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微冲为何不配备30发弹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0:13:11
如题,那个20发的弹匣实在害人哦,国际上的主流冲锋枪一般都是30发的如题,那个20发的弹匣实在害人哦,国际上的主流冲锋枪一般都是30发的
重量轻,尺寸小是该枪设计之初的重要指标,虽然也考虑了30发弹匣,但是没有实现.实际上也不容易实现,51弹弹壳锥度太大,做成直弹匣100%出问题.我个人觉得设计成直弯弹匣会好些.
79失败了,所以出现了85,30发弹匣成了标配.
曾经设计过30发弹匣并在部队试用,翻阅91年《解放军画报》某次卫生兵野战救护演习可以看到这种弹匣。
除了楼上说的问题外,三十发直弹匣太长,造成卧姿射击火线太高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以前有厂家生产过30发的弹匣,不过不是标准配备,得使用单位自己花钱买.................
]]
]]
。。。。据说设计了30发的,但不是标配,需要自己购买

。。。。20发直弹匣是创新的说法很无聊啊:D
"20发直弹匣是创新"
简直不要脸~~
longking:
  79是很失败的射击,更加糟糕的是……军队不用的给了武警和公安。:@
原帖由 我是狙击手 于 2007-4-11 08:10 发表
以前有厂家生产过30发的弹匣,不过不是标准配备,得使用单位自己花钱买.................


有图否?:D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4-11 00:48 发表
重量轻,尺寸小是该枪设计之初的重要指标,虽然也考虑了30发弹匣,但是没有实现.实际上也不容易实现,51弹弹壳锥度太大,做成直弹匣100%出问题.我个人觉得设计成直弯弹匣会好些.
79失败了,所以出 ...



我也不同意弹匣太长导致抬高火线的问题

难道采用30发直弹匣的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枪的火线很高?它还是用的9mm帕拉贝姆弹,直径比51手枪弹要大吧,按道理30发帕弹总锥度应该更大啊
原帖由 c.a.t.f 于 2007-4-11 18:29 发表
"20发直弹匣是创新"
简直不要脸~~


21发,22发,27发,,,,这才能是创新嘛........:D :L :L
原帖由 隼鹰 于 2007-4-11 19:21 发表


有图否?:D

没见过.................
  51手枪弹的锥度确实算大的,使用该弹的30发冲锋枪,全部都是弧型弹匣,比如波波什,54式,64微声冲锋枪等。我们应该这样想:如果直弹匣可靠性那么好,那当年二战时的苏联何必给波波什设计弧形弹匣呢?明摆着直弹匣生产更方便省材料嘛。直弹匣那么好,为何后出的85又改回弧型弹匣呢?设计师刘铭纯粹是自圆其说。
  79的设计客观说有可取的地方,比如弹匣的装卸,很可能是考虑到按钮式更换的快捷性,所以设计直弹匣来用是最合适的。可是,通过M16弹匣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M16系列使用20发以内弹匣,可靠性还过得去,一用上30发的,就必须带点弯,但是弹匣太弯,势必影响弹匣的重心,重心越靠前,解脱弹匣时,弹匣越容易与弹匣插槽产生勾挂或者摩擦力,影响弹匣在自重作用下脱落。所以M16一直使用直弯直弹匣,以获得供弹可靠性与装卸之间的平衡性。欧洲生产的则是直弯弹匣,供弹性能就要好些,因为直弯弹匣的中下部分全是弧形,符合枪弹排列产生的自然锥度,而且有些是钢弹匣,自重大,更容易克服勾挂而脱落。
  实际上最适合使用直弹匣的仍然是9X19,0。40,0。45这类的手枪弹,51弹是不适合的,除非把30发弹匣做成直弯或者直弯直的。另外,51弹的锥度也限制了它在54这样握把供弹的手枪上采用双排大容量设计。
  直弹匣其实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仓促、黑暗中,有时候不容易拿到手就明白哪一边是前面!79的缺陷太多,可以说满身都是毛病。
糟蹋了一个EOTech
超级无敌的79!:D
为啥不仿制适合79冲的C-mag?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4-11 18:50 发表
longking:
  79是很失败的射击,更加糟糕的是……军队不用的给了武警和公安。:@



可问题是,自从89年之后,中国的边境太平了近20年了。
而这20年。中国的治安情况却明显不容乐观(不说“严重恶化"的话)。

所以,这些年死在79式缺陷之下的“武警和公安”恐怕比军队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的人都多……

[顺带一提,中国军方使用的冲锋枪是85式(主要是微声枪型号),虽说性能并没有特别出挑的地方(反正不会比MP5更好),但至少没有79式的那些臭毛病!]
原帖由 王爷 于 2007-4-14 12:07 发表
超级无敌的79!:D



老实不客气的说,继续修改79式本身就够蠢的~~~~~~
所以,这些年死在79式缺陷之下的“武警和公安”恐怕比军队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


如果没有数据支持,这种话最好不要随便说,否则也不过是无聊的口水罢了……
这些年死在79式缺陷之下的“武警和公安”恐怕比军队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
这句话确实过了~说实话,虽然79非常不济,但这些年里确实还没听到哪些武警和公安牺牲和79的缺陷有直接关系的。
原帖由 我是狙击手 于 2007-4-11 13:43 发表


乌齐的弹匣也这样啊!没有什么明显的地方可以让使用者知道是否拿反了...............

425064425065425066425067

再仔细看看下面这个图......能装反吗??




乌齐至少把弹匣设计在握把中,身处暗处时还算好装,79式算怎么回事?

另外,乌齐的弹匣联接器有前后区分设计(满弹匣朝前,空弹匣朝后),总算有所弥补,79式呢?那么短的20发弹匣恐怕连弹匣联接器都没有空间安装吧?

乌齐还有长弹匣可供选用(记得有50发的?),而79式的弹匣插口的延伸部分几乎彻底剥夺了采用加长弹匣的机会(连30发弹匣都很少见)。
原帖由 c.a.t.f 于 2007-4-14 22:07 发表

这句话确实过了~说实话,虽然79非常不济,但这些年里确实还没听到哪些武警和公安牺牲和79的缺陷有直接关系的。



记得云南缉毒的时候,因为79式“最后一发打不出”而牺牲了武警的一名中队长(还是2名武警?)……
[仅凭记忆,哪位知道的更详细,请补充]

原因也挺简单的——因为当时面对的不是通常的手持刮刀、角铁的小混混,而是拥有军用枪支的毒枭。

从这点来看79式的设计也是不及格的——因为它根本不具有与强火力对手对抗的能力,最多能“欺负”手枪而已。
我查阅了当年的相关资料,资料上记载抓捕马慈林的小分队由三支队二中队10名战士和马关县公安局5名民警组成,苏太德任队长,庞如宝任副队长,17个人中多数使用79式冲锋枪。武装毒贩马慈林使用56式冲锋枪(这是一支自动步枪)。马匪当过兵,自恃弹药充足,依托马家的三层楼房进行顽抗。小分队靠火力交替掩护突破了马家两道院墙(见图1),冲入楼内,其间多支79式冲锋枪都猛烈射击,这为后来的两次故障,一次弹尽埋下了隐患。
  
苏太德在战斗打响后,一直冲在前边,当战友董云亮负伤后,苏太德用79式冲锋枪以猛烈的火力进行掩护。战友救出来了,他却因79式冲锋枪射速太高耗尽了5个弹匣内的枪弹,当他从战友身上抓起第3枚手榴弹投向马匪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头部……
  
高文亮在激战中发现战友罗杰的79式冲锋卡壳了,他大声喊:“罗杰,我来掩护你,快撤!”就在罗杰跳出窗外的瞬间,高文亮被藏在暗处的马匪击中,倒在血泊了之中。  
李:其实对于79式冲锋枪的缺陷我们中队在平远缉毒战役之前就有认识。战前我在三支队特勤中队当战士,我中队接到抓捕武装毒犯马明的任务后,便在废弃的民房中进行实弹演习,演习前,抓捕小分队的官兵都配发了79式冲锋枪。可刚进入推演,几个点射下来,一支79式冲锋枪的活塞就被打飞,活塞飞入山沟的灌木丛中找不着了。我们中队长石伟章同志(现任武警玉溪支队支队长)是一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人,他敏锐地意识到79式冲锋枪的缺陷在实战中将会给参战官兵造成重大危害,于是果断地命令小分队成员全部改用可靠性强的81式自动步枪(见图3),将故障频发的79式冲锋枪锁进了仓库。实战证明,我们中队长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抓捕马明的战斗中,我们使用射速700发/分的81式自动步枪,看准目标适时射击,采取的战术也很得当。马明躲进楼内后,我们不见马匪不开枪,同时投掷催泪弹,几分钟就迫使其翻墙逃跑,当马匪暴露在野外后,防暴班长王德云用81式自动步枪一个点射将其送入地狱。而我抓捕小分队无一伤亡。
  
我们在实践中也觉得79式冲锋枪难以适应现代的反恐作战,但它为何被称为“丛林冲锋枪”?其性能、构造又缘何落后?还想请王老师进行分析、介绍。
  
王:1995年4月,我国轻武器专家李宝瑞先生在《1979年式7.62毫米冲锋枪的研制与特点》一文中提到:“(79式冲锋枪)1965年8月开始论证时,原名’丛林冲锋枪‘,原本是为适应丛林亚热带地区作战而设计的。”
  
2002年3月,我国著名轻武器专家刘铭先生在《风雨锻造79式轻型冲锋枪》一文中又指出:“1965年8月,研究所接受任务研制一种适合丛林地带使用的冲锋枪,简称’丛林冲锋枪‘。”可见二位专家对丛林冲锋枪的命名时间和经过的认定是完全一致的。
  
需要指出的是,“丛林冲锋枪”并非只能用于丛林作战,而不能用于城市作战。我国《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兵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冲锋枪的概念界定是: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适合在丛林战、巷战中使用。可见“丛林冲锋枪”也应适于城市巷战。
  
我们说79式冲锋枪不适于反恐作战不仅仅是因为该枪在城镇屡遭失利,在真正的丛林地带作战,也因其性能落后而有不少失利的战例。1998年9月19日凌晨,云南省镇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3名民警在中缅边境的丛林地带与3名武装毒贩遭遇,双方展开射击后,民警携带的两支79式冲锋枪一支卡壳,另一支因射速过高,几个点射就打光了携带的子弹。此时一名毒贩欲投手榴弹,3名民警靠着不怕牺牲的精神,一起抓起地上的石块砸向毒犯,将其砸得昏死过去才没挨炸。可见79式“丛林冲锋枪”在丛林战中,也存在问题。
  
李:79式冲锋枪为什么这么容易出故障呢?
  
王:我第一次接触79式冲锋枪是在1984年,当时我在唐山市公安局防暴队当内勤。这年冬天,我赴石家庄市的河北省公安厅领取配发的催泪弹。当我在河北省武警总队门口看到哨兵胸挎79式冲锋枪时,心情非常激动。看惯了苏式轻武器的我,见到外型“别致”的新型冲锋枪,内心激动也是自然的。因当时除了56式、81式枪械,尚无新型冲锋枪问世。酷爱新枪的我当晚便找到装备79式冲锋枪的武警中队,凭着警察一家的情分,请武警将79式冲锋枪分解,观其构造。当枪分解完毕后,我失望极了,这哪里是什么新枪啊!整个一个56式冲锋枪的缩小版。接触了十几年56式冲锋枪的我,对其构造、原理、性能、特点都烂熟于心,好不容易看到一种新枪还是仿造。以前我们常常责怪国外有些轻武器专家说中国的枪一亮相就能在国外找到原型,其实,仿造的枪,自己人一看也明白。这就是我现在推崇9毫米70发容弹量新型冲锋枪创新设计的原因。因为9毫米70发容弹量新型冲锋枪是我国真正具有国际创新设计的优秀冲锋枪。
  
李:我国的56式冲锋枪是前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仿造型,而AK47突击步枪的可靠、耐用是全世界公认的。仿56式冲锋枪的79式冲锋枪,为何仿出许多故障呢?
  
王:问题出在“我国自行设计上”。设计者不敢全盘模仿,就必须有所改变,为此79式冲锋枪将导气孔在枪管上的位置作了很大改动。如此一来,就把AK47突击步枪的优势给改没了,弄巧成拙。前苏联对AK47步枪也有缩小版,即AK74U短突击步枪,该枪体积、重量如冲锋枪,使用5.45毫米尖头小口径步枪弹,导气孔严格仿AK47设计在枪管膛压曲线的低压区,依然保持着AK47步枪600发/分的适中射速及其他可靠性性能。1988年,我国研制的56C式7.62毫米短自动步枪也是AK47步枪成功的缩小版。枪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但仍保持这AK47的可靠性能。
  
李:为何79式冲锋枪不严格按AK47步枪尺寸设计导气孔和使用钝头手枪弹就会屡出故障呢?
  
王:79式冲锋枪的研制定型在“文革”后期,正是我国与前苏联关系紧张时期,设计者如严格按AK47步枪尺寸设计就会有模仿“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嫌疑,设计人员都避之惟恐不及。
  
我们试用枪管膛压曲线示意图与56式冲锋枪和79式冲锋枪剖视图作个对比分析,图8的56式冲锋枪的导气孔开在枪管前部的低压区,气体推活塞的气压适中,使用装药达1.6克的步枪弹获得了600发/分的理想射速。而图9的79式冲锋枪,为“创新”将导气孔后移,开在枪管后部的高压区,使推活塞的气压过高,用的是装药仅为0.6克的手枪弹,又采取了活塞与枪机分离、增加缓冲垫等措施,射速仍高达1000发/分。本来高射速若有限制点射机构对提高点射命中率有益处,如俄罗斯AN-94尼卡诺夫突击步枪的射击调速装置,可分为单发、两发点射、连发3种射击方式,当实施两发点射时,其射速调至1800发/分,第2发弹头几乎跟着第1发发射出去,命中率极高;当需要连发时射速又可调至600发/分,其射速适中,射手易于控制长、短点射,并能提高连发命中率。
  
然而79式冲锋枪没有射击调速装置,其1000/分的最高冲锋枪连发射速与最少的20发弹匣容弹量极不匹配,射手连发射击时不一留神便会将匣内20发子弹打光。有的知情射手使用单发快速射击,该枪又极易发生保险定在单发,而打出连发的情况,这种“单打连”状况发生在容弹量高的枪上影响还不大,可该枪20发容弹量一个“单打连”就会耗去大半,这诸多的故障让射手在射击时时刻都要加小心。
  
79式冲锋枪采用枪机回转式开、闭锁方式,为发生卡壳、卡弹故障埋下了隐患。因其所采用的51式手枪弹的底缘厚度不均,对于85式这类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的冲锋枪来说,弹壳可在火药燃烧气作用下自动退出弹膛、自动抛壳。但对79式冲锋枪这种导气式武器,拉壳、抛壳却颇为困难,由于拉壳钩抱不紧弹壳底缘,致使在高加速度开锁、后坐撞击震动过程中,易将弹壳震掉,产生卡壳故障。
  
卡弹故障是由于79式冲锋枪采用机头前端回转闭锁结构,机头闭锁齿回转占据了枪管尾端后面的一大部分空间,迫使弹匣位置向下、向后,枪弹的钝头入膛需要走一段“爬坡”路程。夜长梦多,在半路上易被卡住,而56式冲锋枪使用尖头弹则可顺利过关。这就是前苏联AK74U短突击步枪和我国56C式短自动步枪缩小体积后坚持采用尖头步枪弹的原因。而79式作为轻型冲锋枪枪全重必须在2公斤以下,依靠当时的技术、材料难以减重,只得采用钝头手枪弹。
  
因79式冲锋枪射速高,拉机柄在复进,后坐到位时受惯性力很大,如果机柄做得较大,易在射击过程中折断,因此,被设计为内大外小光滑而尖锐的结构。不过这种结构虽然保证了它的不易断裂,却使战士在拉机柄时易被机匣盖抛壳窗的夹角划伤手指,在训练时也易因用力过猛而被机柄尖部刺伤。1994年武警福建总队的一名战士被机柄尖刺伤手心,缝合了3针。
  
为了创新,79式冲锋枪没有沿用56式冲锋枪人机工效性好的弹匣卡笋而是将弹匣卡笋放在机匣右侧,这就迫使射手在换装弹匣时用扣扳机的右手去按卡笋换弹匣。但是近战中不允许用扣扳机的右手去做其他战斗动作是各国特警约定俗成的规则,甚至连投弹时右手都不能离开扳机。为此,我们只得在左手上做文章,研究出翻枪面用左手按卡笋换弹匣的动作。
  
79式冲锋枪按前苏联AK47突击步枪20世纪40年代的设计,将拉机柄放在枪身右侧与德国MP-5冲锋枪意大利伯莱塔冲锋枪以色列乌齐冲锋枪枪身左前部、顶部的拉机柄设计相形见绌。为此我国特警研究出翻枪面左手拉枪机上膛的方法这比俄罗斯空降兵采用右手拉机柄上膛的做法要节省时间,能较快持续火力。
  
79式冲锋枪的直形弹匣设计得也很蹩脚,如图19所示,其弹匣正反面相像,射手在紧张的状态下不易识别,训练中竟有人将弹匣反装进弹匣巢内,而反装容易,退出较难,此情若发生在近战中将非常危险。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向射手强调换弹匣时要看一眼子弹头的方向再装,夜间换弹匣时手一定摸准弹匣体上的“限制突起”,确定方向后再装弹匣。因此射手们都说使用79式冲锋枪近战顾这又要顾那,真累!
  
李:是什么原因使79式冲锋枪设计成了这种样子呢?
  
王:刘铭先生曾长期担任中国兵工第二○八所所长,目睹了79式冲锋枪研制的全过程,先生曾感慨地说:“当时(1965年)的研制条件极端艰苦,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必要的试制加工条件,而且技术人员又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大中专生,缺乏工作经验。”79式冲锋枪立项后,1966年5月,“文革”开始,研制工作被停;1967年恢复,1969再次下马;1970年重新恢复研制至1979年9月25日定型,该枪经历了“文革”的全过程,说它是“文革产品”决不夸张,经历过“文革”的人对此应不足为奇。
  
我们谈了79式冲锋枪的许多过失,它的贡献也不能否认。性能较为可靠的85式冲锋枪和9毫米99式冲锋枪、9毫米70发容弹量新型冲锋枪,都是在吸取79式冲锋枪教训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据专家计算79式冲锋枪从定型到停产,以近30万支的数量装备了我国民警、武警,为维护社会安定、制止犯罪,立下了很大功劳,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国产新型冲锋枪问世后,尽快淘汰陈旧枪型,对提高我国警察反恐作战能力是有现实意义的
没注意,原来79的装弹匣也如此古怪,果然别扭.
]]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4-14 22:40 发表
没注意,原来79的装弹匣也如此古怪,果然别扭.

我就搞不清楚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护木而偏要在弹匣安装口搞那么一段延伸~~最恶心的还是那弹匣卡笋的位置~无论左右手操作都别扭~
原帖由 c.a.t.f 于 2007-4-14 22:46 发表

我就搞不清楚为什么不设计一个护木而偏要在弹匣安装口搞那么一段延伸~~最恶心的还是那弹匣卡笋的位置~无论左右手操作都别扭~



因为那个设计师的大脑曾经给79式扫射过~~~~~~
79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射速太快,接近1000发/分.这样的射速又特别突现出了20发弹匣的弹容量问题,我在靶场打79的时候,没注意开到连发,一扣扳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18发就打光了(压弹时偷懒,少压了2发).当时我是目瞪口呆.警察兄弟用79的时候,基本就只带一个弹匣,全用单发.不然一不小心,只需要1秒多钟,79就不如一根木根了
我参加过一次79冲的射击,是100米卧姿,10个单发
我打的时候没有故障,但成绩很差

在我之前打的几批人,8只枪,大概有3只出现过故障,其中有一只,在10发子弹中,卡了大概7-8次,后来要换枪

之后打54手枪,也有一只出故障,当场不能处理

不知道是弹的问题,还是枪的保养问题,那里是武警海警的训练基地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4-14 23:19 发表
79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射速太快,接近1000发/分.这样的射速又特别突现出了20发弹匣的弹容量问题,我在靶场打79的时候,没注意开到连发,一扣扳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18发就打光了(压弹时偷懒,少压了2发).当时我是目瞪口 ...



问题是79式的“单打连”的概率又特别高……

79式要是我设计的,我一定买块豆腐撞死算了,绝对不上《轻兵器》丢人+讨骂!!!!!!

[一点疑问:我记得79式的理论射速是1200发/分,但很多人都说是约1000发/分,这点区别到底是怎么出来的?难道1200发/分是“纯理论”射速(就是通过计算自动机循环时间“算出”的射速)?哪位解答一下?]
原帖由 二锅头爱好者 于 2007-4-14 23:19 发表
79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射速太快,接近1000发/分.这样的射速又特别突现出了20发弹匣的弹容量问题,我在靶场打79的时候,没注意开到连发,一扣扳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18发就打光了(压弹时偷懒,少压了2发).当时我是目瞪口 ...

79全自动射击时确实是凶猛,稍不留神就都打了高炮了~以前试过把79横过来拿打连发~打出去一个扇面~4个靶上都有眼…………
设计师刘铭的人品大大的有问题:@
倒也未必。

那位设计师更多的“无知得近乎无耻”而已~~~~~~
好,要把它彻底批倒,再踩上10000只脚!:D :@
原帖由 c.a.t.f 于 2007-4-14 23:49 发表

79全自动射击时确实是凶猛,稍不留神就都打了高炮了~以前试过把79横过来拿打连发~打出去一个扇面~4个靶上都有眼…………

盒子炮的打法:D ;P
其实把导气孔前移根本不困难,这样做,减低了后座力,也减低了射速.盾一些图片,导气孔就在弹膛前一点.当然导气孔前移是否造成的重心前移啊,外形是否美观啊之类的问题,就难说.反正,以一条破枪来说他就差不多了.如果是打自己DIY的土弹,还是不错的,但是打制式弹药就不是可以同日而语.
  为了什么原因要创新,非得把导气孔前移?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嘿嘿。。。。。。
  我以前就觉得,79从右侧看简直就是缩小版的56冲锋枪,所以我认为:如果把导气孔前移,79就会更象AK47,为了尽量让人们从外型上觉得这是与苏式武器“很”有区别的武器,是我国的“特色”产品,所以,坚决要把导气孔后移!甚至要使用直弹匣,使用右侧退匣钮,这样一来又和M16有区别啦!
设计师刘铭的人品.............无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