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朝鲜外交官被芬兰警方带离审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55:11
美联社电           两名朝鲜外交官由于在火车上未能出示有效票据或证件,被芬兰警方强行带离审查。日前,朝鲜政府就此要求芬兰方面尽快调查此事的经过。朝鲜方面表示,2月13日,他们有两名派驻在芬兰的外交官于因为在火车上无法出示车票和身分证明文件,结果被车上的芬兰警察赶下火车。朝鲜要求芬兰对这起事件,进行“全面而且彻底”的调查。

            芬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芬兰警方证实,两位朝鲜外交官在莫斯科至赫尔辛基的火车上,因未能出示火车票或有效证件而被他们带离审查。”他还说:“朝鲜政府已要求芬兰方面尽快查清此事。”“芬兰会尽快采取措施。目前,已要求边防、海关以及警察单位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

           据了解,两位朝鲜外交官不会英语,当时的任务是派送外交文件,由于未能出示火车票或外交证件,因而被警方带至库伯拉警署。芬兰警方解释说,这两人在查票的时候,因为无法出示车票和他们的外交官证件,才会被赶下车;据说,这两名自称是朝鲜外交官的人,先前还把查票小姐赶走,因此才会让火车警察上前盘查;随后两人被芬兰警方扣留,经朝鲜使馆证明他们确实是外交人员之后才被释放。美联社电           两名朝鲜外交官由于在火车上未能出示有效票据或证件,被芬兰警方强行带离审查。日前,朝鲜政府就此要求芬兰方面尽快调查此事的经过。朝鲜方面表示,2月13日,他们有两名派驻在芬兰的外交官于因为在火车上无法出示车票和身分证明文件,结果被车上的芬兰警察赶下火车。朝鲜要求芬兰对这起事件,进行“全面而且彻底”的调查。

            芬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芬兰警方证实,两位朝鲜外交官在莫斯科至赫尔辛基的火车上,因未能出示火车票或有效证件而被他们带离审查。”他还说:“朝鲜政府已要求芬兰方面尽快查清此事。”“芬兰会尽快采取措施。目前,已要求边防、海关以及警察单位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

           据了解,两位朝鲜外交官不会英语,当时的任务是派送外交文件,由于未能出示火车票或外交证件,因而被警方带至库伯拉警署。芬兰警方解释说,这两人在查票的时候,因为无法出示车票和他们的外交官证件,才会被赶下车;据说,这两名自称是朝鲜外交官的人,先前还把查票小姐赶走,因此才会让火车警察上前盘查;随后两人被芬兰警方扣留,经朝鲜使馆证明他们确实是外交人员之后才被释放。
]]
  神秘的外交信使

                  李荣
  信使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而在信息流通技术发达的今天,各国间的大部分机密信件和物品仍然是通过外交信使传送的。本文将揭开这个特殊的邮递职业的秘密。

  外交信使的品质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外国领导人频繁通信:感谢英国王室对他的热情款待,建议美国总统加强双边经济合作……这些高层信件是怎样送到对方手中的呢?是通过外交信使。
  试想一下,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时代,人们应该如何传递绝密的官方通信和情报。通过电子邮件?这个渠道绝对不可靠;或是拿一张软盘拷贝文件,然后把软盘带走?如果是这样,除软盘之外,还必须将经过严格检查的计算机一起带走。因此,即使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绝对不能没有专门的信使。
  在俄罗斯,从事外交信使这一职业的人数比宇航员还少:俄罗斯有100多名宇航员,而外交信使队伍只有区区百人左右。在外交信使部门工作,仅拥有结实的肌肉和运动员般的体格还不够。外交信使应该具备“政治坚定、意志顽强”的品质,能够熟练掌握多门外语,接受过高等教育,最好有家室。要想成为合格的外交信使,就必须有能力应付各种情况:从突发事件到有组织的武装袭击和交通事故等。外交信使必须能够识破圈套、抵制挑衅、永远保持警惕并看管好携带的邮件。他们配有武器,而且枪法很准。
  外交信使肩负着确保绝密外交邮件万无一失的重担。说这是“重担”绝对不过分:发送的邮件有时甚至重达数吨。然而,信使们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他们出行时和常人一样,也是乘普通客机、轮船、火车或汽车,在某些国家可能还得骑骆驼……

  外交信使送什么?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邮件只能运送“官方信件和官方使用的物品”。“官方信件”的含义大家都明白,但“官方使用的物品”这一概念却十分广泛。
  外交邮政业务的官方使命是传递国家间的信件,保证外交使团与本国政府的联系。根据国际准则,外交邮件中的秘密受到严格保护,甚至在战时也不受侵犯。外交信使究竟送什么,只有国家元首、政府要员和驻外大使知道:可能是国家领导人授予外国公民的勋章,可能是某种急需的药品,也可能是装满建大使馆所需材料设备的集装箱。
  外交邮件内物品被公开的事件很少,且纯属例外。其原因一般是邮件不符合外交邮务的寄件规定,试举几例:在俄国画家勒里希的要求下,外交信使曾经把几座佛教寺庙里的水作为邮件运来供他饮用;一名英国外交官曾把自己的衬衣作为外交邮件从莫斯科送到伦敦浆洗;有人以这种方式向天主教国家爱尔兰寄送避孕药;通过外交信使向禁酒的中东国家运酒早已不是秘密,东道国心知肚明,但对这种轻度“犯规”并不予追究,因为他们不想与对方闹僵,最终殃及本国外交邮件的安全。
  外交邮政途径被非法滥用的例子也非鲜见。1917年,挪威警察在德国外交信使的邮包中发现了炸弹,德国人想用这些炸弹炸沉离开挪威港口的船只。1964年,意大利罗马机场的海关人员打开了发往埃及首都开罗的外交邮件(实际上是一个集装箱),理由是有人听见里面传出微弱的呻吟声。结果,在密闭的集装箱中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以色列人。此人原效力于埃及情报部门,后因涉嫌叛变而被秘密遣返。1984年6月,英国伦敦机场的官员坚持要打开一批可疑的外交邮件,他们果然有所收获:邮件中藏匿着尼日利亚前政府首脑,他是在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协助下出逃的。
  现在,世界各国的外交信使都喜欢用大口袋来运送邮件(俄罗斯的邮件袋为醒目的红色)。过去,人们也使用木盒子和皮箱。1918年,苏俄向德国柏林运送了一批装有外交文件的木箱。德国国家安全部门的特工化装成搬运工人,“不小心”将箱子摔碎了。结果,箱内装载的带有反政府性质的布尔什维克传单散落了一地,这种宣传是前不久签署的布列斯特和约所禁止的。这起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德国召回了驻苏俄的外交使节。此后,各国吸取了教训,改用不易碎的大口袋装运外交邮件。
  外交邮件在经过打包、盖戳(盖上国家或外交邮件管理部门的印信)、附上信使证并由外交部长签名盖章之后,方可成为外交邮件。这些程序中的任何一环都不能少,否则邮件就会丧失不受侵犯的特权。当然,外交邮件被他国公然开封的例子屈指可数。
  1961年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是世界上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参加。但这些国家通常也同样尊重外交邮件,不敢贸然破坏外交邮件不受侵犯的国际公约,因为那样就会引发国际丑闻。况且如果拆他国的外交邮件,对方也会以牙还牙。1984年,英国人怀疑寄回利比亚的外交邮包中藏有杀害英国警察所使用的步枪。尽管在英国议会里闹得沸沸扬扬,但英国政府最终还是没敢作出搜查的决定。


  窃密与反窃密
  虽说外交邮件神圣不可侵犯,但它对外国情报机关始终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外交信使很少遭人抢劫,但这种事毕竟发生过。20世纪90年代末,盗贼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内抢走了美国信使的11个邮件袋。多数情况下,窥探者尝试在不开包的情况下了解邮件袋内的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驻墨西哥的特工为此专门求助于有特异功能的人士。在尼泊尔曾发生过有人通过用手触摸来窥探外交邮包内物品的事件,但随即被信使制止。
  偷偷开包的情况也有,为此需要为邮件袋上的绳结及外交公文包上的锁栓仔细拍照,复制印封,以便查看后使邮包恢复原状。原克格勃特工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说,苏联的反间谍特工拥有自己的实验室,研究打开铅封和外交邮件袋、伪造信件等间谍技术。实验室还研究用以确定秘密邮件是否被拆封过的反窃密技巧,如文件中纸张的特殊折叠方式,邮件袋上巧妙编扎的绳结,集装箱中摆放物品的特定次序等等。
  情报机构要想了解某国外交邮件袋内的物品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暂时得到它。一种手段是给外交信使下催眠药或毒药;另一种常用的手段是窃取邮件袋(和普通窃贼作案一样)。美国的政府信使到哪里都特别不走运,在俄罗斯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两名美国外交信使住进了莫斯科“大都会”酒店。在其中一人走开的时候,服务员找到另一名信使,谎称他的同伴被困在电梯里,让他去帮忙(电梯的确被停在了两层楼之间)。后者赶忙前去救助同伴。但当他悻悻而归的时候,外交公文包已经不翼而飞了。
  过去还有一个很出名的窃取外交公文包的例子。一名西方信使在战争时期乘飞机经过北冰洋。飞行员告诉大家,飞机出了故障,可能随时坠海,所有行李必须扔出机舱。当时飞机的确已经飞得很低,这名信使不得不最后一个将自己的公文包扔出飞机。飞机随后立刻爬升了起来。后来据说,一艘快艇已在海上等候多时了。
  前苏联特工基姆·菲尔比在书中描述了另一种对付外交信使的惯用伎俩:信使一到机场,就让人通知他航班晚点(可以借口天气原因或者飞机技术故障)。然后有人“好心地”建议他把外交邮件寄存在保险箱中,钥匙由他自己保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少西方信使竟然上当。而苏联的信使从没有碰到过这种把戏。
外交信使的惊险旅程:与死神擦肩而过
--------------------------------------------------------------------------------
  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还不是很多,外交部信使通常要换几次飞机,辗转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目的地。1960年9月中国和古巴建交后,出差古巴成了令信使最担心的旅行,对此我深有体会。

  艰难的古巴之旅
  1960年和古巴建交后,我们乘苏联民航由北京飞莫斯科,稍事停留再换乘瑞士航空公司班  
机抵达苏黎世,驻瑞士使馆外交官驾车接我们到在伯尔尼的使馆休息。两天后,我们重上征途,下午从伯尔尼乘汽车出发,两个多小时后抵苏黎世国际机场,乘荷兰航空公司星座号班机由苏黎世飞里斯本。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机场已是夜晚,机长宣布飞机发生故障需修理,旅客进城过夜。当时中国和葡萄牙尚未建交,葡政府执行反共政策。我们向机场移民局出示护照后被告知不准进城。
  荷航代表把我们安排在飞机上住宿,他说飞机是荷兰浮动领土,对你们安全有利。我们向他提出三点要求:第一,确保我们人身安全;第二,每隔两小时和我们联系一次;第三,在停留期间为我们提供饮料、食品。他都表示同意。我们两人在飞机上轮流休息,幸亏还有几个东欧旅客作伴。第二天早上荷航班机从里斯本起飞,飞越大西洋到达大洋彼岸的荷属圭亚那(即现在的苏里南)首都巴拉马里博,飞行9个多小时。在巴市机场换乘荷航双螺旋桨的小飞机飞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库拉索岛。
  库拉索是旅游胜地,风景优美。我们重任在身,无心观光,更因为前不久中国信使路过该岛,在旅馆发生几个反卡斯特罗政府的古巴流亡分子企图绑架一名中国信使事件,此后中国信使路过这里时,都呆在旅馆房内闭门不出,连吃饭也让服务员送到房内。次日晨荷航代表陪同我们乘车去机场,保证我们安全。我们再乘小飞机飞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下一站即是哈瓦那。但这班飞机终点是美国南部城市迈阿密,万一天气不好,飞机就直飞迈阿密。当时中美关系是敌对的,中国信使怎么能去美国呢?所以我们在飞机上很关注哈瓦那天气情况,经常向空姐询问,心中老是提心吊胆。

  中国大使险些踏上美国领土
  1960年12月,中国首任驻古巴大使申健偕夫人去古巴上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哈瓦那上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如注。申大使一行乘坐的荷航班机在哈市上空盘旋,一直不能降落。机组人员开始还安慰中国旅客,表示正在作最大努力着陆。但不久,他们告诉申大使,飞机无法在哈瓦那机场降落,只能飞往美国迈阿密停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古巴大使怎么能飞到美国去?申大使表示绝对不能去迈阿密,让同行的外交官向机组交涉,请他们尽一切可能与哈瓦那机场联系设法降落,同时让随行人员立即准备销毁文件。机组人员见中国外交官从手提包中取出文件准备销毁,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最后飞机不得不在地面雷达的指挥下强行着陆。
  班机徐徐滑行至停机坪时,古巴革命政府领导人格瓦拉少校和土改委员会主任希门尼斯上尉亲自来机场迎接申大使。申大使走下飞机,在舷梯旁紧握着格瓦拉的手说:“我们差一点就飞到迈阿密去了。”格瓦拉说:“我们绝不会让他们把中国大使送到美国去的。”说完,两人就亲密地拥抱在一起。

  紧急销毁机密文件
  鉴于信使乘荷航赴古巴这条路线并不安全,我们的上级机构于是考虑让信使乘坐苏联的货轮走海路去古巴。苏联当时每月向古巴派出一艘万吨级货轮运送石油和其他物资。货轮自乌克兰敖德萨港出发,沿里海航行,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进入爱琴海,再穿越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浩瀚的大西洋,航行17天最后抵达古巴东海岸圣地亚哥港。
  信使周敬寸、刘令湖曾搭乘苏联货轮去古巴,在航行前期,虽然海浪颠簸使他们感到难受,有时呕吐,但还能坚持进餐。当货轮进入大西洋海区航行时,遇上9级大风,风高浪急,货轮在海上颠簸摆动,两位信使呕吐不止,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经十几天的航行,货轮终于抵达古巴圣地亚哥港。当两位信使和船长握手告别时,两腿已经发软,就像大病初愈,浑身没劲。走海路太辛苦了!后来信使队的负责人决定取消了这条线路。
  1962年苏联民航开辟由莫斯科直飞哈瓦那航线,大型客机图—114中途不着陆飞行14个小时到达哈瓦那。于是中国信使就乘坐该班机去古巴。但有一次信使张澄明、刘贞标乘坐的苏联班机,因载客货太多,飞行途中遭遇强风,顶风飞行耗油过多,油箱存油不够,飞机不得不请求紧急降落在纽约机场。
  为了防止中国国家机密落入美国人之手,信使到机上厕所撕毁绝密件并在洗脸池内用水泡烂,丢入马桶内。机密件撕烂后仍装在外交邮袋内。苏联驻纽约的外交官赶到现场,处理苏机紧急降落事件。大批纽约警察包围飞机,并用大探照灯对着飞机,如临大敌。
  所有旅客都不准下飞机,中国信使在飞机上十分焦急。询问飞机何时起飞,空姐回答说要等待美国的领航员,但她不知道领航员这个英文词,把“美国领航员”说成了“美国领导人”。信使更是忐忑不安,心想美国领导人要上飞机,情况更加严重了!在停留10小时后,飞机才在美国领航员登机监督下起飞离境。
  这条航线也有风险。后来中国信使选择从捷克首都布拉格乘捷航飞机。飞机型号是英制的不列颠尼号,四个螺旋桨,可载100多名乘客。飞机途经爱尔兰的夏侬,再经过9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加拿大东海岸的甘德,稍作停留,再飞行3小时抵达哈瓦那。

  6名外交信使殉职
  有一次,因已飞机订座已满,捷航把我们两人列入候补名单。为了不延误旅程,中国其他信使另在莫斯科为我们订了苏联去古巴的机座作为备用。但那次我们原定乘坐的捷航班机在甘德机场失事了,70多名旅客死亡,30多名旅客受伤。次日各大电视台和报纸都报道捷航空难的消息。命运之神似乎作了巧妙的安排,让我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我的一些战友却没有这么幸运。有6位中国信使在空难中牺牲。第一次空难发生在1958年10月17日,肖武、宁开逸两人殉职;第二次空难发生在1959年12月13日,从阿富汗喀布尔到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的途中,飞机撞山,中国信使何平、张慕先罹难;第三次空难发生在1963年7月13日,周敬寸、隋玉珊两位信使遇难。
又比如中国的这规定

各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派遣临时外交信使等事项的规定
2003-10-09 09:12:54 
   一、各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派遣非外交官身份人员充任临时外交信使,需由外交代表机关出具临时外交信使证明书。该证明书应写明临时外交信使的姓名,出入中国国境地点及沿途经过的中国重要城市。该证明书需加盖外交代表机关正式馆印,并由馆长或馆长指定的外交官签字。

   二、为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识别各国外交邮袋和临时信使证明书起见,各国驻华外交代表机关须将其本国外交邮袋的加封样式和临时外交信使证明书样本各一式五份事先备函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海关管理局存查。以后如有更动,则应将新的外交邮袋的加封样式和临时外交信使证明书样本及时函送海关管理局。



所以说,芬兰列车长居然不知道那个包厢是外交包厢、所驻人员是外交人员,而故意派遣列车员前去“查票”,无疑是荒唐的闹剧。
长见识~~~~~~
上了一堂外交知识课
这个是两回事
即使是外交信使
乘坐他人交通工具同样也是要付费的
外交法上的信使不得侵犯
不代表着外交人员可以吃霸王餐,坐霸王车
]]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第二十七条

    一、接受国应允许使馆为一切公务目的自由通讯,并予保护。使馆与派遣国政府及无论何处之该国其他使馆及领事馆通讯时,得采用一切适当方法,包括外交信差及明密码电信在内。但使馆非经接受国同意,不得装置并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二、使馆之来往公文不得侵犯。来往公文指有关使馆及其职务之一切来往文件。

    三、外交邮袋不得予以开拆或扣留。

    四、构成外交邮袋之包裹须附有可资识别之外部标记,以装载外交文件或公务用品为限。

    五、外交信差应持有官方文件,载明其身分及构成邮袋之包裹件数;其于执行职务时,应受接受国保护。外交信差享有人身不得侵犯权,不受任何方式之逮捕或拘禁。

    六、派遣国或使馆得派特别外交信差。遇此情形,本条第五项之规定亦应适用,但特别信差将其所负责携带之外交邮袋送交收件人后,即不复享有该项所称之豁免。

    七、外交邮袋得托交预定在准许入境地点降落之商营飞机机长转递。机长应持有官方文件载明构成邮袋之邮包件数,但机长不得视为外交信差。使馆得派馆员一人径向飞机机长自由取得外交邮袋。
]]
另外,外交人员竟然不会英语
这点也让人比较疑惑
  仙猪毕竟是学法律出身,看问题更加透彻。:victory:
其实这也没什么
外交关系法中有明确规定
如果是碰到惯例和习惯一类的东东
那就头大了:L
朝鲜还出过特工在泰国带人回国结果反被泰方逮住的事情哩~
;P ;P :P
  朝鲜总是出这样的丑事……外交人员就想做霸王车?什么素质啊。
  没有票,还撒野?你以为还在朝鲜国内?:@
]]
]]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3-2 20:13 发表
朝鲜还出过特工在泰国带人回国结果反被泰方逮住的事情哩~
;P ;P :P

出处!??
]]
]]
林青豪:
  新闻中没有说明外交信使在外交包厢,再说火车查票也是正常,没有办法出示车票、外交护照,不会讲英语,无法正式身份。当地国这样处理是正常的。
]]
林青豪:
  你需要找资料来查证当时朝鲜外交人员是否在外交包厢内。
倒霉警察没搜到,搜到一个还算不太倒霉的保安的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 ... 00012/hwz634090.htm
]]
]]
嘿嘿!委员啊!老实说,这消息是我临时找来的。但是我几个分析点都对得上,新闻分析方面,不光是嘴硬就办得到的。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7-3-4 09:04 发表

你要注意:是“应持有官方文件”,而不是“必须主动出示官方文件”!(也不是“出示”)
(注意:这里使用的词汇甚至还是“应当”、而不是“必须”,既然是“学法律”的,你不会认为这两个词汇不存在差别吧) ...

行了
跟你明说吧
应当持有证件
就是要求你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出具的
否则你随便说你是谁谁谁
别人又怎么能知道你是谁谁谁呢

另外,对于“应当”的理解
我真是对你无言了
这里的“应持有外交证件”是你享受外交特权的前提
你没这个证当然也可以给人传信
但就无法享受外交特权了
就好像你开车应当有驾照
你没驾照当然也可以开车
但犯了事就要承担无照驾车的责任
两回事而已 



PS:就这个问题
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态度问题
执法人员对你检查
你如果要有什么特殊需要
你当然要说明
而出示证件当然是说明的一个部分 
如果你不能拿出证件
对方当然不能把你视作外交人员 
如此而已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7-3-4 10:05 发表
你看看,就是同一个事件,报道的倾向稍微有点偏差,差别会有多少!!!
居然是催泪瓦斯!!!
就像我所说的那样“注意火车的出发和停止”
人家当然是“一如国际惯例”乘坐包厢!
人家还用可以辨别的话音声明 ...

呵呵
两回事
如果在正常检查时你拒绝配合
别人又不知道你是外交官
除了使用强力手段
你还能怎么样呢
想起中国外交官在韩国与警察对峙8小时的故事了;P
  那不就成了?有外交证件,有火车票。不过新闻中并没有提及外交包厢。如果是普通包厢,要求检查是合理的。
  你找进一步的资料。
  
  你说的银行押运的问题。你虽然找不到新闻,但是我可以给你部分证实。在内部培训时候是学习过。银行运输钞票、重要凭证的***专用押运证只能够接受*专用检查证,并且只能够由公安第*科(处)执行检查。至于警察非法查车被击毙,有传闻,没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从来没有看到过文件通报可以证实。
  可能是确实发生过,很稀罕,文件少见。
芬兰用瓦斯弹驱赶朝鲜外交官
http://www.chaoxian.com.cn/bbs/viewthread.php?tid=6818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26日报道,两名朝鲜外交官日前在乘坐从莫斯科开往赫尔辛基的国际列车时,因拒绝接受芬兰海关人员的入境检查而被警察用催泪弹强行驱赶下车。朝鲜外交部已就此事正式提出抗议。

  引起争端的事件发生在2月13日,起先并不为外界知晓。26日,朝鲜外交部向芬兰政府正式提出抗议,并要求芬兰着手进行调查,结果引起多国媒体关注。据俄罗斯《新消息报》27日报道,13日,朝鲜外交官所乘坐的从莫斯科开往赫尔辛基的“列夫.托尔斯泰”号火车在芬兰南部城市科沃拉做短暂停留,芬兰海关人员上车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其中一个包厢门紧闭,厢内乘客拒绝开门接受检查。无奈之下,一名芬兰海关人员强行将门打开,包厢内两名“亚洲人面孔”的乘客一边大喊着“外交官”,一边将他撵到走廊里。于是,这名海关人员叫来警察帮忙,并最终使用催泪瓦斯进入包厢,将两位不合作的乘客强行驱赶出火车。随后,两人被带到了科沃拉警察局,当地警察在查看了他们的证件后确认,这两位有逃票嫌疑的乘客竟然是拥有外交豁免权的朝鲜外交官,而且火车票等其他票证一样都不少。

  《新消息报》说,芬兰警方在得知朝鲜外交官的真实身份后立刻向对方表示了歉意,并将二人送上了下一班开往赫尔辛基的火车。但事情没有就此结束,2月26日,朝鲜外交部正式提出抗议,称芬兰政府“无礼地破坏了国际准则、侵犯人权并试图抢占外交邮件”。据英国路透社26日报道,芬兰方面已对这起发生在芬朝两国间的不快事件展开调查。

  据报道,赫尔辛基并不是这两位朝鲜外交官的最终目的地,按计划,他们将在到达赫尔辛基后改乘轮船到斯德哥尔摩。对于这两位外交官为何选择如此复杂的行程而不乘坐方便快捷的飞机,朝鲜驻瑞典大使馆解释说,这是由于他们对“ 轮船上美味丰盛的瑞典美食 ”早有耳闻.

 ````````````````````````````````````

首先,芬兰警方是例行检查
其次,朝鲜外交官拒绝配合,而且还使用强力阻碍对方执法
再次,朝鲜外交官在过程中,没有主动出示外交证件,所以对方并不能知道他们的身份,自然要使用一般方法
最后,芬兰警方在获知身份后,立即表示了歉意,并且帮他们改签火车,如此已经可以说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原帖由 che 于 2007-3-4 10:23 发表
想起中国外交官在韩国与警察对峙8小时的故事了;P

  这是一辆大使馆外交牌照车辆,一开始就表明了外交身份。而没有新闻来源说明朝鲜外交信使一开始表明了自己的外交身份。
将心比心吧 
如果你是一个警察
遇到一个现行犯
你是先抓住他呢
还是先要他的证件
如果他只是口说他是外交官而没有出具证件
你要不要先对他采取措施呢
  还有,你上次说的美国武官在漳州机场被扣。我询问了。不是在砖厂,是在军事禁区内,是场站的一个士兵当场抓获,因此立功。
原帖由 nebraska 于 2007-3-4 10:22 发表

呵呵
两回事
如果在正常检查时你拒绝配合
别人又不知道你是外交官
除了使用强力手段
你还能怎么样呢 

嘿嘿!问题是人家已经大喊“外交官”,

按说这边应该先大喊“海关检查”,可是一直到人家大喊“外交官”,这边还没有声明身份……
原帖由 nebraska 于 2007-3-4 10:14 发表

行了
跟你明说吧
应当持有证件
就是要求你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出具的
否则你随便说你是谁谁谁
别人又怎么能知道你是谁谁谁呢

另外,对于“应当”的理解
我真是对你无言了
这里的“应持有外交证件”是你 ...

嘿嘿!所以说可轻可重,
要检查,可以,先拿出警察或者相应的的证件来证明你的检查权限。而不是这边主动。
原帖由 nebraska 于 2007-3-4 10:29 发表
将心比心吧 
如果你是一个警察
遇到一个现行犯
你是先抓住他呢
还是先要他的证件
如果他只是口说他是外交官而没有出具证件
你要不要先对他采取措施呢 


现在说“将心比心吧”,我不是笑你啊,你是事先存了偏见,所以前面把话说得有点绝,没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