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1:23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
——纪念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诞辰九十周年
今年8月21日是我国飞机设计宗师、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飞机设计机构的创建者、中国飞机设计院士们的导师徐舜寿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徐舜寿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在新中国的航空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为飞机科研机构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英才。今天,特以此文缅怀徐舜寿先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表达对徐舜寿总师的崇敬和爱戴。
徐舜寿先生1917年出生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徐一冰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1908年从日本回国,深感国家贫困,遂毁家兴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育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徐舜寿先生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养成了坚毅、好学和进取精神。他学习勤奋,酷爱数学,曾获得吴兴县数学竞赛第一名。1933年9月,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1937年6月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笕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实习,1946年8月回国。1949年春,徐舜寿先生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他以送妻小回乡为由,毅然摆脱了国民党的桎梏,在姐夫伍修权将军的指引下,携妻子宋蜀碧和女儿先到上海,后在我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越过封锁线,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从此,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飞机设计是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国初期,我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只有为数极少、规模很小的飞机及其配件修造厂,根本谈不上自行设计。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1956年8月,在沈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徐舜寿担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叶正大任副主任设计师。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1958年3月,徐舜寿会同总设计师黄志千和陆孝彭提出了“强五”飞机的初步设计方案。1961年8月,徐舜寿担任新成立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为该所的创建和技术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亲自组织领导了米格-21飞机的消化摸透工作,狠抓专业建设,为后来歼八飞机设计成功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964年7月,徐舜寿奉命调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之一)任技术副所长兼首任总设计师,为运七飞机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闯出了一条新路。
鲜为人知的是,徐舜寿先生也为“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我国核爆炸试验用的取样器的设计任务。他接受利用飞机投放氢弹的可行性研究任务,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为中央下决心用飞机投放氢弹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他的言传身教,狠抓基本功和专业建设,也为“中国飞豹”飞机研制成功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1968年1月6日,徐舜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残酷迫害致死,终年51岁。
徐舜寿先生是国家最早的二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上校军衔,他把毕生心血献给了我国的航空事业,为我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撰写了《飞机性能捷算法》,编译了第一部《英汉航空工程名词字典》。翻译出版的《飞机构造学》、《飞机强度学》两本书是当时中国唯一引进的飞机设计准则和方法,被先后成立的航空院校选作教材,而徐舜寿将所得的全部稿费捐献给了抗美援朝。就是在文革被批斗的逆境中,仍抱病编译了《飞机寿命》一书,并合作选编了《疲劳译文集》,首次系统地向国内介绍飞机结构的疲劳问题,以及“安全寿命”设计原则。他非常重视科研队伍的培养,亲自组织编制了各专业的《基本功大纲》和《设计员手册》,是当时国内唯一可行的飞机设计依据。
更为可贵的是,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批中国航空工业的栋梁之才,如对两院院士顾诵芬,工程院院士屠基达、陈一坚、管德、陆孝彭,副总设计师程不时、陈嵩禄、郭松林、黄德森、高忠社、钟定逵、陈绍猷、吴克明、龚国政、付大卫等的培养和指导,是他慧眼识才、知人善用的历史明证。他认为,飞机设计需要两种人才,用他的话说就是:“常规的快手,关键的专家”。设计时要做到六快(即构思、查表、计算、画图、论证、总结要快),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苦练基本功,多看技术资料,多看型号图纸,多画图,多练仿宋字。他有一句口头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他鼓励年轻人要“坐下来,钻进去,冒出来”,争当技术尖子。他特别欣赏苏联专家克拉西莫夫的“小狗游泳论”,对人才坚持优先培养,自然淘汰。徐舜寿对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对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徐舜寿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向领导直言相谏,为领导当好参谋。即使遇有不同意见,他也直言不讳,据理力争,从不随波逐流。在飞机设计室成立不久,他就遵循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向国家提出自行设计初、中教练机的建议;在“大跃进”中,让他组织设计超音速战斗机时,他从实际出发,直言劝阻。他一直认为“搞设计必须有科学程序,前后衔接,逐次接近”、“航空工业最好是一个飞机一个飞机的干下去,人也培养出来了,技术也提高了”,这些观点在今天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飞机研制确实要尊重真专家,一步步按科学规律干,不能超常规超程序,更不能以忙乱的行政指挥代替科学的技术决策。要研究和学习现代民机研制模式,面向市场,注重商业成功。
徐舜寿先生在飞机设计事业上是一代宗师,生活中也是大家的楷模。他情趣高雅,爱好广泛,擅长多种文体活动。学生时代,他便是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网球队队员。他还喜欢打桥牌,与夫人就是在打桥牌时相识并走到一起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邀请年轻人到家里,边欣赏音乐边给他们讲解,深受年轻人的爱戴。徐舜寿在家里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会做一手好菜,会干多种家务活。他与夫人相濡以沫,从没红过脸。他教子有方,几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在工作上颇有建树。
为了缅怀这位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杰出的总设计师,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于1989年在西安阎良为他塑了铜像,并设立了“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2005年5月19日,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向清华大学赠送了一代宗师——徐舜寿汉白玉雕像,雕像高2.37米(意为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让我们永远纪念他,学习他!让徐舜寿的光辉形象和高尚品格感召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航空报国,追求第一!
我们正在肩负着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神圣使命。我们学习徐舜寿先生,就是要抓住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牢记“两个务必”,增强“三个意识”,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求真务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力戒虚夸浮躁,弘扬务实作风,为大型飞机工程的技术和商业成功并形成产业,为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
——纪念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徐舜寿诞辰九十周年
今年8月21日是我国飞机设计宗师、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飞机设计机构的创建者、中国飞机设计院士们的导师徐舜寿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日子。徐舜寿先生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在新中国的航空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为飞机科研机构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英才。今天,特以此文缅怀徐舜寿先生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表达对徐舜寿总师的崇敬和爱戴。
徐舜寿先生1917年出生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徐一冰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1908年从日本回国,深感国家贫困,遂毁家兴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体育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徐舜寿先生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养成了坚毅、好学和进取精神。他学习勤奋,酷爱数学,曾获得吴兴县数学竞赛第一名。1933年9月,1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1937年6月毕业后到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轰炸杭州笕桥,徐舜寿立志要“航空救国”。1944年9月他被派往美国实习,1946年8月回国。1949年春,徐舜寿先生所在的南昌第二飞机制造厂被迫迁往台湾,他以送妻小回乡为由,毅然摆脱了国民党的桎梏,在姐夫伍修权将军的指引下,携妻子宋蜀碧和女儿先到上海,后在我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越过封锁线,辗转来到已经解放的北平。从此,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飞机设计是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国初期,我国的航空工业极其薄弱,只有为数极少、规模很小的飞机及其配件修造厂,根本谈不上自行设计。为摆脱这一落后局面,1953年国家把航空工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周恩来总理为航空工业提出了“由修理到仿制,再到自行设计”的战略发展方针。1956年8月,在沈阳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徐舜寿担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叶正大任副主任设计师。设计室成立不到两年,便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1958年3月,徐舜寿会同总设计师黄志千和陆孝彭提出了“强五”飞机的初步设计方案。1961年8月,徐舜寿担任新成立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副所长,为该所的创建和技术储备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亲自组织领导了米格-21飞机的消化摸透工作,狠抓专业建设,为后来歼八飞机设计成功打下了必要的技术基础。1964年7月,徐舜寿奉命调往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之一)任技术副所长兼首任总设计师,为运七飞机正确选型和总体设计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闯出了一条新路。
鲜为人知的是,徐舜寿先生也为“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我国核爆炸试验用的取样器的设计任务。他接受利用飞机投放氢弹的可行性研究任务,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为中央下决心用飞机投放氢弹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他的言传身教,狠抓基本功和专业建设,也为“中国飞豹”飞机研制成功打下了一定的技术基础。1968年1月6日,徐舜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残酷迫害致死,终年51岁。
徐舜寿先生是国家最早的二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上校军衔,他把毕生心血献给了我国的航空事业,为我国飞机设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撰写了《飞机性能捷算法》,编译了第一部《英汉航空工程名词字典》。翻译出版的《飞机构造学》、《飞机强度学》两本书是当时中国唯一引进的飞机设计准则和方法,被先后成立的航空院校选作教材,而徐舜寿将所得的全部稿费捐献给了抗美援朝。就是在文革被批斗的逆境中,仍抱病编译了《飞机寿命》一书,并合作选编了《疲劳译文集》,首次系统地向国内介绍飞机结构的疲劳问题,以及“安全寿命”设计原则。他非常重视科研队伍的培养,亲自组织编制了各专业的《基本功大纲》和《设计员手册》,是当时国内唯一可行的飞机设计依据。
更为可贵的是,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批中国航空工业的栋梁之才,如对两院院士顾诵芬,工程院院士屠基达、陈一坚、管德、陆孝彭,副总设计师程不时、陈嵩禄、郭松林、黄德森、高忠社、钟定逵、陈绍猷、吴克明、龚国政、付大卫等的培养和指导,是他慧眼识才、知人善用的历史明证。他认为,飞机设计需要两种人才,用他的话说就是:“常规的快手,关键的专家”。设计时要做到六快(即构思、查表、计算、画图、论证、总结要快),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苦练基本功,多看技术资料,多看型号图纸,多画图,多练仿宋字。他有一句口头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他鼓励年轻人要“坐下来,钻进去,冒出来”,争当技术尖子。他特别欣赏苏联专家克拉西莫夫的“小狗游泳论”,对人才坚持优先培养,自然淘汰。徐舜寿对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对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徐舜寿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向领导直言相谏,为领导当好参谋。即使遇有不同意见,他也直言不讳,据理力争,从不随波逐流。在飞机设计室成立不久,他就遵循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向国家提出自行设计初、中教练机的建议;在“大跃进”中,让他组织设计超音速战斗机时,他从实际出发,直言劝阻。他一直认为“搞设计必须有科学程序,前后衔接,逐次接近”、“航空工业最好是一个飞机一个飞机的干下去,人也培养出来了,技术也提高了”,这些观点在今天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飞机研制确实要尊重真专家,一步步按科学规律干,不能超常规超程序,更不能以忙乱的行政指挥代替科学的技术决策。要研究和学习现代民机研制模式,面向市场,注重商业成功。
徐舜寿先生在飞机设计事业上是一代宗师,生活中也是大家的楷模。他情趣高雅,爱好广泛,擅长多种文体活动。学生时代,他便是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网球队队员。他还喜欢打桥牌,与夫人就是在打桥牌时相识并走到一起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常常邀请年轻人到家里,边欣赏音乐边给他们讲解,深受年轻人的爱戴。徐舜寿在家里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会做一手好菜,会干多种家务活。他与夫人相濡以沫,从没红过脸。他教子有方,几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在工作上颇有建树。
为了缅怀这位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杰出的总设计师,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于1989年在西安阎良为他塑了铜像,并设立了“徐舜寿青年科技进步奖”。2005年5月19日,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向清华大学赠送了一代宗师——徐舜寿汉白玉雕像,雕像高2.37米(意为1937年清华大学毕业)。让我们永远纪念他,学习他!让徐舜寿的光辉形象和高尚品格感召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航空报国,追求第一!
我们正在肩负着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神圣使命。我们学习徐舜寿先生,就是要抓住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牢记“两个务必”,增强“三个意识”,做到“四个坚定不移”,求真务实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力戒虚夸浮躁,弘扬务实作风,为大型飞机工程的技术和商业成功并形成产业,为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非常抱歉,这贴晚了
顶一下,徐师很不错的
]]
顶一个,支持!
可惜当年老徐不是当权派呀,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定要顶……
尊敬大师,进来顶下
哎 天妒英才啊
可以说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项目的上马才造就了当时的一大批技术骨干!想想80-99年之间,国防工业流失多少人才,运十、涡扇6这样的悲剧毁掉了多少人的心血!
造了那么多武器却连自己都保不住,人命不如心血。以人为本懂不?
这老爷子确实很了不起啊!
按沈飞某位德高望重的前副老总的说法,这老爷子文革不死,中国的航空工业现状不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