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断言“经济复苏”为时尚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15:44
从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关于经济回稳方面不乏利好消息。但我们认为,有回稳迹象不等于复苏。目前,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因此,此时断言经济复苏则为时过早。近日,美国经济虽然出现某些积极信号,但仍将面临严峻挑战。有鉴于此,中国应转换“外向型+投资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断言复苏为时尚早
五组数据释放“利好消息”
① 第一组数据:PMI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PMI指数被认为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一般认为,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自去年12月份以来,PMI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3月份达到了52.4。

② 第二组数据:房地产大城市交易量大增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均有较大增长,40个重点城市在今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9%。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否全面回暖,尚待进一步观察。

③ 第三组数据:民航一季度利润总额8亿元
前3月民航国内旅客运输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13%、14%,自2008年3月之后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2008年,民航全行业亏损25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一季度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实现整体盈利,初步统计利润总额达8亿元。

④ 第四组数据: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
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生产仍位于低谷,但3月份出现止跌反弹迹象。据初步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4000万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外贸铁矿石进口量达到5100万吨,创下月度和季度新高。

⑤ 第五组数据:汽车3月销售110万辆
在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3月份,美国销售汽车85.8万辆,同比下跌了37%,日本销售汽车32.3万辆,同比下滑32%。而我国汽车销售量达110.98万辆,同比增长5.01%,连续三月超过美国、日本。

全球经济下滑“仍未见底”
分析认为,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仍在继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下降至0.5%,比上次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如按市场汇率计算则将变为负值。预计2009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降2%,是二战后的首次年度收缩。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将普遍衰退。预计美国经济将下降1.6%,欧元区下降2.0%,其中,德国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2.1%,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日本下降2.6%。此外,我国的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俄罗斯预计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7%,印度增长5.1%,巴西增长1.8%,均比2008年明显放缓。世界各国经济的普遍下滑意味着出口的持续下滑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断言经济复苏“为时尚早”
尽管经济形势“比预料中好”,但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归结于一点,就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下降幅度比较大,影响出口企业、外向型工业和外向型地区。这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的确,现在断言中国经济复苏还未时尚早。即使复苏,也并不表明中国经济就立即能进入一个高增长阶段。由于外需在中国的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如果其不能彻底止跌企稳并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就难言反转。从美欧市场来看,导致金融危机的低储蓄现象在危机发生后虽有所改观,美国人比过去开始重视储蓄,长远而言这当然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但短期来说,可能会加剧中国出口的恶化。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人开始减少消费。因此,只有美欧市场需求持续回升,中国的出口才能真正好转。重要的还有消费。出口下降和经济降温会带来政府税收减少、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职工就业和收入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使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减慢。从3月份的消费来看,虽然同比增加,但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例仍为最低。没有消费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要转向依靠内需难上加难。




●美日英三国政策迭出,释放出积极信号
美国“信号积极”但仍严峻
近日,美国政府官员接连发表言论,认为持续下滑的美国经济或现转机。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些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出现某些积极信号。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止跌回升尚需时日。美国财政部1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到今年3月份,2009财年前6个月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高达9568亿美元,为前一财年赤字总额的2倍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分析,美国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给税收造成严重影响,以及政府用于救市和刺激经济措施的开支巨大。因此,人们担心,财政赤字剧增将对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形成掣肘,从而影响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可以说,美国经济目前显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因此,处于衰退之中的美国经济是否即将止跌回升以及何时将止跌回升,还有待观察。

日本祭出史上最大刺激方案
日本政府日前出台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其总额高达56.8万亿日元,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仅财政支出就达15.4万亿日元。在新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等方面的资金规模为42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还包括推广太阳能发电系统、普及节能家电和环保汽车等涉及今后发展后劲方面的政策。新方案中的巨额财政支出将主要靠发行国债来解决,预计新发行国债总额将超过10万亿日元,如此一来,2009财年日本国债的发行总额将超过税收,日本的财政状况将更加恶化。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新经济刺激方案的首要任务是阻止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重点解决就业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是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倾斜度,促进节能环保社会的建设,逐步摆脱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结构。然而,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下降12.1%,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也将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因此,该方案能否使日本经济顺利走出深度衰退泥潭步入复苏轨道,目前仍存悬念。

英国继续推行“量化宽松”
英国央行日前宣布,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同时表示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未来两个月内完成向市场增加750亿英镑的货币供应量任务。到目前为止,英国央行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奏效,还不得而知,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希望,央行不要对这一政策做任何变动。鉴于英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今年全年甚至明年英国央行都有望一直维持0.5%的低利率水平,只有当英国经济开始复苏之后,英国央行才会考虑逐步调高利率。据预测,今年一季度英国经济将遭受1.5%的负增长,今年全年将萎缩3%。英国财政大臣最近也不得不承认,其对英国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时间跨度都预计不足。英国经济的复苏之路越漫长,英格兰银行肩负的任务越繁重,在继续降息无望的情况下,除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该央行还在努力想着其他的招儿。




●中国应转换“外向型 + 投资型”模式
理解中国“外向经济”本质
我们认为,中国是外向型经济,中国经济与国际周期具有同步性;宏观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性质。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完全依赖外部市场,则宏观政策就是无效的;如果中国仍是一个开放度不高的国家,外部也不会有多大的冲击,可能继续过热。只有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性质,才能理解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有效性。中国面对外部冲击,坚定不移地要保住增长,必须稳定外需,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够有效地使城市化继续发展。再启动城市化,同时降低城市化成本,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还能降低资产价格,如果资产价格长期高估的话,中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很难完成。国家主动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是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大发展,借这次外部冲击来抑制资产价格,保持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并促进工业化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将短期激励转化为持续的发展。

剩余劳动力转移正方兴未艾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中国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城镇待就业劳动力数量众多,据测算2009年2400万人待就业,其中包含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新增下岗失业人员,还有300多万人等待就业安置。加上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骤增。具体说来,首先是众多企业关闭、停产导致的大批农民工返乡,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就业机会减少,其再就业空前困难。其次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兴未艾,每年面临几百万的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三是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达到600多万,面对严峻的择业形势,选择余地很小,竞争将异常激烈。第四,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失业潮,进而引发了“海归潮”。加之,我国城镇原来固有的新增劳动力,几股势力碰撞形成空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三策略助中国走出“泥淖”
为了使中国尽快走上平稳的轨道,特提出三大策略如下:
① 策略一:稳健推行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
在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息等手段进行流动性调控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信贷资金投向。有必要强化信贷监督,确保贷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切实发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信贷投向上,将更加注重向中小企业倾斜。在特殊时期,只要有需要,个别年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是可以的。虽然3%是财政赤字的安全线,但并不意味着高于3%就不安全。必要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切实启动国内需求。

② 策略二: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打破垄断限制。
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明显回落,是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利时机。长期看,这项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有利于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其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产业竞争力,也是一个增强微观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③ 策略三:应逐渐摆脱“投资增长型”模式。
面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开始出现的回稳迹象,但尚不能断定经济就此反转。明确了这一点后,虽然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短期的保增长问题,但从现在起,亦要思考改革和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财政资金毕竟有限,而且很多投资领域也不适合政府去做,如果不摆脱信贷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就谈不上结构调整。如果不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经济就不能说是健康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从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关于经济回稳方面不乏利好消息。但我们认为,有回稳迹象不等于复苏。目前,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因此,此时断言经济复苏则为时过早。近日,美国经济虽然出现某些积极信号,但仍将面临严峻挑战。有鉴于此,中国应转换“外向型+投资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断言复苏为时尚早
五组数据释放“利好消息”
① 第一组数据:PMI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PMI指数被认为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一般认为,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自去年12月份以来,PMI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3月份达到了52.4。

② 第二组数据:房地产大城市交易量大增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均有较大增长,40个重点城市在今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9%。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否全面回暖,尚待进一步观察。

③ 第三组数据:民航一季度利润总额8亿元
前3月民航国内旅客运输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13%、14%,自2008年3月之后再次回归两位数增长。2008年,民航全行业亏损25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一季度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实现整体盈利,初步统计利润总额达8亿元。

④ 第四组数据: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
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港口生产仍位于低谷,但3月份出现止跌反弹迹象。据初步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港口煤炭发运量达到4000万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外贸铁矿石进口量达到5100万吨,创下月度和季度新高。

⑤ 第五组数据:汽车3月销售110万辆
在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3月份,美国销售汽车85.8万辆,同比下跌了37%,日本销售汽车32.3万辆,同比下滑32%。而我国汽车销售量达110.98万辆,同比增长5.01%,连续三月超过美国、日本。

全球经济下滑“仍未见底”
分析认为,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全球经济下滑趋势仍在继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下降至0.5%,比上次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如按市场汇率计算则将变为负值。预计2009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降2%,是二战后的首次年度收缩。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将普遍衰退。预计美国经济将下降1.6%,欧元区下降2.0%,其中,德国去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2.1%,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季度降幅。日本下降2.6%。此外,我国的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俄罗斯预计2009 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7%,印度增长5.1%,巴西增长1.8%,均比2008年明显放缓。世界各国经济的普遍下滑意味着出口的持续下滑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断言经济复苏“为时尚早”
尽管经济形势“比预料中好”,但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归结于一点,就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下降幅度比较大,影响出口企业、外向型工业和外向型地区。这造成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的确,现在断言中国经济复苏还未时尚早。即使复苏,也并不表明中国经济就立即能进入一个高增长阶段。由于外需在中国的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如果其不能彻底止跌企稳并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就难言反转。从美欧市场来看,导致金融危机的低储蓄现象在危机发生后虽有所改观,美国人比过去开始重视储蓄,长远而言这当然有利于中国的出口,但短期来说,可能会加剧中国出口的恶化。因为这意味着美国人开始减少消费。因此,只有美欧市场需求持续回升,中国的出口才能真正好转。重要的还有消费。出口下降和经济降温会带来政府税收减少、企业利润下滑以及职工就业和收入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使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减慢。从3月份的消费来看,虽然同比增加,但在“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例仍为最低。没有消费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要转向依靠内需难上加难。




●美日英三国政策迭出,释放出积极信号
美国“信号积极”但仍严峻
近日,美国政府官员接连发表言论,认为持续下滑的美国经济或现转机。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些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出现某些积极信号。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止跌回升尚需时日。美国财政部10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到今年3月份,2009财年前6个月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高达9568亿美元,为前一财年赤字总额的2倍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分析,美国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给税收造成严重影响,以及政府用于救市和刺激经济措施的开支巨大。因此,人们担心,财政赤字剧增将对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形成掣肘,从而影响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可以说,美国经济目前显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因此,处于衰退之中的美国经济是否即将止跌回升以及何时将止跌回升,还有待观察。

日本祭出史上最大刺激方案
日本政府日前出台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其总额高达56.8万亿日元,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仅财政支出就达15.4万亿日元。在新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等方面的资金规模为42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还包括推广太阳能发电系统、普及节能家电和环保汽车等涉及今后发展后劲方面的政策。新方案中的巨额财政支出将主要靠发行国债来解决,预计新发行国债总额将超过10万亿日元,如此一来,2009财年日本国债的发行总额将超过税收,日本的财政状况将更加恶化。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新经济刺激方案的首要任务是阻止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重点解决就业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是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倾斜度,促进节能环保社会的建设,逐步摆脱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结构。然而,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下降12.1%,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也将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因此,该方案能否使日本经济顺利走出深度衰退泥潭步入复苏轨道,目前仍存悬念。

英国继续推行“量化宽松”
英国央行日前宣布,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同时表示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未来两个月内完成向市场增加750亿英镑的货币供应量任务。到目前为止,英国央行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奏效,还不得而知,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希望,央行不要对这一政策做任何变动。鉴于英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今年全年甚至明年英国央行都有望一直维持0.5%的低利率水平,只有当英国经济开始复苏之后,英国央行才会考虑逐步调高利率。据预测,今年一季度英国经济将遭受1.5%的负增长,今年全年将萎缩3%。英国财政大臣最近也不得不承认,其对英国经济衰退的深度和时间跨度都预计不足。英国经济的复苏之路越漫长,英格兰银行肩负的任务越繁重,在继续降息无望的情况下,除了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该央行还在努力想着其他的招儿。




●中国应转换“外向型 + 投资型”模式
理解中国“外向经济”本质
我们认为,中国是外向型经济,中国经济与国际周期具有同步性;宏观政策有效性取决于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性质。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完全依赖外部市场,则宏观政策就是无效的;如果中国仍是一个开放度不高的国家,外部也不会有多大的冲击,可能继续过热。只有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性质,才能理解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有效性。中国面对外部冲击,坚定不移地要保住增长,必须稳定外需,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够有效地使城市化继续发展。再启动城市化,同时降低城市化成本,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还能降低资产价格,如果资产价格长期高估的话,中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很难完成。国家主动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是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大发展,借这次外部冲击来抑制资产价格,保持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并促进工业化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将短期激励转化为持续的发展。

剩余劳动力转移正方兴未艾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中国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城镇待就业劳动力数量众多,据测算2009年2400万人待就业,其中包含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新增下岗失业人员,还有300多万人等待就业安置。加上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骤增。具体说来,首先是众多企业关闭、停产导致的大批农民工返乡,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就业机会减少,其再就业空前困难。其次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兴未艾,每年面临几百万的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三是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达到600多万,面对严峻的择业形势,选择余地很小,竞争将异常激烈。第四,国际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失业潮,进而引发了“海归潮”。加之,我国城镇原来固有的新增劳动力,几股势力碰撞形成空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三策略助中国走出“泥淖”
为了使中国尽快走上平稳的轨道,特提出三大策略如下:
① 策略一:稳健推行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
在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息等手段进行流动性调控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信贷资金投向。有必要强化信贷监督,确保贷款主要流向实体经济,切实发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信贷投向上,将更加注重向中小企业倾斜。在特殊时期,只要有需要,个别年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过3%是可以的。虽然3%是财政赤字的安全线,但并不意味着高于3%就不安全。必要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切实启动国内需求。

② 策略二: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打破垄断限制。
当前我国物价涨幅明显回落,是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利时机。长期看,这项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有利于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其次,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从体制、机制上增强企业、产业竞争力,也是一个增强微观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③ 策略三:应逐渐摆脱“投资增长型”模式。
面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开始出现的回稳迹象,但尚不能断定经济就此反转。明确了这一点后,虽然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短期的保增长问题,但从现在起,亦要思考改革和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财政资金毕竟有限,而且很多投资领域也不适合政府去做,如果不摆脱信贷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就谈不上结构调整。如果不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经济就不能说是健康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谨慎为妙

这个时候掉到坑里,几年爬不出来
该出手时就出手,金融危机帮我们砸出大坑,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关键是不知道这个坑到底有多深!:D。在坑中间就惨了!
w的头朝下震荡...

前不久国内媒体高呼去米国抄底去,吃了几次亏后,现在都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