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贿60万元的县委书记夏一松“丢了”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8:25
夏一松“丢了”!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利辛县县委书记。
  原安徽省利辛县委书记夏一松,他的名字为公众所知,缘于《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诸多媒体的报道:在他任县委书记短短几个月里,就拒收礼金60万元!。夏一松当了240天的县委书记后被免去职务,改任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2003年10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开通,但在厅领导栏目里没有夏一松的名字。国土资源厅办公室的同志谨慎告诉记者:“夏一松自去年就辞职了,可能去了江苏,今年7、8月份中共安徽省委作了同意批复”。夏一松究竟到哪里去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请看2001年5月10日《南方周末》报道:
        “清官”夏一松的遭遇
  2001年2月20日凌晨,安徽省利辛县城大操场的球架上,挂着一个死去的婴孩,死婴身上一张用毛笔书写的“夏一松×××”字幅在寒风中刷刷作响。被恐吓的夏一松是利辛县县委书记,2000年8月8日刚上任。
近10年间,利辛县共调进来7任书记和9任县长,无一人干满任期,很少人干出政绩后被提拔重用。但像夏一松这样,当了半年的县委书记,就收到了数十封恐吓、侮辱信,还发生恐怖的“死婴事件”,却是第一人。
1999年底,43岁的夏一松到利辛县任代县长、县长。到任不久,夏一松就领教了利辛的“特殊”:“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按程序来办的”——县人事局名义上是归县长管,可这个局的领导几乎不向夏汇报什么,进人和提拔干部一切都在人事局内部“黑箱操作”;利辛在运作项目资金方面也无任何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如何使用全靠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和县领导“勾兑”。
  利辛一个离休老干部透了点“天机”:利辛县政坛暗里分成若干派别,形成利益集团,官员子女大多安排在包括公检法在内的要害部门,他们彼此制衡,又一致对外,外来的官员是不好得罪他们的,否则就呆不下去。当然夏一松如果“识相”的话,钱是自动会送上来的。
  夏一松并不“识相”。2000年8月8日,夏被任命为县委书记。他在利辛宾馆416室的宿舍顿时热闹非凡。不少人以汇报工作为名,走的时候就扔下个信封。“礼金”数额也涨了,最少1万元,多的5万以上。不到一个月夏就收到各种名义送来的“礼金”22万元。一些有人撑腰的人也不是很客气,放下钱就直接对夏说你应该如何如何。9月4日,夏在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宣布:“3天内,谁送的钱谁取回,否则全部交县财政。”一些人吃惊之余,给夏取个外号“吓一跳”。那些干部羞答答地来领钱了。20万元被领回去,其余2万元被夏上交财政。他在一次“三讲”大会上说:“别怪我不客气,利辛财政那么困难,有的干部去年欠发5个月工资,你们扪心自问,给我送来的3万、5万从哪里来的?”
  夏一松还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开始改革。在利辛县搞工程向来是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手段,到哪里拉个项目,自己拉一批人就开干,资金哗哗就出去了。而夏一松打算刹住这种歪风:成立县城规划审查委员会,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必须经过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有人估计,光实施了这一条,就断了好多人的财路。而要改变利辛县风气,最关键、最敏感也最复杂的就是干部任用问题。正像夏一松说的:“再完善的制度都要靠人来执行。”在利辛有顺口溜:“跑跑送送,提拔重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格使用。”2000年10月,夏一松开始以新的民主评议方式提拔干部,一批30多岁、有能力和群众基础的年轻干部被提拔到县医药管理局长、县广电局副局长等重要岗位上,这在利辛县是破天荒的。“以后当官不看‘天线’,要看‘地线’了。”有人分析,夏一松这些举动打破了原来的均衡,惹怒了按资排辈的“老”人、利益圈子的头头和交了钱准备上岗的人。
  2000年底,国家领导人对新华社内部刊物关于夏一松拒收礼金的报道作了重要批示。2001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夏一松的事迹,也从侧面批评了当地跑官买官的歪风。当盖子彻底捂不住的时候,破釜沉舟的时刻就到了,有人扬言“夏一松不除,利辛难安”。另一些人也开始上下活动,目的是即使不能把夏搞倒,把他升到别的地方也行,反正不能让他再留在利辛县。《焦点访谈》播出第10天,“死婴案”发生。4月下旬,调令下来了:免去夏一松利辛县县委书记职务,改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至此夏一松共当了240天县委书记。
  有关媒体曾发表评论:夏一松不得不离去。为什么干不下去了?因为他在当地官场某些人眼里“不识相”:他严辞拒收一批跑官买官者的礼金近60万元,凡退不走的,一律上交了县财政。夏以身作则,力行改革方始半载,即被当地权力网、利益圈内的某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既然做“清官”的生存环境如此险恶,我们实在也不忍心再责备没有同邪恶势力坚决斗争到底的勇气。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不仅能够独善其身,而且还能力行改革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贪官的日子愈加不好过,这是全国人民皆可看到的事实,也是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但是,在一些地方,类似夏一松的“清官”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值得我们深思。清官离去事件本身给我们几许启示。
  如今,夏一松连副厅长都不干了!社会需要夏一松和类似于夏一松的“夏一松”,我们在寻找“夏一松”。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看法呢?评论让人民来说,历史让人民来写吧。夏一松“丢了”!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利辛县县委书记。
  原安徽省利辛县委书记夏一松,他的名字为公众所知,缘于《焦点访谈》、《南方周末》等诸多媒体的报道:在他任县委书记短短几个月里,就拒收礼金60万元!。夏一松当了240天的县委书记后被免去职务,改任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2003年10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开通,但在厅领导栏目里没有夏一松的名字。国土资源厅办公室的同志谨慎告诉记者:“夏一松自去年就辞职了,可能去了江苏,今年7、8月份中共安徽省委作了同意批复”。夏一松究竟到哪里去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请看2001年5月10日《南方周末》报道:
        “清官”夏一松的遭遇
  2001年2月20日凌晨,安徽省利辛县城大操场的球架上,挂着一个死去的婴孩,死婴身上一张用毛笔书写的“夏一松×××”字幅在寒风中刷刷作响。被恐吓的夏一松是利辛县县委书记,2000年8月8日刚上任。
近10年间,利辛县共调进来7任书记和9任县长,无一人干满任期,很少人干出政绩后被提拔重用。但像夏一松这样,当了半年的县委书记,就收到了数十封恐吓、侮辱信,还发生恐怖的“死婴事件”,却是第一人。
1999年底,43岁的夏一松到利辛县任代县长、县长。到任不久,夏一松就领教了利辛的“特殊”:“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按程序来办的”——县人事局名义上是归县长管,可这个局的领导几乎不向夏汇报什么,进人和提拔干部一切都在人事局内部“黑箱操作”;利辛在运作项目资金方面也无任何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如何使用全靠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和县领导“勾兑”。
  利辛一个离休老干部透了点“天机”:利辛县政坛暗里分成若干派别,形成利益集团,官员子女大多安排在包括公检法在内的要害部门,他们彼此制衡,又一致对外,外来的官员是不好得罪他们的,否则就呆不下去。当然夏一松如果“识相”的话,钱是自动会送上来的。
  夏一松并不“识相”。2000年8月8日,夏被任命为县委书记。他在利辛宾馆416室的宿舍顿时热闹非凡。不少人以汇报工作为名,走的时候就扔下个信封。“礼金”数额也涨了,最少1万元,多的5万以上。不到一个月夏就收到各种名义送来的“礼金”22万元。一些有人撑腰的人也不是很客气,放下钱就直接对夏说你应该如何如何。9月4日,夏在全县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宣布:“3天内,谁送的钱谁取回,否则全部交县财政。”一些人吃惊之余,给夏取个外号“吓一跳”。那些干部羞答答地来领钱了。20万元被领回去,其余2万元被夏上交财政。他在一次“三讲”大会上说:“别怪我不客气,利辛财政那么困难,有的干部去年欠发5个月工资,你们扪心自问,给我送来的3万、5万从哪里来的?”
  夏一松还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开始改革。在利辛县搞工程向来是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手段,到哪里拉个项目,自己拉一批人就开干,资金哗哗就出去了。而夏一松打算刹住这种歪风:成立县城规划审查委员会,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必须经过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有人估计,光实施了这一条,就断了好多人的财路。而要改变利辛县风气,最关键、最敏感也最复杂的就是干部任用问题。正像夏一松说的:“再完善的制度都要靠人来执行。”在利辛有顺口溜:“跑跑送送,提拔重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格使用。”2000年10月,夏一松开始以新的民主评议方式提拔干部,一批30多岁、有能力和群众基础的年轻干部被提拔到县医药管理局长、县广电局副局长等重要岗位上,这在利辛县是破天荒的。“以后当官不看‘天线’,要看‘地线’了。”有人分析,夏一松这些举动打破了原来的均衡,惹怒了按资排辈的“老”人、利益圈子的头头和交了钱准备上岗的人。
  2000年底,国家领导人对新华社内部刊物关于夏一松拒收礼金的报道作了重要批示。2001年2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夏一松的事迹,也从侧面批评了当地跑官买官的歪风。当盖子彻底捂不住的时候,破釜沉舟的时刻就到了,有人扬言“夏一松不除,利辛难安”。另一些人也开始上下活动,目的是即使不能把夏搞倒,把他升到别的地方也行,反正不能让他再留在利辛县。《焦点访谈》播出第10天,“死婴案”发生。4月下旬,调令下来了:免去夏一松利辛县县委书记职务,改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至此夏一松共当了240天县委书记。
  有关媒体曾发表评论:夏一松不得不离去。为什么干不下去了?因为他在当地官场某些人眼里“不识相”:他严辞拒收一批跑官买官者的礼金近60万元,凡退不走的,一律上交了县财政。夏以身作则,力行改革方始半载,即被当地权力网、利益圈内的某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既然做“清官”的生存环境如此险恶,我们实在也不忍心再责备没有同邪恶势力坚决斗争到底的勇气。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不仅能够独善其身,而且还能力行改革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贪官的日子愈加不好过,这是全国人民皆可看到的事实,也是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但是,在一些地方,类似夏一松的“清官”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这值得我们深思。清官离去事件本身给我们几许启示。
  如今,夏一松连副厅长都不干了!社会需要夏一松和类似于夏一松的“夏一松”,我们在寻找“夏一松”。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看法呢?评论让人民来说,历史让人民来写吧。
保持观望中,虽然感动,但现在真有这样的人吗?俺有点不信.
一家之言,不要拍我啊!!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以下是引用yiming在2004-2-4 13:50:00的发言:
保持观望中,虽然感动,但现在真有这样的人吗?俺有点不信.
一家之言,不要拍我啊!!
[em03][em03][em03][em03][em03][em03]

这年头,大家只相信坏的东西。对于好的,大家视而不见。
汗,清官最后走路了啊,不能算是什么好事吧.
难怪安徽现在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