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美合作所”在抗战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4:53
来到歌乐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美合作所旧址”。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不但是中国的大后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大本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合作。这是 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国际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需要。于是,“ 中美合作所”应运而生。但其在抗战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却没有被正面宣传,而宣传的都是些反共和屠杀共产党人血累累的罪行。血腥得以至于一提起“中美合作所”,人们就会感到恶心,怒火万丈。
            
         “中美合作所”,位于重庆沙平坝区西郊的歌乐山,1942年由中美两国军事情报机构开始联合组建。中国方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以戴笠为代表;美国方面是海军部情报署,代表为梅乐斯 少将。两人于1943年4月15日签字后正式成立。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戴笠任主任,梅乐斯为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实质上只是战时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 是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建立的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装备全部是美国援助和资助。

       建立这样一个合作机构的目的,确实是为着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的需要。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就开始考虑与中国合作进行对日军的电讯侦译技术研究,搜集日军在中国与太平洋沿岸及沿中国海岸的陆、海、空军事情报,以及获得这些地区的气象、水文资料等。中国方面则希望与美国进行对日作战的情报交换,并在对日心理战宣传和在敌占区进行破坏活动等方面接受美国的训练,同时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先进电讯器材、武器装备、运输工具等等。据参加起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的军统局军事情报处少将处长鲍志鸿回忆,协定的第一条即是:“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所),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迅速歼灭日寇。  
         
      中美合作所在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中起到的作用,以往没有人提及,鲜为人知。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确实是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据鲍志鸿回忆,美国空军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就有中美合作所的军统局人员在电讯侦测和密码破译方面的功劳。。”(《戴笠、梅乐斯与中美合作所》3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版)
   
      同时,中美合作所还建立起了若干为美国海、空军提供气象情报的气象工作站、观测哨等,这些气象情报在美军对太平洋上日占岛屿展开逐岛进攻和轰炸日本本土的军事行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战后美国海军部的一份报告甚至有这样的评价:中国方面通过中美合作所向美国提供的日本占领区军事及气象情报,“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除去军事行动外,中美合作所还进行了一些对日心理战、经济战方面的工作。如收听日伪电台广播并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和反宣传,展开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在日伪军中制造恐慌情绪,鼓舞敌后抗日军民斗志;印制汪伪储蓄券假钞偷运到沦陷区,扰乱日伪金融,并大量收购日货与沦陷区物资运回大方......(沈醉:我所知道的军统和《沈醉回忆录》)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当初中美合作所成立时《协定》的规定,美方人员分批回国。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结束,经军统局报蒋介石备案。

            军统,戴笠臭名昭著。因此,“中美合作所”同样地也就背负着这样的臭名。来到歌乐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美合作所旧址”。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陪都”,不但是中国的大后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大本营。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合作。这是 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国际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需要。于是,“ 中美合作所”应运而生。但其在抗战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却没有被正面宣传,而宣传的都是些反共和屠杀共产党人血累累的罪行。血腥得以至于一提起“中美合作所”,人们就会感到恶心,怒火万丈。
            
         “中美合作所”,位于重庆沙平坝区西郊的歌乐山,1942年由中美两国军事情报机构开始联合组建。中国方面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以戴笠为代表;美国方面是海军部情报署,代表为梅乐斯 少将。两人于1943年4月15日签字后正式成立。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戴笠任主任,梅乐斯为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实质上只是战时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 是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建立的跨国军事情报合作机构。装备全部是美国援助和资助。

       建立这样一个合作机构的目的,确实是为着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的需要。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就开始考虑与中国合作进行对日军的电讯侦译技术研究,搜集日军在中国与太平洋沿岸及沿中国海岸的陆、海、空军事情报,以及获得这些地区的气象、水文资料等。中国方面则希望与美国进行对日作战的情报交换,并在对日心理战宣传和在敌占区进行破坏活动等方面接受美国的训练,同时希望得到美国提供的先进电讯器材、武器装备、运输工具等等。据参加起草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草案的军统局军事情报处少将处长鲍志鸿回忆,协定的第一条即是:“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所),交换日军海陆空军事情报和搜集中国大陆气象情报,训练游击队,挺进日军后方,协助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作战,共同迅速歼灭日寇。  
         
      中美合作所在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中起到的作用,以往没有人提及,鲜为人知。中美合作所在抗战中确实是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据鲍志鸿回忆,美国空军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就有中美合作所的军统局人员在电讯侦测和密码破译方面的功劳。。”(《戴笠、梅乐斯与中美合作所》3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版)
   
      同时,中美合作所还建立起了若干为美国海、空军提供气象情报的气象工作站、观测哨等,这些气象情报在美军对太平洋上日占岛屿展开逐岛进攻和轰炸日本本土的军事行动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战后美国海军部的一份报告甚至有这样的评价:中国方面通过中美合作所向美国提供的日本占领区军事及气象情报,“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在中国沿海的美潜艇攻击敌海军的惟一情报来源”。   
           除去军事行动外,中美合作所还进行了一些对日心理战、经济战方面的工作。如收听日伪电台广播并用秘密广播进行干扰和反宣传,展开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在日伪军中制造恐慌情绪,鼓舞敌后抗日军民斗志;印制汪伪储蓄券假钞偷运到沦陷区,扰乱日伪金融,并大量收购日货与沦陷区物资运回大方......(沈醉:我所知道的军统和《沈醉回忆录》)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当初中美合作所成立时《协定》的规定,美方人员分批回国。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结束,经军统局报蒋介石备案。

            军统,戴笠臭名昭著。因此,“中美合作所”同样地也就背负着这样的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