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进学堂,备选还是必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2:14:58
当下,“复古”风在神州大地悄然流行。从“汉服”应该成为中国运动员的奥运礼服,到北大学子提出要“晨读经典”。在新时代的拐点上,我们又遭遇了“寻根潮”。广西模仿孔子收肉纳徒争议未平,三字经是否应该走进中小学校园风波又起。

日前,由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浙东学术研究所主办的王应麟与《三字经》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来自北京、浙江各地的专家和宁波本地学者一起就《三字经》与王应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讨会上,有学者呼吁让《三字经》尽快走进中小学校园。(5月28日现代金报)

当儒家思想一统江湖被西风东渐无情地击破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出现一股向传统文化“寻根”的“复古”之旅。然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同样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会又进入到另一场“疑古”的流变之中。我们的思维如同坐上了秋千,规律性地从一个极端荡到另一个极端,只是抑扬的周期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而不固定而已。

在这一轮国学热的“牛市”里,于丹带着孔子的《论语》来了,现代私塾伴着“孟母堂”来了,山东的小学生孔子像前举行国学班开蒙,重庆的小学生身穿汉服读《论语》……好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只不过是得出的结论,听起来挺不给劲:孩子上了“国学”后,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之以洒扫进退之节,礼乐射书数之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之类的蒙学教材就是相应负起这个责任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行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渐渐显现出来。站在新时期教育的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成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选项。和传统教育比起来,西方人的素质教育靠的是整个社会的力量整合,在时间的打磨下,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比较之下,眼下盘根错节、各自为战的教育和就业的严重脱节,显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左。

于是,向先贤学习经验,向典籍汲取力量,就成了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古代圣贤的思想,是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固然,他们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一定的指导性,但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的刻舟求剑。

千年以前的人,即便再圣明,也不会设想到今天的具体情况。因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我们比前人看的更远。时代在发展,思想也要同步。食古不化不过是抱残守缺,照方抓药只能是拾人牙慧。如果那样,历史就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螺旋式下降了。当下,“复古”风在神州大地悄然流行。从“汉服”应该成为中国运动员的奥运礼服,到北大学子提出要“晨读经典”。在新时代的拐点上,我们又遭遇了“寻根潮”。广西模仿孔子收肉纳徒争议未平,三字经是否应该走进中小学校园风波又起。

日前,由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文化研究会、宁波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浙东学术研究所主办的王应麟与《三字经》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来自北京、浙江各地的专家和宁波本地学者一起就《三字经》与王应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讨会上,有学者呼吁让《三字经》尽快走进中小学校园。(5月28日现代金报)

当儒家思想一统江湖被西风东渐无情地击破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出现一股向传统文化“寻根”的“复古”之旅。然而,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同样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会又进入到另一场“疑古”的流变之中。我们的思维如同坐上了秋千,规律性地从一个极端荡到另一个极端,只是抑扬的周期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而不固定而已。

在这一轮国学热的“牛市”里,于丹带着孔子的《论语》来了,现代私塾伴着“孟母堂”来了,山东的小学生孔子像前举行国学班开蒙,重庆的小学生身穿汉服读《论语》……好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只不过是得出的结论,听起来挺不给劲:孩子上了“国学”后,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之以洒扫进退之节,礼乐射书数之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之类的蒙学教材就是相应负起这个责任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行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渐渐显现出来。站在新时期教育的十字路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成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选项。和传统教育比起来,西方人的素质教育靠的是整个社会的力量整合,在时间的打磨下,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比较之下,眼下盘根错节、各自为战的教育和就业的严重脱节,显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左。

于是,向先贤学习经验,向典籍汲取力量,就成了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选择。古代圣贤的思想,是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固然,他们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一定的指导性,但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的刻舟求剑。

千年以前的人,即便再圣明,也不会设想到今天的具体情况。因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我们比前人看的更远。时代在发展,思想也要同步。食古不化不过是抱残守缺,照方抓药只能是拾人牙慧。如果那样,历史就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螺旋式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