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战斗/攻击机[49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7:37
歼-5系列喷气式战斗机

歼-5喷气式战斗机

1953年12月23曰,中苏两国政府换文,苏联将制造喷气式飞机米格-15比斯(含发动机)的许可权授予给中国 。但1954年10月12曰,根据苏联政府建议,中国政府决定停止试制米格-15比斯,改为试制性能更好的米格-17A及其发动机。1956年9月8曰,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歼-5,即ΜиГ-17Ф(米格-17F)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歼-5是仿制苏联的米格-17Ф(米格-17F)歼击机,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飞,52年底开始大量生产。首飞的试飞员是吴克明,当时歼-5被称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称歼-5。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布局。

歼-5甲喷气式战斗机

歼-5的主要改型包括歼-5甲歼击机,这是我国在歼-5基础上改进的夜间歼击机。1962年10月,终于发出了全套歼5甲设计图纸和资料,铺开了全面试制工作。1964年11月11曰,成都飞机厂的“头胎孩子”——歼5甲首飞上天。三机部部长孙志远高兴地赞誉:“歼-5甲是成都飞机厂的发家机。”
该机前机身加粗,机头上端有突出进气口前缘313毫米的鲨鱼嘴状雷达罩,进气口内加装了半球型天线中锥。发动机采用性能改进的涡喷-5乙。武器系统改成3门HP-23 23毫米航空机炮,备弹共300发,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挂2枚250千克炸弹。

主要性能指标:
翼展     9.60米
机长     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   22.6平方米
主轮距    3.85米
前主轮距   3.37米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  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4164千克
空重       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   1170千克
           (带副油箱) 1834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  1145千米/小时
      (高度11000米)  M0.994
巡航速度    80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190~21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  16000米
动升限          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   3.7分
最大爬升率        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       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    1560千米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    1020千米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    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       235千米/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       170~19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25米


歼-6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6超音速战斗机

歼-6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该厂自1953年开始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超音速战斗机研制的。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曰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9月30曰,正式宣布首飞成功。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于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埃斯型飞机。新机在1964年9月23曰交付部队,并被正式命名为歼-6。
歼-6超音速战斗机使用三门30-1型30mm机关炮,使用弹药包括航30-1杀爆燃曳光弹和航30-1穿燃弹。可以外挂四个57毫米火箭发射器,或者携带炸弹。后期的改进型号可以携带霹雳-1或霹雳-2空空导弹。

歼-6乙超音速战斗机

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

歼-6Ⅲ型超音速战斗机

1969年8月5曰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改型包括歼-6Ⅲ改,74年研制,是Ⅲ型的改进型,翼尖加2枚导弹,解决了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歼-6IV夜间型超音速战斗机

1970年改装的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

主要性能指标:
机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机长: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万米需1.85分钟,爬到一万五千米需3.8分钟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 2318千米(带两个760升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限制过载:8G


歼-12

67年4月启动“小歼”的研制计划。计划突出新歼击机要小、轻、灵,按当时“开展空中游击战”的设计思想,本意是要研制一种高机动灵活,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69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接受了研制任务,次年3月正式定名“歼-12”。由我国著名航空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下图)任主设计师。原型机于1970年12月首飞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当时叶剑英元帅赞誉其为“空中李向阳”。名如其机,歼-12飞机机动性确实相当不错,参加试飞的飞行员赞叹有加。


歼-7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7超音速战斗机

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战斗机,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
主要性能指标: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45米
机高 4.103米
机翼面积 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57度
实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机内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 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歼-7I超音速战斗机

由歼-7原型改进而成的昼间防空型,配用的霹雳-2导弹,于1969年6月首飞。I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歼-7I衍生出歼-7A出口型。

歼-7Ⅱ超音速战斗机

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曰由余明文驾驶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Ⅱ型还采用了于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歼-7B是歼-7Ⅱ的出口型。
歼-7ⅡA是在歼-7Ⅱ的改型,于84年3月7曰由余文明驾驶首飞。ⅡA型加装了引进的先进火控设备。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并改为固定式。雷达天线罩得到改进。垂尾顶部安装有甚高频(VHF)天线。
翼下可兼挂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或国产霹雳-2导弹。

歼-7Ⅲ(按空军新的编号方法称为歼-7C)

以米格-21MF为蓝本,1972年这一计划正式确立,当时称为歼-7全天候方案,由成都飞机厂于1975年5月向三机部呈报设想。1975年改称歼-7Ⅲ,后又称歼-7甲,1978年称歼-7大改,1978年国家经委和国防工办正式定名为歼-7Ⅲ。Ⅲ型成为了我国第一种全天候战斗机,这是该型号的重大意义所在。

歼-7IV(按空军新的编号方法称为歼-7D)

歼-7Ⅲ的改进改型歼-7ⅢA,又称歼-7IV,在我军飞机命名方法改变后称歼-7D。D型研制的目的在于改善C型上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取代歼-6甲夜间战斗机,与歼-7E、歼-8II等完成夜间防空。1988年开始研制改进,1991年8月20曰由刘庆礼驾驶首飞,1994年11月定型投产,95年装备,99年停产,主要装备空军。D型机体比C型粗、长,机身上部有大型背脊,座舱盖顶部安装了后视镜。

歼-7E

我国歼-7高中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的两种改进型,而MG型又是由E型发展来的出口型。歼-7E的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一成不变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歼-7E的武器火控系统方可能提高到接近三代机的水平。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 14.88米
机高 4.1米
翼展 8.32米
最大速度 马赫2.0
最大平飞速度 1200千米/小时
最小平飞速度 240千米/小时
实用静升限 17800 米
最大爬升率 155米/秒
最大航程 2000千米
起飞速度 280千米/小时
起飞距离 800米
着陆速度 280千米/小时
着陆滑跑 750米
正常起飞重 7680千克
最大起飞重 9100千克
总油量 4165千克

歼-7G

2005年成飞公布了最新改型歼-7G的情况。该机是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配装一台涡喷-13F发动机,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 III 型敌我识别器。
G型具有5个外挂点,可使用具有较好离轴发射能力的霹雳-8乙型空空导弹,也可使用PL-5C等空空导弹,或500千克低阻或低空投掷炸弹等。配1门30-1型30mm航炮,备弹60发。座舱后方的天线改为矩形。
歼-7G主要技术数据:
正常起飞重量 770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6500千克
最大着陆重 7450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 1926千克
机外燃油量 1302千克 ( 480 升、 720 升副油箱)
最小平飞表速 240千米/小时 最大表速 1200千米/小时
最大 M 数 2.0 最大爬升率 165 米/秒
最大航程 1900 千米 实用升限 17300 米
起飞速度 28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650 米
着陆速度 260千米/小时 着落滑跑距离 730 米

歼-7M

以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M型改进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GEC·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平视显示器HUD和武器瞄准计算机WAC;一部新型抗干扰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型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等。

歼-7MP

是M型的改进型,MP最突出的改进是电子系统和显示系统,导航系统整合柯林斯公司的AN/ARN-147VOR/ILS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机、PROLINE II DME-42数字距离探测系统。我国共进口了约100套该类设备。雷达选用GEC·马可尼的“空中巡逻兵”雷达。
歼-7P、歼-7PG、歼-7MB、歼-7N都是在MP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而发展的出口型。93年中国订购了意大利FIAR公司探测距离达55千米的GRIFO-7多模式火控雷达,用于替换巴方第二批购入的歼-7P使用的“空中巡逻兵”雷达。GRIFO-7的突出优点是使得歼-7P和MP具有了真正的全天候昼夜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歼-7H(原歼-7ⅡH)

是歼-7Ⅱ的改型。1985年3月首飞。该型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WP-7BM)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具有使用改进自以色列“怪蛇3”近距空空导弹的霹雳-8导弹的能力。但由于霹雳-8重量很大,歼-7必需加装200多千克的配重去保持平衡。直到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出现,才不再需要加装这一配重即可使用霹雳-8。

歼-7技术数据:
武器装备  前机身下可挂PL-2空-空导弹,火箭弹和炸弹等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5米
机高        4.10米
机翼面积      23.0平方米
机翼前缘后掠角   57度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2080千克
最大马赫数     M2.05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8700米(无外挂)
最大航程      1480千米(机内燃油)
带副油箱      1530千克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歼-8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8/I/E战斗机

1965年5月17曰,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曰,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两门30-1型航炮作为歼-8的航炮,计划配套使用的霹雳-4甲/乙型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无法按时研制成功,只好先用霹雳-2和霹雳-5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系列。歼-8还可使用配套的照相侦察吊舱,外挂于机身中线下方。
装备后随着部分新系统的研制成功,所有歼-8都改进为歼-8I型,又称歼-8全天候,1982年4月24曰首飞。10月第二架歼-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机静力破坏试验,85年7月27曰,航定委正式批准歼-8I设计定型。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乙导弹。
近年沈飞将歼-8A(即歼-8I)改进成歼-8E型,主要改善了部分机载设备,如垂尾顶部的两个小黑点状的全向告警天线等。改进均在现役的A型上进行。

技术数据
翼展:9.34米
机长:21.52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2(高空)
实用升限:20500米

歼-8Ⅱ飞机

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1984年6月12曰,原型机首飞成功。88年3月18曰,歼8Ⅱ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曰,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
歼-8Ⅱ换装了两台涡喷-13A双转子发动机,单台推力6600千克。发动机推力的提高,可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也使起飞着陆性能得到改善;外挂增加至七个,可悬挂多种武器或副油箱,使飞机具有全天候拦射能力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并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前起落架后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尾下部安装可折叠腹鳍。

歼-8ⅡM

沈阳飞机公司为了更有效的发掘歼-8Ⅱ的潜力,打开外销渠道,独自出资研制。歼-8ⅡM使用了俄罗斯ZHUK(即“甲虫”,下图)火控雷达,还采用了GPS导航系统、新型任务计算机、雷达告警装置等。据称ZHUK雷达的搜索距离为80千米,跟踪距离50千米,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下视能力,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目标。火控系统采用1553B总线连接。该机可使用俄罗斯R-27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是公开展示的第一种具有中距作战能力的歼-8Ⅱ系列歼击机。

歼-8Ⅲ

即歼-8C,最初计划是通过大幅的改进,装备部队使用,从而显著提高战斗力。这里还应指出,后来部队中真正装备的歼-8C,歼-8C是在8II(8B)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发展而来的新改型,1990年代末开始装备,是我国2000年前后重要的防空武器装备。

歼-8D

99年阅兵的重头戏之一。D型机是歼-8Ⅱ系列的空中加油型,加装固定空中加油管。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建国50周年阅兵上,当时两架D型机跟随在轰油-6型加油机后方越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歼-8D有两种武器配置,一是空对空拦截作战类型:翼下位于中间的2个挂架挂2枚霹雳-11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内侧及外侧的4个挂架挂4枚PL-8或PL-5B格斗导弹,机身下的挂架可挂1个副油箱。二是空对地作战:机身下的挂架挂6枚250-3低阻炸弹,翼下内侧和中侧的4个挂架可挂4枚250-3炸弹或4枚格斗导弹,翼下外侧的2个挂架挂2个HF“火发”系列火箭发射器。该型号从96年起陆续装备了空军及海军航空兵部队。
应该指出的是D型并非只有一种,据称因改装或全新制造的不同,D型至少有两种。部分D型的垂直尾翼上加装了类似歼-8E型采用的导弹告警装置。

歼-8F

可使用发射后不管中远程导弹,重点针对敌防空网和大型舰船编队。试飞期间使用了涡喷-13B发动机,2000年底首飞。根据各种消息,此中远程导弹很可能就是指采用四台冲压发动机的俄罗斯Kh-31系列超音速导弹。该系列导弹主要有反舰、反辐射两种型号,与传闻相吻合,可能仅会少量装备部队。

歼-8Ⅱ基本技术数据
长 21.59m
高 5.41m
翼展 9.344m
机翼面积 42.2平方米
空重 9820kg
正常起飞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飞重量 17800kg
速度 2.2马赫(1300km/h)
航程 2200km
作战半径 800km
起飞距离 670m
着陆距离 1000m
实用升限 20000m


歼-10系列战斗机

歼-10A战斗机

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并批量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
“十号工程”在1984年正式立项,由成都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具体负责。88年10月在确立以“狮”为蓝本后,研制转入全面研制阶段,传闻命名为“8810”工程。在此之前,成飞在中国航空工业界的地位和实力远不如沈飞,但由于沈飞有歼-8系列在手,新歼的任务自然给了成飞。
1998年3月某西方驻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装配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的歼-10已经完成了组装并刚刚首航成功。2004年国产涡扇发动机传来捷报,歼-10终于有望获得一颗“国产心”。

歼-10挂点改为共9个,机腹3个,两翼下各3个。左图则为歼-10早期的挂架布置方案。减速板分为四个,位于翼身融合体后部的上下表面。歼-10安装了固定机炮,空空武器包括“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多个型号。目前可用的组合是仿自以色列怪蛇-3的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加上国产霹雳-11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采用国产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配备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瞄准头盔。歼-10具备精确对地攻击能力。配备机载光电探测吊舱,可使用包括激光导引炸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空地武器。
2003年3月左右,歼-10开始生产和小批量装备部队。

歼-10B双座战斗/教练机

2005年秋季,歼-10双座战斗/教练机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该型号是中国空军的重点型号,于2000年正式立项,明确规定必须在5年内定型并装备部队。

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空白,并成为我国航空武器研制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按照时间节点研制、完全满足战绩要求指标的飞机,这标志着我国军机发展在战略部署、重大决策、组织管理以及战斗/教练机的研制能力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歼-10技术数据(估计值)
机长: 14.57米
机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千克
发动机: 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A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飞行速度: Mach 2+
转场航程:大于3000千米
最大过载: 7g(持续)/10G(瞬时)


苏-27系列战斗机

苏-27SK

采用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数字电传操纵,但比起米格-29的液压操纵有质的飞跃。苏-27使用的AL-31F涡扇发动机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寿命上更是远胜后者。中国绝对不会要差劲的米格-29,而是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的苏-27,配以研制中的国产中等性能战斗机,形成21世纪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

苏-27UBK双座教练型


苏-27SMK

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歼-11

国产化的苏-27,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
1998年12月16曰,沈飞组装的苏-27成功首飞,首席试飞员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志着仿制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歼-11B

彻底国产的歼-11称为歼-11B。使用我国最新研制的衍射型平视显示器,2006年末,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的歼-11B开始公开露面。该机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接方式有明显变化。此外,该机可携带国产新型空空武器,例如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及下图中的霹雳-8格斗导弹。
歼-5系列喷气式战斗机

歼-5喷气式战斗机

1953年12月23曰,中苏两国政府换文,苏联将制造喷气式飞机米格-15比斯(含发动机)的许可权授予给中国 。但1954年10月12曰,根据苏联政府建议,中国政府决定停止试制米格-15比斯,改为试制性能更好的米格-17A及其发动机。1956年9月8曰,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歼-5,即ΜиГ-17Ф(米格-17F)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歼-5是仿制苏联的米格-17Ф(米格-17F)歼击机,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飞,52年底开始大量生产。首飞的试飞员是吴克明,当时歼-5被称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称歼-5。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布局。

歼-5甲喷气式战斗机

歼-5的主要改型包括歼-5甲歼击机,这是我国在歼-5基础上改进的夜间歼击机。1962年10月,终于发出了全套歼5甲设计图纸和资料,铺开了全面试制工作。1964年11月11曰,成都飞机厂的“头胎孩子”——歼5甲首飞上天。三机部部长孙志远高兴地赞誉:“歼-5甲是成都飞机厂的发家机。”
该机前机身加粗,机头上端有突出进气口前缘313毫米的鲨鱼嘴状雷达罩,进气口内加装了半球型天线中锥。发动机采用性能改进的涡喷-5乙。武器系统改成3门HP-23 23毫米航空机炮,备弹共300发,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挂2枚250千克炸弹。

主要性能指标:
翼展     9.60米
机长     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   22.6平方米
主轮距    3.85米
前主轮距   3.37米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  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4164千克
空重       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   1170千克
           (带副油箱) 1834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  1145千米/小时
      (高度11000米)  M0.994
巡航速度    80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190~21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  16000米
动升限          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   3.7分
最大爬升率        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       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    1560千米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    1020千米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    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       235千米/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       170~19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25米


歼-6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6超音速战斗机

歼-6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该厂自1953年开始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超音速战斗机研制的。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曰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9月30曰,正式宣布首飞成功。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于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埃斯型飞机。新机在1964年9月23曰交付部队,并被正式命名为歼-6。
歼-6超音速战斗机使用三门30-1型30mm机关炮,使用弹药包括航30-1杀爆燃曳光弹和航30-1穿燃弹。可以外挂四个57毫米火箭发射器,或者携带炸弹。后期的改进型号可以携带霹雳-1或霹雳-2空空导弹。

歼-6乙超音速战斗机

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

歼-6Ⅲ型超音速战斗机

1969年8月5曰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改型包括歼-6Ⅲ改,74年研制,是Ⅲ型的改进型,翼尖加2枚导弹,解决了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

歼-6IV夜间型超音速战斗机

1970年改装的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

主要性能指标:
机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机长: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万米需1.85分钟,爬到一万五千米需3.8分钟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 2318千米(带两个760升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限制过载:8G


歼-12

67年4月启动“小歼”的研制计划。计划突出新歼击机要小、轻、灵,按当时“开展空中游击战”的设计思想,本意是要研制一种高机动灵活,短距起降,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69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接受了研制任务,次年3月正式定名“歼-12”。由我国著名航空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下图)任主设计师。原型机于1970年12月首飞成功,73年9月向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当时叶剑英元帅赞誉其为“空中李向阳”。名如其机,歼-12飞机机动性确实相当不错,参加试飞的飞行员赞叹有加。


歼-7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7超音速战斗机

原型为苏联于1961年转让的米格-21F-13,分代为第二代喷气战斗机,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
主要性能指标: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45米
机高 4.103米
机翼面积 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57度
实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机内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 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歼-7I超音速战斗机

由歼-7原型改进而成的昼间防空型,配用的霹雳-2导弹,于1969年6月首飞。I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歼-7I衍生出歼-7A出口型。

歼-7Ⅱ超音速战斗机

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曰由余明文驾驶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Ⅱ型还采用了于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歼-7B是歼-7Ⅱ的出口型。
歼-7ⅡA是在歼-7Ⅱ的改型,于84年3月7曰由余文明驾驶首飞。ⅡA型加装了引进的先进火控设备。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并改为固定式。雷达天线罩得到改进。垂尾顶部安装有甚高频(VHF)天线。
翼下可兼挂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或国产霹雳-2导弹。

歼-7Ⅲ(按空军新的编号方法称为歼-7C)

以米格-21MF为蓝本,1972年这一计划正式确立,当时称为歼-7全天候方案,由成都飞机厂于1975年5月向三机部呈报设想。1975年改称歼-7Ⅲ,后又称歼-7甲,1978年称歼-7大改,1978年国家经委和国防工办正式定名为歼-7Ⅲ。Ⅲ型成为了我国第一种全天候战斗机,这是该型号的重大意义所在。

歼-7IV(按空军新的编号方法称为歼-7D)

歼-7Ⅲ的改进改型歼-7ⅢA,又称歼-7IV,在我军飞机命名方法改变后称歼-7D。D型研制的目的在于改善C型上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取代歼-6甲夜间战斗机,与歼-7E、歼-8II等完成夜间防空。1988年开始研制改进,1991年8月20曰由刘庆礼驾驶首飞,1994年11月定型投产,95年装备,99年停产,主要装备空军。D型机体比C型粗、长,机身上部有大型背脊,座舱盖顶部安装了后视镜。

歼-7E

我国歼-7高中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的两种改进型,而MG型又是由E型发展来的出口型。歼-7E的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一成不变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歼-7E的武器火控系统方可能提高到接近三代机的水平。
主要技术数据:
机长 14.88米
机高 4.1米
翼展 8.32米
最大速度 马赫2.0
最大平飞速度 1200千米/小时
最小平飞速度 240千米/小时
实用静升限 17800 米
最大爬升率 155米/秒
最大航程 2000千米
起飞速度 280千米/小时
起飞距离 800米
着陆速度 280千米/小时
着陆滑跑 750米
正常起飞重 7680千克
最大起飞重 9100千克
总油量 4165千克

歼-7G

2005年成飞公布了最新改型歼-7G的情况。该机是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配装一台涡喷-13F发动机,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 III 型敌我识别器。
G型具有5个外挂点,可使用具有较好离轴发射能力的霹雳-8乙型空空导弹,也可使用PL-5C等空空导弹,或500千克低阻或低空投掷炸弹等。配1门30-1型30mm航炮,备弹60发。座舱后方的天线改为矩形。
歼-7G主要技术数据:
正常起飞重量 770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6500千克
最大着陆重 7450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 1926千克
机外燃油量 1302千克 ( 480 升、 720 升副油箱)
最小平飞表速 240千米/小时 最大表速 1200千米/小时
最大 M 数 2.0 最大爬升率 165 米/秒
最大航程 1900 千米 实用升限 17300 米
起飞速度 28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650 米
着陆速度 260千米/小时 着落滑跑距离 730 米

歼-7M

以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M型改进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GEC·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的平显和目标瞄准计算机,即956平视显示器HUD和武器瞄准计算机WAC;一部新型抗干扰测距雷达;一台新型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型雷达高度表和敌我识别系统、无线电通讯保密电台等。

歼-7MP

是M型的改进型,MP最突出的改进是电子系统和显示系统,导航系统整合柯林斯公司的AN/ARN-147VOR/ILS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仪表着陆系统接收机、PROLINE II DME-42数字距离探测系统。我国共进口了约100套该类设备。雷达选用GEC·马可尼的“空中巡逻兵”雷达。
歼-7P、歼-7PG、歼-7MB、歼-7N都是在MP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而发展的出口型。93年中国订购了意大利FIAR公司探测距离达55千米的GRIFO-7多模式火控雷达,用于替换巴方第二批购入的歼-7P使用的“空中巡逻兵”雷达。GRIFO-7的突出优点是使得歼-7P和MP具有了真正的全天候昼夜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歼-7H(原歼-7ⅡH)

是歼-7Ⅱ的改型。1985年3月首飞。该型改用通用外挂梁,改装煤油启动的涡喷-7乙(WP-7BM)延寿发动机,主起落架支柱加强,采用无内胎轮胎,改装了发射控制电路,具有使用改进自以色列“怪蛇3”近距空空导弹的霹雳-8导弹的能力。但由于霹雳-8重量很大,歼-7必需加装200多千克的配重去保持平衡。直到采用双三角翼的歼-7E出现,才不再需要加装这一配重即可使用霹雳-8。

歼-7技术数据:
武器装备  前机身下可挂PL-2空-空导弹,火箭弹和炸弹等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5米
机高        4.10米
机翼面积      23.0平方米
机翼前缘后掠角   57度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2080千克
最大马赫数     M2.05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8700米(无外挂)
最大航程      1480千米(机内燃油)
带副油箱      1530千克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歼-8系列超音速战斗机

歼-8/I/E战斗机

1965年5月17曰,罗瑞卿总长批准新歼的战技指标和研制任务,并正式命名为歼-8。65年9月设计工作全面展开。67年初发出相应文件,工厂开始试制。1968年7月,首批2架歼-8总装完毕。1969年7月5曰,原型机由尹玉焕驾驶首飞成功。1979年12月歼-8设计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军试用,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
歼-8方案突出高空、高速、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加强火力等性能。两门30-1型航炮作为歼-8的航炮,计划配套使用的霹雳-4甲/乙型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无法按时研制成功,只好先用霹雳-2和霹雳-5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系列。歼-8还可使用配套的照相侦察吊舱,外挂于机身中线下方。
装备后随着部分新系统的研制成功,所有歼-8都改进为歼-8I型,又称歼-8全天候,1982年4月24曰首飞。10月第二架歼-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机静力破坏试验,85年7月27曰,航定委正式批准歼-8I设计定型。武器系统改装23-Ⅲ型双管航炮、4枚霹雳-2乙导弹、4组火箭。后进一步加装了霹雳-5乙导弹。
近年沈飞将歼-8A(即歼-8I)改进成歼-8E型,主要改善了部分机载设备,如垂尾顶部的两个小黑点状的全向告警天线等。改进均在现役的A型上进行。

技术数据
翼展:9.34米
机长:21.52米
机高:5.41米
机翼面积:42.19平方米
正常起飞重量:138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2(高空)
实用升限:20500米

歼-8Ⅱ飞机

在歼-8的基础上研制,1984年6月12曰,原型机首飞成功。88年3月18曰,歼8Ⅱ设计定型,同年10月15曰,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设计定型。
歼-8Ⅱ换装了两台涡喷-13A双转子发动机,单台推力6600千克。发动机推力的提高,可提高飞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也使起飞着陆性能得到改善;外挂增加至七个,可悬挂多种武器或副油箱,使飞机具有全天候拦射能力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并装备了雷达制导的中程拦射导弹。前起落架后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尾下部安装可折叠腹鳍。

歼-8ⅡM

沈阳飞机公司为了更有效的发掘歼-8Ⅱ的潜力,打开外销渠道,独自出资研制。歼-8ⅡM使用了俄罗斯ZHUK(即“甲虫”,下图)火控雷达,还采用了GPS导航系统、新型任务计算机、雷达告警装置等。据称ZHUK雷达的搜索距离为80千米,跟踪距离50千米,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下视能力,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攻击其中2个目标。火控系统采用1553B总线连接。该机可使用俄罗斯R-27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是公开展示的第一种具有中距作战能力的歼-8Ⅱ系列歼击机。

歼-8Ⅲ

即歼-8C,最初计划是通过大幅的改进,装备部队使用,从而显著提高战斗力。这里还应指出,后来部队中真正装备的歼-8C,歼-8C是在8II(8B)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发展而来的新改型,1990年代末开始装备,是我国2000年前后重要的防空武器装备。

歼-8D

99年阅兵的重头戏之一。D型机是歼-8Ⅱ系列的空中加油型,加装固定空中加油管。首次公开亮相是在建国50周年阅兵上,当时两架D型机跟随在轰油-6型加油机后方越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歼-8D有两种武器配置,一是空对空拦截作战类型:翼下位于中间的2个挂架挂2枚霹雳-11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内侧及外侧的4个挂架挂4枚PL-8或PL-5B格斗导弹,机身下的挂架可挂1个副油箱。二是空对地作战:机身下的挂架挂6枚250-3低阻炸弹,翼下内侧和中侧的4个挂架可挂4枚250-3炸弹或4枚格斗导弹,翼下外侧的2个挂架挂2个HF“火发”系列火箭发射器。该型号从96年起陆续装备了空军及海军航空兵部队。
应该指出的是D型并非只有一种,据称因改装或全新制造的不同,D型至少有两种。部分D型的垂直尾翼上加装了类似歼-8E型采用的导弹告警装置。

歼-8F

可使用发射后不管中远程导弹,重点针对敌防空网和大型舰船编队。试飞期间使用了涡喷-13B发动机,2000年底首飞。根据各种消息,此中远程导弹很可能就是指采用四台冲压发动机的俄罗斯Kh-31系列超音速导弹。该系列导弹主要有反舰、反辐射两种型号,与传闻相吻合,可能仅会少量装备部队。

歼-8Ⅱ基本技术数据
长 21.59m
高 5.41m
翼展 9.344m
机翼面积 42.2平方米
空重 9820kg
正常起飞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飞重量 17800kg
速度 2.2马赫(1300km/h)
航程 2200km
作战半径 800km
起飞距离 670m
着陆距离 1000m
实用升限 20000m


歼-10系列战斗机

歼-10A战斗机

属于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并批量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的、真正兼有空优/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作战飞机。
“十号工程”在1984年正式立项,由成都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具体负责。88年10月在确立以“狮”为蓝本后,研制转入全面研制阶段,传闻命名为“8810”工程。在此之前,成飞在中国航空工业界的地位和实力远不如沈飞,但由于沈飞有歼-8系列在手,新歼的任务自然给了成飞。
1998年3月某西方驻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装配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的歼-10已经完成了组装并刚刚首航成功。2004年国产涡扇发动机传来捷报,歼-10终于有望获得一颗“国产心”。

歼-10挂点改为共9个,机腹3个,两翼下各3个。左图则为歼-10早期的挂架布置方案。减速板分为四个,位于翼身融合体后部的上下表面。歼-10安装了固定机炮,空空武器包括“霹雳”系列空空导弹的多个型号。目前可用的组合是仿自以色列怪蛇-3的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加上国产霹雳-11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采用国产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配备离轴发射角达120度的瞄准头盔。歼-10具备精确对地攻击能力。配备机载光电探测吊舱,可使用包括激光导引炸弹在内的多种精确制导空地武器。
2003年3月左右,歼-10开始生产和小批量装备部队。

歼-10B双座战斗/教练机

2005年秋季,歼-10双座战斗/教练机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该型号是中国空军的重点型号,于2000年正式立项,明确规定必须在5年内定型并装备部队。

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空白,并成为我国航空武器研制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按照时间节点研制、完全满足战绩要求指标的飞机,这标志着我国军机发展在战略部署、重大决策、组织管理以及战斗/教练机的研制能力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歼-10技术数据(估计值)
机长: 14.57米
机高: 4.78米
翼展: 8.78米
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千克
发动机: 1台AL-31FN涡扇发动机或涡扇-10A涡扇发动机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飞行速度: Mach 2+
转场航程:大于3000千米
最大过载: 7g(持续)/10G(瞬时)


苏-27系列战斗机

苏-27SK

采用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数字电传操纵,但比起米格-29的液压操纵有质的飞跃。苏-27使用的AL-31F涡扇发动机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寿命上更是远胜后者。中国绝对不会要差劲的米格-29,而是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的苏-27,配以研制中的国产中等性能战斗机,形成21世纪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

苏-27UBK双座教练型


苏-27SMK

苏-27SMK飞机作了三方面的改进。一、增加空中受油能力和增挂副油箱,空中加油管装在机身左侧,不用时可以收放以减少飞行阻力。机翼下3号和4号挂架可各挂一个500升副油箱。机翼内油箱容积也稍加大,油量增至9965千克,这样SMK即使不进行空中加油,在带副油箱飞行、用完投掉的情况下,航程可达4390千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可直飞新加坡。如只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5200千米。最长留空时间约7小时。二、SMK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最大外挂重量从S型的4000千克增加到8000千克。可使用多种空对地导弹。例如每枚重量330千克的无线电指令制导的X-25PD型,每枚重量640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29TD型,每枚重量680千克的反辐射导弹X-31P以及每枚重量875千克的电视制导的X-59K型等。也可以挂KAB-500KR激光制导炸弹和多种非制导炸弹、火箭等武器。增加使用R-77先进空空导弹的能力。仍装有GSH-301 30毫米航炮,150发炮弹。三、导航和电子设备改用最新改进型号,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换装西方电子设备,如法国仪表着陆系统、多功能彩色显示器。

歼-11

国产化的苏-27,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
1998年12月16曰,沈飞组装的苏-27成功首飞,首席试飞员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志着仿制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歼-11B

彻底国产的歼-11称为歼-11B。使用我国最新研制的衍射型平视显示器,2006年末,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继续深入发展的歼-11B开始公开露面。该机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雷达罩从苏-27的向上开启,改为向侧面开启。因此雷达罩外形及连接方式有明显变化。此外,该机可携带国产新型空空武器,例如霹雳-12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以及下图中的霹雳-8格斗导弹。
苏-30MKK/2多用途战斗机

苏-30M战斗机,出口型称苏-30MK。出口中国的为苏-30MKK。苏-30MK的作用类似于F-15E,突出了对空对地双重用途的能力。
苏-30MKK使得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了比空军更为先进的对地攻击手段。据称该机装有SUV-VE空空火力控制系统,计算能力更为出色,具备了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能力。甚至可以增加“宝石”和“俱乐部”反舰导弹。此外还可使用Kh-29L、KAB 1500等导弹。
苏-30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30毫米GSH-301航炮,装在机翼边条右侧前翼,带弹150发。12个外挂架,翼下8个,机身下4个,总载弹量8000千克。可携带8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P1或R-27P1F中距空空导弹,两枚红外制导R-27T中距空空导弹,或6枚主动雷达制导的R-77。格斗可使用6枚带红外制导的R-73近距空空导弹。对地可使用6枚电视制导或激光制导的X-29T、X-29II或X-29MII,或6枚电视制导KAB-500KP制导炸弹,每枚重500千克。非制导武器包括10枚500千克或31枚250千克普通炸弹,8个KMT-Y集束炸弹,或6组S-13和S-8火箭发射器(带30枚122毫米或120枚80毫米火箭弹)。执行反舰任务时苏-30可携带反舰导弹。传闻近期我军试射了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基本技术数据
翼展 14.70米
机长 (空速管除外)21.94米
机高 6.36米
机翼面积 62.04平方米
空重 17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4000千克(苏-30MKN 2567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33500千克(苏-30MKN 34000千克)
机内油箱载油 9400千克战斗载荷 8000千克
最大速度 2125千米/小时 1380千米/小时(海平面)
最大爬升率 230米/秒
实际升限 17500米
航程 3000千米
转场航程 699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550米
着陆滑行距离 670米
最大过载 8.5G


FC-1战斗机

为巴基斯坦空军研制,巴军编号JF-17,目前FC-1计划已经投入了1.5亿美元的研制经费,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支付的7500万美元资金。枭龙04架将比枭龙01架、02架、03架更小巧,更突出机身的流线形外观。04架枭龙飞机也是采用两侧肋下进气在4月的试飞中,采用DSI等先进设计的枭龙04将不会像以往的试飞那样只是单项测试飞机的某一性能,而是对飞机的整个飞行状态、航电系统、控制系统和武器攻击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枭龙十大关键技术
1先进的气动布局和“蚌式”进气道设计技术
2先进的航空电子核心技术设计与系统综合技术
3高性价比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4先进的供配电系统综合设计技术
5先进的应急电源设计技术
6先进的舱盖设计技术
7先进的救生系统设计技术
8先进的燃油系统综合设计技术
9先进的整体油箱设计技术
10先进的钛合金结构设计技术
主要数据:
翼展 8.98米
机长 14.30米
机高 4.90米
主轮距 2.54米
前主轮距 4.94米
正常起飞重量 91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2700千克
外挂能力 3800千克
机内燃油 2300升
最大马赫数 M1.8
实用升限 16500米
起飞滑跑距离 450米
着陆滑跑距离 700米
航程 2500千米
限制过载 8G


强-5系列超音速攻击机

强-5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

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60年5月所有理论、图纸设计完毕,试制工作展开。64年1月,强-5试制工作全面恢复,决定先生产两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在静力试验中,加载至98%负载时彻底毁坏,事后查明工作人员自以为是的用两条8mm钢缆代替一条16mm钢缆。1964年6月30曰,空军领导联名给中央写报告,要求继续研制强-5型飞机以增强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强-5型飞机研制才得以“复活”。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强-5主要机载设备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射击轰炸瞄准具等。采用了两门30mm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导弹、火箭、炸弹等。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新近生产的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苏联K-13A“环礁”导弹的改型)红外近距空空导弹挂点,用于自卫。

强-5甲

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我国氢弹试验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我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采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采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甲型也为我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1971年12月30曰,该型2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不料周总理之前询问的“如果投不下去”的问题应验了,该甲型机被迫带弹着陆。之后证明是一个关键螺丝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曰,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

强-5Ⅱ

在强-5I的基础上又做了4项重大改进而成的。4项改进是:采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换装射击轰炸瞄准具;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作战性能又有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Ⅱ型,产量逐步减少。但得到了北朝鲜数量较大的定货。西方称强-5Ⅱ为A-5B。Ⅱ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强-5Ⅲ

针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飞机,也称A-5C。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改进,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挂载巴国的导弹、炸弹和集束炸弹;将组合挂梁改为整体铸造;换装较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32项设备,座舱布置有所修改。

强-5乙

是为海军研制的鱼雷攻击机,以鱼雷为主要武器,乙型并未装备我军。

强-5M

该型是国内与意大利合作的改型,以Ⅱ型为基础换装了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设备。强-5M装备的新型电子系统,基本上是意大利与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击机的电子系统,这将显著提高该机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作战能力。

强-5D

强-5M下马后,我军在强-5C的基础上开发了强-5D,设计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据称在1990年代后期首飞。强-5D电子设备的改进以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为核心,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新的感测装置和设备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三自由度陀螺仪组、测距雷达、RW-30雷达警戒接收机、姿态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静变流器和模态接制器,还有把新硬件与保留下来的8项原有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装置。并对冷却、电源、燃油、电子战、照明等系统做了改进。为了容纳新型设备和增设外接点,除了对飞机头部作不大的设计修改外,对外翼也作了适当的结构修改。

强-5K

是对外合作的强-5Ⅱ改进型。K型在强-5Ⅱ基础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的ULISS91惯性导航系统,VE110平视显示器及TMV630激光测距机。该机1991年试飞成功。

强-5F

该机外挂点减少到7个。但重要的是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可挂2枚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由于强-5本身载弹量小,所以LS-500J较轻,有效射程仅12千米。

强-5J型双座教练攻击机

2004年10月,在深圳高交会上,洪都首次展出了C的模型。厂方称其为JQ—5J型,可以用作武器训练的平台,也可携带精密制导武器,同时它还可以执行机组的目标转交任务等。由于强-5的教练任务一直由歼教-6负责,多年以来并不需要专门为强-5再设计一种双座教练机。但是随着歼教-6大面积退出现役,强-5却仍然是主力机型,需要训练大量合格的飞行员,强-5J很可能成为空军未来在这方面唯一的选择。

强-5主要技术数据
翼展 9.68米
机长 15.65米
机高 4.33米
机翼面积 27.95平方米
主轮距 4.4米 前轮距 4.10米 最大起飞重量 113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9130千克
最大载弹量 1500千克
推重比(起飞) 0.71
翼载荷(起飞) 3.26千牛/米2(332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5000米)1240千米/小时,(高度11000)M1.12
巡航速度 (高度11000米)807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6500米
最大航程 1630千米(机内燃油)
最大续航时间 1小时55分
起飞离地速度 33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700-750米
着陆滑跑距离 1060米
限制过载 +8.0g


歼轰-7“飞豹”(FBC-1)系列战斗攻击机

歼轰-7“飞豹”(FBC-1)战斗攻击机

1982年11月,歼轰-7、歼-8全天候型计划再次全面启动。同时与歼轰-7相配套的新一代“鹰击-8”(YJ8)空舰导弹的预研工作也正式开始。
歼轰-7飞机采用常规布局,具有较先进的武器火控系统,首次在国产作战飞机上采用数据总线为核心的作战系统。歼轰-7飞机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机高度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数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3650~4000千米。歼轰-7的作战半径1650千米,是中国现役轰-5型飞机的两倍。
在飞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统方面,603所正确处理了对空攻击、自卫与对地、海攻击的关系,以对地、海攻击为主;高空特性与低空特性的关系,以低空突防为主。并解决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关键,使歼轰-7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最终定型的歼轰-7,对比以往的空军作战飞机,具有以下优点:
作战半径大。作战半径可达1650千米。
攻击威力强。 前机身右下侧处装有一门23-3型23mm双管炮,备弹200发。全机载弹量5000千克,具有装备大重量、大口径武器的能力。可挂能以多种姿态发射的空空导弹。
歼轰-7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海攻击任务,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该机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翟唤场目标;孤立战场、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以及执行远程截击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攻击任务。
歼轰-7最重要的武器是C-801K/803反舰导弹,最多可带4枚。右图为两枚C-801导弹,颜色不同可能代表其型号不同。两个翼尖挂架可挂霹雳-5近距空空导弹。歼轰-7也是解放军中少有的带有翼尖挂架的飞机。

歼轰-7A“飞豹”战斗攻击机

1999年,603所正式承担歼轰-7A“重点型号”研制任务,2000年唐长红就任该重点型号总设计师。歼轰-7A改用整体圆弧风档,使用双总线、双余度、集中控制、综合显示与“一平两下”显示系统布局。603所在研制歼轰-7A的过程中,跟踪国际航空工业最新技术动态,运用新技术,结合现代集成设计理念、管理方法、技术体系和先进装备,构建飞机设计研究和管理一体化体系。逐步采用了项目管理、A-B总师制、并行工程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飞机总体技术水平和质量,对飞机结构及其系统进行了最低限度的适配性更改,提高了飞机战技性能。603所在所长黄强和所领导班子带领下,借助国家高新工程的机遇,把歼轰-7A作为重大契机,重点加强飞机系统、总体设计、综合试验等开发能力,高起点进行科研保障条件建设。但应当指出的是,我国航空设计的总体水平仍与美俄有一定差距,体制、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A型主要作战目的集中为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和打击大型舰艇的能力。A型的重点是自主研制“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将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互联综合,这在国内是首创,空军对此也深感兴趣。A型改进的航电火控系统,尤其是前后舱的综合显控技术是国内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系统,大量采用有源液晶显示器,具备了“玻璃化座舱”的特点。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商用显控系统的军用作战飞机型号。
A型具有使用多种国产和俄罗斯先进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歼轰-7A的武器装备推测如下:保留23-3 23mm双管机炮。歼轰-7A至少拥有10个外挂点,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舰导弹外,还可使用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有可能采用国产巡航导弹,据称国产巡航导弹已于1990年代初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可在近年可部署服役。“飞豹”A可投掷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
其他可用的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进口航弹、火箭弹等。歼轰-7A可使用的外挂吊舱包括:由607所研制的蓝天全天候低空导航吊舱,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视红外(FLIR)/激光瞄准组合夹舱等。国内可能也在研制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联合距外武器(JSOW)之类的多功能空射武器,这些武器在由014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
更重大的歼轰-7改型也在研制中,总的来说,这一改型实际上是一种全新设计,只不过有部分机体还和歼轰-7相同。据传此型号被称为歼轰-7B。

外形尺寸
  机长   22.325m
  机高   6.575m
  翼展   12.705m
重量及载荷
  最大外挂重量   6500kg
  最大起飞重量   28475kg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   M1.7
  实用升限     15200m
  转场航程     3650kg
很详细,顶一个!
:victory: :victory: 辛苦了
转场航程     3650kg

???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学习了,够详细的。
帖子组织得很不错。
跟在马不一后面~
顶LZ~好文章
====谢谢楼主的工作!这种科普方式是大家和超大需要的。

再次感谢!:handshake

不过提醒一个细节:
1、图片中的那架强五:10167号,白色。
不是照片,是SONGBIRD网友的航空绘画作品。

2、图片中的那架灰色的JH-7A不是照片,
是SONGBIRD网友的航空绘画作品。
:) :) :) :) :)
强五能不能是强击机最后的绝唱呢?
:D 好帖!
难得一见的好贴,收藏了……………………:victory:
谢谢楼主的工作,顶一个~~~~~~~~~~
好帖子啊
5........沈阳.......6.......沈阳.......7........沈阳.......8........沈阳..........

50周年厂庆时,看着6,7,8,11四机编队飞行表演,当时觉得也没什么.......现在想起来,中国歼击机的摇篮的称号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么?那是几代人的年华和心血啊..........
不错,赞一个
谢谢LZ,收藏了。
前途一片光明!!!顶你!!!
顶~~~~~~~~~~~~~~不错
不错的帖子,好好学习了一番:D
受益了:)
楼主辛苦了,是好贴
看图再说
顶了:handshake
有点遗憾,就是机载武器没有系统的介绍和直观的照片
不错,顶就是
haotie
强-5出口给北朝鲜多少架呀??

LZ给个说明可以吗?
超强科普帖~~
LZ,我顶你鸟。:D :D
:victory: :victory: :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