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9与歼12一个版本的传说(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10 04:35:08
  
                    有人说,歼12设计时是仿米格23,其实仿米格23的实际是未成功的歼9。这一点从“小歼”的内部绰号就可知道,米格23是作战重量超过18T的中型多用途歼击机,是苏军第一种兼顾对空和对地攻击的军用飞机,而歼12则受当时受毛主席“打游击战”思想的影响,坚持要搞成一种空中李向阳式的专打游击战的战机。


                    我国的航空设计人员煞费苦心的采用了这样一个理由,从而设计了一种通过减轻机身重量来增大推重比,改善机动性的中低空性能优异,短距起降能力极强(可在国内的大多数公路/土场起降)的超轻型歼击机。从盘旋半径旋转角速度爬升率等反映机动性的指标来看,全面优于幻影2000B,F16A,MIG23BHC等同时期飞机。但也有载弹太少速度稍差的的缺点。但最后导致她下马主要的原因小歼不符合当代歼击机使用要求。


                    至于米格23,我国最早搞到是70年代初从罗马尼亚那里,齐奥塞斯库与周邓等人私交极好,69年苏军首批装备米格23,我军没几年就得到了,同期还通过罗马尼亚辗转买进一个中队的米格25,同志们听到70年代我军曾有米格25在役,会不会很兴奋呢?其实米格25不是那么好使,也许苏军的不错,但卖给罗马尼亚的就差多了。这个中队的飞机被我军在10年内摔光了,还损失了好几个一流飞行员……

                    歼9从60年代末开始设计,据传闻交给成飞,与沈飞的歼8同步设计,歼8主要用于拦截高空高速侦察机和轰炸机,歼9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当时流行叫夺取空中优势,所以叫空优战斗机),米格23样机到位后,进入消化阶段,之后发现可变翼系统结构过于复杂,动作不够可靠,对材料要求高,而且只有3级手动可变,而非原先所想向F14A那样无级自动调控,于是决定放弃可变翼设计(成飞的人那么早就认识到可变翼不够实用,真是人中之杰!而南昌那帮人居然还守着可变翼设计做了那么久强6)改用鸭式布局(不过当时设计的前翼是固定的)来达到与可变翼相同的改善低速与短距起降能力的效果。当时军方要求是两倍音速、升限20000米,之后上调为2.5倍音速,25000米升限。(即所谓双25设计)。设计是略作改动的米格23机身加SAAB37式的固定鸭式布局。而MIG23的机身设计使飞行员向后侧的视野非常差,设计人员又准备修改机身,在这过程中,一批新式飞机开始在各国服役,军方有感于现代科技,又提出技术指标应改为双30。成飞拚到吐血也做不到30000米升限,提出3.5倍音速,25000米升限(这个指标在当时其实已经很先进了),军方不同意,成飞撂挑子,结果歼9下马。
                    有人说,歼12设计时是仿米格23,其实仿米格23的实际是未成功的歼9。这一点从“小歼”的内部绰号就可知道,米格23是作战重量超过18T的中型多用途歼击机,是苏军第一种兼顾对空和对地攻击的军用飞机,而歼12则受当时受毛主席“打游击战”思想的影响,坚持要搞成一种空中李向阳式的专打游击战的战机。


                    我国的航空设计人员煞费苦心的采用了这样一个理由,从而设计了一种通过减轻机身重量来增大推重比,改善机动性的中低空性能优异,短距起降能力极强(可在国内的大多数公路/土场起降)的超轻型歼击机。从盘旋半径旋转角速度爬升率等反映机动性的指标来看,全面优于幻影2000B,F16A,MIG23BHC等同时期飞机。但也有载弹太少速度稍差的的缺点。但最后导致她下马主要的原因小歼不符合当代歼击机使用要求。


                    至于米格23,我国最早搞到是70年代初从罗马尼亚那里,齐奥塞斯库与周邓等人私交极好,69年苏军首批装备米格23,我军没几年就得到了,同期还通过罗马尼亚辗转买进一个中队的米格25,同志们听到70年代我军曾有米格25在役,会不会很兴奋呢?其实米格25不是那么好使,也许苏军的不错,但卖给罗马尼亚的就差多了。这个中队的飞机被我军在10年内摔光了,还损失了好几个一流飞行员……

                    歼9从60年代末开始设计,据传闻交给成飞,与沈飞的歼8同步设计,歼8主要用于拦截高空高速侦察机和轰炸机,歼9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当时流行叫夺取空中优势,所以叫空优战斗机),米格23样机到位后,进入消化阶段,之后发现可变翼系统结构过于复杂,动作不够可靠,对材料要求高,而且只有3级手动可变,而非原先所想向F14A那样无级自动调控,于是决定放弃可变翼设计(成飞的人那么早就认识到可变翼不够实用,真是人中之杰!而南昌那帮人居然还守着可变翼设计做了那么久强6)改用鸭式布局(不过当时设计的前翼是固定的)来达到与可变翼相同的改善低速与短距起降能力的效果。当时军方要求是两倍音速、升限20000米,之后上调为2.5倍音速,25000米升限。(即所谓双25设计)。设计是略作改动的米格23机身加SAAB37式的固定鸭式布局。而MIG23的机身设计使飞行员向后侧的视野非常差,设计人员又准备修改机身,在这过程中,一批新式飞机开始在各国服役,军方有感于现代科技,又提出技术指标应改为双30。成飞拚到吐血也做不到30000米升限,提出3.5倍音速,25000米升限(这个指标在当时其实已经很先进了),军方不同意,成飞撂挑子,结果歼9下马。
这个故事俺还没听到过~~~~~~~~~~~~~~:D :D
J9要不下吗   估计现在还没J10呢
J12仿MIG23:D :D :D
成飞不是撂挑子。而是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就有了八爷的出世!当时的军工所有的军品都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的。谁敢撂挑子啊:L
原帖由 silentgod 于 2007-3-8 22:30 发表
J12仿MIG23:D :D :D

:D :D ;P ;P
]]
顶楼上的老大!:victory: :victory:
基本属于没有常识者的胡说八道!
MIG25在中国服役?别说什么罗马尼亚给你,就算是苏联给你一个团的MIG25,不给你配件,只要一年,就能让你统统趴窝!难道苏联当时还给中国这个死对头MIG25的配件?
成飞的人那么早就认识到可变翼不够实用,真是人中之杰!而南昌那帮人居然还守着可变翼设计做了那么久强6

;P ;P
原来是听说过在文革期间,飞机也想来个大跃进,后来放弃了,具体不祥;P ;P
只能说是歼9演义,架空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