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夜色渐浓人方困,野史从不戴文胸――晚清野史夜行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2:11
 文/西门送客 写于07年春
  
  所谓野史,往往是指民间所记述的逸事杂闻和稗官笔记,主要与那些正规史书特别是正史相对应。这些非官方的记述,大都是以私人笔记的形式出现,其作者往往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既有达官贵人,也有落魄士人,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并不以撰写历史为自己的职业,而纯粹是兴趣使然;也不会去严格考证具体事件,大都是随闻随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野史笔记没有历史价值。在历朝历代官修史书动辄篡改、文过饰非的情况下,有时候野史的记载倒反映了一定的真相。史学大师司马迁在纂修《史记》的时候,就曾到全国各地游历,网罗天下奇闻轶事,加以辩驳,或取或存,多有采录。
  
  譬如中国历史的三皇五帝时期,因为没有文字和器皿等相验证,各方史家也只能采信民间的各种传说,而这些传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最初的口叙史,其实也是最初的野史。
  
  相对于那些正史来说,野史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文学性是明显的。正史往往晦涩难读,像个一本正经的老太太,让人无法领略历史的鲜活魅力;而野史像半露未露的青春女子,让人浮想联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野史是不戴文胸的―――她不需要太多的束缚。
  
  晚清学者王韬说,“裨史虽与正史背,而间有相合”,且“野乘亦可怡情”,“足以扩人见闻”。这说明了正史和野史其实是相得益彰的,两者结合后,历史才会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说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笔者想,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总比一个严肃的老太太要好吧,轻松读史,有何不可?
  
  本缉主要从众多的清人笔记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逸闻杂记,时间贯穿整个清朝,但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主要是和笔者另作的《夜读晚清――帝国的死亡日记》相匹配,以供参考。
  
  笔者在选录记述的时候,略加评论,但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野史笔记,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读者应自行理解辩驳,得出自己的结论。
  
  是为序。
  文/西门送客 写于07年春
  
  所谓野史,往往是指民间所记述的逸事杂闻和稗官笔记,主要与那些正规史书特别是正史相对应。这些非官方的记述,大都是以私人笔记的形式出现,其作者往往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既有达官贵人,也有落魄士人,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并不以撰写历史为自己的职业,而纯粹是兴趣使然;也不会去严格考证具体事件,大都是随闻随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野史笔记没有历史价值。在历朝历代官修史书动辄篡改、文过饰非的情况下,有时候野史的记载倒反映了一定的真相。史学大师司马迁在纂修《史记》的时候,就曾到全国各地游历,网罗天下奇闻轶事,加以辩驳,或取或存,多有采录。
  
  譬如中国历史的三皇五帝时期,因为没有文字和器皿等相验证,各方史家也只能采信民间的各种传说,而这些传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最初的口叙史,其实也是最初的野史。
  
  相对于那些正史来说,野史的可读性、趣味性和文学性是明显的。正史往往晦涩难读,像个一本正经的老太太,让人无法领略历史的鲜活魅力;而野史像半露未露的青春女子,让人浮想联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野史是不戴文胸的―――她不需要太多的束缚。
  
  晚清学者王韬说,“裨史虽与正史背,而间有相合”,且“野乘亦可怡情”,“足以扩人见闻”。这说明了正史和野史其实是相得益彰的,两者结合后,历史才会显得更加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说的,“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笔者想,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总比一个严肃的老太太要好吧,轻松读史,有何不可?
  
  本缉主要从众多的清人笔记中,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逸闻杂记,时间贯穿整个清朝,但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主要是和笔者另作的《夜读晚清――帝国的死亡日记》相匹配,以供参考。
  
  笔者在选录记述的时候,略加评论,但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野史笔记,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读者应自行理解辩驳,得出自己的结论。
  
  是为序。
 1、爱新觉罗族的来历
  
  就像一些成功人士总爱喋喋不休的向别人讲述自己早年的奋斗史一样,任何成功的民族都有神化自己的本能冲动。譬如开创清朝三百年的爱新觉罗家族,本是女真人的一支,发源于白山黑水的荒野之地,但其后代中间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爱新觉罗族来历的奇异故事。王先谦在《东华录》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
  
  话说东北有个长白山,山高两百多里,传说山顶上可以通往琼瑶仙境,但也没有人爬上去过;山的周围绵延千余里,大小山峰层峦叠嶂,山色迤逦俊美。巍巍山中,有个深潭名叫闼(ta)门,方圆近八十里,潭水悠悠,源深流广,鸭绿江、混同江和爱滹江的发源地就是在这里。
  
  潭水流经之处,长白山脉的东边有个布库里山,山下有个天池叫布尔里湖,此地湖水清澈,风光秀美,如今早已被辟为旅游胜地。
  
  相传当时有三个仙女,大仙女叫恩古伦,次仙女叫正古伦,小仙女叫佛古伦,经常来布尔里湖里洗浴玩闹。有一次她们又来洗澡,宽衣解带,把衣服脱光后放在湖边的岩石上,就全身赤裸的跳下湖中嬉戏。在她们在湖中玩闹的时候,从天的尽处飞来一只神雀,它嘴里衔了一枚朱果,在盘旋了一阵子后,把朱果缓缓放在了小仙女的衣服上。
  
  等三个仙女洗好玩够后上岸,小仙女发现了自己衣服上面有颗鲜润欲滴的果子,一时心喜,就随手把它放进嘴里,谁知道还没来得及嚼,这个果子就像变身的孙悟空一样,一骨碌就滚进了腹中。
  
  小仙女大惊失色,还没等她喊出声来,她的肚子就开始立刻变大,一眨眼功夫就像十月怀胎一般大小了。小仙女吓坏了,赶紧告诉她的两个神仙姐姐说:“哎呀,姐姐,我吃了那果子,肚子变大,身体变沉,飞不起来了,怎么办啊?”
  
  两个神仙姐姐见状,倒也不慌张,就安慰说:“妹妹,你且莫担心,我们是仙女,名列仙籍,不会有什么损害的。既然上天让你怀孕,那你就稍安勿噪,把孩子生下来,再回天上吧!”
  
  说罢,两个神仙姐姐就飘然上天。
  
  小仙女呆呆的看着姐姐离去,只好找了一个地方,不久就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体格健壮,相貌奇特,并且生来就能开口说话。
  
  等到这个小男孩长大后,小仙女就告诉他说:“你乃是我吃了一颗仙果所生,现在你以爱新觉罗为姓,以布库里雍顺为名。上天把你生下来是为了让你去平定并好好治理乱国。你现在顺流而下,那里就是你要去的地方了。”
  
  随后,小仙女给了他一艘小船,然后即凌空飞去。
  
  布库里雍顺于是乘着小船顺流而下,至河步而止。上岸后,布库里雍顺折杨柳枝和篙草为坐具,然后端坐其上,暗自修行。
  
  布库里雍顺停下的地方河步有三姓,因为互争雄长而仇杀不止。当时有个来河边取水的人,看到布库里雍顺坐在那里,见他相貌奇特,非同一般,于是就回去告诉众人。众人听了,纷纷赶去观看,颇为诧异,于是问他从哪里来。
  
  布库里雍顺就板起脸,很庄严的告诉他们说:“我乃仙女所生,天生下我来就为了平定你们的纷乱。”并把姓名告诉了他们。
  
  众人大惊,于是回去商议说:“这个人看来是天上下凡的,我们不能违抗天意,不如我们停止争斗,奉他为王。”于是众人把布库里雍顺迎回部落,并把一个叫百里的部落长女儿嫁给了他。
  
  就这样,布库里雍顺就在该地当上了贝勒(贝勒,满语“王”的意思),于是三姓争斗遂止。后来,布库里雍顺率领部落居住在长白山东边的鄂多里城,国号满洲,奠定了满清王朝的开基之业。
  
  过了几代后,布库里雍顺的后代因不善于抚众,导致部落叛乱,布库里雍顺的家族也被追杀殆尽。布库里雍顺的后代有个叫樊察的,逃于荒野之中。这时,部落的人继续赶来追杀,他逃无可逃,正准备投降,突然很多神鹊飞来,栖落在他的头上和身上,追兵以为那是一根栖满鸟雀的枯木,没有细察就过去了。
  
  樊察由此躲过一劫,后来他就告诫自己的后代不准加害鹊类,这个传统一直持续了很久。
  
  但事实上,满洲人其实是起于荒服,见识自然蒙昧。三仙女浴身之说,其实是无父之儿而已。满洲人应是女真人的后裔,长期在长白山外发展,在明中后期开始壮大,并逐渐统一各部落。当时明朝为了羁绊满洲人,曾经封其头人为建州左卫指挥之职。
  
  但可笑的是,这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故事,满清统治者为了神话自己,居然把这个故事录进了正史,《清实录》里就原封不动的记载了这个故事。
  
  历史有时候的确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满洲名称的来历和满族人的头颅之异
  
  山海关以外,如今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解放前也通常称为满洲。但满洲之名,本非地名,而是部族之名。满洲之名究竟怎么来的,就是满族人自己,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
  
  据清人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考证,满洲的旧壤,本在白山黑水之间,古代称为肃慎之地,汉朝时称为辰韩,魏晋时叫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宋朝时为女真的完颜部,明朝初期为建州左右卫。
  
  女真人建国的时候,本由“肃慎”转音,称自己为“珠里真”,但后来以讹传讹作“女真”。爱新觉罗部族认为自己是“珠里真”的后裔,便由“珠里真”逐渐改名叫“珠申”。
  
  由于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大多信仰喇嘛教,爱新觉罗部族强大后想吞并其他部落,于是想得到西藏喇嘛在宗教上的支持,于是先通好于西藏。西藏喇嘛以为他们是曼珠的后代,就称他们为“曼珠”。爱新觉罗部族认为“曼珠”之义吉祥,于是弃“珠申”之名,而改之为“满珠”来命名他们的部族。
  
  后来明朝时,汉字翻译时把“珠”改为“洲”(因为“洲”字有水土,更像地名),于是“满洲”之名就此一直沿袭。
  
  到解放后,满洲一词,不管是地名还是民族之名都不再使用,而且,如今满族人已经基本汉化,散落全国各地,会说写满文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另,据传满洲人的头颅大都为扁圆,一望即知。据考满洲人居住之地,原为三韩,辰韩人孩子生下来之后,都要让孩子头扁,往往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用石头压住,满洲人也是遗风尚存,
  
  虽然后人有人怀疑此说法,别说拿石头压小孩的脑袋,就是成年人也受不了啊?但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倒也未必就是假的,譬如蒙古人生下小孩之后,往往用韦带束以木板,绑在小孩的腿上,长大后蒙古人的腿往往股如微箕,大概有利于他们骑马。
  
  以前欧美妇女往往以带紧束其腰,主要是为了腰细,譬如《飘》里女主人公郝思嘉的腰只有十四英寸,束腰估计就起了很大作用。犹太人往往对其小孩施行割礼,其意图是增强生育能力,这种风俗在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现在还有。在长期聚居发展的过程中,就连各地都可能会有特殊的标示,据说江西人的小脚趾往往会多出一片残甲(有待考证)。
  
  大家如果有机会仔细观察原清太庙里奴儿哈赤和皇太极画像的话,就会发现其头颅果然是扁圆状。另外,原紫光阁里挂的满洲功臣画像,头颅也大都是扁圆状。所以,天嘏在《清代外史》里说,“满族之异于汉族,但一望其头颅,已灼然可见矣。”
3、满洲人尊奉欢喜佛之淫邪及宫中秘事
  
  无名氏之《三冈识略》里记载,有个范生的人,在游历满洲之辽阳城的时候,见一满洲人建的古刹,想进去看看,但守门的满人只允许本族的人进去,其他人一律不准进去,只准在外面烧香祷告。范生一时觉得非常好奇,更想进去看看里面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好言贿赂了守门人,才得以进去。
  
  进到寺里,范生看见有两壁像,各长数丈,一个是男子状,向北直立;另一个是女子状,朝南抱颈,两个佛像都赤身裸体,神态很是亵渎。范生问当地土人,土人告诉他这里都称之为公佛母佛,加以敬奉。
  
  满洲人在佛堂之地设此裸像,汉人无不惊骇嗤笑,估计这是满洲人古老遗留下来的一种生育崇拜吧。
  
  据说满清在宫中筑的佛殿,很多都秽亵不堪,其中就有很多欢喜佛。日本人古泽幸吉在他的《燕京抄》里记载说,北京雍和宫,因雍正皇帝皈依喇嘛教而赐名,庙中有七八个神态淫邪的欢喜佛,有的和妇女裸体交媾;有的则作恶鬼状,裸体屹立,拥抱美妇女;有的则形状如牛,上面有露出阳根的菩萨骑行;有的则妇女裸体,自背割开,注以马尾。
  
  在鬼神殿中,奉有恶魔,高三丈多,人身狗面,头上有角,和美貌女神作苟且淫秽之事。另外,还有恶鬼手拿凶器,闪闪发光,脚下则踏着裸体男女。如此淫邪之像,被宫中视为当然,可见满清宫中之淫风之盛。
  
  满清宫中,还特喜欢事事秘密,如皇上要宿于某宫,召某妃嫔进御,当晚该妃嫔往往要先洗浴后,赤身裸体的等待当值太监用毛毡背负而去,完事后,又赤身裸体的又太监背回。
  
  有人说,这种事情明朝就开始了;也有人说,这是在雍正被刺杀后实行的制度。年代久远,宫闱秘事,也不能详查。
  
  据说满清宫中挖有地道,可以通往外面,里面有室有户,有床有凳,有椅有灯,如遇到紧急情况,皇帝往往带领众多嫔妃和皇子躲进地道。地道外面则有一个最忠实的太监,给里面的人报打拿(满语“平安”的意思)。
  
  光绪末年,义士吴樾用炸弹炸伤出洋考察立宪的大臣,仇满排满之风日盛,满洲人被吓得一惊一咋的,连宫中也疑惧不已,当时慈禧太后除了坐朝数小时后,有好几天就带着光绪帝和后妃躲进地道。
  



 4、奴儿哈赤阴纵其妾,私通其他部落头人并灭之
  
  据《满清外史》记载,奴儿哈赤的祖父被明将李成梁杀了后,奴儿哈赤咬牙切齿,总搞些小动作,想着为祖父报仇。明朝对奴儿哈赤烦不胜烦,不胜其扰,就令他做建州右卫都督,并封了个龙虎将军的称号。
  
  当时关外还有个呼伦国(部落联盟),有乌拉部、哈达部、叶赫部、辉发部等部落,明朝称之为海西诸部。其中中的哈达部落的头人蒙格布禄和叶赫部落的头人纳林布禄,也被封为龙虎将军。
  
  哈达部落的头人蒙格布禄对明朝最忠实,其他部落有什么轻举妄动,他就往往先派人告诉明朝人,使明朝人有所防备。其他部落的人恨死这小子了,特别是野心勃勃的奴儿哈赤。
  
  后来机会终于来了,蒙格布禄与纳林布禄两部落相互仇杀,蒙格布禄部落实力不济,就向明朝求援,但明朝人既没有派兵去援助,也不许他们进入明朝边境。
  
  无奈之下,蒙格布禄只好用他的三个儿子为质,向奴儿哈赤求救。奴儿哈赤将计就计,假意援助,却乘机袭击了哈达部落,并把蒙格布禄给抓了起来。
  
  明朝边吏听说这事后,准备派兵干涉,要求奴儿哈赤立刻释放蒙格布禄,并恢复哈达部落的地位。
  
  当时的奴儿哈赤实力还不是很强大,还是很害怕明朝讨伐的,于是便假装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蒙格布禄,但在这个过程中,却阴纵其妾宽衣解带,投怀送抱,极尽所能的去勾引蒙格布禄,引诱其上钩。可怜的蒙格布禄毕竟是个正常的男人,一下没把持住,被人抓了现行。
  
  奴儿哈赤假装盛怒,立刻以私通外母的名义把蒙格布禄给宰了,并乘机吞并了蒙格布禄的部落。
  
  得知蒙格布禄被杀,明朝边吏就派遣使节责问奴儿哈赤:“你为何无故讨伐哈达部落并灭亡其国?马上恢复原状,不然你们后果自负。”
  
  奴儿哈赤当时还不敢直接翻脸和明军对着干,于是又搞和亲政策------这次是拿他的女儿许配给蒙格布禄的长子吴尔古岱,并把他们送还回国。蒙格布禄的次子则交给了明朝,并诡辩说:“蒙格布禄阴谋叛乱,所以把他给杀了。”
  
  明朝见关外局势已经稳定,也就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等于默认了奴儿哈赤的吞并行为。奴儿哈赤于是很是轻视明朝,自此以后,在关外更加肆无忌惮了。
  
  后来叶赫部落又和哈达部落交战,奴儿哈赤于是以援救哈达部落为名义,重新占领了哈达部落的土地,并向叶赫、乌拉、辉发三部落进攻,不久,扈伦国四个主要部落全部落入了奴儿哈赤之手。
5、奴儿哈赤的七大恨
  
  美国好莱坞有个著名的电影叫《七宗罪》,明末张献忠屠戮四川也搞了个“七杀碑”,连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成昆拳毙少林方丈,用的也叫“七伤拳”。奴儿哈赤为动员满人攻打明朝,激起满人的仇恨之心,也挖空心思的也弄了个“七大恨”。
  
  当时的情况是,奴儿哈赤在统一了海西四部的哈达部、辉发部和乌拉部后,唯有叶赫部没有拿下。当时的叶赫部知道奴儿哈赤的野心,所以一直依仗明朝来对抗奴儿哈赤的势力,而明朝也以叶赫部来限制奴儿哈赤势力的发展。
  
  因此,奴儿哈赤对叶赫部落和明朝恨之入骨。为了制造事端,鼓舞满人士气,奴儿哈赤于是拟出对明的“七大恨”,告之于天,准备进攻明朝。
  
  下面就是奴儿哈赤所谓“七大恨”。
  
  第一, 我的祖、父没有侵犯明朝的一草一木,而明朝无理起衅,害死我的祖、父,此恨不容共天,此一大恨也;
  第二, 明朝虽然起衅,但我等还是想修好,并勒碑警告,满汉人都不得越界,有越界的即杀之。但明朝无视碑文,任意进入我边界,帮助叶赫部,此二大恨也;
  第三, 明朝人经常跨越边境,我等按碑文约定惩杀过境之人,明朝人责备我擅杀,拘留我们的使臣,并杀之于边境,此三大恨也;
  第四, 明朝人越境帮助叶赫部,使得我等已聘之女,改嫁蒙古,此四大恨也;
  第五, 柴河、三岔、抚安三地,历来是我等疆土,已经在此耕种,明朝人不允许我等百姓收割,任意驱逐,此五大恨也;
  第六, 边外叶赫部,获罪于天,而明朝偏信其言,还派使臣来责骂我等,肆意凌辱,此六大恨也;
  第七, 在我等部落多年的征战中,屡次和我等为难,当年哈达部帮助叶赫部来攻打我等,已被我收服,明朝还想要挟我等为之复国。列国间的征讨,顺天意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明朝偏要违抗天意,让死者复生,明明就是有意和我等作对,此七大恨也。
  
  写好七大恨后,奴儿哈赤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让其部众都知道为什么要攻打明朝。后来,奴儿哈赤就率大兵围困抚顺并攻占之。明朝知道兵祸不能免,在沈阳集合兵力后,分兵四路讨伐奴儿哈赤,但三路兵力被奴儿哈赤击败,奴儿哈赤还乘机征服了叶赫部。
  
  过了三年后,奴儿哈赤又发兵来攻打沈阳,明朝总兵贺世贤中箭身亡。拿下沈阳后,奴儿哈赤又发兵攻打辽阳,明朝军队屡屡战败,退回关内,关外七十多城落入奴儿哈赤之手。
  
  奴儿哈赤后来即以沈阳为国都,改名盛京。这时的满洲,已经称为明朝强劲的对手。
  
  


 六、奴儿哈赤上当受骗
  
  奴儿哈赤建立满清实际上是在万历四十四年,第二年书“七大恨”告天,才和明朝结仇。但在其建元以前,奴儿哈赤还是视明朝皇帝如在天上,明臣如在云霄,并不敢和明朝对抗。
  
  天嘏在《清代外史》记载了奴儿哈赤被一个假都督骗的这样一个故事。
  
  在满清建立以前,满洲每年都要向明朝进贡蜂蜜,并且开蜜市于边境。明朝人对满洲蜂蜜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提炼蜜糖之用。但到万历四十一年后,满洲不再进贡。但明朝的边臣见满洲势力日渐强大,难以控制,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偷偷的把这个事情隐瞒了下来,大概进贡蜂蜜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朝廷后来也没有追究。
  
  第二年的四月,巡抚都御史郭光复新上任,得知满洲没有进贡的事情后,就暗地委派辽阳材官萧子玉,让他假充都督,去责问奴儿哈赤停止进贡。
  
  于是萧子玉便大张旗鼓的安排好仪仗,自己则乘坐一个八人大轿,到了满洲境内后,跟满洲人说,天朝使节到了,要是不赶紧郊外迎接的话,就要以无礼问罪。
  
  奴儿哈赤本就为去年没有进贡而担惊受怕,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惊恐,赶紧带领手下赶去迎接,并加以殷勤的招待。
  
  萧子玉就问,“你们去年为什么没有进贡啊?”
  
  奴儿哈赤赶紧站起来说,“我们满洲产的蜂蜜,就象天朝的五谷一样,也是看季节气候的。天朝的五谷也有灾馑之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满洲近五年来,一直是花疏蜂少,蜂蜜产量也就急剧下降。等到明年春秋花满,到时候一定再恢复进贡和开蜜市于边境。”
  
  为了讨好萧子玉,奴儿哈赤在其临走前好馈赠以厚礼,希望他回去后能多说好话,不要和满洲为难。
  
  一直到后来,奴儿哈赤才知道这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明朝使节,但已经上当受骗,也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当时的满洲对明朝还是非常畏惧的,奴儿哈赤这才会轻易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