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子:中国的不管大事小事,一切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十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7:10
漏斗子:中国的不管大事小事,一切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十三亿人民身上


中国的不管大事小事,一切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十三亿人民身上。这是中国站在世界上的秤砣,不管谁要叫板,现掂掂分量够不够,否则当心碾扁了


去年十三军特种大队去巴基斯坦参加了“友谊-2006”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不是王军长率队的,也不是去什么“南线阻击对方”的。去年执行任务的是西藏军区“雪豹”和新疆某团特务连。
王军长确实是能人,有本事,有点子;但缺点也突出,喜欢搞花架子。把他放到万岁军,是用其之长,也是“烤”。花架子在三十八军是吃不开的,不管什么人,万岁军的人都是“牛得很”,不会鸟的。是骡子是马,王西欣在接受一次考核。


钢七连的威名这样打出来的
1951年1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347团七连作为尖刀连,插到了汉城外围的釜谷里,逼近敌人通往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要点,打开这里,就打开了汉城的大门。
异常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担任守卫釜谷里任务的七连连长厉风堂带着两个排投入战斗,迅速打下了学校东侧的高地,卡住了敌人撤退的道路。敌人企图夺路逃跑,并以密集的火力封锁通往七连的走廊。敌人的火炮猛烈地轰击着,副连长王风江、指导员张鼎和排长们,都在天亮前牺牲了。官兵们已经接连打退了敌人的2次冲击,当敌人第3次冲上来时,连长厉风堂也倒下了。就在战斗极端紧张的时候,连队失去了指挥员。连队干部、班长都牺牲了,只剩下17个士兵。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坚定地站了出来,扫视了一下周围,大声地说:“同志们,我是咱们这些人里的惟一一名老兵,又是共产党员,听我指挥,我们必须像连长在时一样,保持英雄连队的本色,守住阵地,打退敌人。”
这个人名叫郑起,是连队司号员。他没有指挥过作战,也从未想到连队的指挥重任会落到自己肩上,这时,他想起连队干部教育自己时的话,共产党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给了郑起无穷的力量。有了指挥员,阵地上立刻恢复了战斗力。轻机枪手、共产党员李家福第一个用嘶哑的声音说:“你指挥吧。我们一定坚守住,为牺牲的同志们的报仇!”隆隆的炮声响成一片,大大小小的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很难相信这里还有生命存在。经过一个白天激战,他们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七连仅剩下郑起7个人了。早已疲惫不堪的7位勇士每支步枪都打开了雪亮的刺刀,只等敌人上来,进行一场惨烈的贴身肉搏。
此时的郑起多么希望能有一件迎战的武器啊。手榴弹没有了,子弹袋空了,他的手摸到了自己心爱的军号。这不是一件迎战的武器吗?虽然它不能像子弹、手榴弹和炸药那样直接歼灭敌人,但在战场上,它的用用有时是不可替代的。就在郑起手摸军号之际,阵地上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原来,弹药手史洪祥从牺牲的同志那里找到了两根爆破筒,捆在一起,在敌人即将爬上阵地的危急关头,与杨占山两个合力将爆破筒掷下山去,敌人在巨响之中惊呆了。惊魂未定之际,山间突然响起嘹亮的军号声。郑起在残存的工事里,挺立起半截身子,鼓起全身的力气吹响了冲锋号。“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号声在釜谷里盆地上空回旋着,震荡着。奇迹出现了:近在咫尺,眼看爬上山顶的敌人,被这号角声迷惑了,震慑了。200多名敌人恐慌了,畏缩了,停止了射击,停止了前进,急忙掉转头,向山下没命的逃窜。这时增援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把阵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由于郑起的特殊贡献,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共和国授予他一级战斗荣誉勋章一枚。


二炮苦出身
作者:漏斗子 发表日期:2007-07-07,22:25:24
放在中原的,甚至沿海的,都是偏远或者大山沟,很多地方没有市电、没有有线电视,有的喝水都成问题。高原主要是缺氧气,环境比较恶劣。


这套军服,太追求“接轨”,在传承人民军队本色方面,确实乏善可陈。从传统来讲,我军强调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从我们自己经验来说,就是最近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以后,就对军服总结了很多经验,有的是有血的教训的,这套军服吸取了多少?基本不理不睬,想说几句好话,找不着词儿。
至于面料改进,功能多样,这不是设计者的功劳,花了那么多钱,当然比过去好了。我们主要说的是军服样式,不行就是不行。这帮人应该下岗。
八一快要到了,准备拿什么新东东出来鼓舞鼓舞大伙儿,翘首以待呢。现在胃口被吊高了,要满足也不容易,高新工程应该可以解放几款了,要不是去年出事,估计早就在哪一家兵器类杂志上露面了。漏斗子:中国的不管大事小事,一切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十三亿人民身上


中国的不管大事小事,一切希望都只能寄托在十三亿人民身上。这是中国站在世界上的秤砣,不管谁要叫板,现掂掂分量够不够,否则当心碾扁了


去年十三军特种大队去巴基斯坦参加了“友谊-2006”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不是王军长率队的,也不是去什么“南线阻击对方”的。去年执行任务的是西藏军区“雪豹”和新疆某团特务连。
王军长确实是能人,有本事,有点子;但缺点也突出,喜欢搞花架子。把他放到万岁军,是用其之长,也是“烤”。花架子在三十八军是吃不开的,不管什么人,万岁军的人都是“牛得很”,不会鸟的。是骡子是马,王西欣在接受一次考核。


钢七连的威名这样打出来的
1951年1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347团七连作为尖刀连,插到了汉城外围的釜谷里,逼近敌人通往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要点,打开这里,就打开了汉城的大门。
异常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担任守卫釜谷里任务的七连连长厉风堂带着两个排投入战斗,迅速打下了学校东侧的高地,卡住了敌人撤退的道路。敌人企图夺路逃跑,并以密集的火力封锁通往七连的走廊。敌人的火炮猛烈地轰击着,副连长王风江、指导员张鼎和排长们,都在天亮前牺牲了。官兵们已经接连打退了敌人的2次冲击,当敌人第3次冲上来时,连长厉风堂也倒下了。就在战斗极端紧张的时候,连队失去了指挥员。连队干部、班长都牺牲了,只剩下17个士兵。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坚定地站了出来,扫视了一下周围,大声地说:“同志们,我是咱们这些人里的惟一一名老兵,又是共产党员,听我指挥,我们必须像连长在时一样,保持英雄连队的本色,守住阵地,打退敌人。”
这个人名叫郑起,是连队司号员。他没有指挥过作战,也从未想到连队的指挥重任会落到自己肩上,这时,他想起连队干部教育自己时的话,共产党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给了郑起无穷的力量。有了指挥员,阵地上立刻恢复了战斗力。轻机枪手、共产党员李家福第一个用嘶哑的声音说:“你指挥吧。我们一定坚守住,为牺牲的同志们的报仇!”隆隆的炮声响成一片,大大小小的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很难相信这里还有生命存在。经过一个白天激战,他们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七连仅剩下郑起7个人了。早已疲惫不堪的7位勇士每支步枪都打开了雪亮的刺刀,只等敌人上来,进行一场惨烈的贴身肉搏。
此时的郑起多么希望能有一件迎战的武器啊。手榴弹没有了,子弹袋空了,他的手摸到了自己心爱的军号。这不是一件迎战的武器吗?虽然它不能像子弹、手榴弹和炸药那样直接歼灭敌人,但在战场上,它的用用有时是不可替代的。就在郑起手摸军号之际,阵地上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原来,弹药手史洪祥从牺牲的同志那里找到了两根爆破筒,捆在一起,在敌人即将爬上阵地的危急关头,与杨占山两个合力将爆破筒掷下山去,敌人在巨响之中惊呆了。惊魂未定之际,山间突然响起嘹亮的军号声。郑起在残存的工事里,挺立起半截身子,鼓起全身的力气吹响了冲锋号。“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号声在釜谷里盆地上空回旋着,震荡着。奇迹出现了:近在咫尺,眼看爬上山顶的敌人,被这号角声迷惑了,震慑了。200多名敌人恐慌了,畏缩了,停止了射击,停止了前进,急忙掉转头,向山下没命的逃窜。这时增援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把阵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由于郑起的特殊贡献,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共和国授予他一级战斗荣誉勋章一枚。


二炮苦出身
作者:漏斗子 发表日期:2007-07-07,22:25:24
放在中原的,甚至沿海的,都是偏远或者大山沟,很多地方没有市电、没有有线电视,有的喝水都成问题。高原主要是缺氧气,环境比较恶劣。


这套军服,太追求“接轨”,在传承人民军队本色方面,确实乏善可陈。从传统来讲,我军强调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从我们自己经验来说,就是最近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以后,就对军服总结了很多经验,有的是有血的教训的,这套军服吸取了多少?基本不理不睬,想说几句好话,找不着词儿。
至于面料改进,功能多样,这不是设计者的功劳,花了那么多钱,当然比过去好了。我们主要说的是军服样式,不行就是不行。这帮人应该下岗。
八一快要到了,准备拿什么新东东出来鼓舞鼓舞大伙儿,翘首以待呢。现在胃口被吊高了,要满足也不容易,高新工程应该可以解放几款了,要不是去年出事,估计早就在哪一家兵器类杂志上露面了。
养老爸老妈,养老婆孩子,还要养军队,还要养父母官,还要养父母官的父母老婆孩子,还要养父母官的小老婆小孩子……

中国人的负担可不清啊--13亿人,末了就能干活的也就一半了呵呵,剩下的一半打着13亿的口号张嘴等吃啊呵呵
新军服烂~~~~~~~~~~~~~~~
什么鸟贴,是不是漏斗写的呀,找劈谣言贴的来研判一下。寄托在人民身上?干嘛?想当寄生虫?
“承人民军队本色方面”

……pu爷呸一个先!

“我军强调官兵一致,官兵平等”

……pu爷再呸一个!

漏斗子现在是越来越左了!不当他的粉丝了。:@
PU爷生气了,后果很严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