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穷志大反贫困 前程之路甚堪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24:54
见杂谈里有"免费师范生需回生源省任教十年 鼓励终身从教"帖子,
转时评:人穷志大反贫困 前程之路甚堪忧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各界纷纷与高校联盟,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从事贫困生工作,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及勤工助学等形式帮扶经济存在困难的大学生。并且通过组织贫困生代表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地向全校师生收集有关贫困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帮扶制度,加强帮扶力度,争取帮扶面积为最大。正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使得许多贫困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有机会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长期受人们帮助和关爱的贫困大学生心存感恩,“人穷志不穷”的坚定信念促使他们认真学习 ,努力克服种种心理困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关心他们成长的好心人。很多来自“老、少、边、穷” 地区的学生更是坚定地表示,毕业要回家乡,要为改变家乡的落后教育面貌奋斗终身。放之现实,其力量虽显杯水车薪,但此精神难能可贵,让人心升敬意。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农村地区的贫困师范生,他们回乡就业,将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挣扎。感恩之心能否支撑他们永远斗志昂扬、踌躇满志地从事家乡的基础教育工作,实在令人担忧。

  每个地区,无论贫穷富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富差距。同届学生,必有富家子弟和穷困孩子。因为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他们的成绩以及各种能力也必然存在差异,考上不同层次的大学也理所当然。大学期间,同是大学生的身份,他们在家乡都受到邻里乡亲的赞誉,无论贫富,全家乃至亲朋好友都以大学生为荣。但毕业后,为数较少的几名大学生必将出现分流,由于经济等客观条件造成的工作类型以及从业地域的差异也应运而生。有人考研继续深造,也有人在城市安家落户,与其相比,回乡就业的师范生必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读书=上大学=找好工作=留在城市” ,这是农村地区家长、老师、学生都普遍持有的价值取向 ,“读书无用论”信奉者的幸灾乐祸,“脱农” 膜拜者的冷嘲热讽,血气方刚的年轻大学生需要何等勇气与毅力才能承受?这远比在大学校园里克服相对单纯的自卑和懦弱要困难的多。

  虽然很多大学生有志于教育研究工作,但众所周知,理论知识与实践存在巨大差异。本科生也仅掌握一些相对肤浅的理论知识,认识尚不成熟,除了热情,在各方面都处于“贫困”状态,仅靠他们形单影只的努力对复杂的教育现象能有真知灼见吗?他们能提出被教育界认同的见解吗?孤军奋战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改革能起到作用吗?这些都是严峻的事实,他们很可能遭受长期的失败。经受习得性无助 的摧残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再雄心壮志同样令人担忧。

  读书是为改变贫困,渴望工资待遇优厚也无可厚非。而且,贫困大学生普遍都有“兼济天下”的愿望,不仅希望在精神上,更渴望能在经济上帮助与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孩子。然而,农村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的现实状况再一次事与愿违,这势必会使其陷入思想挣扎。即使强大的“超我”意识 促使仍留在岗位上,但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包袱,他们能否坦然地接受现实,能否安心地工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面对这一系列可预知的困难与压力,很多同学可能陷入两难境地。感恩之心使他们义无返顾地要到最需要他们的基层战线,但前途的忽隐忽现也让他们望而生畏。为了保护热忠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苗头,为替农村学校留住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教育理念相对较新、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的师资,更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回报社会的夙愿,希望社会能在他们告别学生生涯后再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们高校是否可以考虑顺应“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形势,对贫困大学生的培养从本、专科培养延伸为终身培养,将学业帮扶延伸为事业帮扶,未雨绸缪地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以后可能遇到的巨大压力。

  比如我们的师范院校,可以针对有志于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师范生(贫困与否兼可)成立一个团队,吸收一大批有研究热心但认识尚不成熟的学生,并且配备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组成科研小组。这个团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缓解上述的种种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没有金钱、地位为其事业保驾护航,但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再有高校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同志之士的加盟助阵,即使在家乡遭受讥讽、嘲笑,他们也能底气十足。强大的团体力量能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增强自信,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困扰,安心从事教育的 实践和科研工作。

  大学毕业,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知识,但运用不能得心应手,毕业论文仅是初步尝试。他们投身一线教育后,有了资深老师的指导,有异地同事间的经验交流,相互鼓励,这将更有利于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甄别教育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运用规范的科研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全面、深入剖析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强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弥补农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对不足。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的工作永远充满挑战,也易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其对教育工作热情永驻。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又有高校科研小组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领域更易获得一席之地。而相关论文的发表必定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的缺憾,使其成为经济、精神双富翁。他们也将成为“读书改变命运”的活榜样,有利于改变家乡“读书=上大学=找好工作=留在城市”的狭隘的读书观念,增强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信心,为提高9亿农民朋友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农村贫困师范生将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更可能永远留在基层,服务基层。希望在他们毕业之后社会能继续关注,继续帮助他们。心怀感恩的他们勤奋认真,一定能成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

作者:李国君
见杂谈里有"免费师范生需回生源省任教十年 鼓励终身从教"帖子,
转时评:人穷志大反贫困 前程之路甚堪忧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倍受人们关注。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各界纷纷与高校联盟,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从事贫困生工作,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及勤工助学等形式帮扶经济存在困难的大学生。并且通过组织贫困生代表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地向全校师生收集有关贫困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帮扶制度,加强帮扶力度,争取帮扶面积为最大。正是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才使得许多贫困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有机会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长期受人们帮助和关爱的贫困大学生心存感恩,“人穷志不穷”的坚定信念促使他们认真学习 ,努力克服种种心理困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帮助、关心他们成长的好心人。很多来自“老、少、边、穷” 地区的学生更是坚定地表示,毕业要回家乡,要为改变家乡的落后教育面貌奋斗终身。放之现实,其力量虽显杯水车薪,但此精神难能可贵,让人心升敬意。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农村地区的贫困师范生,他们回乡就业,将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挣扎。感恩之心能否支撑他们永远斗志昂扬、踌躇满志地从事家乡的基础教育工作,实在令人担忧。

  每个地区,无论贫穷富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富差距。同届学生,必有富家子弟和穷困孩子。因为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他们的成绩以及各种能力也必然存在差异,考上不同层次的大学也理所当然。大学期间,同是大学生的身份,他们在家乡都受到邻里乡亲的赞誉,无论贫富,全家乃至亲朋好友都以大学生为荣。但毕业后,为数较少的几名大学生必将出现分流,由于经济等客观条件造成的工作类型以及从业地域的差异也应运而生。有人考研继续深造,也有人在城市安家落户,与其相比,回乡就业的师范生必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读书=上大学=找好工作=留在城市” ,这是农村地区家长、老师、学生都普遍持有的价值取向 ,“读书无用论”信奉者的幸灾乐祸,“脱农” 膜拜者的冷嘲热讽,血气方刚的年轻大学生需要何等勇气与毅力才能承受?这远比在大学校园里克服相对单纯的自卑和懦弱要困难的多。

  虽然很多大学生有志于教育研究工作,但众所周知,理论知识与实践存在巨大差异。本科生也仅掌握一些相对肤浅的理论知识,认识尚不成熟,除了热情,在各方面都处于“贫困”状态,仅靠他们形单影只的努力对复杂的教育现象能有真知灼见吗?他们能提出被教育界认同的见解吗?孤军奋战对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改革能起到作用吗?这些都是严峻的事实,他们很可能遭受长期的失败。经受习得性无助 的摧残之后,他们是否还能再雄心壮志同样令人担忧。

  读书是为改变贫困,渴望工资待遇优厚也无可厚非。而且,贫困大学生普遍都有“兼济天下”的愿望,不仅希望在精神上,更渴望能在经济上帮助与自己有相同遭遇的孩子。然而,农村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的现实状况再一次事与愿违,这势必会使其陷入思想挣扎。即使强大的“超我”意识 促使仍留在岗位上,但背负着巨大的思想包袱,他们能否坦然地接受现实,能否安心地工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面对这一系列可预知的困难与压力,很多同学可能陷入两难境地。感恩之心使他们义无返顾地要到最需要他们的基层战线,但前途的忽隐忽现也让他们望而生畏。为了保护热忠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苗头,为替农村学校留住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教育理念相对较新、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的师资,更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回报社会的夙愿,希望社会能在他们告别学生生涯后再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们高校是否可以考虑顺应“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形势,对贫困大学生的培养从本、专科培养延伸为终身培养,将学业帮扶延伸为事业帮扶,未雨绸缪地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以后可能遇到的巨大压力。

  比如我们的师范院校,可以针对有志于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师范生(贫困与否兼可)成立一个团队,吸收一大批有研究热心但认识尚不成熟的学生,并且配备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组成科研小组。这个团队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村贫困大学生缓解上述的种种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没有金钱、地位为其事业保驾护航,但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再有高校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同志之士的加盟助阵,即使在家乡遭受讥讽、嘲笑,他们也能底气十足。强大的团体力量能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增强自信,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困扰,安心从事教育的 实践和科研工作。

  大学毕业,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知识,但运用不能得心应手,毕业论文仅是初步尝试。他们投身一线教育后,有了资深老师的指导,有异地同事间的经验交流,相互鼓励,这将更有利于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甄别教育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运用规范的科研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全面、深入剖析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强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弥补农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对不足。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的工作永远充满挑战,也易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其对教育工作热情永驻。

  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又有高校科研小组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领域更易获得一席之地。而相关论文的发表必定增加额外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的缺憾,使其成为经济、精神双富翁。他们也将成为“读书改变命运”的活榜样,有利于改变家乡“读书=上大学=找好工作=留在城市”的狭隘的读书观念,增强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信心,为提高9亿农民朋友的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农村贫困师范生将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更可能永远留在基层,服务基层。希望在他们毕业之后社会能继续关注,继续帮助他们。心怀感恩的他们勤奋认真,一定能成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

作者:李国君
我个人认为哦,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首先他们上学没花钱,还是就是我看到的新闻是15年,不是终身,我在这里要纠正一下,农村里的师资确实不如城市,但是不要忘记,国家还是会他们的工资,也不是免费的工作,就比如到西部的研究生有不少优惠的政策,一样的,我们不能说政府多么"坏".政府这个要求也不算苛刻的
随便说 一下,现在农村人不是你想的那样,教师在农村也算上不错的工作--"铁饭碗".吃皇粮.稳定.一个师范的老师,在激励城市人才集中的地方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工作都成问题.
合理。国防生也得为军队服务几年嘛。
]]
是啊,本来就不应该收钱的东西,现在给了你免费的机会,岂止合理简直应该跪下来大喊圣上英明,然后山呼万岁万万岁.
原帖由 zking675918 于 2007-5-15 19:49 发表
是啊,本来就不应该收钱的东西,现在给了你免费的机会,岂止合理简直应该跪下来大喊圣上英明,然后山呼万岁万万岁.


  第一:国家本来就没有义务实行绝对免费的高等教育--注意我说的是高等教育。

  第二:国家是利用财政手段调节人才配置,这对于专门人才专门培养专门适用来说,无可厚非,貌似找不出什么毛病。

  第三:泛泛而谈--机会有的是,但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么?对于人来说,志向+努力=成功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公式,真正绝对的是:没有努力、不胸怀大志一定不会成功。
]]
原帖由 zking675918 于 2007-5-15 22:19 发表

您圣明,要喊万岁么?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合不合理贵不贵,还是您说了算吧.


  俺可从来没喊过万岁,呵呵,实际上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的学费贵么?真的不贵,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什么免费,也不是什么学费高不高,而是两个问题:第一、给予贫困学生足够的、充分的、平等的经济补助;第二、收费透明化、取缔乱收费。

  要抨击什么,先找对了靶子。
我对有关部门这样的做法感到担忧!要大学生到基层任教,其实并不是难事,但是难在“长期”二字!有人拿国防生来比,说合理!嘿嘿!军队的人才知道和不合理!

回报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给社会的!社会也应给学生回报!

现在部队涨工资了,不是小涨是大涨!这时候的国防生心理才是很稳定的!以前的那些国防生,哪个不是在想今后在部队不仅仅是管理严格还只能拿底薪,心理能安稳么?

同样这些受资助的大学生回乡任教,能获得怎么样的薪水?不要说你资助了多少!某些大学生拿了工资连资助费用都不还的不是没有!你怎么能要求另外的拿底薪?给他高薪,再扣除资助费用,剩下的即使比他拿底薪的收入还少,他也愿意,毕竟只要有限的几年就够还款的!而你这要求可是十年啊!

现在一些省高的大学生志愿者下乡任教已经出现问题!这些志愿者当初下乡任教说好了三年几年然后省里管安排工作的的,结果怎么样?漏洞百出,麻烦多多!

你那要求工作十年,拿着大学生要是到了时间不想再小地方呆了,怎么办,辞职谁给找工作?

这十年里,她要面对多少压力?多少嘲笑?多少不理解?

这个情况类似的在军队里早就出现了!军校生都不交学费的,但是出来在部队薪水低,多少怨言?多少人为此遭受太多的压力、嘲笑?多少人为此提前打报告转业?甚至采取过头的手段?

难道教育系统希望这一幕幕活剧在本系统内上演?:(
呵呵,楼上的那些说不应该回乡教书的,那么就不要选免费上大学这条路好了。又没有人逼着你去走这条路。本来天下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凭什么就想免费读大学呢?
农村条件差,没人去干,条件就不可能改变。国家又没有拿枪逼着你去,是吧?国家是在诱惑你,你看穿了,不上当不就行了?自然有人呢觉得走这条路值得。
世上谁人保证读大学就一定找到工作?现在这个时代,读大学之前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将来把学费挣回来。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大学生都是这么过来的,中国也在走这条路。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7-5-15 22:25 发表


  俺可从来没喊过万岁,呵呵,实际上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的学费贵么?真的不贵,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什么免费,也不是什么学费高不高,而是两个问题:第一、给予贫困学生足够的、 ...

对于您这个阶层的人来讲,确实不贵,至于那许许多多因供子女读书而反贫的家庭您大可当作没看见,不过您确实也看不见
至于教育免费的问题,我只想问您一句:自从教育改革以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您总不至于也全盘否定吧?另外,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我也懒的去查资料了,麻烦您自己看看吧.
原帖由 zking675918 于 2007-5-16 16:18 发表

对于您这个阶层的人来讲,确实不贵,至于那许许多多因供子女读书而反贫的家庭您大可当作没看见,不过您确实也看不见
至于教育免费的问题,我只想问您一句:自从教育改革以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您总不至于也全盘否 ...


  两个问题:

  第一,貌似你这段话没有反对或者否定我的任何东西。

  第二,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高等教育--不要忽略高等两个字,这个和义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原帖由 yaoyuan7310 于 2007-5-16 13:40 发表
呵呵,楼上的那些说不应该回乡教书的,那么就不要选免费上大学这条路好了。又没有人逼着你去走这条路。本来天下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凭什么就想免费读大学呢?
农村条件差,没人去干,条件就不可能改变。国家又 ...


看来你不懂的朝三暮四这句成语啊!

免费的大学和毕业后挣钱养家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为什么你只给人家一个呢?只给人家一个的前提下还不许别人有意见,这很可能么?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7-5-16 16:25 发表


  两个问题:

  第一,貌似你这段话没有反对或者否定我的任何东西。

  第二,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高等教育--不要忽略高等两个字,这个和义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没错,麻烦您找一找还有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费用和平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有中国这么高(当然天顶星除外),至于您说的我没打算反对,还是那句话,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是非曲直,自有历史评价
另外,我的问题貌似您也没有正面回答.
原帖由 zking675918 于 2007-5-16 20:06 发表

没错,麻烦您找一找还有哪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费用和平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有中国这么高(当然天顶星除外),至于您说的我没打算反对,还是那句话,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是非曲直,自有历史评价
另外,我的问题貌似您也没有 ...


  如果你要数据的话,那么我给你提供一些吧:

  因为我没有各个国家的平均学费支出,所以我只能把我所了解的一些知名学校的学费列出,并和这些学校所在国家的人均国内收入(GNI)相比较,各高校学费数据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世界名校之旅》,学费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每学年的学费。

  首先是美国,美国的数值是37870美元(人均GNI,以下相同,不在多作说明,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发展统计报告》,以下皆同);美国各个知名高校的学费数额如下:哈佛大学学费23618美元、斯坦福大学学费22110美元、普林斯顿大学约23000美元、麻省理工学院24500美元(注:含部分杂费)、加大伯克利分校14500美元、耶鲁大学24500美元(注:含部分杂费)。

  然后是英国,英国为28320美元;英国各高校的学费如下:剑桥大学文科6303英镑、理科8626英镑、医科15288英镑(各专业学费平均计算的数值)、牛津大学基本学费6489英镑、试验类课程8652英镑、学院费本科生3235英镑研究生1650英镑、伦敦大学基本学费约10000英镑、爱丁堡大学6470至9160英镑不等。

  在然后是日本,日本的数值为34180美元,日本各大高校的学费如下:东京大学53.8万日元、京都大学30万日元、早稻田大学70至101.5万日元、庆应义塾大学127.12万日元。

  然后就是加拿大,加拿大的数值为24470美元,加拿大各高校的学费如下:多伦多大学10000至15000美元、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3830美元最低、麦吉尔大学8300至19200美元。

  再看看一个次一点的:棒子12030美元,棒子比较著名的学校的学费:高丽大学129万韩元每学期、汉城大学440万韩元。

  再说两个特别的国家: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高等学校按照本国的法律免除一切学费,仅仅需要缴纳少量的注册费即可入学,但是德国的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高校因为经费紧张的缘故,在近年来开始试行收取学费。

  最后说一下中国的数据:中国为1100美元,学费的话各位自己算吧,上超大的大都是大学生吧?小二的学费是3747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