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以前有人发过没有:世界2006年航天发展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2:58:13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一):美国部分-航天运输  
    2006年,美国航天活动中备受关注的所在为研发探月的“星座计划”与发布的新航天政策。新航天政策强调太空军事优势,具有单边主义倾向。
    2月,NASA公布2007财年预算请求,预算请求总计16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2%。主要预算包括:航天飞机40.57亿美元;长期载人太空飞行30.58亿美元;日地计划22.1亿美元;国际空间站18.11亿美元;机器人任务16.1亿美元;太空望远镜15.09亿美元等。6月,美国众议院拨款分委会批准NASA 2007财年167.9亿美元预算请求。7月,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了NASA 2007财年167.57亿美元的开支法案。此项开支法案包括一项修正案,额外追加1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付NASA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的相关开支。
10月6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网站发布解密版《美国国家航天政策》。12月,NASA征询了各国业内人士后,公布了全球探索战略和美国月球构建任务初步情况。这将是实现美国重返月球愿景的两大重要工具。NASA认为,最好在月球的南极或北极附近建造太阳能动力的月球基地,为火星之旅做准备。建设月球基地的目标是,2020年前完成首次载人任务,四名宇航员将作短暂停留。载人月球任务之前,NASA计划了一系列的机器人任务。首次机器人任务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预计2008年执行。全球探索战略和NASA的月球构建任务都将于12月4日~6日在休斯敦举行的第二届太空探索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
    一、运输载具
2006年,美国境内共进行23次航天发射(包括3次发射航天飞机),其中两次私人火箭发射失败。由DARPA和美国空军管理的“猎鹰”小型运载火箭(Falcon)项目完成两次空投试验。“猎鹰”小型运载火箭(SLV)项目旨在研发一种能在24小时内、以低于500万美元的成本将重453.6千克(1000磅)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的运载具。11月报道,美国空军正在基于NASA的X-37项目研发无人太空飞机。如果获得成功,此飞机将成为继航天飞机之后首个具备可以将试验品送回地球进行分析的太空船。
    2006年下半年,兰德公司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分别公布《国家安全太空发射》、《未来美国航天发射能力》报告。前者指出,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应该能满足2020年之前所有预期的国家安全需求。后者例举研发火箭的6种候选计划,并假定2018年或2020年开始执行载人月球任务,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计划进行成本评估。8月25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宣布了新的商业火箭发射安全准则。
    (一)航天发射概况
    1月19日,NASA发射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新地平线”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冥王星探测项目耗资约7亿美元。
    2月8日,NASA发射“摩西”航天器。从新墨西哥白沙靶场发射了“摩西”(多序日光远紫外光谱仪,MOSES),“摩西”由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MSU)建造,可以搜集更宽范围的高分辨率太阳图像。
    3月22日,NASA发射3颗“太空技术5”微卫星。采用“空天发射”方式:卫星搭乘范登堡空军基地的洛克希德L-1011喷气式飞机升空;飞机到达11700米高空后,在机腹释放一枚小型“飞马座”火箭;火箭发动机点燃,携带卫星上升10分钟,将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每颗卫星大小相当于放映机,重约24.75千克。“太空技术5”卫星的任务目标是验证一组小型、低成本的卫星是否能同时从不同位置测量地球磁场。6月30日,3颗在轨微卫星已经完成为期90天的任务,停止运行。任务验证了利用星座进行极光研究的优势,还验证了新型通信技术,卫星小型动力系统的性能,任务最后阶段重点是验证地面系统技术。
    3月24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1火箭发射失败。失败原因是:晶间腐蚀裂化,致使燃料泵入口压力传感器上的一个铝制B螺母失灵。
    4月15日,“米诺陶”-1火箭发射6颗“福卫”-3卫星。“米诺陶”-1使用了退役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下面两级,以及“飞马座”火箭的上面级,为台湾“国家航天计划办公室”发射6颗“福卫”-3。由于使用了洲际弹道导弹元件,“米诺陶”-1只用于政府发射。“米诺陶”-1火箭于2000年1月首次发射,成功将多颗小型军事、高校卫星送入轨道。第二次发射于2000年5月将美国空军实验室的MightySat II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最近的三次在一年之内进行:2005年4月发射了美国空军实验室XSS-11航天器,2005年9月发射了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秘密卫星,以及本次发射。
    4月20日,“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欧洲ASTRA 1KR卫星。欧洲Astra 1KR电信卫星搭乘“宇宙神”-5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宇宙神”-5火箭首次配备一个捆绑式固体火箭助推器。
     4月28日,NASA发射CALIPSO和CloudSat卫星。“德尔它”-2火箭携带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旨在帮助回答全球云层如何散布并产生降水的,及其如何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两颗卫星将与其他三颗地球观测卫星(NASA的Aqua、Aura,法国的PARASOL)组成“A-Train”星座编队飞行。
    5月24日,NASA发射GOES-N气象卫星。波音公司“德尔它”-4火箭成功发射NASA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GOES-N。NASA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三颗静地运转环境卫星(GOES)旨在更好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监测风暴。另外两颗卫星中,GOES-O预计2007年发射;GOES-P预计于2008年发射。
    6月14日,Falcon小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第二次空投试验。空射公司重达29吨的“快速抵达”(QuickReach)运载火箭模型自C-17A运输机上投射,这是“猎鹰”小型运载火箭(SLV)项目的重要一步。“快速抵达”火箭将使政府在需要采取军事行动或遭遇自然灾难时,通过快速发射小型遥感卫星,迅速作出反应。拥有一套发射专用小型卫星的快速反应型发射系统,将为军民应用提供一种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商业机会。7月,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与空射公司达成协议,共同为商业太空产业建造小型运载火箭及卫星。
    6月21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军用“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卫星。波音公司“德尔它”-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军用“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卫星,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MiTEx将研究并验证多种先进太空技术。
    6月27日,“德尔它”-4火箭发射间谍卫星NROL-22。“德尔它”-4火箭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将美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秘密卫星NROL-22送入轨道。据称,NROL-22是一颗新型间谍卫星,将进入大椭圆、大倾角的“闪电”型轨道。这是“德尔它”-4火箭在加州的首度发射,也是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在西海岸的首次发射,该火箭此前的发射皆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进行,且从未发射过国家侦察办公室的间谍卫星。
    7月,Falcon小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第三次空投试验。试验旨在证明C-17运输机将一个全尺寸、全重量的火箭安全地释放到其可运行的发射高度的能力。2008财年空军预算请求更加注重于作战快速响应型太空系统,包括Falcon计划。
    9月25日,美国新墨西哥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失败。UP宇航公司火箭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未能进入亚轨道空间,坠落沙漠。
    9月25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GPS卫星。“德尔它”-2火箭携带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编号为GPS IIR-15(M),是八颗现代化GPS Block IIR卫星中的第二颗。这种现代化卫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GPS卫星,它们能够为美国军民用户提供显著改善的导航性能。GPS IIR-M卫星具有多种增强特征:现代化的天线面板,能够为地面接收仪提供增强的信号功率;两个新的军用信号;军用信号具有增强的加密和抗干扰能力;可通过不同频率访问的第二个民用信号。
     10月26日,“德尔它”火箭发射STEREO双星。“德尔它”-2(Delta 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将两颗“日地关系观测卫星”(STEREO)发射升空。为了到达最后位置,前STEREO(STEREO A)将飞越月球进入地球轨道,领先地球;后STEREO(STEREO B)也将飞越月球,进入地球轨道,跟踪地球。12月中旬飞越月球后,两颗卫星预计会慢慢增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轨道内分别运行。
     11月4日,“德尔它”-4火箭发射国防气象卫星DMSP-17入轨。火箭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升空,成功将一颗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卫星——DMSP-17送入轨道。DMSP星座能够为美国军队制定陆、海、空作战计划提供专业气象数据。此次发射为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计划执行的第二次西海岸发射任务,这是自2002年11月“德尔它”-4火箭开始飞行以来的第七次发射任务,是中型火箭的第三次任务。
    11月17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GPS卫星。“德尔它”-2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地将一颗美国空军现代化GPS卫星——GPS IIR-16 (M)发射升空。68分钟后,卫星被部署到转移轨道。这是第3颗现代化GPS卫星。这种卫星具有更好的精度、改进的抗干扰能力和增强的功能。
     12月14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侦察卫星NRO L-21。火箭从范登堡军事基地发射一颗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NRO L-21卫星。火箭升空58分钟后,成功地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联合发射联盟(ULA)自12月1日组建以来的首个任务。
    12月16日,“米诺陶”火箭发射实验卫星“战术星”-2与“基因星”-1。这两颗卫星均为小型、低成本卫星。本次发射是美国中大西洋商业太空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美国空军的“战术星”-2(TacSat-2)为战术侦察卫星,搭载着由NASA新千年计划资助的新技术设备,该设备旨在研发及验证先进的太空技术。
    另外,美国、俄罗斯等国合资的海射公司也进行了四次发射。分别为:
    2月15日,海射公司发射EchoStar X卫星。海射公司“天顶”-3SL发射EchoStar X通信卫星,卫星进入静地转移轨道,最少服役15年,将为全美Dish广播网的用户提供“直接到用户”广播服务。
    4月12日,海射公司发射日本JCSAT-9卫星。“天顶”-3SL火箭从“奥德赛”海上发射平台升空,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6月18日,海射公司发射“银河”-16卫星。“天顶”-3SL火箭从位于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将“银河”-16卫星成功送入位于西经99度的圆形地球静止轨道。该轨道可覆盖美国大陆、阿拉斯加、夏威夷、加拿大和墨西哥。“银河”-16卫星由劳拉太空系统公司建造,配有24台C波段和24台Ku波段转发器,能够提供高清电视广播和数据中继服务。“银河”-16由泛美卫星公司运营。
    10月30日,海射公司发射SL XM-4卫星。海射公司“天顶”-3SL自奥德赛平台发射XM卫星无线电公司卫星。
    (二)运载具研发概况
    1.及时响应型火箭研发
    ·研发“混合运载火箭”。“混合运载火箭”(HLV)项目从属于“作战响应航天运输计划”。美国空军研究证实,使用混合方式(一个可重复使用助推器并配有一次性的上面级)的成本优势高于完全一次性或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这种方式还具有高度响应性,可在24~48小时内准备就绪。空军要求“混合运载火箭”可进行中型至重型发射:4536千克-6804千克(即10000-15000磅)。5月报道,美国空军提供了有关四分之一比例混合运载火箭演示器的详细说明,诺·格公司、安德鲁太空公司、洛·马公司与轨道科学公司共同参与该项目,合同价值75万美元。全尺寸“混合运载火箭”预计到2018年开始初始运行。此外阿连特技术系统(ATK)公司的ALV火箭,也是为满足美国国防部作战响应太空需求而设计,预计于2007年首飞。
     ·研制“米诺陶”-1火箭。5月报道,美国轨道科学公司获得美国空军火箭系统发射项目(RSLP)价值0.23亿美元的合同,建造两枚“米诺陶”-1(Minotaur)航天运载火箭。这两枚火箭将分别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9月发射“战术星”-2和“战术星”-3。 “战术星”-2发射将演示轨道公司获得合同后6个月,即可提供作战响应发射服务的能力。“战术星”-2和“战术星”-3是旨在验证可提供军事作战快速响应的天基支持新技术、能力系列试验航天器中的两颗。“战术星”系列卫星加上快速反应的“米诺陶”-1火箭,是美国政府研发“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ORS)系统的关键部分。
    2.“星座计划”
    ·计划概况。2006年1月,NASA概述了“星座计划”(Project Constellation)的新变化。经过修订的“星座计划”包括“乘员探索飞行器”(CEV)与“乘员运载火箭”(CLV)计划。乘员运载火箭“战神”-1将采用一个四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器作第一级,新型液氧/液氢洛克达因J-2X推进的上面级。6月,NASA宣布了十大航天中心的职责,这是“星座”任务指定的第一批机构:格伦研究中心负责研发CEV服务舱;艾姆斯研究中心将领导CEV热防护系统的早期工作;德来顿飞行研究中心负责CEV发射中止系统的飞行试验;兰利研究中心将对CEV主承包商开发的发射中止系统进行监督和独立分析;约翰逊航天中心将负责CEV的全面工作;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领导CLV的研发;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负责试验载员运载火箭与无人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肯尼迪航天中心将负责发射CEV,主持NASA的地面运行项目;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将负责通信、导航、电子设备;喷气推进实验室将在NASA载人探索中运用机器人表面运行的经验。8月CEV被命名为“猎户座”(Orion)。
    ·商业合同授出情况。ILC等两家公司将研发CEV气囊着陆系统;Aerojet公司将为CEV研发火箭动力着陆系统;阿连特技术公司(ATK)发射系统公司、波音太空运行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太空系统公司、联合太空联盟四家太空公司为该计划检验长期地面处理和基础设施;洛·马团队设计建造“猎户座”CEV,合同总价值80亿美元,2013年9月结束;阿连特技术公司等负责建造发射终止系统;波音公司“猎户座”热防护合同。ATK、洛·马和普·惠-洛克达因公司组队竞标“战神”-1上面级,合同计划2007年初发布。
    “猎户座”飞船概念图
    ·“猎户座”飞船简介。9月,洛·马公司展示了飞船原型。“猎户座”太空舱直径约5米,是阿波罗可居住空间的2.5倍。目前设计的“猎户座”至少有两个窗口(驾驶员和指令长的座椅旁边各有一个),和一个舱门。与“阿波罗”类似,“猎户座”的入口舱门在其侧面,对接通道在其顶端(用与空间站或登月载具对接)。“猎户座”驾驶舱的两种方案:往返空间站的6座位式和执行月球任务的4座位式。贮藏室是用来放置电子设备、生活用品及计算机设备,剩余的空间可自由使用。与此同时,宇航员们正致力于确定乘员必须操作的关键系统、窗户的最佳形状及其他特征。与NASA过去的载人飞船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两个太阳能电池帆板。服务舱内有飞船的大部分系统和主发动机。
    “战神”-1火箭概念图
    “战神”-1火箭简介。肯尼迪航天中心“战神”-1(Ares I)火箭可将运送宇航员进入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或飞往月球,可在恶劣气候下发射,与俄“联盟”火箭类似。“战神”-1为两级火箭,长约94米,第一级为五段式可重复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以星型固体混合推进剂为燃料,可升空60千米,速度达6.1马赫,分离后使用降落伞回收;第二级使用J-2X发动机,以液氢/液氧为燃料,可将“猎户座”乘员舱送至101千米高空。火箭顶端为“猎户座”乘员舱,该舱设有逃逸塔(配有四台发动机)。该型火箭的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NASA将研发两种J-2X发动机,用于“战神”-1与“战神”-5。预计2012年6月首次进行“战神”-1火箭轨道发射,即“轨道飞行试验”-1(OFT-1);2014年9月首次载人发射为“轨道飞行试验”-3(OFT-3)。
    3.私人企业的航天活动
    (1)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授出合同。8月,RpK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NASA签署了共计4.85亿美元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太空行动协议合同。COTS的第一阶段将持续到2010年或更晚些时候,演示将最早于2008年开始。一旦演示通过,服务计划将进入第二阶段。商业轨道运输系统计划第二轮竞争中,美加合资企业PlanetSpace公司将参与其中。
    (2)“起源”-1太空旅馆。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美国比格罗公司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发射升空。比格罗公司设想发射七个类似“起源”-1的可膨胀航天器组成一个太空旅馆。原计划2006年秋季发射“起源”-2,未来七年,将试验更大型的试验航天器,其中包括2012年发射一个全尺寸试验航天器,预计太空旅馆将在2015年左右建成。“起源”-1与“起源”-2还将陆续进行基因试验。(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一):美国部分-航天运输  
    2006年,美国航天活动中备受关注的所在为研发探月的“星座计划”与发布的新航天政策。新航天政策强调太空军事优势,具有单边主义倾向。
    2月,NASA公布2007财年预算请求,预算请求总计16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2%。主要预算包括:航天飞机40.57亿美元;长期载人太空飞行30.58亿美元;日地计划22.1亿美元;国际空间站18.11亿美元;机器人任务16.1亿美元;太空望远镜15.09亿美元等。6月,美国众议院拨款分委会批准NASA 2007财年167.9亿美元预算请求。7月,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了NASA 2007财年167.57亿美元的开支法案。此项开支法案包括一项修正案,额外追加10亿美元资金,用于支付NASA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后的相关开支。
10月6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网站发布解密版《美国国家航天政策》。12月,NASA征询了各国业内人士后,公布了全球探索战略和美国月球构建任务初步情况。这将是实现美国重返月球愿景的两大重要工具。NASA认为,最好在月球的南极或北极附近建造太阳能动力的月球基地,为火星之旅做准备。建设月球基地的目标是,2020年前完成首次载人任务,四名宇航员将作短暂停留。载人月球任务之前,NASA计划了一系列的机器人任务。首次机器人任务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预计2008年执行。全球探索战略和NASA的月球构建任务都将于12月4日~6日在休斯敦举行的第二届太空探索会议上进行深入讨论。
    一、运输载具
2006年,美国境内共进行23次航天发射(包括3次发射航天飞机),其中两次私人火箭发射失败。由DARPA和美国空军管理的“猎鹰”小型运载火箭(Falcon)项目完成两次空投试验。“猎鹰”小型运载火箭(SLV)项目旨在研发一种能在24小时内、以低于500万美元的成本将重453.6千克(1000磅)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的运载具。11月报道,美国空军正在基于NASA的X-37项目研发无人太空飞机。如果获得成功,此飞机将成为继航天飞机之后首个具备可以将试验品送回地球进行分析的太空船。
    2006年下半年,兰德公司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分别公布《国家安全太空发射》、《未来美国航天发射能力》报告。前者指出,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应该能满足2020年之前所有预期的国家安全需求。后者例举研发火箭的6种候选计划,并假定2018年或2020年开始执行载人月球任务,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计划进行成本评估。8月25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宣布了新的商业火箭发射安全准则。
    (一)航天发射概况
    1月19日,NASA发射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新地平线”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冥王星探测项目耗资约7亿美元。
    2月8日,NASA发射“摩西”航天器。从新墨西哥白沙靶场发射了“摩西”(多序日光远紫外光谱仪,MOSES),“摩西”由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MSU)建造,可以搜集更宽范围的高分辨率太阳图像。
    3月22日,NASA发射3颗“太空技术5”微卫星。采用“空天发射”方式:卫星搭乘范登堡空军基地的洛克希德L-1011喷气式飞机升空;飞机到达11700米高空后,在机腹释放一枚小型“飞马座”火箭;火箭发动机点燃,携带卫星上升10分钟,将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的每颗卫星大小相当于放映机,重约24.75千克。“太空技术5”卫星的任务目标是验证一组小型、低成本的卫星是否能同时从不同位置测量地球磁场。6月30日,3颗在轨微卫星已经完成为期90天的任务,停止运行。任务验证了利用星座进行极光研究的优势,还验证了新型通信技术,卫星小型动力系统的性能,任务最后阶段重点是验证地面系统技术。
    3月24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1火箭发射失败。失败原因是:晶间腐蚀裂化,致使燃料泵入口压力传感器上的一个铝制B螺母失灵。
    4月15日,“米诺陶”-1火箭发射6颗“福卫”-3卫星。“米诺陶”-1使用了退役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下面两级,以及“飞马座”火箭的上面级,为台湾“国家航天计划办公室”发射6颗“福卫”-3。由于使用了洲际弹道导弹元件,“米诺陶”-1只用于政府发射。“米诺陶”-1火箭于2000年1月首次发射,成功将多颗小型军事、高校卫星送入轨道。第二次发射于2000年5月将美国空军实验室的MightySat II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最近的三次在一年之内进行:2005年4月发射了美国空军实验室XSS-11航天器,2005年9月发射了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秘密卫星,以及本次发射。
    4月20日,“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欧洲ASTRA 1KR卫星。欧洲Astra 1KR电信卫星搭乘“宇宙神”-5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宇宙神”-5火箭首次配备一个捆绑式固体火箭助推器。
     4月28日,NASA发射CALIPSO和CloudSat卫星。“德尔它”-2火箭携带CloudSat和CALIPSO卫星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两颗卫星旨在帮助回答全球云层如何散布并产生降水的,及其如何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两颗卫星将与其他三颗地球观测卫星(NASA的Aqua、Aura,法国的PARASOL)组成“A-Train”星座编队飞行。
    5月24日,NASA发射GOES-N气象卫星。波音公司“德尔它”-4火箭成功发射NASA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GOES-N。NASA与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三颗静地运转环境卫星(GOES)旨在更好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监测风暴。另外两颗卫星中,GOES-O预计2007年发射;GOES-P预计于2008年发射。
    6月14日,Falcon小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第二次空投试验。空射公司重达29吨的“快速抵达”(QuickReach)运载火箭模型自C-17A运输机上投射,这是“猎鹰”小型运载火箭(SLV)项目的重要一步。“快速抵达”火箭将使政府在需要采取军事行动或遭遇自然灾难时,通过快速发射小型遥感卫星,迅速作出反应。拥有一套发射专用小型卫星的快速反应型发射系统,将为军民应用提供一种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商业机会。7月,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与空射公司达成协议,共同为商业太空产业建造小型运载火箭及卫星。
    6月21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军用“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卫星。波音公司“德尔它”-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军用“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卫星,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MiTEx将研究并验证多种先进太空技术。
    6月27日,“德尔它”-4火箭发射间谍卫星NROL-22。“德尔它”-4火箭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将美国家侦察办公室(NRO)的秘密卫星NROL-22送入轨道。据称,NROL-22是一颗新型间谍卫星,将进入大椭圆、大倾角的“闪电”型轨道。这是“德尔它”-4火箭在加州的首度发射,也是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在西海岸的首次发射,该火箭此前的发射皆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进行,且从未发射过国家侦察办公室的间谍卫星。
    7月,Falcon小型运载火箭成功进行第三次空投试验。试验旨在证明C-17运输机将一个全尺寸、全重量的火箭安全地释放到其可运行的发射高度的能力。2008财年空军预算请求更加注重于作战快速响应型太空系统,包括Falcon计划。
    9月25日,美国新墨西哥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失败。UP宇航公司火箭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未能进入亚轨道空间,坠落沙漠。
    9月25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GPS卫星。“德尔它”-2火箭携带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颗卫星编号为GPS IIR-15(M),是八颗现代化GPS Block IIR卫星中的第二颗。这种现代化卫星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GPS卫星,它们能够为美国军民用户提供显著改善的导航性能。GPS IIR-M卫星具有多种增强特征:现代化的天线面板,能够为地面接收仪提供增强的信号功率;两个新的军用信号;军用信号具有增强的加密和抗干扰能力;可通过不同频率访问的第二个民用信号。
     10月26日,“德尔它”火箭发射STEREO双星。“德尔它”-2(Delta 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将两颗“日地关系观测卫星”(STEREO)发射升空。为了到达最后位置,前STEREO(STEREO A)将飞越月球进入地球轨道,领先地球;后STEREO(STEREO B)也将飞越月球,进入地球轨道,跟踪地球。12月中旬飞越月球后,两颗卫星预计会慢慢增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在太阳轨道内分别运行。
     11月4日,“德尔它”-4火箭发射国防气象卫星DMSP-17入轨。火箭从范登堡美国空军基地升空,成功将一颗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卫星——DMSP-17送入轨道。DMSP星座能够为美国军队制定陆、海、空作战计划提供专业气象数据。此次发射为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计划执行的第二次西海岸发射任务,这是自2002年11月“德尔它”-4火箭开始飞行以来的第七次发射任务,是中型火箭的第三次任务。
    11月17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GPS卫星。“德尔它”-2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地将一颗美国空军现代化GPS卫星——GPS IIR-16 (M)发射升空。68分钟后,卫星被部署到转移轨道。这是第3颗现代化GPS卫星。这种卫星具有更好的精度、改进的抗干扰能力和增强的功能。
     12月14日,“德尔它”-2火箭发射侦察卫星NRO L-21。火箭从范登堡军事基地发射一颗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NRO L-21卫星。火箭升空58分钟后,成功地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联合发射联盟(ULA)自12月1日组建以来的首个任务。
    12月16日,“米诺陶”火箭发射实验卫星“战术星”-2与“基因星”-1。这两颗卫星均为小型、低成本卫星。本次发射是美国中大西洋商业太空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美国空军的“战术星”-2(TacSat-2)为战术侦察卫星,搭载着由NASA新千年计划资助的新技术设备,该设备旨在研发及验证先进的太空技术。
    另外,美国、俄罗斯等国合资的海射公司也进行了四次发射。分别为:
    2月15日,海射公司发射EchoStar X卫星。海射公司“天顶”-3SL发射EchoStar X通信卫星,卫星进入静地转移轨道,最少服役15年,将为全美Dish广播网的用户提供“直接到用户”广播服务。
    4月12日,海射公司发射日本JCSAT-9卫星。“天顶”-3SL火箭从“奥德赛”海上发射平台升空,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6月18日,海射公司发射“银河”-16卫星。“天顶”-3SL火箭从位于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将“银河”-16卫星成功送入位于西经99度的圆形地球静止轨道。该轨道可覆盖美国大陆、阿拉斯加、夏威夷、加拿大和墨西哥。“银河”-16卫星由劳拉太空系统公司建造,配有24台C波段和24台Ku波段转发器,能够提供高清电视广播和数据中继服务。“银河”-16由泛美卫星公司运营。
    10月30日,海射公司发射SL XM-4卫星。海射公司“天顶”-3SL自奥德赛平台发射XM卫星无线电公司卫星。
    (二)运载具研发概况
    1.及时响应型火箭研发
    ·研发“混合运载火箭”。“混合运载火箭”(HLV)项目从属于“作战响应航天运输计划”。美国空军研究证实,使用混合方式(一个可重复使用助推器并配有一次性的上面级)的成本优势高于完全一次性或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这种方式还具有高度响应性,可在24~48小时内准备就绪。空军要求“混合运载火箭”可进行中型至重型发射:4536千克-6804千克(即10000-15000磅)。5月报道,美国空军提供了有关四分之一比例混合运载火箭演示器的详细说明,诺·格公司、安德鲁太空公司、洛·马公司与轨道科学公司共同参与该项目,合同价值75万美元。全尺寸“混合运载火箭”预计到2018年开始初始运行。此外阿连特技术系统(ATK)公司的ALV火箭,也是为满足美国国防部作战响应太空需求而设计,预计于2007年首飞。
     ·研制“米诺陶”-1火箭。5月报道,美国轨道科学公司获得美国空军火箭系统发射项目(RSLP)价值0.23亿美元的合同,建造两枚“米诺陶”-1(Minotaur)航天运载火箭。这两枚火箭将分别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9月发射“战术星”-2和“战术星”-3。 “战术星”-2发射将演示轨道公司获得合同后6个月,即可提供作战响应发射服务的能力。“战术星”-2和“战术星”-3是旨在验证可提供军事作战快速响应的天基支持新技术、能力系列试验航天器中的两颗。“战术星”系列卫星加上快速反应的“米诺陶”-1火箭,是美国政府研发“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ORS)系统的关键部分。
    2.“星座计划”
    ·计划概况。2006年1月,NASA概述了“星座计划”(Project Constellation)的新变化。经过修订的“星座计划”包括“乘员探索飞行器”(CEV)与“乘员运载火箭”(CLV)计划。乘员运载火箭“战神”-1将采用一个四段式固体火箭助推器作第一级,新型液氧/液氢洛克达因J-2X推进的上面级。6月,NASA宣布了十大航天中心的职责,这是“星座”任务指定的第一批机构:格伦研究中心负责研发CEV服务舱;艾姆斯研究中心将领导CEV热防护系统的早期工作;德来顿飞行研究中心负责CEV发射中止系统的飞行试验;兰利研究中心将对CEV主承包商开发的发射中止系统进行监督和独立分析;约翰逊航天中心将负责CEV的全面工作;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领导CLV的研发;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负责试验载员运载火箭与无人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肯尼迪航天中心将负责发射CEV,主持NASA的地面运行项目;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将负责通信、导航、电子设备;喷气推进实验室将在NASA载人探索中运用机器人表面运行的经验。8月CEV被命名为“猎户座”(Orion)。
    ·商业合同授出情况。ILC等两家公司将研发CEV气囊着陆系统;Aerojet公司将为CEV研发火箭动力着陆系统;阿连特技术公司(ATK)发射系统公司、波音太空运行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太空系统公司、联合太空联盟四家太空公司为该计划检验长期地面处理和基础设施;洛·马团队设计建造“猎户座”CEV,合同总价值80亿美元,2013年9月结束;阿连特技术公司等负责建造发射终止系统;波音公司“猎户座”热防护合同。ATK、洛·马和普·惠-洛克达因公司组队竞标“战神”-1上面级,合同计划2007年初发布。
    “猎户座”飞船概念图
    ·“猎户座”飞船简介。9月,洛·马公司展示了飞船原型。“猎户座”太空舱直径约5米,是阿波罗可居住空间的2.5倍。目前设计的“猎户座”至少有两个窗口(驾驶员和指令长的座椅旁边各有一个),和一个舱门。与“阿波罗”类似,“猎户座”的入口舱门在其侧面,对接通道在其顶端(用与空间站或登月载具对接)。“猎户座”驾驶舱的两种方案:往返空间站的6座位式和执行月球任务的4座位式。贮藏室是用来放置电子设备、生活用品及计算机设备,剩余的空间可自由使用。与此同时,宇航员们正致力于确定乘员必须操作的关键系统、窗户的最佳形状及其他特征。与NASA过去的载人飞船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两个太阳能电池帆板。服务舱内有飞船的大部分系统和主发动机。
    “战神”-1火箭概念图
    “战神”-1火箭简介。肯尼迪航天中心“战神”-1(Ares I)火箭可将运送宇航员进入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或飞往月球,可在恶劣气候下发射,与俄“联盟”火箭类似。“战神”-1为两级火箭,长约94米,第一级为五段式可重复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以星型固体混合推进剂为燃料,可升空60千米,速度达6.1马赫,分离后使用降落伞回收;第二级使用J-2X发动机,以液氢/液氧为燃料,可将“猎户座”乘员舱送至101千米高空。火箭顶端为“猎户座”乘员舱,该舱设有逃逸塔(配有四台发动机)。该型火箭的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NASA将研发两种J-2X发动机,用于“战神”-1与“战神”-5。预计2012年6月首次进行“战神”-1火箭轨道发射,即“轨道飞行试验”-1(OFT-1);2014年9月首次载人发射为“轨道飞行试验”-3(OFT-3)。
    3.私人企业的航天活动
    (1)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授出合同。8月,RpK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NASA签署了共计4.85亿美元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太空行动协议合同。COTS的第一阶段将持续到2010年或更晚些时候,演示将最早于2008年开始。一旦演示通过,服务计划将进入第二阶段。商业轨道运输系统计划第二轮竞争中,美加合资企业PlanetSpace公司将参与其中。
    (2)“起源”-1太空旅馆。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美国比格罗公司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发射升空。比格罗公司设想发射七个类似“起源”-1的可膨胀航天器组成一个太空旅馆。原计划2006年秋季发射“起源”-2,未来七年,将试验更大型的试验航天器,其中包括2012年发射一个全尺寸试验航天器,预计太空旅馆将在2015年左右建成。“起源”-1与“起源”-2还将陆续进行基因试验。(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一):美国部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深空探测
三、航天飞机与空间站
  2006年美国航天飞机共进行三次空间站飞行,空间站的组建工作仍在继续中。
  (一)航天飞机
  ·“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1任务
  7月4日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系列的第二次试验飞行。 “发现”号在发射过程中至少有5块泡沫脱落。
  7月6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7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其中6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停留8天后返回地球,欧空局宇航员托马斯·瑞德则留守空间站,成为第三名站上小组成员。
  7月8日,“发现”号两宇航员完成第一次太空行走。修好空间站外移动运输机系统的电缆剪。并进行测试作业。
  7月10日,“发现”号宇航员完成第二次太空行走。为热控制系统安装了一个泵舱备件,并维修了移动运输机系统。
  7月12日,“发现”号宇航员完成第三次太空行走。重点测试了针对航天飞机隔热板系统的检查和修复技术。
  7月17日,“发现”号安全返回地面。为13天的太空之旅画上完美句号。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5任务
  9月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
  9月11日,“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稍适休息后,宇航员立刻开始向空间站搬运新的大型部件。
  9月12日,“亚特兰蒂斯”宇航员完成首次太空行走。安装了舱3/舱4桁架和太阳能电池帆板,以及电力、数据电缆。
  9月13日,“亚特兰蒂斯”号宇航员完成第二次太空行走。移开固定“太阳阿尔法旋转接头”(SARJ)的螺栓等装置。
  9月15日,“亚特兰蒂斯”号宇航员完成第三次太空行走。为空间站新的桁架结构安装了散热器,更换S波段通信设备。
  9月17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飞行任务,脱离国际空间站,围绕空间站飞行一周,然后离开。
  9月21日,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安全着陆。
  ·“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16任务
  12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这是4年来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夜间发射。
  12月1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两名宇航员完成第一次太空行走,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新结构组件。
  12月1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两名宇航员完成第二次太空行走,成功为国际空间站部分电力系统重新布线。
  12月1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组两名宇航员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为国际空间站电力系统进行重新配置,使其电系统成功转为新太阳能电池板。
  12月18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的两名宇航员当天再度出舱行走,手动将旧太阳能电池板折叠收回。 额外任务推迟了“发现”号返航时间。
  12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降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为期13天的飞行任务。 同机返回的还有空间站上的欧空局宇航员托马斯·瑞德。
  (二)空间站活动
  ·NASA可能将空间站研究暂停一年。7月NASA表示,正在考虑将国际空间站的所有研究计划暂停至少1年,以应对超过1亿美元的预算不足。2005年空间站的研究资金已转出2亿多美元,用以弥补美国航天局支付卡特里娜飓风的损失和航天飞机的过高支出。2006年7月,航天飞机复飞,成功证明了NASA在安全性升级上投资13亿美元的合理性。航天飞机舰队在2010年退役前,每年还需完成4或5次飞行任务,以完成剩余一半空间站的装配,空间站至今已耗资1000亿美元。2004年1月起,NASA根据布什总统的决定,将关注焦点转为月球探索和可能进行的火星任务。
  ·NASA可能推迟2007年发射任务。10月NASA宣布,准备推迟2007年前3次的航天飞机任务,但仍然打算在2007年完成5项国际空间站建设任务。2007年计划完成的5项空间站建设任务是:2007年3月16日和6月28日发射,继续进行空间站的金属构架装配工作;9月7日发射一美国舱段,它将作为国际合作科学实验室的通道;9月22日和11月29日,将分别发射欧空局的“哥伦布”实验室和日本“希望”(Kibo)号科学实验室的第一部分。
  四、深空探测
  12月报道,雷神公司已经提前在预算范围内,将第二部导弹防御系统前向X波段便携式(FBX-T)雷达运往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最终的试验与验收。
  2006年,探月与火星探索是NASA深空探测重点,相关活动说明也陆续颁布。此外,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信使”号航天器完成金星飞越,“新地平线”探测器首次传回冥王星图片,太阳帆航天器也准备再次起航。4月,NASA宣布开始五项“百年挑战奖”报名工作,参赛小组将角逐总额100多万美元的奖金。X射线导航技术方面,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正在试验X射线导航技术的原型传感器,9月进行评审后,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将决定是否继续开发XNAV。10月报道NASA批准价值约3亿美元的“广域红外探测器”计划(WISE),该探测器将使用红外线扫描整个太空,观察最近的类星体和最明亮的星系。该计划预计耗资3亿美元,过去8年里一直处于计划阶段。探测器预计于2009年发射升空进入环球轨道,用7个月的时间来收集数据。同月,NASA还决定将在2008年耗资9亿美元修复哈勃。
  (一)探月
 · “月球勘测轨道器”计划增加月球冲撞任务。2月报道,月球勘测轨道器(LRO)计划于2008年起飞,并将花费至少一年的时间,拍摄大量的月表照片,其中包括四次 “阿波罗”载人月球着陆任务的着陆点。月球勘测轨道器还将在陨石坑内的结冰坑中寻找水,以便为重返月球任务作准备。4月报道,NASA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器”中增加价值0.73亿美元的“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这是一个模具航天器,旨在利用摄像机和分光计观测2000千克的上面级冲入富含氢气的Shackleton月球坑。
  ·月球着陆器挑战奖没有赢家胜出。5月报道,在NASA各航天中心研究月球着陆器概念的同时,约翰逊航天中心也向工业界发布“月球表面登陆模块”(LSAM)着陆器建议征询书。7月报道,NASA可能在月球登陆器上寻求国际合作。10月20日~21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展开的NASA“月球着陆器挑战奖”中,唯一获参赛资格的犰狳宇航(Armadillo Aerospace)公司两枚火箭中,Pixel坠毁,Texel未能飞行,未能赢得200万美元奖金。10月21日还进行了太空电梯竞赛。由于若干参赛团队都未能完成尝试,因而大赛延长一日。该项目奖金1000万美元。
 · “宇宙神”-5火箭将执行月球、火星任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将在2008年从卡那维拉尔角基地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unarCross)。LRO发射后3~5天到达月球,在距月50千米的制图轨道内,开始为期1年的月表详细绘图,用于未来载人探索。LunarCross则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守望”航天器(S-S/C)与“宇宙神”-5的“飞马座”上面级。将LRO送入所需轨道后,“飞马座”上面级将执行一系列特殊机动,将LunarCross 送入一个分离轨道,随后进行月球撞击。目前,“宇宙神”-5火箭已经5次被NASA选中进行重要的太空探索任务,其中两次已经成功地发射:2005年8月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和2006年1月发射冥王星新地平线探测器。“宇宙神”火箭还将承接2008年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台及2009年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发射任务。
    (二)火星探索
  ·火星漫游者继续勘测。9月“机遇”号火星漫游者经过长途跋涉抵达“维多利亚”坑,开始勘测。10月 ,NASA公布火星坑部分特写图片。 “勇气号”也在火星上发现存在疑似铁的陨星。
  ·火星勘测轨道器开始科学观测。 9月底,“火星勘测轨道器” (MRO)上的科学设备开始勘测反应火星不同历史时期的几十处地点。 10月,NASA宣布“火星勘测轨道器”已经完成第一周科学观测任务,所有设备均正常工作。美国天文学家计划借助气球近距离接触火星,私人企业计划用20年建设火星定居点。
  ·“海盗号”运行30年不见成果。1975年,NASA先后发射两个“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并于1976年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但至今不见成果。有学者认为“海盗号”设计存在严重问题。
  (三)其它
  ·“旅行者”-1到达宇宙最远距离。8月15日“旅行者”-1航天器到达距太阳10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处于太阳系外层边缘——日鞘层(heliosheath)。它以100万英里/日的速度飞行,将在10年内进入星际空间,成为迄今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发射近30年的航天器距日距离已超过距地距离100倍。目前“旅行者”-1和“旅行者”-2正穿越的领域内,太阳仅仅是一个光点,太阳能也不能成为电能。两个航天器使用自己的核能资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延续生命。
  · 2007年发射5颗“西弥斯”科学卫星。NASA计划用波音公司“德尔它”-2火箭携带5颗NASA科学卫星,从卡那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任务命名为“西弥斯”(“历史事件与亚暴期间宏观交互作用”,THEMIS),5颗卫星将定位于北美大陆上空,首次对太阳风暴的产生以及其如何形成极光喷发(即北极光)进行全面的研究,任务期两年。
  ·建造“太阳哨兵”更好地监视太空风暴。9月报道,NASA正在认真考虑建造一组“太阳哨兵”(Solar Sentinels )任务,监视可能导致返月失败的危险的太空风暴。目前该任务尚处于早期的讨论阶段。“太阳哨兵”包括:“内部日球层哨兵”(Inner Heliospheric Sentinels):金星与水星轨道内有4个相同的探测器,就近搜取高能太阳粒子样本。“近地哨兵”(Near-Earth Sentinel):一个绕地轨道航天器,从大型风暴产生处,观测太阳大气层。 “远端哨兵”(Farside Sentinel):一个航天器,观测太阳距地远的一面。
  ·2008年深度撞击航天器将考察彗星Boethin。10月报道,NASA接受高校建议,决定使用深度撞击航天器探测Boethin彗星的延续任务。新任务不会像考察Tempel 1那样采取“撞击”方式,而是于2008年12月飞越Boethin彗星,利用它携带的仪器对其进行近距离观测。(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二):俄罗斯部分-航天规划/航天发射/卫星
      俄媒体将2006年称为俄罗斯太空探索之年。1961年加加林进行人类首次太空之旅,此后,俄罗斯太空火箭工业走过了60周年历程。俄罗斯在卫星发射方面仍旧处于领先地位。雄心勃勃的2006-2015太空计划涵盖了所有太空研究领域,包括载人任务和自动探测器发射。
  开拓国际航太发射市场仍是俄罗斯的发展方向。2005年,俄罗斯实施了24次发射任务,比2004年发射的23次还多。俄罗斯占据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45.5%,成为商业太空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2006年俄罗斯除了继续进行商业发射外,还与欧空局签署协议,使俄罗斯联盟号火箭自2006年起获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吸引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量发射合约。俄专家推测,自2006年起,五年内联盟号火箭将为俄罗斯赚得十亿欧元的收入。
  卫星方面,1993年俄拥有卫星186颗,到2002年俄卫星数量下降到97颗,但是2003年卫星数量下降的趋势减缓,这一年俄罗斯发射卫星的数量已达20多颗。未来俄卫星发射趋势是:增加军民两用卫星的发射,力争在未来数年内,使军民两用卫星达到所有卫星的一半;增加通信卫星的发射。近年来,俄罗斯大力发展导航卫星系统,还不断发射新一代运行寿命较长的卫星,以代替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运行寿命较短的老卫星,逐渐完成新老卫星群的更替。
  俄罗斯近几年进行的导弹试验次数呈递增趋势,尽管有报道称,自198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弹道导弹数量明显下降,服役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由4000降至2000。5月消息,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新闻部门表示,2004年俄罗斯进行了173次试验,2005年进行了205次试验,2006年计划进行221次,其中22次正在进行。12月,俄罗斯战略核计划也浮出水面。对外关系上,俄罗斯与美国仍是针锋相对,同时继续与印度等国合作。
  一、航天规划
  2006年,俄罗斯正式公布《2006~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太空部队司令描述了俄军事太空复兴计划,能源公司也公布了未来25年载人太空飞行计划。此外俄中将还提出空天武装斗争新概念,建议将空中、太空两个界限不明领域内的行动视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筹建电子战部队(当前俄武装力量除陆、海、空外,还有战略火箭兵、航天兵和空降兵3个独立兵种)等。航天工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是太空探索(俄罗斯计划到2015年巩固该领域的优势地位)。2006年7月报道,俄总统普京已下达命令,要求航天制造工业合并为一家新公司,成为卫星制造工业领军者。到2015年以前,俄罗斯航天领域将形成3-4个综合性机构,涉及俄罗斯60%的航天企业。航天企业的新工业设备比重也将由3%增至33%-35%。
  (一)正式公布十年航天计划
  2006年2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网站公布了《2006~201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该计划于2005年10月获得政府批准。十年计划要求2006年增加30%的太空领域预算拨款,从185亿卢布增加到240亿卢布,以应对美国的挑战。俄政府2004年财政预算中,用于太空项目的资金为125亿到130亿卢布,比2003年增长55%。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加强军事航天力量的建设,不断提高太空兵力兵器的作战能力,并赋予了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太空武器系统的任务。12月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政府制定一份未来30-40年国家航天活动的通用计划。
  (二)俄军事太空复兴计划
  2006年10月,俄罗斯太空部队司令Vladimir Popovkin表示,俄太空部队将避免军事太空及太空导弹防御方面的潜在危机;制止俄罗斯太空星座及地面设备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退化;为复兴创造先决条件以便有效完成复兴任务。从2007年开始,俄罗斯太空部队将发射新型军事航天器。预警雷达、火箭及空天防御是三项重要任务。
  (三)未来25年载人太空飞行计划
  4月,能源公司公布“俄罗斯2006~2030年载人太空航行研发计划的概念”。包括载人月球计划和探索火星计划。载人太空飞行计划分四个阶段执行:(1)研究经济效益好的可重复使用的“快船”太空运输系统;(2)基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近地太空工业化开发;(3)执行探月计划,建立月球工业;(4)火星载人探索任务的执行。此《概念》旨在为近地太空工业及随后的探月工业计划和飞往火星计划,探寻一个结论性的和阶段性的解决方案。
  二、航天运输
  2006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取得显著成就,并期望到2015年获取全球航天业务市场21%的份额。从俄罗斯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游价格将增至每人0.21亿美元。目前第5名太空游客正接受训练准备2007年升空。根据俄罗斯到2015年的航天发展战略,俄罗斯航天火箭业将重组,2010年前成立10家综合公司,之后这10家公司将被三四家大型公司所取代。克鲁尼切夫中心将兼并四家公司。
  此外,由于租金昂贵无法维持,俄罗斯导弹部队将于2007~2008年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撤离,军用卫星及弹道导弹发射设施将被转移到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对其进行10年投资建设。拜科努尔发射场的某些站点将由俄罗斯航天局管理,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任务和民用卫星发射任务。国际合作方面,与欧空局达成协议,在法属圭亚那建造“联盟”号发射场,与欧盟签署太空领域共同任务及目标法令,俄、印尼可能开展四年空射宇航计划合作,并期待与中国开展大型航天合作项目,还运送首位韩国、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宇航员入太空,向印度提供最新太空技术,在南非创建航天控制中心,为南非发射该国自主研制近地观测卫星。
  (一)航天发射概况
  2006年俄罗斯共进行23次航天发射(包括3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其中21次成功,2次失败。具体如下:
  4月25日,发射以色列间谍卫星“爱神星”B(Eros B)。发射地点为远东的斯沃博德尼航天发射场移动发射台。20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并移交用户控制。
  5月3日,俄罗斯军方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号火箭将间谍卫星“宇宙”-2420(可能为“钴”-M)送入轨道,卫星进入距地168 千米~337千米轨道内,轨道倾角约67度。
  5月26日,俄罗斯北方舰队从巴伦支海“叶卡捷琳堡”核潜艇上使用改装型弹道导弹“静海”-1(Shtil 1)火箭将科学卫星“指南针”-2(Kompas-2)送入低地球轨道。
  6月15日,俄罗斯三级“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地球观测卫星,从太空监视自然资源与突发事件,向政府及商业用户提供服务。这是俄罗斯自1999年之后首次发射地球观测卫星。
  6月16日,“质子”号火箭发射哈萨克斯坦的首颗通信卫星KazSat 1。10月报道,俄罗斯已经向哈萨克斯坦移交了KazSat-1通信卫星的控制权及地面控制站。俄罗斯克鲁尼切夫航天研究中心,9月份赢得建造哈萨克斯坦第二颗通信卫星KazSat-2的竞标。KazSat-2卫星预计成本为KazSat-1的两倍,计划2009年发射。
  6月25日,俄“旋风”-2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宇宙”-2421侦察卫星(属“传奇”系列),约1小时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将美国比格罗宇航公司“起源”-1(Genesis-1)可膨胀太空舱成功送入轨道。
  7月21日,俄“闪电”-M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宇宙”-2422军用卫星,约56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7月28日,罗克特火箭(Rokot/Briz-KM)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韩国“阿里郎”-2多用途卫星。
  8月4日,一枚“质子”号火箭从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将欧洲“热鸟”-8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发射后9小时11分钟,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9月14日,俄“联盟”-U中型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军事卫星“宇宙”-2423,这是俄罗斯2006年发射的第四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卫星入轨后所有系统运转正常。
   10月19日,“联盟”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欧空局首颗极轨气象卫星MetOp-A。“联盟”火箭增大型有效载荷整流罩由欧洲阿里安太空公司提供。整流罩长11.4米,外径4.1米。
   11月8日,一枚“质子”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将阿拉伯通信卫星Arabsat-4B送入太空。国际发射服务公司1995年成立,包括俄罗斯宇航公司及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质子”及“宇宙神”系列火箭发射业务。2006年10月洛?马公司完成国际发射服务公司股份的销售,新公司仅致力于“质子”(使用“微风”-M上面级)的发射任务。
    12月24日,“联盟”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子午线”( Meridian)卫星,旨在改善俄北部及远东地区的远程无线通信状况。
    12月25日,“质子”-K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三颗“格洛纳斯-M”(Glonass M)卫星,卫星进入正确轨道。这三颗卫星是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升级版。使用寿命为7年。
  12月27日,“联盟”2-1B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将一颗法国COROT天文探测器送入太空。
  2006年俄罗斯火箭的几次失败发射:
  2月28日,“质子”火箭(俄罗斯制造)未能将“阿拉伯星”-4A(ArabSat 4A)送入正确轨道,可能将其弃置于一个无用轨道。本次发射失败归咎发动机氧化器系统受污,“质子”号火箭自1996年提供商业发射以来的第3次失败(共36次发射)。前两次分别在1997年和2002年。
  7月26日,由常规弹道导弹改装的“第聂伯”火箭未能将18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坠于拜科努尔发射场南部25千米处。事后俄公布:火箭发动机内的一个液压传动装置发生故障,导致火箭因发动机关闭而坠毁。本次发射失败共损失18颗小卫星。最大载荷为白俄罗斯首颗人造卫星Belka,这是一颗监视遥感卫星。
  (二)运载具研发
  ·俄欧启动“先进乘员运输系统”登月飞船研究
  2005年12月,欧空局表示不愿意支持有翼航天器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取消载人航天器竞标活动,原因是没有胜出者。俄欧就研发“先进乘员运输系统”(ACTS)计划进行了磋商。2006年2月,俄欧航天局高层会议重新讨论了运输系统的任务需求问题,7月欧空局通过成员国资金筹集及法律文件,俄欧将于9月初启动“先进乘员运输系统”计划。计划历时18个月,涉及四个工作领域:载人月球飞行;检验飞行器构型的初步系统设计;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NASA可能参与设计的对接装置;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议,并为已选航天器的全尺寸研发确定分工。约7个欧空局成员国预计将提供1870万美元。
     ·俄罗斯航天局可能购买能源公司“渡船”号货运飞船 。10月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正在协商从能源公司购买“渡船”(Parom)号轨道飞船事宜。“渡船”号飞船将在轨道上停留15年,可以在轨道间飞行60个来回,将运送到低地球轨道的货物转运到国际空间站。“渡船”号飞船衍生自“进步”号货运飞船,可携带重达12000千克的货物舱,将之送往国际空间站。“渡船”号不使用时,则对接在国际空间站。
     ·建造“联盟”-K飞船飞往月球。10月报道,俄罗斯能源公司表示,将建造一种能够往返月球的“联盟”-K(Soyuz-K)飞船。目前公司已经开始进行飞船改装的最后设计。新飞船将配备数字控制系统,能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及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能源公司还在继续设计“快船”。俄罗斯计划在2011~2012年进行首次载人绕月飞行。
    三、卫星
  2006年,俄罗斯发射四颗军事卫星及其它科学卫星。在2006年~2015年的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中,俄罗斯预计发射21颗电信卫星,1个双星多用途中继系统,12颗移动通信卫星,5颗气象卫星,5颗环境监测卫星,以及一些用于研究天体物理学、生物医学、太阳和月球探索的观测台及航天器,并发射火星、金星探测器。俄罗斯还将为全球卫星辅助搜救系统Cospas-Sarsat建造2个航天器,为国际空间站建造7个舱段。俄罗斯航天局长表示只要一直有经费维持,在未来十年,俄罗斯的航天器在轨数量将会突飞猛进地增长。
  据悉,俄罗斯在轨卫星90多颗,2/3超过设计使用寿命,60多颗军用卫星,半数以上超期服役。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太空力量,将卫星总数保持在100颗以上。近年俄倾向于降低军事卫星数量,提高民用卫星的比例,纯粹军事卫星比例下降,民用卫星比例剧增,许多民用卫星事实上是两用卫星,可完成某些国防任务。
  (一)卫星现状
  ·四颗军事卫星入轨。
  5月,间谍卫星“宇宙”-2420入轨,这是俄罗斯2006年发射的第一颗军事卫星,可收集高分辨率图像。据分析,该卫星可能是Yantar 级或Kobalt级新型间谍卫星,为俄罗斯国防部提供服务,支撑俄罗斯日渐衰颓的太空情报收集能力。6月,“宇宙”-2421侦察卫星(属“传奇”系列)入轨。据判断:“宇宙”-2421是一颗US-PU 级海军信号侦察卫星。7月有报道称,“宇宙”-2421在轨失灵,两个太阳帆板中的一个未能展开。7月, “宇宙”-2422军用卫星入轨。9月,军事卫星“宇宙”-2423入轨,分析家确信这是一颗侦察卫星。11月20日,“宇宙”-2423结束任务,按指令自行坠毁。此外,俄罗斯发射的本国卫星还包括:科学卫星“指南针”-2,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子午线”等。
  ·卫星频遭意外
   3月,俄罗斯静地轨道电信卫星“快车”-AM11(Express-AM11)遭受不明来源的“意外撞击”失灵。该卫星于2004年4月发射,预计运行寿命12年。4月29日,俄罗斯唯一侦察卫星(雷达型)“宇宙”-2405( Kosmos 2405)提前脱轨焚毁,致使俄5天内无一颗专门间谍卫星服务。“宇宙”-2405是俄“传奇”卫星侦察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侦察并监控美国核潜艇等核力量,在轨两年,2004年5月发射。5月3日,发射“宇宙”-2420,使用寿命120天,暂时填补俄军 “天眼”空白。6月,“宇宙”-2421侦察卫星(属“传奇”系列)入轨,据称:“宇宙”-2421是一颗US-PU 级海军信号侦察卫星。7月有报道称,“宇宙”-2421在轨失灵,两个太阳帆板中的一个未能展开。9月,俄罗斯还发射了一颗仅运行67天的军事卫星“宇宙”-2423任务,分析家确信这是一颗侦察卫星。11月20日,“宇宙”-2423结束任务,按指令自行坠毁。此次任务结束虽不是意外,但对俄罗斯军事卫星现状可见一斑。
  ·“格洛纳斯”解除精度限制,预计2010年全部部署。俄罗斯国防部8月表示:由24颗卫星组成的导航及全球定位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将在2010年前全部部署,比此前宣布的日期推迟一年。2005年12月,3枚“格罗纳斯”卫星升空,在轨卫星增至17颗。2006年12月,俄还将发射3枚GLONASS-M系统卫星。据悉,Glonass建设计划进展顺利,预计2007年之前,导航信号可覆盖俄全境,2010年之前,可覆盖全球每个角落,具备与美国GPS系统相抗衡的实力。未来“格洛纳斯”对空中、海上、地面和空间目标的定位精度最高可达1米,但其最大优势在于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Glonass面临两个重要挑战是:促成发射所需数量的导航卫星,并创造商业运用的有利条件,使导航系统经济独立。11月,国防部长表示俄罗斯将从2007年起解除对使用Glonass系统的精度限制,使该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不受限的商业应用。
  (二)预研项目
  ·研制首颗“最低配置技术纳米卫星”。3月报道,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俄第一颗纳米卫星,其体积比家用奶粉桶略大,重5千克,星上配有数码相机,拍摄视野达290千米,分辨率50米。有望在未来1~2年执行对地观测任务,用户可用小型接收站自行接收图像。卫星具有重量轻、设计相对简单且制造周期短、成本低廉等特点,还可通过现有的“全球星”卫星通信系统直接操控。据称,试验型纳米卫星已于2005年进入太空,并完成了各种测试任务。
  ·积极研发具有创新性能的轻型卫星平台。轻型航天器有助于实现俄罗斯致富,发挥新型自由市场环境中的潜力。十年计划包括研发一系列先进的轻型航天器,每颗重量只有数十、数百千克。包括:(1)带有可互换载荷的卫星平台。Kondor-E雷达与Ruslan-MM通信卫星基于此平台。(2)Yakhta 卫星平台。(3)“对话”卫星。Yakhta 卫星平台与“对话”-E(Dialog-E)卫星共同使用,旨在在俄罗斯卫星通信能力中打造一种备份力量。(4)“涅瓦”(Neva)卫星平台。该平台利用Skif空射系统发射,图-22M飞机是初始载具。(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二):俄罗斯部分-空间站与深空探测/导弹防御
    四、国际空间站与深空探测
    2006年,国际空间站的继续建造工作又提上日程,合作国聚会讨论了具体情况,欲把空间站建成为国际型太空港。俄罗斯全年3次发射货运飞船,2次发射载人飞船。空间站内宇航员进行各种试验(如“水族馆”科学实验,旨在研究如何在外层空间和其他星球建立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同时,迎来了世界首位女性太空旅游者,也迎来了德国、巴西首名宇航员。相对于前两年的空间站活动而言,2006年空间站活动仍在有序进行,但亦不乏惊魂时刻。8月,国际空间站内神秘怪声,吓坏宇航员。宇航员和专家对声音来源做了不同猜测。9月站内俄罗斯舱段氧气发生器有毒化学气体氢氧化钾泄漏,后被清除,未对空间站活动造成影响。
     俄罗斯还计划在2015年之前发射两个太空“移动”实验室;2015年后还将建立新的轨道站。俄罗斯表示要先于美国在月球上建立本国的常驻基地,计划在2015-2025年间,试验探月及火星的太空旅行技术。火星探测器将带回火星土壤样本,此外还将对火星表面进行遥感作业。另一个探测器将研究金星的表面和大气。在深空探测方面,俄罗斯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一)国际空间站
·五大航天局长聚会讨论空间站建造工作。3月2日,美、俄、欧、加和日本五大航天局长聚会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确定发射国际空间站剩余建造结构的顺序,讨论了空间站运行计划,包括站上人员数量。2010年,国际空间站的密封舱数量将成倍增长至12个,国际活动也将相应增加。2007年国际空间站的成员可扩增至6名,俄罗斯4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2艘“进步”号货船也将在同年发射到国际空间站。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的发射已计划于2007年晚些时候进行。日本也计划在2009年发射H-2转移飞行器(HTV),负责运送密封货物。
     ·俄罗斯计划发射新轨道实验室与新轨道站。俄罗斯十年航天计划要求在2015年之前发射两个太空“移动”实验室。实验室上配备独立的动力系统,既能作为实验舱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又能自主飞行,在太空中进行实验,进行零重力、太空材料和生物技术的试验。预计于2012、2015年将这两个实验室送入太空2015年后,俄罗斯还将建立新的轨道站。目前,从空间站仅能监测到的俄罗斯领土不足10%,而新的轨道站的监测面积将扩大10倍。轨道站上可生产地球上不能制造的材料,还可改进远程监测地球的方法。
     ·能源公司申请2010年后国际空间站使用权,将建造空间站多功能通用舱。3月报道,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竣工,俄罗斯能源公司已向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提交申请议案,希望2010年后维持并使用国际空间站,使之寿命延长到2030年(原寿命至2016年)。从2009年起计划在国际空间站使用“渡船”号新型轨道间太空拖船,它将向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他说,使用“渡船”号将把向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的成本降低到四分之一。11月表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已经把多功能通用舱的建造工作委托给能源公司。
     ·国际空间站详细活动
     2月3日,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成功向太空投放了一颗“宇航服卫星”(SuitSat)。该卫星实际是一件内部安装了多个无线电传感器的“奥尔兰-M”宇航服(俄制),宇航服于2001年进入空间站,在5次太空行走中使用。无线电爱好者使用普通天线的收音机即可接收这颗“卫星”在145.99兆赫波段发出的信号。
      2月23日,俄罗斯“进步”-19货运飞船发动机燃烧13.5分钟后,将国际空间站轨道提升到距地360千米高处,以便迎接第13远征小组的到来。
     3月3日,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已于脱离国际空间站再入地球大气层。
     3月29日,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将第13远征小组送入太空,包括俄罗斯指挥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Pavel Vinogradov)、美国随机工程师杰弗雷· 威廉姆斯(Jeffrey Williams),在为期180天的任务中,他们将完成40多项太空科学实验,并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同船到达的还有巴西首位太空人马考斯·庞泰斯(Marcos Pontes),庞泰斯在轨停留8天进行试验。
     4月8日,国际空间站第12远征小组完成六个月在轨任务,安全着陆,庞泰斯随机返回。
     4月19日,国际空间站计划将轨道提升700米,但因技术原因未获成功。俄方称,国际空间站发动机长期未使用导致提升失败。
     4月24日,“进步”号货运飞船(进步-M-56)升空。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载有食物、水、氧气、燃料以及其它一些国际空间站所需的科研仪器,货物总重量超过两吨。
     5月报道,美俄已经确定国际空间站第14组成员名单,分别是NASA宇航员迈克尔·洛佩兹·阿雷格里亚(Michael Lopez-Alegria )、苏尼塔·威廉姆斯(Sunita Williams),以及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图林(Mikhail Tyurin )。
     5月4日,空间站两名成员点燃“进步”M-56飞船发动机成功将空间站轨道提升了约2.7千米,这次调整放宽了俄罗斯飞船对接的条件,还进行了空间站脱离轨道碎片危险的试验。此次轨道调整是为“进步”M-57飞船的抵达做准备。
     6月2日,国际空间站指挥长维诺格拉多夫和宇航员威廉斯进行约6个半小时的太空行走,为俄罗斯氧气发生器安装新的排出口,并替换安装在美国舱段上的太空摄像机。这次是第13支远征队进行的首次太空行走,也是空间站装配和维护的第65次太空行走。
     6月9日,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进步”M-56货运飞船发动机成功点火,将空间站轨道提升近1.2千米。这次轨道调整主要是为迎接预定7月份发射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做准备。
     6月19日,“进步”M-55货运飞船按计划脱离国际空间站,约4个小时后,坠入太平洋预定水域。
     6月24日,俄罗斯“进步”M-57(美称“进步”-22 )货运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其上运有近3吨重的燃料、食物、水,及设备。 26日与在轨空间站对接。
    7月4日~17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1 )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进行三次太空行走,安全返航。
    8月3日,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杰弗雷· 威廉姆斯和托马斯·瑞德(德)进行太空行走,目的是为下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准备基本制冷系统。
     9月9日~21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5)发射,与空间站对接,进行三次太空行走,安全着陆。
    9月18,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伊朗裔美国女企业家阿努什•安萨里(Anousheh Ansari)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原定旅客日本人榎本大辅未能通过体检。同机起飞的还有第14组空间站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图林(Mikhail Tyurin )、美国宇航员迈克尔•洛佩兹•阿雷格里亚(Michael Lopez-Alegria )。
     9月19日“进步”号货运飞船离开国际空间站,让出对接位置。
     9月20日,“联盟”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安萨里在站内停留8天。
     9月29日,安萨里搭乘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着陆,平安返回地球。她成为第四名自费太空游的幸运儿。
     10月10日,国际空间站上3名宇航员乘坐“联盟”号飞船将一艘俄罗斯救生船移往新的对接点。为10月晚些时候到来的“进步”号货运飞船清理出一处对接站点。
     10月23日,俄罗斯“进步”M-58货运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由于技术故障本次对接推迟数小时完成。本次对接中,空间站自由漂移以避免碰撞“进步”飞船。
     11月22日,国际空间站成员进行太空行走,庆祝俄美建交200周年。期间宇航员打出高尔夫球,并检查了空间站装备。
     11月报道,国际空间站科学实验加速进行,在轨道实验室中开展了新的研究项目,如跟踪营养学,宇航员睡眠跟踪等。
     11月30日,国际空间站轨道提升工作因发动机意外熄火而失败。此次轨道修正旨在迎接12月7日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
     12月9日~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16)发射,与空间站对接,进行四次太空行走,安全着陆。
     (二)深空探测
     · “月球-水珠”任务进入初始设计阶段,预计2012年发射。6月报道,俄罗斯正在研发30年来的首个月球任务。这个新的“月球-水珠”(Luna-Glob)任务是俄罗斯航天计划中的正式组成部分,计划已经进入初始设计阶段,预计于2012年发射。美、印、日等国都计划于2008年发射新的月球轨道器。日本还研发了自己的月球钻透器任务。美国的撞击器也将成为2008年轨道器的一部分,但不会直接从月球表面传回数据。俄罗斯的13个探测器都将传回数据。
      ·能源公司探月三步曲。月球开发和火星考察计划是该公司2025年前载人宇航发展计划(2006年确定)的最终阶段,俄罗斯能源公司多次表示要实行三步探月计划:第一阶段(2010~2015),使用联盟系列飞船、联盟-FG号和质子号运载火箭;第二阶段(2015~2020年)建立经常性的月球交通体系;第三阶段(2020~2025年)则计划在月球上建立常设基地。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航空航天会议期间,能源公司表示探月计划的三步为:“联盟”飞船飞往月球;在月球建造永久基地;在月球上进行工业勘探。
      ·启动模拟火星游“火星-500”试验。8月报道,俄罗斯正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志愿者,选拔6名优胜者于2007年参加为期近2年 “火星-500”试验。这将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时间最长、难度最高的宇宙航行隔离模拟计划。试验旨在研究漫长太空旅行对宇航员身心产生的影响,为未来的载人火星之旅做准备。试验至少持续520天,共三阶段:飞往火星(250天),在火星表面逗留(30天),返回地球(240天)。也可能延长180天。
     ·2009年探测火卫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计划2009年发射火星探索舱,分析火星表面并收集火卫一试验样本,2011年开始返航。“火卫一·土壤”(Phobos-Grunt)太空舱预计在2009年10月发射,进行为期3年的远征。计划的第一阶段将从火卫一上收集样本带回地球,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详细研究。火卫一试验能够回答或更进一步了解关于太阳系物理方面更宽范围的科学问题。预计2030年将人类送往火星。这项计划被视为“俄罗斯重返行星研究的宝贵机会”。
     五、导弹防御
     12月,俄罗斯对外政策委员会主席撰文称,俄罗斯必须保持核大国地位,并在文章中公布了2012年前俄罗斯的战略核计划,包括:地基洲际弹道导弹约600枚;具有发射潜射弹道导弹能力的核动力潜艇10~12艘;可携带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战略轰炸机50架;潜射弹道导弹1000~1200枚。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三位一体”主要包括:战略火箭军的陆基洲际导弹部队、海军核潜艇的洲际导弹部队以及远程航空兵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俄军在改进图-160战略轰炸机的同时,陆基移动式“白杨-M”导弹以及海陆两用的“布拉瓦”导弹也成为了俄军方力推的未来核盾牌的主要组成部分。2006年,俄罗斯四大舰队分别进行了军事演习,军演期间多次发射导弹。
     ·“布拉瓦”战略导弹系统进入最后生产阶段。3月报道,俄罗斯最新式的“布拉瓦”战略导弹系统生产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将按计划装备第四代核潜艇。“布拉瓦”是“白杨”-M型战略弹道导弹的潜射型,外形与“白杨”-M相似,采用 “白杨”-M的速燃固体火箭发动机、机动弹头再入大气层、末端精确制导以及快速发射等大量新技术成果,突防能力极强。“布拉瓦”导弹的最大射程为8000千米,最多可携带10枚超高音速分导核弹头。“布拉瓦”导弹与“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将成为未来俄战略核力量的主体,预计“布拉瓦”导弹于2008年装备俄海军,由于形势看好,分析家认为可能会于2007年底提前列装。
      ·增加采购军费,“白杨”-M列装。7月,俄罗斯国防部长表示,未来十年将采购69套“白杨”-M(Topol-M)弹道导弹系统,购买60套“蜘蛛B”(Iskander-M)战术导弹系统,用以装备5个导弹旅。2007年将购买17枚洲际弹道导弹。12月4日,移动式“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于开始服役。移动式“白杨”-M导弹比井下发射的“白杨”导弹更难被探测和摧毁,还具备穿透梯队型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将构成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心。到2006年7月,俄罗斯拥有总计502枚作战导弹,其中有42枚井下发射的“白杨”-M导弹和254枚地面移动式“白杨”导弹(SS-25)。俄罗斯目前只部署了10枚移动式导弹,预计2015年前将部署69枚固定和移动式“白杨”M导弹。
     ·升级反导弹预警系统,开发防空导弹模拟器。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2月表示,俄罗斯正在对其反导弹预警系统进行重大升级。1971年建立的天基及地基系统正在接受现代化改造,以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有效运行,并能够覆盖战略方向上的所有区域作为升级的一部分,新雷达正被部署在战略要点上,代替前苏联时代部署的但不在目前俄罗斯境内的旧系统。8月报道,俄罗斯近日开发出“无风”-1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的模拟训练器。这是一套硬件程序系统,由办公室个人电脑和指挥所现实仪器组成。可培训全体人员在现实条件下对“无风”-1防空导弹系统作战使用和技术维护。
      ·导弹发射概况
     2月,进行一项试验。表明俄罗斯准备在洲际弹道导弹上安装一套战斗系统的计划正接近成功。安装这种系统的洲际导弹将能够穿透所有现有和计划部署的反导防御系统。
     4月22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自卡普斯京亚尔发射场成功试射一枚携带了新型弹头的K65M-R运载火箭。此次发射旨在对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通用弹头及新研制的能突破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某些部件进行测试。俄专家将根据这次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研制能够突破反导防御系统的有效工具,并将其装备到俄未来的新型弹道导弹上。据悉,此次发射的K6-5M-R运载火箭为“宇宙”-3M运载火箭的基准火箭。
      5月18日,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表示最近成功试验一套新型导弹系统,可穿透所有导弹防御系统。这套导弹系统已进入部署准备阶段,将在最近准备完毕。新型弹头将按照之字形线路追踪目标,可以列装于新型“白杨”-M陆基导弹及 “布拉瓦”潜射导弹(海军在研),携带这种弹头的“布拉瓦”导弹最早可于2007年装备海军核潜艇。
     6月报道,俄罗斯推出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可压制敌防空能力提高。俄罗斯在现役高速反辐射导弹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尺寸更大、射程更远、性能更强。据称,新型导弹服役后压制敌防空能力将大大提高。新型导弹采用了多种方法提高冲压喷气发动机的性能,包括加注更多燃料、改进导弹软件、充分利用弹道等,使新型导弹的射程达到200千米以上。据悉,目前这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已通过试验,并达到设计要求,可供出口,其作战性能十分引人注目。
     6月30日,俄罗斯在演习中发射Tula弹道导弹。导弹从巴伦支海到堪察加半岛。
     8月3日,俄罗斯从其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试射了一枚SS-25“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装备部副部长称,此次试射的目的是验证导弹在作战延长期内的飞行稳定性和技术特性。此枚“白杨”导弹是从一个移动发射架发射的。导弹按预定时间命中位于勘察加半岛的目标。这枚“白杨”导弹是一枚地面移动三级、单弹头导弹。长29.5米,直径1.7米,重1000千克,射程10500千米,精度900米。
      8月报道,近日俄战略轰炸机图-160和图-95MS成功试射一系列导弹。导弹发射是在俄罗斯空军远程飞行部队举行指挥演习期间进行,4架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停留时间超过10小时。所有导弹都准确地击中了预定目标。
      9月7日,俄罗斯试射“布拉瓦”(即“圆锤”)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失败,导弹偏离轨道并坠入海中。这枚导弹自俄海军北方舰队白海水域“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核潜艇发射弹头本应击中远东堪察加半岛演练场上的预定目标。俄方认为设定的程序出错导致失败。此前俄军已对“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进行4次试射,均获得成功。
      9月9日,北方舰队的K-84战略核潜艇发射一枚洲际导弹。导弹所携三个训练弹组件全部命中基扎靶场(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目标。据推测,该导弹为RSM-54型(北约称为“SS-N-23轻舟”)导弹,属俄第三代潜射洲际核导弹。该导弹采用三级可贮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8300千米,可携载4枚分导式核弹头,每枚弹头TNT当量约25万吨。配备该型导弹的667型战略核潜艇已成俄海军主战核潜艇,故该型导弹一直受俄军领导人关注, 2003年起已连续4年多次试射。
      9月10日,太平洋舰队第25战略核潜艇大队核潜艇则发射一枚导弹,导弹飞行6000千米后,所携两个训练弹组件命中基扎靶场预定目标。当日伊万诺夫宣布,现在世界3大洋中共有8艘俄罗斯核潜艇在进行战斗巡逻,随时可对世界上任何目标发动致命攻击,从而以较强核威慑力确保国家安全。
      10月16日~25日,北约与俄罗斯将在莫斯科的国防部研发中心仿真所联合举行战区导弹防御指挥演习。演习主要是对战区导弹防御的指挥进行演练,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未来战区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演习通过电脑协助,实时操练如何对导弹打击力量进行部署、指挥和控制。来自北约11国60多名代表及80多名俄军官将参与演习。双方初步商定于2007年秋季联合举行首次战区导弹防御实地训练演习,本次演习为其前奏。2004年3月,北约和俄罗斯首次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联合举行战区导弹防御指挥演习,2005年3月,双方在荷兰德毕尔空军基地联合举行了第二次战区导弹防御指挥演习。
      10月25日,俄罗斯试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布拉瓦”失败。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偏离轨道并坠入海中。这枚弹道导弹是俄海军北方舰队“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战略核潜艇从白海水域发射的,发射在水下进行。
      11月9日,俄罗斯在拜科努尔发射场试射了一枚RS-18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发射后击中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库那河靶场的目标,证实了它主要的飞行技术性能没有变化,有可能继续使用该类型导弹作为战备值班的导弹。同时也展示了战略导弹部队在使用军用导弹综合体方面有着较高的战备水平。根据导弹发射的结果,军方将把此类型导弹的服役期延长至30年。
      12月5日,俄罗斯成功试射了自己的反弹道导弹拦截器。试射了1枚A-135反导系统拦截导弹,此次发射检验了导弹的能力并延长了运行寿命。俄罗斯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是太空部队的组成部分。
      12月21日说,俄罗斯成功试射一枚RS-20型洲际弹道导弹(北约编号为撒旦SS-18),旨在延长该型导弹服役期。RS-20射程1.1万千米,为俄罗斯武器库中的最重武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三):欧洲部分-航天运输/卫星
     欧空局对欧洲卫星产业重组给予极大重视,与美国及俄罗斯的合作也在继续发展。欧空局于12月5~6日在柏林召开了部长会议,商讨共计106亿美元的太空投资计划。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批准长期战略,该组织将由气象机构转变为“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计划中三个卫星任务的运营机构。欧空局也正在计划帮助三家欧洲私营企业开发商业太空旅游业务。
      (一)欧空局关注欧洲卫星产业重组。2006年5月报道,欧空局正在研究如果欧洲只组建一家卫星总承包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1)4月报道,阿尔卡特公司与朗讯技术公司以134亿美元的价格达成协议,合并创建一家价值360亿美元的全球通信方案公司,预计在本行业内提供广泛的无线及有线服务投资。两家公司称,合并是为了应对来自低成本的亚洲制造商的竞争,以及一些大型电信公司的日益扩大的规模和购买力。(2)5月报道,欧洲EADS阿斯特里厄姆公司(Astrium)已经购买了巴西航天公司Equatorial Sistemas 42%的股份。此次合作将巩固EADS阿斯特里厄姆公司在巴西的地位。(3)11月,欧洲委员会已批准了泰利斯公司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所持的阿尔卡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67%股份和Telespazio公司33%股份的协议。该协议是在泰利斯、阿尔卡特-朗讯和芬梅卡尼卡3家公司签署新的太空联盟协议之后签署的。这项交易将在2007年达成最终协议。
      (二)欧空局讨论各国合作领域及方式。 2006年5月,在NASA月球战略会议召开后两周,欧空局也召开了国际探索研讨会,讨论各国航天局合作领域及方式。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欧洲各参与局已经接受国际条约约束。月球探索计划可能也将生成一份条约,但欧空局希望讨论所有的可能性,包括细节问题上的局间合作。为了实现真正的全球探索事宜,需要规划性与技术性合作的领域包括:公用的地月通信和导航系统。研讨会后还将继续协商这一问题,可能需要两年多时间。国家技术出口控制也会给合作造成困难。7月报道,NASA与欧空局经过商讨,可能将在2006年12月宣布一项全球探索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是促使各国航天局共同进行探月和火星探索计划。
      (三)欧洲宇航工业进军俄罗斯。9月中旬俄罗斯杜马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表示,俄、法、德三国首脑将讨论购买欧洲宇航防务公司(EADS)股份的有关事宜。在过去的几年中,俄罗斯和欧空局已在太空探索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正着手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为俄罗斯“联盟”-2火箭建造一个发射场。欧盟与俄罗斯还同意在“联盟”飞船和新一代“快船”基础上,共同研发一个先进载人运输系统。另有报道称,欧洲EADS公司CEO在新德里会见印度高层官员,宣布将提高在印度的工业投资,帮助印度发展宇航工业基础,在航空、航天及防御技术方面发展工业能力。
      一、航天运输
     2006年欧洲“阿里安”火箭共进行5次发射,将11颗卫星送入太空未来还将为国际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阿里安公司还期望开发亚洲市场。在火箭研发方面,除了改进“阿里安”火箭,欧洲还在积极筹备“织女星”火箭的首次发射,同时研发新型火箭。欧空局还与俄罗斯开展了“先进乘员运输系统”登月飞船研究,以及“联盟”火箭合作事项。(详见俄罗斯部分(三)国际合作1.俄罗斯与欧空局合作)。
      (一)航天发射概况
     ·3月11日“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西班牙军事卫星与“热鸟”-7。“热鸟”-7由阿尔卡特公司建造,运行轨道为东经13度,向加蓬提供电视、广播中继服务。“西班牙星”(Spainsat)则极大地提高西班牙军队的通信能力。
     ·5月27日“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SATMEX-6与THAICOM-5。“阿里安”火箭成功把一颗墨西哥SATMEX-6和一颗泰国THAICOM-5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27分钟后,将SATMEX-6卫星送入最初轨道。SATMEX-6卫星重5.7吨重。SATMEX-6卫星旨在提高美国、墨西哥、加勒比和南非地区的通信和因特网覆盖能力。又5分钟,火箭把THAICOM-5卫星送入轨道。THAICOM-5卫星重2.7吨。THAICOM-5卫星将为亚洲、太平洋、欧洲和非洲提供通信和电视广播服务。“阿里安”-5重型火箭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最大达10吨。
      8月11日“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日法双星。本次发射为“阿里安”-5火箭的第28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第14次连续发射成功。发射后半小时两颗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一颗是日本运行商JSAT公司的JCSAT-10通信卫星,另一颗是法国国防部的“锡拉库扎”-3B (Syracuse 3B )军事通信卫星。
     10月13日“阿里安”-5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阿里安”-5火箭在库鲁发射场发射三颗卫星,半小时后卫星进入转移轨道。火箭携带的主要载荷是两颗商业通信卫星,分别是DirecTV 9S 和Optus D1。DirecTV 9S 是劳拉公司太空系统分部卫星,重5530千克,定位于西经101度。Optus D1是轨道科学公司Star 2系列卫星,发射质量2300千克。其上携带30个ku波段转发器,定位于西经160度。火箭携带的次级载荷是日本宇航探索局的“大型可展开式天线反射器小尺寸模型”-2(LDREX-2)。这个小型航天器携带了一套发射后可迅速展开的天线。本次发射为“阿里安”-5火箭在2006年的第4次发射。
      12月8日,“阿里安”-5火箭发射“狂蓝”-1与AMC-18卫星。“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将美国狂蓝公司的“狂蓝”-1卫星和SES AMERICOM公司的AMC-18两颗通信卫星送入静地转移轨道。这次发射是2006年“阿里安”-5火箭的第5次成功发射。“狂蓝”-1是一颗重4.7吨的高功率卫星,基于劳拉太空系统公司的1300卫星平台建造而成,为美国提供Ka波段的点波束服务。卫星有望在2007年1月开始通过“野蓝”-1卫星提供服务。
      (二)载具研发
     1.主力火箭
      ·“织女星”火箭主发动机试验。“织女星”火箭是欧洲下一代发射小型有效载荷的运载火箭,欧空局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关键试验。6月,“织女星”火箭第二级发动机Zefiro23完成首次点火试验。10月,火箭的上面级合成体通过振动试验。11月,火箭第一级发动机进行首次静态点火试验。
      ·“阿里安”-5火箭ATV级进入最后试验阶段。欧洲增强型“阿里安”-5上面级结构加载验证试验将于9月底结束。由于要携带欧空局“自动转移飞行器”(重2.05万千克)和最终的轨道飞机,因此“阿里安”-5 ES ATV火箭与当前的“阿里安”-5 ECA不同,前者拥有一个更加稳固的上面级结构和一个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多次重复启动的发动机。这次结构试验为期30月、耗资0.89亿美元(0.7亿欧元),是研发计划的最后一个阶段。首架“自动转移飞行器”儒勒·凡尔纳将于2007年5月发射,并飞往国际空间站。
       ·新型运载火箭研制。11月报道,欧空局授出为期18个月、名为“明日之鸟”的研究合同,对2015至2025年间可能的商业卫星设计、技术及发射需求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对欧空局未来运载火箭(将替代阿里安5火箭)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欧空局已开始在“未来运载火箭预备计划“(FLPP)中致力于新型火箭的研发。这一新型运载火箭有两级还是更多级,完全可复用还是部分可复用,或者仅仅是一枚改良的“阿里安”火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政府准备发射载荷的频度以及载荷的性质。
       2.太空旅游用火箭
      ·欧洲5家技术公司联盟建造亚轨道飞行器。6月报道,由瑞士、德国和奥地利5家技术公司组成的工业集团宣布研发一种新型单级亚轨道飞行器的计划。这种飞行器可载员2-5人,采用3个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飞行器能够沿跑道水平发射,在1小时的飞行中,加速到3马赫,达到80千米的高度,发动机关闭后,飞行器沿海岸滑行130千米。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公布新型“太空船2号”设计细节。6月,在英国皇家航空协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太空旅行会议上,维珍银河公司总裁称,“太空船2号”(SS2)将采用与“太空船1号”不同的火箭燃料,具有140千米的远地点,增加了下降距离和7g的再入负荷,并安放了乘客座位。SS2能够携带6名乘客和2名飞行员。SS2与它的运输机“怀特爵士2”(WK2)都在建造中,预计将在2007年末进行飞行试验。
       二、卫星
     尽管欧洲贸易委员会预测欧洲商业卫星产业前景黯淡,但欧洲“伽利略”计划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大型计划“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虽然成为格拉兹新闻发布会的重点所在,却未能获得小组政策支持,可能取消预定的任务。欧洲小卫星发展呈现较好趋势,向编队飞行迈进。12月,法国利用激光束首次在卫星与飞机之间成功建立了通信链路。“阿尔特弥斯”(Artemis)静地卫星与飞行在4万千米高空的“神秘”-20(Mystere20)商用飞机之间建立了高速通信链路。据称在不足一秒钟内即可建立激光链接,数据传输率为每秒50兆比特。
      (一)卫星现状
      ·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超支,可能用于军事目的。
     2006年1月,首颗伽利略导航卫星GIOVE-A传回第一批信号;第二颗伽利略卫星GIOVE-B则推迟至2007年早期发射,该卫星旨在试验伽利略技术(如原子钟)并掌握卫星轨道特性。伽利略原计划于2008年开始运作,可能推迟到2010年。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新指控中心于11月在德国宇航中心(DLR)破土奠基,12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绿皮书,旨在使伽利略系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5月,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第一阶段已经超出预算4亿欧元(5.13亿美元),整个伽利略计划的预算约为45亿欧元(包括30颗卫星)。8月欧盟已决定出资2亿欧元(2.6亿美元),并且欧空局成员国同意提供剩余的2亿欧元。
    10月报道,欧洲开展了关于导航卫星计划军事应用的争论。研究者认为:伽利略计划用于军事将有助于欧盟弥补投资缺口,还将帮欧洲壮大军力,更好地为外交服务。
      9月,韩国加入伽利略计划;12月,摩洛哥签署加入协议。由于担心敏感数据能够通过防火墙,被个人和“伽利略”计划的其他参与国家共享,印度可能不参与这项卫星导航计划。
      ·三颗军事卫星入轨。3月升空的“西班牙星”(Spainsat),可极大改善部署在海外执行国际任务的西班牙军队的通信能力。卫星定位于西经30度的轨道,使用寿命15年。卫星使用创新技术,来满足先进卫星通信的需求,包括移动互联及移动天线。卫星还包括确保抗干扰、安全及可相互操作卫星通信的系统,并与现有X波段地面终端兼容。8月升空的法国“锡拉库扎”-3B将在超高频(SHF)和极高频(EHF)中运转。该卫星增强了抵抗核攻击的性能,在数据处理能力及抗干扰方面可提供显著增强的服务。“锡拉库扎”-3型号卫星旨在加强通信安全,其上配有仅供法国军方使用的电子设备。据称该型卫星在抗干扰方面具有特殊效用。12月,俄罗斯"宇宙"-3M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将一颗德国SAR-Lupe雷达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俄罗斯首次发射德国军用卫星,该卫星将向欧洲的军事指挥官们发送高分辨率雷达图片。
       ·欧空局Proba-3任务是朝向卫星编队飞行的第一步。欧洲关注低成本小卫星,9月25日~29日,来自77家宇航公司及研究机构的150名专家聚集在意大利撒丁岛,参加第7届小卫星系统及服务讨论会(4S讨论会),讨论小型低成本卫星的应用。利用一系列的小型、低成本卫星,验证新的航天器技术、研究技术、研发方法;同时还可携带科学载荷。Proba系列卫星中的第1颗Proba-1已于2001年10月发射;Proba-2正在研发,预计于2007年9月发射;目前处于预研级段Proba-3包括两个独立的三轴稳定航天器,可与其他航天器接近飞行,具有精确的姿态控制能力并保持两个航天器之间的距离。
       ·“热鸟”-8通信卫星与MetOp-A气象卫星入轨。8月4日,一枚“质子”号火箭从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将欧洲“热鸟”-8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Eutelsat公司将利用该卫星向欧洲、北非、中东提供多种通信服务。10月19日,欧空局首颗极轨气象卫星MetOp-A由俄罗斯“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卫星重4100千克,进入极地附近850千米的轨道上。欧洲气象组织的极轨系统计划包括三颗MetOp卫星,每颗卫星的预期寿命为5年,将陆续在14年中发射。全部系统(包括三颗卫星、运载火箭、地面段以及运行费)总成本约24亿欧元。欧洲气象卫星组织许诺承担3/4的费用,其余的费用由欧空局负责。
      (二)卫星预研
     ·法国“螺旋”与“太阳神”-2B卫星。法国装备采办局两颗名为“螺旋”的天基光学预警系统小卫星将于2008年用“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到静地转移轨道。第二代观测系统第二颗卫星“太阳神”-2B将于2009年上半年从法国库鲁圭亚那航天中心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至太阳同步极地轨道。
      ·CryoSat-2与“盖亚”科学卫星。欧空局继续研制、发射地球科学卫星,以替补2005年因发射失败而失去的卫星。 CryoSat-2 将测量极地冰层厚度,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预计于2009年3月发射。“盖亚”(Gaia)光学天文卫星预计于2011年发射,将测绘迄今最大、最精确银河图像。
      ·“热鸟”-10与新通信平台Alphabus。Eutelsat通信公司授予Astrium公司“热鸟”-10(hotbird 10)广播卫星的建造合同,该卫星计划于2009年第一季度发射,并将安置在东经13度的位置上。欧空局(ESA)及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签订了开发欧洲下一代通信卫星平台——Alphabus的合作协议,Alphabus平台的首个飞行模型将于2009年面世。
       ·TanDEM-X卫星。9月,德国宇航中心(DLR)与欧洲一流卫星制造商阿斯特里厄姆公司(Astrium GmbH,德国)签署建造TanDEM-X卫星的合作协议。TanDEM-X是一颗对地观测雷达卫星。该卫星计划2009年发射,设计运行五年。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四):日本部分
     2006年,日本在航天方面沿着2005年4月制定的《2005~2025年航空航天新构想》进行。研制新型航天载具,试图扩大航天商业市场,积极参加国际航天活动,与美国密切进行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航天活动中两个显著特征是,寻求航天活动由政府方面转向私人投资;试图解除太空军事化应用的限制。
  ·日本寻求私人太空投资。1月,日本已开始允许私人投资部分太空发展计划,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下滑。例如小卫星研究,宇航服设计和今年晚些时候的通信卫星研究。它们将从24个具有较好商业发展前景的太空计划中选出,这种合资形式将使计划的实施不再依赖计划本身的性质。JAXA曾表示,需要大幅提高预算,以完成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例如在月球建造一个有人空间站。
  ·谋求解禁太空军事化应用。3月,日本自民党立法者表示,日本的执政党正在寻求终止陈旧数十年之久的发展军事太空的禁令,计划在8月前完成一份立法草案。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国家安全顾问称,日本需要改进侦察卫星的性能。
  一、航天运输
   根据20年规划,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使用H-2A火箭保持和提高发射能力,H-2转移飞行器将推动航天运输的发展,把宇航员送入太空,进行太空运输和返回。2006年,尽管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失败,但日本H-2A火箭与M-V火箭成功进行了6次发射(详见卫星部分),新型航天载具的研发工作也在继续。日本还希望在促进航天产业的增长方面使日本航天设备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获得维持和扩充其商业活动的能力。
  (一)现状
   ·H-2A火箭将发射非政府卫星。JAXA开始向公众提供免费使用H-2A火箭发射小型卫星的服务。发射一个中型卫星不够经济,而且可能招致公众责备。将造成H-2A火箭发射空挡。因此,JAXA开始考虑联合发射的方案,计划将其卫星与公众小卫星一同发射,以便双方互利。首次联合发射预计在2008财年发射一颗气象卫星时进行,该局计划之后每年至少发射一颗小卫星。
  ·日本GX中型火箭成本增加、建造计划悬而未决。9月报道,由于火箭规格出现较大变动,GX中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费可能达到347亿日元(2.94亿美元),是预期费用的3.5倍。11月,日本专家小组发布了一项中期评估报告,敦促对下一代发射运载器GX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进行彻底修复。太空发展委员会已于10月末向专家小组递交了经审批的报告,要求重新设计以液化天然气为推进剂的火箭第二级发动机。GX是日本太空领域首个“公私合作”项目,启动于2003年,目前已经投入200亿日元资金。
  ·“银河快车”火箭推迟商业发射。10月报道,“银河快车”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业等9家公司合资)、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开发的“银河快车”火箭将自2011年起开始发射业务,比计划推迟5年。“银河快车”为二级火箭,全长48米,第一级引擎购自美国洛·马公司,第二级采用世界首创的液化天然气引擎。原定运载能力是将不超过1.9吨的中小型卫星送入高度为800千米轨道内。
  (二)预研计划
     ·三菱重工将投资0.44亿美元生产H-2B火箭。6月报道,日本三菱重工有限公司计划投资0.44亿美元制造下一代国产H-2B火箭。H-2B火箭直径5米,长56米,有望拥有H-2A火箭双倍的推力,可同时发射两颗卫星,或一个大型转移载具,用于国际空间站再补给。火箭预计于2008财年发射。H-2A火箭的发射成本约为0.88亿美元,H-2B则用1.14亿美元成本发射两颗卫星,可使每颗卫星的发射成本低于欧美公司(例如阿里安公司)发射成本。
   ·拟研发低成本运载火箭,不改良M-5。7月,日本宇航探索局决定将于2007财年停止生产M-5火箭,转而生产更廉价的火箭。M-5可以将重达1.8吨的卫星送入250千米高的轨道,每次发射成本为0.6亿美元。但日本计划发射的卫星大多数重量只有500千克左右。M-5型运载火箭于1997年首次升空后,到2006年2月已发射8枚,未来只有两次发射任务。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从2007财年开始研发推力较小的新型火箭,每颗卫星发射成本约0.2亿美元,新型火箭将使用M-5和H-2A的火箭技术。
  ·研制返回式H-2转移飞行器。11月报道,钝头舱是JAXA货物返回飞行器的首选设计方案。货物返回飞行器由H-2转移飞行器(HTV)发展而来。HTV将由日本H-IIB火箭发射,是一个圆柱形的太阳能动力飞行器,具有压力舱、常压舱、推进与仪表单元。设计载荷能力6000公斤,计划于2008年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如果JAXA批准这一方案,设计工作将从2007年4月开始,首次试射时间暂定为2011年。由于NASA航天飞机2010年退役,JAXA确定了将实验与其他材料带回地面的能力需求。
  二、卫星
    2006年,日本共有8颗卫星入轨,增强了日本的卫星实力。在日本20年计划中,研发关键卫星技术方面包括:高分辨率光学观测技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卫星移动通信技术;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高精确定位技术;天气和环境监测技术;星间通信技术。2006年由于市场需求前景尚不明朗,原计划建造的集定位导航、广播、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准天顶卫星”系统将只用于全球卫星定位领域,此外日德完成OICETS卫星与移动地面站的光学通信。
  (一)卫星现状
    ·1月24日,先进陆地观测卫星“大地”发射入轨。日本H-2A火箭(F8)从种子岛发射场发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大地”(Daichi),重4吨的卫星进入692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内。2月报道,星上设备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成功获得图像数据。5月报道,星载“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2(AVNIR-2)和相控阵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观测印尼默拉皮火山(Merapi),还观测到印尼Java地震。10月“大地”开始进入运行阶段,向公众供应数据。
  ·2月18日,双重任务卫星MTSAT-2发射入轨。日本火箭系统公司使用H-2A(F9)火箭将“多功能传输卫星”-2(MTSAT-2)发射入轨,卫星用户为日本国土交通省(MLIT)航空局(JCAB)和日本气象局(JMA)。“多功能传输卫星”-2是一颗运行于赤道上空36000千米处的静地卫星,与“多功能传输卫星”-1R(MTSAT-1R,即向日葵6号,2005年2发射)类似。“多功能传输卫星”-2与“多功能传输卫星”-1R共同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可靠服务。当“多功能传输卫星”-1R有效载荷寿命终结时,将利用“多功能传输卫星”-2进行气象观。
  ·2月22日,第21颗科学卫星ASTRO-F发射入轨。日本宇航探索局M-V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1颗科学卫星ASTRO-F,入轨后,卫星被重新命名为“光”(Akari)。3月,日本宇航探索局宣布,一同发射升空的太阳帆展开实验失败。4月,ASTRO-F结束发射后测试工作,顺利进入初始运行阶段。ASTRO-F卫星为欧日联合研发。
   ·4月12日,JCSAT-9通信卫星发射入轨。JCSAT-9卫星搭载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由洛克希德?马丁商业太空系统公司建造,为大功率多功能A2100AX卫星,其上携带C波段、Ku波段和S波段转发器,在轨使用寿命为12年以上。JCSAT-9与目前在轨的9颗其他JSAT卫星一起覆盖北美、夏威夷、亚洲和大洋州,为企业和公司间网络提供通信和广播服务,以及国际通信服务。
  ·8月11日,JCSAT-10通信卫星发射入轨。卫星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一同发射的还有法国 “锡拉库扎”-3B军事通信卫星)。阿里安公司与日本一流私人电信运营商JSAT集团有长期合作关系,日本32颗商业卫星中有23颗是阿里安公司发射的。
  ·9月11日,第三颗间谍卫星发射入轨。日本南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将1颗光学间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日本计划构建一个由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间谍卫星系统,2003年3月两颗间谍卫星送入太空,同年11月发射失败,失去1颗间谍卫星。此次发射的光学间谍卫星,星载高性能望远镜和类似于数码相机的高性能摄影设备,卫星成本约为2.5亿美元。在距离地面400~600千米轨道上运行,可分辨出地面1米大小的物体。日本加快部署全球间谍卫星系统,此次发射成功后,将于2007年2月发射第4颗间谍卫星。
  ·9月23日,“太阳”-B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太阳”-B(Solar-B)由日、英、美联合研制,从日本南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航天中心由M-V发射。卫星重约900千克,长4米,宽1.6米。未来3年,卫星将在距地6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1年之中可连续8个月对太阳进行不间断的观测。
   ·12月18日,“日本工程试验卫星”-8发射入轨。H-2A 火箭发射“日本工程试验卫星”-8(ETS-VIII),即“菊花”8号(KIKU No. 8)。“菊花”8号高7.3米,长3.7米,宽4.6米,发射质量为5.8吨。卫星直径约40米,有两个“大型可展开天线反射器”和两个太阳能电池帆板。LDAR可以直接与覆盖日本的静地轨道卫星通信,使移动通信更加可靠。发射卫星前成功进行“大型可展开天线反射器”(LDAR)的反射镜面展开试验,“大型可展开式天线反射器”小尺寸模型试验。
  (二)发射进度表
   ·2007年发射电信卫星JCSAT-11。2月报道,日本JSAT公司已与国际发射系统公司签署合同,2007年使用俄罗斯建造的“质子”-M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JCSAT-11卫星。JCSAT-11由洛·马公司建造,将为太平洋沿岸地区提供电视服务和数据传输。JSAT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使用俄罗斯运载火箭的的卫星运营商,此前JSAT公司三颗卫星都搭载“宇宙神”火箭发射。
  ·2009年发射新型间谍卫星。9月报道,日本将开发先进的间谍卫星来提高本国搜集情报的能力,预计新型卫星在2009年发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这项情报搜集计划旨在使日本能够对世界上的任何地点进行侦察,通过先进的光学功能和数据传输来改进侦察能力。
   三、国际空间站活动
    2月,日本宇航探索局局长立川敬二参加五大航天局长讨论会,讨论空间站建造工作。国际空间站日本段的核心设施——“希望”(Kibo)号加压实验室舱段已经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空间站处理设备厂进行关键的发射准备。实验室重16吨,长约11.3米的增压舱可安放23个试验支架,最多可容纳4名宇航员。2007年末及2008年的三次航天飞机任务将进行空间站日本段的装配。首次任务预计在2007年12月进行,航天飞机将“希望”号实验室送往空间站。日本已确定随“希望”号升空的宇航员为土井隆雄。
    日本20年计划在载人航天活动方面希望:确保“国际空间站”计划顺利进行,获得载人航天技术;寻求下一个国际载人航天倡议的方向;通过载人航天活动推动航天应用。
  四、深空探测
  日本计划:未来10年先通过执行SELENE计划及其他月球探测任务,绘制详细的月球表面图。并研发先进的技术,为未来利用月球、进一步探测太阳系做准备。未来20年里建立国际载人月球基地,使人类长期在月球上停留。此外,日本成功发射“太阳”-B卫星探测太阳系,研究太阳磁场和日冕之间的相互作用。
  ·2007年发射月球学与工程探测器“月女神”。日本月球探测卫星“月女神”(即“月球与工程探测器”,SELENE)计划于2007年夏搭乘H-2A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月女神”长宽均2.1米,高4.8米,重3吨(包括两颗子卫星,各50千克)。包括一个主轨道器和两颗小卫星,一颗是中继子卫星,一颗是“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无线电”(VRAD)子卫星。 “月女神”计划旨在考察月表元素及矿物分布状况、地理特征、月表结构,以及重力与磁场,探究月球起源及演进。该计划是日本最大的月球探测器,也是阿波罗计划之后最大型探月计划,受多国关注。日本宇航探索局还研发出月球探测车样车,并计划到2030年将建成一个月球基地,允许2-3名宇航员每次停留半年。
  ·“隼鸟”号测定小行星构成。2005年12月因燃料泄漏,导致“隼鸟”号探测器损失了大部分燃料,使其化学发动机不能控制位置。2006年1月起逐渐恢复了与“隼鸟”号探测器的通信。6月报道,一个科学家团队利用日本“隼鸟”号探测器数据,已经测定小行星的矿物构成及表面特征。
  五、导弹及导弹防御
    2006年,日本在导弹及导弹防御方面的特点是,大幅增加导弹防御开支,决定提前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且其活动始终与美国息息相关。日本财务省12月公布的2007财年预算草案中,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开支约为15.5亿美元,比2006财年预算增加30.5%,创下此类防务开支新高。目前,美国正在寻求一个分层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承诺支付10亿美元的开销,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双方达成协议,共同研发更强大的海基拦截器,增强两国的防御能力。目前,美国正在寻求一个分层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日本承诺支付10亿美元的开销,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双方达成协议,共同研发更强大的海基拦截器,增强两国的防御能力。
   7月,朝鲜试射导弹促使日本决定2006年内开始部署“爱国者”-3(PAC-3)型陆基拦截导弹,11月30日,美国在日本冲绳正式部署“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这是美国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首次在日本部署。
    ·日制头锥的新型海基拦截导弹“标准”-3在夏威夷首飞取得成功。3月9日,日美从夏威夷的宙斯盾驱逐舰上发射携带整流罩模型的常规导弹,用来击落飞行中的目标。试验将检查用来保护传感器及其他设施的整流罩能否在空中适时脱落。日美希望在2016年3月前生产这种系统。
 ·计划研发隐身导弹。10月报道,日本将研发隐身导弹,“瞄准”东海和朝鲜半岛。日本防卫厅将从2007年起为其战斗机研发一种新型空射导弹系统。该导弹在探测与锁定敌方目标的同时,将避免自身发射出无线电波,从而实现导弹攻击的隐蔽性与突然性。日本防卫厅官员声称,该型导弹一旦研制成功,将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成功试射新型面对空Chu-SAM导弹。11月30日,在新墨西哥靶场的军事演习中,日本军方成功试射了一枚新型面对空防御导弹。该型导弹由日本三菱电子公司制造,用于防御飞机、空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该型导弹先前已在新墨西哥白沙靶场附近试验过六次,但11月30日是首次在演习中试射。(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印度2006年的航天发展回顾(世界2006年航天发展回顾的第五部分)


    2006年,印度着手筹建太空武器司令部,并提交载人太空飞行任务,继续与各航天大国合作。也是这一年,印度国产地球同步运载火箭发射本国Insat 4C卫星失败,星箭坠毁;“烈火”-3导弹试射失败。
  
  ·印度着手筹建太空武器司令部。4月11日,印度空军称,印度已经着手筹建太空武器司令部。加入其中的包括三军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所有股东将共同决定航空航天司令部的功能。印度还将成立航空航天委员会,并将成为航空航天工业的团体组织,制定民用与军方路线图。与此不同,航空航天司令部则旨在使天基资产有效地为军方服务。早在1999年印度就有了建立太空作战司令部的设想,建立完备的航天组织机构,从多方面为未来建立天军作好准备。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提交载人太空飞行任务。11月7日,印度顶级科学家聚会班加罗尔,就2020年前执行载人月球任务进行了讨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批准了印度首个载人太空任务:2014年发射载人航天器,2020年实现宇航员登月。印度航天局发言人表示,不愿在全球太空竞赛中落后于其它国家。印度的30年太空计划旨在研发实用技术,计划2~3年内向月球发射无人探测器。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向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提交载人太空飞行计划。该计划打算在印度东海岸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使用本国制造的三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LSV-III)发射一艘太空舱,送一名印度宇航员进入太空。尽管载人太空飞行尚未确定时间框架,但来自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消息称,将在10年内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预计计划成本达到44亿美元。12月,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对印度载人太空任务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载人太空任务将在8-10年时间的框架内进入低地球轨道。
  
  ·加强与俄美等国合作。政府方面,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将俄印太空合作计划纳入到俄罗斯联邦法律之中,法令签署后,俄印太空合作将上升到战略意义。两国还将合作加速进行“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及“布拉姆斯”(BrahMos)导弹的研究和开发。美国也表示要与印度正在努力使两国之间建立起的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由于担心加入伽利略计划使印度主要军事部署和敏感设施将彻底暴露在卫星的监视之下,因而印度可能不参与其中伽利略计划。商业方面,印度航天能力获得世界认可,赢得国外有效载荷建造与发射合同。服务国家包括:意大利、阿根廷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印欧合资企业也赢得两份卫星合同。
  
  一、运输载具

  2006年,印度成功试验了火箭超音速发动机技术,并启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初始阶段工作,在开拓国际发射市场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步,希望能拥有大型宇航制造市场。在过去的27年,印度发射了21枚火箭,型号依次包括:卫星运载火箭(SLV)、增强型卫星运载火箭(ASLV)、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其中15枚发射成功,6枚失败。GSLV火箭曾连续12次发射成功。
  
  ·开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初始阶段工作。2月报道,印度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RLV)的工作已经进入研发工作的初始阶段。第一步设想一个可完全重复使用的二级运载火箭概念,该火箭拥有10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第一级是带翼箭体系统,可上升100千米左右高度,几乎达到轨道速度的一半。燃烧后,第一级再入大气层,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于飞机跑道上。第二级释放有效载荷后再入大气层,利用安全气袋降落海面或陆地上,进行回收。印度正在考虑制造一个小比例试飞载具用来验证。
  
  ·国产GSLV火箭发射Insat 4C通信卫星失败。7月10日,印度国产地球同步运载火箭(GSLV-F02)发射本国Insat 4C卫星失败,星箭坠毁。GSLV火箭是ISRO研制的印度4种类型的运载火箭之一,是印度目前唯一具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事故调查显示,发动机内部的推力控制能力失去了功用,失灵发动机内的推进剂调节器在封闭环境内流量系数过高,原因可能是制造过程中的失误。
  
  ·成功试验火箭超音速发动机技术与低温发动机。1月报道,印度科学家试验了一个超燃冲压发动机原型机,发动机燃烧了7秒,以6马赫进行了模拟飞行。计划在两年内将进行一次飞行试验,但要熟练掌握该技术可能还需多达10年之久。这标志着印度已经步入建造新型的超音速火箭的国家之列,这种火箭能够降低90%的卫星发射成本。10月2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班加罗尔成功试验了一台本土研发的低温发动机,这是印度首次进行低温级点火试验,标志着印度继美、俄、欧、中、日之后,成为第六个研发出火箭低温级发动机的国家。2007年,低温级段将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中,进行飞行试验。这种发动机将取代目前使用的俄罗斯发动机。试验标志着印度火箭系统研发、试验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是朝向火箭本土化的又一重大步骤。
  
  二、卫星

  2006年积极筹建自己的导航系统,准备发射首个可回收航天器,筹建世界级卫星装配集成试验设备机构,计划外包商业通信卫星的生产。未来印度还将实施“大气及太空科学小卫星”(SSASS)任务,建造INSAT-4E卫星,2007年发射GSAT-4试验卫星。此外,2005年印度国防部长表示,印度正在打造用于军事目的的侦察卫星网络系统,预计2007年建成印度军用卫星网络。
  
  ·遥感卫星IRS-1C完成十年任务。1月报道,1995年12月发射的印度遥感卫星IRS-1C已经完成其十年期的运转任务。IRS-1C携带了一个独特的三台尖端照相机的结合体,三台照相机分别是:具有5.8米空间分辨率的全色照相机,具有23米分辨率的线性成像自动扫描议-3,以及一台188米分辨率的广角传感器。IRS-1C的成功为印度进入全球遥感市场、获得遥感数据市场的重大份额铺平了道路。
  
  ·Insat 4C通信卫星发射失败。7月10日,印度发射Insat 4C卫星失败。Insat卫星系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商用通信卫星系统之一,拥有9颗通信卫星。 Insat 4C卫星是Insat 4系列第2颗通信卫星,为印度国内提供DTH电视、DSNG、数字图片传输、VSAT及气象成像等服务。后续卫星将陆续发射。
  
  ·筹建“印度区域导航系统”系统。7月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与工业界聚会班加罗尔,计划建造一个“印度区域导航系统”(IRNS)星座,有效改进民用航空的导航。“印度区域导航系统”以8颗静地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为基础,专门服务于印度次大陆。新系统很可能用6年时间内研发并运转。艾哈迈德巴德航天应用中心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卫星中心将参与“印度区域导航系统”建造工作。预计建造、发射IRNSS卫星的总成本为160亿卢比(3.5亿美元)。该项目将列入印度的“十一五”计划”。
  
  ·2007年发射首个可回收航天器。印度将于2007年1月发射其历史上首枚可回收航天器。目前该航天器原型及发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届时,四级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携带太空舱回收实验(SRE)升空,这也是印度首次评估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载荷还包括:用于绘图的Cartosat-2卫星、和印度尼西亚卫星Lapan。
  
  三、深空探测

  2006年,印度“月球初航”任务取得显著进展,美欧等国已确定随行搭载有效载荷,印度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增加撞击任务的可能性。火星探测任务也提到印度太空探索日程上,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专项讨论。
  
  ·“月球初航”可能增加月球撞击任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已经选择四台欧洲仪器、两台美国仪器搭乘“月球初航”。英国BAE系统公司和Surrey卫星技术公司正为印度“月球初航”航天器建造OBC695B处理器。9月报道,印度已经在准备撞击月球任务。科学家们正在设计一个重30千克的撞击器,预计于2007~2008年搭乘“月球初航”发射升空,然后撞击月球,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印度表示如果2007年首次探月计划成功,将在2015年前再次探月。
  
  ·火星任务列入日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印度准备向火星发射一个约500千克无人探测器,其上配有功能强大的高分辨率远程传感解析装置,可收集火星大气层的数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还可对火星的地表和地下结构进行观测分析,寻找火星上的生命痕迹。预计火星探测过程将持续6~8个月,耗资6700万美元。
  
  四、导弹及导弹防御

  2006年,印度仍在频繁试射导弹,并联合国外公司研发新导弹。在导弹进出口方面也有大的举措。12月,印度导弹开发计划负责人表示,印度打算4年后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导弹现状。目前印度导弹系列包括:(1)“烈火”系列:“烈火”-1导弹射程为700-800千米,“烈火”-2射程2000千米,都已在印度军队列装。而“烈火”-3的首次试飞只获得了部分成功。(2)“大地”(PRITHVI)系列:一种战术导弹,陆军型(射程150千米)和空军型(射程250千米)都已部署,而海军型(射程350千米)还在设计阶段。(3)“阿卡什”(AKASH)系列:一种为空军研发的移动型面对空导弹,射程30千米,仍在研发中。(4)“特里舒尔”(TRISHUL)系列:一种射程9千米的快速响应面对空导弹,号称为应对美国“爱国者”导弹的产物。已完成研发。(5)“毒蛇”(NAG)系列:一种反坦克制导导弹,射程4千米。仍在研发中。 此外,“烈火”计划的推迟很大程度上延后了“苏里雅”(Surya)洲际弹道导弹研发计划。“苏里雅”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样机完成前,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4月报道,印度空军已开始在一线战斗机上装备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
  
  ·“烈火”-3试射失败,预计2007年重新试射。7月,“烈火”-3导弹试射失败;11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宣布2007年重新试验。据悉7月试射失败的原因是一个捆绑式固体燃料助推器火箭出现故障,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排除这一故障。
  
  ·联合研发导弹预警系统。7月报道,印度政府正与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协商加强电子战高敏感领域合作问题,签署的备忘录涵盖为印度空军联合研发导弹预警系统的项目。双方将合作研发一套导弹预警系统,并集成入印度武装部队现有的多传感器预警系统内。预计到2007年将获得系统运行能力。11月报道,由于在关键导弹预警监视系统生产出现严重超时和技术障碍,印度已请以色列专家帮助完成该项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于三年前启动了名为Divya Drishti的监视系统项目,预计2007年10月投入运行(原计划为2006年)。
韩国部分
     2006年韩国两颗重要的卫星升空,加入“伽利略”计划,并计划建立自己的陆军导弹防御指挥部,建造导弹防系统。2006年初,韩国就计划为航空航天工业投资1180万美元,以推动国家航空航天工业的竞争局面。其中91亿韩元用于正在实施的22个项目,24亿韩元用于韩国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协会的10个新项目。在国际合作方面,韩国总理表示希望与欧洲建立航空航天工业的双赢战略,并筹建俄韩合资企业,韩国首位宇航员也将搭乘俄罗斯航天器于2008年升空。韩美合作还包括:雷神公司为韩国生产滚动弹体导弹,韩国考虑购买美国“爱国者”导弹,“标准”-2导弹等。12月,韩国与乌克兰签署了一份宇航合作协议,将成立共同委员会,研究航天技术合作方案及内容。

     一、卫星
     ·加入伽利略计划。经过六个月谈判,1月,韩国与欧盟就加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达成协议。达成的协议可使双方在多领域进行合作。9月,韩国总统卢武铉出席在芬兰召开的欧韩峰会,正式与欧盟签署韩国参与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的合作协议,合作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及培训、工业合作等。

     ·俄罗斯火箭发射“阿里郎”-2号对地观测卫星。7月28日,俄罗斯“罗克特”(Rockot)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韩国 “阿里郎”-2卫星(即“多功能卫星”-2,Kompsat-2)成为韩国在轨运转的第九颗卫星。卫星配有高分辨率多光谱照相机,由一家韩国公司和以色列电光工业公司联合研制而成。其空间分辨率可达1平方米,可用于地理信息收集,自然资源勘测以及环境观测。自此,韩国拥有了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韩国科学部官员称,将继续研发从“阿里郎”-2卫星获取的技术,用于更先进的“阿里郎”-3卫星,后者预计2009年以后发射。8月报道,“阿里郎”-2多功能卫星已传回首张图片,证明卫星运行良好,可监视朝鲜半岛任何地理变化。

     ·“天顶”号发射韩国首颗军事通信卫星“无穷花”-5。8月22日,韩国发射了其首颗军事通信卫星。“无穷花”-5(也称“韩星”-5)卫星搭乘“天顶”3SL火箭,由海射公司从南太平洋一艘舰艇上发射升空。卫星使用寿命为15年,是韩国四颗通信卫星,也是首颗用于军事用途的通信卫星。36条通信线路中有12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据称“无穷花”-5将会大大改进韩国的情报收集和通信能力。自1995年起,韩国先后发射了三颗商业通信卫星:“无穷花”-1、“无穷花”-2和“无穷花”-3。“无穷花”-4 因被视为数字不吉,而未被采用。随后报道称,“无穷花”-5已成功进入静地轨道,准备为军方及私人客户提供通信服务。

     ·2008年发射“韩国多用途卫星”-5。“韩国多用途卫星”-5(Kompsat-5)是韩国主要的地球观测项目,旨在研发、发射及运行地球观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为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图像,并监控及预防环境灾难。Kompsat-5项目于2005年7月启动。卫星计划于2008年底发射,2009年上半年完成在轨试验。3月报道,阿尔卡特阿莱尼亚太空公司与韩国宇航研究机构(KARI)、韩国航天局签署一项合同,为Kompsat-5提供合成孔径雷达载荷系统。


     二、导弹防御
      ·韩国装备国产导弹。3月,韩国国防采办局(DAPA)宣布,韩国国防部已经为韩国陆军和海军部署了三种国产先进制导导弹。这三种复杂的精确制导导弹是“新弓”便携式短程地对空导弹,“海星”远程巡航导弹和“蓝鲨”轻型鱼雷。“新弓”导弹自1995年起由韩国国防发展局开发,项目价值7100万美元,是一种肩扛式导弹,攻击目标是直升机或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和运输机。这种导弹重10千克,其特点是配有综合敌我识别(IFF)系统,能够在夜晚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配有双色红外寻的器辅助消除干扰。其最大射程7千米,最大速度2.1马赫。试验中,这种导弹的命中率为90%多。目前仅有包括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在内的四个国家拥有这种便携式地对空导弹。“海星”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它将装备韩国海军将于2008年建造的KDX-III宙斯盾驱逐舰,它还将装备韩国海军先进舰只,包括具有雷达规避隐身能力的4000吨级的KDX-II系列舰只。韩国国防发展局已经筹资1.02亿美元用于开发先进的舰对舰导弹,用于替代美国制造的“鱼叉”导弹。

     ·韩国计划建立陆军导弹防御指挥部与导弹防御系统。7月报道,韩国计划2006年晚些时候创建陆军导弹防御指挥部,这是应对朝鲜导弹及远程大炮威胁的一项努力。预计于9月~10月间创建的指挥部,将极大地推进韩国抵御大炮的能力。指挥部将领导韩国炮兵,包括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和地对地导弹,即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 。出于战术、战略原因,指挥部将坐落于韩国中心地带。
12月,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表示,韩国将建立可击落短中程导弹的国家防御系统,以防御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主要针对中程“劳动”(Rodong)导弹及短程飞毛腿导弹进行拦截),该计划是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抵御日益增加的导弹与核威胁而出台的军事力量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韩国预计2012年在其他国家的技术支持下开发出先进预警雷达,并购买美国陆基命令与控制装备。

    ·开发并试射韩国最远射程导弹“天龙”。9月韩国国防部一位官员称,韩国已开发一种新型巡航导弹,并希望尽快部署这种导弹。这种新型巡航导弹的射程为500千米,名为“天龙”(Cheon Ryong),它是韩国射程最远的导弹。10月,韩国宣布已成功试射射程达1000千米的新型远程巡航导弹“天龙”。试射过程中,导弹准确命中了直径5米的目标区域。“天龙”与美国制造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类似。该型导弹将于2006年年底前完成作战部署,2007年三艘韩国潜艇下水时将装备此种导弹的发射器。此外, 韩国表示要加强研发导弹的力度,目前正在研制射程可达1500千米的巡航导弹。

     ·研发新型面对空导弹。9月,韩国预计在2011年底前投资5亿美元,以确保其新式导弹系统研制成功。在M-SAM项目下,韩国计划在未来5年研发射程40千米、高度15千米的面对空导弹。共有16家国防工业参与其中。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六):其它国家部分——加拿大
    加拿大作为航天大国,2006年在航天各个领域都有发展,如筹建发射场,建造卫星星座,还参加聚会讨论空间站建设,计划探测火星。在是否参与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方面,7月报道,加拿大不会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10月加拿大参议院报告认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认为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的一部分,但有的参议员则强调:加拿大需要自己的防御系统 。

     ·美加合资公司将在太平洋沿岸设立新的航天发射点。8月报道, 一家研制亚轨道及轨道火箭飞船的美加合资企业PlanetSpace公司已确定在太平洋沿岸新斯科舍省(加拿大境内)建立新的发射点,用于在2009年发射其“银镖”(Silver Dart)航天器。NASA “商业轨道运输系统”(COTS)第二轮公开竞争,PlanetSpace 公司及其他公司可参与其中。PlanetSpace 公司目前有两个不同的航天器计划。“银镖”项目,为八人座航天器计划,其箭身以美国空军“飞行动力实验室”-7计划为基础,利用捆绑式火箭发动机以超音速的滑翔速度飞行,通过跑道着陆的方式降落。 “加拿大之箭”(Canadian Arrow )亚轨道助推器是“银镖”火箭关键设备,用于火箭第三级。 “加拿大之箭”项目在推进“银镖”项目的同时,PlanetSpace公司还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发动机试验,并在预计发射点进行全尺寸“加拿大之箭”试验。这些试验有可能也转至新斯科舍省设备厂进行。PlanetSpace公司预计于2008年进行“加拿大之箭”的首度飞行。

     ·加拿大航天局授出地球观测卫星星座合同。3月13日,负责加拿大航天局的加拿大工业部部长伯尼尔宣布已经授予MDA公司合同,对新的地球观测卫星星座进行概念设计和任务定义。2005财年预算中批准的这个卫星星座由三颗小卫星组成,补充RADARSAT 计划,构成RADARSAT 星座。据称,这个小卫星星座可以增强加拿大实力,通过天基海岸监视保证该国主权与安全。还可以确保向政府部门及全球60多个国家日益增长的商业客户提供持续的数据服务。与RADARSAT相似,这三颗卫星组成的雷达星座旨在进行全天候服务。合同价值700万美元。1995年RADARSAT-1开始向客户提供服务,RADARSAT-2将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增强的性能及特征。目前RADARSAT-2卫星正在加拿大渥太华的大卫•佛罗里达实验室进行试验,预计2006年12月从拜科努尔发射。

     ·2008年搭乘“质子”号发射加拿大Nimiq 4卫星。1月,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与电信卫星公司宣布使用“质子”运载火箭发射加拿大Nimiq 4卫星。卫星重约5吨,携带32台Ku波段转发器和8台Ka波段转发器。卫星进入西经82度地球同步轨道后,由电信卫星公司负责运作,将为加拿大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国际发射服务公司预计在2008年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该卫星。“质子”火箭在1999年发射了Nimiq 1,2002年发射了Nimiq 2。

     ·积极参与空间站活动。3月2日,加拿大航天局代理局长维伦德拉•查(Virendra Jha)与NASA局长、欧空局局长、日本宇航探索局局长、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长聚会讨论空间站建造工作。加拿大MDA公司建造的国际空间站机器臂可用来挂靠、停泊“龙”太空舱。“龙”太空舱将在机器臂触及范围内机动,MDA公司使用“光达”(LIDAR)仪器的“最后一哩自主制导系统”(automated-last-mile-guidance system)将给予协助。加拿大宇航员也将多次参加空间站活动。

    ·加拿大航天局计划探测火星。3月报道,加拿大航天局宣布,将对纯加拿大火星探测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称,将授出为期6个月、价值25万美元着陆或绕轨的火星探测技术研发合同。 据称,加拿大已完成一项发射及交付系统的初步评估,该系统可用于加拿大领导的小型任务。”目前,加拿大正在寻求可能的合作伙伴。10月28日,加拿大宇航员在多伦多大学展示了一辆“怪物车”。该样车有6个轮子,可以攀爬台阶,由一个操作杆控制。未来可能用于月球及火星探测。加拿大机器人制造公司MDA设计了这辆漫游车,它的轮子上有“牙齿”,可以挖掘各类土壤。展示期间,漫游车搬开了若干岩石。MDA在加拿大航天局火星模拟场地进行了试验,一个车载视频照相机和传感器跟踪记录了车轮陷入沙漠的深度。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六):其它国家部分——伊朗

    2006年伊朗多次试射导弹,并希望引进国外导弹防御系统。

     ·频繁试射、研发导弹,试图打造“导弹地带”。2006年伊朗在三次大型军演中频繁试射导弹,外界称其试图打造“导弹地带”,以应对新一轮“海湾战争”。具体参见《2006年伊朗试射导弹统计表》。英国《简氏防务周刊》9月报道,伊朗正在研制射程4000-5000千米的新型导弹。这是一种全新导弹,弹头不能安装于“流星”-3(Shahab 3) 基本型或增程型导弹上,因为弹头内部结构做了重大修改,弹头构造、弹头重心的变化及气动特征都有所不同。这种导弹的稳定性依靠压力中心及重力中心。消息称,负责为伊朗导弹计划研发液体推进剂的沙希德•赫马特(Shahid Hemmat) 工业集团正在进行“扣萨计划”(Project Koussar)。该计划以彻底改造RD-216发动机(可能于1990年代自俄采购)为基础 。RD-216发动机曾用于俄罗斯SS-5 短剑(Skean)中程弹道导弹和SL-8 宇宙卫星运载火箭。 “扣萨计划”情况及伊朗研制远程导弹的战略意图尚不清楚。

     ·引进俄导弹防御系统保护核电站。9月报道,俄罗斯已经同意向伊朗方面提供导弹防御系统,帮助保护仍在建设之中的布什尔核电站免遭外来攻击。军售合同有望于2007年晚些时候,在布什尔核电站投入运转使用时正式签署。2005年11月,俄罗斯与伊朗达成协议,决定向伊方出售29套“托尔-M1”(TOR-M1)短程防空导弹系统,军售总值逾7亿美元。消息来源并透露,伊朗同时寻求向俄方购买“萨姆”S-300PMU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可以侦测到300公里范围的敌机目标,并在150公里范围内实施截击。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六):其它国家部分——以色列

    以色列一面探究空射卫星能力,一面大力发展间谍卫星。导弹方面,致力于升级现有导弹,并寻求新的导弹防御能力。

     一、卫星能力
     ·以色列寻求空射卫星能力。2月报道,以色列正在研发从飞机上发射卫星的能力。以色列国营承包商们正在合作研发空射火箭,以便廉价、简易地将卫星送入轨道。专家表示未来几年该计划将进行研发试验。空军预计发射一个微卫星星座,提供中东地区的无间断侦察。按议案预计,微卫星成本将为1000万美元,空射火箭成本也达到1000万美元。以色列卫星已经耗资5000万-1亿美元,其中地基发射高达2500万美元。该任务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目前处于模拟工程研发阶段。2006年进行风洞试验。该计划预想火箭可以从军用空中运输机到商业专用飞机的任何飞机上发射,依照卫星尺寸选择使用何种火箭及发射平台进行空射。微卫星重约100千克,火箭可以选择Rafael公司研发的“黑麻雀”导弹(Black Sparrow )。“黑麻雀”是空对地导弹的一种,在“箭”-2导弹防御系统试验中用来模拟“飞毛腿”靶弹,而这种微卫星预计在250千米高度运行。Rafael 从2000年起已经开始将“黑麻雀”作为发射平台进行试验,目前仍然处于早期的分析与概念设计阶段。IAI公司的目的是发射“地平线”(Ofeq)卫星,此种卫星重约300千克,需要“沙维特”(Shavit)火箭发射。三级“沙维特”火箭不从地面发射,而是从军用空中运输机上发射进入太空。“沙维特”火箭已经进行六次发射,三次成功。以色列正在考虑 C-17空中运输机,C-130对“沙维特”火箭而言太小。

     ·以色列发射间谍卫星“爱神星”B。4月25日,俄罗斯为以色列发射了一颗间谍卫星——“爱神星”B(Eros B)。卫星自远东斯沃博德尼航天发射场的移动发射台发射,约20分钟后,成功进入轨道,并移交用户控制。数天之后,卫星传回首批图片。据悉,卫星分辨率约0.7米,在轨时间六年,对地目标观测周期为四天。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具有处理卫星中继信息的能力,最多需要十天来观察图像传输是否清晰。2005年以色列曾经尝试发射一颗军用间谍卫星——Amos 6,但是以失败告终。Amos 5卫星目前在轨。以色列计划2007年再发射一颗间谍卫星。

    二、导弹防御
    ·升级现有导弹。6月报道,以色列计划升级“箭”火箭,以对抗伊朗常规/核弹头弹道导弹的威胁。10月报道,乌克兰寻求与以色列进行导弹合作。

    ·寻求新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4月报道,除了箭和pac-3,以色列正寻求新的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阿连特已经加入波音/以色列飞机工业团队,参与以色列国防部短程弹道导弹防御层价值0.5-1亿美元的计划。这是以色列国防部Homa计划的一部分,旨在研发一种对抗Qassems火箭的反弹道导弹防御。射程非常短的导弹。8月, 以色列国防部长命令军方研发有效的反火箭弹防御系统,下令军方着手开发可拦截各式火箭弹和导弹的防空系统,以确保以色列本土在未来冲突中的安全,并指出这是确保以军在各个战线获胜的关键。以色列过去曾与美国共同研制可防御短程、远程火箭弹和导弹的激光防空系统,但因其耗资及体积过大被认为不实用而没有在以本土部署。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六):其它国家部分——巴基斯坦
    初步统计,2006年巴基斯坦共进行四次导弹发射。分别为:

    2月19日,成功试射“哈塔夫”-2(Hatf II)。这是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近程面对面导弹,为巴基斯坦国产,又称“阿布达力”(ABDALI)。导弹射程可达2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和其它类型弹头。

     3月21日,成功试射“哈塔夫”-7。这是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为巴基斯坦第二次进行此种试验。掠地式“哈塔夫”-7又称“巴布尔”( Babur),巡航导弹射程达500千米,能够携带各种类型的弹头。据称,预定弹道的所有阶段都非常成功,导弹精确地击中目标。巴基斯坦于2005年8月自主研发巴布尔导弹。

    11月16日,成功试射“哈特夫”-5。这是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这枚射程为1300千米的导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巴陆军战略力量指挥部组织了这次导弹试射。

    11月29日,成功试射“哈特夫”-4。这是一枚中程弹道导弹,又称“沙欣”-1。这枚射程为700千米的导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巴军方发表的声明说,巴陆军战略力量指挥部组织了这次导弹试射。
2006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之六):其它国家部分——其它

    ·朝鲜试射导弹。据报,7月5日,朝鲜发射多枚导弹,其中包括“大浦洞”-2(Taepodong 2)远程导弹,但“大浦洞”-2发射失败。随后有报道称,美国将模拟朝鲜“大浦洞-2”导弹进行导弹拦截试验。据报,在10月进行的军演中,朝鲜发射五枚短程导弹。

    ·新加坡建造亚轨道太空发射场。目前新加坡的航空机构正在制定一套本国的商业航天飞行规则,管理在新加坡太空发射场进行的飞行。该计划耗资1.15亿美元,将为寻求冒险的太空旅行者提供亚轨道飞行和其他体验。

    ·秘鲁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发的火箭。12月26日,秘鲁发射试验型火箭“保莱特1号”(未携带探测仪器),标志该国在太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历史性一步。预计到2011年,秘鲁可能具备制造卫星的能力。(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许红英  侯丹  郭多娴)
全年的过程挺精彩啊
是中国人出的书?好讨厌吖,就是不介绍中国的:Q
中国不属于地球
请学霸们来补足中国部分: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