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不出中南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8:50:17
● 叶鹏飞
  山西省洪洞县黑砖窑非法存在于官方眼皮底下超过10年,在媒体揭发禁锢奴隶工及虐待童工后举国哗然,国际媒体也竞相报道。中国政府面对庞大的政治压力,决定展开全国性的劳动雇佣大检查,山西省长于幼军也代表省政府作了检讨。

  此前,投入百亿耗时16年整治的江苏省太湖爆发蓝藻污染,导致百万无锡市民无水可用,官方开始还试图以“天灾”开脱,直到民情沸腾,舆论挞伐后还只是处分五个地方小吏,最终才正视“人祸”,决定提前关闭无锡市的772家中小型化工企业。专家表示,化工企业排污造成太湖8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显然是罪魁祸首。

  中共中央下令党政机关全面清理官家的豪华楼堂馆所,结果由中纪委等七个部委联合发起的行动收效甚微,不但是“干打雷不下雨”,还可能形成另一股“越反越腐”的歪风。

  这几个新闻事件几乎都透露着一个相同主题:把政治改革焦点放在提升治理能力的中共中央,不但推动不了“良政善治”的政改目标,反而还面临着地方政府统治失效的危机。

  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在2005年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民间的顺口溜也反映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这个现象并非近日才有。毛泽东在1972年对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逊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中国史上权力最大的领导人尚且有此遗憾,可见如何有效统治这么庞大的国家,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的根本问题。

政治观察者:

威权社会出现基层治理软政权化
  政治观察者莫之许在评论黑砖窑事件时说,一个威权社会出现基层治理的“软政权化”现象,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社会力量壮大,而原来党政主导一切的极权政体依旧维持从最高层一直到村支书的直接动员体系。在体系末梢的基层党组织利用政治优势,掌握地方经济和社会主导权,并通过完成直接体系所交办的任务,换取了对在地生活的控制。

  莫之许认为,独立于直接体系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力量越壮大,直接体系对此的管理就会越无力;当直接体系的末端蜕化沦落为作奸犯科的主角时,整个社会管理体制就会凸现出无能为力的荒谬场景。

  北京应对的办法依然采取传统的直接管理方式,不是加强对官员升迁的评估标准,就是从中央派遣“钦差”督察组调查,或把特定利益领域如土地审批、生态保护纳入中央垂直管理。这种方式或许能雷厉风行取得短暂效果,但一阵风过去后仍然不能治本;而且成本高昂,扩充对官员监督的人力,最终不过导致官僚体系持续膨胀的恶性结果,并且难以为继。

  把“良政善治”落实到地方不但需要突破现有的惯性思维,也必须改变目前的一些做法。

  财经学者肖文东与蔡春霞指出,中央政府只担负整体预算开支的30%,余下的由地方政府分担,其中55%是省以下各级政府的开支;而在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例几乎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县乡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却不断递减,从1993年的32%下降到2003年的17%。

  于是,“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蒸蒸日上,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喊娘,乡级财政没爹没娘”的现象相当普遍。

  地方财政破产,只好诉诸“预算外”手段,法律外的乱收费只会更加削弱政府的威信。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绍光说,2004年全国的非税收入有1万多个亿,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近40%。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相当于本级财政收入的74.8%。

  财政分配或许只能部分解释地方治理失效的现象,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还需要更大刀阔斧的手段,如提升地方民间自治能力来应对官员有权无责的弊端。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化虽然还没有到动摇稳定的程度,可地方治理的无效却会增加失序的风险。黑砖窑的教训固然不少,有效落实“良政善治”却是其中关键。
http://www.zaobao.com/zg/zg070622_506_1.html● 叶鹏飞
  山西省洪洞县黑砖窑非法存在于官方眼皮底下超过10年,在媒体揭发禁锢奴隶工及虐待童工后举国哗然,国际媒体也竞相报道。中国政府面对庞大的政治压力,决定展开全国性的劳动雇佣大检查,山西省长于幼军也代表省政府作了检讨。

  此前,投入百亿耗时16年整治的江苏省太湖爆发蓝藻污染,导致百万无锡市民无水可用,官方开始还试图以“天灾”开脱,直到民情沸腾,舆论挞伐后还只是处分五个地方小吏,最终才正视“人祸”,决定提前关闭无锡市的772家中小型化工企业。专家表示,化工企业排污造成太湖8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显然是罪魁祸首。

  中共中央下令党政机关全面清理官家的豪华楼堂馆所,结果由中纪委等七个部委联合发起的行动收效甚微,不但是“干打雷不下雨”,还可能形成另一股“越反越腐”的歪风。

  这几个新闻事件几乎都透露着一个相同主题:把政治改革焦点放在提升治理能力的中共中央,不但推动不了“良政善治”的政改目标,反而还面临着地方政府统治失效的危机。

  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在2005年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民间的顺口溜也反映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这个现象并非近日才有。毛泽东在1972年对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逊说:“(我)没有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中国史上权力最大的领导人尚且有此遗憾,可见如何有效统治这么庞大的国家,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的根本问题。

政治观察者:

威权社会出现基层治理软政权化
  政治观察者莫之许在评论黑砖窑事件时说,一个威权社会出现基层治理的“软政权化”现象,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社会力量壮大,而原来党政主导一切的极权政体依旧维持从最高层一直到村支书的直接动员体系。在体系末梢的基层党组织利用政治优势,掌握地方经济和社会主导权,并通过完成直接体系所交办的任务,换取了对在地生活的控制。

  莫之许认为,独立于直接体系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力量越壮大,直接体系对此的管理就会越无力;当直接体系的末端蜕化沦落为作奸犯科的主角时,整个社会管理体制就会凸现出无能为力的荒谬场景。

  北京应对的办法依然采取传统的直接管理方式,不是加强对官员升迁的评估标准,就是从中央派遣“钦差”督察组调查,或把特定利益领域如土地审批、生态保护纳入中央垂直管理。这种方式或许能雷厉风行取得短暂效果,但一阵风过去后仍然不能治本;而且成本高昂,扩充对官员监督的人力,最终不过导致官僚体系持续膨胀的恶性结果,并且难以为继。

  把“良政善治”落实到地方不但需要突破现有的惯性思维,也必须改变目前的一些做法。

  财经学者肖文东与蔡春霞指出,中央政府只担负整体预算开支的30%,余下的由地方政府分担,其中55%是省以下各级政府的开支;而在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例几乎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县乡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却不断递减,从1993年的32%下降到2003年的17%。

  于是,“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级财政蒸蒸日上,市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喊娘,乡级财政没爹没娘”的现象相当普遍。

  地方财政破产,只好诉诸“预算外”手段,法律外的乱收费只会更加削弱政府的威信。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绍光说,2004年全国的非税收入有1万多个亿,相当于同期财政收入的近40%。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非税收入相当于本级财政收入的74.8%。

  财政分配或许只能部分解释地方治理失效的现象,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还需要更大刀阔斧的手段,如提升地方民间自治能力来应对官员有权无责的弊端。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化虽然还没有到动摇稳定的程度,可地方治理的无效却会增加失序的风险。黑砖窑的教训固然不少,有效落实“良政善治”却是其中关键。
http://www.zaobao.com/zg/zg070622_506_1.html
确实现在有2难局面
1。老百姓需要中央发挥作用,如果不作为,会损害老百姓对中央的信心
2。中央的政令出了中南海,但是地方官员不执行,更加损害老百姓对中央的信心

现在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信心,老百姓的信心问题。
而信心往往是建立在行动之上的,希望这次17大召开能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拿出来
古代中国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现在则寄托在中央身上。
  1、老百姓要多受教育素质要提高起来,政府的宣传也要改点风向了,别老一个调子,给老百姓点学习的机会,让老百姓懂得一点真的法律知识,慢慢扭转社会风气很重要的,新闻媒体也应该适当的让老百姓有机会说话。
  2、经济发展还是不能停下来,我们现在其实还是非常穷,但是对浪费和腐败要更加狠点的抓,本来用钱的地方到处都是还做败家子和蛀虫精,赚的不够败的,建的不够损的这样的情况要要好好扼止一下了。
  3、政府部门也应该有所触动了,反腐败的一些部门的权力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保护了,对这样部门的压力和激励力度要加大点了。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别人都说了无数次的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