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BM研发中心反思中国IT业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3:43
——写在IBM中国研究中心10周年庆典之际

  作者: 小捷

  【eNet硅谷动力专稿】2005年8月30日,IBM中国研究中心(CRL)在京举办盛大仪式,隆重庆祝该中心成立10周年、及中心新址落成。IBM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9月,它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是IBM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跨国企业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

  IBM中国研究中心被业界誉为“中国科技人才的蓝色摇篮”。 十年来,它共培养出20多位研究管理经理、超过50位项目管理者,其女性研究员和经理的比例也超过了25%。IBM还与国内55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成立了25个IBM技术中心、29个PIE(IBM服务器教育伙伴合作)实验室、21个联合实验室、与22所高校开展了50个联合研究项目。共有30万人次学生参加了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3.7万人次学生获得IBM全球专业技术认证证书,3000人次教师参加了IBM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

  而这仅仅是国际IT巨头把研发中心移师中国的一个缩影而已。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今天,充分利用中国优质而廉价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众多国际IT巨头的共识。事实上,英特尔、微软等国际知名IT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03年11月旧金山举行的微软全球专业开发人员大会上,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亲自上阵,将一项名为“互动水纹绘制”的技术成果演示给上万名会议参与者——而这项获得了微软高层极高评价的成果恰恰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的杰作!

  国际巨头在华研发机构的光芒也让国内厂商对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种种借口变得苍白。看看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研究中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里成批的中国优秀研究人员,就会明白人才并不是阻碍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中国企业缺资金吗?央视黄金时段中国企业漫天纷飞的广告给了我们否定的回答。中国企业缺乏的是一种对于长远发展的远见。所以,“国产品牌≠国产货”成为了中国IT产业一条特殊的定律。

  贴牌造就了国内厂商无数个曾经绚烂一时的泡沫,然而当泡沫破灭之后,剩下的却是亏损的凄惨。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手机厂商正在面临这种“中国式衰败”——熊猫、易美轰然倒下,中科健岌岌可危,南方高科身陷巨债,TCL手机人事动荡,波导、夏新、康佳等一线国厂商也纷纷爆出亏损的消息。与国产手机企业亏损形成对应关系的还有一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最高时的47%跌至42%,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则上升到58%。

  在我们衷心祝福IBM中国研究中心10周年之喜的时候,也期盼中国IT业界类似的悲哀不再重演。——写在IBM中国研究中心10周年庆典之际

  作者: 小捷

  【eNet硅谷动力专稿】2005年8月30日,IBM中国研究中心(CRL)在京举办盛大仪式,隆重庆祝该中心成立10周年、及中心新址落成。IBM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9月,它是IBM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是IBM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跨国企业最早在中国设立的研究机构。

  IBM中国研究中心被业界誉为“中国科技人才的蓝色摇篮”。 十年来,它共培养出20多位研究管理经理、超过50位项目管理者,其女性研究员和经理的比例也超过了25%。IBM还与国内55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成立了25个IBM技术中心、29个PIE(IBM服务器教育伙伴合作)实验室、21个联合实验室、与22所高校开展了50个联合研究项目。共有30万人次学生参加了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3.7万人次学生获得IBM全球专业技术认证证书,3000人次教师参加了IBM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

  而这仅仅是国际IT巨头把研发中心移师中国的一个缩影而已。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今天,充分利用中国优质而廉价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众多国际IT巨头的共识。事实上,英特尔、微软等国际知名IT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03年11月旧金山举行的微软全球专业开发人员大会上,微软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博士亲自上阵,将一项名为“互动水纹绘制”的技术成果演示给上万名会议参与者——而这项获得了微软高层极高评价的成果恰恰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的杰作!

  国际巨头在华研发机构的光芒也让国内厂商对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的种种借口变得苍白。看看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研究中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里成批的中国优秀研究人员,就会明白人才并不是阻碍中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中国企业缺资金吗?央视黄金时段中国企业漫天纷飞的广告给了我们否定的回答。中国企业缺乏的是一种对于长远发展的远见。所以,“国产品牌≠国产货”成为了中国IT产业一条特殊的定律。

  贴牌造就了国内厂商无数个曾经绚烂一时的泡沫,然而当泡沫破灭之后,剩下的却是亏损的凄惨。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国手机厂商正在面临这种“中国式衰败”——熊猫、易美轰然倒下,中科健岌岌可危,南方高科身陷巨债,TCL手机人事动荡,波导、夏新、康佳等一线国厂商也纷纷爆出亏损的消息。与国产手机企业亏损形成对应关系的还有一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最高时的47%跌至42%,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洋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则上升到58%。

  在我们衷心祝福IBM中国研究中心10周年之喜的时候,也期盼中国IT业界类似的悲哀不再重演。
]]
楼主自己显然不是搞研发的。
“研发是很烧钱的”,此话不假,我们仅仅搞了一个小通信设备,前期投入就5位数,样机还没出来,如果加上几台样机和相应的测试费用,没6位数是不可能的。即使出来了,市场能不能认可,没人知道:(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2-26 10:35 发表
研发是很烧钱的,而且是高风险的

贵州搞的高科技项目“微硬盘”现在全部打水漂了,也不知道填了多少亿进去。呵呵。

别光看着人家研发盈利的,要看下研发亏本的,会吓死你。

比如研究新药,国际上一般是 ...

“微硬盘”不是研发项目吧?一个海外华人带着项目回国搞工程而已,当时我就预言前景不妙,果然如此
印度为什么制药发达,因为人家不是“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签约国。所以可以合法的盗版。中国以前也这么干,后来就不行了。
===========================================
如果是这样印度也不要指望会有人在那里投资有点科技含量的制造业.;P .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2-26 10:35 发表
研发是很烧钱的,而且是高风险的

贵州搞的高科技项目“微硬盘”现在全部打水漂了,也不知道填了多少亿进去。呵呵。

别光看着人家研发盈利的,要看下研发亏本的,会吓死你。

比如研究新药,国际上一般是10~15年周期,投入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象中国的制药企业哪个投入得起??

比如大名鼎鼎的“伟哥”本来是作为心血管药物研究的,化了十多年,发现效果并不好。要不是偶然发现还有壮阳的效果………………十多年时间和几十亿美刀,就全部打水漂了。

还有美国60年代推出的一种可以减轻孕妇怀孕不适反映的“反映停”上市后销售很好,可后来美国一下子“海豹胎”的出生率剧增。后来调查发现和“反映停”有直接关系。销售该药的制药公司………………。呵呵

印度为什么制药发达,因为人家不是“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签约国。所以可以合法的盗版。中国以前也这么干,后来就不行了。

中国的IT企业,也不过刚刚温饱而已,就算有能力作研发。

也只是投入相对少些,风险小些的工业设计之类。

楼主对工程技术不了解吧,典型的书生意气。

让楼主这种人经营两天公司,就知道了。


显摆你的无知,不过是贻笑大方。

难道IBM搞研发就不需要承担风险?研发产品失败而导致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在美国也是常有的事。高科技的风险很高,为什么美国公司还乐此不疲?难道美国公司就喜欢烧钱,不想稳稳地赚钱?再看中国的“IT巨头”。吹得震天响的联想,每年能从国有银行获得数十亿贷款,从股市圈钱更不含糊。联想有钱去搞房地产开发,能够一掷亿金去收购IBM PC,肯定早已解决了温饱,难道还缺钱搞研发吗?可是,财大气粗的联想,如果不算IBM的那部分,其研发成果的数量和水平,还不如美国的某些小公司。

拿印度来垫脚,替短视的中国企业找开脱的借口,更暴露出自欺欺人的本质。什么叫”印度可以合法盗版“?你搞懂了知识产权的基本常识再说。印度的化工制药都比中国发达,可是,中国药厂注册申报的“新药”多达万种,比印度和美国的新药品种多N倍。很多中国药厂的研发工作就是检索国外的医药专利,分析那些快过期的专利,再改头换面当作"高科技成果“问世。国际流行的评价是,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比中国好得多! 因此,世界的科技巨头公司更愿意将他们的设计中心迁往印度,而将技术含量较低的技术支援或制造测试中心设在中国(也冠以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以回避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Intel、AMD、TI、IBM等等都采用这种策略,你自己去查查。

贵州微硬盘的失败是必然的,类似的闹剧在中国不断重复上演,根源在于中国国有投资体制的缺陷。若有兴趣,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来分析。失败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政府官员的行政主导,那帮官僚不懂国际产业竞争,不懂技术发展趋势,不懂基本的市场策略,不懂如何整合经济资源,只知道上项目、打“高科技”幌子,为自己争“政绩”,顺带捞回扣;二是,从国外来的某些"爱国华人”,本就抱着投机心态,都善于利用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都知道“共产党的钱最容易骗,不捞白不捞”,掌管政策资金的很多官员是外行,根本就没清楚那些人的底细和真实想法。说穿了,那些华人很多就是美国公民,依道德本分而言,他们违背美国的利益就是“叛国”,他们的祖国是美国,他们的“爱国”首先应该是“忠于美国”。他们至多只能算“爱党”,说到底是“爱共产党的钱”,反正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里外合伙分赃心照不宣。
搞工艺技术完全就是拿钱和时间去撞大运,撞上的就发了,撞不上就打水漂.
靠研发获得竞争优势,那是在其他招数都用完后的优势企业的选择。

中国企业普遍而言根本没到这个阶段,模仿和改进才是正确的选择。

研发要靠砸钱,可不是光砸钱就能成功的。
印度为什么制药发达,因为人家不是“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签约国。所以可以合法的盗版。中国以前也这么干,后来就不行了。
=====
这个能不能详细说说,
看得我吓了一跳。
问题是
1印度虽然不是签约国,
随便盗版美国欧洲怎么会闭口不言呢,
印度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
2中国为什么不这样干了,
我只知道中国药厂喜欢生产专利过期的药。
中国什么时候签约的?
3中印哪个国家制药业比较有前途呢?
原帖由 cosmoswind 于 2007-2-26 20:35 发表
3中印哪个国家制药业比较有前途呢?

当然是印度制药比较有前途,用我老师的话说,新德里就是一超大号的发酵罐~~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2-26 20:12 发表
靠研发获得竞争优势,那是在其他招数都用完后的优势企业的选择。

中国企业普遍而言根本没到这个阶段,模仿和改进才是正确的选择。

研发要靠砸钱,可不是光砸钱就能成功的。


韩国也是从一穷二白的战争废墟起步,时刻面临北朝鲜的军事威胁,经济也处在逆境中:日本是宿敌,肯定不愿意真心向韩国转让技术,美国公司也经常起诉韩国企业。照你这么说,现代公司只配给日本组装汽车,韩国三星也没资格搞研发。可是,三星在美国获得的专利超过了几乎所有日本企业(包括SONY),超过中国大陆的所有公司机构的总和,而这个过程只用了十多年。记住,中国科技人员的总数相当于韩国总人口。
楼上说的申请专利云云,是什么年代的事情搞清楚好么?别拿不同发展阶段的事情来比较。三星在美国获得专利多多的时候,韩国的人均GDP是多少?——小经济体的转型比大经济体更迅速,因为仿造改进的游戏玩不了多久就把经济基础提高了,可以继续上层次——至于中国,仿造改进的空间还大得很。
“日本是宿敌,肯定不愿意真心向韩国转让技术”——日本是韩国主要的技术来源国家之一,韩国对于日本的依赖非常大,所谓仇日,根本就是作秀而已。
模仿和改进同样是研发,并不是说只有发明才是研发。
]]
  自主创新本来就是分为三个方面的,一是原始创新,这种创新一但成功,将会给所在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上形成自己一国的垄断地位,因此倍受各国和企业界所重视。但这种创新往往还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巨大的风险,实际上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多,但如果能成功,创新的企业就会前途广阔。二是集成创新,也就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经过自己的综合,形成新的技术。这种做法的经济利益不如原始创新,但风险明显要小于原始创新,所以目前被绝大多数大型企业所采用。三是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一般而言,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往往会采取这种方式,因为这样的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储备,资金也不足以支付巨额的研发费用,从现实来讲,引进技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而且成功率比前两者还要高。不过,这种方式对于引进一方的再创新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如果再创新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引进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企业以后就能够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从而掌握自己未来的命运。但是,一但引进一方不能或没有进行再创新的工作,那么就肯定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因为再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能力的积累过程,还是一个学习过程,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过程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自我发展的确能力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是以后两种创新方式为主,其中以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做法最多。当然,目前我们在突出创新意识上还很不足,还有相当一批国有大型企业没有将创新作为今后发展的机会和动力,成功的典型应该是三峡电站设备的引进与制造技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哈电集团和上电集团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现已全面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成为引进技术再创新的一面旗帜。
]]