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中的短剑-二战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9:27
原载:《兵器》杂志

            惊涛中的短剑-二战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



                  
            德国人称它为S艇,意为快速艇。英国人则把这些难缠的对手称为E艇。E是英文敌人(Enemy)的首字母。这些性能出众的高速鱼雷艇扮演着致命短剑的角色,正是战争年代里英国最刻骨铭心的海上仇敌之一。
            ◆豪华游艇的启示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虽将德国建造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的路完全堵死.但在客观上却刺激它加大了对鱼雷快艇这种非受限武器的研发。魏玛共和国的海军高层要求立即开发一种适用于下次战争的鱼雷艇。第一个成果出现在1926年。A&R船厂设计了一艘名为"K实验艇"的船,不过因它照搬了英国海军V形尖底的设计,而令海军不尽满意。
              与此同时,一战中德军使用的高速摩托艇(LM艇)的制造商吕尔森公司推出了"吕尔"艇。该艇坚持了海军欣赏的圆形艇底设计,但其稳定性颇令人怀疑。
              事实上,圆底和尖底是当时世界鱼雷艇设计中的两大流派。尖底设计的优点是航速较快,缺点是吨位较小抗风浪性能差,相反,德国自一战时就采用的圆底设计则具备吨位较大,抗浪性能好的特性.虽然航速不如前者.但以适应远海作战的特点而始终被德国海军青睐。
              真正令德国海军心动的设计终于出现在1928年的一艘民用艇-吕尔森为德裔美国银行大亨奥托.赫尔曼.卡思量身打造的豪华游艇"俄亥卡二世"号上。该艇创下了同级别艇型中的最快速度纪录。德国海军当即表示了极大兴趣,并于次年以联络艇的名义向吕尔森下了一份订单,要求建造和"俄亥卡二世"号相同规格的鱼雷快艇。

            1930年8月7日,这艘名为UZ(S).16的快艇顺利交付,两年后易名为S-1艇。这是一战后德国海军获得的第一艘鱼雷快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速海岸快艇.从此拉开其后10余年间S艇纵横欧洲海域的战史序幕。



            ◆最强S艇现身

              1939年晚些时候具有重要意义的S-26级艇诞生了,虽然只生产了区区4艘,但却是奠定德军主力S艇设计理念的作品.后来的S-38级和S-100级都是基于S-26的设计。
              S-26级首创性地将此前独立于艇身的开放式鱼雷发射管改为与艇身一体化设计的全封闭结构。在操舵室顶部独立设置艇长指挥舱的做法也始自本级,从此德国S艇艇长就拥有更好的视野。
              从1940年到1943年最强的S艇终于出现了。S-38和S-100两个级别在前作的基础上开发而来,双突双破百吨的排水量。S-38级是一种重武装S艇,在前甲板加装1门莱因钢铁公司的20毫米MG C/38火炮,后甲板设1门20毫米高炮或换装1门瑞典产40毫米博福斯Flak28高炮。1942年晚些时候德国人又对S-38级的舱室进行强化防护设计,操舵室和指挥舱都包覆着装甲,多面体的设计风格使其极具现代感,这便是改进型S-38b级。
              虽然装有重火力和重装甲,但依仗3台1.618兆瓦戴姆勒-奔驰直列液冷12缸柴油发动机,其航速依然保持39.5节,堪称强力的"海上短剑",无怪乎该级以超过90艘的产量傲居所有S艇之首。
              S-100级从生产之初就采取了S-38b级装甲化的做法,只不过其钢板更厚,因此其排水量是所有S艇中最大的,达117吨。不过拜最新的3台1.508兆瓦戴姆勒-奔驰MB511增压柴油机之赐,其航速竟能达到42节,这是S艇中第二快的速度,仅次于袖珍LS艇。其81艘的产量亦是S艇产量的第二大户。在保留S-38各种武装的同时,其又在舰舯部增设了一门20毫米高炮。
              该级的一个特例是S-226艇,实验性地增加了一对向艇艉方向发射的鱼雷发射管。这一尝试直接导致德国末代S艇S-700级于1944年诞生。这种新型S艇的后部鱼雷发射管是可以发射最新式声导鱼雷的型号,虽然战力不凡,航速亦达42节,但随着德国战败日期之临近,已无所作为。








            ◆比"短剑"更短……

              除了上述这些主力艇外,还有一些小型的S艇亦活跃在德军阵中,其中有的是为特殊战场的需要刻意而为之,有的则是急就章地自缴获设备改进而来。如果说主力S艇是"短剑",那它们就更短些……
              其最小的要算LS袖珍级S艇,艇长只有12.5米,排水量仅11.5吨。这种专用于在港口周边进行袭扰和布雷作业的袖珍艇原计划建34艘.实际只完工12艘,而且是由生产飞机的多尼尔公司来完成的。袖珍艇的优势在于快速,其航速列S艇之冠-42.5节。它可以装2具艇艉方向发射的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也可在艉部装3具水雷滑槽。12艘LS艇中有3艘成为辅助巡洋舰上的搭载艇.其余的则通过欧陆的运河体系被派到地中海活动。
              身躯同样能够通过内陆运河从北海进入地中海的还有两种S艇-S-30级和S-151级。S-30级本来是吕尔森在1939年应中华民国海军要求开发的.不过在战争爆发后就被德国海军紧急征召;S-151级则不是一种"纯正"的德国S艇,而是由1940年掳获的8艘未完工的荷兰鱼雷艇改建而成的,1942年最终完工。


            ◆海浪迷彩-S艇涂装

              二战前S艇的标准涂装是浅灰色,水线以下部分使用黑色防水漆,船舷两侧漆有黑色的舷号。1935年5月21日随着魏玛海军变更为第三帝国海军,原本飘扬在S艇上的红边白底钩边十字的德国海军旗。亦于当年11月9日换成了红底黑十字带万字符号的纳粹海军旗。同时在两舷或舰桥挂上了铜制的帝国鹰徽标志,不过这一做法于1940年时取消。战争爆发后S艇水线以下部分改用棕红色,水线位置仍然是黑色,舷号则被与艇身相同的涂料完全盖掉。战争结束时尚在服役的S艇又重新涂上了艇号,不过那是盟军为了方便统计缴获舰船数目。
              艇身涂装的变化比较大。最早顶替浅灰色的是深灰色。这种色彩曾用在参与1940年4月挪威之役的S艇中。此役表明深灰并不很成功。经验表明,在夜暗条件下较浅的灰色加一些蓝色迷彩的涂装,隐形效果要比单纯的深灰来得更好。S艇的行动主要是在夜间,因此深灰涂装很快就被灰白色替代,这也是持续整个大战的S艇的基本涂装色。
              在大战中期出现了迷彩涂装,它赋予S艇极具个性的外观。在参战国中德国在兵器迷彩涂装方面确实步步领先,除了在充满乌云和浊浪的北海环境中采用的灰色涂装与英国鱼雷艇较类似外,其独特的海浪图案和斑点图案迷彩极具匠心。这种在敌军阵营中未曾一见的涂装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S艇充分发挥其战力。
              迷彩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斑点图案,由灰色和褐色的斑点构成,被运用于S-26级和S-38级的部分艇上。在英吉利海峡.这种迷彩符合那里的灰暗背景,而在北方海域,又能巧妙地和远景中的雪山等融为一体。另一种方案则是海浪图案。这是一种由暗蓝色和蓝灰色的模仿波浪的条纹构成的图案。它同样用于在黑海对付苏联舰艇的那些S艇上。需要指明的是,这些海浪图案没有标准的格式,各艇是参照一定的样式自行涂装的。例如在波罗的海对苏军作战的S艇采用的海浪图案颜色就变化为深灰。浅灰加棕绿色。为了能有效完成一些白昼出击的任务,德国人在原先多为黑色或灰色的甲板上也动起了脑筋。在较温暖的黑海,甲板被涂成豆绿色或橄榄绿,以适应那里因富含藻类而在阳光下发绿的海水颜色。出没于英吉利海峡的S艇的甲板则涂上了大块的灰白色斑状图案。
              这些S艇同时将船艏甲板涂成红白相间的色块。这一防止被本方空军误击的做法来自于意大利海军的经验,不过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甲板涂装的效果。
              许多S艇在舰桥两侧涂有所属支队及本艇的徽标,有时也在船艉标有本艇的无线电呼号。S艇支队的徽标图案多用动物表示,比如第4S艇支队用黑豹.第8S艇支队用雄鹿,第5S艇支队用一只抓着鱼雷飞翔的海鸥等。
              和那些神出鬼没的德国袭击舰一样,S艇通常备有多面同盟国的旗帜,必要时会降下纳粹海军旗,改挂英国或中立国旗,用以迷惑敌舰,敌机和海岸观测哨。








            ◆海面上的"狼群"-S艇战术

              战争初期,得到强大空军支持的S艇支队还敢于在白昼航行并攻击,不过随着盟国海空力量的不断增强,S艇被迫以夜晚出击为主。最适合战争中后期S艇出击的自然条件可以概括为夜色、薄雾、半圆月和平静的大海。
              S艇从港口出发后,多按6艘一组的编队采取纵队开进,同时随时接收发自岸上的情报讯息。1944年装备了新式的T3D鱼雷后,在这样的6艇编队中一般由其中3艘负责攻击,另外3艘则扮演鱼雷运输艇的角色,其中装备有40毫米火炮的S艇往往司职殿后警戒。当接近目标时S艇慢速而安静地滑行,有时可以借助海峡中某处的浮标固定停止在海面上。目标选定后支队的S艇会集中向其发射鱼雷,其武器和战术思想和U艇部队相仿,差不多算得上是"海面上的狼群"。
              S艇攻击的原则是使用鱼雷,避免发生火炮交战,即"发射鱼雷就跑"。支队的指挥官负责确定攻击目标和发射时间。不过攻击过后就采取分散撤离,以高速驶离战场避免使用火炮进行战斗是一条共通原则。为此,在选择目标时必须慎之又慎,避免可能招致对方炮火回击的目标。当遇有航速慢的非武装船只或火力弱的小型舰只,S艇偶尔也会使用火炮群起而攻之。平心而论,S艇上炮手的射击准度只算一般。
              英国的军舰很想捕捉这些S艇,但非常困难。S艇各支队在出任务前会指定一个海面坐标为紧急会合点,所以当艇队遭遇攻击时,在四散逃离的情况下却总能在不久后重新集结编队。盟军往往惊讶于德国鱼雷艇无论在多么混乱的状况下依然能够归队,这其实是德国海军缜密战术的结果。


            ◆初期行动

              二战期间S艇的指挥机构数经反复。战争爆发后各S艇支队起初是置于1939年11月成立的鱼雷艇司令部指挥下,后来这一任务被驱逐舰司令部接管。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鱼雷艇司令部又恢复行使指挥权。1942年4月驱逐舰司令部再度接管,直到战争结束。
              S艇的基本兵力单位是支队。战争中德国先后编组了14个S艇支队,每个支队的标准编制是10艘S艇,最多的达到14艘。这些兵力分别活动于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黑海以及地中海。第1支队和第3支队是转战海域最多的支队。第24支队是德国最后一支组建的支队,专为地中海战区而设。
              除了S艇,另一个重要力量是补给舰。补给舰在战争中担负着为S艇补充鱼雷、油料和食物的重要使命。德国在大战中先后装备了8艘排水量在2900吨左右的补给舰,包括"青岛"号。"阿道夫.吕德利茨"号。"布尔"号,"卡尔.彼特斯"号、"古斯塔夫.纳丁格尔"号、"赫尔曼.冯.威斯曼"号、"罗马尼亚"号和"汤加"号。
              战争之初S艇部队的全部实力是第1和第2支队,共有S艇18艘。第1支队组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指挥官为库特.施特姆上校,基地设在基尔。第2支队于1938年8月成立于威廉港,由鲁道夫.彼德森上校指挥。
              第1支队于1938年8月底从基尔港出发,于9月1日开战当日进入但泽港示威。正是在那里,S艇赢得了其在二战中的首次胜利,尽管战果很小,而且还是由艇上的20毫米炮取得的。当时,在克里斯蒂安森中校的指挥下S-23艇打沉了一条准备扮演阻塞船角色的波兰拖网船。
              在次年的挪威战役中,两个支队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其中加入攻击卑尔根特遣舰队的第1支队不仅出师不利,而且草草收尾。一开始是S-19和S-21艇在4月8日夜里的大雾中相撞。最后是4月25日当全队泊岸休整时突遭岸上火力偷袭致使人员伤亡惨重。原载:《兵器》杂志

            惊涛中的短剑-二战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



                  
            德国人称它为S艇,意为快速艇。英国人则把这些难缠的对手称为E艇。E是英文敌人(Enemy)的首字母。这些性能出众的高速鱼雷艇扮演着致命短剑的角色,正是战争年代里英国最刻骨铭心的海上仇敌之一。
            ◆豪华游艇的启示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虽将德国建造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的路完全堵死.但在客观上却刺激它加大了对鱼雷快艇这种非受限武器的研发。魏玛共和国的海军高层要求立即开发一种适用于下次战争的鱼雷艇。第一个成果出现在1926年。A&R船厂设计了一艘名为"K实验艇"的船,不过因它照搬了英国海军V形尖底的设计,而令海军不尽满意。
              与此同时,一战中德军使用的高速摩托艇(LM艇)的制造商吕尔森公司推出了"吕尔"艇。该艇坚持了海军欣赏的圆形艇底设计,但其稳定性颇令人怀疑。
              事实上,圆底和尖底是当时世界鱼雷艇设计中的两大流派。尖底设计的优点是航速较快,缺点是吨位较小抗风浪性能差,相反,德国自一战时就采用的圆底设计则具备吨位较大,抗浪性能好的特性.虽然航速不如前者.但以适应远海作战的特点而始终被德国海军青睐。
              真正令德国海军心动的设计终于出现在1928年的一艘民用艇-吕尔森为德裔美国银行大亨奥托.赫尔曼.卡思量身打造的豪华游艇"俄亥卡二世"号上。该艇创下了同级别艇型中的最快速度纪录。德国海军当即表示了极大兴趣,并于次年以联络艇的名义向吕尔森下了一份订单,要求建造和"俄亥卡二世"号相同规格的鱼雷快艇。

            1930年8月7日,这艘名为UZ(S).16的快艇顺利交付,两年后易名为S-1艇。这是一战后德国海军获得的第一艘鱼雷快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速海岸快艇.从此拉开其后10余年间S艇纵横欧洲海域的战史序幕。



            ◆最强S艇现身

              1939年晚些时候具有重要意义的S-26级艇诞生了,虽然只生产了区区4艘,但却是奠定德军主力S艇设计理念的作品.后来的S-38级和S-100级都是基于S-26的设计。
              S-26级首创性地将此前独立于艇身的开放式鱼雷发射管改为与艇身一体化设计的全封闭结构。在操舵室顶部独立设置艇长指挥舱的做法也始自本级,从此德国S艇艇长就拥有更好的视野。
              从1940年到1943年最强的S艇终于出现了。S-38和S-100两个级别在前作的基础上开发而来,双突双破百吨的排水量。S-38级是一种重武装S艇,在前甲板加装1门莱因钢铁公司的20毫米MG C/38火炮,后甲板设1门20毫米高炮或换装1门瑞典产40毫米博福斯Flak28高炮。1942年晚些时候德国人又对S-38级的舱室进行强化防护设计,操舵室和指挥舱都包覆着装甲,多面体的设计风格使其极具现代感,这便是改进型S-38b级。
              虽然装有重火力和重装甲,但依仗3台1.618兆瓦戴姆勒-奔驰直列液冷12缸柴油发动机,其航速依然保持39.5节,堪称强力的"海上短剑",无怪乎该级以超过90艘的产量傲居所有S艇之首。
              S-100级从生产之初就采取了S-38b级装甲化的做法,只不过其钢板更厚,因此其排水量是所有S艇中最大的,达117吨。不过拜最新的3台1.508兆瓦戴姆勒-奔驰MB511增压柴油机之赐,其航速竟能达到42节,这是S艇中第二快的速度,仅次于袖珍LS艇。其81艘的产量亦是S艇产量的第二大户。在保留S-38各种武装的同时,其又在舰舯部增设了一门20毫米高炮。
              该级的一个特例是S-226艇,实验性地增加了一对向艇艉方向发射的鱼雷发射管。这一尝试直接导致德国末代S艇S-700级于1944年诞生。这种新型S艇的后部鱼雷发射管是可以发射最新式声导鱼雷的型号,虽然战力不凡,航速亦达42节,但随着德国战败日期之临近,已无所作为。








            ◆比"短剑"更短……

              除了上述这些主力艇外,还有一些小型的S艇亦活跃在德军阵中,其中有的是为特殊战场的需要刻意而为之,有的则是急就章地自缴获设备改进而来。如果说主力S艇是"短剑",那它们就更短些……
              其最小的要算LS袖珍级S艇,艇长只有12.5米,排水量仅11.5吨。这种专用于在港口周边进行袭扰和布雷作业的袖珍艇原计划建34艘.实际只完工12艘,而且是由生产飞机的多尼尔公司来完成的。袖珍艇的优势在于快速,其航速列S艇之冠-42.5节。它可以装2具艇艉方向发射的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也可在艉部装3具水雷滑槽。12艘LS艇中有3艘成为辅助巡洋舰上的搭载艇.其余的则通过欧陆的运河体系被派到地中海活动。
              身躯同样能够通过内陆运河从北海进入地中海的还有两种S艇-S-30级和S-151级。S-30级本来是吕尔森在1939年应中华民国海军要求开发的.不过在战争爆发后就被德国海军紧急征召;S-151级则不是一种"纯正"的德国S艇,而是由1940年掳获的8艘未完工的荷兰鱼雷艇改建而成的,1942年最终完工。


            ◆海浪迷彩-S艇涂装

              二战前S艇的标准涂装是浅灰色,水线以下部分使用黑色防水漆,船舷两侧漆有黑色的舷号。1935年5月21日随着魏玛海军变更为第三帝国海军,原本飘扬在S艇上的红边白底钩边十字的德国海军旗。亦于当年11月9日换成了红底黑十字带万字符号的纳粹海军旗。同时在两舷或舰桥挂上了铜制的帝国鹰徽标志,不过这一做法于1940年时取消。战争爆发后S艇水线以下部分改用棕红色,水线位置仍然是黑色,舷号则被与艇身相同的涂料完全盖掉。战争结束时尚在服役的S艇又重新涂上了艇号,不过那是盟军为了方便统计缴获舰船数目。
              艇身涂装的变化比较大。最早顶替浅灰色的是深灰色。这种色彩曾用在参与1940年4月挪威之役的S艇中。此役表明深灰并不很成功。经验表明,在夜暗条件下较浅的灰色加一些蓝色迷彩的涂装,隐形效果要比单纯的深灰来得更好。S艇的行动主要是在夜间,因此深灰涂装很快就被灰白色替代,这也是持续整个大战的S艇的基本涂装色。
              在大战中期出现了迷彩涂装,它赋予S艇极具个性的外观。在参战国中德国在兵器迷彩涂装方面确实步步领先,除了在充满乌云和浊浪的北海环境中采用的灰色涂装与英国鱼雷艇较类似外,其独特的海浪图案和斑点图案迷彩极具匠心。这种在敌军阵营中未曾一见的涂装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S艇充分发挥其战力。
              迷彩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斑点图案,由灰色和褐色的斑点构成,被运用于S-26级和S-38级的部分艇上。在英吉利海峡.这种迷彩符合那里的灰暗背景,而在北方海域,又能巧妙地和远景中的雪山等融为一体。另一种方案则是海浪图案。这是一种由暗蓝色和蓝灰色的模仿波浪的条纹构成的图案。它同样用于在黑海对付苏联舰艇的那些S艇上。需要指明的是,这些海浪图案没有标准的格式,各艇是参照一定的样式自行涂装的。例如在波罗的海对苏军作战的S艇采用的海浪图案颜色就变化为深灰。浅灰加棕绿色。为了能有效完成一些白昼出击的任务,德国人在原先多为黑色或灰色的甲板上也动起了脑筋。在较温暖的黑海,甲板被涂成豆绿色或橄榄绿,以适应那里因富含藻类而在阳光下发绿的海水颜色。出没于英吉利海峡的S艇的甲板则涂上了大块的灰白色斑状图案。
              这些S艇同时将船艏甲板涂成红白相间的色块。这一防止被本方空军误击的做法来自于意大利海军的经验,不过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甲板涂装的效果。
              许多S艇在舰桥两侧涂有所属支队及本艇的徽标,有时也在船艉标有本艇的无线电呼号。S艇支队的徽标图案多用动物表示,比如第4S艇支队用黑豹.第8S艇支队用雄鹿,第5S艇支队用一只抓着鱼雷飞翔的海鸥等。
              和那些神出鬼没的德国袭击舰一样,S艇通常备有多面同盟国的旗帜,必要时会降下纳粹海军旗,改挂英国或中立国旗,用以迷惑敌舰,敌机和海岸观测哨。








            ◆海面上的"狼群"-S艇战术

              战争初期,得到强大空军支持的S艇支队还敢于在白昼航行并攻击,不过随着盟国海空力量的不断增强,S艇被迫以夜晚出击为主。最适合战争中后期S艇出击的自然条件可以概括为夜色、薄雾、半圆月和平静的大海。
              S艇从港口出发后,多按6艘一组的编队采取纵队开进,同时随时接收发自岸上的情报讯息。1944年装备了新式的T3D鱼雷后,在这样的6艇编队中一般由其中3艘负责攻击,另外3艘则扮演鱼雷运输艇的角色,其中装备有40毫米火炮的S艇往往司职殿后警戒。当接近目标时S艇慢速而安静地滑行,有时可以借助海峡中某处的浮标固定停止在海面上。目标选定后支队的S艇会集中向其发射鱼雷,其武器和战术思想和U艇部队相仿,差不多算得上是"海面上的狼群"。
              S艇攻击的原则是使用鱼雷,避免发生火炮交战,即"发射鱼雷就跑"。支队的指挥官负责确定攻击目标和发射时间。不过攻击过后就采取分散撤离,以高速驶离战场避免使用火炮进行战斗是一条共通原则。为此,在选择目标时必须慎之又慎,避免可能招致对方炮火回击的目标。当遇有航速慢的非武装船只或火力弱的小型舰只,S艇偶尔也会使用火炮群起而攻之。平心而论,S艇上炮手的射击准度只算一般。
              英国的军舰很想捕捉这些S艇,但非常困难。S艇各支队在出任务前会指定一个海面坐标为紧急会合点,所以当艇队遭遇攻击时,在四散逃离的情况下却总能在不久后重新集结编队。盟军往往惊讶于德国鱼雷艇无论在多么混乱的状况下依然能够归队,这其实是德国海军缜密战术的结果。


            ◆初期行动

              二战期间S艇的指挥机构数经反复。战争爆发后各S艇支队起初是置于1939年11月成立的鱼雷艇司令部指挥下,后来这一任务被驱逐舰司令部接管。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鱼雷艇司令部又恢复行使指挥权。1942年4月驱逐舰司令部再度接管,直到战争结束。
              S艇的基本兵力单位是支队。战争中德国先后编组了14个S艇支队,每个支队的标准编制是10艘S艇,最多的达到14艘。这些兵力分别活动于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黑海以及地中海。第1支队和第3支队是转战海域最多的支队。第24支队是德国最后一支组建的支队,专为地中海战区而设。
              除了S艇,另一个重要力量是补给舰。补给舰在战争中担负着为S艇补充鱼雷、油料和食物的重要使命。德国在大战中先后装备了8艘排水量在2900吨左右的补给舰,包括"青岛"号。"阿道夫.吕德利茨"号。"布尔"号,"卡尔.彼特斯"号、"古斯塔夫.纳丁格尔"号、"赫尔曼.冯.威斯曼"号、"罗马尼亚"号和"汤加"号。
              战争之初S艇部队的全部实力是第1和第2支队,共有S艇18艘。第1支队组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指挥官为库特.施特姆上校,基地设在基尔。第2支队于1938年8月成立于威廉港,由鲁道夫.彼德森上校指挥。
              第1支队于1938年8月底从基尔港出发,于9月1日开战当日进入但泽港示威。正是在那里,S艇赢得了其在二战中的首次胜利,尽管战果很小,而且还是由艇上的20毫米炮取得的。当时,在克里斯蒂安森中校的指挥下S-23艇打沉了一条准备扮演阻塞船角色的波兰拖网船。
              在次年的挪威战役中,两个支队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其中加入攻击卑尔根特遣舰队的第1支队不仅出师不利,而且草草收尾。一开始是S-19和S-21艇在4月8日夜里的大雾中相撞。最后是4月25日当全队泊岸休整时突遭岸上火力偷袭致使人员伤亡惨重。
◆在英吉利海峡的胜利

              1940年5月随着西线闪击战的打响,S艇迎来了真正的战斗。5月10日凌晨第2支队的4艘S艇和一支皇家海军编队不期而遇。在悬殊的火力差距下,S-31艇发射的鱼雷依然成功命中"凯利"号驱逐舰,后者在夜色中缓慢下沉。返回的S-31艇高兴地宣称击沉了敌舰,事实上"凯利"号后来被拖回了英国。
              这一时期的德国拥有空中优势,因此S艇敢于在白天高速出击,频频对英国和法国的驱逐舰展开突袭。5月23日S-23联手S-21艇,把法国驱逐舰"美洲虎"号送入了大西洋底。
              5月26日盟军的敦克尔刻大撤退开始。28日夜S-30艇艇长齐麦曼中尉发现了一个目标并判断其为英国驱逐舰。他命令开足马力攻击。29日零点过后,S-30艇一举射出4枚鱼雷,至少有2枚击中了这艘满载兵员的军舰。经过一番挣扎,"不眠"号最终长眠海底。
              5月31日S-23和S-26艇成功击沉法国驱逐舰"非洲热风"号。第二天,S-34艇击沉了2艘武装拖船。
              7月S艇开始游猎英吉利海峡中的盟军货船队。25日倒霉的法国运输船"梅克涅斯"号被S-27艇逮个正着。它沉没了-带着满满一船法国士兵。数月间,一支又一支护航队遭到S艇的进攻。这期间的行动主力是第1支队。8月8日S艇发现了一支21艘货船的船队,击沉了其中的11艘。9月4日该支队的4艘S艇又击沉6艘货船。
              到1940年底遭S艇击沉的货船共达23艘。由于S艇威胁严重,从苏格兰东北到伦敦的一段航线被史书称为"E艇小道"。
              在这些行动中两个支队各损失了一艘S艇,都是水雷造成的。5月15日新成立了第3支队,并且换装了新型号的S艇。不过数量不足的问题困扰着各支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S艇的作用,每艘艇都被命令要带上8枚水雷出航。
              10月1日第4支队成立。到1940年底,该部都忙于调试接收的新艇,发挥作用要等到1941年了。
              1941年上半年4个支队一起出击,战果包括击沉1艘驱逐舰和16艘货船。第6支队于4月1日成立,但该支队除了几条老旧的艇,就一无所有了,有点像愚人节的玩笑。
              从5月开始S艇主力为配合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而东移入波罗的海。仅剩的第4支队表现平平。另两个支队从波罗的海返回后,S艇的牺牲者在11月又增加了不少,在下半年里共击沉了14艘货船.这样1941年全年的成绩是30艘,超过了上一年。
              1942年2月12日德国海军进行了"雷霆.瑟布鲁斯"行动。"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在白天穿越英吉利海峡。这次行动海空军进行了完美的协同,S艇则负责掩护荷兰海岸线附近水域的安全。
              此时在北海作战的是第2、第4和第5支队。3月13日S-104艇击沉了英国驱逐舰"沃提根"号,但S-53和S-111艇先后沉没,其中后者是被英舰击沉的。
              7月9日由克劳斯.费德特上校指挥的第2支队的7艘S艇围攻一支护航船队,取得击沉6艘的战果,包括4艘货船和1艘吨位达6766吨的油轮。10月7日第2和第4支队共出动9艘S艇进袭货船队,击沉了总吨位7576吨的3艘货船。
              在1942年最后两个月里S艇的活动达到了当年的高潮,其中第2和第5支队表现突出,共击沉了包括1艘驱逐舰在内的13艘各型舰船。其中12月2日对FN889护航队的攻击一次就击沉了5艘货船。整个1942年S艇共击沉了20艘货船、2艘驱逐舰及其他一些小艇。





            ◆狩猎季节时光不再

              1943年,严竣的时光开始了。经过和S艇的数年周旋,英国人海空兵力结合新开发的战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遏阻S艇的活动了。对S艇各支队来说,损失数字开始大幅上升。
              一年中有13艘S艇被击沉,除了被水雷和敌舰击沉外,还有3艘是在港口遭空袭时倾覆的。这表明:德军已经开始失去北海上空的制空权,S艇的活动日益暴露在空中打击的威胁之下。事实上S艇在荷兰的基地已成为英国飞机最喜欢的攻击目标。他们从东安格里亚的机场出发,荷兰海岸线正好在皇家空军战斗轰炸机的理想航程之内
              影响S艇部队战斗力的另一个事件是6艘S艇此时被调往西班牙暂归佛朗哥海军调用。
              德军几次不成功的出击表明:加强了护卫力量的盟军货船队不再是好欺负的。2月26日夜第2支队的7艘S艇出击FS1074护航队,在护航军舰的打击下一无所获。4月13日第5支队袭击了PW323护航队,尽管用尽全力,仅打掉1艘汽船。10月24日夜集结了来自4个支队、28艘S艇的大规模编队出击FN1160护航队,但S艇连靠近货船队都做不到,有2艘S艇被击沉,第4支队指挥官维尔纳.吕佐上校当场阵亡。
              4月13日的夜里大概算是这一年S艇运气最好的时候。第5支队的4艘S艇勇敢地挑战一支拥有强大护航兵力的英国船队,在击沉其中1艘货船的同时,还击沉了英国驱逐舰"埃斯克戴"号。
              1943年里S艇击沉的货船数下降到令人汗颜的5艘。
              1944年初S艇似乎卷土重来了。第5支队1月5日击沉了3艘盟军货船,1月底又击沉另外2艘。这样在该年的头一个月,单一支队的成绩已经追平了上年所有活动于北海的各支队的战果总和。这似乎预示着1944年又将是S艇逞凶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此时德鱼雷艇部队的兵力构成发生了如下变化:第6支队北赴波罗的海,第2、第4和第5支队不变,新加入的是第8和第9支队。第2和第8支队为一群,第5和第9支队为一群,以法国港口为基地,第4支队则单独从鹿特丹出击。虽然有5个支队之多,但其战绩在2月份却只有28艘而已。从2月到5月所击沉的商船数就降到2艘,而S艇自身的损失却多达7艘。
              不过S艇在4月28日却意外取得了一次大胜。
              4月28日清晨,第5和第9支队的9艘S艇离开了瑟堡港。当它们行驶到里梅湾附近时,领头的S艇发现了目标,但是训练有素的观测哨报告称对方不是商船,而是由1艘巡洋舰护航的8艘坦克登陆舰。
              一次为历史上最大登陆作战而采取的秘密演习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S艇遇上了。这批从普利茅斯出发的登陆舰搭载着美国第4步兵师的官兵,前往地形极像诺曼底的斯拉普顿滩头,进行为期8天的"猛虎训练计划"。这些部队预定D日当天参加对犹他海滩的攻击。
              S艇毫不犹豫地发起了猛攻,短短几分钟内LST531号和LST507号登陆舰就被击沉,LST289亦受重创。闻讯赶来的5艘驱逐舰随后在海峡里对S艇展开了疯狂的追逐。全速驶离的S艇不知道,它们刚刚取得了S艇部队在二战中的最大胜利。
              这次灾难造成749名美军士兵丧生。这是除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外美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由于担心影响士气,这一事件当时秘而不宣。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后,人们才知道那一天的惨剧,而具体的阵亡数字直到1974年才解密。
              但是德鱼雷艇的狩猎季节已时日不多了,S艇遭受到的最重大打击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很快接踵而来。
              D日当天,包括刚从挪威调来的第6支队在内,德军能使用在登陆海域的S艇共有34艘。它们纷纷出动,击沉了盟军登陆舰3艘、货船4艘、护卫舰和炮艇各1艘。但是这些对盟军而言如同蚊叮一般的战果却令S艇付出了7艘沉没的代价。
              更糟的事发生在6月14日。这一天成为S艇部队的受难日。白天,第2支队首先遭到两个中队"英俊战士"飞机的攻击,被炸沉3艘;夜里,盟军出动超过200架轰炸机向勒阿弗尔扔下了1230吨炸弹,结果第4支队的6艘、第5支队的5艘、第9支队的3艘。总计14艘S艇全部被炸沉!第5支队指挥官库特.约汉森上校也在空袭中丧生。
              剩余的S艇还是想尽力一搏。但自8月起开始换装新型的T3D鱼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8月的头两周里共发射了77枚T3D,但击沉的船数却仅有1艘而已,而到了9月又有5艘S艇被击沉。
              随着陆上局势的急剧变化,仅存的S艇把基地撤到了荷兰,在那里还新编成了一个第10支队的番号。这些S艇在那里一直待到战争结束。从10月到12月,它们取得的战果仅有1艘小型货船,而自身却损失了3艘。
              1945年1月,北海的S艇实力包括第2支队7艘、第4支队5艘、第6支队6艘、第8支队5艘、第9支队4艘,另外第5支队7艘则刚从波罗的海调动而来。
              此时S艇的战损率之高几乎达到了一艇换一船的程度。1月22日的一次行动击沉了1艘登陆舰和1艘货轮,但同时有2艘S艇沉没。2月21日的情况也差不多,击沉2艘货轮,却损失2艘S艇。但是S艇布下的水雷在2个月里共造成总吨位达3.7451万吨的7艘货轮沉没。
              3月18日夜S艇攻击了FS1759护航队,取得了它们在3月里唯一的一次胜利,也是整个S艇部队对盟国商船队的最后一次胜利。1097吨的"克里奇顿"号和2871吨的"罗盖特"号成为最后2艘被S艇用鱼雷击沉的货轮。
              S艇在大战中的最后一次行动终结于4月7日凌晨。在和英国护航队的交战中,第2支队的S-176和S-177艇双双被同级英国鱼雷快艇击沉。对于德国鱼雷艇来说,这真是一个讽刺性的结局。






            ◆南方海域-2艘S艇的传奇

              1941年10月了日清晨,威廉港,第3支队悄悄出发了。
              其下辖的10艘S艇分成2个艇群,相继驶往荷兰鹿特丹。当天北海上空狂风怒号,使2艘S艇在到达后不得不留下维修,剩余的S艇以15节的速度,取道莱茵河水系前往斯特拉斯堡。
              在斯特拉斯堡短暂停留后,S艇驶经勃肯第地区,经桑河,入隆河,进抵里昂。直到此时谁都不知道它们究意要去何方。接下去的一段蜿蜒向南的水路才最终表明,原来这些S艇是前往地中海。
              经过如此错综复杂的内陆水系调动,第1个艇群于1941年底到达西西里基地。12月里,该群的5艘S艇在马耳他港口周围布下了73枚水雷。布雷行动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第2个艇群在驶入隆河时适逢枯水期,为此耗费了6周时间,迟至次年1月才加入地中海战场。
              从内陆调运S艇进入地中海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袭。为此,德国方面作足了准备:先是选派体积较小的艇型,然后为便于伪装而拆除了艇上的火炮,鱼雷发射管都盖上伪装网,艇身漆成青黑色。一切都是想让对手相信这些是无武装的水上搜救艇。航行期间,那些改穿平民服装的水手们奉命禁止写信、禁止高声交谈、禁止上岸。
              1942年5月兵力到齐的第3支队进入克里特岛。它们大胆出击护航队。6月14日夜6艘S艇拦截2支驶往马耳他的护航船队,S-56艇发射的2枚鱼雷都准确命中英国巡洋舰"纽卡斯尔"号,S-55艇则成功击沉英国驱逐舰"急躁"号。
              一周后6艘S艇再度出发,袭击从托布鲁克撤退的英国船队。这次它们又大获全胜,还俘获了数艘英国船只。
              在第3支队于1941年10月出发的同时,德军还成立了第7支队,其编制内的S-151-158艇全部是缴获自荷兰、排水量只有54吨的小型艇,非常适合穿行于内陆运河水系。但出于种种原因,它们直到1942年9月才进入地中海。
              10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第3和第5支队驶往西西里。之后,胜利总与这些体形较小的S艇擦身而过。随着西西里的陷落,S艇又转至意大利西海岸的塔兰托港,从那里对在萨勒诺登陆的盟军进行袭击,9月11日凌晨成功击沉了美国驱逐舰"花楸"号。
              在意大利政局摇摆不定的混乱状况下,2个支队的大部开始向更北的基地转进。与此同时,S-54和S-61艇因修理原因滞留在塔兰托。意大利投降当天,这2艘掉队的S艇临时编成一个小队,在S-54艇的艇长克劳斯.迪根哈特.施密特中尉率领下离港,从此展开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这2艘S艇在离开港口时不忘布下了一些水雷,其中一枚在第二天就导致了英国布雷舰"神仆"号的沉没。施密特带领2艘S艇向亚得里亚海进发,在那里先后向前盟友的船只发起攻击。9月11日它们在恩科纳附近水域击沉了意大利"极光"号炮艇,当天下午又成功俘获了4572吨的意大利"豹"号运兵船以及船上的700名意军士兵。
              当这个小编队行至威尼斯以南水域时又击沉了意大利"昆蒂诺.塞拉"号驱逐舰。当它们于9月12日驶入威尼斯时恰好用完了艇上的汽油。
              在这座世界闻名的水城,这支小编队的战绩达到了顶点。S-54和S-61艇停泊在圣马可广场前,显示自己的威力。施密特中尉率领2艇约40名水兵前往当地的意大利军营。在他那些服装和武器各异的水兵们簇拥下,中尉成功地劝说意大利长官向自己投降。40名德国水兵成功解除了1万名意军的武装。作为"临时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施密特获颁骑士十字勋章。
              此时其他S艇也以威尼斯等地为基地,击沉了许多为铁托游击队运送物资的船艇。到1945年1月在该海域可用的S艇还有8艘。战争结束时停泊在普拉港的S艇还有5艘。






            ◆和苏联海军交战

              在波罗的海和黑海,艇形低矮、快速的S艇也是苏联小型猎潜艇、护卫艇的强劲对手。
              从1941年5月开始,除第4支队外其余3个支队全部开往波罗的海。为了加强战力,又成立了第5S艇支队,不过该支队艇数有限。这些S艇在新海域的任务主要是布设水雷场,偶尔也对落单的苏联船只进行攻击。
              6月26日凌晨布雷的第2和第5支队S艇驶入了一片苏联雷区,结果S-43和S-106艇沉没。进入7月,各支队也尝试像在英吉利海峡那样大胆出击,但是除了第3支队比较幸运外其他部队在里加湾和芬兰湾等地的攻击结果都很糟糕。第3支队宣称击沉了多艘苏联舰船,其中只有1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得到确认。
              1941年秋S艇在波罗的海的行动早早地终止了。4个支队各有各的去向-第1支队调往黑海,第2和第5支队返回北海,第3支队则接受了前往地中海的特殊任务。
              1944年8月第5支队才重入波罗的海战场。1944年底在黑海损耗殆尽的第1支队在此重组。这些S艇从而成为在各海域活动的S艇中支撑到最后的一群。1945年3月27日夜里的一次交火中第5支队的3艘S艇击沉了3艘苏联鱼雷快艇。5月9日第5支队在救出了一批库尔兰集团军的士兵后,不得不向苏军投降。
              之所以派S艇第1支队进入黑海,是因为德国意识到在这片重要的水域中,轴心国的军事力量过于薄弱。像地中海支队一样,黑海支队同样在内路经过了好一阵跋涉。这些S艇先是从基尔前往汉堡,然后经易北河驶至德累斯顿,在那里弃水登岸,藉由特殊的车辆运载至因格施塔特,从那里进入多瑙河才最终驶入黑海。
              这次同样复杂的调动直到1942年初夏才最终完成。在由车辆运送的一段旅程上由于艇身加车身的重量大大超过了许多桥梁的限重,不得不将艇上的武装一一卸除,最后直到把发动机也拆下来才能顺利过桥。
              不管怎样,至1942年5月该支队的首批4艘S艇已顺利部署于康斯坦察。不久另外12艘也相继而来。首批S刚好赶上那里的大战-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6月19日S-102艇为S艇在黑海的行动首开纪录,在克里米亚以南水域击沉1艘货船。7月初S艇又击沉2艘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动的苏联炮艇。9月第1支队共击沉多达19艘从诺沃罗西斯克载运撤退部队的苏联运输船。
              接下来的时间里,第1支队把活动扩大到高加索沿岸地区,不断取得击沉货船和炮艇的战果。S艇在1942年和1943年各有1艘损失,其中S-27艇离奇地被自己发射后掉头回航的鱼雷所击沉。
              1944年开始的东线大撤退使第1支队走向了尽头。8月的一次空袭炸毁了5艘S艇,另有1艘触雷沉没,剩下的6艘在港口附近自沉,上演了一场小型的"彩虹"行动。

            ◆勇气和技巧的终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战行动贯穿大战始终的S艇部队是德国海军水面兵力最具威力的部分。从1940年中期开始S艇实际上已成为德国海军水面攻击主力。它们和U艇一道,构成了对盟国海上运输线的重大威胁。
              德国海军共建造S艇246艘(含未完工),在战争中损失146艘,占59.3%。这个战损率非常之高,但也换来了令人瞩目的战果。德国S艇的战绩是所有参战国鱼雷艇部队中最高的。
              据统计,S艇共击沉盟军商船101艘,总计214728吨;击沉12艘驱逐舰、11艘扫雷艇、8艘登陆舰、7艘鱼雷快艇、2艘炮艇、1艘布雷舰、1艘潜艇及许多其他军用小艇。由S艇布下的水雷也是成绩不俗,触雷而沉的包括37艘登记吨达14.8535万吨的商船、1艘驱逐舰、2艘扫雷舰和4艘登陆舰。
              二战中,S艇部队共产生了23位骑士十字勋章得主和112位金质德意志十字章得主,其中8位更获得了橡叶十字勋章。1941年5月30日在海军元帅雷德尔的动议下,特设了一种专门针对鱼雷艇官兵的S艇战功勋章。S艇部队在德海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每当S艇返港,水手们往往会在本艇的无线电天线杆上升起代表击沉船舰的小旗,上面写着战利品的估计吨位数。在战争年代,这是每艘S艇最值得骄傲的时刻。然而,这些水兵们的勇气和技巧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德国发起的非正义战争中他们不可能是胜利的一方。
              S艇部队的战斗任务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而终结,但S艇本身的故事仍得以延续。
              战后,同盟国对幸存的S艇进行了瓜分,英国34艘、美国29艘、苏联28艘。英国于1957年把2艘S艇交还给德国,其余的则送给了北欧国家。其中服役于丹麦海军的一艘迟至1965年方才退役,从而为整个S艇的历史画上了句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