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新玩意:飞翼式降落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3:01
]]
人操飞行器?更像是拍电影,这玩意能行吗?
飞翼机发展始末

  看惯现代飞机的人,一般都能说出它的几个主要部件: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等。可是,如果在你面前摆放一架没有机身、去掉垂直尾翼的飞行器,恐怕了解它的人就不多了。 这种被称为飞翼的全新概念飞行器,因其形状怪异,亦有“天怪”之称。多年来,美国空、海军始终致力于此研究,并有望其在不久的将来将此类飞行器大批投入现役。
  追根溯源,飞翼的最初尝试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一幻想者试略把飞机的机身,尾翼,发动机,甚至起落架统统取消,你保留主翼去完成原先其他几部分所担负的全部功能,并实现明显减少阻力的目的。但是,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航空材料和发动机推力不足等原因,飞翼计划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从20年代起,一起较先进的技术逐步应用于飞行器,使得飞翼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不过,这一时期的飞翼从严格意义上说,还算不上真正的飞翼,而是一种带有机身的无尾翼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无机身、尾翼甚至无垂直尾翼的全飞翼飞行器是由德国的豪顿兄弟研制的。1930年,首架HOⅠ飞翼机面世;8年后,HOⅢ,一种更新型的飞翼也进行试飞。这种飞翼的最大特点是每侧翼上有三个控制面,翼尖控制面用以控制方向;中间控制面两个一起动作时为升降舱,差动时为副翼;内侧控制面则作为降落用襟翼。
  二战之前,豪顿兄弟又将飞翼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除了无身无尾,展弦比达到了22,也就是说机身很短,机翼颀长,仿佛一个飞掠的箭标。实际上HOⅣ只是一种飞翼滑翔机,而豪顿兄弟最倾注心血的两型飞翼机是HOⅧ和HOⅨ。前者主要用于客运,设计搭载乘客60外,它的机翼长达60.7米,装有六台活塞式发动机,总功率3600马力(约2682千瓦。)HOⅨ为世界上首架喷气式气翼战斗机,它的飞翼后缘有全展长的操纵面,每侧分为三块,外段和中段的操纵面用于横滚和俯仰操纵,内段操纵面为襟翼。这种飞翼的航向操纵由机翼外段上下表面的两块减速板来实现。
  二战中,德国另一位设计师李比修设计的Me163飞翼机时速高达950千米,这在当时是极为了不起的。该机的爬升率为60米/秒,留空时间为8分钟;机上装有两门30毫米MK机炮。
  与德国飞翼机齐名的是美国人诺普罗斯研究设计的N系列飞翼机。诺普罗斯最初研制的一种飞翼机模型采用木片、纸板作构架,薄纸为蒙皮,整个形状与美现役B-2轰炸机几乎完全相同。N-1M是N系列飞翼中十分成功的一种,它的飞行高度达2280米,留空时间在1小时以上。但该飞翼毕竟离实用相去甚远。1941年诺普罗斯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为美国陆军建造了2架XB-35轰炸机。与当时极负盛名的B-17飞机相比,XB-35在总重量和翼面积方面都是前者的三倍。机上装有四台“黄蜂”R4360型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由延伸的驱动轴连至遥控的齿轮变速箱,带动两具互相转动,螺距相反的螺旋桨。机上左右两侧共有8个弹舱,可挂载8000多千克炸弹。此外,机上还设有七座枪炮塔。其中,4座安装在机翼上下方,2座安在乘员舱上下方,另有一座安在机尾,每座枪炮塔内装有二挺机枪。
  随着喷气式发动机性能的迅速改进与提高,二战末期,飞翼机换装喷气式发动机已势属必然。从1945年6月至1948年1月,先后有2架YB-49飞翼机在喷气式发动机推进下完成升空与起降。但是,飞翼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稳定性不足、横摇过大,不适于进行较准确的轰炸。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年内,飞行事故不断。1948年6月,两架YB-49中的一架于一次飞行中,因两翼受到过度的的加速负荷导致结构损坏而机毁人亡。1949年春,最后一架YB-49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高速滑行试验时,由于前起落架毁坏而导致整架飞机在跑道上翻覆。1950年5月4日,由YB-49发展而来的YRB-49A进行了处女航。1951年初交由诺普罗斯公司保存。1953年10月美国空军终于决定;最后一架飞翼机停止试验。
  六十年代以后,飞翼机再次为不少国家特别是美国所垂青。因为,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广泛应用,放宽静安定技术日臻成熟,重新为飞翼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于是飞翼的研制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这段路走得仍不轻松。
  1989年7月17日,周身黑灰色,形如巨型“黑蝙蝠”的B-2轰炸机进行了首次试飞,标志着飞翼机真正步入实用领域。这架长约21.03米,高约5.2米,翼展约52.42米的“隐身”飞翼,具有极代的雷达,光电和红外反射特性。它采用翼身融合的布局,机翼前缘像两条射线,自机头顶点向后延伸,后掠角40度(一说约34度);上翼面机身较扁长,呈光顺凸起的流线型,机头后部设气泡式双座驾驶舱;机身两侧对称配置一对具有扇贝状进气口的微隆起的发动机舱;长折线后缘装有可控制飞机俯仰、滚转和偏转的多个操纵面。B-2轰炸机大部分结构采用塑料,石墨/环氧树脂,碳纤维和陶瓷材料。飞机表面用多层吸波蒙皮覆盖,蒙皮外层是镍钴铁氧体吸波涂层。机翼前后缘由一连串拇指大小的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组成,蜂窝网络内填充磁损耗和电损耗吸波物质,网格两端还安装了吸波面板。
  B-2飞翼机采用了涡轮风扇无加力发动机,排出的燃气通过扁平二元喷管,从机翼上表面与后缘内齿口的交汇外排出,对喷出的尾焰起遮拦作用。涡扇发动机外部涂有超高密度的碳质吸波材料,既吸收雷达波,又抑制发动机内部散发的热量。机上的APQ-181雷达和ZSR-2电子战系统都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APQ-181 ZSR-2雷达采用了二维电扫描天线、复杂的软件工作方式和先进的低截获概率技术; ZSR-2电子战系统辐射电磁能量很少,能很好地对抗敌电子侦察系统。B-2的另一个隐身高招,是把所有的武器都隐藏在机身内,机身装有旋转式发射器,机身外部没有任何武器挂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阻力,而且可以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
  美国海军也曾研制过新一代A-12隐身舰载攻击机。该机是一种采用无尾三角形飞翼布局的喷气式双发双座舰载机。机上采用了比以往同类飞机更多的吸波型复合材料,大大降低了被雷达发现的概率。A-12还采用了埋入式动力舱、机内弹舱、折叠式机翼,应用了电传操纵系统。然而。刚直疋的A-12研制计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搁浅。
  近年来,美国空军仍在不断研制其他形式的飞翼隐身机。前不久,人们发现一种介于F-117A和B-2之间的飞翼隐身机开始亮相。这架整体呈菱形的飞翼隐身机,后掠角比F-117A还要大,没有垂直尾翼,只有一组尖锥形的水平尾翼。这些尖锥尾翼由多孔消声材料制成,可有效地减弱雷达反射波,并有助于消散发动机的热量,使最新式的雷达和红外探测器也不得不望而兴叹。
  这种新式飞翼隐身机的座舱也和B-2一样,位于光滑机身的中间靠前部,与机身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气泡”。座舱盖上镀有一层能反射雷达波的金属膜。动力装置采用新研制的非加力涡扇发动机,空气从位于机体下部的蛇形管进入“深埋式”发动机中,燃气则从位于水平尾翼上部的喷口排出。该机大小约为F-117A的1.2倍,可装载6枚908千克的激光制导炸弹,是F-117A 的载弹量的三倍。此外,机上还装有照相侦察设备,可执行侦察任务。
  层出不穷的飞翼机已使各国军方看到了它的威力,并感到了它的威胁。有条件的国家现在在加紧发展其自己的飞翼机,与此同时,对付飞翼机的一些举措也在制订与完善之中。
有飞行的照片吗?
蝙蝠侠????
这不是“新”玩意,20年前国内就已经出来了,这个不过是采用了新材料的新版本。
这有实际利用价值吗?看来现在的德国人也只会搞一些玩具了.:D
谁敢飞这玩意??
好东西,特战队员!
手里再拿个电风扇就完美了~~国内滑翔伞比较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