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决策层对中国的羡妒加剧 龙象争先谁更持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9:37
印度决策层对中国的羡妒加剧 龙象争先谁更持久?  
2007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4月7日电 美国《侨报》报道,印度前总理古杰拉尔曾说过:“印度不得不为政治民主化付出经济的代价。”当印度人看到20年前同为“贫穷兄弟”的中国,今天已经与印度拉开距离时;当印度官员第一次访华,惊诧于“上海居然比孟买更繁荣”时,古杰拉尔的断言似乎更难颠覆。印度学者说:“在印度知识阶层和决策层中,对中国的羡妒情绪在持续发酵。”

  该报报道指出,近三、四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印度经济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外资流入大增,软件业崛起备受全球瞩目,不仅让印度人找回了自信,更令西方不少学者言之凿凿:印度的发展后劲强于中国。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也把印度排在了中国之前。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周四就中印崛起与民主的关系举行的研讨会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系印裔副教授辛哈认为,过去人们对中国经济成就的评价过高,而对印度的估计不足。实际上过去16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起大落,而印度发展比较平稳;中国吸引的外资中有不少假外资,而印度外资流入量被低估。她说,民主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但长期而言会产生积极影响。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务教授杨家文不认为经济发展快慢与政治体制有必然联系。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整合统一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未必是零和游戏。中国和印度在集权和分权上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但到目前为止都可以算作经济改革成功的典范,值得其它发展中国家借鉴。

  《侨报》报道,美国媒体近来掀起一股“印度热”。CNN最近推出“关注印度”系列报道,《商业周刊》也推出关于印度的封面专题。美国学者热衷于把“印度象”与“中国龙”进行比较,还创造出“Chindia”这个新词。他们认为,“Chindia”在21世纪将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力量,但相比之下,“印度象”往往被描绘成发展中国家民主的象征,而“中国龙”却经常成为威胁的代名词。

  杨家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美国把印度视作“战略伙伴”,更多的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与民主与否并无太大关系。但印度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确实要好于中国,加上其法律相对健全,国民年轻,又有语言优势,将使印度未来的发展有充足的后劲。

  不少专家认为,印度的发展主要靠国内需求,服务业比较发达,号称“世界办公室”;而中国主要靠出口导向的制造加工业,号称“世界加工厂”,在贸易不平衡继续扩大的今天,中国的出口扩张不可能持续下去。这种观点在美国相当流行,而且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经贸施压的说辞。

  不过杨家文仍比较看好中国经济。他说,中国政府组织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强,民众发展经济的意识强烈,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国民受教育程度较好,只要中国国内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国际环境不突然恶化,至少在未来5到1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还是强于印度。同时他也告诫中国人,切莫自大傲慢,印度在创新体制和环境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商业周刊》的“印度专题”引用一位跨国公司高管的话说:“如果你想在中国投资修建一条道路,只需要数量不多的人很快就能做出决策;如果在印度,可能要花费10年时间才能决定。”专家指出,印度的体制可能拖延效率,但也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以民主来判定印度发展后劲强,未免理想化;把中印发展模式对立起来,更是简单化。正如《商业周刊》专题文章的标题:“选择印度?还是选择中国?”作者的回答是:“看起来,好像还没有找到答案。”(余东晖)印度决策层对中国的羡妒加剧 龙象争先谁更持久?  
2007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4月7日电 美国《侨报》报道,印度前总理古杰拉尔曾说过:“印度不得不为政治民主化付出经济的代价。”当印度人看到20年前同为“贫穷兄弟”的中国,今天已经与印度拉开距离时;当印度官员第一次访华,惊诧于“上海居然比孟买更繁荣”时,古杰拉尔的断言似乎更难颠覆。印度学者说:“在印度知识阶层和决策层中,对中国的羡妒情绪在持续发酵。”

  该报报道指出,近三、四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印度经济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外资流入大增,软件业崛起备受全球瞩目,不仅让印度人找回了自信,更令西方不少学者言之凿凿:印度的发展后劲强于中国。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也把印度排在了中国之前。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周四就中印崛起与民主的关系举行的研讨会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系印裔副教授辛哈认为,过去人们对中国经济成就的评价过高,而对印度的估计不足。实际上过去16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大起大落,而印度发展比较平稳;中国吸引的外资中有不少假外资,而印度外资流入量被低估。她说,民主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但长期而言会产生积极影响。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务教授杨家文不认为经济发展快慢与政治体制有必然联系。他指出,一个国家的整合统一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未必是零和游戏。中国和印度在集权和分权上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但到目前为止都可以算作经济改革成功的典范,值得其它发展中国家借鉴。

  《侨报》报道,美国媒体近来掀起一股“印度热”。CNN最近推出“关注印度”系列报道,《商业周刊》也推出关于印度的封面专题。美国学者热衷于把“印度象”与“中国龙”进行比较,还创造出“Chindia”这个新词。他们认为,“Chindia”在21世纪将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力量,但相比之下,“印度象”往往被描绘成发展中国家民主的象征,而“中国龙”却经常成为威胁的代名词。

  杨家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美国把印度视作“战略伙伴”,更多的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与民主与否并无太大关系。但印度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确实要好于中国,加上其法律相对健全,国民年轻,又有语言优势,将使印度未来的发展有充足的后劲。

  不少专家认为,印度的发展主要靠国内需求,服务业比较发达,号称“世界办公室”;而中国主要靠出口导向的制造加工业,号称“世界加工厂”,在贸易不平衡继续扩大的今天,中国的出口扩张不可能持续下去。这种观点在美国相当流行,而且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经贸施压的说辞。

  不过杨家文仍比较看好中国经济。他说,中国政府组织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强,民众发展经济的意识强烈,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国民受教育程度较好,只要中国国内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国际环境不突然恶化,至少在未来5到10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还是强于印度。同时他也告诫中国人,切莫自大傲慢,印度在创新体制和环境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商业周刊》的“印度专题”引用一位跨国公司高管的话说:“如果你想在中国投资修建一条道路,只需要数量不多的人很快就能做出决策;如果在印度,可能要花费10年时间才能决定。”专家指出,印度的体制可能拖延效率,但也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以民主来判定印度发展后劲强,未免理想化;把中印发展模式对立起来,更是简单化。正如《商业周刊》专题文章的标题:“选择印度?还是选择中国?”作者的回答是:“看起来,好像还没有找到答案。”(余东晖)
我感觉中国现在在跑步
我担心的是跑错了路,自己却不知道。
我只知道随便我怎么努力`也只能沿着中央的路走`叫我去跑印度的路还是算了`毕竟我忍受不了种姓制度!
什么龙象之争,谁理那只象呀,走自己的路吧
这个课题太老了,两年前的。现在无论是中国,印度还是西方,
已经有了更理智的观点。
大家对自己,对方的优劣势也比较清楚了,一些cliche也少有人提起了。
伟大的党永远不会错,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屁话,说了也白说
原帖由 老猫多多 于 2007-4-8 11:13 发表
伟大的党永远不会错,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屁话,说了也白说

党也不会什么都错
一个海陆空三栖,一个只能在陆上吃草,最后牙掉光饿死,我看没法比。
自不量力,阿三真是找事
原帖由 造汽 于 2007-4-8 12:03 发表

党也不会什么都错

就像大家庭有个比较专制的家长,他一心想把家搞好,现在知道靠他一个人好多事情做不好,有时好心还会办坏事,现在看来还得征求家里孩子的意见。但是家里也有个别吃里扒外的。
原帖由 supmart 于 2007-4-8 14:17 发表
一个海陆空三栖,一个只能在陆上吃草,最后牙掉光饿死,我看没法比。

没看懂
一个是龙,陆海空三栖。一个是象,陆地动物。所以没法比。
这个看民族特性就很简单地看出来
印度目前和中国不是一个档次上的竞争对手,他应该多和印尼、马来西亚比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