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问题:听说湖北通山要搞核电站?那里没什么水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20:34
今天物理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的,我消息比较闭塞,也是现在才知道.通山离我这里不远.
长江并不从通山过,而核电站需要大量水.为什么会选在通山?今天物理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的,我消息比较闭塞,也是现在才知道.通山离我这里不远.
长江并不从通山过,而核电站需要大量水.为什么会选在通山?
翻地图,有湖,看面积有10平方公里以上
原帖由 来吧 于 2007-4-2 13:44 发表
翻地图,有湖,看面积有10平方公里以上

看地图不止
只要有湖就可以吗
10平方公里不够吧,况且只是湖而已.
不同意大量发展核电,这东西德国都不发展了,西方也已饱和了。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4-2 20:34 发表
不同意大量发展核电,这东西德国都不发展了,西方也已饱和了。


中国大量发展核电了吗? 中国核电饱和了吗?

西方人身上有臭味, 你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下?
怎么不修在我们黄冈这里!
又不是水电站,用不了那没多水滴
核裂变-〉热能-〉水蒸气-〉燃气轮机-〉电力。没有水那来的水蒸气?轻水堆需要大量的水的。
原帖由 fifa888 于 2007-4-2 20:49 发表


中国大量发展核电了吗? 中国核电饱和了吗?

西方人身上有臭味, 你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下?


核电有利也有弊,最大弊病便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要是核电建多了,想灭小日本时的顾忌那可就大了。

为了让灭日本的心不死,我对发展裂变核电已经死心了。
原帖由 fifa888 于 2007-4-2 20:49 发表


中国大量发展核电了吗? 中国核电饱和了吗?

西方人身上有臭味, 你是不是也要学习一下?

我国目前还存在用电的高峰,每年的夏天,那里不是说限制用电的
原帖由 kaka22 于 2007-4-2 22:33 发表
核裂变-〉热能-〉水蒸气-〉燃气轮机-〉电力。没有水那来的水蒸气?轻水堆需要大量的水的。

其中不少水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4-2 23:14 发表


核电有利也有弊,最大弊病便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要是核电建多了,想灭小日本时的顾忌那可就大了。

为了让灭日本的心不死,我对发展裂变核电已经死心了。

幸好你没当国家领导人,
否则,我们得点蜡烛照明才行
三峡水坝被炸的话,全中国的三分之一经济就付之东水了.干脆,把水电也禁止得了.
发电厂主要用水是作为冷凝用的循环水,而现在有了风冷技术,就是用巨大的风机进行空气冷却,代替循环水,至于发电机组(100MW级)用水一天绝对小于200吨,核反应堆用水量就更小,加上工业用水,一天2000吨足以,而且多数可以循环利用.:) 说错了请别问候家人
内陆湖污染了后果很严重
原帖由 kaka22 于 2007-4-2 22:33 发表
核裂变-〉热能-〉水蒸气-〉燃气轮机-〉电力。没有水那来的水蒸气?轻水堆需要大量的水的。


核电机组不需要燃气轮机。。。。。。。是蒸汽轮机。。。。。。。
发展核电站可以战时可以减少电力系统被破坏的可能。

因为打核电站的顾忌远远要比打常规火电站多。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7-4-3 12:42 发表

幸好你没当国家领导人,
否则,我们得点蜡烛照明才行
三峡水坝被炸的话,全中国的三分之一经济就付之东水了.干脆,把水电也禁止得了.


1、首先,不要信WW的恐吓,“三峡水坝被炸的话,全中国的三分之一经济就付之东水了”完全是瞎胡扯,三峡水库的容量比较大但也只有洞庭湖容量的二分之一,长江下游的江面比上游要宽得多,洪水威胁到南京的说法根本不可能,在最不利情况能影响到九江就了不起了。

2、三峡位于中国腹地,要想炸毁难度极大,弹道导弹很难直接命中坝体,用飞机航程太远,或拦截或放烟幕,有充分的反应时间。

3、三峡在战时可以低水位运行,降低风险。

4、三峡大坝是重力坝,常规武器很难让它瞬间完全溃坝。
核电不搞不行。就湖北来说,以前因为鄂西水电开发较好,省内电力供应还是充足的,兴山的小水电价非常便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电力需求增加,目前湖北到供电高峰季节也是缺电省,即使这样的情况,也还要为华东电网供电。

水电受自然变化影响太大,去年至今长江来水不足,水电发电能力就受到影响。同时,水电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对环境影响也很大,并不适合全面推开。水电另外的问题是分布不均匀,地区局限性很大,需要电力的东部地区可利用水电资源少,从西部送电建设成本高,损耗大,而且容易受到网路故障影响。

以煤为主的火电也有地区分布问题,如果电厂远离产煤区,不但成本高,还加大运输压力,而运输还受到交通条件影响,遇到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发电。煤火电最大的问题是污染,更多的电力需求使用煤是承受不了的。

其它的方法,比如天然气燃气轮机发电,成本高,经济性差;风力发电,容量小,地域限制多,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说,核电的优势还是很多的。清洁,经济,灵活性好。在中东部地区建设核电是比较好的选择。
核电还是要大造,特造!不能因噎废食!
难道用高温气冷堆?
还是氘3有希望有了他至少100W年不用烦了
有个核电站这个巨大的散热体,  著名的火炉更热,然后发电,用空调降温,空调排出的热量让火炉更热,更热就开更多的空调,开更多的空调需要发更多的电,发更多的电需要更多的核电站,更多的核电站排出更多的热量。。。。。。。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4-2 23:14 发表


核电有利也有弊,最大弊病便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要是核电建多了,想灭小日本时的顾忌那可就大了。

为了让灭日本的心不死,我对发展裂变核电已经死心了。

YY过头了吧~;P
原帖由 zxd1981 于 2007-4-5 21:41 发表

YY过头了吧~;P


虽然手没掴在日本人的脸上,脚没踹在日本人的肚子上,好歹我在反日的深度上比那些“嘴巴愤青”强些吧。

如果象我这样想的人很多,并在将来某一天共同推动其实施,那可不是YY了。

你信有这一天吗?我信!
别成天反日喊得震天响,到头来却连个如何实地灭了日本的念头都没动过吧?

BS这帮不成器的东西!
水?是循环使用的,火电厂每天的补水率就1.多%,多了要扣奖金的.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4-6 08:53 发表
别成天反日喊得震天响,到头来却连个如何实地灭了日本的念头都没动过吧?

BS这帮不成器的东西!


你有什么资格BS大家?
你有才还是有见识?
什么叫半桶水晃得响不?
原帖由 jumin 于 2007-4-5 15:30 发表
还是氘3有希望有了他至少100W年不用烦了


氘3?是氦3+氘吧~~
]]
等三十年。。。。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4-6 11:09 发表
等花大钱造好了几十座裂变核电站,人家在可控核聚变搞出重大突破。

那时肠子都要悔青了。

我对裂变核电站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反对,裂变核电站的建设规模要养的起那支核电建设队伍就可以了,毕竟以后搞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国内的技术水平不比国外差,大家都在起步研究阶段.
个人觉得搞笑的是,假如可控核聚变做不到实际应用,我们还要不要发电厂?楼上有朋友说了,还得三十年,这三十年怎么过?用蜡烛?
三峡大坝很大,不怕敌人的轰炸,那么其他呢?象本地一个小水坝,一旦溃塌,下游的二十万群众都得喂鱼,怎么办?
火电厂严重污染空气,怎么办?
风力发电不稳定,怎么办?
水坝被炸的伤害只是一次性的。

而核电站最不好的地方就是一旦被炸,放射性污染没法控制,后患无穷。

搞得半径几十公里内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适合人居住。

86年出过事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直到现在离它30公里以内的地区仍被辟为隔离区。
记者探访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隔离区


www.zjol.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5时01分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人们往往一下子就想起1986年发生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核灾难发生20周年前夕,新华社记者在俄罗斯外国记者协会的组织下于14日冒着初春的蒙蒙细雨探访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

  新华社记者同驻莫斯科的20多名外国记者一道,从乌克兰首府基辅乘大巴北行130多公里,抵达进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隔离区的必经之地——检查站。这里离核电站尚有30公里,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成年人被严格限制进入,进入者必须具备合法手续和有效证件,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绝对禁止进入。所有从隔离区出来的人,还必须在专门仪器上接受检查,如果身体遭受辐射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一名乌克兰军人上车仔细查验我们每个人的证件后,车辆和人员被准许进入。

  第一站是有“石棺”之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发电机组。1986年4月26日,该机组核反应堆爆炸,造成8吨多具有强辐射性的核物质泄漏,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发生爆炸的4号机组被钢筋混凝土封闭,下面至今仍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石棺”由此得名。

  出于健康和安全等因素考虑,记者只能站在离“石棺”约100米远的瞭望台上观看。远远望去,“石棺”上焊花四溅,10多名头戴黄色安全帽、身着迷彩服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据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国际信息社的陪同人员马克西姆介绍,由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为防止反应堆内的核原料和放射性废料今后再次发生泄漏,工人们从年初开始对“石棺”进行加固。出于健康考虑,工人们必须每两个小时就换一次班。瞭望台附近的一座房屋上赫然写着:“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固工程”。

  在“石棺”外进行的辐射测量显示,当地的辐射强度达到每小时744毫伦琴,远远高出安全值20毫伦琴的水平。陪同人员说,在如此剂量的辐射环境下,此地不宜停留过久。我们一行人只被允许在“石棺”附近停留了30多分钟。

  随后,我们来到离核电站仅3公里的普里皮亚季镇。这里原有约5万居民,主要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事故发生后,小镇居民全部被疏散。如今这里已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亡之城”。经历20年的风风雨雨,大部分楼房已经破败不堪,许多院落杂草丛生。随行记者拿出测量仪一量,连车内的辐射强度都达到了每小时154毫伦琴。

  一名叫祖伊科夫的乌克兰男子陪同我们来到他当年就读的第三中学,事故发生时他15岁。现在教室的地板上全是破碎的玻璃,大部分墙皮已卷起或脱落,但教室墙上挂着的教学用图仍清晰可辨。他说,事故发生后,当年的伙伴都被疏散到各地,目前他只同少部分人取得了联系,他很思念儿时的伙伴,并四处打听着他们的下落。

  最后一站是离核电站约15公里远的伊利因齐村。该村现居住着约30名自愿回迁的村民,多数是老年人。现年55岁的穆济琴科看上去身体硬朗,说话嗓门很大。据他介绍,他同妻子和年迈的父母是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年回到这里的,全家已经习惯了故土的生活。他们现在吃的是自己种的土豆、洋葱和西红柿,自家养的鸡和鹅产的蛋足够享用。据他说,医疗人员定期来给村民检查身体,还对农户家种的农产品进行辐射测量,结果显示,当地产的水果和蔬菜辐射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在我们的大巴驶离伊利因齐村时,几位蹲在自家门前悠闲抽烟聊天的老年男子友好地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从内心默默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同时祝愿人类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不再发生惨剧。(完)
麻烦楼上把这观点转告给法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