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用茶水冒充尿液送检 验出炎症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3:25
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徐英

      茶水会发炎吗?一句从专家嘴里的戏言却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印证。

  3月19日,中国新闻社刊发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中新社浙江分社的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

  对于此事,评论随之而来:有拍手称快大骂医院缺乏医德的;也有说记者给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还有认为记者调查方式有问题,怀有恶意的。

  面对这些质疑,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张慧慧、柴燕菲坦言,也许这次调查的方式值得商榷,但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反映行业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悲哀。人们应该关注的是由此折射的行业问题。

  专家戏言引发“茶水当尿验”调查

  为什么会有拿一杯茶水到各大医院去化验的想法?选题最初是因为业内一位专家的一句戏言。

  每年的“3·15”,我们中新社浙江分社都会做一些策划,今年也不例外。从2月份,我们就开始策划该做些什么,民生话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把大方向定在医疗、房产、汽车行业。但是怎么做出新意,的确费脑筋,于是,我们向各个行业的专家请教,希望从他们提供的信息里获得新的角度。

  2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四五个记者去拜访一位医学专家。这位专家比我想象的健谈,他跟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医患关系、医疗价格黑幕什么的。这里面当然也就涉及了民营医院。大家都知道,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专家给我们提醒说,现在媒体关注的已有新闻都是一些表面的,甚至是事后的,放“马后炮”。他建议,你们应该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这时他开了句笑话:“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验出问题来”。“茶水怎么可能化验出问题来?”同去的几个人听到后,都觉得不相信。从专家那里出来,我们在路上还互相问相不相信。

  第二天上午,报社的人难得的齐,大家又开始探讨,这次的“3·15”医疗行业的新闻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医患关系还是医疗价格。这时我们不约而同提到了昨天医学专家讲的“拿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话一说,在场的人都冒出了一句,“不可能吧”!

  这句话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我们也怀疑。但如果是一般人说出来的,我们可能也就当作玩笑了,但是这是从业内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的,他掌握的信息肯定都是比较内幕的,尽管当时他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

  “要不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做一个调查?”结果这个想法大家都同意了:这个角度挺新的。

  和电视台联手暗访

  确定选题之后,大家就说找几家民营医院吧,当时专家是针对民营医院的问题说的。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就找几家民营医院好了。最后确定了找四家,都是我们随机选择的,根本没有考虑投诉什么的,就是谁知道哪里有民营医院,就报了出来。

  平面媒体采访时,证明真实性的主要手段是录音,但展现到文字上时,读者也无法确定真实性,我们送到各家医院化验的,到底是茶水还是别的液体?这肯定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法律问题。

  于是,我们想到拿镜头来记录调查的全过程,展现事实,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我们和之前就有过合作的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栏目联手了。

  龙井茶5分钟被验出有炎症

  3月1日,正式开始调查。去之前,我用今年产的浙江龙井泡好茶水,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新闻007》记者带上专业拍摄设备就出发了。

  我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杭州萧山区的萧山钱江医院。就像平常看病一样,挂了泌尿科。值班的是蔡医生,接诊后,我告诉他,肚子有些不舒服,便指了指自己的腹部。“先去做个‘尿常规’”,就是化验小便。

  到厕所后,我把茶水倒进了盛放尿液样本的量杯,送进了化验室。不到5分钟,结果出来了。当班的蔡医生看了一眼化验单,“有炎症,可能是尿道炎,必须先配点药回去吃,不好的话马上再来。”化验单上显示,包括胆红素在内有三个指标超标。蔡医生开了三盒消炎药。包括药费和检查费,一共花去了200多元。

  随后,我去了位于萧山区的另外一家医院,萧山华东医院。化验员拿到我们的茶水样本后,把它送进了检验机,几分钟后,报告单出来了,结果和钱江医院有所不同,这次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就是胆红素“一个+”。值班医生说胆红素“一个+”问题不大,不像白细胞,有白细胞可就问题大了,我就问,可不可以不配药,这位医生没有回答,只是说最好做进一步检查。

  一天下来,我们跑了四家医院,同样的茶水,化验出了两种结果:两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另外两家化验出了问题,他们在茶水里验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诊断有炎症,医生还都开了药。

  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但茶水里怎么会有红细胞、白细胞?为了客观、公正,我们决定找一家权威医院验证。

  医生让我挂三天盐水

  起初,公立医院并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内。我们只是想找一家权威的医院验证一下,我们第一天调查得出的两种结果,到底哪种化验结果才是对的。

  我们选中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为它是一家公立医院,而且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妇科医院,在患者眼里,它有一定的权威性。

  2日一大早,我们一组人就跑到了浙江妇保医院,还是没有说破身份。挂号、医生问病情。照例,我跟医生说,“大夫,我小便有点痛,怎么回事啊?”

  医生一听,就让我去化验小便,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倒进了量杯。和昨天一样,用的是同一包茶叶,用的是同一品牌的矿泉水泡的。

  这回用了半个小时,化验结果出来了,上面写着,“白细胞2个+,红细胞显微镜检测2到3个。”大夫当即就跟我们说,“有炎症了,尿路感染,”他让我去挂三天盐水。

  茶水发炎,化验有误?我们没想通,茶水怎么会有问题。可这是一家权威医院啊!

  于是,和我同来的同事又出去重新挂号,到另外一个医生那里做了第二次化验,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这次医生开出了一盒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五盒银花泌炎灵片和热淋清颗粒,药费70元。比第一次化验开的药,便宜了300多元。

  两次的化验结果都一样,难道是我们错了?

  这些情况都出乎我们的预料,由此我们改变了最初的采访计划,又重新确定了一下调查方向,这次增加了5家公立医院,这里有3家是省级医院。领导赶紧给我们增派人手,大家兵分四路,同时进行。

  这次结果是,5家医院中的3家,也化验出茶水发炎,2家没有检验出任何问题。而用仪器监测出茶水有炎症的医院,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时,医生都说看到了红细胞和白细胞。

  茶水、仪器、还是人为问题?问题出在哪儿?

  医院设备没毛病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只能一步步排查。3月13日上午,我的同事找到了茶叶生化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

  程教授很慎重地回答说,茶叶是植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动物体内才有的红细胞、白细胞,或者是类似于红细胞、白细胞的物质。

  我们得到这个情况之后,下一步就是检测仪器,问题会不会出在这里?我们去找了检测仪器方面的专家,听到茶水发炎的结果,专家也觉得很意外,他建议我们用专用“测试液”确定一下是不是测试仪器出了问题,“要是这个都检测不出来,那就是仪器出了问题;要是检测出不是尿样,那证明仪器是好的。”专家还告诉我们到哪里买测试液。

  我们跑到药房买回两瓶专家指定的两种测试液,专家帮我们配好后,当天下午,我们的调查小组带着测试液,分头去了那6家化验出茶水有红细胞、白细胞的医院,检测他们的仪器。这回,医生给的化验单上都是,“这不是尿样,请另取样本来检测”。按照专家的说法,这些仪器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我们亮明身份,请浙江省另一家大型医院做了一次化验,这次我们全程都用镜头记录,包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并没有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

  回访某医院说“没有红、白细胞”

  在浙江医疗界,这篇报道引发的震动不小,探讨非常激烈,主要是围绕“茶水里究竟有没有红、白细胞”,据说,浙江省卫生管理部门还组织了专家进行调研。

  3月19日,我们再次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采访,相关负责人得知我们是来采访的,他态度很明确,“检测人员在对样本(茶叶水)进行镜检时,没有看到白细胞和红细胞”。在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后,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的材料显示,“茶水发炎”的最大错误可能还是因为一些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这篇报道刊发之后影响很大。有给报社打电话,也有在网上跟帖留言的,对于医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满,有人对公立医院表示失望。

  也有网民质疑,有关民生的话题那么多,我们为什么会只盯着医疗问题,这不是给医患关系“火上浇油”吗?说实话,这是大家的误解,我们是中国新闻社的一个分社,我们还做了许多其他的报道,但是整个专题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茶水发炎”的事。

  也有很多人觉得记者用茶水做实验的方法有问题。

  这种调查本身是件可悲的事情

  网上的留言,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的评论,我们都很理解。不过说我们以恶作剧的方式看医院笑话的评论,让我们觉得压力挺大的,这多少有点违背我们的初衷。当初我们想得比较简单,就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验证专家的看法。一个专业人士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是玩笑话,是说者无心,但站在媒体的角度,是不会放过“一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样一个新闻选题的。这种可能性,无论是因为职业敏感也好,还是记者职责所在,我们都有必要去探究事实真相。

  也许我们采取用茶水代替尿液到医院检测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商榷,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媒体,不是一个专业机构。

  选择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是一件可悲的事。在“茶水发炎”事件中,作为专业的检测机构,他们难道不该比我们这些外行人更早发现这个问题吗?另外一方面,比起对调查方式的争论,这次调查背后折射出来的行业忧患才是值得关注的,这也符合我们当初采访的初衷,而不是毫无意义地批评谁。

  ◎脸谱◎

  张慧慧:

  现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中心副主任,此次“茶水发炎”事件组织者。

  柴燕菲:

  1983年生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中心时政记者,曾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等文。

  ◎声音◎

  也许我们采取用茶水代替尿液到医院检测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商榷,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媒体,不是一个专业机构。选择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徐英

      茶水会发炎吗?一句从专家嘴里的戏言却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印证。

  3月19日,中国新闻社刊发新闻,《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竟化验出了炎症》:中新社浙江分社的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

  对于此事,评论随之而来:有拍手称快大骂医院缺乏医德的;也有说记者给原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还有认为记者调查方式有问题,怀有恶意的。

  面对这些质疑,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张慧慧、柴燕菲坦言,也许这次调查的方式值得商榷,但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反映行业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悲哀。人们应该关注的是由此折射的行业问题。

  专家戏言引发“茶水当尿验”调查

  为什么会有拿一杯茶水到各大医院去化验的想法?选题最初是因为业内一位专家的一句戏言。

  每年的“3·15”,我们中新社浙江分社都会做一些策划,今年也不例外。从2月份,我们就开始策划该做些什么,民生话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把大方向定在医疗、房产、汽车行业。但是怎么做出新意,的确费脑筋,于是,我们向各个行业的专家请教,希望从他们提供的信息里获得新的角度。

  2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四五个记者去拜访一位医学专家。这位专家比我想象的健谈,他跟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医患关系、医疗价格黑幕什么的。这里面当然也就涉及了民营医院。大家都知道,浙江是一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专家给我们提醒说,现在媒体关注的已有新闻都是一些表面的,甚至是事后的,放“马后炮”。他建议,你们应该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事实真相。这时他开了句笑话:“就是拿一杯茶水也能验出问题来”。“茶水怎么可能化验出问题来?”同去的几个人听到后,都觉得不相信。从专家那里出来,我们在路上还互相问相不相信。

  第二天上午,报社的人难得的齐,大家又开始探讨,这次的“3·15”医疗行业的新闻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医患关系还是医疗价格。这时我们不约而同提到了昨天医学专家讲的“拿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话一说,在场的人都冒出了一句,“不可能吧”!

  这句话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我们也怀疑。但如果是一般人说出来的,我们可能也就当作玩笑了,但是这是从业内权威人士嘴里说出来的,他掌握的信息肯定都是比较内幕的,尽管当时他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话。

  “要不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做一个调查?”结果这个想法大家都同意了:这个角度挺新的。

  和电视台联手暗访

  确定选题之后,大家就说找几家民营医院吧,当时专家是针对民营医院的问题说的。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就找几家民营医院好了。最后确定了找四家,都是我们随机选择的,根本没有考虑投诉什么的,就是谁知道哪里有民营医院,就报了出来。

  平面媒体采访时,证明真实性的主要手段是录音,但展现到文字上时,读者也无法确定真实性,我们送到各家医院化验的,到底是茶水还是别的液体?这肯定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法律问题。

  于是,我们想到拿镜头来记录调查的全过程,展现事实,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这样,我们和之前就有过合作的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栏目联手了。

  龙井茶5分钟被验出有炎症

  3月1日,正式开始调查。去之前,我用今年产的浙江龙井泡好茶水,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新闻007》记者带上专业拍摄设备就出发了。

  我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杭州萧山区的萧山钱江医院。就像平常看病一样,挂了泌尿科。值班的是蔡医生,接诊后,我告诉他,肚子有些不舒服,便指了指自己的腹部。“先去做个‘尿常规’”,就是化验小便。

  到厕所后,我把茶水倒进了盛放尿液样本的量杯,送进了化验室。不到5分钟,结果出来了。当班的蔡医生看了一眼化验单,“有炎症,可能是尿道炎,必须先配点药回去吃,不好的话马上再来。”化验单上显示,包括胆红素在内有三个指标超标。蔡医生开了三盒消炎药。包括药费和检查费,一共花去了200多元。

  随后,我去了位于萧山区的另外一家医院,萧山华东医院。化验员拿到我们的茶水样本后,把它送进了检验机,几分钟后,报告单出来了,结果和钱江医院有所不同,这次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就是胆红素“一个+”。值班医生说胆红素“一个+”问题不大,不像白细胞,有白细胞可就问题大了,我就问,可不可以不配药,这位医生没有回答,只是说最好做进一步检查。

  一天下来,我们跑了四家医院,同样的茶水,化验出了两种结果:两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另外两家化验出了问题,他们在茶水里验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诊断有炎症,医生还都开了药。

  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但茶水里怎么会有红细胞、白细胞?为了客观、公正,我们决定找一家权威医院验证。

  医生让我挂三天盐水

  起初,公立医院并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内。我们只是想找一家权威的医院验证一下,我们第一天调查得出的两种结果,到底哪种化验结果才是对的。

  我们选中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为它是一家公立医院,而且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妇科医院,在患者眼里,它有一定的权威性。

  2日一大早,我们一组人就跑到了浙江妇保医院,还是没有说破身份。挂号、医生问病情。照例,我跟医生说,“大夫,我小便有点痛,怎么回事啊?”

  医生一听,就让我去化验小便,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倒进了量杯。和昨天一样,用的是同一包茶叶,用的是同一品牌的矿泉水泡的。

  这回用了半个小时,化验结果出来了,上面写着,“白细胞2个+,红细胞显微镜检测2到3个。”大夫当即就跟我们说,“有炎症了,尿路感染,”他让我去挂三天盐水。

  茶水发炎,化验有误?我们没想通,茶水怎么会有问题。可这是一家权威医院啊!

  于是,和我同来的同事又出去重新挂号,到另外一个医生那里做了第二次化验,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这次医生开出了一盒左克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五盒银花泌炎灵片和热淋清颗粒,药费70元。比第一次化验开的药,便宜了300多元。

  两次的化验结果都一样,难道是我们错了?

  这些情况都出乎我们的预料,由此我们改变了最初的采访计划,又重新确定了一下调查方向,这次增加了5家公立医院,这里有3家是省级医院。领导赶紧给我们增派人手,大家兵分四路,同时进行。

  这次结果是,5家医院中的3家,也化验出茶水发炎,2家没有检验出任何问题。而用仪器监测出茶水有炎症的医院,进行人工显微镜检查时,医生都说看到了红细胞和白细胞。

  茶水、仪器、还是人为问题?问题出在哪儿?

  医院设备没毛病

  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只能一步步排查。3月13日上午,我的同事找到了茶叶生化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

  程教授很慎重地回答说,茶叶是植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动物体内才有的红细胞、白细胞,或者是类似于红细胞、白细胞的物质。

  我们得到这个情况之后,下一步就是检测仪器,问题会不会出在这里?我们去找了检测仪器方面的专家,听到茶水发炎的结果,专家也觉得很意外,他建议我们用专用“测试液”确定一下是不是测试仪器出了问题,“要是这个都检测不出来,那就是仪器出了问题;要是检测出不是尿样,那证明仪器是好的。”专家还告诉我们到哪里买测试液。

  我们跑到药房买回两瓶专家指定的两种测试液,专家帮我们配好后,当天下午,我们的调查小组带着测试液,分头去了那6家化验出茶水有红细胞、白细胞的医院,检测他们的仪器。这回,医生给的化验单上都是,“这不是尿样,请另取样本来检测”。按照专家的说法,这些仪器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我们亮明身份,请浙江省另一家大型医院做了一次化验,这次我们全程都用镜头记录,包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并没有看到红细胞和白细胞。

  回访某医院说“没有红、白细胞”

  在浙江医疗界,这篇报道引发的震动不小,探讨非常激烈,主要是围绕“茶水里究竟有没有红、白细胞”,据说,浙江省卫生管理部门还组织了专家进行调研。

  3月19日,我们再次到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医院采访,相关负责人得知我们是来采访的,他态度很明确,“检测人员在对样本(茶叶水)进行镜检时,没有看到白细胞和红细胞”。在采访了很多专家、学者后,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的材料显示,“茶水发炎”的最大错误可能还是因为一些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

  这篇报道刊发之后影响很大。有给报社打电话,也有在网上跟帖留言的,对于医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满,有人对公立医院表示失望。

  也有网民质疑,有关民生的话题那么多,我们为什么会只盯着医疗问题,这不是给医患关系“火上浇油”吗?说实话,这是大家的误解,我们是中国新闻社的一个分社,我们还做了许多其他的报道,但是整个专题中,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茶水发炎”的事。

  也有很多人觉得记者用茶水做实验的方法有问题。

  这种调查本身是件可悲的事情

  网上的留言,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的评论,我们都很理解。不过说我们以恶作剧的方式看医院笑话的评论,让我们觉得压力挺大的,这多少有点违背我们的初衷。当初我们想得比较简单,就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去验证专家的看法。一个专业人士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是玩笑话,是说者无心,但站在媒体的角度,是不会放过“一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这样一个新闻选题的。这种可能性,无论是因为职业敏感也好,还是记者职责所在,我们都有必要去探究事实真相。

  也许我们采取用茶水代替尿液到医院检测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商榷,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媒体,不是一个专业机构。

  选择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是一件可悲的事。在“茶水发炎”事件中,作为专业的检测机构,他们难道不该比我们这些外行人更早发现这个问题吗?另外一方面,比起对调查方式的争论,这次调查背后折射出来的行业忧患才是值得关注的,这也符合我们当初采访的初衷,而不是毫无意义地批评谁。

  ◎脸谱◎

  张慧慧:

  现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中心副主任,此次“茶水发炎”事件组织者。

  柴燕菲:

  1983年生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中心时政记者,曾有《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等文。

  ◎声音◎

  也许我们采取用茶水代替尿液到医院检测的方法有待进一步商榷,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媒体,不是一个专业机构。选择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是一件可悲的事。
以前初中时学校让我们上缴大便化验,有同学嫌麻烦交了狗狗的........;P
我国的茶叶可以当肉汤喝,起码也是血汤啊
竟有这等庸医阿!!!
也不知道这记者是善意还是恶意,医疗中那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不去揭露,却在搞这些玩意儿。
茶水当尿化验很难说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