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一号机载发射研发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20:09
[B]转鼎盛:[/B]
1、国内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机载发射技术的研发现状
  (1)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开拓者一号的研制为开展固体运载火箭机载发射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运载火箭公司与有关伙伴单位从2000年开始对机载发射技术进行跟踪研究,搜集、整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设计的相关技术资料,初步明确了机载发射的主要关键技术。

  科工集团公司在飞行器机载水平发射系统设计技术方面有多年的积累,但是还局限于小型飞行器系统的研制。

  (2)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大学研究机构
  航天科技集团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和服务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国防科技大学等大学对机载发射原理和技术可行性有过一些探索,关于机载发射运载器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2、空中发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分析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器的研究需要从原理和技术可行性开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飞机/运载器作为联合体进行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系统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分系统方案研究
  ·分系统技术主要包括载机选择与改装、运载器投放技术、火箭改型设计、机载测控系统、动基座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等。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如下:
  ·火箭投放技术
  ·动基座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与试验
  ·火箭气动设计
  ·机载测发控系统技术
  ·载机改装技术

  3、国内空中发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总的思路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的研究内容及其关系环节新颖且相当复杂,关键技术数量很多,研究试制费较大,耗时长,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考虑到经费和科工集团公司的技术现状,选择切入点很重要。初步选择伊尔-76和 开拓者一号作为该项机载技术的切入点。其次,适当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引入相关技术,借鉴吸收,一方面可提高起点和加速该项目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免走弯路。尽管我们许多方面与科技集团有不少差距,但是如果途径和切入点选取适当,又能适当引入国外技术,就有可能做出显著成绩。

  (2)运载能力估算
  经过初步估算,利用载机将开拓者一号携带到10km高度以0.67马赫的初始速度水平或垂直发射,同样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将扩大一倍以上。也就是说,机载发射开拓者一号的400km太阳同步轨道高度运载能力可以增加到100kg以上。这与“飞马座”同样高度轨道下280kg左右的运载能力相差较大,经初步分析,主要是因为“飞马座”独特的S形弹道设计和载机吊挂能力以及较高的初始速度(0.8马赫)。因此有理由相信,如果以水平投放经过改进的带有水平弹翼的“开拓者一号改”,其运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大。但是这就要求载机满足其安装和投放要求。

  运载能力是一项重要应用指标,对机载发射方案选择影响很大。运载能力高低有可能决定技术方案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需要对机载发射的总体技术指标先进行充分论证。

  (3)技术和经济性之间要取得适当平衡,努力降低技术风险
  追求低成本设计思想与技术先进性之间需要取得合理的平衡。一方面,低成本设计需要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以及适当先进的总体技术指标,而采用大量新技术就有可能冒很大的技术风险,包括资金风险,甚至有可能使整个项目下马。另一方面,在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时要多准备几种方案,进行大量的科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获得最优的可行技术方案。

  (4)经费保障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试制、试验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利用现代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能够大量节省经费和周期。但是单凭科工集团自身的资金实力难以确保研究持续不断的进展,需要得到国家立项支持。

  结论和建议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充分论证总体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开展可行性方案论证时至少应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投放发射方法(分别类似“飞马座”和“鹰”两种运载器)。

  ·重视低成本设计和多用户选择,满足军方对机载发射小型运载器的特殊需求。

  ·选择伊尔-76载机和开拓者一号火箭作为该项目的切入点是一种符合国情又科学合理的选择,也满足小型航天器的发射需求。

  ·科工集团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适当与乌克兰开展技术合作,有可能取得未来技术竞争的胜势。

  ·机载发射项目技术复杂,科工集团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争取得到国家的立项批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7 22:42:55编辑过]
[B]转鼎盛:[/B]
1、国内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机载发射技术的研发现状
  (1)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开拓者一号的研制为开展固体运载火箭机载发射技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运载火箭公司与有关伙伴单位从2000年开始对机载发射技术进行跟踪研究,搜集、整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设计的相关技术资料,初步明确了机载发射的主要关键技术。

  科工集团公司在飞行器机载水平发射系统设计技术方面有多年的积累,但是还局限于小型飞行器系统的研制。

  (2)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大学研究机构
  航天科技集团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和服务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国防科技大学等大学对机载发射原理和技术可行性有过一些探索,关于机载发射运载器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2、空中发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分析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器的研究需要从原理和技术可行性开始,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飞机/运载器作为联合体进行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系统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分系统方案研究
  ·分系统技术主要包括载机选择与改装、运载器投放技术、火箭改型设计、机载测控系统、动基座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等。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如下:
  ·火箭投放技术
  ·动基座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与试验
  ·火箭气动设计
  ·机载测发控系统技术
  ·载机改装技术

  3、国内空中发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总的思路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的研究内容及其关系环节新颖且相当复杂,关键技术数量很多,研究试制费较大,耗时长,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考虑到经费和科工集团公司的技术现状,选择切入点很重要。初步选择伊尔-76和 开拓者一号作为该项机载技术的切入点。其次,适当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引入相关技术,借鉴吸收,一方面可提高起点和加速该项目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免走弯路。尽管我们许多方面与科技集团有不少差距,但是如果途径和切入点选取适当,又能适当引入国外技术,就有可能做出显著成绩。

  (2)运载能力估算
  经过初步估算,利用载机将开拓者一号携带到10km高度以0.67马赫的初始速度水平或垂直发射,同样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将扩大一倍以上。也就是说,机载发射开拓者一号的400km太阳同步轨道高度运载能力可以增加到100kg以上。这与“飞马座”同样高度轨道下280kg左右的运载能力相差较大,经初步分析,主要是因为“飞马座”独特的S形弹道设计和载机吊挂能力以及较高的初始速度(0.8马赫)。因此有理由相信,如果以水平投放经过改进的带有水平弹翼的“开拓者一号改”,其运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大。但是这就要求载机满足其安装和投放要求。

  运载能力是一项重要应用指标,对机载发射方案选择影响很大。运载能力高低有可能决定技术方案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需要对机载发射的总体技术指标先进行充分论证。

  (3)技术和经济性之间要取得适当平衡,努力降低技术风险
  追求低成本设计思想与技术先进性之间需要取得合理的平衡。一方面,低成本设计需要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以及适当先进的总体技术指标,而采用大量新技术就有可能冒很大的技术风险,包括资金风险,甚至有可能使整个项目下马。另一方面,在技术方案可行性论证时要多准备几种方案,进行大量的科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获得最优的可行技术方案。

  (4)经费保障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试制、试验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利用现代的工程设计计算方法,能够大量节省经费和周期。但是单凭科工集团自身的资金实力难以确保研究持续不断的进展,需要得到国家立项支持。

  结论和建议

  ·机载发射固体运载火箭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充分论证总体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开展可行性方案论证时至少应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投放发射方法(分别类似“飞马座”和“鹰”两种运载器)。

  ·重视低成本设计和多用户选择,满足军方对机载发射小型运载器的特殊需求。

  ·选择伊尔-76载机和开拓者一号火箭作为该项目的切入点是一种符合国情又科学合理的选择,也满足小型航天器的发射需求。

  ·科工集团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适当与乌克兰开展技术合作,有可能取得未来技术竞争的胜势。

  ·机载发射项目技术复杂,科工集团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争取得到国家的立项批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7 22:42:55编辑过]
由此看来,我们还要开发战略轰炸机了。
构思大胆新颖,起点很高,如果成功,就是世界顶尖水平
受到!好象在哪儿见过?
开拓者的暴光从另一个角度看应该是中国对美国的一种示威,注意里面提到了固体燃料和机动发射,并且提到了他的快速发射性(可在某地发生自然灾害后通过快速发射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监控),其实这条新闻的颁布甚至比96年试射导弹还有威慑效应!!!
开拓者早暴光了啊!
2002年珠海航展上就公开了啊!
终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