的114师副师长于承海。1986年12月,12侦察大队在敌情不明,计划不周的情况下,贸然出击(据说最后有个副大队长受了处分),傅平山作为参谋随队参加行动,与敌遭遇,部队始终没有摆脱敌人,此时敌人增援部队已经赶到,傅平山仅仅携带一只杀伤力极弱的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和7发子弹,毅然暴露自己,将敌人吸引向自己,掩护部队突围,之后与上百敌军周旋6天5夜,击毙击伤敌军各一名,最终于1987年元旦节那天被包围,越军并不敢靠近他,最后用集体投掷手榴弹的方式,将其杀害,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其后我军通过内线了解到越军将傅平山筑在水泥里,置于越军烈士陵园门口(一说掩埋),我方遂收买越方边民试图将烈士遗体盗回,但时间太久,最后只将头颅盗出送归,烈士也算魂归故里。 (通过网上资料编辑而成,战斗具体经过始终是个迷)
备注:一个老兵谈67式微声手枪 我的老天,67式微声手枪如此臭名昭著,11 侦察大队有的老兵回忆说当时他对一越南特工在仅仅2米的距离上连放5枪,虽然枪枪命中可就是打不死人,这样的破枪老傅还能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他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还用多说吗?
我知道傅参谋的事情很早,是九十年代采访38军334团的时候听说的,不过当时并不知道他姓傅,只知道他是38军侦察大队参战部队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回忆,我觉得这篇文章还颇有些细节值得补充,于是打了几个电话给熟悉的朋友,确认我的记忆没有问题,同时,也得他们给予一些补充。大致有这样几点值得讲一下。 1。傅参谋牺牲的那次战斗,是越境作战,而且深入越南境内达十几公里(看一下当时越军最大的火炮射程,大体可以猜出他们的侦察目标),这是此后傅参谋坚持数日始终不能摆脱越军追击,也难以得到己方接应的原因。因为傅参谋的牺牲,部队(估计是侦察大队的作战总结报告中)提出希望建立类似美军在越战中使用的直升机救援部队。同样,作战的地点使这次战斗由于政治顾虑不能广泛宣传,实际上当时中国方面针对越军的特工战曾屡次深入越南境内进行侦察,破坏,袭扰,报复的反制作战 -- 如果只等越军打过来才就地围歼我们太被动了,所以后来我们的打法是你敢过来我就会过去,你不过来我也未必不过去,有效地遏制了越军的渗透作战。对这种越境的政治问题,双方心照不宣。 2。这次行动的失败原因,敌情不明是真的,准备不周却要两说,有人认为恰恰是准备得太细致了,才导致部队撤离的时候受到较大损失。负责制定计划的参谋担任过丛林战教官,却没有实战经验。“恨不得连迈哪条腿都计划好。”实际战斗中,各种突发事件造成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细小的偏差,越到后段偏差越大,结果在撤离的时间没有掌握好,遭到了快速赶来的越军增援部队的截击。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完成任务和保全人员两者之间选择哪一个,这次战斗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的影响,此后越境作战的原则都是保全人员为第一,战斗打响后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不得恋战,按时撤出就可以评功
3。傅参谋到底击毙了几名越军,说法不一。死一伤一是根据越军的资料提出的保守数字。三十八军内部人员认为远超这个数字(傅平山在战斗中使用了缴获的越军武器,并非只有一支手枪)。撤离时傅参谋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布置阻击越军的诡雷 -- 傅平山是战斗中我方最高军官,留在最后,体现了中国军队下级军官战在前退在后的传统。而此后战友听到了诡雷的爆炸,越军不可能没有伤亡。有越军投诚人员讲越军内部会议上,一个师长曾申斥部队丧失抗美时期的精神,这样说 -- “死了五个人还抓不住一个断腿的。。。”傅参谋在战斗中右腿中弹,不能快速转移,是他牺牲的重要原因,所以,这很可能说的是他。4。傅参谋在战斗中体现了极为优秀的军事素质。他在部队期间,曾是多年训练标兵,虽然后来担任参谋工作,依然以枪法过人著称,所以后来说他牺牲只毙伤越军各一人,军中颇为不信,认为以傅参谋的枪法,只要有子弹肯定弹不虚发。越军后来展览傅参谋的遗物,有两块压缩饼干。傅平山出发时身上只有一天的作战口粮,经过六天转战,居然还留下了两块饼干,说明他在使用这份口粮时非常节省而有计划性,考虑到了长期作战的准备。5。傅牺牲后,其家庭的确处境艰难。部队曾有意撮合傅的妻子与他的一位战友,但最终没有成功,原因是二人性格不合,还是傅的妻子为了照顾孩子不愿再婚就不清楚了。 顺便说一句,从战后我军不惜代价取得傅平山遗骨,可以看出解放军部队的一个优良传统。解放军非常重视烈士遗体的收敛,这最初是红军和蒋军作战中形成的传统,因为蒋军对此不重视很影响士气(参见胡宗南部在追击红军中,包座指挥所街上遍布死亡的伍志诚部蒋军士兵伤兵不得收敛的纪录)实行这一政策,是红军士气普遍高于蒋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后历次战争,“不放弃战友遗体”遂成为一个重要原则。  
深受中国军队影响的越军也有这样的传统,因此中越战场上经常出现双方为了争夺一具遗尸付出十倍代价的场面。曾经有文章煽情地“揭露”志愿军尸骨在朝鲜不得还乡的内容,(实际起因应是南朝鲜某车站施工挖出十几具遗骨,从腰带判断当为志愿军)显然是不了解解放军军队的内部传统。所谓攻击人应该扬长避短,写这文章的人我只能说到文革中的中宣部作宣传都不够格。 关于傅平山参谋牺牲的经过,我所了解的内容大体如此,也希望有知情的朋友给予更多补充。
英雄啊!
顶一吧!
傅平山和他的妻子于丽萍
飞虎,飞虎

  时间浓缩在1986年的9月20日,华北平原那个叫做保定的古城车站。闷罐车下面的站台上,838名身穿85军服的彪悍侦察兵们手持56-1冲锋枪、85微声冲锋枪,面对着走向自己的军长。

  不夸张地说,李军长确实很有军长相。一看就是军长,不是师长,也不是更高级别的首长,典型的带着虎威的军长。我没见过李军长,但是我见到了那些在1986年的9月20日被他检阅的侦察兵们。从他们的眼睛里面,我可以感觉到军长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我相信军长此刻的心里,也是复杂的。

  因为他要把这群年轻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军人们送上战场。

  在1986年,正是一个中国内陆经济腾飞的年代。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在庞大的中华大地上产生着不同的旋风。在中国西南边疆的那场持续下来的战争,并没有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1979年的大兵团作战、1984年的师团规模作战,曾经掀起过两次席卷中华大地的血染的风采;然而到了1986年,战争不再是宣传口径的主旋律,或者说已经成为军人和军属以及热血青年们心中的圣地,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变得越发遥远。

  而就在这个时刻,一脸虎威的李军长要把自己的士兵送上战场。

  而且,是不为人知的战场。

  侦察兵的战场。

  关于这场延续到1989年的侦察作战,有各种说法。我听到的老侦察兵们的版本跟别的不太一样,因为涉及到当时的最高首长——小平同志。双方的阵地战稳固以后,越军开始袭扰我后方各种军事设施民用设施,这个情况汇报到高层,小平同志指示:“他们的特工队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出去?”

  这句指示,就拉开了一场绵延在中越之间的特种作战的序幕。

  这是一场黑暗当中的战斗,以致于时隔20年,某些关键的当时人(譬如情报参谋)都在含糊其词。我到最后也没问出来当时的战地情报是怎么搜集的,抵近侦察这是傻子都能想出来的,我想知道的是如何建立在越方的“关系”。我的军事常识告诉我,这样成规模的侦察作战,没有建立越方内部的线人是不可能的,而且必须是在军政单位的机要部门工作的线人。我非常关心的是这一点,但是最后的最后,情报参谋还是含糊其词的一句话“当地民情非常复杂,双方都有通婚的,主要是利用边民。”

  你们信吗?

  反正我不信。

  但是我也知道了压在他和他们心头的这些秘密的重量,也许对于历史来说不再是什么秘密,但是对于他们这些老侦察兵们,永远都是不会告人的秘密。

  这是一场精英尖子的战斗,甚至是酝酿已久的战斗。

  早在1984年前,38集团军就开始加强侦察部分队的建设。所有的侦察部分队全部齐装满员,并且可以在集团军范围内任意挑选兵员。在当年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在现在也是很少见的。

  到了1986年的8月,命令就下来了——北京军区组建两支侦察大队,序列分别是第十一侦察大队和第十二侦察大队。

  第十一侦察大队由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24军、66军等单位抽调侦察骨干力量组成。

  第十二侦察大队由中国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的侦察部分队组成。

  仅此一个举措,就可以看出来军队高层对于三十八集团军不仅寄予了厚望,而且是从心底里宠爱这支王牌部队。这是一个战斗的机会,也是一个练兵的机会,首长们希望三十八集团军可以在新的时代打出来威风,得到锤炼。

  114师的副师长刘文凯,成为侦察大队的大队长;113师的政治部副主任桧万增,成为大队的政治委员。

  从这个搭配可以看出来,师的干部担任正团级别的大队领导,集团军首长对侦察大队是非常重视的。

  20年后,我在北京军区司令部见到了都已经离休的刘文凯老前辈和桧万增老前辈。

  刘文凯大队长还是那么身材伟岸,说实话真的算个老帅哥。64的高龄,依然是健步如飞,可以想见当年的威风。一个特种部队的一号首长,还是战时首长,那威风绝对不是一般的。

  桧万增政委目光矍铄,精干利索,讲起话来有条不紊。他离休前的职务是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也是侦察大队出来的唯一的将军。他在十多年后再次去了当年侦察大队的驻地,我相信他肯定深有感触。

  而在20年前,他们都40开外,正在壮年,那意气风发真的是不得了。

  而他们带的这支可谓是中国最早的陆军特种部队呢?

  说实在的,也不是一般的强悍。

  12侦察大队代号“飞虎”,这个代号来自于朝鲜战场奇袭武陵桥的战斗代号。

  大队下辖四个特种侦察连,一个火力连。

  四个特种侦察连都是大有来历的部队。

  特种侦察一连,由军直属侦察营侦察连为主,又从坦克六师、113师选拔了部分优秀侦察兵。连长任留社,指导员董健全。

  特种侦察二连,机械化步兵112师侦察营装甲侦察连为主,另外抽调了该师18个连以上单位的干部战士组建而成。在战争年代,这个连队的代表人物就是杨子荣。连长李连春,指导员高中福。

  特种侦察三连,113师直属侦察连为主,又抽调了该师十个连以上单位的干部战士组建而成。该连和军直侦察连一起完成了奇袭武陵桥的战斗。连长李艳明,指导员张和。

  特种侦察四连,114师直属侦察连为主,另外抽调了该师七个连以上单位的干部战士组建而成。战争年代,他们的代表人物是侦察英雄张兰亭。连长胡贵林,指导员杜伟。

  火力连,以步兵337团炮二连为主,抽调本师和112师、高炮旅等单位部分专业过硬战士组建而成。连长张留赞,指导员李希福。

  此外还有后勤分队、直属分队若干。

  每个连队都配属一名军医,并且都是加强连。

  可想而知,38集团军非常重视这次侦察作战。真正的精兵强将,也是真正的兵强马壮。万岁军里面最鸟气冲天的侦察兵,又配备了当时最精良的武器,这样的一支侦察大队,怎么可能不鸟呢?

  这样一群精英的侦察兵,历时两年培训选拔出来的王牌军里面最能打架的一群兵,怎么可能不鸟呢?

  于是他们的眼睛都是鸟气冲天的。

  但是在李军长面前,他们是不敢鸟的。

  军长就是军长,他举起手敬礼:同志们好——

  首长好!

  地动山摇。

  但是军长看着他们的眼睛很复杂,也许当时他们还不能理解。

  但是军长心里明白。

  走的这838个孩子,回来的未必是838了。

  而且,一支朝鲜战争以后再没在战场上开过枪的部队,军长的心里肯定是隐隐有着忧患的。但是他不可能跟战士们说,那还是军长吗?军长对出征前的战士们说,害怕你们打败仗,这像话吗?

  所以军长只能什么都不说。

  战争,是一部绞肉机。

  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绞肉机。

  这是朱可夫说的,我相信李军长肯定也明白。我不知道在那个检阅的瞬间他想起来没有这句话,但是我在20年后的粗糙大1/2录像带上看着他跟自己的侦察兵们道别的时候,我脑海里面想起来的是这句话。

  让我们把时间在这里凝固,并且镜头聚焦在一个在场的小人物身上。

  大队司令部侦察参谋傅平山,原114师副营级参谋。他穿着85军官制服,扎着武装带佩带手枪,胳膊上戴着值班员的袖标。他是铁路输送的第二梯队值班员,所以他要在队伍外面来指挥。

  还有一个小人物,一个不属于侦察大队的小人物。

  但是她也永远都属于这支侦察大队,因为在暗夜里面几乎所有的干部战士提及往事或者回忆往事,都会想起来她。

  傅平山的妻子——军医于丽萍。

  20年后,一连副指导员陶顺生告诉我:“大队一百多个干部,结婚的干部里面,只有傅平山的爱人跑到车站来送行了。当时傅平山是梯队值班员,全副武装很酷,跟妻子一起照了一张相。后来再看到这张相片,心里不是个滋味。”

  而现在,我面对这张照片。

  傅平山站在妻子的身边,两个年轻军人笑的很灿烂。

  当闷罐车开动的时刻,军长对着自己远去的八百战士敬礼。

  而那些意气风发的侦察兵尖子们,他们在想什么呢?

  一连长任留社在20年后说:“要说不怕死,那是假的。但是想不了那么多了,一百多个战士。”

  一排长冯晓辉的回答更直接:“我就想把排里的兄弟都活着带回来。”

  也许他们想了很多很多,在那个闷罐车里面。

  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想,只是在等待。

  等待那个充满危险和未知的西南边陲战场的来临。

老战士深情回忆对越作战中“飞虎”特种侦察大队
对越作战中的38军侦察大队
英雄,这样的无名英雄太多了,还能说什么呢?敬礼!!!
再次缅怀英雄~~~
飞虎,飞虎
我居然不知道他的事迹
感觉十分羞耻:Q :Q
缅怀英雄 敬礼!!!
傅孔良(1961.10-1984.9),河南省信阳县人。198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中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56005部队)第39师侦察连排长。战斗英雄。
    1984年年9月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袭击1243高地的战斗中,带领两名侦察兵冲锋在前,自己腹部和臀部先后中弹负伤,仍坚持战斗,连续击毙3名敌人,最后壮烈殉国,牺牲时23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麻栗坡烈士陵园英雄台上直接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三位勇士之一(另两位是张大权和李海欣)。
    附录:陆军第13军对越作战史——组织侦察大队赴老山地区进行侦察作战任务
    1979年2-3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胜利,给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但是越南当局不甘心失败,继续在我边境进行破坏和骚扰。为了保卫我国边疆的安宁,锻炼摔打部队,中央军委决定适时派遣侦察分队赴中越边境轮战。并于1984年7月,命令陆军第13军袖调军、师、团三级侦察分队,组成军侦察大队开赴云南前线,隶用于昆明军区前线指挥部指挥,配合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执行对越侦察作战任务。7月13日军接到参战预先号令后,迅速完成了由军属步兵侦察分队为基础,组成侦察大队的扩编任务。侦察大队由军司令部侦察处处长夏国富任大队长、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段树春任政治委员,下辖5个连(后增编一个火力队),共有干部战士638人,各种车辆61辆,各种枪械556支(挺),40火箭筒14具,82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82门,60迫击炮4门,各型电台101部,雷达2部,夜视器材7部,照像机12部。23日在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王振敏率领下,由重庆铁路输送至昆明,尔后换乘汽车向战区开进,于27日到达云南省麻粟坡之猛洞地区展开。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主动出击,稳定防御态势的作战方针,为配合主力部队出击作战,侦察大队奉昆明军区命令,从9月2日开始实施以袭击捕俘为主的出境作战,先后进行了39师侦察连1243高地袭击捕俘,37师侦察连1603高地东北无名高地袭击捕俘,37师侦察1连南妮西侧伏击捕俘和39师侦察连母鸡坡南侧袭击捕俘等4次战斗。接着从12月11日起,又重点展开以伏击捕俘为主的出境作战。组织了军直侦察连888高程点伏击捕俘,37师侦察1连907高地南侧捕俘,38师侦察连小南老北侧伏击捕俘,39师侦察连马府北侧伏击、破袭等4次战斗。1985年2月1日以后,为进一步打击敌人,扩大战果,大队相继以38师侦察连引导炮兵射击老黄津敌特工大队营房,37侦察2连火力3次袭击南边和907高地之敌,37师侦察1、2连对978高程点进行渗透侦察,38师侦察连对修仁地区进行渗透侦察等。至1985年5月,侦察大队在昆明军区前指的指挥下,共进行出境行动86次,与敌交火14次,毙敌189名、俘敌8名、引导炮兵射击歼敌260名,缴获各种枪械11支、子弹和文件资料1部,击毁敌火炮2门,破袭敌营房43四幢、弹药所2个、排阵地3个、班阵地3个。我军伤9人、亡6人。与此同时,还广泛进行了多种式样的侦察活动,以及担任1426高地的阵地防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侦察捕俘、打击敌特工、破袭敌军事目标和坚守要点、保证老山主战场右翼稳定的任务。5月28日顺利返川归建。 历时10个月的侦察作战,持续时间较长,侦察大队的作战区域又紧靠老山主战场,当面的敌情、地形比较复杂。指战员们在各级首长的关怀下,把军委的作战指导方针和军区前指侦察作战的指示,变成自觉的行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凶狠狡诈的敌人进行斗争。利用敌人阵地的间隙钻空子,利用雨雾天气和复杂的地形作掩护,大胆地渗透到敌人阵地后方和交通补给线上。每次出境作战一般均为6至8公里,有时甚至深入越境25公里。出境1次,少则5至7天,多则持续40天以上。为了达成袭击和伏击的突然性,干部战士劈荆棘,钻草丛,穿密林,涉河流,越高山,攀藤附葛,用绑腿上攀下行,全然不顾脸手被划破,身体被摔伤。有时,原定的时间延长,携带的食品不够,便接雨水解渴,以草根和野芭蕉充饥。由于成天设伏于潮湿的草丛中,全大队5个连百分之八十的同志都患了腰腿疼和关节炎,有的还得了肠胃病和综合疲劳症。但是指战员们毫不顾惜这些,一旦与敌人接火,便勇猛地投入战斗。10个月的作战,全大队共有2个连、3个排、1个班荣立了集体二等功,3个排、10个班荣立了集体三等功;有4名同志荣立了一等功,15名同志荣立了二等功,160名同志荣立了三等功。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示了我侦察兵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获得了战区首长的赞赏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信赖。
他们回保定的时候地方上组织了欢迎仪式,我正好在路边,之后一段时间只要在大街上看到带臂章的军人,那肯定是他们中的成员。
当时38军里流传这样一个说法:部队从保定车站出发的时候,所有干部的家属都没去送行,只有这位参谋的爱人去车站送行了。
傅平山,男,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于天津塘沽,参军前是体校足球队员。1976年12月入伍后,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生前荣立三等功四次,被步兵第114师评为模范干部。1986年秋,北京军区第38集团军奉中央军委密令临时组建了集团军侦察大队(北京军区51036部队)赴老山参加轮战,代号“飞虎”,被成都战区按参战序列改编为第12侦察大队(成都军区35185部队)。时任摩步第114师司令部侦察科副营职侦察参谋的傅平山积极请战,被任命为第12侦察大队司令部侦察参谋。身为副师长女婿的他进入战区后身先士卒,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带侦察分队执行任务。1986年12月底,傅平山带领侦察小分队在敌后执行抵近观察任务时遭越军大批兵力包围,在副大队长被困在敌阵的危急时刻,他毅然冲进敌阵试图掩护战友转移,身陷重围后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与上百敌兵周旋了六天五夜,当时他身上仅携有一支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和7发子弹。1987年1月1日上午,傅平山在某高地与大股敌人遭遇发生交火,傅平山腿部中弹后顽强反击,用微声手枪毙、伤敌各1名,躲在石头后准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敌在劝降不成之后恼羞成怒,以集体投掷手榴弹的方式将傅平山杀害。其后,傅平山的遗体被越军埋在越南的烈士陵园门口,我军通过情报人员得知消息后,以人民币一万元买通边民将尸体找回,但遗体挖出时已经高度腐烂,边民最终只将烈士的头颅铲下带回。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联署命令,为傅平山烈士追记一等功。1988年2月,天津市塘沽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发起学习傅平山的号召。傅平山烈士以他不到三十岁的热血青春实践了他“活着要有意义,死了要有价值”的诺言。

  傅平山牺牲事件,网上有不少文章提过,但多半是道听途说后的二手货,不少细节与事实出入甚大。即便在侦察大队内部,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团级编制,八百来号人,没有参与那次战斗的人回忆也难免有失真实,我在向侦察大队老兵们了解此事时,也曾经被误导过。现经原特侦一连四排长安建恒的描述,基本摸清了当时的情况。安排长是李鹏副大队长的老乡,参加那次战斗的原特侦四连胡贵林连长也曾经在特侦一连担任过副连长,彼此交情都不错,安排长的叙述,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其实,这本是一次抵近观察任务,由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鹏亲自带队,目的是要获得该地域敌军布防情况的第一手情报,为之后的战斗行动铺路。在经过细致观察后,我军确认附近有两名越军活动,没有发现两名敌兵身后有后续敌人。求战心切的李副大队长由此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未经请示擅自改变了行动计划,带队去抓捕这两名敌人。然而,这两名敌人的后面并未如我方观察得出的判断那样没有后续敌人,我方的捕俘行动暴露了。由于行动最初是抵近侦察,我侦察分队事先并没有布置重火力随队支援。如果有火力连的100毫米迫击炮和14.5毫米高射机枪支援,这场仗不至于打成这样。这时敌大批部队马上围了上来,与我侦察分队发生激烈交火,而李副大队长自己没有把握好时间点及时撤出来,卷进了敌阵当中。傅平山其实是为了寻救李副大队长及警卫员而陷入敌阵的。由于李副大队长在这次失败战斗中负有指挥不当的责任,事后他受到了处分。傅平山在被围后杀伤了多少敌人,没有定论,我们只知道,在1987年1月1日上午,他毙、伤敌各1人,在此之前,按侦察大队的判断,他应该使用过缴获的武器,杀伤了至少五六名敌人,但因缺乏证据,我军内部文献上以毙一伤一的保守数字为准。
顺便赘述几句。67式7.62毫米微声手枪是我军在很长时间里仅有的一款微声手枪,这一情况直到不久前06式微声手枪定型才得以改变。我国微声枪械设计几十年来一直很落后,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枪械的杀伤力过小。虽然理论上微声枪械为了消除枪口噪音的需要,子弹的侵彻力有限,但像67式微声手枪和85式微声冲锋枪这样低劣的杀伤力,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以67式微声手枪为例,该枪无法射穿树干,连靶场上的钢板靶都打不掉,甚至出现了我军某士兵在不到两米的距离上对敌连射5枪,枪枪命中却打不死人的“奇迹”。85式微声冲锋枪稍好一点,好歹能打掉钢板靶,但同样有不少侦察兵抱怨威力过小,原特侦一连三排长朱守华一次捕俘战斗中,按倒一名敌人,另一敌兵撒腿就跑,朱排长抬手就是一梭子,敌背部中三弹而不倒,踉跄了一下接着往前跑……




  扯远了,回到主题。李鹏是侦察大队838名官兵中唯一有两次参战经验的人,早在1984年他在高级军事指挥学院学习时就曾以学员身份参加过两山轮战。按理他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是这件事情毕竟已经发生了,20年过去,当真相为我们晚辈所知时,我们并不应该过分苛责李副大队长。毕竟,他的身上有着中国军人敢打敢拼的豪情,毕竟,在被包围的危难关头,他砸碎携带的探雷器、相机等物品,对战士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把你们带回去!虽然这一次行动失败了,但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兵的伟岸,我永生难忘!傅平山烈士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傅平山壮烈牺牲之后,第12侦察大队在短时间内连续四次出击多战多捷,足可告慰烈士的英灵。最后,我还是不得不多嘴一句。其实傅平山所得的一等功并非我军最高荣誉,在一等功之上,中央军委及各大军区可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并分别颁发一级、二级英模奖章。以傅平山牺牲之壮烈、伟大,我觉得他完全配得上一级英模奖章。
敬礼------最可爱的人。
英雄,汉子!敬礼!
刘猛论坛上有详细的资料,有飞虎队老兵的回忆。

网友“北京学院路”的帖子,就是刘猛本人在他论坛的发言。
“我军某士兵在不到两米的距离上对敌连射5枪,枪枪命中却打不死人的“奇迹”。”主人公不是战士,是11侦察大队的干部,北京军区某警备团团长。
不知说什么才好,敬礼!!!:(
现在也就只有在军坛里,还能有那场战争的回忆。也幸好,还有军坛。
我曾经亲眼目睹出征的车队和回来披着白花黑纱的车队,永世难忘。想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有18、19岁。
我是塘沽人,向英雄敬礼!潜水4年出来敬个礼.
都是英雄!!
“82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82门”打错字没有?!
敬礼!英雄啊!!!
向保家卫国的无名英雄致最崇高的敬意
谢谢,坦克兵营长兄的指正,我偶然性看到了萨苏的这片文章,心理十分的激动,尤其看到:(.后我军通过内线了解到越军将傅平山筑在水泥里,置于越军烈士陵园门口(一说掩埋),我方遂收买越方边民试图将烈士遗体盗回,但时间太久,最后只将头颅盗出送归,烈士也算魂归故里。
)更是气愤和难过.于是将网上所能找到的文字发在这里,我在想傅平山这样的烈士有多少,我们能记得的呢,再过些年谁又会记得这场战争呢,特发此贴.为了忘却的纪念.:Q :Q :Q
向英雄致敬.
英雄呀,不过此人事迹第一次听说,80年代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对烈士表示钦佩!
如果兰晓龙能够根据他的事迹再写一本书的话会有多好!
致敬!!!!!!
原帖由 北京学院路 于 2007-10-16 16:57 发表
谢谢,坦克兵营长兄的指正,我偶然性看到了萨苏的这片文章,心理十分的激动,尤其看到:(.后我军通过内线了解到越军将傅平山筑在水泥里,置于越军烈士陵园门口(一说掩埋),我方遂收买越方边民试图将烈士遗体盗回,但时间 ...

萨苏的文章太多以讹传讹之处了,我已经推荐过你直接去他论坛看,里面有个飞虎队版块就是当年参战老兵的回忆。去年夏天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刘大队长郐政委等领导和当年部分参战官兵还举办了纪念参战二十周年的座谈会。
傅参谋是运动员出身,体能素质绝对强悍,单兵军事技能更是惊人,如果不是壮烈牺牲,前途可谓无可限量,这种军人无论在任何部队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埋没的。所以说,战争就是士兵和下级军官的绞肉机,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傅参谋的遗体是被埋在陵园门口的(如果是水泥筑的话,那就根本弄不出来),由于气候原因遗体已经高度腐败,所以只能把头颅铲下带回。我方情报部门买通边民的价格是一万元。
原帖由 mikeowen 于 2007-10-16 18:27 发表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对烈士表示钦佩!
如果兰晓龙能够根据他的事迹再写一本书的话会有多好!

你觉得刘猛文笔水平不够还是怎么的?
傅平山参谋壮烈牺牲的这段事迹已经被写进《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剧本中,剧中把他写成了狼牙大队的参谋长,即小说《狼牙》中在前线牺牲的方参谋长(方子君之父)。
如果这段事迹和这位英雄能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在屏幕上和观众见面,刘猛无疑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居然没听过
英雄值得尊敬,更多无名英魂更是值得尊敬
原帖由 坦克兵营长 于 2007-10-16 15:49 发表

你觉得刘猛文笔水平不够还是怎么的?
傅平山参谋壮烈牺牲的这段事迹已经被写进《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剧本中,剧中把他写成了狼牙大队的参谋长,即小说《狼牙》中在前线牺牲的方参谋长(方子君之父)。
如果这 ...


刘猛其实还可以,但他小说中复杂庞大的家族裙带关系让我汗颜,更不说里面那些奇怪的男女关系了。:L :L
顶一下.
刚看了坦装的增刊<共和国之战>.
那场战争打得真是苦.
原帖由 清亮 于 2007-10-17 07:22 发表


刘猛其实还可以,但他小说中复杂庞大的家族裙带关系让我汗颜,更不说里面那些奇怪的男女关系了。:L :L

复杂庞大的家族裙带关系------------这个是现状,呵呵
叩拜英雄! [:a5:]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啊:')
致敬!中国的英雄!
原帖由 清亮 于 2007-10-17 07:22 发表


刘猛其实还可以,但他小说中复杂庞大的家族裙带关系让我汗颜,更不说里面那些奇怪的男女关系了。:L :L

你没有看懂那些关系背后的战友情谊。部队是个大家庭,按照这个说法,所有的战友都是亲人。都有裙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